薛齊光從陸離居處離開,心急火燎趕去父親書房,看見門外立著的長隨衝他連連擺手,便知道父親餘怒未消,不由有些猶豫,不過終於還是憂慮父親安危的心情占了上風,在門外先稟報一聲,不待回應就推門而入,一眼卻沒看見父親人影,書房裏竟然空空如也。
不過薛齊光很快想起來隔扇後西北角還有一角門,可通後院,繞過去一看,果然看見父親負著手,站在簷下,挺直的脊梁一如倔強的脾性。
“阿父。”薛齊光喊了一聲,上前勸慰道:“天氣這麽涼,阿父為何站在屋子外,仔細風寒。”
“這點寒涼還冷不著我。”薛謙重重一哼。
當兒子的隻好在簷下陪站,鼓了半天勇氣,才硬著頭皮詢問:“阿父可是因為埋怨六弟當初……為圖將來入仕洗清汙名,說服大父允可,在外散布不利父親聲名謠傳,讓人說三道四,猜測是父親不滿大父欲將執掌族務之權交予六弟,這才……”這才聽不進勸言。
可齊光話未說完,就在薛謙冷冷一瞥之下,頓時打了個寒顫,不敢再說下去。
“虛名我從不放在心上,也明白六郎那番打算,不是為他自己,是擔心太後洞穿咱們一心為裴鄭兩族平反,將來生鏟除之心,是為闔族著想。”
聽了這話,齊光才鬆了口氣:“是兒子小人之心。”
他又頓了一頓,才繼續說道:“阿父,六弟所說不無道理,劉渡罪大惡極,不應縱他逍遙法外,要是萬一,太後果然有陰謀詭劃意欲利用劉渡一案導致聖人失去臣民擁戴……”
“劉渡之罪並無鐵證,這時也不是計較時候,關鍵還是謝饒平,絕不能容縱他有翻身之機!”提起這事,薛謙未免惱怒:“我承認六郎在子侄一輩才華最佳智計不俗,然則終究還是一個未有入仕之人,隻憑猜疑,如何就能肯定伯璋為奸惡之輩?我與伯璋共事四載,確信他也是為裴鄭兩族不平,心心念念在於撥亂反正,我聽六郎勸阻,不曾對伯璋交底,坦言薛家已經掌握太後構陷忠良人證,已經是待友不誠,六郎卻還建議我上諫聖人戒備伯璋,豈非小人之行,太過荒唐!”
齊光見父親一昧信任馮伯璋,也隻好緘默,待父親平息怒氣後,才將祖父決定那“後路”之計說了一回。
“依我看來,都是多此一舉,不過也得防備萬一,罷了,就依你祖父所言,這事我不反對。”
薛謙揮揮手:“我不曾當真怪罪陸離,你也不用為他多廢唇舌,你們手足之間,往常如何今後依舊如何,不用看我臉色左右為難,你去罷,別再這煩我,讓我安靜安靜。”
薛謙雖下了逐客令,到底還是被兒子硬拖回了書房,又囑咐仆役添了炭盆禦寒,才告辭離開。
薛謙看了陣書,仍覺心腹氣躁,提筆寫了滿滿一張靜字,才覺得焦慮略緩,喚了個侍妾入內烹煮茶水,半閉著眼睛斜靠憑幾想開心思。
他自幼受姑父裴相指教經史,與裴家幾個表兄弟親近友善,裴氏遭遇滅族之禍,薛謙當年親至刑場目睹那樣慘烈情境,簡直睚眥欲裂,隻恨不能舍命相阻,憋著心頭怨怒,隱忍偷生,甚至向太後低頭謀取官職,所圖不過有朝一日能為裴鄭兩族平反昭雪,將謝、毛等奸黨手刃祭忠。
三年隱忍,終於有了一絲曙光。
陸離卻堅持太後不會善罷甘休,他之所為是將薛家置於險境。
可依薛謙看來,隻要聖人堅定心意,韋太後又能如何?薛家沒有親族掌兵,韋太後難道還能故技重施誣篾薛家謀逆?
馮伯璋從前也是姑父門生,更當裴鄭遇禍時上書諫勸聖人明斷,後又掛冠請辭,忠義可鑒,又怎是奸邪之輩?陸離未免太過多疑狹隘,單憑馮伯璋力保一個劉渡,就篤信同為惡劣。
陸離又哪裏知道,若非四年以來聖人依然顧忌孝道,不肯徹底清除韋毛等太後黨羽杜絕後宮幹政,他與伯璋也不會如此急躁。
劉渡事小,謝饒平等才是巨奸,不除不能讓官製清明。
薛謙也知道內宦顧懷恩這些年來收受賄賂積蓄家財萬貫,然而縱然當年聖明如高宗、文宗,不也有內宦榮華富貴,隻要不禍政殃民,一切還在控製當中,不就是因為聖人庇縱日子過得錦衣玉食,算不得大事,更何況馮相與顧懷恩並無直接聯絡,怎麽談得上勾結內宦?
至於太後欲借劉渡案陷聖人不利,薛謙更覺滑稽。
四年以來,太後黨堅持欲將劉渡治死,無非是為張顯謝饒平平定漢州之功,將功補過,再調任朝官,甚至重入政事堂,然而毛維與韋元平卻始終無能掌握確鑿證據治死劉渡,難道劉渡遇釋後,就能立馬掌握鐵政?!
再者就算是太後欲擒故縱,僅憑區區劉渡,又怎能讓聖人盡失臣民擁戴?難道毛維與韋元平這麽多年察無實據不算責任?
聖人好不容易才下定決心釋放劉渡,追究謝饒平陷構之罪,怎能在這時但憑捕風捉影就自亂陣腳,造成功虧一簣?
薛謙重重一擊,砸在自己膝上。
不能半途而廢,四年,花廢四年時間才終於看到希望翻察舊案,隻有將謝饒平與毛維治罪,嚴刑逼供,才可能讓他們招供當年真相,及到那時,再拋出手中人證……即便天子不願公開韋氏罪孽,至少謝毛一黨死罪難逃,裴鄭兩族才可能昭雪,不用背著叛國謀逆這惡名,載入青書史冊受盡後人誹責。
即便為此豁出性命,他薛謙也再所不辭。
萬一……倘若萬一真如陸離所料一切是韋太後構劃陰謀,他薛謙也堅決不會坐視天子身陷不利,就算舍卻性命背負罪名,也由他一力承擔。
好在父親與陸離已經開始鋪就退路,隻要薛家其餘人安在,將來仍有希望撥亂反正。
茶至三沸,分盞而盛,那嬌麗溫柔的侍妾膝跪奉上。
薛謙品啜一口,置盞於案,眉心愁鬱不解。
侍妾軟語勸慰:“相國可是心有煩難?”
薛謙想到兒子齊光所說計劃,眉心輕輕一動,卻拂一拂袖:“即便有煩心之事,也不是你能開解。”
侍妾嬌嗔:“相國不說,怎知婢妾無能開解?”
“國政之事,婢妾怎能妄言?”
那侍妾輕笑:“依婢妾看來,相國卻不似憂愁國政,反似與三郎偶生爭執。”
薛謙忽而鎮怒:“休得胡言!”揚場而去。
侍妾膝跪原地,卻不因這喝斥懊惱懼怕,仍是輕笑莞爾——這位薛相國,口風嚴謹,怕不是那麽容易套出隱情,韋相國交待那些事,還真不好交辦了。
——
又過三日,受聖令從漢州返京稟明劉渡當年貪昧枉法之行的柳均宜還在途中,劉渡卻被無罪開釋,天子甚至為了安撫,授職給事中,正兒八經的京官,屬門下省——這可是毛維的地盤。
韋元平與毛維被聖上這決斷震驚得目瞪口呆。
含象殿內,太後卻唇角噙笑。
新歲將至,不宜生事。
一切但等來年。
太後將一張寫著劉渡的名帖拋入炭盆之中。
她手邊還有兩頁紙,一頁上書馮伯璋,一頁隻有一字——薛!
十月中旬,長安城已經迎來今冬第四場風雪。
距離京城不遠,一行車馬。
車廂內,男子斜臥裘氈,手指輕輕一揚,一頁信紙飄入炭盆裏,須臾化為灰燼。
他懷裏的女子仿佛是被煙氣嗆醒一般,咳了兩聲,微仰麵頰,睜開惺忪睡眼:“信上說什麽?”
男子下巴輕輕擱在女子額頭:“今冬驟冷,本是苦寒之地也就罷了,可連嶺南、黔中之地也遭遇風雪,這個冷冬,不知多少貧苦遭殃。”
女子諷刺般地一笑:“如此,司天台還敢卜斷九月飛雪冤屈忠良,致使奸貪劉渡逍遙法外,可卻免不得無辜受災,且看咱們這位天子將如何罪己。”
男子眸心暗沉,嘴唇輕觸女子鼻尖:“我早提醒你,你之死仇並非天子,怎麽還這般不依不饒,尋得機會便冷嘲熱諷。”
女子嬌嗔,推開男子,正坐腰身:“宇文明府,妾身明白你是忠良之臣,知罪知罪,明府可千萬別與妾身見識。”
宇文盛大笑,再度摟女子在懷:“回到京都,不少你之舊人,可得收斂一些,璿璣,我是為你好,你之所圖非同一般,切記不能急躁。”
不過薛齊光很快想起來隔扇後西北角還有一角門,可通後院,繞過去一看,果然看見父親負著手,站在簷下,挺直的脊梁一如倔強的脾性。
“阿父。”薛齊光喊了一聲,上前勸慰道:“天氣這麽涼,阿父為何站在屋子外,仔細風寒。”
“這點寒涼還冷不著我。”薛謙重重一哼。
當兒子的隻好在簷下陪站,鼓了半天勇氣,才硬著頭皮詢問:“阿父可是因為埋怨六弟當初……為圖將來入仕洗清汙名,說服大父允可,在外散布不利父親聲名謠傳,讓人說三道四,猜測是父親不滿大父欲將執掌族務之權交予六弟,這才……”這才聽不進勸言。
可齊光話未說完,就在薛謙冷冷一瞥之下,頓時打了個寒顫,不敢再說下去。
“虛名我從不放在心上,也明白六郎那番打算,不是為他自己,是擔心太後洞穿咱們一心為裴鄭兩族平反,將來生鏟除之心,是為闔族著想。”
聽了這話,齊光才鬆了口氣:“是兒子小人之心。”
他又頓了一頓,才繼續說道:“阿父,六弟所說不無道理,劉渡罪大惡極,不應縱他逍遙法外,要是萬一,太後果然有陰謀詭劃意欲利用劉渡一案導致聖人失去臣民擁戴……”
“劉渡之罪並無鐵證,這時也不是計較時候,關鍵還是謝饒平,絕不能容縱他有翻身之機!”提起這事,薛謙未免惱怒:“我承認六郎在子侄一輩才華最佳智計不俗,然則終究還是一個未有入仕之人,隻憑猜疑,如何就能肯定伯璋為奸惡之輩?我與伯璋共事四載,確信他也是為裴鄭兩族不平,心心念念在於撥亂反正,我聽六郎勸阻,不曾對伯璋交底,坦言薛家已經掌握太後構陷忠良人證,已經是待友不誠,六郎卻還建議我上諫聖人戒備伯璋,豈非小人之行,太過荒唐!”
齊光見父親一昧信任馮伯璋,也隻好緘默,待父親平息怒氣後,才將祖父決定那“後路”之計說了一回。
“依我看來,都是多此一舉,不過也得防備萬一,罷了,就依你祖父所言,這事我不反對。”
薛謙揮揮手:“我不曾當真怪罪陸離,你也不用為他多廢唇舌,你們手足之間,往常如何今後依舊如何,不用看我臉色左右為難,你去罷,別再這煩我,讓我安靜安靜。”
薛謙雖下了逐客令,到底還是被兒子硬拖回了書房,又囑咐仆役添了炭盆禦寒,才告辭離開。
薛謙看了陣書,仍覺心腹氣躁,提筆寫了滿滿一張靜字,才覺得焦慮略緩,喚了個侍妾入內烹煮茶水,半閉著眼睛斜靠憑幾想開心思。
他自幼受姑父裴相指教經史,與裴家幾個表兄弟親近友善,裴氏遭遇滅族之禍,薛謙當年親至刑場目睹那樣慘烈情境,簡直睚眥欲裂,隻恨不能舍命相阻,憋著心頭怨怒,隱忍偷生,甚至向太後低頭謀取官職,所圖不過有朝一日能為裴鄭兩族平反昭雪,將謝、毛等奸黨手刃祭忠。
三年隱忍,終於有了一絲曙光。
陸離卻堅持太後不會善罷甘休,他之所為是將薛家置於險境。
可依薛謙看來,隻要聖人堅定心意,韋太後又能如何?薛家沒有親族掌兵,韋太後難道還能故技重施誣篾薛家謀逆?
馮伯璋從前也是姑父門生,更當裴鄭遇禍時上書諫勸聖人明斷,後又掛冠請辭,忠義可鑒,又怎是奸邪之輩?陸離未免太過多疑狹隘,單憑馮伯璋力保一個劉渡,就篤信同為惡劣。
陸離又哪裏知道,若非四年以來聖人依然顧忌孝道,不肯徹底清除韋毛等太後黨羽杜絕後宮幹政,他與伯璋也不會如此急躁。
劉渡事小,謝饒平等才是巨奸,不除不能讓官製清明。
薛謙也知道內宦顧懷恩這些年來收受賄賂積蓄家財萬貫,然而縱然當年聖明如高宗、文宗,不也有內宦榮華富貴,隻要不禍政殃民,一切還在控製當中,不就是因為聖人庇縱日子過得錦衣玉食,算不得大事,更何況馮相與顧懷恩並無直接聯絡,怎麽談得上勾結內宦?
至於太後欲借劉渡案陷聖人不利,薛謙更覺滑稽。
四年以來,太後黨堅持欲將劉渡治死,無非是為張顯謝饒平平定漢州之功,將功補過,再調任朝官,甚至重入政事堂,然而毛維與韋元平卻始終無能掌握確鑿證據治死劉渡,難道劉渡遇釋後,就能立馬掌握鐵政?!
再者就算是太後欲擒故縱,僅憑區區劉渡,又怎能讓聖人盡失臣民擁戴?難道毛維與韋元平這麽多年察無實據不算責任?
聖人好不容易才下定決心釋放劉渡,追究謝饒平陷構之罪,怎能在這時但憑捕風捉影就自亂陣腳,造成功虧一簣?
薛謙重重一擊,砸在自己膝上。
不能半途而廢,四年,花廢四年時間才終於看到希望翻察舊案,隻有將謝饒平與毛維治罪,嚴刑逼供,才可能讓他們招供當年真相,及到那時,再拋出手中人證……即便天子不願公開韋氏罪孽,至少謝毛一黨死罪難逃,裴鄭兩族才可能昭雪,不用背著叛國謀逆這惡名,載入青書史冊受盡後人誹責。
即便為此豁出性命,他薛謙也再所不辭。
萬一……倘若萬一真如陸離所料一切是韋太後構劃陰謀,他薛謙也堅決不會坐視天子身陷不利,就算舍卻性命背負罪名,也由他一力承擔。
好在父親與陸離已經開始鋪就退路,隻要薛家其餘人安在,將來仍有希望撥亂反正。
茶至三沸,分盞而盛,那嬌麗溫柔的侍妾膝跪奉上。
薛謙品啜一口,置盞於案,眉心愁鬱不解。
侍妾軟語勸慰:“相國可是心有煩難?”
薛謙想到兒子齊光所說計劃,眉心輕輕一動,卻拂一拂袖:“即便有煩心之事,也不是你能開解。”
侍妾嬌嗔:“相國不說,怎知婢妾無能開解?”
“國政之事,婢妾怎能妄言?”
那侍妾輕笑:“依婢妾看來,相國卻不似憂愁國政,反似與三郎偶生爭執。”
薛謙忽而鎮怒:“休得胡言!”揚場而去。
侍妾膝跪原地,卻不因這喝斥懊惱懼怕,仍是輕笑莞爾——這位薛相國,口風嚴謹,怕不是那麽容易套出隱情,韋相國交待那些事,還真不好交辦了。
——
又過三日,受聖令從漢州返京稟明劉渡當年貪昧枉法之行的柳均宜還在途中,劉渡卻被無罪開釋,天子甚至為了安撫,授職給事中,正兒八經的京官,屬門下省——這可是毛維的地盤。
韋元平與毛維被聖上這決斷震驚得目瞪口呆。
含象殿內,太後卻唇角噙笑。
新歲將至,不宜生事。
一切但等來年。
太後將一張寫著劉渡的名帖拋入炭盆之中。
她手邊還有兩頁紙,一頁上書馮伯璋,一頁隻有一字——薛!
十月中旬,長安城已經迎來今冬第四場風雪。
距離京城不遠,一行車馬。
車廂內,男子斜臥裘氈,手指輕輕一揚,一頁信紙飄入炭盆裏,須臾化為灰燼。
他懷裏的女子仿佛是被煙氣嗆醒一般,咳了兩聲,微仰麵頰,睜開惺忪睡眼:“信上說什麽?”
男子下巴輕輕擱在女子額頭:“今冬驟冷,本是苦寒之地也就罷了,可連嶺南、黔中之地也遭遇風雪,這個冷冬,不知多少貧苦遭殃。”
女子諷刺般地一笑:“如此,司天台還敢卜斷九月飛雪冤屈忠良,致使奸貪劉渡逍遙法外,可卻免不得無辜受災,且看咱們這位天子將如何罪己。”
男子眸心暗沉,嘴唇輕觸女子鼻尖:“我早提醒你,你之死仇並非天子,怎麽還這般不依不饒,尋得機會便冷嘲熱諷。”
女子嬌嗔,推開男子,正坐腰身:“宇文明府,妾身明白你是忠良之臣,知罪知罪,明府可千萬別與妾身見識。”
宇文盛大笑,再度摟女子在懷:“回到京都,不少你之舊人,可得收斂一些,璿璣,我是為你好,你之所圖非同一般,切記不能急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