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陛下話已出口,才回過味來似乎容易引生歧義,但又著了魔般突然想看皇後爭風吃醋的模樣,他不急著糾正,微垂著眼瞼等著聽“意下如何”,看皇後怔愕在場一動不動,好半響才忽閃子兩下眼睫,不知該說什麽好,愣怔怔的神色像極了一個不知所措的小丫頭,看得他心裏直發癢,忍不住仰倒,胳膊支在脖子下,胸腔笑得直起伏:“伊伊拈酸吃醋起來,竟也如此別具一格,呆頭呆腦是個什麽策略,要麽梨花帶雨大訴委屈,要麽咬牙切齒破口大罵德妃腆不知恥,是不是更有殺傷力?”
皇帝陛下實在找不到合適的詞匯來形容皇後此時此刻的神態,這要是謝瑩在場,保不定便會提醒——皇後劍走偏鋒,居然向陛下賣萌。
十一娘當然不肯承認自己是在拈酸吃醋,獨占聖寵乃癡心枉想、無稽之談,她可沒有動過這個念頭,甘做那隻撲火的飛蛾,但又的確沒想過“雨露均施”會從德妃作為開端,所以乍一聽賀燁的提議,腦子裏冷不丁就打了結,想不通賀燁明明對德妃厭煩疏遠,怎麽突然又變了態度?
但又不能否定自己是在拈酸吃醋,否則皇帝很有可能惱羞成怒。
再者她雖寬懷大量,不再與德妃斤斤計較,但還沒有婦人之仁到了縱容德妃誕育龍子的地步,德妃自恃功臣之後,對後位的企圖不會打消,對儲位當然也存在欲望,但賀燁一直冷落她,再是如何不甘,她也無計可施,頂多便是在旁煽風點火,將來挑撥著其餘的嬪妃與她這皇後為敵,十一娘不會將這些伎倆手段放在眼裏。
不過德妃不能有子嗣,因為她手中一旦有了武器,就會不遺餘力對儲位發起攻擊,遲兒就會成為她必須清除的障礙,德妃雖然能力有限,十一娘不懼她那些陰謀詭計,但朝堂之上,那些對後族心懷忌憚的臣屬便會利用德妃,他們會想盡辦法讓燕國公府與後族成為敵對雙方,逼迫賀燁在兩係之間取舍。
局勢就會陷入混亂,到時她與賀燁之間,說不定就再也沒有後路。
故而十一娘選擇了坦言:“我沒想到陛下會答允德妃所求,德妃居心叵測,若有子嗣,對我,對遲兒,對燕國公府都會形成威脅,陛下雖說也沒打算讓德妃誕育皇子,可皇子抑或公主,縱然陛下貴為九五之尊,又哪裏能夠左右?”
除非德妃一旦產子,賀燁便會親手造成皇子的夭折。
但稚子無辜,連十一娘都會心存不忍,承擔此一罪孽,又何況賀燁到底是父親?如果賀燁真打算這麽做,隻怕就算燕國公忠心耿耿,甚至連秦無鬱都會怨憤帝王的狠戾無情。
皇帝陛下卻很欣慰十一娘仍然願意與他開誠布公,他又坐正了身體,彎曲了手指輕輕在十一娘額頭上敲了幾敲:“想哪去了?我是打算,橫豎太後決意要為賀洱過繼嗣女,封那任氏之女享公主之尊,一個也是封,兩個也是封,莫不如就讓德妃也收養一個女孩,待女孩及笄,在外赦造公主府,恩許德妃出宮榮養,她乃公主養母,在宮外大可耍威風,免得她總抱怨我虧欠了她,頂著張怨婦臉在我麵前晃悠,她不就是想要揚眉吐氣麽,我就給她機會報複那些曾經欺辱譏嘲之輩,這樣也算仁至義盡了。”
十一娘挑眉:“陛下明知這般‘恩許’,並不會讓德妃滿意。”
“我知道皇後賢良,不忍牽連無辜,我沒想著強逼人家骨肉分離,前些時候聽澄台無意間提起,說是韋太後東逃時,自願守城對抗突厥一員義勇,不幸戰亡,更不幸是遺孀也死於突厥屠殺,夫妻兩身後隻留下一個孤女,如今才三歲,起初是由四鄰收容,聽說碧奴營建善堂,百姓們便將那孤女送往,義勇遺孤朝廷理當照撫,我想不如賜予更大恩榮,相比任氏那女兒,義勇遺孤更有資格為我大周公主,秦氏如果願意照撫,我便允許她為公主養母,如果她不情願,就將公主養在還周殿,六姐膝下,總之不會讓義勇遺孤牽涉進陰謀詭計之中。”
一個女兒,而且還是養女,當然不足以成為居心叵測之人可以利用來爭權奪利的工具,賀燁考慮得也算周詳了,莫說德妃拒絕,就算委委屈屈認同,一旦發現德妃對養女失於照庇,賀燁也會剝奪她的教養之權,總之不會讓那年紀小小便已父母雙亡的女孩,入宮之後受到絲毫委屈。
“太後為穆宗帝過繼嗣女,目的無非是想給予任氏姐妹榮光,可陛下若認平民之女為養女,我固然能夠理解陛下是為表彰義勇,然而在太後看來,陛下此舉,分明就是為了削弱穆宗嗣女之恩榮,怕是會搬出禮法加以駁斥。”十一娘提醒道。
公主說封就封,也顯得太兒戲了,十一娘一時想不到有任何前例,大周自太宗帝起,雖然首開下河認下不少養子養女,可養子畢竟沒有封為皇子親王,至於養女,倒是有一個封為公主,但那是為了與吐蕃和親,真正的公主太宗帝不舍得遠嫁外夷,宗室女兒中可巧又沒適齡待嫁者。
論來為穆宗過繼嗣女,也並沒禮法可依,但太後若堅持為穆宗帝過繼嗣子卻是合乎情理,賀燁為了不留隱患,這才妥協,然而將自己的養女封為公主,又非但不是皇族宗親,甚至不是出身高貴的名門閨秀,乃一介布衣之遺孤,便就需要平息朝堂物議,才能達償所願。
“不是沒有前例。”賀燁笑道:“今日絢之便提起一個前例,明宗帝寵愛貴妃張氏,那張貴妃卻不曾誕育子嗣,素喜服侍左右一宮女伶俐乖巧,那宮女甚至隻比張氏年小三歲,竟奉張氏為養母,明宗帝下旨,恩封宮女為懷孝公主,後來還賜婚建府,不過那宮女命薄,享不了這份恩榮,大婚前一病嗚呼,雖顯貴一時,時間久了便被人淡忘。”
安慰般地拍了拍皇後的麵頰:“伊伊未聞懷孝公主之例,也不算孤陋寡聞。”
隨後又義正言辭,滿身正氣地說道:“諸如奴顏諂媚、於國於民毫無功德之輩,竟能坐享尊榮,父為守衛國都英勇赴義之烈士,母乃失於庇護慘死屠城之無辜,我認為養女,彰其亡父之勇義,憐其亡母之失庇,既為勵誌,亦為撫恤,封遺孤為公主,表彰臣民忠烈,彌補君國謬失,若反而有違禮法,那便證明所謂禮法不仁不義,已失公允道德。”
十一娘不由被皇帝陛下這番慷慨呈詞,激勵得熱血沸騰,這時她真是心服口服了:“好,咱們就認此一個女兒,告慰義勇無辜,讓萬千百姓堅信,他們付出忠誠,不會沒有回報,陛下當真愛民如子,從此大周之治,不再忍受喪權辱國,不再放縱貪奸橫行,公主封號,不如擬定長安?”
賀燁大笑:“好,長安公主,從此便是你我長女。”
至於穆宗帝那位嗣女,封號之事,還是交給太後去傷腦筋吧。
皇帝陛下實在找不到合適的詞匯來形容皇後此時此刻的神態,這要是謝瑩在場,保不定便會提醒——皇後劍走偏鋒,居然向陛下賣萌。
十一娘當然不肯承認自己是在拈酸吃醋,獨占聖寵乃癡心枉想、無稽之談,她可沒有動過這個念頭,甘做那隻撲火的飛蛾,但又的確沒想過“雨露均施”會從德妃作為開端,所以乍一聽賀燁的提議,腦子裏冷不丁就打了結,想不通賀燁明明對德妃厭煩疏遠,怎麽突然又變了態度?
但又不能否定自己是在拈酸吃醋,否則皇帝很有可能惱羞成怒。
再者她雖寬懷大量,不再與德妃斤斤計較,但還沒有婦人之仁到了縱容德妃誕育龍子的地步,德妃自恃功臣之後,對後位的企圖不會打消,對儲位當然也存在欲望,但賀燁一直冷落她,再是如何不甘,她也無計可施,頂多便是在旁煽風點火,將來挑撥著其餘的嬪妃與她這皇後為敵,十一娘不會將這些伎倆手段放在眼裏。
不過德妃不能有子嗣,因為她手中一旦有了武器,就會不遺餘力對儲位發起攻擊,遲兒就會成為她必須清除的障礙,德妃雖然能力有限,十一娘不懼她那些陰謀詭計,但朝堂之上,那些對後族心懷忌憚的臣屬便會利用德妃,他們會想盡辦法讓燕國公府與後族成為敵對雙方,逼迫賀燁在兩係之間取舍。
局勢就會陷入混亂,到時她與賀燁之間,說不定就再也沒有後路。
故而十一娘選擇了坦言:“我沒想到陛下會答允德妃所求,德妃居心叵測,若有子嗣,對我,對遲兒,對燕國公府都會形成威脅,陛下雖說也沒打算讓德妃誕育皇子,可皇子抑或公主,縱然陛下貴為九五之尊,又哪裏能夠左右?”
除非德妃一旦產子,賀燁便會親手造成皇子的夭折。
但稚子無辜,連十一娘都會心存不忍,承擔此一罪孽,又何況賀燁到底是父親?如果賀燁真打算這麽做,隻怕就算燕國公忠心耿耿,甚至連秦無鬱都會怨憤帝王的狠戾無情。
皇帝陛下卻很欣慰十一娘仍然願意與他開誠布公,他又坐正了身體,彎曲了手指輕輕在十一娘額頭上敲了幾敲:“想哪去了?我是打算,橫豎太後決意要為賀洱過繼嗣女,封那任氏之女享公主之尊,一個也是封,兩個也是封,莫不如就讓德妃也收養一個女孩,待女孩及笄,在外赦造公主府,恩許德妃出宮榮養,她乃公主養母,在宮外大可耍威風,免得她總抱怨我虧欠了她,頂著張怨婦臉在我麵前晃悠,她不就是想要揚眉吐氣麽,我就給她機會報複那些曾經欺辱譏嘲之輩,這樣也算仁至義盡了。”
十一娘挑眉:“陛下明知這般‘恩許’,並不會讓德妃滿意。”
“我知道皇後賢良,不忍牽連無辜,我沒想著強逼人家骨肉分離,前些時候聽澄台無意間提起,說是韋太後東逃時,自願守城對抗突厥一員義勇,不幸戰亡,更不幸是遺孀也死於突厥屠殺,夫妻兩身後隻留下一個孤女,如今才三歲,起初是由四鄰收容,聽說碧奴營建善堂,百姓們便將那孤女送往,義勇遺孤朝廷理當照撫,我想不如賜予更大恩榮,相比任氏那女兒,義勇遺孤更有資格為我大周公主,秦氏如果願意照撫,我便允許她為公主養母,如果她不情願,就將公主養在還周殿,六姐膝下,總之不會讓義勇遺孤牽涉進陰謀詭計之中。”
一個女兒,而且還是養女,當然不足以成為居心叵測之人可以利用來爭權奪利的工具,賀燁考慮得也算周詳了,莫說德妃拒絕,就算委委屈屈認同,一旦發現德妃對養女失於照庇,賀燁也會剝奪她的教養之權,總之不會讓那年紀小小便已父母雙亡的女孩,入宮之後受到絲毫委屈。
“太後為穆宗帝過繼嗣女,目的無非是想給予任氏姐妹榮光,可陛下若認平民之女為養女,我固然能夠理解陛下是為表彰義勇,然而在太後看來,陛下此舉,分明就是為了削弱穆宗嗣女之恩榮,怕是會搬出禮法加以駁斥。”十一娘提醒道。
公主說封就封,也顯得太兒戲了,十一娘一時想不到有任何前例,大周自太宗帝起,雖然首開下河認下不少養子養女,可養子畢竟沒有封為皇子親王,至於養女,倒是有一個封為公主,但那是為了與吐蕃和親,真正的公主太宗帝不舍得遠嫁外夷,宗室女兒中可巧又沒適齡待嫁者。
論來為穆宗過繼嗣女,也並沒禮法可依,但太後若堅持為穆宗帝過繼嗣子卻是合乎情理,賀燁為了不留隱患,這才妥協,然而將自己的養女封為公主,又非但不是皇族宗親,甚至不是出身高貴的名門閨秀,乃一介布衣之遺孤,便就需要平息朝堂物議,才能達償所願。
“不是沒有前例。”賀燁笑道:“今日絢之便提起一個前例,明宗帝寵愛貴妃張氏,那張貴妃卻不曾誕育子嗣,素喜服侍左右一宮女伶俐乖巧,那宮女甚至隻比張氏年小三歲,竟奉張氏為養母,明宗帝下旨,恩封宮女為懷孝公主,後來還賜婚建府,不過那宮女命薄,享不了這份恩榮,大婚前一病嗚呼,雖顯貴一時,時間久了便被人淡忘。”
安慰般地拍了拍皇後的麵頰:“伊伊未聞懷孝公主之例,也不算孤陋寡聞。”
隨後又義正言辭,滿身正氣地說道:“諸如奴顏諂媚、於國於民毫無功德之輩,竟能坐享尊榮,父為守衛國都英勇赴義之烈士,母乃失於庇護慘死屠城之無辜,我認為養女,彰其亡父之勇義,憐其亡母之失庇,既為勵誌,亦為撫恤,封遺孤為公主,表彰臣民忠烈,彌補君國謬失,若反而有違禮法,那便證明所謂禮法不仁不義,已失公允道德。”
十一娘不由被皇帝陛下這番慷慨呈詞,激勵得熱血沸騰,這時她真是心服口服了:“好,咱們就認此一個女兒,告慰義勇無辜,讓萬千百姓堅信,他們付出忠誠,不會沒有回報,陛下當真愛民如子,從此大周之治,不再忍受喪權辱國,不再放縱貪奸橫行,公主封號,不如擬定長安?”
賀燁大笑:“好,長安公主,從此便是你我長女。”
至於穆宗帝那位嗣女,封號之事,還是交給太後去傷腦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