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宕如今也算眾叛親離,雖未經酷刑加身,但在三司會審這大陣營麵前,百口難辯罪責,他自知性命難保,怨恨謝饒平沒有力庇,認罪之後,竟招供曾經行賄謝相,隻是他並未預料會落得如此田地,沒有留下任何證據,依照新法,單憑口供,無法讓謝饒平獲罪。
為證公允,鄭宕案審決後,當眾處以絞刑,行刑當日,就連鄭宕之妻,亦著一身素服,高舉長子靈位,親眼目睹繩索套上鄭宕脖項,膝跪哭喊:“可憐吾兒,因奉正道勸阻高堂惡行,卻被杖殺致死,母親懦弱無能,不能庇護吾兒,身為女流妻室,亦不能狀告夫主,多得蒼天有眼,皇家公允,才讓吾兒洗脫不孝之罪!”
四周百姓更是哄罵四起。
“虎毒尚不食子,鄭宕毆殺孝子,殘暴竟勝虎狼!”
“這類貪官,不忠不慈之輩,當真死有餘辜!”
“朝中貪官又豈止鄭宕一人,遭受冤殺者也不僅馮君,我家女兒,便是被官員強納妾室,我甚至不知那官盜名姓職位,更不知女兒現今生死,就算舉告,也不知要告誰。”
圍觀人群中,也有士人,甚至有國子學、太學生員,聞言便予建議:“不妨擊鼓申冤,如今儲君、皇後奉聖令,改革法製清肅奸貪,京兆公為忠正賢良,必定不會置之不問。”
一時間群情激蕩,就算有那苦主怯弱吞聲,仍存觀望猶豫的態度,卻有熱血鄰裏代為舉告,國都兩縣,萬年、長安官衙外的登聞鼓,竟響聲不絕,有告發豪強的,更多的是舉告官員,王公貴族也不少成為被告,比如晉安長公主。
但她隻犯占田,未傷人命,在兒子阮嶺的要求下,更兼衡量利弊,最終也隻好強忍心痛,將多年占田,乃至積存大半財帛,還於苦主,並自認罪責,懇求寬諒。
就算如此,皇後仍然下詔申斥,罷晉安公主之封,降為縣主,以警效尤。
晉安迫於阮嶺壓製,又雖說為所欲為,但到底還存慈母之心,不忍為一時氣憤,有損兒子前程,也隻好忍氣吞聲,唯一的報複手段,不過是糾纏瑩陽真人:“我可不管,如今我散盡家財,衣食無繼,隻好讓阿姑養活了!”
瑩陽真人哭笑不得,也不介意晉安死纏爛打:“我這裏可隻有粗茶淡飯,但也管飽,自釀一庫清酒,任由取飲,你想住多久便住多久,隻有一條,我這裏可不養閑人,隔上三五日,連我也會去善堂務工,晉安若不資財,也該出力。”
縣主便被嚇回自家去,她才不要去給那些貧民婦孺端茶遞水,善堂接濟的人,多為身染疾患,有的體生濃瘡,滿身惡臭,看一眼都嫌肮髒,真要她去侍奉那些人,還不如三尺白綾把自己吊死。
曾經不可一世的長公主都落得這般下場,更況其餘?
顯望之族,雖大多不曾如太後黨徒那般惡形惡狀,不屑於侵奪民財,但仍難免有部份親誼,打著他們的旗號作威作福,在這場聲勢浩大的舉告運動中都被察究,利益受損極大,也自會抱怨連連。
最突出的便是京兆盧,榮國公這個族長從前不知收斂,更加不會約束親誼,又好在是榮國公近些年來飽受韋太後壓製,他自己不敢張狂,多少還知收斂,未傷人命不說,連奪占之行也極少,唯一舉告他者乃鄰人,告他為擴建府邸強逼自己售讓祖宅,但屬錢宅兩清,沒有殺傷人命,將那人祖宅歸還便是,罪責輕微,認罪態度良好,竟得寬赦。
不過京兆盧那些親誼就損失慘重了,如榮國公姬妾的侄子,便因強擄人妻,逼迫平民家破人亡,被判死決。
說情“喊冤”者讓榮國公不勝煩擾,正遇太後黨上門籠絡,要擱從前,榮國公必定會再生見風使舵之意,然這回,因有把柄被皇後掌握,他可不敢輕舉妄動。
再說那些親誼,其實血緣相隔甚遠,榮國公護短,可這“長短”之間,他自有認定,孫女盧媛蒙皇後恩惠,免問刺殺太後死罪,嫡親孫女的生死,當然比姬妾侄子更加重要,榮國公又的確不情願跪伏太後膝下,所以這回堅定主意,站定皇後陣營。
連京兆盧都能奉行大義,更何況其餘顯望?“十大”之中,叫囂挑釁新法者,也唯有謝、韋二族而已。
可此兩族的聲音,又怎能震服哄哄輿論?越來越多貪奸惡行得以昭著,朝堂之上晃眼看去,竟是人人自危。
但十一娘並沒有大開殺戒,她沒有越過底限,隻要未傷人命,無論是何黨係,都會給予改過自新機會,下獄被捕者,雙手皆為沾染無辜鮮血,無論隸屬哪一陣營,都不得姑息。
這其中當然也存在賀燁即位以來,某些見風使舵投誠的太後黨徒。
有如現任兵部郎中甄鞎,就是那強納民女為妾,竟讓苦主弄不清女兒是被哪家強納的元凶,此人原本是獲元得誌提攜,又乃姚潛姻親,然眼見太後勢敗,立即“改過自新”,但究其罪惡,竟使二、三十青春少艾,被辱殺於床第之間!
並非那些女子寧死不從,而乃甄鞎心性扭曲,不將人打致遍體鱗傷,不能“盡興”,他喜歡聽那些女子大聲呻吟,變態到了必須待這些可憐的女子奄奄一息之時,方有“歡好”之欲。
甄宅後井,累累白骨,觸目驚心,甚至連大理寺卿嚴慎,主審此案勘察罪證時,也覺毛骨悚然。
對於這一類窮凶極惡之徒,十一娘自然不會在意他現今是否與太後黨楚河漢界,待三司會審察實罪證,判處甄鞎斬立決之重刑,十一娘複審時,詢問甄鞎是否認罪,此人竟自辯道,被他所殺那些女子都是奴婢,主殺奴,不應處死,又哀求皇後,若能網開一麵,今後必為走狗,且定是惡犬,聽從皇後驅使。
十一娘深覺惡心:“本宮不需走狗,更不需惡犬。”
批定死決。
太後當知聞甄鞎伏法時,竟如釋重負:“柳氏開始自毀長城了!甄鞎一案,必定讓那些首鼠兩端之徒膽顫心驚,此輩眼見賀燁即位,便迫不及待投誠,以為便能安保榮華富貴?到此時,也總該清醒,他們在帝後眼中,根本便如棄子,甄鞎就是前車之鑒!”
如其所料,自清算運動轟轟烈烈一經展開,最最惶悚不安的人便是英國公世子徐修能,他的黨徒之中,已經有不少罪行被揭發追處,根基已被動搖不說,又敏感意識到皇後最終目的,恐怕並非清除這些蝦兵蟹將而已。
做賊心虛的徐世子,立即想起自己的惡行,雖不同於仗勢欺民,但貪贓枉法之事卻沒少為,且諸如工徭令等弊政,皆乃他大力諫行不說,汙陷嶺南義軍十萬將士死於逆謀,也是他背後推動明麵執刀!
最讓徐修能懊悔不迭的是,當初他竟還與賀湛開誠布公,聲稱陷殺十萬將士是為天子掃清障礙,他寧願擔此惡行,也必須為天子成功即位竭盡心力。
皇後連區區百姓之死,都如此嚴究不赦,怎會放過導致甘州失守,長安淪陷的元凶?
眼下已經不是榮華富貴的問題了,徐修能開始擔憂隻怕連項上這顆人頭也難保住。
他決不能坐以待斃。
但唯一的自救之途,也隻能是遊說馮繼崢,讓這位仍在利益與聲望之間猶豫搖擺的謀主,下定決心先與太後共同進退,不能再放任皇後為所欲為,利用民憤,“殘害”官員,徐修能點明皇後目的所在,必定是謝、韋二相,可若兩人被清除政事堂,韋太後徹底失勢,憑馮繼崢這中書侍郎,怎能與皇後對抗?結果很清楚,馮侍郎若繼續觀望下去,心中抱負便永無實現之日,且政治前途,也必定最終葬送於皇後排除異己的手段。
而事態的發展,也正如徐修能所料,絕望的走狗,開始怨恨謝饒平及韋元平的袖手旁觀,又有部份走狗的子孫,因未參涉罪行,怕因父祖罪責連累仕進,存將功折過的饒幸,紛紛檢舉謝饒平及韋元平,因收受賄賂,才舉薦黨附。
不是所有人都如鄭宕一般未留證據,為防萬一預留把柄者大有人在,非但詳細記錄行賄日期,甚至連賄賂之物都記錄得清清楚楚。
如田宅、文玩、珠寶玉器等等,這些賄賂都有跡可察,謝饒平、韋元平這回再也無法狡辯。
位居國宰,偶爾失察舉薦奸歹雖非大過,可得寬赦,但舉薦者十之八/九竟都貪贓枉法、以權謀私,甚至殺傷無辜,又豈止“失察”二字就能置身事外?更不說還收受賄賂,事實證明,行重賄者,往往都得高職,謝饒平還算有所收斂,韋元平可謂毫無顧忌。
而宰相涉及貪賄枉法,審核當然要比尋常官員更加嚴格,皇後下令暫將謝、韋免職,著三司察審,且為公審,儲君與皇後都將督促此案。
嚴冬已至,又是風雪加交的季候。
複興三年的長安城,無論朝堂還是市井,都在議論由皇後一手掀發的,這場轟轟烈烈地清察不法運動,朝堂上風聲鶴唳,市井中民情高漲,而長安殿裏,韋太後終於開始反擊!
此日,大理寺卿嚴慎忽然稟見,聲稱有重大案情需報皇後。
這日賀湛照例仍在議事,但嚴慎禮見之後,卻提出——望皇後允準,先讓賀侍郎回避。
賀湛不待十一娘首肯,自覺回避。
他看著黑沉沉的陰雲,積壓在龍首原的上空,無論朔風如何急猛,也難以驅散積霾。
賀湛負手而立,忽而莞爾。
從這場戰爭開啟之時,他就想到會有今天,這把火,最終也會逼近他的眉睫,這不值得驚奇,因為韋海池決不會束手待縛,而後族近臣之中,多為忠耿,也隻有他,既早成眾矢之的,又久陷權奪之事,多的是把柄可捉。
十一娘的征程不會中止,但是賀澄台,這回恐怕要以另一種方式,擔當先鋒了。
“五姐,就算我不能再陪你並肩作戰,你也一定不能妥協。”賀湛暗道,然後一步步地,走進這日極其黯淡的天光裏。
為證公允,鄭宕案審決後,當眾處以絞刑,行刑當日,就連鄭宕之妻,亦著一身素服,高舉長子靈位,親眼目睹繩索套上鄭宕脖項,膝跪哭喊:“可憐吾兒,因奉正道勸阻高堂惡行,卻被杖殺致死,母親懦弱無能,不能庇護吾兒,身為女流妻室,亦不能狀告夫主,多得蒼天有眼,皇家公允,才讓吾兒洗脫不孝之罪!”
四周百姓更是哄罵四起。
“虎毒尚不食子,鄭宕毆殺孝子,殘暴竟勝虎狼!”
“這類貪官,不忠不慈之輩,當真死有餘辜!”
“朝中貪官又豈止鄭宕一人,遭受冤殺者也不僅馮君,我家女兒,便是被官員強納妾室,我甚至不知那官盜名姓職位,更不知女兒現今生死,就算舉告,也不知要告誰。”
圍觀人群中,也有士人,甚至有國子學、太學生員,聞言便予建議:“不妨擊鼓申冤,如今儲君、皇後奉聖令,改革法製清肅奸貪,京兆公為忠正賢良,必定不會置之不問。”
一時間群情激蕩,就算有那苦主怯弱吞聲,仍存觀望猶豫的態度,卻有熱血鄰裏代為舉告,國都兩縣,萬年、長安官衙外的登聞鼓,竟響聲不絕,有告發豪強的,更多的是舉告官員,王公貴族也不少成為被告,比如晉安長公主。
但她隻犯占田,未傷人命,在兒子阮嶺的要求下,更兼衡量利弊,最終也隻好強忍心痛,將多年占田,乃至積存大半財帛,還於苦主,並自認罪責,懇求寬諒。
就算如此,皇後仍然下詔申斥,罷晉安公主之封,降為縣主,以警效尤。
晉安迫於阮嶺壓製,又雖說為所欲為,但到底還存慈母之心,不忍為一時氣憤,有損兒子前程,也隻好忍氣吞聲,唯一的報複手段,不過是糾纏瑩陽真人:“我可不管,如今我散盡家財,衣食無繼,隻好讓阿姑養活了!”
瑩陽真人哭笑不得,也不介意晉安死纏爛打:“我這裏可隻有粗茶淡飯,但也管飽,自釀一庫清酒,任由取飲,你想住多久便住多久,隻有一條,我這裏可不養閑人,隔上三五日,連我也會去善堂務工,晉安若不資財,也該出力。”
縣主便被嚇回自家去,她才不要去給那些貧民婦孺端茶遞水,善堂接濟的人,多為身染疾患,有的體生濃瘡,滿身惡臭,看一眼都嫌肮髒,真要她去侍奉那些人,還不如三尺白綾把自己吊死。
曾經不可一世的長公主都落得這般下場,更況其餘?
顯望之族,雖大多不曾如太後黨徒那般惡形惡狀,不屑於侵奪民財,但仍難免有部份親誼,打著他們的旗號作威作福,在這場聲勢浩大的舉告運動中都被察究,利益受損極大,也自會抱怨連連。
最突出的便是京兆盧,榮國公這個族長從前不知收斂,更加不會約束親誼,又好在是榮國公近些年來飽受韋太後壓製,他自己不敢張狂,多少還知收斂,未傷人命不說,連奪占之行也極少,唯一舉告他者乃鄰人,告他為擴建府邸強逼自己售讓祖宅,但屬錢宅兩清,沒有殺傷人命,將那人祖宅歸還便是,罪責輕微,認罪態度良好,竟得寬赦。
不過京兆盧那些親誼就損失慘重了,如榮國公姬妾的侄子,便因強擄人妻,逼迫平民家破人亡,被判死決。
說情“喊冤”者讓榮國公不勝煩擾,正遇太後黨上門籠絡,要擱從前,榮國公必定會再生見風使舵之意,然這回,因有把柄被皇後掌握,他可不敢輕舉妄動。
再說那些親誼,其實血緣相隔甚遠,榮國公護短,可這“長短”之間,他自有認定,孫女盧媛蒙皇後恩惠,免問刺殺太後死罪,嫡親孫女的生死,當然比姬妾侄子更加重要,榮國公又的確不情願跪伏太後膝下,所以這回堅定主意,站定皇後陣營。
連京兆盧都能奉行大義,更何況其餘顯望?“十大”之中,叫囂挑釁新法者,也唯有謝、韋二族而已。
可此兩族的聲音,又怎能震服哄哄輿論?越來越多貪奸惡行得以昭著,朝堂之上晃眼看去,竟是人人自危。
但十一娘並沒有大開殺戒,她沒有越過底限,隻要未傷人命,無論是何黨係,都會給予改過自新機會,下獄被捕者,雙手皆為沾染無辜鮮血,無論隸屬哪一陣營,都不得姑息。
這其中當然也存在賀燁即位以來,某些見風使舵投誠的太後黨徒。
有如現任兵部郎中甄鞎,就是那強納民女為妾,竟讓苦主弄不清女兒是被哪家強納的元凶,此人原本是獲元得誌提攜,又乃姚潛姻親,然眼見太後勢敗,立即“改過自新”,但究其罪惡,竟使二、三十青春少艾,被辱殺於床第之間!
並非那些女子寧死不從,而乃甄鞎心性扭曲,不將人打致遍體鱗傷,不能“盡興”,他喜歡聽那些女子大聲呻吟,變態到了必須待這些可憐的女子奄奄一息之時,方有“歡好”之欲。
甄宅後井,累累白骨,觸目驚心,甚至連大理寺卿嚴慎,主審此案勘察罪證時,也覺毛骨悚然。
對於這一類窮凶極惡之徒,十一娘自然不會在意他現今是否與太後黨楚河漢界,待三司會審察實罪證,判處甄鞎斬立決之重刑,十一娘複審時,詢問甄鞎是否認罪,此人竟自辯道,被他所殺那些女子都是奴婢,主殺奴,不應處死,又哀求皇後,若能網開一麵,今後必為走狗,且定是惡犬,聽從皇後驅使。
十一娘深覺惡心:“本宮不需走狗,更不需惡犬。”
批定死決。
太後當知聞甄鞎伏法時,竟如釋重負:“柳氏開始自毀長城了!甄鞎一案,必定讓那些首鼠兩端之徒膽顫心驚,此輩眼見賀燁即位,便迫不及待投誠,以為便能安保榮華富貴?到此時,也總該清醒,他們在帝後眼中,根本便如棄子,甄鞎就是前車之鑒!”
如其所料,自清算運動轟轟烈烈一經展開,最最惶悚不安的人便是英國公世子徐修能,他的黨徒之中,已經有不少罪行被揭發追處,根基已被動搖不說,又敏感意識到皇後最終目的,恐怕並非清除這些蝦兵蟹將而已。
做賊心虛的徐世子,立即想起自己的惡行,雖不同於仗勢欺民,但貪贓枉法之事卻沒少為,且諸如工徭令等弊政,皆乃他大力諫行不說,汙陷嶺南義軍十萬將士死於逆謀,也是他背後推動明麵執刀!
最讓徐修能懊悔不迭的是,當初他竟還與賀湛開誠布公,聲稱陷殺十萬將士是為天子掃清障礙,他寧願擔此惡行,也必須為天子成功即位竭盡心力。
皇後連區區百姓之死,都如此嚴究不赦,怎會放過導致甘州失守,長安淪陷的元凶?
眼下已經不是榮華富貴的問題了,徐修能開始擔憂隻怕連項上這顆人頭也難保住。
他決不能坐以待斃。
但唯一的自救之途,也隻能是遊說馮繼崢,讓這位仍在利益與聲望之間猶豫搖擺的謀主,下定決心先與太後共同進退,不能再放任皇後為所欲為,利用民憤,“殘害”官員,徐修能點明皇後目的所在,必定是謝、韋二相,可若兩人被清除政事堂,韋太後徹底失勢,憑馮繼崢這中書侍郎,怎能與皇後對抗?結果很清楚,馮侍郎若繼續觀望下去,心中抱負便永無實現之日,且政治前途,也必定最終葬送於皇後排除異己的手段。
而事態的發展,也正如徐修能所料,絕望的走狗,開始怨恨謝饒平及韋元平的袖手旁觀,又有部份走狗的子孫,因未參涉罪行,怕因父祖罪責連累仕進,存將功折過的饒幸,紛紛檢舉謝饒平及韋元平,因收受賄賂,才舉薦黨附。
不是所有人都如鄭宕一般未留證據,為防萬一預留把柄者大有人在,非但詳細記錄行賄日期,甚至連賄賂之物都記錄得清清楚楚。
如田宅、文玩、珠寶玉器等等,這些賄賂都有跡可察,謝饒平、韋元平這回再也無法狡辯。
位居國宰,偶爾失察舉薦奸歹雖非大過,可得寬赦,但舉薦者十之八/九竟都貪贓枉法、以權謀私,甚至殺傷無辜,又豈止“失察”二字就能置身事外?更不說還收受賄賂,事實證明,行重賄者,往往都得高職,謝饒平還算有所收斂,韋元平可謂毫無顧忌。
而宰相涉及貪賄枉法,審核當然要比尋常官員更加嚴格,皇後下令暫將謝、韋免職,著三司察審,且為公審,儲君與皇後都將督促此案。
嚴冬已至,又是風雪加交的季候。
複興三年的長安城,無論朝堂還是市井,都在議論由皇後一手掀發的,這場轟轟烈烈地清察不法運動,朝堂上風聲鶴唳,市井中民情高漲,而長安殿裏,韋太後終於開始反擊!
此日,大理寺卿嚴慎忽然稟見,聲稱有重大案情需報皇後。
這日賀湛照例仍在議事,但嚴慎禮見之後,卻提出——望皇後允準,先讓賀侍郎回避。
賀湛不待十一娘首肯,自覺回避。
他看著黑沉沉的陰雲,積壓在龍首原的上空,無論朔風如何急猛,也難以驅散積霾。
賀湛負手而立,忽而莞爾。
從這場戰爭開啟之時,他就想到會有今天,這把火,最終也會逼近他的眉睫,這不值得驚奇,因為韋海池決不會束手待縛,而後族近臣之中,多為忠耿,也隻有他,既早成眾矢之的,又久陷權奪之事,多的是把柄可捉。
十一娘的征程不會中止,但是賀澄台,這回恐怕要以另一種方式,擔當先鋒了。
“五姐,就算我不能再陪你並肩作戰,你也一定不能妥協。”賀湛暗道,然後一步步地,走進這日極其黯淡的天光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