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五、君子不立於危牆之下
明末太子:召喚猛將,複我山河! 作者:青鋒劍客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李從良帶著十二監的管事太監來拜見太子爺,聆聽完教誨後前腳剛走,花木蘭就帶著諸葛亮來到了鍾粹宮。
詹事府的職責是輔佐並教導太子,是專門為儲君服務的機構,辦公地點位於皇城之內,旁邊緊挨著鴻臚寺。
詹事府裏的官吏以博學多識的年輕人為主,因此在官邸的後麵設有寢房,供那些未成家的年輕人在此起居,諸葛亮就住在其中一間。
“小臣諸葛良拜見太子殿下!”
出現在朱慈烺麵前的諸葛亮並非羽扇綸巾的形象,而是穿著一身詹事府的九品官服,進了大殿後不卑不亢的作揖行禮。
朱慈烺在太師椅上正襟端坐,趁著這位名垂千古的丞相彎腰作揖之際悄悄打量他。
隻見他相貌儒雅,身材頎長而勻稱,大約一米八左右的個子,比朱慈烺足足高出了一頭,稱得上是玉樹臨風。
他的眉宇間透著一股英氣,眸子裏閃爍著智慧的光芒,五官黃金比例,並不濃密的胡須被刮的幹幹淨淨,絕對是個不折不扣的美男子。
這可是大名鼎鼎的諸葛武侯!
這可是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的諸葛丞相!
這是智慧的化身!
他真的跨越時空來到了風雨飄搖的大明王朝,即將與自己並肩作戰,一起挽救病入膏肓的明王朝!
這一刻朱慈烺的內心竟然激動不已,比見到李元霸的時候激動,比見到趙雲的時候還要激動!
但朱慈烺也知道自己是當朝太子,可不是諸葛丞相的迷弟,短暫的分神後迅速恢複了狀態:
“不必多禮,本宮與你有過數麵之緣,不知你還記得否?”
朱慈烺決定主動出擊,試探一下係統到底給這位聰明絕頂的曠世奇才植入了多少記憶?
跟這種聰明人說話必須小心翼翼,免得露出破綻,引起他的懷疑。
諸葛亮站直身軀,朗聲道:“承蒙太子賞識,小臣自然記得。”
朱慈烺又問道:“你家是哪裏人?”
“小臣祖籍山東,兗州府沂水縣人士。”
“你家中還有何家眷?”
朱慈烺拋出了最重要的一個問題,看看係統的植入是否合理?
作為一個正常人,得有身世才行,最起碼得有父母吧,總不能像孫悟空那樣從石頭縫裏蹦出來的吧?
“小臣七歲的時候父母相繼病亡,後來跟著叔父到湖北襄陽謀生。在我二十歲的那年,叔父死於張獻忠的兵亂,我跟著流民逃到了京城。
進京後偶遇叔父的一位故交,便資助我參加科舉,僥幸考了一個進士,被安排到詹事府做事。幸蒙太子提拔,才謀得文筆小吏之職。”
父母雙亡,親人過世,天衣無縫啊!
朱慈烺放心了,看來係統植入的記憶絕對是經過精心設計的,這樣就不用擔心諸葛大聰明在以後的日子裏懷疑人生了。
“本宮對於你的學識很是欽佩,你胸懷大才,我一直想要提拔重用。今日父皇命我監國,本宮決定將你擢升為少詹事!”
少詹事是詹事府的副職,官居正四品,諸葛亮從一個九品小吏一躍成為四品大員,皇恩不可謂不浩蕩!
但諸葛亮卻是一臉淡定從容:“謝太子提拔,臣一定庶竭駑鈍,竭盡所能的輔佐太子。”
詹事府是專門服務於太子的機構,說白了就是東宮太子的自留地。
為首的詹事、少詹事品級雖然不低,但也沒什麽實權,沒有幾個人會眼饞這個職位。
更何況朱慈烺現在身負監國重任,一言九鼎,想來不會有人對諸葛亮的任命提出異議。
這樣就可以先讓諸葛亮鍍一段時間的金,再從少詹事的位置上提拔到重要的機構,然後再進入內閣,直到成為當朝宰輔。
這是朱慈烺為諸葛亮規劃的路線。
在大明朝做官還是要講究資曆的,要不然東林黨的那些言官天天在耳邊聒噪,怕是會被吵的神經衰弱。
朱慈烺接過徐來福遞來的茶盞呷了一口茶,一來滋潤下喉嚨,二來緩解下緊張的情緒。
“諸葛良,如今大明風雨飄搖,外有建奴入寇,內有闖賊圍京。國庫空虛,人心思動,你可有良策助我破此困局?”
諸葛亮略作思忖,拱手道:“既然太子垂詢,臣便鬥膽直言。以臣之見,當先派人與李自成議和。”
“議和?”
朱慈烺眼前一亮,自己怎麽沒想到這一點,莫非這就是智商的差距?
“今天闖賊雖然損失了好幾萬,可李自成麾下還有四十多萬大軍,如今已把北京城圍的水泄不通,又豈會輕易言和?”
諸葛亮解釋道:“今時不同昨日,當李自成得知聖上離京南下的消息之後定然會對是否繼續強攻京城產生動搖。”
頓了一頓,補充道:“當然,前提是城內的將士必須眾誌成城,將城防打造的固若金湯,才有和李自成議和的資本。
否則,今日出個通敵叛國的成國公,明天出個開門投敵的那國公,李自成隻要等著進城便是,又怎會與朝廷議和。”
朱慈烺點頭:“我已改任錦衣衛指揮使王國興為外城總兵官,戚誌光為全城監軍。又命楊文斌、司馬嚴嚴查朱純臣同黨,城防想來暫時無虞。”
諸葛亮道:“太子今日在午門殺伐果斷,調度有方,臣深感欽佩。想來以太子的用人眼光,定然會人盡其才,物盡其用。”
“哈哈……諸葛愛卿謬讚了!”
朱慈烺發出爽朗的笑聲,能得到諸葛丞相的誇獎絕對是件值得驕傲的事情。
諸葛亮話鋒一轉,出乎預料的道:“其實臣的本意並不是讓太子殿下真的和李自成議和。”
“哦……此話怎講?”
朱慈烺突然覺得大腦有點累,思維完全跟不上。
勸我跟李自成議和的是你,分析的頭頭是道;說李自成有可能接受的也是你,現在又說你的本意不是讓我跟李自成議和,你這是跟本太子玩腦筋急轉彎嗎?
諸葛亮束手站立,侃侃而談:“闖軍圍京城,焚皇陵,倘若太子殿下靠議和解了京城之圍,也會讓你的形象在天下人心目中大打折扣。
臣的意思是用談判議和當作借口,拖延時間,一邊清剿城內的奸細叛黨,鞏固城防,一邊等候各地的勤王之師。
隻有堂堂正正的解了京城之圍,才能讓天下人對太子刮目相看,才能樹立太子殿下的威信!”
朱慈烺聽的精神為之一振,真想起身扶著諸葛亮坐下,對他說一聲“我要拜孔明先生做大明的軍師,對你言聽計從!”
但朱慈烺知道現在必須得忍著。
自己不是求賢若渴的劉皇叔,自己是監國的大明太子,就算再佩服諸葛亮,也得循序漸進的提拔。
“好,本宮明日便派遣一名能言善辯的使者前往闖逆大營議和。”朱慈烺一口答應下來。
諸葛亮拱手道:“蒙太子提拔,臣無以為報。願憑三寸不爛之舌前往闖逆大營,遊說李自成。”
“不行!”
朱慈烺一口回絕,隻是拖住李自成而已,又不是真的要和他議和。
君子不立於危牆之下,諸葛亮可是自己花了大價錢召喚出來的五星級人才,而且掛了不能再重生,絕對不能讓他去冒這個險。
萬一李自成求賢心切,把諸葛丞相扣在了闖賊大營,還不得把自己心疼死!
詹事府的職責是輔佐並教導太子,是專門為儲君服務的機構,辦公地點位於皇城之內,旁邊緊挨著鴻臚寺。
詹事府裏的官吏以博學多識的年輕人為主,因此在官邸的後麵設有寢房,供那些未成家的年輕人在此起居,諸葛亮就住在其中一間。
“小臣諸葛良拜見太子殿下!”
出現在朱慈烺麵前的諸葛亮並非羽扇綸巾的形象,而是穿著一身詹事府的九品官服,進了大殿後不卑不亢的作揖行禮。
朱慈烺在太師椅上正襟端坐,趁著這位名垂千古的丞相彎腰作揖之際悄悄打量他。
隻見他相貌儒雅,身材頎長而勻稱,大約一米八左右的個子,比朱慈烺足足高出了一頭,稱得上是玉樹臨風。
他的眉宇間透著一股英氣,眸子裏閃爍著智慧的光芒,五官黃金比例,並不濃密的胡須被刮的幹幹淨淨,絕對是個不折不扣的美男子。
這可是大名鼎鼎的諸葛武侯!
這可是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的諸葛丞相!
這是智慧的化身!
他真的跨越時空來到了風雨飄搖的大明王朝,即將與自己並肩作戰,一起挽救病入膏肓的明王朝!
這一刻朱慈烺的內心竟然激動不已,比見到李元霸的時候激動,比見到趙雲的時候還要激動!
但朱慈烺也知道自己是當朝太子,可不是諸葛丞相的迷弟,短暫的分神後迅速恢複了狀態:
“不必多禮,本宮與你有過數麵之緣,不知你還記得否?”
朱慈烺決定主動出擊,試探一下係統到底給這位聰明絕頂的曠世奇才植入了多少記憶?
跟這種聰明人說話必須小心翼翼,免得露出破綻,引起他的懷疑。
諸葛亮站直身軀,朗聲道:“承蒙太子賞識,小臣自然記得。”
朱慈烺又問道:“你家是哪裏人?”
“小臣祖籍山東,兗州府沂水縣人士。”
“你家中還有何家眷?”
朱慈烺拋出了最重要的一個問題,看看係統的植入是否合理?
作為一個正常人,得有身世才行,最起碼得有父母吧,總不能像孫悟空那樣從石頭縫裏蹦出來的吧?
“小臣七歲的時候父母相繼病亡,後來跟著叔父到湖北襄陽謀生。在我二十歲的那年,叔父死於張獻忠的兵亂,我跟著流民逃到了京城。
進京後偶遇叔父的一位故交,便資助我參加科舉,僥幸考了一個進士,被安排到詹事府做事。幸蒙太子提拔,才謀得文筆小吏之職。”
父母雙亡,親人過世,天衣無縫啊!
朱慈烺放心了,看來係統植入的記憶絕對是經過精心設計的,這樣就不用擔心諸葛大聰明在以後的日子裏懷疑人生了。
“本宮對於你的學識很是欽佩,你胸懷大才,我一直想要提拔重用。今日父皇命我監國,本宮決定將你擢升為少詹事!”
少詹事是詹事府的副職,官居正四品,諸葛亮從一個九品小吏一躍成為四品大員,皇恩不可謂不浩蕩!
但諸葛亮卻是一臉淡定從容:“謝太子提拔,臣一定庶竭駑鈍,竭盡所能的輔佐太子。”
詹事府是專門服務於太子的機構,說白了就是東宮太子的自留地。
為首的詹事、少詹事品級雖然不低,但也沒什麽實權,沒有幾個人會眼饞這個職位。
更何況朱慈烺現在身負監國重任,一言九鼎,想來不會有人對諸葛亮的任命提出異議。
這樣就可以先讓諸葛亮鍍一段時間的金,再從少詹事的位置上提拔到重要的機構,然後再進入內閣,直到成為當朝宰輔。
這是朱慈烺為諸葛亮規劃的路線。
在大明朝做官還是要講究資曆的,要不然東林黨的那些言官天天在耳邊聒噪,怕是會被吵的神經衰弱。
朱慈烺接過徐來福遞來的茶盞呷了一口茶,一來滋潤下喉嚨,二來緩解下緊張的情緒。
“諸葛良,如今大明風雨飄搖,外有建奴入寇,內有闖賊圍京。國庫空虛,人心思動,你可有良策助我破此困局?”
諸葛亮略作思忖,拱手道:“既然太子垂詢,臣便鬥膽直言。以臣之見,當先派人與李自成議和。”
“議和?”
朱慈烺眼前一亮,自己怎麽沒想到這一點,莫非這就是智商的差距?
“今天闖賊雖然損失了好幾萬,可李自成麾下還有四十多萬大軍,如今已把北京城圍的水泄不通,又豈會輕易言和?”
諸葛亮解釋道:“今時不同昨日,當李自成得知聖上離京南下的消息之後定然會對是否繼續強攻京城產生動搖。”
頓了一頓,補充道:“當然,前提是城內的將士必須眾誌成城,將城防打造的固若金湯,才有和李自成議和的資本。
否則,今日出個通敵叛國的成國公,明天出個開門投敵的那國公,李自成隻要等著進城便是,又怎會與朝廷議和。”
朱慈烺點頭:“我已改任錦衣衛指揮使王國興為外城總兵官,戚誌光為全城監軍。又命楊文斌、司馬嚴嚴查朱純臣同黨,城防想來暫時無虞。”
諸葛亮道:“太子今日在午門殺伐果斷,調度有方,臣深感欽佩。想來以太子的用人眼光,定然會人盡其才,物盡其用。”
“哈哈……諸葛愛卿謬讚了!”
朱慈烺發出爽朗的笑聲,能得到諸葛丞相的誇獎絕對是件值得驕傲的事情。
諸葛亮話鋒一轉,出乎預料的道:“其實臣的本意並不是讓太子殿下真的和李自成議和。”
“哦……此話怎講?”
朱慈烺突然覺得大腦有點累,思維完全跟不上。
勸我跟李自成議和的是你,分析的頭頭是道;說李自成有可能接受的也是你,現在又說你的本意不是讓我跟李自成議和,你這是跟本太子玩腦筋急轉彎嗎?
諸葛亮束手站立,侃侃而談:“闖軍圍京城,焚皇陵,倘若太子殿下靠議和解了京城之圍,也會讓你的形象在天下人心目中大打折扣。
臣的意思是用談判議和當作借口,拖延時間,一邊清剿城內的奸細叛黨,鞏固城防,一邊等候各地的勤王之師。
隻有堂堂正正的解了京城之圍,才能讓天下人對太子刮目相看,才能樹立太子殿下的威信!”
朱慈烺聽的精神為之一振,真想起身扶著諸葛亮坐下,對他說一聲“我要拜孔明先生做大明的軍師,對你言聽計從!”
但朱慈烺知道現在必須得忍著。
自己不是求賢若渴的劉皇叔,自己是監國的大明太子,就算再佩服諸葛亮,也得循序漸進的提拔。
“好,本宮明日便派遣一名能言善辯的使者前往闖逆大營議和。”朱慈烺一口答應下來。
諸葛亮拱手道:“蒙太子提拔,臣無以為報。願憑三寸不爛之舌前往闖逆大營,遊說李自成。”
“不行!”
朱慈烺一口回絕,隻是拖住李自成而已,又不是真的要和他議和。
君子不立於危牆之下,諸葛亮可是自己花了大價錢召喚出來的五星級人才,而且掛了不能再重生,絕對不能讓他去冒這個險。
萬一李自成求賢心切,把諸葛丞相扣在了闖賊大營,還不得把自己心疼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