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二、風華絕代
明末太子:召喚猛將,複我山河! 作者:青鋒劍客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不大會功夫,正在詹事府工作的喬致庸一路小跑進了紫禁城,正好在皇極門碰見了準備出宮的太子一行。
喬致庸相貌清臒,個頭比朱慈烺稍微高了一些,看起來非常隨後友善,一見麵就給人一種親切感。
當然,在監國太子的麵前,估計也沒有幾個不友善的!
“小臣喬致庸見過太子爺,不知有何吩咐?”
喬致庸的植入身份是朱慈烺心腹,敘話的時候完全沒有陌生感,仿佛忠心耿耿的仆人在請示主人。
朱慈烺召喚喬致庸起身靠近,輕聲道:“內帑現在是一兩銀子也沒有了,本宮想要私下活動一番都捉襟見肘。
今日嘉定伯資助了我十萬兩銀子作為監國賀禮,本宮打算拿來開設錢莊,一來可以賺取利益,二來也可以借用下儲戶的資金。
自今日起,你不用在詹事府做事了,出宮給我物色個好的地段,準備開設錢莊幫我賺錢,十萬兩銀子給你作為啟動資金,不夠的話再找我要。”
“小臣謹遵太子口諭。”
太子是將來的皇帝,給太子經商相當於戴著烏紗帽的官商,喬致庸當即抱拳領命。
朱慈烺再次叮囑道:“一定要秘密行事,可以透露一些朝廷背景,但不要讓人知道本宮是錢莊的後台。”
“臣明白。”
喬致庸點點頭,目光中露著可靠,朱慈烺覺得自己又用對人了。
為什麽說個又字呢?
朱慈烺覺得自己有點驕傲了,現在京城之圍依舊,萬裏長征隻是走出了第一步,還是要保持低調,低調!
太子乃是大明儲君,要去拜訪臣子可不是騎上馬就來的,需要提前通知,讓臣子做好迎接準備。
李從良上午就派了宣詔太監前往位於鳴玉坊的吳府下了口諭,剛剛出獄不到半年的吳襄不知道太子因何來訪,一邊下令仆從打掃府邸、清掃街道,一邊帶領所有家眷在宴客廳焦急的等待,心中忐忑不安。
太子的雷厲風行已經在北京城傳開,監國兩日殺成國公朱純臣並抄家,免去內閣首輔魏藻德之職、免去兵部尚書張縉彥之職並抄家、免去太子少傅駱養性的左都督職位……
然後在朝堂上募捐,一上午就搞到了二百多萬兩銀子。
吳襄心裏害怕,第一念頭猜測太子多半是上門來逼捐的,正在猶豫萬一太子強行逼捐的話,自己到底應該捐多少銀子合適?
三千兩千的拿不出門來,萬兒八千的話實在肉痛。
自從大淩河之戰結束後吳襄就因不戰而逃之罪下獄,直到去年底才被釋放,一家近百口人現在全靠吳三桂養活。
而且太子不僅手段強硬,戰績也是讓人心服口服,本來外城已經被闖軍攻破了,太子監國後一舉就奪了回來。
現在的守軍精神麵貌發生了肉眼可見的變化,從之前的陣型鬆散、萎靡不振到現在變得精神抖擻、鬥誌昂揚起來,一上午的攻防戰下來,又成功挫敗了闖賊的強攻。
足足等了一個半時辰,派出去打探動靜的家奴這才氣喘籲籲的提前跑回來報信:“老爺、老爺……太子爺來了,帶了二十多個太監,有三百錦衣衛護駕,已經到了廣濟寺,估計再有一炷香功夫就到咱家了。”
吳襄急忙率領全部家眷出了宴客廳,來到府邸門前畢恭畢敬的等候。
不到一炷香的功夫,由錦衣衛指揮僉事展昭當先開路,潘風、邢道榮兩位上將左右護駕,花木蘭馬後跟隨,三百多人的隊伍浩浩蕩蕩抵達了吳府門前。
吳三桂行事低調,再三叮囑老爹吳襄,不要掛“平西伯”的牌匾,而是用“吳府”的字眼,因此吳府在京城眾多的大臣府邸中並不起眼。
“罪臣吳襄率全體家眷恭迎太子殿下!”
看到太子爺在前呼後擁之下勒韁駐馬,吳襄急忙跪地施禮,闔府上下一起跟著磕頭。
按照明朝的法律,如果不是冊封賞賜,不是重大慶典,臣子見到皇帝的時候是不需要跪拜的,隻須作揖施禮即可。
但吳襄是戴罪之人,屬於監外執行,見到儲君必須下跪。
至於吳襄坐牢的原因,是因為前幾年的鬆錦之戰,身為遼東總兵的吳襄不戰而逃,導致薊遼總督洪承疇被俘,大明九邊精銳盡失,從此在關外對還沒有改名的後金失去了主動進攻能力。
朱由檢得知消息後龍顏震怒,下令將吳襄革職拿問,關進天牢。
但隨著吳三桂率領的寧遠軍團實力越來越強,朱由檢也沒有過於為難吳襄,並在去年孫傳庭戰死潼關後釋放了吳襄。
“吳將軍免禮!”
朱慈烺嘴裏招呼著吳襄起身,目光卻落在了他身後一個妙齡女子身上。
隻見她約莫二十歲出頭的樣子,身材修長婀娜,肥一點顯胖,瘦一絲嫌瘦,白皙的皮膚彈指可破,烏黑的秀發挽著雲鬢,五官絕美,風華絕代,稱之為傾城傾國也不誇張。
不用別人介紹,朱慈烺就知道這是大名鼎鼎的陳圓圓,秦淮八豔之一。
後來野史傳言因為陳圓圓被劉宗敏霸占,吳三桂衝冠一怒為紅顏,打開了山海關引清軍入關,送了滿清一個兩百年七十六年的王朝。
尤其神奇的是,滅了大明王朝的滿清政權和明朝的壽命居然相同,都是二百七十六年。
陳圓圓究竟在吳三桂降清之事中占了多少因素,朱慈烺不得而知,但卻知道這個陳圓圓真的屬於極品尤物。
她和張星彩不屬於一個類型不好比較,倒是更像魏喬,屬於嫵媚美豔的類型,可能還要略勝魏良媛一些。
隻可惜陳圓圓是個青樓女子,就算再賣藝不賣身,也不可能走進紫禁城。
聽太子稱呼自己為將軍,吳襄心裏高興,又把妻子羅氏做了引薦,然後恭請太子進府喝茶。
來到宴客廳,吳襄把朱慈烺讓到上座,自己站在下麵陪著說話,“圓圓,給太子爺斟茶。”
家裏有個美豔的女子,倘若不在客人麵前顯擺一番,豈不是錦衣夜行?
這就好比財主家裏置辦了上好的金絲楠木家具,肯定是要擺在客廳待客,總不能藏在地窖裏獨自欣賞吧?
穿著一襲紫色羅裙的陳圓圓腳步輕盈,施施然走了出來,伸出羊脂白玉一般的纖纖玉手端著茶壺給朱慈烺倒滿。
“太子爺請用茶!”
陳圓圓的聲音甜美溫柔,含糖量極高,也怪不得大明朝冉冉升起的將星吳三桂被迷得神魂顛倒,不顧身份的從江南青樓贖出了陳圓圓,納入家中。
“多謝姑娘,敢問貴姓芳名?”
朱慈烺端起茶碗呷了一口,明知故問。
“回太子爺的話,,民女陳圓圓。”
陳圓圓端著茶壺後退幾步,不卑不亢的答道,氣質從容不迫,並沒有因為對麵坐著的人是當朝太子而唯唯諾諾。
朱慈烺灑然一笑,從懷裏摸出一小塊提前準備好的碎金子:“本宮知道你的名字,可是秦淮八豔之一?這個賞你了!”
“市井流言,當不得真,太子爺見笑了。”
陳圓圓落落大方的謙虛了一句,並沒有伸手去接賞賜,“國家有難,匹夫有責,女子也有責。聽聞國庫空虛,民女不能為國家略盡綿薄之力,豈敢再收太子爺的賞金?請殿下留著賞賜守城的將士吧!”
“好,真是個奇女子!”
朱慈烺不由得拍掌稱讚,怪不得後人稱讚秦淮八豔比明末的文人有氣節呢,看來真不能拿看待普通青樓女子的眼光來看她們。
這趟來吳府還有要事,朱慈烺也不能逮著人家家裏漂亮女人聊起來沒完,當即把目光收回,和吳襄閑聊了起來。
朱慈烺知道鬆錦之戰是吳襄人生的一個汙點,一開始刻意回避這場戰役,聊的大多都是家長裏短。
等吳襄的情緒完全放鬆下來的時候,朱慈烺這才逐漸把話題轉移到了吳三桂身上:“本宮看了兵部的文書,平西伯已經於十日之前抵達了山海關,按理來說現在已經該出現在北京城下了,為何卻姍姍來遲,不見蹤影?”
吳襄嚇了一跳,急忙替兒子解釋:“太子爺,臣曾經在關外統過十幾年的兵,對這個情況我是了解的一清二楚。”
“那吳將軍說來聽聽。”
朱慈烺端起茶杯,輕描淡寫的呷了一口,說道。
吳襄解釋道:“寧遠堡的將士一半是本地人,一半是從山東、河南舉家逃荒過去的,大部分將士都在關外有妻兒老小。
要放棄關外的土地,肯定要把他們的家眷撤回關內,大隊人馬扶老攜幼,才會導致行軍緩慢,絕非長伯(吳三桂)故意拖延勤王救駕。”
對於吳三桂救駕遲緩的事情,朱慈烺也了解了個大概,除了擁兵自重,趁機索要軍餉,保存實力等待其他友軍等因素之外,吳襄說的也是其中一個因素。
“吳將軍啊,你在牢裏受苦了!”
朱慈烺覺得時機差不多了,把話題扯到吳襄身上,把剛到手的一萬兩銀票從袖子裏緩緩掏了出來。
“本宮不了解當年鬆錦之戰的具體情況,但能夠培養出平西伯這樣忠勇雙全的將才,本宮覺得吳將軍絕不是貪生怕死之人,那些說你不戰而逃的流言本宮不信。
你坐牢這些年家裏一定欠了很多債吧?我這裏有一萬兩銀子,就當大明朝廷給將軍的補償,還望笑納。”
吳襄登時驚呆了。
本來以為太子爺上門逼捐來了,沒想到竟然是送錢來了,天下還有這麽好的事情?
天上掉餡餅的事情多半都是陷阱,這個太子爺在耍什麽花招?
想到這裏,吳襄的背上就涼颼颼的開始冒冷汗。
喬致庸相貌清臒,個頭比朱慈烺稍微高了一些,看起來非常隨後友善,一見麵就給人一種親切感。
當然,在監國太子的麵前,估計也沒有幾個不友善的!
“小臣喬致庸見過太子爺,不知有何吩咐?”
喬致庸的植入身份是朱慈烺心腹,敘話的時候完全沒有陌生感,仿佛忠心耿耿的仆人在請示主人。
朱慈烺召喚喬致庸起身靠近,輕聲道:“內帑現在是一兩銀子也沒有了,本宮想要私下活動一番都捉襟見肘。
今日嘉定伯資助了我十萬兩銀子作為監國賀禮,本宮打算拿來開設錢莊,一來可以賺取利益,二來也可以借用下儲戶的資金。
自今日起,你不用在詹事府做事了,出宮給我物色個好的地段,準備開設錢莊幫我賺錢,十萬兩銀子給你作為啟動資金,不夠的話再找我要。”
“小臣謹遵太子口諭。”
太子是將來的皇帝,給太子經商相當於戴著烏紗帽的官商,喬致庸當即抱拳領命。
朱慈烺再次叮囑道:“一定要秘密行事,可以透露一些朝廷背景,但不要讓人知道本宮是錢莊的後台。”
“臣明白。”
喬致庸點點頭,目光中露著可靠,朱慈烺覺得自己又用對人了。
為什麽說個又字呢?
朱慈烺覺得自己有點驕傲了,現在京城之圍依舊,萬裏長征隻是走出了第一步,還是要保持低調,低調!
太子乃是大明儲君,要去拜訪臣子可不是騎上馬就來的,需要提前通知,讓臣子做好迎接準備。
李從良上午就派了宣詔太監前往位於鳴玉坊的吳府下了口諭,剛剛出獄不到半年的吳襄不知道太子因何來訪,一邊下令仆從打掃府邸、清掃街道,一邊帶領所有家眷在宴客廳焦急的等待,心中忐忑不安。
太子的雷厲風行已經在北京城傳開,監國兩日殺成國公朱純臣並抄家,免去內閣首輔魏藻德之職、免去兵部尚書張縉彥之職並抄家、免去太子少傅駱養性的左都督職位……
然後在朝堂上募捐,一上午就搞到了二百多萬兩銀子。
吳襄心裏害怕,第一念頭猜測太子多半是上門來逼捐的,正在猶豫萬一太子強行逼捐的話,自己到底應該捐多少銀子合適?
三千兩千的拿不出門來,萬兒八千的話實在肉痛。
自從大淩河之戰結束後吳襄就因不戰而逃之罪下獄,直到去年底才被釋放,一家近百口人現在全靠吳三桂養活。
而且太子不僅手段強硬,戰績也是讓人心服口服,本來外城已經被闖軍攻破了,太子監國後一舉就奪了回來。
現在的守軍精神麵貌發生了肉眼可見的變化,從之前的陣型鬆散、萎靡不振到現在變得精神抖擻、鬥誌昂揚起來,一上午的攻防戰下來,又成功挫敗了闖賊的強攻。
足足等了一個半時辰,派出去打探動靜的家奴這才氣喘籲籲的提前跑回來報信:“老爺、老爺……太子爺來了,帶了二十多個太監,有三百錦衣衛護駕,已經到了廣濟寺,估計再有一炷香功夫就到咱家了。”
吳襄急忙率領全部家眷出了宴客廳,來到府邸門前畢恭畢敬的等候。
不到一炷香的功夫,由錦衣衛指揮僉事展昭當先開路,潘風、邢道榮兩位上將左右護駕,花木蘭馬後跟隨,三百多人的隊伍浩浩蕩蕩抵達了吳府門前。
吳三桂行事低調,再三叮囑老爹吳襄,不要掛“平西伯”的牌匾,而是用“吳府”的字眼,因此吳府在京城眾多的大臣府邸中並不起眼。
“罪臣吳襄率全體家眷恭迎太子殿下!”
看到太子爺在前呼後擁之下勒韁駐馬,吳襄急忙跪地施禮,闔府上下一起跟著磕頭。
按照明朝的法律,如果不是冊封賞賜,不是重大慶典,臣子見到皇帝的時候是不需要跪拜的,隻須作揖施禮即可。
但吳襄是戴罪之人,屬於監外執行,見到儲君必須下跪。
至於吳襄坐牢的原因,是因為前幾年的鬆錦之戰,身為遼東總兵的吳襄不戰而逃,導致薊遼總督洪承疇被俘,大明九邊精銳盡失,從此在關外對還沒有改名的後金失去了主動進攻能力。
朱由檢得知消息後龍顏震怒,下令將吳襄革職拿問,關進天牢。
但隨著吳三桂率領的寧遠軍團實力越來越強,朱由檢也沒有過於為難吳襄,並在去年孫傳庭戰死潼關後釋放了吳襄。
“吳將軍免禮!”
朱慈烺嘴裏招呼著吳襄起身,目光卻落在了他身後一個妙齡女子身上。
隻見她約莫二十歲出頭的樣子,身材修長婀娜,肥一點顯胖,瘦一絲嫌瘦,白皙的皮膚彈指可破,烏黑的秀發挽著雲鬢,五官絕美,風華絕代,稱之為傾城傾國也不誇張。
不用別人介紹,朱慈烺就知道這是大名鼎鼎的陳圓圓,秦淮八豔之一。
後來野史傳言因為陳圓圓被劉宗敏霸占,吳三桂衝冠一怒為紅顏,打開了山海關引清軍入關,送了滿清一個兩百年七十六年的王朝。
尤其神奇的是,滅了大明王朝的滿清政權和明朝的壽命居然相同,都是二百七十六年。
陳圓圓究竟在吳三桂降清之事中占了多少因素,朱慈烺不得而知,但卻知道這個陳圓圓真的屬於極品尤物。
她和張星彩不屬於一個類型不好比較,倒是更像魏喬,屬於嫵媚美豔的類型,可能還要略勝魏良媛一些。
隻可惜陳圓圓是個青樓女子,就算再賣藝不賣身,也不可能走進紫禁城。
聽太子稱呼自己為將軍,吳襄心裏高興,又把妻子羅氏做了引薦,然後恭請太子進府喝茶。
來到宴客廳,吳襄把朱慈烺讓到上座,自己站在下麵陪著說話,“圓圓,給太子爺斟茶。”
家裏有個美豔的女子,倘若不在客人麵前顯擺一番,豈不是錦衣夜行?
這就好比財主家裏置辦了上好的金絲楠木家具,肯定是要擺在客廳待客,總不能藏在地窖裏獨自欣賞吧?
穿著一襲紫色羅裙的陳圓圓腳步輕盈,施施然走了出來,伸出羊脂白玉一般的纖纖玉手端著茶壺給朱慈烺倒滿。
“太子爺請用茶!”
陳圓圓的聲音甜美溫柔,含糖量極高,也怪不得大明朝冉冉升起的將星吳三桂被迷得神魂顛倒,不顧身份的從江南青樓贖出了陳圓圓,納入家中。
“多謝姑娘,敢問貴姓芳名?”
朱慈烺端起茶碗呷了一口,明知故問。
“回太子爺的話,,民女陳圓圓。”
陳圓圓端著茶壺後退幾步,不卑不亢的答道,氣質從容不迫,並沒有因為對麵坐著的人是當朝太子而唯唯諾諾。
朱慈烺灑然一笑,從懷裏摸出一小塊提前準備好的碎金子:“本宮知道你的名字,可是秦淮八豔之一?這個賞你了!”
“市井流言,當不得真,太子爺見笑了。”
陳圓圓落落大方的謙虛了一句,並沒有伸手去接賞賜,“國家有難,匹夫有責,女子也有責。聽聞國庫空虛,民女不能為國家略盡綿薄之力,豈敢再收太子爺的賞金?請殿下留著賞賜守城的將士吧!”
“好,真是個奇女子!”
朱慈烺不由得拍掌稱讚,怪不得後人稱讚秦淮八豔比明末的文人有氣節呢,看來真不能拿看待普通青樓女子的眼光來看她們。
這趟來吳府還有要事,朱慈烺也不能逮著人家家裏漂亮女人聊起來沒完,當即把目光收回,和吳襄閑聊了起來。
朱慈烺知道鬆錦之戰是吳襄人生的一個汙點,一開始刻意回避這場戰役,聊的大多都是家長裏短。
等吳襄的情緒完全放鬆下來的時候,朱慈烺這才逐漸把話題轉移到了吳三桂身上:“本宮看了兵部的文書,平西伯已經於十日之前抵達了山海關,按理來說現在已經該出現在北京城下了,為何卻姍姍來遲,不見蹤影?”
吳襄嚇了一跳,急忙替兒子解釋:“太子爺,臣曾經在關外統過十幾年的兵,對這個情況我是了解的一清二楚。”
“那吳將軍說來聽聽。”
朱慈烺端起茶杯,輕描淡寫的呷了一口,說道。
吳襄解釋道:“寧遠堡的將士一半是本地人,一半是從山東、河南舉家逃荒過去的,大部分將士都在關外有妻兒老小。
要放棄關外的土地,肯定要把他們的家眷撤回關內,大隊人馬扶老攜幼,才會導致行軍緩慢,絕非長伯(吳三桂)故意拖延勤王救駕。”
對於吳三桂救駕遲緩的事情,朱慈烺也了解了個大概,除了擁兵自重,趁機索要軍餉,保存實力等待其他友軍等因素之外,吳襄說的也是其中一個因素。
“吳將軍啊,你在牢裏受苦了!”
朱慈烺覺得時機差不多了,把話題扯到吳襄身上,把剛到手的一萬兩銀票從袖子裏緩緩掏了出來。
“本宮不了解當年鬆錦之戰的具體情況,但能夠培養出平西伯這樣忠勇雙全的將才,本宮覺得吳將軍絕不是貪生怕死之人,那些說你不戰而逃的流言本宮不信。
你坐牢這些年家裏一定欠了很多債吧?我這裏有一萬兩銀子,就當大明朝廷給將軍的補償,還望笑納。”
吳襄登時驚呆了。
本來以為太子爺上門逼捐來了,沒想到竟然是送錢來了,天下還有這麽好的事情?
天上掉餡餅的事情多半都是陷阱,這個太子爺在耍什麽花招?
想到這裏,吳襄的背上就涼颼颼的開始冒冷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