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九、習慣
明末太子:召喚猛將,複我山河! 作者:青鋒劍客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張星彩走後朱慈烺提筆給便宜老爹朱由檢寫了一封書信,說經過皇伯母介紹,自己與張德謀之女張星彩情投意合,決定按照皇室大禮迎娶張星彩入宮,並冊封太子妃,請父皇母後批準。
書信寫完後,朱慈烺命徐來福派人送到禮部衙門,按照朝廷製度派出使者從廣渠門出城,快馬加鞭趕往南京送信。
閑來無事,朱慈烺自東華門出了紫禁城前往工部下轄的工坊視察,正在監督工人製作口罩的荀彧急忙出門迎接。
施禮完畢,啟奏道:“微臣按照殿下的吩咐督促工人日夜趕工,三天下來已經製作了十八萬副口罩,目前城內的守軍已經按照每人一副分發完畢。”
朱慈烺點點頭,麵色凝重的道:“那平西伯軍中送去了嗎?”
“今日晌午已經派人運送了五萬副口罩前往平西伯大營。”荀彧束手站立,畢恭畢敬。
“瘟疫有可能會爆發,你們工部需要多多招募工人加大生產,盡力控製瘟疫的傳播。”
朱慈烺語重信長的拍了拍荀彧的肩膀,“荀卿就多多操勞了!”
荀彧作揖施禮,提出了自己的意見:“目前我們工部下轄的作坊擁有八百多名工人,想要僅靠官方的製造能力供應全國,怕是杯水車薪。”
而且這時候沒有機器,隻能靠手工縫製,生產力落後。
這時候也沒有電源照明,而且大部分人都有夜盲症,日落後黑燈瞎火,也沒法實行夜間加班,想要靠朝廷的作坊生產供應全國的口罩,幾乎是癡人說夢!
見朱慈烺聽的很認真,荀彧繼續闡述自己的想法:“臣以為不如鼓勵百姓生產口罩流通售賣,一來可以擴大生產規模,二來可以調動百姓佩戴口罩的積極性。”
“荀卿言之有理,這件事就交給你來主持。”
“臣謹遵殿下口諭。”
荀彧長揖到地,對於太子的開明和胸襟深感佩服。
朱慈烺離開工部的作坊後又來了一趟戶部掌管的國庫,發現公孫策正在主持工作,遂詢問了一遍國庫最近的開支情況。
公孫策小心翼翼的稟報道:“啟奏太子殿下,目前國庫運轉正常,除了給平西侯的隊伍撥了三十萬兩軍餉之外,國庫近日並無其他大額支出。”
朱慈烺又把公孫策喚到無人之處,悄聲問道:“永和宮的案子查的怎麽樣了?”
公孫策露出慚愧之色:“目前還沒有任何頭緒。”
朱慈烺有點小失望,你這表現對不住開封府包青天首席助理的身份啊!
“本宮最想知道的事情就是跟李尚儀偷情之人究竟是宮中之人還是從宮外混進來的?其次,枯井裏的三具女性遺骸和這偷情的兩個人是否有關係?”
“微臣通過驗屍可以確定,李尚儀的身體內並沒有發現男性元陽,由此可見與她偷情的是個太監。”
當然,也不排除還沒來得及雲雨就被朱慈烺撞破的可能,但皇宮戒備森嚴,外人想要進入難如登天,這樣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那平日裏可有和李尚儀對食之人?”
公孫策搖頭:“微臣在宮中問過不少年齡稍大的宮女與太監,李尚儀在年輕的時候曾經委身於魏忠賢。自從魏忠賢死後,她一直沉默寡言,不苟言笑,沒有公開的對食對象,所以這條線索斷了。”
“和魏忠賢相好,這李尚儀多大年齡?”
這消息有點出乎朱慈烺預料之外,如果沒記錯的話,魏忠賢死的時候已經是個五十九歲的老頭。
公孫策道:“李尚儀今年三十四歲,她委身魏忠賢的時候大概十五歲。”
天啟皇帝朱由校在位的時候魏忠賢隻手遮天,數不清的朝廷大臣認他做幹爹,一個剛入宮的小宮女屈服在淫威之下也可以理解。
“李尚儀私下裏與人偷情,而表麵上卻又裝出冰清玉潔的樣子,枯井裏的宮女會不會是撞見李尚儀偷情的事情,被殺害後拋屍井中?”朱慈烺背負雙手,進入了推理模式。
公孫策道:“這個可能性很大,但偵破案子需要的是證據,不能靠推理。”
朱慈烺點點頭:“有沒有調查這些年宮中失蹤的宮女,看看能不能從這方麵找出蛛絲馬跡?”
“年限跨度太久,當今聖上登基之後由於國庫緊張,紫禁城多次大規模裁減宮女與宦官,因此內廷的記載的很是模糊,至少缺失了三百餘人的去向。”
朱慈烺歎息一聲,拍了拍公孫策的肩膀:“唉……不必急於一時,慢慢調查吧!”
朱慈烺發現自己越來越喜歡拍臣子的肩膀,好在公孫策、荀彧這些文官的身高都不是太魁梧,才避免了上次拍吳三桂肩膀差點夠不到的尷尬。
公孫策一臉嚴肅的拱手領命:“臣一定竭盡所能,把這個人揪出來。”
離開國庫後,朱慈烺又在展昭、花木蘭的護衛下登上了城牆視察,現在京城內的治安漸趨穩定,再把潘風和邢道榮留在身邊就有點浪費人才了,因此朱慈烺命二人前往戚繼光麾下聽令。
就在這時,負責疫情防控的兵部侍郎諸葛亮帶著五十名錦衣衛自宣武門方向巡視了過來,正好與朱慈烺走個對向。
“臣諸葛良拜見太子殿下!”
諸葛亮施了個禮,據實稟報:“早朝散去後臣就登上城牆巡查,在西便門撞見了王國興將軍,據他說外城的守軍裏麵已經出現了十幾個有瘟疫症狀之人。”
朱慈烺吃了一驚:“那趕緊派人送到天壇交給蔡瑁管束,盡早隔離。”
諸葛亮道:“王國興已經派人送往天壇,而且張景嶽院使也帶著太醫院的禦醫和醫匠來到外城問診,爭取把染上瘟疫之人一個不落的送到天壇隔離治療。”
“既然外城守軍已經出現了瘟疫,那內城守軍、甚至吳三桂軍中想必也有了瘟疫患者,必須讓太醫院的人嚴加篩查,將染上瘟疫之人全部送到天壇隔離,以防瘟疫患者驟增。”
朱慈烺說著話又拍了拍諸葛亮的肩膀,發現自己這個習慣已經戒不掉了,“瘟疫猛如虎,絕不可大意!你要與倪閣老、侯閣老密切合作,盡量控製疫情蔓延。”
諸葛亮作揖道:“臣建議讓禮部多招募一些畫師在周遭城牆上,在大街小巷描繪瘟疫患者的痛苦,提醒城中的軍民盡量佩戴口罩,既可以保護自己也可以保護家眷。”
“你這個建議是個好辦法!”
朱慈烺對諸葛亮的建議拍掌讚成,不愧是智慧的化身,這智力就是遠超常人,擁有超出時代的意識,“你立即去告知倪元璐,讓他們禮部從城中大量招募畫師在各處城牆和集市上製作繪畫,提高全城軍民的防疫意識。”
諸葛亮麵色凝重,作揖領命:“微臣謹遵太子爺口諭!”
書信寫完後,朱慈烺命徐來福派人送到禮部衙門,按照朝廷製度派出使者從廣渠門出城,快馬加鞭趕往南京送信。
閑來無事,朱慈烺自東華門出了紫禁城前往工部下轄的工坊視察,正在監督工人製作口罩的荀彧急忙出門迎接。
施禮完畢,啟奏道:“微臣按照殿下的吩咐督促工人日夜趕工,三天下來已經製作了十八萬副口罩,目前城內的守軍已經按照每人一副分發完畢。”
朱慈烺點點頭,麵色凝重的道:“那平西伯軍中送去了嗎?”
“今日晌午已經派人運送了五萬副口罩前往平西伯大營。”荀彧束手站立,畢恭畢敬。
“瘟疫有可能會爆發,你們工部需要多多招募工人加大生產,盡力控製瘟疫的傳播。”
朱慈烺語重信長的拍了拍荀彧的肩膀,“荀卿就多多操勞了!”
荀彧作揖施禮,提出了自己的意見:“目前我們工部下轄的作坊擁有八百多名工人,想要僅靠官方的製造能力供應全國,怕是杯水車薪。”
而且這時候沒有機器,隻能靠手工縫製,生產力落後。
這時候也沒有電源照明,而且大部分人都有夜盲症,日落後黑燈瞎火,也沒法實行夜間加班,想要靠朝廷的作坊生產供應全國的口罩,幾乎是癡人說夢!
見朱慈烺聽的很認真,荀彧繼續闡述自己的想法:“臣以為不如鼓勵百姓生產口罩流通售賣,一來可以擴大生產規模,二來可以調動百姓佩戴口罩的積極性。”
“荀卿言之有理,這件事就交給你來主持。”
“臣謹遵殿下口諭。”
荀彧長揖到地,對於太子的開明和胸襟深感佩服。
朱慈烺離開工部的作坊後又來了一趟戶部掌管的國庫,發現公孫策正在主持工作,遂詢問了一遍國庫最近的開支情況。
公孫策小心翼翼的稟報道:“啟奏太子殿下,目前國庫運轉正常,除了給平西侯的隊伍撥了三十萬兩軍餉之外,國庫近日並無其他大額支出。”
朱慈烺又把公孫策喚到無人之處,悄聲問道:“永和宮的案子查的怎麽樣了?”
公孫策露出慚愧之色:“目前還沒有任何頭緒。”
朱慈烺有點小失望,你這表現對不住開封府包青天首席助理的身份啊!
“本宮最想知道的事情就是跟李尚儀偷情之人究竟是宮中之人還是從宮外混進來的?其次,枯井裏的三具女性遺骸和這偷情的兩個人是否有關係?”
“微臣通過驗屍可以確定,李尚儀的身體內並沒有發現男性元陽,由此可見與她偷情的是個太監。”
當然,也不排除還沒來得及雲雨就被朱慈烺撞破的可能,但皇宮戒備森嚴,外人想要進入難如登天,這樣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那平日裏可有和李尚儀對食之人?”
公孫策搖頭:“微臣在宮中問過不少年齡稍大的宮女與太監,李尚儀在年輕的時候曾經委身於魏忠賢。自從魏忠賢死後,她一直沉默寡言,不苟言笑,沒有公開的對食對象,所以這條線索斷了。”
“和魏忠賢相好,這李尚儀多大年齡?”
這消息有點出乎朱慈烺預料之外,如果沒記錯的話,魏忠賢死的時候已經是個五十九歲的老頭。
公孫策道:“李尚儀今年三十四歲,她委身魏忠賢的時候大概十五歲。”
天啟皇帝朱由校在位的時候魏忠賢隻手遮天,數不清的朝廷大臣認他做幹爹,一個剛入宮的小宮女屈服在淫威之下也可以理解。
“李尚儀私下裏與人偷情,而表麵上卻又裝出冰清玉潔的樣子,枯井裏的宮女會不會是撞見李尚儀偷情的事情,被殺害後拋屍井中?”朱慈烺背負雙手,進入了推理模式。
公孫策道:“這個可能性很大,但偵破案子需要的是證據,不能靠推理。”
朱慈烺點點頭:“有沒有調查這些年宮中失蹤的宮女,看看能不能從這方麵找出蛛絲馬跡?”
“年限跨度太久,當今聖上登基之後由於國庫緊張,紫禁城多次大規模裁減宮女與宦官,因此內廷的記載的很是模糊,至少缺失了三百餘人的去向。”
朱慈烺歎息一聲,拍了拍公孫策的肩膀:“唉……不必急於一時,慢慢調查吧!”
朱慈烺發現自己越來越喜歡拍臣子的肩膀,好在公孫策、荀彧這些文官的身高都不是太魁梧,才避免了上次拍吳三桂肩膀差點夠不到的尷尬。
公孫策一臉嚴肅的拱手領命:“臣一定竭盡所能,把這個人揪出來。”
離開國庫後,朱慈烺又在展昭、花木蘭的護衛下登上了城牆視察,現在京城內的治安漸趨穩定,再把潘風和邢道榮留在身邊就有點浪費人才了,因此朱慈烺命二人前往戚繼光麾下聽令。
就在這時,負責疫情防控的兵部侍郎諸葛亮帶著五十名錦衣衛自宣武門方向巡視了過來,正好與朱慈烺走個對向。
“臣諸葛良拜見太子殿下!”
諸葛亮施了個禮,據實稟報:“早朝散去後臣就登上城牆巡查,在西便門撞見了王國興將軍,據他說外城的守軍裏麵已經出現了十幾個有瘟疫症狀之人。”
朱慈烺吃了一驚:“那趕緊派人送到天壇交給蔡瑁管束,盡早隔離。”
諸葛亮道:“王國興已經派人送往天壇,而且張景嶽院使也帶著太醫院的禦醫和醫匠來到外城問診,爭取把染上瘟疫之人一個不落的送到天壇隔離治療。”
“既然外城守軍已經出現了瘟疫,那內城守軍、甚至吳三桂軍中想必也有了瘟疫患者,必須讓太醫院的人嚴加篩查,將染上瘟疫之人全部送到天壇隔離,以防瘟疫患者驟增。”
朱慈烺說著話又拍了拍諸葛亮的肩膀,發現自己這個習慣已經戒不掉了,“瘟疫猛如虎,絕不可大意!你要與倪閣老、侯閣老密切合作,盡量控製疫情蔓延。”
諸葛亮作揖道:“臣建議讓禮部多招募一些畫師在周遭城牆上,在大街小巷描繪瘟疫患者的痛苦,提醒城中的軍民盡量佩戴口罩,既可以保護自己也可以保護家眷。”
“你這個建議是個好辦法!”
朱慈烺對諸葛亮的建議拍掌讚成,不愧是智慧的化身,這智力就是遠超常人,擁有超出時代的意識,“你立即去告知倪元璐,讓他們禮部從城中大量招募畫師在各處城牆和集市上製作繪畫,提高全城軍民的防疫意識。”
諸葛亮麵色凝重,作揖領命:“微臣謹遵太子爺口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