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洛陽的深秋。
北邙山上遍地野菊花,趕在入冬前斑斕一回。旱季過了,山間小溪恢複了以往的歡快,一路涓涓的流滿山野。一位道士須眉束發,布衣草鞋,身後背著一個竹簍,身旁一位五歲左右的孩童,緊緊的拽著道人的手,兩人不緊不慢,順著山間小徑向山下走去。
小孩童稚,山中的一切,吸引著他。一隻野兔隱沒在花叢中,尋覓著食物,又像是故意和男童捉迷藏似的,緊跟其後。然後,又調皮的從小童身旁一躍而過。
小童興起,掙脫了道人的手追趕著野兔,卻料那狡兔忽遠忽近,和小孩玩起捉迷藏來,小童見那兔子藏到了一塊大石頭後麵,便迅速跟了過去,剛想伸手抓,那灰兔一溜煙的從小童屁股後麵歡快的跑去,還不時回頭看著小童,似乎在說你抓不住我,哈哈。
小童被那野兔激惱了,繼續追逐。剛跑了幾步,便趔趄摔倒,腳下的布鞋被甩了出去,腳底被樹枝刺中,鮮血直流。
小童頓時痛的哭起來。
道人依然不緊不慢,走至哭泣的小童身旁,道:“史侯,咱們趕緊走,太陽下山前一定要到山腳下。”道人躬下身子,為男童抹去了腳底鮮血。
“史道人,可我腳疼。嗚嗚……”小童再次嗚咽起來。
“腳疼也得趕路,趕緊走。”那位叫史道人的,拉起了小童的手就走。
小童卻執拗的甩掉了道人的手,哭泣說:“我不想下山,史道人,我不想離開你。”小童哭的更加厲害了。
史道人聽了男孩的話,臉色現出了疼惜之情,他轉身道:“史侯,你聽好了,下了山到了京都,你就不再叫史侯了,孩子你記住,你姓劉,叫劉辯。你父親是當今皇帝,母親是當今皇後,你是皇子。如今你的母後想你了,要你回宮去了。”
那小童聽了後,一下子撲倒在史道人懷裏,眼淚鼻涕一把:“我不要去皇宮,我也不是什麽皇子,師父就是我的父親,我也不叫劉辯,我就叫史侯嘛。”
史道人抹去了男孩臉上淚水,為男孩整了整衣衫,道:“孩子,你和史道人的緣分已經盡了,你不能老呆在史道人家裏,你是皇子,可不能再貪玩任性了,回宮裏要好好的讀書。孩子,時辰不早了,咱們下山吧,你父皇派人在山下等你了。”
那小童聽了這番話,卻哭鬧的更凶了:“一定是史道人不要史侯了,我不下山,偏不下山。”就一屁股坐在了地上。
突然,史道人給了男孩一個耳光,厲聲道:“你就是這樣去見你的父王母後的嗎?師傅以前教你的你怎麽都忘記了,你是大漢天子,你總有一天要回到你該去的地方,邙山雖好,卻不是你待的地方。”
小男孩還是不依不撓,史道人索性坐在了男孩身旁,他樓主了男童:“記得師傅怎麽跟你說的嗎,許多在宮裏的出生的小孩都夭折了,你母後擔心你,就將剛出生的你,寄養在了師傅的家中,因為師傅是學道之人,可以用道術保護你。如今,你和師父生活也有五年了。”
這男孩一出生就被帶到了自己的家中,是自己一湯匙一湯匙的米粥,把這孩子喂養大的,如今真的要離開自己了,史道人顯然依依不舍。
蹲下身子,看了看男孩腳底,史道人有些哽咽:“還在出血啊,要不師父背著你走。”
說完,史道人便背起了男孩。此刻,男孩止住了哭聲,他卻堅持要自己走。
史道人凝視男孩良久,忽然又說了一句讓小男孩摸不著頭腦的話:“孩子,你的麵相是帝王之命啊,隻是你若能過了15歲那一關,你便是真正的天子。”
小男孩舉頭,一臉的幼稚,牽著史道人的手問道:“師傅,孩兒今年才五歲是嗎?”
“皇子,你今年五歲,你叫劉辯。你父王是當朝皇上靈帝,到了宮裏,要多聽父王母後的教導,學習治國之術,成為大漢明君。”史道人恭敬的說道。
小男孩似懂非懂的看著史道人,茫然的點點頭。
“好吧,辯兒,咱們繼續趕路吧,來,師傅背你,你腳疼。”
史道人說完,不由分說的背起小男孩,向著山下一路跑去。
山腳下一輛四馬馬車,早已經等候在了山腳下,馬車周身鎏金色,兩位宮女恭敬的站在馬車前,兩位宦官打扮的人,望著遠處山上下來的人。
宦官張讓說了聲:“來了,來了,小皇子到了。”此時,所有前來迎接的人都肅然起敬。
愣頭愣腦的小男孩望著兩排對自己恭敬作揖的人,有些怯怯的後退了幾步,史道人將小男孩牽到前麵,對張讓說:“張大人,貧道史子渺將小皇子領來了,貧道的使命也完成了。”
張讓向小男孩行了大禮,又向史道人深深的一鞠躬,便牽起小男孩的手,向著馬車走去。
宮女抱起了小男孩,扶他就坐在高頭大馬的馬車裏,小男孩有些不知所措,望著匍匐在地上向自己叩首的史道人,眼淚汩汩而流。
“師父......師父......”山穀間,回蕩著小男孩稚嫩不舍的呼喊。
史道人並未起身,長久的匍匐在地,淚水已濕青衫。
他知道,這一別,或許永遠也不能再見到這位自己養育了五年的孩子。
張讓趙忠一行,隨即調轉馬頭,向著京都宮廷急駛而去,史道人緩緩起身,長長的舒了口氣。
馬車駛過城東的白馬寺,有僧人聞風等候跪拜者,也駛過貧瘠的農田和一臉絕望站立田間的農人。馬車,一路向著朱雀門駛去,向著皇家禁地駛去。
半路上,聽到有兒童嬉鬧的聲音,小劉辯好奇,掀開馬車簾子一角,見三四個衣衫襤褸的小童拍著手,圍著圈唱著童謠:
王非王,侯非侯,千乘萬騎上北邙
王非王,侯非侯,千乘萬騎上北邙。
小劉辯尚年幼,不知何意,卻見有侍衛上前抓著一個較小的孩子,用嚴厲的聲音訓斥道:“哪家的野小孩,趕在皇子陛下麵前唱這個歌,不要命了,什麽王非王,侯非侯,王就是王,皇子就是皇子,以後再聽到你們唱這些,一律格殺勿論。”
小童見狀,個個嚇得麵如土色,一個年長點的小孩連忙求饒道:大人,小子們以後再也不唱了。
此時,有路人圍攏求饒。
趙常侍居高臨下,對著這幫路人問道:“你們知道這馬車裏坐著的是誰嗎?他就是當今陛下的皇長子劉辯。”
眾人聽了,立馬下跪。
趙常侍繼續道:“以後若要是再聽到你們唱這歌,見者就殺,聽明白了嗎?”
諾,聽明白了。
馬車絕塵而去,隻留下揚起的一路黃色塵土隨風飄逸。
過了廈門,金市,西宮,馬車由上西門轉入宮裏,便到了北宮。
皇宮的奢華,與路過的洛陽城中的蕭瑟,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宮裏麵是秋意濃濃,亭台樓榭,小橋流水,洛陽牡丹花隨處可見,旖旎莞爾的等待著宮裏新主人的到來。
建章殿裏,燭火通明,靈帝坐堂前,董太後坐其身旁,何皇後緊挨著董太後坐著,文武百官都靜默的端坐兩旁,大家都在靜靜的等待著五歲皇長子劉辯的到來。
“皇子劉辯到。”隨著侍衛的通報,朝堂上開始騷動起來,大家也都想一探這位沒見過麵的皇子真容。何皇後心裏更是忐忑不安。
她清楚的記得,劉辯出生時的模樣,圓圓的臉蛋,胖乎乎的手腳隻是兒子尚未滿月,就被送到了宮外史道人家中去了。
何皇後竭力搜尋著記憶中兒子的模樣,她伸長了脖頸,眼睛一刻也不敢遊離的看著大殿前方。
莊嚴肅穆的朝堂上,一位已經換了華服的小男孩,在眾目睽睽之下走進了殿堂,他有些怯場,眼睛四下張望著,此時端坐在上的何皇後,已經按耐不住自己的情緒,走下朝堂,猛地將劉辯擁入懷中。
“辯兒,你回來了,你真的回宮裏了,讓母後好好的瞧瞧。沒變,還是圓圓的臉,隻是瘦了點,長高了好多。”何皇後似乎要摸便小劉辯身上的每一處,來確定眼前這位五年未見麵的孩子,就是自己的親身骨肉。
何皇後泣不成聲,緊緊地擁著小劉辯。朝堂上也為之動容。
“快去見過父王。”何皇後哽咽說道。
親情,自古就血濃於水。小劉辯望著正襟危坐的靈帝,他從靈帝期盼的眼神裏知道,這位高高在上的皇上正是自己的親生父親。
他一下子跪倒在地,連連磕頭:“父王,孩兒史侯拜見父王。”靈帝點頭,也立馬正了色道:“請起,孩子,回到了宮中,你不再叫史侯,你叫劉辯,記住了。”
小劉辯望著高高在上的父皇,茫然的點頭。
北邙山上遍地野菊花,趕在入冬前斑斕一回。旱季過了,山間小溪恢複了以往的歡快,一路涓涓的流滿山野。一位道士須眉束發,布衣草鞋,身後背著一個竹簍,身旁一位五歲左右的孩童,緊緊的拽著道人的手,兩人不緊不慢,順著山間小徑向山下走去。
小孩童稚,山中的一切,吸引著他。一隻野兔隱沒在花叢中,尋覓著食物,又像是故意和男童捉迷藏似的,緊跟其後。然後,又調皮的從小童身旁一躍而過。
小童興起,掙脫了道人的手追趕著野兔,卻料那狡兔忽遠忽近,和小孩玩起捉迷藏來,小童見那兔子藏到了一塊大石頭後麵,便迅速跟了過去,剛想伸手抓,那灰兔一溜煙的從小童屁股後麵歡快的跑去,還不時回頭看著小童,似乎在說你抓不住我,哈哈。
小童被那野兔激惱了,繼續追逐。剛跑了幾步,便趔趄摔倒,腳下的布鞋被甩了出去,腳底被樹枝刺中,鮮血直流。
小童頓時痛的哭起來。
道人依然不緊不慢,走至哭泣的小童身旁,道:“史侯,咱們趕緊走,太陽下山前一定要到山腳下。”道人躬下身子,為男童抹去了腳底鮮血。
“史道人,可我腳疼。嗚嗚……”小童再次嗚咽起來。
“腳疼也得趕路,趕緊走。”那位叫史道人的,拉起了小童的手就走。
小童卻執拗的甩掉了道人的手,哭泣說:“我不想下山,史道人,我不想離開你。”小童哭的更加厲害了。
史道人聽了男孩的話,臉色現出了疼惜之情,他轉身道:“史侯,你聽好了,下了山到了京都,你就不再叫史侯了,孩子你記住,你姓劉,叫劉辯。你父親是當今皇帝,母親是當今皇後,你是皇子。如今你的母後想你了,要你回宮去了。”
那小童聽了後,一下子撲倒在史道人懷裏,眼淚鼻涕一把:“我不要去皇宮,我也不是什麽皇子,師父就是我的父親,我也不叫劉辯,我就叫史侯嘛。”
史道人抹去了男孩臉上淚水,為男孩整了整衣衫,道:“孩子,你和史道人的緣分已經盡了,你不能老呆在史道人家裏,你是皇子,可不能再貪玩任性了,回宮裏要好好的讀書。孩子,時辰不早了,咱們下山吧,你父皇派人在山下等你了。”
那小童聽了這番話,卻哭鬧的更凶了:“一定是史道人不要史侯了,我不下山,偏不下山。”就一屁股坐在了地上。
突然,史道人給了男孩一個耳光,厲聲道:“你就是這樣去見你的父王母後的嗎?師傅以前教你的你怎麽都忘記了,你是大漢天子,你總有一天要回到你該去的地方,邙山雖好,卻不是你待的地方。”
小男孩還是不依不撓,史道人索性坐在了男孩身旁,他樓主了男童:“記得師傅怎麽跟你說的嗎,許多在宮裏的出生的小孩都夭折了,你母後擔心你,就將剛出生的你,寄養在了師傅的家中,因為師傅是學道之人,可以用道術保護你。如今,你和師父生活也有五年了。”
這男孩一出生就被帶到了自己的家中,是自己一湯匙一湯匙的米粥,把這孩子喂養大的,如今真的要離開自己了,史道人顯然依依不舍。
蹲下身子,看了看男孩腳底,史道人有些哽咽:“還在出血啊,要不師父背著你走。”
說完,史道人便背起了男孩。此刻,男孩止住了哭聲,他卻堅持要自己走。
史道人凝視男孩良久,忽然又說了一句讓小男孩摸不著頭腦的話:“孩子,你的麵相是帝王之命啊,隻是你若能過了15歲那一關,你便是真正的天子。”
小男孩舉頭,一臉的幼稚,牽著史道人的手問道:“師傅,孩兒今年才五歲是嗎?”
“皇子,你今年五歲,你叫劉辯。你父王是當朝皇上靈帝,到了宮裏,要多聽父王母後的教導,學習治國之術,成為大漢明君。”史道人恭敬的說道。
小男孩似懂非懂的看著史道人,茫然的點點頭。
“好吧,辯兒,咱們繼續趕路吧,來,師傅背你,你腳疼。”
史道人說完,不由分說的背起小男孩,向著山下一路跑去。
山腳下一輛四馬馬車,早已經等候在了山腳下,馬車周身鎏金色,兩位宮女恭敬的站在馬車前,兩位宦官打扮的人,望著遠處山上下來的人。
宦官張讓說了聲:“來了,來了,小皇子到了。”此時,所有前來迎接的人都肅然起敬。
愣頭愣腦的小男孩望著兩排對自己恭敬作揖的人,有些怯怯的後退了幾步,史道人將小男孩牽到前麵,對張讓說:“張大人,貧道史子渺將小皇子領來了,貧道的使命也完成了。”
張讓向小男孩行了大禮,又向史道人深深的一鞠躬,便牽起小男孩的手,向著馬車走去。
宮女抱起了小男孩,扶他就坐在高頭大馬的馬車裏,小男孩有些不知所措,望著匍匐在地上向自己叩首的史道人,眼淚汩汩而流。
“師父......師父......”山穀間,回蕩著小男孩稚嫩不舍的呼喊。
史道人並未起身,長久的匍匐在地,淚水已濕青衫。
他知道,這一別,或許永遠也不能再見到這位自己養育了五年的孩子。
張讓趙忠一行,隨即調轉馬頭,向著京都宮廷急駛而去,史道人緩緩起身,長長的舒了口氣。
馬車駛過城東的白馬寺,有僧人聞風等候跪拜者,也駛過貧瘠的農田和一臉絕望站立田間的農人。馬車,一路向著朱雀門駛去,向著皇家禁地駛去。
半路上,聽到有兒童嬉鬧的聲音,小劉辯好奇,掀開馬車簾子一角,見三四個衣衫襤褸的小童拍著手,圍著圈唱著童謠:
王非王,侯非侯,千乘萬騎上北邙
王非王,侯非侯,千乘萬騎上北邙。
小劉辯尚年幼,不知何意,卻見有侍衛上前抓著一個較小的孩子,用嚴厲的聲音訓斥道:“哪家的野小孩,趕在皇子陛下麵前唱這個歌,不要命了,什麽王非王,侯非侯,王就是王,皇子就是皇子,以後再聽到你們唱這些,一律格殺勿論。”
小童見狀,個個嚇得麵如土色,一個年長點的小孩連忙求饒道:大人,小子們以後再也不唱了。
此時,有路人圍攏求饒。
趙常侍居高臨下,對著這幫路人問道:“你們知道這馬車裏坐著的是誰嗎?他就是當今陛下的皇長子劉辯。”
眾人聽了,立馬下跪。
趙常侍繼續道:“以後若要是再聽到你們唱這歌,見者就殺,聽明白了嗎?”
諾,聽明白了。
馬車絕塵而去,隻留下揚起的一路黃色塵土隨風飄逸。
過了廈門,金市,西宮,馬車由上西門轉入宮裏,便到了北宮。
皇宮的奢華,與路過的洛陽城中的蕭瑟,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宮裏麵是秋意濃濃,亭台樓榭,小橋流水,洛陽牡丹花隨處可見,旖旎莞爾的等待著宮裏新主人的到來。
建章殿裏,燭火通明,靈帝坐堂前,董太後坐其身旁,何皇後緊挨著董太後坐著,文武百官都靜默的端坐兩旁,大家都在靜靜的等待著五歲皇長子劉辯的到來。
“皇子劉辯到。”隨著侍衛的通報,朝堂上開始騷動起來,大家也都想一探這位沒見過麵的皇子真容。何皇後心裏更是忐忑不安。
她清楚的記得,劉辯出生時的模樣,圓圓的臉蛋,胖乎乎的手腳隻是兒子尚未滿月,就被送到了宮外史道人家中去了。
何皇後竭力搜尋著記憶中兒子的模樣,她伸長了脖頸,眼睛一刻也不敢遊離的看著大殿前方。
莊嚴肅穆的朝堂上,一位已經換了華服的小男孩,在眾目睽睽之下走進了殿堂,他有些怯場,眼睛四下張望著,此時端坐在上的何皇後,已經按耐不住自己的情緒,走下朝堂,猛地將劉辯擁入懷中。
“辯兒,你回來了,你真的回宮裏了,讓母後好好的瞧瞧。沒變,還是圓圓的臉,隻是瘦了點,長高了好多。”何皇後似乎要摸便小劉辯身上的每一處,來確定眼前這位五年未見麵的孩子,就是自己的親身骨肉。
何皇後泣不成聲,緊緊地擁著小劉辯。朝堂上也為之動容。
“快去見過父王。”何皇後哽咽說道。
親情,自古就血濃於水。小劉辯望著正襟危坐的靈帝,他從靈帝期盼的眼神裏知道,這位高高在上的皇上正是自己的親生父親。
他一下子跪倒在地,連連磕頭:“父王,孩兒史侯拜見父王。”靈帝點頭,也立馬正了色道:“請起,孩子,回到了宮中,你不再叫史侯,你叫劉辯,記住了。”
小劉辯望著高高在上的父皇,茫然的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