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遷又端起來了第一杯酒:“我們梁上的弟兄們本來都是種地、打魚等作為謀生的手段,做普通的平頭老百姓,誰知道大宋的朝廷要運輸什麽勞什子的花崗岩,更要拆屋拔橋,以至於把晁老叔叔無緣無故地砸死在了屋裏頭。本來說他那麽大的年紀也活不了幾年了,誰也沒有能想到他再能活上幾十年。這樣,如果不管晁大爺的死活,官府可以隨心所遇運送花石綱,能砸死多少這樣的就砸死多少。但我們梁山的弟兄偏偏都認死理,所以總也避免不了出頭鬧事,也是我宋江糊塗,又把張大人給牽扯進來了,這樣也讓晁蓋哥哥白白死了,也是我糊塗好忘事,糊塗為人,那有什麽辦法啊,隻能讓張大人多擔待,再拯救我梁山上的弟兄們平安一次,時遷在這裏事先行謝謝了!”叔夜自己也知道當今的朝廷不是很多,當臣子的不合適大發貶斥,所以當宋江有這樣的表白,也不說什麽,就隻是端著酒陪著喝。詳見拙作《水滸新傳》
時遷端著杯,突然大笑說道:“我今天跑了一整天跑得急了,很是感到疲累不堪,到了後又勉強練了一會功夫,這就難免導致我走火入魔了,我現在感覺我自己可能快要沒性命了。我記得當年我的師叔祖曹兵推算自己的能活大約兩年仨月左右,我可沒有他那麽大本事,卻也許隻能推算一時半會。”這一句話還沒有來得及說完,在坐的都傻了眼,見到這時候的風雲突起,情景突然發生了重大變化,每個人都顯得神情錯愕,臉色都變了。
侯蒙大聲嗬斥了一聲:“宋大寨主好偉大的人物啊,千萬別做那怯怯懦懦的小人,你若是現在無緣無故地死了,這不是害了我和張大人的老朽的老命了啊?”
宋江就這樣作為宋宣和年間民變首領,後來投降宋朝。他字公明,綽號呼保義,又號及時雨。為人重義,名揚江湖,受各地草莽的仰慕。作為梁山泊義軍之首,為天罡地煞排名第一位的天魁星。宋徽宗趙佶,可以說,他天資甚高,吟詩詠賦,能書會畫,對玩樂尤為嗜好,聲、色、書、畫、奇花異石、飛禽走獸,乃至蹴鞠等等,無所不好。他是曆史上有名的享樂天子和昏君。凡能投其所好的人,不論是朝中大臣、宮廷宦官,還是市井潑賴,都能得到他的信任和重用,其中最受其重用的是蔡京、朱勔、童貫等六人,時稱“六賊”。北宋統治者們花天酒地,而廣大農民卻饑寒交迫,麵對著蔡京一夥搜括揮霍民膏的行徑,百姓怨聲載道,不禁發出“打破筒(童貫),潑了菜(蔡京),便是人間好世界”的呼聲,於是各地農民起義相繼爆發,其中,宋徽宗宣和元年梁山泊宋江農民起義,聲勢較大,影響甚廣。
宣和元年,宋廷強令將梁山泊收歸“公有”,靠打漁采藕為生的百姓,必須按船納稅。沉重的租稅逼得人們走投無路,於是,十一月,宋江等人揭竿而起,將反抗的大旗插上了梁山。宋江,鄆城人,性情豪放,樂於助人。元代陳泰在《所安遺集·江南曲序》中說“宋之為人,勇悍狂俠”,他結交了不少江湖好漢,在當地百姓中頗有威望。宋江等人被逼上梁山舉起起義大旗後,許多漁民、百姓也紛紛上山。他們拿起鋤頭、鐮刀、柴刀、削木為槍,與前來鎮壓的官兵展開英勇的鬥爭。他們每攻打下一個州縣,便開倉放糧,救濟窮人,深受群眾的擁護,力量很快壯大起來。
宋江起義的消息傳到京城,北宋朝廷起初並未十分重視。宣和元年十二月二日,宋徽宗下了一紙詔書,說京東東路發生叛亂,命令東西路提刑督兵捕殺。宋廷統治者以為輕而易舉便可將起義軍消滅,可形勢的發展遠遠出乎他們的意料。由於宋軍久不征戰,缺乏訓練,戰鬥力極差,而宋江,其才過人,屬下的三十六人人個個都是強悍猛勇之士、英雄威武之人,所以,宋廷的這次征剿不僅沒有消滅宋江起義軍,反而使其在與官兵的戰鬥中威名遠揚。此後,宋江率起義軍策馬急馳,在數倍於己的官軍的圍追堵截中,攻城陷地,逢州破州,遇府過府,機動靈活地打擊敵人,先後攻打了青州、濟州、濮州、鄆州,並將活動範圍由山東擴大到河北各地,縱橫數百裏,如蹈無人之境。
就在宋江起義軍轉戰黃淮平原各地之時,宣和二年冬,浙江農民起義首領方臘也率義軍連破處州、秀州,攻勢淩厲,使北宋王朝十分恐慌。
整日隻知朝歌夜舞、醉生夢死的宋徽宗大驚失色,急召群臣商討對策,平日裏巧舌如簧、隻知拍馬溜須的權臣們,個個沒了往日的氣焰,麵對宋徽宗的責問,隻會含含糊糊,閃爍其辭。就在宋徽宗一籌莫展,大罵自己身邊無賢臣、忠臣時,一個名叫侯蒙的人上書說:“宋江以三十六人,橫行河朔、京東,官軍數萬,沒有敢抵抗的,說明他必定有過人的才智,不如赦過招降,讓他率兵討方臘以贖之過,或許還能平定東南之亂。”看罷奏折,宋徽宗對建議十分讚同,連聲讚歎:“(侯)蒙居外不忘君,忠臣也”(《宋史》卷三五一《侯蒙傳》)。
宋徽宗龍顏大悅,立即下詔任命侯蒙為東平府知府,負責招降宋江。侯蒙此時已六十八歲,正想躊躇滿誌前往上任時,突然發病而死,招降計劃未能實現。
宣和二年,宋江又向南發動攻勢,雖然義軍人數不多,卻好似一把鋼刀,令北宋王朝驚恐萬狀、聞風色變,急令大軍鎮壓。起義軍進入沂州,沂州知州蔣園嚴陣以待,雙方展開了激烈的戰鬥。起義軍終因寡不敵眾,為蔣園所敗。宣和三年年初,宋江率領起義軍挺進江蘇地區,遇到沭陽縣尉王師心率領的軍隊,受到阻擊,戰敗退走。二月,宋江起義軍進入淮陽軍(今江蘇邳州南),北宋政府急令海州知州張叔夜前去招降。在起義軍轉戰各地的戰鬥中,宋江充分發揮了他的聰明才智和軍事才能,指揮若定,戰術靈活多變;同時宋江作戰也很勇敢,身先士卒,帶頭衝殺,打出了威風,令一些朝廷官吏也不得不承認其有勇有謀。所以,當侯蒙死後,宋徽宗立即下詔給剛剛以徽猷閣待製出任海州知州的張叔夜,令其設法招降宋江等人。
張叔夜到達海州時,起義軍正準備攻城。宋江等人仔細分析了海州的特點和城防情況,決定從海上突破,他們攻至海濱,奪取了大型船隻十餘艘。然而,張叔夜在得到“招安”宋江的詔旨後,進行了周密策劃。他首先張貼出了榜文:“有赤身為國,不避凶鋒,拿獲宋江者,賞錢萬萬貫,雙執花紅;拿獲李進羲者,賞錢百萬貫,雙花紅:拿獲關勝、呼延綽、柴進、武鬆、張清等,賞錢十萬貫,花紅;拿獲董平、李進者,賞錢五萬貫,有差。”(王士禎《居易錄》卷二四)同時,張叔夜又派出探子偵察起義軍的情況,當他獲悉起義軍從海上突破這一動向後,連忙招募敢死隊一千餘人,在近城設伏。又派出小股士卒趕往海濱誘戰,同時將精兵埋伏在海邊。雙方開戰後,張叔夜誘使起義軍離船上岸作戰,伏兵乘機燒毀了起義軍的船隻。麵對數倍於己的官兵,宋江陷入進退兩難的境地,宋江雖率部勇猛拚殺,給敵人以重創,但麵對重圍,船隻著火,退路已斷,向張叔夜投降接受招安。
宋江接受“招安”後,北宋朝廷對起義軍將領都授以官位進行籠絡。《宣和遺事》載:“宋江和那三十六人,歸順宋朝,各受武功大夫誥勒,分住諸路巡檢使去也。”北宋朝官李若水,極度仇視農民起義軍,反對“招安”,可他卻又親眼目睹了宋江受“招安”的情形,於是懷著一種複雜的心情寫了一首《捕盜偶成》詩:“去年宋江起山東,白晝橫戈犯城廓。殺人紛紛剪草褥,九重聞之慘不樂。大書黃紙飛馳來,三十六人同拜爵。獰卒肥驂意氣驕,仕女駢觀猶駭愕。”
後來的事實證明,宋江投降並非出於本意,而是為了保存實力。所以當時機成熟後,宋江重新舉起了義旗。但這次起義,很快就失敗了,宣和四年,宋江起義被宋江折可存鎮壓下去,宋江等人遭到殘酷殺害。詳見拙作《水滸新傳》
曆史記載
編輯播報
《宋史·侯蒙傳》載:“宋江寇京東,蒙上書言:‘江以三十六人橫行齊魏,官軍數萬,無敢抗者。其才必過人’。”
汪應辰《文定集·顯謨閣學士王公墓誌銘》謂:“河北居賊宋江者,肆行莫之禦。”
張守《毗陵集·秘閣修撰蔣圓墓誌銘》謂:“宋江嘯聚之命,剽掠山東一路,州縣大振,吏多避匿。”
《宋史·徽宗紀》:“宣和三年二月……方臘陷處州,淮南盜宋江等犯淮陽軍,遣將討捕;又犯京東、江北,入楚、海州界,命知州張叔夜招討之。”
《張叔夜傳》所敘最詳:“宋江起河朔,轉略十郡,官軍莫敢嬰其鋒。聲言將至,叔夜使間者所向。賊徑趨海瀕,劫巨舟十餘,載鹵獲。於是募死士得千人,設伏近城,而出輕兵踞海誘之戰。先匿壯卒海旁,伺兵合,舉火焚其舟。賊聞之,皆無鬥誌。伏兵乘之,禽其副賊,江乃降。”
《宋史·蒲宗孟傳》“梁山泊素多盜,宗孟痛治之。雖小偷微罪,亦斷其腳筋。盜雖為衰止,而所殺不可勝計”
《宋史·江幾傳》“梁山泊多盜,皆漁者窟穴。幾籍十人為保,使晨出夕歸,否則以告輒窮治,無脫者。”
《宋史·任諒傳》“梁山泊漁者習為盜,蕩無名籍。諒伍其家,刻其舟,非是不得輒入。他縣得錯其間者,刻名為表。盜發則督吏名捕,莫敢不盡力,跡無所容。”
徐夢莘《三朝北盟會編》卷五二引《中興姓氏奸邪錄》:“宣和二年,方臘反睦州……東南震動。以(童)貫為江浙宣撫使,領劉延慶、劉光世、辛企宗、宋江等軍二十餘萬討之。”
徐夢莘《三朝北盟會編》卷二一二引《林泉野記》:“宣和三年,方臘反,(劉)光世別將一軍自饒趨衢、婺,出賊不意,戰多捷。臘走入清溪洞。光世遣諜,察知其要險,與楊可世遣宋江並進,擒其為將相,送闕下。”
李埴《皇宋十朝綱要》卷一八:“宣和元年十二月,詔招撫山東盜宋江……宣和三年二月庚辰,宋江犯淮陽軍,又犯京東、河北路,入楚州界。知州張叔夜招撫之,江出降……六月辛醜,辛興宗、宋江破賊上苑洞。”
楊仲良《皇宋通鑒長編紀事本末》卷一四一:“(征方臘攻幫源洞)王渙統領馬公直並稗將趙明、趙許、宋江,擊次洞後。”
李若水《忠湣集·捕盜偶成》“去年宋江起山東,白晝橫戈犯城郭。殺人紛紛剪草褥,九重聞之慘不樂。大書黃紙飛馳來,三十六人同拜爵。獰卒肥驂意氣驕,仕女駢觀猶驚愕。”
時遷端著杯,突然大笑說道:“我今天跑了一整天跑得急了,很是感到疲累不堪,到了後又勉強練了一會功夫,這就難免導致我走火入魔了,我現在感覺我自己可能快要沒性命了。我記得當年我的師叔祖曹兵推算自己的能活大約兩年仨月左右,我可沒有他那麽大本事,卻也許隻能推算一時半會。”這一句話還沒有來得及說完,在坐的都傻了眼,見到這時候的風雲突起,情景突然發生了重大變化,每個人都顯得神情錯愕,臉色都變了。
侯蒙大聲嗬斥了一聲:“宋大寨主好偉大的人物啊,千萬別做那怯怯懦懦的小人,你若是現在無緣無故地死了,這不是害了我和張大人的老朽的老命了啊?”
宋江就這樣作為宋宣和年間民變首領,後來投降宋朝。他字公明,綽號呼保義,又號及時雨。為人重義,名揚江湖,受各地草莽的仰慕。作為梁山泊義軍之首,為天罡地煞排名第一位的天魁星。宋徽宗趙佶,可以說,他天資甚高,吟詩詠賦,能書會畫,對玩樂尤為嗜好,聲、色、書、畫、奇花異石、飛禽走獸,乃至蹴鞠等等,無所不好。他是曆史上有名的享樂天子和昏君。凡能投其所好的人,不論是朝中大臣、宮廷宦官,還是市井潑賴,都能得到他的信任和重用,其中最受其重用的是蔡京、朱勔、童貫等六人,時稱“六賊”。北宋統治者們花天酒地,而廣大農民卻饑寒交迫,麵對著蔡京一夥搜括揮霍民膏的行徑,百姓怨聲載道,不禁發出“打破筒(童貫),潑了菜(蔡京),便是人間好世界”的呼聲,於是各地農民起義相繼爆發,其中,宋徽宗宣和元年梁山泊宋江農民起義,聲勢較大,影響甚廣。
宣和元年,宋廷強令將梁山泊收歸“公有”,靠打漁采藕為生的百姓,必須按船納稅。沉重的租稅逼得人們走投無路,於是,十一月,宋江等人揭竿而起,將反抗的大旗插上了梁山。宋江,鄆城人,性情豪放,樂於助人。元代陳泰在《所安遺集·江南曲序》中說“宋之為人,勇悍狂俠”,他結交了不少江湖好漢,在當地百姓中頗有威望。宋江等人被逼上梁山舉起起義大旗後,許多漁民、百姓也紛紛上山。他們拿起鋤頭、鐮刀、柴刀、削木為槍,與前來鎮壓的官兵展開英勇的鬥爭。他們每攻打下一個州縣,便開倉放糧,救濟窮人,深受群眾的擁護,力量很快壯大起來。
宋江起義的消息傳到京城,北宋朝廷起初並未十分重視。宣和元年十二月二日,宋徽宗下了一紙詔書,說京東東路發生叛亂,命令東西路提刑督兵捕殺。宋廷統治者以為輕而易舉便可將起義軍消滅,可形勢的發展遠遠出乎他們的意料。由於宋軍久不征戰,缺乏訓練,戰鬥力極差,而宋江,其才過人,屬下的三十六人人個個都是強悍猛勇之士、英雄威武之人,所以,宋廷的這次征剿不僅沒有消滅宋江起義軍,反而使其在與官兵的戰鬥中威名遠揚。此後,宋江率起義軍策馬急馳,在數倍於己的官軍的圍追堵截中,攻城陷地,逢州破州,遇府過府,機動靈活地打擊敵人,先後攻打了青州、濟州、濮州、鄆州,並將活動範圍由山東擴大到河北各地,縱橫數百裏,如蹈無人之境。
就在宋江起義軍轉戰黃淮平原各地之時,宣和二年冬,浙江農民起義首領方臘也率義軍連破處州、秀州,攻勢淩厲,使北宋王朝十分恐慌。
整日隻知朝歌夜舞、醉生夢死的宋徽宗大驚失色,急召群臣商討對策,平日裏巧舌如簧、隻知拍馬溜須的權臣們,個個沒了往日的氣焰,麵對宋徽宗的責問,隻會含含糊糊,閃爍其辭。就在宋徽宗一籌莫展,大罵自己身邊無賢臣、忠臣時,一個名叫侯蒙的人上書說:“宋江以三十六人,橫行河朔、京東,官軍數萬,沒有敢抵抗的,說明他必定有過人的才智,不如赦過招降,讓他率兵討方臘以贖之過,或許還能平定東南之亂。”看罷奏折,宋徽宗對建議十分讚同,連聲讚歎:“(侯)蒙居外不忘君,忠臣也”(《宋史》卷三五一《侯蒙傳》)。
宋徽宗龍顏大悅,立即下詔任命侯蒙為東平府知府,負責招降宋江。侯蒙此時已六十八歲,正想躊躇滿誌前往上任時,突然發病而死,招降計劃未能實現。
宣和二年,宋江又向南發動攻勢,雖然義軍人數不多,卻好似一把鋼刀,令北宋王朝驚恐萬狀、聞風色變,急令大軍鎮壓。起義軍進入沂州,沂州知州蔣園嚴陣以待,雙方展開了激烈的戰鬥。起義軍終因寡不敵眾,為蔣園所敗。宣和三年年初,宋江率領起義軍挺進江蘇地區,遇到沭陽縣尉王師心率領的軍隊,受到阻擊,戰敗退走。二月,宋江起義軍進入淮陽軍(今江蘇邳州南),北宋政府急令海州知州張叔夜前去招降。在起義軍轉戰各地的戰鬥中,宋江充分發揮了他的聰明才智和軍事才能,指揮若定,戰術靈活多變;同時宋江作戰也很勇敢,身先士卒,帶頭衝殺,打出了威風,令一些朝廷官吏也不得不承認其有勇有謀。所以,當侯蒙死後,宋徽宗立即下詔給剛剛以徽猷閣待製出任海州知州的張叔夜,令其設法招降宋江等人。
張叔夜到達海州時,起義軍正準備攻城。宋江等人仔細分析了海州的特點和城防情況,決定從海上突破,他們攻至海濱,奪取了大型船隻十餘艘。然而,張叔夜在得到“招安”宋江的詔旨後,進行了周密策劃。他首先張貼出了榜文:“有赤身為國,不避凶鋒,拿獲宋江者,賞錢萬萬貫,雙執花紅;拿獲李進羲者,賞錢百萬貫,雙花紅:拿獲關勝、呼延綽、柴進、武鬆、張清等,賞錢十萬貫,花紅;拿獲董平、李進者,賞錢五萬貫,有差。”(王士禎《居易錄》卷二四)同時,張叔夜又派出探子偵察起義軍的情況,當他獲悉起義軍從海上突破這一動向後,連忙招募敢死隊一千餘人,在近城設伏。又派出小股士卒趕往海濱誘戰,同時將精兵埋伏在海邊。雙方開戰後,張叔夜誘使起義軍離船上岸作戰,伏兵乘機燒毀了起義軍的船隻。麵對數倍於己的官兵,宋江陷入進退兩難的境地,宋江雖率部勇猛拚殺,給敵人以重創,但麵對重圍,船隻著火,退路已斷,向張叔夜投降接受招安。
宋江接受“招安”後,北宋朝廷對起義軍將領都授以官位進行籠絡。《宣和遺事》載:“宋江和那三十六人,歸順宋朝,各受武功大夫誥勒,分住諸路巡檢使去也。”北宋朝官李若水,極度仇視農民起義軍,反對“招安”,可他卻又親眼目睹了宋江受“招安”的情形,於是懷著一種複雜的心情寫了一首《捕盜偶成》詩:“去年宋江起山東,白晝橫戈犯城廓。殺人紛紛剪草褥,九重聞之慘不樂。大書黃紙飛馳來,三十六人同拜爵。獰卒肥驂意氣驕,仕女駢觀猶駭愕。”
後來的事實證明,宋江投降並非出於本意,而是為了保存實力。所以當時機成熟後,宋江重新舉起了義旗。但這次起義,很快就失敗了,宣和四年,宋江起義被宋江折可存鎮壓下去,宋江等人遭到殘酷殺害。詳見拙作《水滸新傳》
曆史記載
編輯播報
《宋史·侯蒙傳》載:“宋江寇京東,蒙上書言:‘江以三十六人橫行齊魏,官軍數萬,無敢抗者。其才必過人’。”
汪應辰《文定集·顯謨閣學士王公墓誌銘》謂:“河北居賊宋江者,肆行莫之禦。”
張守《毗陵集·秘閣修撰蔣圓墓誌銘》謂:“宋江嘯聚之命,剽掠山東一路,州縣大振,吏多避匿。”
《宋史·徽宗紀》:“宣和三年二月……方臘陷處州,淮南盜宋江等犯淮陽軍,遣將討捕;又犯京東、江北,入楚、海州界,命知州張叔夜招討之。”
《張叔夜傳》所敘最詳:“宋江起河朔,轉略十郡,官軍莫敢嬰其鋒。聲言將至,叔夜使間者所向。賊徑趨海瀕,劫巨舟十餘,載鹵獲。於是募死士得千人,設伏近城,而出輕兵踞海誘之戰。先匿壯卒海旁,伺兵合,舉火焚其舟。賊聞之,皆無鬥誌。伏兵乘之,禽其副賊,江乃降。”
《宋史·蒲宗孟傳》“梁山泊素多盜,宗孟痛治之。雖小偷微罪,亦斷其腳筋。盜雖為衰止,而所殺不可勝計”
《宋史·江幾傳》“梁山泊多盜,皆漁者窟穴。幾籍十人為保,使晨出夕歸,否則以告輒窮治,無脫者。”
《宋史·任諒傳》“梁山泊漁者習為盜,蕩無名籍。諒伍其家,刻其舟,非是不得輒入。他縣得錯其間者,刻名為表。盜發則督吏名捕,莫敢不盡力,跡無所容。”
徐夢莘《三朝北盟會編》卷五二引《中興姓氏奸邪錄》:“宣和二年,方臘反睦州……東南震動。以(童)貫為江浙宣撫使,領劉延慶、劉光世、辛企宗、宋江等軍二十餘萬討之。”
徐夢莘《三朝北盟會編》卷二一二引《林泉野記》:“宣和三年,方臘反,(劉)光世別將一軍自饒趨衢、婺,出賊不意,戰多捷。臘走入清溪洞。光世遣諜,察知其要險,與楊可世遣宋江並進,擒其為將相,送闕下。”
李埴《皇宋十朝綱要》卷一八:“宣和元年十二月,詔招撫山東盜宋江……宣和三年二月庚辰,宋江犯淮陽軍,又犯京東、河北路,入楚州界。知州張叔夜招撫之,江出降……六月辛醜,辛興宗、宋江破賊上苑洞。”
楊仲良《皇宋通鑒長編紀事本末》卷一四一:“(征方臘攻幫源洞)王渙統領馬公直並稗將趙明、趙許、宋江,擊次洞後。”
李若水《忠湣集·捕盜偶成》“去年宋江起山東,白晝橫戈犯城郭。殺人紛紛剪草褥,九重聞之慘不樂。大書黃紙飛馳來,三十六人同拜爵。獰卒肥驂意氣驕,仕女駢觀猶驚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