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此向西北七八十裏便是定陶,春秋末,範蠡字少伯,楚王三戶人春秋末期越國大夫,是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謀略家、經濟學家,被稱為治國良臣、兵家奇才、經營之神、商家鼻祖,被中國民間恭奉為“文財神”。越國相國、上將軍。曾獻策扶助越王勾踐複國,興越滅吳,後隱去。著《範蠡》兵法二篇。
“範蠡為中國早期商業理論家,楚學開拓者之一。被後人尊稱為“商聖”。雖出身貧賤,但博學多才、文武雙全。與楚宛令文種相識、相交甚深。因不滿當時楚國政治黑暗、非貴族不得入仕而一起投奔越國,之後被拜為上大夫、相國,輔佐越國勾踐。他幫助勾踐興越國,滅吳國,一雪會稽之恥,成就霸業,又被封為上將軍。功成名就之後激流勇退,化名姓為鴟夷子皮,遨遊於七十二峰之間。期間三次經商成巨富,三散家財。後定居於宋國陶丘,就是此地定陶,他自號“陶朱公”,範蠡卒時年八十八歲。至唐朝唐德宗建中三年,配享武成王廟,被追封為古今六十四名將(武成王廟六十四將)之一;今大宋朝時期,配享武廟。
“因範蠡一生艱苦創業、三擲千金,又能廣散錢財救濟貧民且淡泊名利的商人形象,以及巨大的經商思想理論的影響力,在範蠡去世後,逐漸被後世尊之為財神、商聖、商祖,許多生意人皆供奉他的塑像、畫像。範蠡是範姓始祖範武子的後裔,並被視為順陽範氏之先祖。
“金鄉東晉時還有位重臣,名叫郗鑒,永嘉五年,漢趙軍攻陷洛陽,俘虜晉懷帝,北方空前混亂。鄉人感郗鑒接濟恩德,推其為主,一千多戶人隨之到嶧山避難。雖此時戰事不息,饑荒不止,隻能捕鼠捉鳥充饑,但郗鑒盡展統禦之能,卻無人叛離,反而擁眾漸多,三年增至數萬。這些人拿起鋤頭便為農夫,扛起行囊就是流民,提起刀槍即作兵士。後來鹹和二年,蘇峻和祖約叛亂,郗鑒再為流民帥出麵勤王,立功頗豐。
“‘元帝為晉王,課督農功,詔二千石長吏以入穀多少位殿最。其非宿衛要任皆宜赴農,使軍各自佃作,即以為廩’,當時連朝廷親軍都是如此,郗鑒更是既要領兵打仗,又要自籌糧餉,還不能擾民,其實為難不少。棄疾以後跟著李寶爺爺聯絡河北義軍,與郗鑒所為相似,要好好學他如何成功。”
棄疾看爺爺麵色凝重,為自己的將來排憂,心下感動,連連答應稱是。
辛讚又揮手前指,道:“自此往北百十裏路便到巨野縣城,城東南二十多裏有個彭官屯村,卻是漢初三傑之一彭越故裏。此人可謂是遊擊戰之祖,楚漢之爭中遊擊於後,對項羽來說大是勁敵,實是不堪其擾,其功直可以匹敵韓信。古人有言,‘善學者盡其理,善行者究其難’,詳解此人戰法,可助益你吃透《握奇經》中的遊擊之戰。
“而再自巨野往北不足百裏的鄆州壽張,五代後梁時期出了名將王彥章,號‘王鐵槍’,悍勇絕倫,又是另一類英雄。
“巨野西北不遠的鄄鄆之交,戰國時又有兵事名家孫臏,田忌賽馬、圍魏救趙等奇謀迭出,《史記》中以與龐涓之爭出名。所著《孫臏兵法》,講究強國必先富國,政事在軍事之先,重備戰,事備而後動,大宋文人主兵事之說倒是能在這裏尋找一些來曆。還堅持戰爭必順人心,‘得眾’、‘取眾’才得致勝。
“他知奇正、積疏、盈虛、徑行、疾徐、眾寡、佚勞之變,要求將領熟悉用兵之‘道’,以求克敵製勝。
“孫臏雖然慎戰,但於不得不戰時,卻是‘必攻不守’,善於攻守轉換,以求主動。他專戰陣,善攻城,靖康前徽宗在位時追尊為武清伯,位列宋武廟七十二將之一。”
棄疾仔細聆聽,用心記憶,其後再專修《孫臏兵法》,長大南歸全力為大宋富國強兵,重政事,得人心,備而後戰,殺伐果決,勇而向前,正與爺爺今日教導有關。
辛讚再道:“這裏與兵家最深的淵源,卻是在巨野縣城東北,有著兵家之祖蚩尤墓,又稱蚩尤肩髀塚。華夏大地曆來兵家輩出,然而有一人永遠無法逾越,便是蚩尤。他雖然敗於黃炎二帝聯手,然而其麾下鐵板一塊,製兵械創戰法,勇武無敵,曆來被稱為兵神。
“自古以來,天下紛爭不止,征戰不停,不是在打仗,就是在準備打仗。”
辛讚望孫成才心切,邊走邊說,這正是爺孫倆常見情狀,隻要在一起,不住誘導,時刻教訓,“中原大地上,最早就有黃帝與炎帝各自與蚩尤交戰不勝,不得已聯合將他打敗,蚩尤所在九黎族因此四散,或融於炎黃,或流於偏荒邊境。”
“傳說蚩尤麵如牛首,背生雙翅,還是個大壞人?”棄疾自小喜好讀書,所涉頗多,貶謫蚩尤之處常有聞見,難得爺爺說到蚩尤,趁機發問。
辛讚笑道:“之所以說背生雙翅,是因為蚩尤極為悍勇難以匹敵,還說他有好幾個手臂,當然都是傳訛。他極為能戰,後世稱之為兵主戰神,並將其麵部形狀設為兵符戰旗,推崇備至。蚩尤部族眾多,戰時極為同心協力,敗亡後部族四散,未見倒戈、背叛,長久以來敬之者甚多。典藏古籍有貶謫他殘暴好戰,與黃帝和炎帝多有見仗,勝極多,敗極少。蚩尤帶領九黎氏族部落興農耕、冶銅鐵、製五兵、創百藝、明天道、理教化,兼之勇猛無儔,實是一個開天辟地了不起的人物,蚩尤敗亡比之項羽更加讓人唏噓慨歎。”
辛讚頗知蚩尤故事,雖然說法不一,貶謫甚多,但念其雄風烈骨,終於一敗塗地,總是悵惘不已。
“今日隻談他成敗,不計其是非。蚩尤強是強了,然敗在黃炎聯手。自古每當群雄並立,就有單打獨鬥與群起而攻,如何察、用外勢,實關生死存亡。
“東周時戰國七雄並世而爭,秦與六國演繹合縱與連橫。起初,最強的齊與秦東西對峙,各對其餘或拉攏或侵削。東西兩國以強聯弱,是為連橫;南北諸國攜手阻止齊、秦兼並,則為合縱。後因秦勢力不斷強大,威脅東方六國,於是抵抗則合縱強秦,苟安則連橫。最終秦先得富國強兵,對六國恩威並施,遠交近攻,終於兼並六國,橫掃天下。蘇氏父子三人文章鼎盛一時,蘇洵文《六國論》最能論明其要義。當時大宋向遼國、西夏以賄求存,蘇洵借古諷今,警示勿蹈六國滅亡覆轍,而又終於重蹈六國覆轍。”
“三國時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橫合北方,魏國最為強盛,吳蜀相對較弱,不過二者聯手,三國鼎立,本是吳蜀兩國僥幸之局,而魏多有不甘。但到後期,吳蜀終於各為利益所惑,相互攻伐,以至於兩敗俱傷。先是蜀為魏所滅,後吳為承繼了魏的晉所滅。如若吳蜀始終聯如一家,即便不能圖強魏,亦能相存互保。”
談到這裏,辛讚輕輕歎息了一下,“至於我朝與遼、金共處之始,完顏阿骨打一統女真諸部,王霸初成,正是虎狼之師,而遼夕陽西下,兩個對手已是金強而遼弱,我朝與金訂立海上之盟攜手滅遼,二三年而遭金靖康傾國之災。兩國對壘也罷,三國鼎立也罷,我們都要居安思危,圖國富,促民強,自己兵強馬壯,才可以讓百姓免於刀兵之苦。”
話音剛落,成銀突然道:“這附近還有一個軍事大家,他英勇善戰,奇計異謀不斷。”
辛讚頗為奇怪,不由問道:“這裏出名的軍事人物的確不少,你不妨說說還有誰。”
成銀笑嘻嘻答道:“就是李寶叔叔。”
辛讚不禁也笑道:“這可不是笑話,確然如此。李寶雖然遠遠不能與上述人等並列,但他也是有名的上將,家在距此一百多裏地的濮州鄄城北,正是這裏傑出的軍事人物。
“當世之中,他對義軍知之最深。當年宗澤受封河北義兵都總管,振臂一呼,義旅數十萬眾若響之赴聲,盜皆可使為兵,其中便有李寶隨嶽飛所在的太行山王彥八字軍,而嶽飛乃是宗澤最欣賞的後起之秀。李寶如今仍是樂於此道,比你張榮師叔更加得心應手。眼下九兒正跟從曆練,你將來與其會合時要多加請教。”
辛讚知道棄疾與在北義軍共同抗金,此事任重道遠,極為艱難,因此多加叮囑。雖覺已極盡周全,心事還是難以盡釋。
“其實這裏不但盛出軍事大家,文人巨擘更是不遑多讓。前秦七子中,孔子、孟子、墨子都生在東邊不遠的曲阜周邊,老子生在亳州西邊不遠的鹿邑,莊子則在我們剛剛走過的商丘蒙地,韓非子生在新鄭,荀子則生在稍遠的邯鄲。”
說到這裏,不禁心中一動,道:“我隨身帶著要給棄疾的寶貝,見麵卻忘了。現在忽然想起,這就給你,不然怕以後還忘。”邊說邊從行李裏麵拿出三本書,遞給棄疾,原來是當世著名文人葉夢得的《石林燕語》《石林詞》《石林詩話》。葉夢得晚年隱居湖州弁山玲瓏山石林,故號石林居士,所著詩文多以石林為名。
辛讚一臉凝重,輕輕歎口氣道:“唐與宋都是文風鼎盛,但唐時以詩為主,宋時卻更加興盛詞。葉夢得在靖康南渡後引領詞風之變,他以‘氣’入詞,英雄氣、狂氣、逸氣充盈其間。我與他乃是大宋同年進士,八年前機緣巧合得他贈書,可惜他已於紹興十八年仙逝,棄疾也隻能自他詩文裏領略其文才,得其教誨。
“葉夢得與此處亦有淵源,剛才正是這裏的事說多了,突然想起來。他雖是蘇州人士,但其母親晁氏卻是為‘蘇門四學士’之一的晁補之之妹,而晁補之正是巨野人。”
棄疾由此得葉夢得三本詩文,用心閱讀,好生揣摩,啟迪良多。以後再得南渡“詞壇雙璧”張元幹、張孝祥等影響,致使他一世為人英氣陣陣,為文雄風烈烈,此是後話。
“範蠡為中國早期商業理論家,楚學開拓者之一。被後人尊稱為“商聖”。雖出身貧賤,但博學多才、文武雙全。與楚宛令文種相識、相交甚深。因不滿當時楚國政治黑暗、非貴族不得入仕而一起投奔越國,之後被拜為上大夫、相國,輔佐越國勾踐。他幫助勾踐興越國,滅吳國,一雪會稽之恥,成就霸業,又被封為上將軍。功成名就之後激流勇退,化名姓為鴟夷子皮,遨遊於七十二峰之間。期間三次經商成巨富,三散家財。後定居於宋國陶丘,就是此地定陶,他自號“陶朱公”,範蠡卒時年八十八歲。至唐朝唐德宗建中三年,配享武成王廟,被追封為古今六十四名將(武成王廟六十四將)之一;今大宋朝時期,配享武廟。
“因範蠡一生艱苦創業、三擲千金,又能廣散錢財救濟貧民且淡泊名利的商人形象,以及巨大的經商思想理論的影響力,在範蠡去世後,逐漸被後世尊之為財神、商聖、商祖,許多生意人皆供奉他的塑像、畫像。範蠡是範姓始祖範武子的後裔,並被視為順陽範氏之先祖。
“金鄉東晉時還有位重臣,名叫郗鑒,永嘉五年,漢趙軍攻陷洛陽,俘虜晉懷帝,北方空前混亂。鄉人感郗鑒接濟恩德,推其為主,一千多戶人隨之到嶧山避難。雖此時戰事不息,饑荒不止,隻能捕鼠捉鳥充饑,但郗鑒盡展統禦之能,卻無人叛離,反而擁眾漸多,三年增至數萬。這些人拿起鋤頭便為農夫,扛起行囊就是流民,提起刀槍即作兵士。後來鹹和二年,蘇峻和祖約叛亂,郗鑒再為流民帥出麵勤王,立功頗豐。
“‘元帝為晉王,課督農功,詔二千石長吏以入穀多少位殿最。其非宿衛要任皆宜赴農,使軍各自佃作,即以為廩’,當時連朝廷親軍都是如此,郗鑒更是既要領兵打仗,又要自籌糧餉,還不能擾民,其實為難不少。棄疾以後跟著李寶爺爺聯絡河北義軍,與郗鑒所為相似,要好好學他如何成功。”
棄疾看爺爺麵色凝重,為自己的將來排憂,心下感動,連連答應稱是。
辛讚又揮手前指,道:“自此往北百十裏路便到巨野縣城,城東南二十多裏有個彭官屯村,卻是漢初三傑之一彭越故裏。此人可謂是遊擊戰之祖,楚漢之爭中遊擊於後,對項羽來說大是勁敵,實是不堪其擾,其功直可以匹敵韓信。古人有言,‘善學者盡其理,善行者究其難’,詳解此人戰法,可助益你吃透《握奇經》中的遊擊之戰。
“而再自巨野往北不足百裏的鄆州壽張,五代後梁時期出了名將王彥章,號‘王鐵槍’,悍勇絕倫,又是另一類英雄。
“巨野西北不遠的鄄鄆之交,戰國時又有兵事名家孫臏,田忌賽馬、圍魏救趙等奇謀迭出,《史記》中以與龐涓之爭出名。所著《孫臏兵法》,講究強國必先富國,政事在軍事之先,重備戰,事備而後動,大宋文人主兵事之說倒是能在這裏尋找一些來曆。還堅持戰爭必順人心,‘得眾’、‘取眾’才得致勝。
“他知奇正、積疏、盈虛、徑行、疾徐、眾寡、佚勞之變,要求將領熟悉用兵之‘道’,以求克敵製勝。
“孫臏雖然慎戰,但於不得不戰時,卻是‘必攻不守’,善於攻守轉換,以求主動。他專戰陣,善攻城,靖康前徽宗在位時追尊為武清伯,位列宋武廟七十二將之一。”
棄疾仔細聆聽,用心記憶,其後再專修《孫臏兵法》,長大南歸全力為大宋富國強兵,重政事,得人心,備而後戰,殺伐果決,勇而向前,正與爺爺今日教導有關。
辛讚再道:“這裏與兵家最深的淵源,卻是在巨野縣城東北,有著兵家之祖蚩尤墓,又稱蚩尤肩髀塚。華夏大地曆來兵家輩出,然而有一人永遠無法逾越,便是蚩尤。他雖然敗於黃炎二帝聯手,然而其麾下鐵板一塊,製兵械創戰法,勇武無敵,曆來被稱為兵神。
“自古以來,天下紛爭不止,征戰不停,不是在打仗,就是在準備打仗。”
辛讚望孫成才心切,邊走邊說,這正是爺孫倆常見情狀,隻要在一起,不住誘導,時刻教訓,“中原大地上,最早就有黃帝與炎帝各自與蚩尤交戰不勝,不得已聯合將他打敗,蚩尤所在九黎族因此四散,或融於炎黃,或流於偏荒邊境。”
“傳說蚩尤麵如牛首,背生雙翅,還是個大壞人?”棄疾自小喜好讀書,所涉頗多,貶謫蚩尤之處常有聞見,難得爺爺說到蚩尤,趁機發問。
辛讚笑道:“之所以說背生雙翅,是因為蚩尤極為悍勇難以匹敵,還說他有好幾個手臂,當然都是傳訛。他極為能戰,後世稱之為兵主戰神,並將其麵部形狀設為兵符戰旗,推崇備至。蚩尤部族眾多,戰時極為同心協力,敗亡後部族四散,未見倒戈、背叛,長久以來敬之者甚多。典藏古籍有貶謫他殘暴好戰,與黃帝和炎帝多有見仗,勝極多,敗極少。蚩尤帶領九黎氏族部落興農耕、冶銅鐵、製五兵、創百藝、明天道、理教化,兼之勇猛無儔,實是一個開天辟地了不起的人物,蚩尤敗亡比之項羽更加讓人唏噓慨歎。”
辛讚頗知蚩尤故事,雖然說法不一,貶謫甚多,但念其雄風烈骨,終於一敗塗地,總是悵惘不已。
“今日隻談他成敗,不計其是非。蚩尤強是強了,然敗在黃炎聯手。自古每當群雄並立,就有單打獨鬥與群起而攻,如何察、用外勢,實關生死存亡。
“東周時戰國七雄並世而爭,秦與六國演繹合縱與連橫。起初,最強的齊與秦東西對峙,各對其餘或拉攏或侵削。東西兩國以強聯弱,是為連橫;南北諸國攜手阻止齊、秦兼並,則為合縱。後因秦勢力不斷強大,威脅東方六國,於是抵抗則合縱強秦,苟安則連橫。最終秦先得富國強兵,對六國恩威並施,遠交近攻,終於兼並六國,橫掃天下。蘇氏父子三人文章鼎盛一時,蘇洵文《六國論》最能論明其要義。當時大宋向遼國、西夏以賄求存,蘇洵借古諷今,警示勿蹈六國滅亡覆轍,而又終於重蹈六國覆轍。”
“三國時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橫合北方,魏國最為強盛,吳蜀相對較弱,不過二者聯手,三國鼎立,本是吳蜀兩國僥幸之局,而魏多有不甘。但到後期,吳蜀終於各為利益所惑,相互攻伐,以至於兩敗俱傷。先是蜀為魏所滅,後吳為承繼了魏的晉所滅。如若吳蜀始終聯如一家,即便不能圖強魏,亦能相存互保。”
談到這裏,辛讚輕輕歎息了一下,“至於我朝與遼、金共處之始,完顏阿骨打一統女真諸部,王霸初成,正是虎狼之師,而遼夕陽西下,兩個對手已是金強而遼弱,我朝與金訂立海上之盟攜手滅遼,二三年而遭金靖康傾國之災。兩國對壘也罷,三國鼎立也罷,我們都要居安思危,圖國富,促民強,自己兵強馬壯,才可以讓百姓免於刀兵之苦。”
話音剛落,成銀突然道:“這附近還有一個軍事大家,他英勇善戰,奇計異謀不斷。”
辛讚頗為奇怪,不由問道:“這裏出名的軍事人物的確不少,你不妨說說還有誰。”
成銀笑嘻嘻答道:“就是李寶叔叔。”
辛讚不禁也笑道:“這可不是笑話,確然如此。李寶雖然遠遠不能與上述人等並列,但他也是有名的上將,家在距此一百多裏地的濮州鄄城北,正是這裏傑出的軍事人物。
“當世之中,他對義軍知之最深。當年宗澤受封河北義兵都總管,振臂一呼,義旅數十萬眾若響之赴聲,盜皆可使為兵,其中便有李寶隨嶽飛所在的太行山王彥八字軍,而嶽飛乃是宗澤最欣賞的後起之秀。李寶如今仍是樂於此道,比你張榮師叔更加得心應手。眼下九兒正跟從曆練,你將來與其會合時要多加請教。”
辛讚知道棄疾與在北義軍共同抗金,此事任重道遠,極為艱難,因此多加叮囑。雖覺已極盡周全,心事還是難以盡釋。
“其實這裏不但盛出軍事大家,文人巨擘更是不遑多讓。前秦七子中,孔子、孟子、墨子都生在東邊不遠的曲阜周邊,老子生在亳州西邊不遠的鹿邑,莊子則在我們剛剛走過的商丘蒙地,韓非子生在新鄭,荀子則生在稍遠的邯鄲。”
說到這裏,不禁心中一動,道:“我隨身帶著要給棄疾的寶貝,見麵卻忘了。現在忽然想起,這就給你,不然怕以後還忘。”邊說邊從行李裏麵拿出三本書,遞給棄疾,原來是當世著名文人葉夢得的《石林燕語》《石林詞》《石林詩話》。葉夢得晚年隱居湖州弁山玲瓏山石林,故號石林居士,所著詩文多以石林為名。
辛讚一臉凝重,輕輕歎口氣道:“唐與宋都是文風鼎盛,但唐時以詩為主,宋時卻更加興盛詞。葉夢得在靖康南渡後引領詞風之變,他以‘氣’入詞,英雄氣、狂氣、逸氣充盈其間。我與他乃是大宋同年進士,八年前機緣巧合得他贈書,可惜他已於紹興十八年仙逝,棄疾也隻能自他詩文裏領略其文才,得其教誨。
“葉夢得與此處亦有淵源,剛才正是這裏的事說多了,突然想起來。他雖是蘇州人士,但其母親晁氏卻是為‘蘇門四學士’之一的晁補之之妹,而晁補之正是巨野人。”
棄疾由此得葉夢得三本詩文,用心閱讀,好生揣摩,啟迪良多。以後再得南渡“詞壇雙璧”張元幹、張孝祥等影響,致使他一世為人英氣陣陣,為文雄風烈烈,此是後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