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彥昌來到三河村五年多,平日裏甚少打擾村裏百姓,反倒是誰家寫個書件信涵,春聯福字什麽的,倒是會找上門來。
不管是誰上門,劉書生都盡心盡力的幫助,也不厭煩,不忙的時候,還會教導村裏孩童跟著沉香一起讀書識字。
幾年下來,村裏人已經將劉書生當作自家人一般看待,此時見劉書生似是要出遠門,趙老五忍不住問道:
“劉書生,你這是打算去哪?”
“去揚州沉香的姑姑家”
“揚州?那正好跟著四海商隊一起走”
“正是有此打算”
趙老五又看了兩眼劉家父子,突然間問道:
“這一去,可還回來麽?”
“這,路途遙遠....”
“五叔放心,路途再遠也得回來,我們家就在這,我娘也埋在這,我們還能哪去?”陳響在一旁插話道。
如果直說一去不回,三河村的村民必然會強留父子倆個吃頓飯再走,可這樣一來,那就錯過了這次與四海商隊同行的機會。
他們父子倆個,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窮酸書生,一個五歲大雞都硬不起來的幼童,這兩千多裏路,沒有商隊同行,可是難走。
所以,陳老狗才急忙插話,誆騙說道,甚至連五叔都叫上了。
嗯,到也不算哄騙,沉香他娘真的埋在這,而且,陳響真的會回來,因為寶蓮燈還在三聖母那,陳響修行後得想辦法弄過來。
“當真?”趙老五轉頭去看劉彥昌。
“嗯!”劉彥昌臉色微紅的點了下頭,心底莫名升起一絲羞愧之感。
君子坦蕩蕩,這麽明目張膽騙人的事,劉彥昌可還是第一次幹。
不過,為了兒子安危,他也隻好做一次小人了。
“行吧,那也就隻能祝你們父子倆個一路平安了”
趙老五說了一句,又轉頭看向陳響:“小子,我可聽說那揚州是個好地方,回來的時候別忘了給你五叔帶點好東西回來,聽到了麽?”
“放心吧,忘了誰也忘不了我五叔”陳響拍著胸脯保證道。
“這臭小子,小嘴真好,可比我家那個榆木腦袋強多了”趙老五滿臉笑意,一隻大手摩挲著小沉香頭頂說道。
陳老狗費力撥開趙老五的大手,明目張膽地白了他一眼。
不知道男人的頭不能摸麽?
..
..
四海商隊在村子小廣場上支了兩張桌子,記錄統計從村子裏收到的貨物。
一百多戶人家,每家每戶多多少少都有一些,檢驗查看,核算銀兩顯然不是一時片刻能搞定的。
村裏百姓聽說劉家父子要出遠門,關係較近的常走動的幾戶人家紛紛來看望。
這家拿了二斤穀子,那家送來幾個雞蛋,劉彥昌推辭不過,隻好收了起來。
小沉香的幾個小夥伴也來了,二狗子,狗蛋,虎妞,小蘭,就連鐵根都拖著一條殘腿跟在奶奶身後趕了過來。
他那腿不是摔的,而是被打的。昨天晚上,即便是在村外,陳響都聽著他淒慘的哀嚎了。
吸溜,
小鐵跟將過河的大鼻涕吸回去,一步一挪走過來,小手裏握著兩枚銅板:
“沉香,你一定要回來呀,我還沒報你的救命之恩呢”
“這兩枚銅板就算你報了”陳響掰開小鐵根的手,將他握在手心裏的兩枚銅板搶了過來。
狗蛋幾個見著了,低頭看了眼自己手裏可憐的銅板,愣愣地沒敢上前來,生怕被搶了去。
陳響正好樂的清淨。
..
..
天色將近中午的時候,四海商隊收完貨物,劉家父子兩個跟著商隊一起離開生活了五六年的三河村,沿路向東而去。
四海商隊老板姓孫,揚州人士,祖傳的行商買賣,一路從揚州拓展到了西安。
跟隊的掌櫃叫孫元慶,三十左右的年紀與劉彥昌相仿,三河村的生意就是他跑下來的。
當然,
劉彥昌在這中間,也起到了一定作用,所以,劉彥昌與孫元慶是認識相熟的。
從三河村出來,會和大部隊後,十輛馬車,裝載著滿滿當當的貨物,在二十多,三十來個騎馬壯漢的簇擁護衛下,浩浩蕩蕩而行。
這一路,穿州過府,晝行夜宿,從太華山到神都,又從神都來到東京。
此時卻是大宋仁宗時期,王朝定鼎百年,國運昌隆,又間四海商會多年人脈,常年經走,這一路山水關卡早就打點妥當,安穩如常。
東京作為北宋都城,人口百萬物華天寶,繁華之極。
四海商會在帝都東京休整一番後,又從東京出來,不止一日,過宋州到宿州。
每日百十裏路,走走停停到這裏已經走了月餘,陳響曾與趙老五說月餘便回,卻沒想到這月餘時間竟還未到。
“過了宿州,轉道南下,再有幾天的路程便是揚州了”一輛裝載貨物的馬車旁,孫元慶騎著馬,在一旁說道。
他三十左右的年紀,穿著天青色交領綢緞羅衫,身才中等,圓臉,長相也普通,但氣質脫俗卻非常人。
孫元慶騎著馬,貨車上坐著劉家父子二人,聽了他的話,劉彥昌回道:
“總算是快到了,這些日子有勞孫兄照看,劉某感激不盡,再次拜謝”
“劉兄你呀,這話一路上也不知說了多少遍,你我之間何必如此客套,倒是顯得生分了”
“孫叔你放心,我爹實在我可不實在,我絕不和你生分”陳響坐在劉彥昌身旁,笑說道。
“聽說孫叔家有個姐姐長我幾歲,你看小侄這人品相貌,咱們孫劉兩家再做回親家如何?”
“哦,結親?那我且問你,你說的這個【再做回親家】是什麽意思?”
“這第一次是蜀漢和孫吳兩家結親,現在到咱們這,可不就是第二次了,這第二次,當然就是再次了”
“哈哈,你小子,知道的還不少,嗯,想當老夫的女婿到也不是不行,隻是,你這般幼小年紀,即便我將女兒嫁給你,你又如何養家糊口,難不成還要我來出錢養你?”
這一路走了三十多天,陳老狗早就和孫元慶混熟了。
這四海商隊就是孫家的產業,孫元慶雖然不是長子,卻也嫡子,掌管著揚州長安這一線路的行商,家產不菲。
陳響倒不是真的想做孫元慶女婿,四海商隊三條行商路線,足跡遍布全國,這人脈渠道對陳響來說就很有用。
他來揚州為的就是賺取功德,而功德怎麽賺?在他想來無非就是好人好事,扶危濟困,懲奸除惡。
這些都脫離不了錢財的幫襯,賺錢,陳響毫無壓力,隨便弄一點後世的小玩意出來,都能在這個時代賺個腰纏萬貫,盆滿缽滿。
對他和劉彥昌來說,陌生的揚州,人脈渠道才是他最看重的,四海商隊的人脈渠道就能幫助他節省許多的時間。
見孫元慶上勾,陳老狗故意揚了揚頭,奶聲說道:
“養家糊口有何難,等到了揚州,不出月餘我定能找到一門賺錢的門生,到時候別說一個老婆,就是十個老婆我也養得起”
“哈哈,好小子,有誌氣”
“這娃娃聰明伶俐,秀氣可愛,就是有點不像他爹”
“小沉香,娶十個老婆你忙得過來麽?”
附近隨車壯漢都被陳響的話給逗笑了,紛紛開口調侃他,這一個月來,在陳老狗不要臉的偽裝下,小沉香簡直就成了商隊的開心果。
可愛乖巧,禮貌懂事的孩子誰不喜歡?
有好幾個壯漢甚至揚言,隻要劉彥昌點頭,他們可以收養小沉香做義子。
孫元慶聽了也是哈哈一笑,開口道:“臭小子,牛皮可不是這麽吹的,嗯,也行,既然你說月餘,那我就等你月餘。
不過,若是月餘之內你弄不來賺錢的門生,那兩家結親的事,可就說不準嘍”
不管是誰上門,劉書生都盡心盡力的幫助,也不厭煩,不忙的時候,還會教導村裏孩童跟著沉香一起讀書識字。
幾年下來,村裏人已經將劉書生當作自家人一般看待,此時見劉書生似是要出遠門,趙老五忍不住問道:
“劉書生,你這是打算去哪?”
“去揚州沉香的姑姑家”
“揚州?那正好跟著四海商隊一起走”
“正是有此打算”
趙老五又看了兩眼劉家父子,突然間問道:
“這一去,可還回來麽?”
“這,路途遙遠....”
“五叔放心,路途再遠也得回來,我們家就在這,我娘也埋在這,我們還能哪去?”陳響在一旁插話道。
如果直說一去不回,三河村的村民必然會強留父子倆個吃頓飯再走,可這樣一來,那就錯過了這次與四海商隊同行的機會。
他們父子倆個,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窮酸書生,一個五歲大雞都硬不起來的幼童,這兩千多裏路,沒有商隊同行,可是難走。
所以,陳老狗才急忙插話,誆騙說道,甚至連五叔都叫上了。
嗯,到也不算哄騙,沉香他娘真的埋在這,而且,陳響真的會回來,因為寶蓮燈還在三聖母那,陳響修行後得想辦法弄過來。
“當真?”趙老五轉頭去看劉彥昌。
“嗯!”劉彥昌臉色微紅的點了下頭,心底莫名升起一絲羞愧之感。
君子坦蕩蕩,這麽明目張膽騙人的事,劉彥昌可還是第一次幹。
不過,為了兒子安危,他也隻好做一次小人了。
“行吧,那也就隻能祝你們父子倆個一路平安了”
趙老五說了一句,又轉頭看向陳響:“小子,我可聽說那揚州是個好地方,回來的時候別忘了給你五叔帶點好東西回來,聽到了麽?”
“放心吧,忘了誰也忘不了我五叔”陳響拍著胸脯保證道。
“這臭小子,小嘴真好,可比我家那個榆木腦袋強多了”趙老五滿臉笑意,一隻大手摩挲著小沉香頭頂說道。
陳老狗費力撥開趙老五的大手,明目張膽地白了他一眼。
不知道男人的頭不能摸麽?
..
..
四海商隊在村子小廣場上支了兩張桌子,記錄統計從村子裏收到的貨物。
一百多戶人家,每家每戶多多少少都有一些,檢驗查看,核算銀兩顯然不是一時片刻能搞定的。
村裏百姓聽說劉家父子要出遠門,關係較近的常走動的幾戶人家紛紛來看望。
這家拿了二斤穀子,那家送來幾個雞蛋,劉彥昌推辭不過,隻好收了起來。
小沉香的幾個小夥伴也來了,二狗子,狗蛋,虎妞,小蘭,就連鐵根都拖著一條殘腿跟在奶奶身後趕了過來。
他那腿不是摔的,而是被打的。昨天晚上,即便是在村外,陳響都聽著他淒慘的哀嚎了。
吸溜,
小鐵跟將過河的大鼻涕吸回去,一步一挪走過來,小手裏握著兩枚銅板:
“沉香,你一定要回來呀,我還沒報你的救命之恩呢”
“這兩枚銅板就算你報了”陳響掰開小鐵根的手,將他握在手心裏的兩枚銅板搶了過來。
狗蛋幾個見著了,低頭看了眼自己手裏可憐的銅板,愣愣地沒敢上前來,生怕被搶了去。
陳響正好樂的清淨。
..
..
天色將近中午的時候,四海商隊收完貨物,劉家父子兩個跟著商隊一起離開生活了五六年的三河村,沿路向東而去。
四海商隊老板姓孫,揚州人士,祖傳的行商買賣,一路從揚州拓展到了西安。
跟隊的掌櫃叫孫元慶,三十左右的年紀與劉彥昌相仿,三河村的生意就是他跑下來的。
當然,
劉彥昌在這中間,也起到了一定作用,所以,劉彥昌與孫元慶是認識相熟的。
從三河村出來,會和大部隊後,十輛馬車,裝載著滿滿當當的貨物,在二十多,三十來個騎馬壯漢的簇擁護衛下,浩浩蕩蕩而行。
這一路,穿州過府,晝行夜宿,從太華山到神都,又從神都來到東京。
此時卻是大宋仁宗時期,王朝定鼎百年,國運昌隆,又間四海商會多年人脈,常年經走,這一路山水關卡早就打點妥當,安穩如常。
東京作為北宋都城,人口百萬物華天寶,繁華之極。
四海商會在帝都東京休整一番後,又從東京出來,不止一日,過宋州到宿州。
每日百十裏路,走走停停到這裏已經走了月餘,陳響曾與趙老五說月餘便回,卻沒想到這月餘時間竟還未到。
“過了宿州,轉道南下,再有幾天的路程便是揚州了”一輛裝載貨物的馬車旁,孫元慶騎著馬,在一旁說道。
他三十左右的年紀,穿著天青色交領綢緞羅衫,身才中等,圓臉,長相也普通,但氣質脫俗卻非常人。
孫元慶騎著馬,貨車上坐著劉家父子二人,聽了他的話,劉彥昌回道:
“總算是快到了,這些日子有勞孫兄照看,劉某感激不盡,再次拜謝”
“劉兄你呀,這話一路上也不知說了多少遍,你我之間何必如此客套,倒是顯得生分了”
“孫叔你放心,我爹實在我可不實在,我絕不和你生分”陳響坐在劉彥昌身旁,笑說道。
“聽說孫叔家有個姐姐長我幾歲,你看小侄這人品相貌,咱們孫劉兩家再做回親家如何?”
“哦,結親?那我且問你,你說的這個【再做回親家】是什麽意思?”
“這第一次是蜀漢和孫吳兩家結親,現在到咱們這,可不就是第二次了,這第二次,當然就是再次了”
“哈哈,你小子,知道的還不少,嗯,想當老夫的女婿到也不是不行,隻是,你這般幼小年紀,即便我將女兒嫁給你,你又如何養家糊口,難不成還要我來出錢養你?”
這一路走了三十多天,陳老狗早就和孫元慶混熟了。
這四海商隊就是孫家的產業,孫元慶雖然不是長子,卻也嫡子,掌管著揚州長安這一線路的行商,家產不菲。
陳響倒不是真的想做孫元慶女婿,四海商隊三條行商路線,足跡遍布全國,這人脈渠道對陳響來說就很有用。
他來揚州為的就是賺取功德,而功德怎麽賺?在他想來無非就是好人好事,扶危濟困,懲奸除惡。
這些都脫離不了錢財的幫襯,賺錢,陳響毫無壓力,隨便弄一點後世的小玩意出來,都能在這個時代賺個腰纏萬貫,盆滿缽滿。
對他和劉彥昌來說,陌生的揚州,人脈渠道才是他最看重的,四海商隊的人脈渠道就能幫助他節省許多的時間。
見孫元慶上勾,陳老狗故意揚了揚頭,奶聲說道:
“養家糊口有何難,等到了揚州,不出月餘我定能找到一門賺錢的門生,到時候別說一個老婆,就是十個老婆我也養得起”
“哈哈,好小子,有誌氣”
“這娃娃聰明伶俐,秀氣可愛,就是有點不像他爹”
“小沉香,娶十個老婆你忙得過來麽?”
附近隨車壯漢都被陳響的話給逗笑了,紛紛開口調侃他,這一個月來,在陳老狗不要臉的偽裝下,小沉香簡直就成了商隊的開心果。
可愛乖巧,禮貌懂事的孩子誰不喜歡?
有好幾個壯漢甚至揚言,隻要劉彥昌點頭,他們可以收養小沉香做義子。
孫元慶聽了也是哈哈一笑,開口道:“臭小子,牛皮可不是這麽吹的,嗯,也行,既然你說月餘,那我就等你月餘。
不過,若是月餘之內你弄不來賺錢的門生,那兩家結親的事,可就說不準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