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講好話,怎樣學


    1. 跟誰學


    講好話怎麽學?一是先碰壁後自學,二是跟父母學,三是跟書本和老師學。


    ● 先碰壁後自學


    大部分人都是年輕時血氣方剛,心直口快,等自己得罪的人多了,碰壁碰多了,年齡慢慢大了,認識到這樣做不行了,才開始慢慢悟,慢慢改。


    著名作家劉墉說,雖然很多人讚美他口才好,但他從不這麽認為,而且覺得自己年輕時總是說錯話。即使到了現在,他每天晚上還是會想一想白天說的話,檢討一下,是不是有不妥當之處,或者有更好的說話方法。


    我剛結婚時,也根本不懂講好話,天天按自己的標準挑剔太太:你穿這件紅衣服不好看,你怎麽這麽晚才回來,你炒的菜太鹹了。


    天天挑剔,隻會增加夫妻之間的摩擦。摩擦多了,還以為是對方的問題,從來沒有想過是自己的問題。後來,看了卡耐基的書,才慢慢地明白了問題所在。


    ● 跟父母學


    那些看上去天生就善於與人溝通、講好話的人,其實都是後天學的。跟誰學?跟父母學,在父母身邊耳濡目染,不知不覺就學會了。


    我在深圳大學一個班上做過一次調查,得出兩大結論:大學生中會誇人的,


    90% 是跟父母學的;凡是不會誇人的,十有八九也是跟父母學的。


    ● 跟書本和老師學


    跟書本學


    在《論語》中,有很多關於人際關係的教導。比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如果自己不喜歡或做不到,不要強加於別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仁愛之人,自己決定對人建立仁愛之心,別人才會對你仁愛,自己決定對人豁達、寬容,別人才會對你豁達、寬容)。“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年輕人應該孝順父母,尊敬師長,認真誠信,廣施愛心,親近仁人誌士)“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多人同行,其他人各具優缺點,是我學習和改正的對象,故都可以做我的老師)。


    中國傳統經典中的這些教誨,時時刻刻都在哺育滋養著一代又一代中國人。


    美國著名人際關係學大師卡耐基1936年出版的《人性的弱點》一書,被奉為社交技巧的《聖經》,近80年來一直暢銷不衰,迄今在當當網和亞馬遜網上,仍然是在人際交往方麵排名前五位的暢銷書。為什麽?因為需要從書本中學會溝通之道的讀者很多。


    跟老師學


    現在社會上講人際溝通的課程非常多,有名的老師也非常多,像餘世維、曾仕強、陳安之、鞠遠華、陶思璿這些老師,他們的課程都非常火爆,學習費用從幾千元到幾十萬元不等。


    2. 怎樣學得快


    同樣是學習講好話,為什麽有的人學會了?有的人學不會?有的人學得


    快?有的人學得慢?據我觀察,區別就在“兩行”:敏於行,恒於行。


    ● 敏於行


    常言說,勤於思,敏於行。講好話的訓練,也要敏於行。貴在馬上開始,然後再考慮方法。方法再多,不行動也沒用。


    我在一家美發店聽到一個例子。


    這家美發店為了鼓勵員工讀書,製定了個政策,隻要員工買書,公司全部報銷。遺憾的是,這麽好的政策製定了一年,居然還沒有一個員工去報銷書費。一問員工,都是說等幾天我就去買書。其實這都是不肯馬上行動的托詞,一等就忘了。


    馬上開始講好話,你會發現,原來這並不像想象中那麽困難。看看以下同學的作業:韓同學:


    人生最大的悲劇莫過於“子欲孝而親不在”。相比張揚的西方人,含蓄的東方人從來都不善於用言語表達自己的感情。而“我愛你”三個字,有些人更是一輩子都難以對父母說出口。


    殷老師的“父母之長”作業恰恰給了我們向父母表達愛的機會。我永遠都不會忘記,我對爸爸說“老爸,我為你驕傲”時,爸爸那顫抖的聲音;我永遠都記得,我對媽媽說出“媽媽,我愛你”時,媽媽那濕潤的眼角。


    再次謝謝您,殷老師,給了我們這個機會,讓我扭扭捏捏二十幾年沒有說出來的話,現在都敢對他們表達了。您讓我們知道了大膽說出愛的重要性,讓我們體會到了大膽說出愛的幸福感。


    不張口咬梨子,你永遠不知道梨子的滋味;不開口說出對父母的愛,你永遠不知道父母的感動。


    不敢行動,覺得誇人太難了,一行動才發現原來並沒有想象中的困難。


    張同學:


    還記得有一次殷老師在課上讓我們互相講講同學的優點,學習如何發現別人的優點和讚賞別人。這讓我非常為難,因為一直以來我都認為自己是一個不會講好話的人,更別說對一個陌生人了。


    殷老師布置了誇三個人的作業,我隻好硬著頭皮去誇。然而,經過嚐試,我發現似乎沒有我想象中的那麽難。當你真正用心去欣賞一個人,發掘一個人的優點時,你就會發現每個人身上都有他獨特的魅力與長處。


    ● 恒於行


    為什麽要恒呢?因為講好話是習慣,講惡語也是習慣。改變習慣先要改變肌肉記憶。


    什麽叫肌肉記憶呢?比如彈鋼琴,開始學習時,你是靠腦子記憶,手指頭不聽指揮,僵硬笨拙,要邊想邊彈,因為十根手指沒有形成肌肉記憶。而通過反複的彈奏練習,最後,不用腦子想,手指就可以很流暢地彈奏曲子了。這時,就是你的手部肌肉已經形成正確的記憶了。


    為了讓學員理解什麽叫肌肉記憶,我在上課時會做一個雙手交叉練習。


    第一次:請舉起你的雙手,十指交叉。


    然後我問:右手大拇指在上麵的請舉手。結果80% 的人都舉了手,剩下的20% 是左手大拇指在上的。


    第二次:


    現在反過來做一次。原來左手大拇指在上,改為右手大拇指在上;原來右手大拇指在上,改為左手大拇指在上。


    做完了又問:這一次有什麽感覺?


    大家回答:不習慣,很別扭。


    我說:第一次就叫肌肉記憶。你想都不用想,就很習慣地交叉了。第二次肌肉沒記憶,就很不習慣。反過來做怎樣才能習慣呢?通過反複練習,你的肌肉就會形成新的習慣。做了這個練習,大家一下子就明白了什麽叫肌肉記憶。


    肌肉記憶,要靠反複練習形成。


    我有個習慣,喜歡用右手摘眼鏡。這樣隻在一邊用力,長期下去,容易將眼鏡腿掰斷。太太看見了,馬上批評我:“你這副眼鏡2000多塊,這樣摘,眼鏡很快就會壞的,應該用兩隻手一起取。”


    這一講,道理我明白了。下決心要改。


    但是接下來,從晚上到早上,又重複了五次錯誤的動作,每一次,我還是隻用右手取下眼鏡。取完了才想起來錯了,下次又是右手取。太太也說:“你怎麽還是錯啊?”


    為什麽?這就是習慣。雖然明白了道理,知道自己錯了,但是習慣沒改,下一次還會錯。


    為什麽還會錯?說到底,還是肌肉記憶惹的禍,因為腦子知道了這是錯的,但手的記憶還沒有改過來,所以還會錯。——這說明,要改掉的是肌肉記憶。怎樣改肌肉記憶?隻有反複用正確方法練習。


    (1)馬上練習用雙手摘眼鏡的動作。(2)要反複練習。我馬上進行了30 次正確的雙手練習。30 分鍾後,又反複練習了30 次;30 分鍾後,又練習了30 次。一共練習了三遍,共90 次。一個半小時後,摘眼鏡時,右手往眼鏡上一搭,我就意識到錯了,馬上用兩隻手摘眼鏡。這說明還是沒鞏固,我又練習了30 次。十分鍾後,再次摘眼鏡時,就下意識地用雙手摘了。


    講好話也是肌肉記憶。


    語言是靠嘴部肌肉用力發出的,罵人的話、挖苦的話,也是靠唇舌的不同組合發出的。


    罵人“笨蛋”,“笨”字,是雙唇音,上下唇的肌肉要用力;“蛋”字,是舌尖中音,舌尖肌肉要用力。


    講好話:“真棒!”“真”,是卷舌音,舌頭肌肉要卷起來,是肌肉動作,“棒”,是雙唇音,是雙唇的肌肉記憶。天天罵人,是肌肉記憶,是習慣;講好話,也是肌肉記憶。肌肉記憶怎麽改,靠反複訓練!


    通過訓練,人人都可以改變。


    實踐出真知,關鍵看你肯不肯去實踐,並持之以恒。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練好口才的第一本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殷亞敏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殷亞敏並收藏練好口才的第一本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