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節 紅塵深處的靜心之道
總有一種寧靜,讓你聽到生命的盛放 作者:陳誌宏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國學大師張中行學識淵博,寬厚善良,一生清醒地踐行自己的“三不主義”,即不糊塗,不盲從,不輕信。
他用他的亮節高風,為中國學人樹立起一座標杆,讓後人景行行止。張中行先生疏財仗義,形成一套獨特的花錢之道。在重利輕義的今天,在拜金主義風潮席卷的當代,中行“錢道”,無疑是老先生的另一座高山,令人仰止。
當年,有一個同事被人偷了錢包,包裏放有剛領到的工資,讓他十分難過,鬱鬱寡歡好幾天。張中行見同事悶悶不樂,便關切地問候他,知是被盜了錢之後,便從自己的錢包裏掏出錢來,遞給這位同事,錢數剛好是他被盜金額一半。張中行解釋說:“你收下吧,就當是我們兩個人都被偷了。”有難同當,很多人都能說,而像中行先生那樣,付諸實際行動的,卻是不多的。
張中行是名人,題字、簽名和著作在景仰他的人心裏,都是十分珍貴,格外值錢,於是常有人來向他索要。
上世紀80年代,有一位中學生給張中行寫來一封言辭肯切的信,告知張老自己很喜歡他的書,卻沒錢去買。張中行接信後,二話沒說,就派人給這位學生寄自己的書,並鄭重地簽上自己的名字。對此,張中行老先生的解釋是,他是我的讀者,肯花時間去讀我的書,就應該感謝他。他沒錢買,送一本給他,值啊。
也有讀者朋友直接把書款寄到張中行的單位上,並在匯款附言欄裏寫道:張老師,我買不到您的書,希望您幫我代買,不甚感謝。這讓他感到十分生氣,他說:“我又不是賣書的。”然後,將匯款退了回去。書可以送,賣,卻是萬萬不可的。的確,要買到某本書,書店才是最好的去處,憑什麽要去打書的作者的主意呢。
與要書相比,索字要簽名的人就更多了。
有一次,一個陌生的朋友千裏迢迢從南方趕來要字,他馬上答應了。幾天後,張中行居然自己花錢裝裱好,給來人送去。南方朋友一定要留潤筆費,被張中行嚴辭拒絕。
有些朋友向張中行要了字以後,還希望得到他的好朋友諸如啟功等名人的墨寶。張中行十分仗義,親自把朋友領到啟功家中,幫人索要簽名和題字。
金克木老先生惜墨如金,一般不輕易給人簽名題字。有一次,一個朋友找到張中行,希望能幫忙要到金老的親筆字。金老斷然拒絕,張中行就把筆硬塞到金老先生手裏,用命令的口吻說:“簽!”
張中行的古道熱腸,率真拙樸,由此可見一斑。其實,每一幅名人題字簽名,日後都價值千金啊。他不但自己看淡錢財,還拉著其他朋友一起獻字,疏財行義。
樂意幫外人索要別人的墨寶,對四個女兒,張中行從未給予如此待遇,甚至,自己的字也不給女兒。他的理由是,我是天生左撇子,字寫得並不好,留作何用?四個女兒,至今,家裏也無任何名人字畫。其實,張中行未說出口,卻一直踐行的是這麽一個理兒:兒女有才有能,我留錢財有何用;兒女無才無能,我留錢財又有何用?
有一件事, 最能說明問題。
張中行先生精於文物鑒定,自己傾注大量精力財力收藏寶物,所藏之物,精而又精,價值連城。當年,北京人民藝術劇院排演《北京大爺》的時候,主演韓善續對張中行的老朋友靳飛教授說:“這戲的戲核是祖傳的宣德爐,張老爺子不是有一個嗎?能不能借給我們在戲裏用一用?”靳飛把這話轉告了張中行,他想都不想,一口答應說,“你抱去吧。用完就留你那裏。”靳飛急了,怕張老先生誤認為他是找個借口來要爐的。張老看靳飛惱怒反而笑了:“我這歲數是該散財的時候了。既然你們要用,這件就給你了,那還怕什麽呢?”
一個買塊烤白薯就當一頓飯的世紀老人,卻隨手把價值近百萬的家藏珍寶送人,其境界該有多麽高遠?
@靜心:
錢聚,則錢散,聚聚散散二相依。聚散之間,不圖利,隻重義,是張中行老先生獨特的“錢道”。守著這樣的錢道,身處熱鬧紅塵,任繁華穿心,零亂交錯,也不會亂心,靜靜地與恬靜握手,與美好共處,。
他用他的亮節高風,為中國學人樹立起一座標杆,讓後人景行行止。張中行先生疏財仗義,形成一套獨特的花錢之道。在重利輕義的今天,在拜金主義風潮席卷的當代,中行“錢道”,無疑是老先生的另一座高山,令人仰止。
當年,有一個同事被人偷了錢包,包裏放有剛領到的工資,讓他十分難過,鬱鬱寡歡好幾天。張中行見同事悶悶不樂,便關切地問候他,知是被盜了錢之後,便從自己的錢包裏掏出錢來,遞給這位同事,錢數剛好是他被盜金額一半。張中行解釋說:“你收下吧,就當是我們兩個人都被偷了。”有難同當,很多人都能說,而像中行先生那樣,付諸實際行動的,卻是不多的。
張中行是名人,題字、簽名和著作在景仰他的人心裏,都是十分珍貴,格外值錢,於是常有人來向他索要。
上世紀80年代,有一位中學生給張中行寫來一封言辭肯切的信,告知張老自己很喜歡他的書,卻沒錢去買。張中行接信後,二話沒說,就派人給這位學生寄自己的書,並鄭重地簽上自己的名字。對此,張中行老先生的解釋是,他是我的讀者,肯花時間去讀我的書,就應該感謝他。他沒錢買,送一本給他,值啊。
也有讀者朋友直接把書款寄到張中行的單位上,並在匯款附言欄裏寫道:張老師,我買不到您的書,希望您幫我代買,不甚感謝。這讓他感到十分生氣,他說:“我又不是賣書的。”然後,將匯款退了回去。書可以送,賣,卻是萬萬不可的。的確,要買到某本書,書店才是最好的去處,憑什麽要去打書的作者的主意呢。
與要書相比,索字要簽名的人就更多了。
有一次,一個陌生的朋友千裏迢迢從南方趕來要字,他馬上答應了。幾天後,張中行居然自己花錢裝裱好,給來人送去。南方朋友一定要留潤筆費,被張中行嚴辭拒絕。
有些朋友向張中行要了字以後,還希望得到他的好朋友諸如啟功等名人的墨寶。張中行十分仗義,親自把朋友領到啟功家中,幫人索要簽名和題字。
金克木老先生惜墨如金,一般不輕易給人簽名題字。有一次,一個朋友找到張中行,希望能幫忙要到金老的親筆字。金老斷然拒絕,張中行就把筆硬塞到金老先生手裏,用命令的口吻說:“簽!”
張中行的古道熱腸,率真拙樸,由此可見一斑。其實,每一幅名人題字簽名,日後都價值千金啊。他不但自己看淡錢財,還拉著其他朋友一起獻字,疏財行義。
樂意幫外人索要別人的墨寶,對四個女兒,張中行從未給予如此待遇,甚至,自己的字也不給女兒。他的理由是,我是天生左撇子,字寫得並不好,留作何用?四個女兒,至今,家裏也無任何名人字畫。其實,張中行未說出口,卻一直踐行的是這麽一個理兒:兒女有才有能,我留錢財有何用;兒女無才無能,我留錢財又有何用?
有一件事, 最能說明問題。
張中行先生精於文物鑒定,自己傾注大量精力財力收藏寶物,所藏之物,精而又精,價值連城。當年,北京人民藝術劇院排演《北京大爺》的時候,主演韓善續對張中行的老朋友靳飛教授說:“這戲的戲核是祖傳的宣德爐,張老爺子不是有一個嗎?能不能借給我們在戲裏用一用?”靳飛把這話轉告了張中行,他想都不想,一口答應說,“你抱去吧。用完就留你那裏。”靳飛急了,怕張老先生誤認為他是找個借口來要爐的。張老看靳飛惱怒反而笑了:“我這歲數是該散財的時候了。既然你們要用,這件就給你了,那還怕什麽呢?”
一個買塊烤白薯就當一頓飯的世紀老人,卻隨手把價值近百萬的家藏珍寶送人,其境界該有多麽高遠?
@靜心:
錢聚,則錢散,聚聚散散二相依。聚散之間,不圖利,隻重義,是張中行老先生獨特的“錢道”。守著這樣的錢道,身處熱鬧紅塵,任繁華穿心,零亂交錯,也不會亂心,靜靜地與恬靜握手,與美好共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