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末年,一場中國古代史上規模浩大的戰爭爆發了,這就是著名的“長平之戰”。正當大戰進行到白熱化階段時,趙國突然臨陣換將,40餘萬趙軍的命運也就被迅速改變了。


    秦昭王四十五年,即趙孝成王四年(前262年),秦將白起受命攻伐韓國。秦軍攻取了韓國的野王,並切斷了上黨與韓國都城新鄭之間的通路。韓君恐懼,派出能幹的馮亭處理此事。馮亭恨透了秦國人,他自知上黨必將不保,於是便決定將上黨郡十七縣獻給趙國以聯趙抗秦。趙王召集大臣商議是否答應馮亭的請降,結果隻有平原君趙勝等少數人同意馮亭的請求。趙王聽取了平原君的意見,封馮亭為華陽君,派廉頗駐守長平以拒秦軍。秦國遷怒於趙國,立即派出了軍隊進攻長平,至此也就拉開了決定秦、趙兩國命運的長平之戰的序幕。


    長平之戰爆發的前一年,王齕攻占了上黨。秦昭王四十六年,即趙孝成王六年四月,王齕開始率軍攻打長平,並斬殺了趙軍的一員偏將。六月,秦軍再攻趙軍,攻占兩城,擒四尉官。秦軍攻勢淩厲,趙軍不得不采取堅守不出的策略。七月,因趙將廉頗固守不出戰並屢有失利,趙王於是數次遣使到廉頗處催戰。


    另外,趙國數十萬大軍長年在外,糧草供應也越發困難。趙王有意讓廉頗與秦軍決戰,以打破秦軍的長期圍困,但均遭到廉頗的拒絕,趙王也因此對他生出了不滿和懷疑。本來,廉頗戰術雖然保守,而且也屢次失利,但損失都不算大,實力尚存;而且當時廉頗一共布置了數道防線,它們一道比一道堅實。秦軍眼看得不著便宜,所以便生出了行“反間計”的主意。


    為此,時任秦相國的範雎便派人持重金到趙國去行反間計,他們散布謠言說:“秦軍最害怕的人,是馬服君(趙奢)的兒子趙括。廉頗之輩,實在容易對付得很,而且聽說他馬上就要向秦軍投降了。”


    趙王本來就已經在埋怨廉頗不出戰了,聽到謠言之後他就越發懷疑了,於是竟真的中了計。趙王決定起用隻會“紙上談兵”而缺少實際作戰經驗的趙括代替廉頗為將,但是此舉卻遭到了趙括母親的反對。她說:“我這做母親的最了解兒子,況且他父親活著的時候,也認為這個兒子不堪大用,所以請大王收回成命。”


    不想趙王卻很頑固,趙母隻得和趙王約定:假使趙括吃了敗仗,那麽趙王不能遷怒於趙家的其他人。趙王應允。


    趙括到達長平後,一改廉頗保守的戰法,竟主動出兵攻打秦軍。這時秦軍已經暗中再次起用了名將白起為帥(先前白起曾被召回國)。白起采用迂回運動戰略,佯裝敗退以吸引趙軍來攻,然後出奇兵將趙軍截為兩段,並絕斷了其糧道。


    秦昭王得知此消息後,親自趕往河內郡,征召當地所有15歲以上男丁至長平,用以堵截趙國的援兵和糧運。結果,趙軍被困一個多月,趙括不得不最後一次強令突圍,結果突圍不利,他本人也被射死。


    最後40萬趙軍被迫投降,除年幼的240人被放歸外,其餘皆被白起下令坑殺。至此,曆時3年的長平之戰以秦軍的勝利告終。


    長平之戰對於趙國的打擊是巨大的,趙國的大部分成年男子都在此役中慘遭屠殺,長平之戰也是中國曆史上最慘烈的一次殲滅戰。趙軍失敗以後,秦軍又一舉乘勝包圍了趙國的都城邯鄲,若不是有其他國家的增援,趙國滅亡在即。經過此役,趙國元氣大傷,從此一蹶不振,直至最終被秦國所滅。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曆史的拐點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歐陽悟道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歐陽悟道並收藏曆史的拐點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