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羽,名籍,字羽,下相(今江蘇宿遷)人。楚國名將項燕之孫。楚亡後,他隨叔父項梁流亡吳中(今江蘇蘇州)。年少時曾學習書法不成,又學劍,仍不成。立誌要學能抵擋一萬人的本領,於是從叔父學兵法。但僅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學。


    項羽身高八尺,力能扛鼎,年輕時誌向遠大。一次秦始皇出巡在渡浙江(今錢塘江)時,項羽見其車馬儀仗威風凜凜,便脫口而出:“彼可取而代也。”


    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在大澤鄉揭竿起義,項羽隨項梁在吳中舉兵響應。項梁起義後,征集精兵八千,項羽做了裨將(副將)。項梁率義軍在和秦軍戰鬥中接連取勝,產生了驕傲輕敵的情緒,疏於防範,結果在定陶(今山東定陶縣西北)被秦軍章邯指揮的軍隊打敗,項梁戰死。


    秦二世三年(公元前207年)十二月,項羽、劉邦滅秦之戰中,項羽在巨鹿(今河北平鄉西南之平鄉鎮)城下,進行了殲滅秦軍主力的一次戰略決戰。


    秦二世二年閏九月,章邯擊敗趙軍,攻占趙都邯鄲(今屬河北)。趙王歇、趙相張耳由信都(今河北邢台市)退守巨鹿城。章邯以王離部20萬人包圍巨鹿,自率20萬人屯兵巨鹿南之棘原,修甬道(兩側有土牆的通道)補給王離軍。趙將陳餘、張敖、燕將臧荼、齊相田都等先後率軍於巨鹿外圍救趙,但畏懼秦軍,不敢出戰。巨鹿守軍兵疲糧少,危在旦夕。趙王歇遣使求救於楚軍。為避免反秦武裝力量被各個擊破,楚懷王以宋義為上將軍、項羽為次將軍,率5萬楚軍北上救趙。宋義率軍到達安陽(今河南安陽南),當時,不幸遇陰雨連綿,起義軍缺衣少糧,處於困境之中,宋義命士兵紮營,停滯不前。項羽當機立斷,殺了宋義,迫使楚懷王任他為上將軍,並命他立即揮師北上救趙。項羽率軍進抵漳河南岸與秦軍隔岸對峙。他先派英布、蒲將軍帶領二萬精兵渡河,切斷秦軍運糧通道,隨後親率主力渡河,鑿沉船隻,毀壞炊具,燒掉營舍,每人隻帶三天口糧,這就是著名成語“破釜沉舟”的由來。一到戰場,項羽馬上發出命令,讓楚軍迅速行動,把秦軍包圍起來。項羽親自衝鋒陷陣,楚軍個個勇猛無比,九戰九捷,大敗秦軍,俘獲秦將王離,殺死秦副將蘇角,迫使秦副將涉間自殺,解了巨鹿之圍。在項羽軍與秦軍激戰時,各路諸侯援軍卻縮在壁壘上觀看,不敢參戰。戰鬥結束後,項羽召集援軍將領,項羽成了諸侯軍的統帥。


    巨鹿之戰中,農民軍以無比英勇頑強的氣概、正確適宜的作戰指導,一舉殲滅秦軍主力,扭轉了整個農民戰爭的戰局,對於滅亡秦王朝反動腐朽的統治具有決定性的意義。項羽以劣勢兵力成功地實施分割、圍殲戰術,發揚破釜沉舟的勇猛精神大敗秦軍,是滅秦戰爭中決定性的一戰。其優秀的作戰指導藝術和勇猛精神,永遠值得後人稱頌和借鑒。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曆史的拐點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歐陽悟道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歐陽悟道並收藏曆史的拐點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