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獻帝初平二年,孫堅被劉表的部將黃祖射死,孫策依附了袁術。孫策在袁術手下立了不少功勞,但不被重用,於是決定自立門戶。他向袁術提出要渡江援救舅舅丹楊(今安徽宣城縣)太守吳景,袁術同意了。孫策一邊招兵買馬,一邊派人送信給周瑜,請他前來相助。周瑜馬上領兵前去會合。孫策叫周瑜去協助他的叔叔周尚鎮守丹楊。原來,袁術已經命自己的堂弟袁胤前往丹楊,要取代周尚為太守,孫策不想丹楊成為袁術的勢力範圍。但是,周尚沒有違抗袁術的命令,他帶著侄兒周瑜來見袁術。可是,周瑜認為他最終難成大事,於是,在漢獻帝建安三年(198年),周瑜尋找機會投奔了孫策。孫策聽到周瑜前來,親自出迎,馬上授予他“建威中郎將”之職。


    周瑜天性喜愛音樂,精通音律,孫策便又送給他許多樂器。這一年,孫策和周瑜都剛好24歲,孫策娶了美女大喬,周瑜娶了美女小喬。


    孫策、周瑜進擊尋陽,大破據守尋陽的廬江太守劉勳,再向西攻擊劉表的部將江夏太守黃祖。黃祖隻身而逃,妻子兒女都被孫策軍俘虜了。平定了豫章(今江西南昌)、廬陵(今江西吉安)後,周瑜留守巴丘(今江西巴丘)。漢獻帝建安五年(200年),孫策外出打獵,被仇家射死。周瑜和張昭共同主持軍政大事,輔助孫策的弟弟孫權。


    公元200年,曹操在官渡大勝袁紹,下書孫權,要他送兒子入許都做人質。孫權召集群臣商議,張昭、秦鬆等猶豫不決。周瑜說:“我建議將軍不應聽從曹操的命令,而應該練兵積糧,等待時機。”於是,孫權決定不送人質。


    建安十一年(206年),江夏太守黃祖派部將鄧龍領數千人攻入柴桑(今江西九江),周瑜馬上還擊,生擒鄧龍,送往吳郡由孫權發落。建安十三年(208年),孫權討伐黃祖,命周瑜為前部大都督。這場戰爭,孫權終於為父報了仇,射殺了黃祖,並且還得到了一員大將——甘寧。


    曹操基本統一北方後,在玄武池訓練水兵,並對可能動亂的關中地區采取措施,隨即於建安十三年七月出兵十多萬南征荊州(約今湖北、湖南),欲一統南北。時孫權已自江東統軍攻克夏口(今武漢境),打開了西入荊州的門戶,正相機吞並荊、益州(治成都),再向北發展。而依附荊州牧劉表的劉備,“三顧茅廬”得諸葛亮為謀士,以其隆中對策,製定先占荊、益,聯合孫權,進圖中原的策略,並在樊城大練水陸軍。曹操采用侍中、尚書令荀攸之計,領大軍直出葉縣、宛城(今河南南陽),另遣輕騎襲襄陽(今屬湖北)。八月,劉表病亡,曹軍放慢進軍速度,施加軍威,欲不戰而得荊州。時孫權派魯肅以吊喪為名,往觀形勢,拉攏劉備,團結劉表舊將,對付曹操。魯肅在途中得知曹操進軍荊州的消息,乃晝夜兼程趕向襄陽。劉表次子劉琮繼任荊州牧,遣使投降曹操,迎接曹軍。正加緊準備迎敵的劉備得知劉琮投降時,曹軍已過宛城。


    九月,曹操至新野(今屬河南)接受劉琮投降後,逼向荊州腹地。劉備為避曹軍銳氣,與諸葛亮、徐庶等率十餘萬軍民倉促南撤,退向戰略要地江陵(今屬湖北荊沙),並令關羽領萬餘水兵順漢水、溯江水會師。劉備至當陽長阪(今當陽境),與魯肅相見,接受其勸說,願率軍轉東,向孫權靠近。時曹操已過襄陽,恐劉備先占江陵,親率精騎5000,晝夜行300多裏,追上劉備,將其擊敗,並獲徐庶之母,迫徐庶來歸。張飛率20騎斷後,拆長阪橋,勒馬橫矛,令曹軍疑懼,劉備方得脫險,東奔漢津(今鍾祥境),恰遇關羽船隊,劉表長子、江夏太守劉琦也領萬餘人接應。劉備軍順漢水至夏口,先遣諸葛亮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見孫權,共謀抗曹,自率軍屯樊口(今湖北鄂州境)。


    孫權見劉備新敗,又懾於號稱80萬的曹軍聲威,對聯劉舉棋不定。諸葛亮與魯肅、周瑜等精辟分析形勢,指出曹軍不過20餘萬,且有後方不安、遠道勞師、水土不服、短於水戰等弱點,堅定了孫權抗曹決心。孫權不顧主降派張昭等反對,命周瑜、程普為左右督,魯肅為讚軍校尉,率3萬精銳水兵,與劉備合軍共約5萬,溯江水而上,進駐夏口。曹操乘勝取江陵後,又以劉表大將文聘為江夏太守,仍統本部兵,鎮守漢川(今江漢平原)。益州牧劉璋也遣兵給曹操補軍,開始向朝廷交納貢賦。曹操更加驕傲輕敵,不聽謀臣賈詡暫緩東下的勸告,送信恐嚇孫權,聲稱要決戰吳地。冬,親統軍順長江水陸並進。孫劉聯軍在夏口部署後,溯江迎擊曹軍,遇於赤壁。曹軍步騎麵對大江,失去威勢,新改編及荊州新附水兵,戰鬥力差,又逢疾疫流行,以致初戰失利,慌忙退向北岸,屯兵烏林(今湖北洪湖境),與聯軍隔江對峙。


    曹操下令將戰船相連,減弱了風浪顛簸,利於北方籍兵士上船,欲加緊演練,待機攻戰。周瑜鑒於敵眾己寡,久持不利,決意尋機速戰。部將黃蓋針對曹軍“連環船”的弱點,建議火攻,得到讚許。黃蓋立即遣人送偽降書給曹操,隨後帶船數十艘出發,前麵10艘滿載浸油的幹柴草,以布遮掩,插上與曹操約定的旗號,並係輕快小艇於船後,順東南風駛向烏林。接近對岸時,戒備鬆懈的曹軍皆爭相觀看黃蓋來降。此時,黃蓋下令點燃柴草,各自換乘小艇退走。火船乘風闖入曹軍船陣,頓時一片火海,迅速延及岸邊營屯。聯軍乘勢攻擊,曹軍傷亡慘重。曹操深知已不能挽回敗局,下令燒餘船,引軍退走。


    聯軍水陸並進,追擊曹軍。曹操引軍離開江岸,取捷徑往江陵,經華容道(今潛江南)遇泥濘,墊草過騎,得以脫逃。曹操留曹仁守江陵,滿寵屯當陽,自還北方。周瑜等與曹仁隔江對峙,並遣甘寧攻夷陵(今宜昌境)。曹仁分兵圍甘寧。周瑜率軍往救,大破曹軍,後還軍渡江屯北岸,繼續與曹仁對峙。劉備自江陵回師夏口後,溯漢水欲迂回曹仁後方。曹仁自知再難相持,次年被迫撤退。


    赤壁大戰後,劉備乘勝取得武陵、長沙、桂陽、零陵等四郡,次年又任荊州牧,奠定了壯大發展、進據益州的基礎。曹操吸取失敗教訓,大興水軍,進控江淮,與孫權對峙。孫權為抗曹,繼續與劉備聯盟,任其在荊州發展。三國鼎立格局逐漸形成。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曆史的拐點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歐陽悟道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歐陽悟道並收藏曆史的拐點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