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麥肯錫,每個谘詢人員在同一個職位的平均工作年限是2~3年,在這個年限內,如果沒有升職,那麽就要離開。事實上,在所有加入麥肯錫的谘詢顧問中,每6~7人中會有一兩個人最終成為董事,而80%左右的人會離開。這就是“不晉則退”的人才管理法則,麥肯錫公司以這種方式留下了最優秀的人才。


    “不晉則退”包含了兩個意思:


    第一,麥肯錫公司會對員工進行高水平的專業培訓,幫助員工在短時間內提升到公司所要求的能力水平和綜合素質,對員工的職業生涯發展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第二,若員工在經過培訓後仍未達到公司要求,就會被自動淘汰,即便是麥肯錫的董事合夥人,甚至資深董事,也要接受專門委員會的測評,沒有人擁有“永不淘汰”的特權。從很大程度上來講,這保證了公司從上到下每一位員工都是最優秀的人才。


    在麥肯錫,個人的工作表現是最關鍵的因素,而員工的經驗和背景則幾乎不予考慮。因此,每一位麥肯錫人在入職之後都是從零開始的,所有人都站在同一條起跑線上。而此後的每一次晉升都是根據考核重新開始的,之前的所有經曆都忽略不計。


    此外,麥肯錫人並不看重職位帶來的權力,誰工作做得好,誰就掌握著話語權。因此,隻要努力完成工作,就有升職的機會。這讓每一位麥肯錫人心懷這樣的信念:隻要努力提升自己,加強專業素養,盡力做到出色,就會得到尊重和認可;反之,倘若沒有足夠的危機意識,以消極態度應付工作,那麽必然會落到別人後麵,被淘汰掉。


    強烈的危機感和催動力鞭策著麥肯錫人不斷提升自我。商界奇才郭士納就曾經在麥肯錫公司曆經磨煉,培養出罕見的商業才能。他憑借自己的聰明才智以及發展自己、提升自己的信心和決心,在麥肯錫創造出了從未有過的奇跡:28歲成為麥肯錫最年輕的合夥人,33歲成為麥肯錫最年輕的總監。郭士納認為,在麥肯錫,沒有什麽是不可能的,隻要你的表現足夠出色,能力足夠強,充滿熱情,永不懈怠,你就能夠在很短的時間內取得職業上和個人能力上的全麵發展。


    當然,你必須明白,在麥肯錫這種人才濟濟的地方,渴望升職的人不隻你一個,每個人都是如此,競爭極其激烈。你隻有時刻保持工作熱情,時刻發揮工作能力,才能繼續抗衡下去。


    每一年,麥肯錫的人員流動率高達25%~30%,比其他企業都要高,但麥肯錫公司認為這是非常合理的,這也是“不晉則退”帶來的結果。由此可見,位於晉升最高層的公司董事,必定是從嚴格的篩選中脫穎而出的最優秀的人才。


    “不晉則退”法則將麥肯錫人的內在潛能發揮到了極致。在競爭和壓力之下,他們更加高效地完成工作。這一法則的優勢是有目共睹的,越來越多的大型企業都開始認可並且應用這一法則。


    摩托羅拉公司的每一位員工都佩戴有一張ide卡,上麵寫著6個簡單的問題:你的工作是否對本公司的成功有意義?


    你是否了解你的工作,並且能夠勝任你的職位?


    你的培訓是否已經得到確定和適當的安排,以不斷提高你的工作能力?


    你是否了解你的職業前途,並且它切實可行,令你鼓舞,而且正在付諸行動?


    過去的一個月中,你是否得到了中肯的意見反饋,以幫助你改進工作績效或促使你實現職業前途?


    你的個人情況,如性別、文化背景等是否得到了正確的對待而不影響你的成功?


    摩托羅拉的員工每個季度都要向自己和公司問這6個問題。其實,這種ide問話就是一種季度考核,它不僅麵向自己,也麵向主管。到了年終的時候,對這6個問題做總結,這包含在績效管理裏麵,如果考核結果不理想,那麽就有可能被公司淘汰。


    摩托羅拉公司在人力資源管理和開發領域始終是業內標杆。不斷開發員工的潛能,讓每一位優秀員工都能充分發揮才幹,促使公司保持優秀的業績並且成長壯大。而淘汰比較差的員工,也有利於保護優秀的員工。


    通用電氣公司則采取“末位淘汰”製度,對每一位員工進行專業培養,然後通過考核或選拔,淘汰排名末位或靠後的員工。通用電氣認為,隻有把不優秀的員工淘汰掉,才能激活整個團隊。該公司每年淘汰10%的員工,留下的員工使得公司成為一個極度高效的有機體。而且,通用電氣認為,“末位淘汰”製度永遠不會取消,它形成了一種“活力曲線”,讓公司能夠長盛不衰。通用電氣總裁韋爾奇說:“活力曲線讓大公司能夠像小公司那樣時刻充滿活力,通用電氣生存到現在也是得益於這個方法。”


    各行各業都存在這樣一種現象:當一個組織的工作達到較穩定的狀態時,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往往會降低。這證明了“穩定”並不等於“高效”。很多企業在失敗之前都會暴露出一些內部問題,例如,企業氣氛沉悶,員工缺乏壓力,管理層無所事事,有能力的員工沒有機會發揮才能,他們或是辭去工作,或是虛度光陰,企業逐漸失去了活力……可見,“穩定”未必是好現象,而內部的激烈競爭也未必是壞現象,隻要能夠讓競爭良性發展,就可以激發個人和企業的危機感,保持熱情、高效的工作狀態,用內部競爭推動企業在外部競爭中取勝。


    據說,挪威人喜歡吃沙丁魚,特別是活的沙丁魚,市場上活魚的價格比死魚高很多,因此漁民總是想盡辦法把沙丁魚活著運回港口。然而,在回程途中,大部分沙丁魚還是會窒息死亡,無論漁民怎麽努力都無法避免。但有一位船長卻想到了一個絕妙的方法:他在裝滿沙丁魚的船艙裏放入一條鯰魚,鯰魚以魚為主要食物,它進入船艙後,會因環境陌生而到處遊動。沙丁魚害怕被吃掉,於是情緒緊張,四處躲閃,不停移動位置,加快遊動的速度,就這樣活力十足地回到了港口。這就是著名的“鯰魚效應”。


    通過介入個體而激發群體的相互競爭,這種方式已經被證實為符合人才管理的運行機製。很多企業的管理層都會借鑒“鯰魚效應”激發員工活力,將有激情、有才能的年輕力量引入員工隊伍甚至管理層,打破懶散、沉悶的工作氛圍,喚醒緊張感和競爭力;而且,從企業自身來講,引進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新理念,能夠讓企業在行業中占據領先的位置,擁有更強的競爭力和生存能力,避免因行業內的“不晉則退”法則而遭到淘汰。


    “優勝劣汰,適者生存”說的不僅是人類的進化法則,同時也是人類在社會生活中的生存法則。在這個“不晉則退”的時代,怎樣才能保持生命力,在激烈的競爭中生存下來,不被淘汰掉呢?以下是幾點建議:


    1.建立危機意識


    兩個人在叢林中遇到了猛獸,其中一個人立刻從背包裏拿出一雙輕便的跑鞋換上,另一個人焦急地叫罵道:“你在幹什麽呢?你再怎麽換鞋也無法比猛獸跑得更快啊!”第一個人回答道:“我不需要比猛獸跑得快,我隻需要比你跑得快。”


    身處當今時代,沒有危機感就是最大的危機,任何一個行業或領域都不會一成不變,很多變數都是在不知不覺當中出現的。如果你沒有危機意識,沒有敏銳的觀察力,當“猛獸”出現時,你根本來不及換上跑鞋,甚至從來都沒有為自己準備好一雙跑鞋,那麽,你所麵臨的,隻有更大的危機。


    2.行動之前要有強烈的成就動機


    當一個人對成就有著強烈的渴望,並且願意為之付出努力時,他就會竭盡所能地將事情做得更完美。因此,他會要求自己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專業技能,工作過程中的種種挑戰都會給他帶來樂趣,在圓滿完成工作後,他會有更大的成就感。他不喜歡靠運氣取得成功,而是不斷給自己設定具有一定挑戰性的目標。他不甘於太過簡單的工作—當然,即使是簡單的工作他也會認真完成—也不會給自己設定超出能力範圍、根本無法完成的目標。


    你要經常問問自己:“我對成功有強烈的渴望嗎?”“成功會給我帶來什麽樣的好處?”“如果我失敗了,將會麵臨怎樣的糟糕狀況?”把你的答案記錄下來,經常看一看,你就會更加堅定地追求成功。當有了強烈的成就動機,你才有可能更有效地挖掘出自己的潛能。


    3.將熱情轉化為行動


    在行動之前,一切都是空談。沒有什麽好說的,立即行動,否則就不要再談你的目標。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麥肯錫思維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洛威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洛威茨並收藏麥肯錫思維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