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嘉誠案例


    李嘉誠天生喜歡爭強好勝,遇事容易衝動,隻想著超越別人。習慣成自然,因為自己總想著一定要比自己同齡人強,做什麽事都要比別人快,比別人講究效率。當年李嘉誠給別人打工時也不太願意和他人一起行事。後來,自己開始創業時,李嘉誠認識到了不與他人打成一片勢必會讓自己孤立,會導致自己的人緣不好,這對一個生意人來說是大忌。


    李嘉誠由一個打工仔做到跨國集團公司的一把手,主要得力於他“不擇細流”的管理方法。他的跨國公司集團裏,既有專業的管理專家,也有頭腦清晰的財務大亨;既有爽朗豪放的中國人,也有作風嚴謹的西方人。而李嘉誠作為最高決策者,將他們每一個人的才華都發揮到淋漓盡致、為己所用。這些人在一起,關係融洽,情感和諧,智慧碰撞,成就了李嘉誠的商業帝國。


    李嘉誠始終明白一個人的智慧是有限的,自身的有限性無法應對複雜的商業局勢,就必須集他人之才為己所用。若要做到用他人之才為己所用,做到抓住一切機遇,做到廣交生意夥伴,首先就要有胸懷。


    胸懷,是成大事者必備的品質之一。胸懷就意味著包容,這和李嘉誠當初給自己的公司命名為長江的理念不謀而合。有容乃大,李嘉誠從一開始就做好了容納百川的打算,他的企業也就不可能止步了。發展成了一條必然的陽光大道,這也是李嘉誠的商業目標。


    事實上,李嘉誠確實做到了。在他眼裏,隻有對手,沒有敵人。即使在一場激烈的商業廝殺後,他依然能和對手中的有誌之士握手言歡,為下次合作打下基礎。一個商人能有這樣的心胸,廣交天下的朋友,生意不過是談笑間的好玩遊戲,根本用不著鉤心鬥角,已在商業競爭中占了先鋒。


    李嘉誠總是一再強調,做人要學會變通,不能總想著拿雞蛋去和石頭碰,這樣的結果可想而知。不論是做人還是做生意,都要變通著來,一味硬幹蠻幹,不但讓自己吃虧,也會讓對方有損失。所以,他認為在人際交往中要懂得方圓之道,方的不行就來圓的,以圓化方才是好辦法。


    ● 李嘉誠智慧


    李嘉誠身上閃耀著為商的智慧,通過他做事做生意的行為表現出來:首先,他從不嫌棄一樁小生意,認為小生意匯集在一起就是大生意。這樣不但給了很多小企業機會,也給自己的發展鋪好了路子;其次,他堅持“有錢大家賺”,做生意就是合作共榮,不獨貪一時利潤,讓人很樂意與他合作;最後,李嘉誠認為隻要有錢賺,做什麽產業都沒關係。所以,他的商業之路非常寬。


    “變通”是一個聽起來簡單,做起來不易的詞,很多成功人士正是了解人際關係中的方圓之道,才在成功之路上越走越通暢。李嘉誠曾說過:“做人要會變通,有方圓之性,做方圓之人。”


    清朝的曾國藩正是這樣的方圓之人。曾國藩在平定太平軍的過程中,屢次表現出色。在第一次攻克武漢後,捷報傳到了北京,鹹豐皇帝非常高興,想要給曾國藩加官晉爵,但這時就有大臣站出來說:“這樣一個白麵書生,如今立下這麽多戰功,得到這麽多人的跟隨,對大清國來說未必是一件好事,未必是國家之福。”


    鹹豐皇帝聽了這些進諫後,也對曾國藩生了嫌隙之心。曾國藩當然也知道位高權重不一定是好事情,便趁著回家替父親守喪的機會,帶著兩個弟弟回家,辭去了一切軍事職務。但之後太平軍的攻勢越來越猛,清廷抵擋不住,隻好再次請曾國藩出山,帶兵前去鎮壓。


    屢立戰功的曾國藩一點兒也沒有驕奢,依舊保持低調。雖然取得了大權,但他在平定了太平軍後,放棄了一大部分權力。為了怕自己帶領的軍隊人數太多惹人非議,曾國藩主動裁減了4萬人。為了不讓朝廷懷疑南京的防務而建造旗兵營房,請旗兵駐防南京,還給他們發全餉。


    這些做法,令曾國藩在朝廷中贏得了良好的口碑,更讓朝廷信任他。清廷還賞賜他太子太保銜,賞賜雙眼花翎,賜一等侯爵爵位,子孫相襲,讓曾國藩榮耀萬分。之所以能夠在仕途上走得如此順利,就得益於曾國藩的方圓之道。他知道該服軟的時候就服軟,不一味強硬。


    李嘉誠便是如此。在人際關係的處理上,不會因為自己占了理就強硬,非要和別人爭個高低出來。李嘉誠認為做人做事不應該一成不變,而應當隨著時間、局勢的變化而變化,這樣變通的人生才是通達的人生。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李嘉誠:我一生的理念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李嘉誠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李嘉誠並收藏李嘉誠:我一生的理念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