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嘉誠案例


    經商可分為短線和長線兩種投資策略,而李嘉誠尤其擅長運用後者進行投資,他曾這樣談起自己的投資策略:“好景時,絕不過分樂觀;不景氣時,也不過度悲觀。在衰退期間,大量投資。我們主要的衡量標準是,從長遠角度看該項投資是否有贏利潛力,而不是該項資產當時是否便宜,或者是否有人對它感興趣。”在生意場中,李嘉誠使用“放長線釣大魚”的策略,使長江實業集團長期雄踞香港企業王位。


    水泥是建築行業必須用到的重要材料,但是曾經有一段時間,在香港隻有一家名為青州水泥公司的生產廠家。由於這個工廠設備陳舊,所以生產出來的水泥品質也十分次,許多開發商不得不舍近求遠,從內地甚至國外運進水泥。有的時候由於種種原因,會出現工程已經開工很久了,水泥還沒有運到的情況,導致工期延誤。李嘉誠看準時機,毅然把這家水泥公司收購下來,然後把所有生產設備都更新換代,這樣生產出來的水泥製品不僅保質保量,還能為自己公司的建築工程所使用,省下了一大筆開銷。


    水泥廠原來是在郊區辦廠,對居民的生活沒有什麽影響。但是隨著香港經濟的發展,外來人口逐漸增多,十多年過去後,水泥廠周邊已經建起了許多社區,這給居民的生活環境帶來了嚴重的汙染。李嘉誠抓住時機,一方麵要求香港政府為自己在遠郊撥地,以方便自己搬遷水泥廠,解決汙染問題,另一方麵申請補地價,在水泥廠的舊址上建設住宅區。香港政府同意了李嘉誠的請求,就這樣,水泥廠原來占用的那一大塊價值低微的地皮,在改變用途之後,為李嘉誠帶來了大量的財富。


    從20世紀80年代,李嘉誠就開始專注於海外收購。1989年,李嘉誠注資5億美元收購orange,發展電信事業。在投資初期,由於長期處於虧損狀態,李嘉誠受到業界內外的批評,甚至有人認為李嘉誠在英國的這項業務會將他的公司拖垮,但是李嘉誠堅持己見,不願意放棄這項業務。他始終認為憑著自己對未來趨勢的正確分析和把握,這項業務會給自己帶來巨大的收益。


    結果正如李嘉誠所料,隨著個人通信網絡逐漸被消費者們所接受,到1998年,李嘉誠出售orange4.3%的股份,套現54億港元,加上當年被並購後交易所得的200億港元現金、220億港元票據以及650億港元的德國電訊公司股票,僅僅過去10年,李嘉誠在這項不被人看好的業務上的收益已超過當初投資的10倍。


    李嘉誠說:“我們曆來隻做長線投資。如果出售一部分業務可以改善我們的戰略地位,我們會考慮這一步驟。除了考慮獲取合理的利潤以外,更重要的是在取得利潤之後,能否在相同的經營領域中讓我們的投資更上層樓。


    對於李嘉誠“放長線釣大魚”的經營策略,他的兒子李澤钜深有感觸。他談到,做生意的時間規劃是5年、10年,不是一年、兩年,長實有些項目也是7年才有收成。


    ● 李嘉誠智慧


    現在大多數的投資者,都有一個不好的習慣,就是總想著怎樣才能把錢快速地賺到口袋裏,不去理會長遠的利益。這種隻顧眼前小利益,而忽視了長遠的心態就是典型的“一鳥在手,勝過百鳥在林”。


    這樣的投資者永遠隻是熱衷於短線投資,比如他們買了股票,不會長期將股票拿在手裏等著它們升值,而是隻要覺得價格好,哪怕上午才買進,下午就會賣出。對他們來說,隻要賺了錢就行,不考慮那麽長遠。


    其實,很多成功的投資大師,他們投資大多是長線持有,例如股神巴菲特。他不在乎那點蠅頭小利,總是將一隻股票持有幾年甚至幾十年,期間冷靜地分析市場的動態,把握機會,這樣放長線釣大魚,往往是成功的。


    1999年,靠著和團隊湊起來的50萬元,馬雲正式創建了阿裏巴巴。然而,這50萬元相對於需要巨大資金投入的互聯網行業來說,簡直就是杯水車薪。盡管馬雲處處節省,但是隨著阿裏巴巴的不斷發展,支撐了幾個月之後,公司還是陷入到彈盡糧絕的境地。當時馬雲甚至困窘到需要借錢來給團隊成員發工資的地步。


    與馬雲的困窘相比,當時整個互聯網行業卻在飛速地發展。互聯網經濟深受國際資本的青睞,而此時的中國互聯網也正在享受著來自風險投資的盛宴。以著名的老虎基金、高盛和軟銀為代表的風險投資商紛紛進入中國市場,與阿裏巴巴同一時期的三大門戶網站和一些電子商務、娛樂網站全都獲得了大量的風險資金,而處在起步階段的阿裏巴巴,自然也引來了無數投資商的關注。


    但是,盡管當時資金匱乏,馬雲卻出人意料地拒絕了30餘家風險投資公司的合作意向,隻因為這些投資者全部來自國內。馬雲的心中有著他的小算盤。他深知這些國內投資者無一例外地是想要通過注入資金,獲得阿裏巴巴的股份,然後在短時間內實現套現獲利,而這必然會給阿裏巴巴帶來巨大的隱患。馬雲希望能找到海外的策略投資者,在獲得投資的同時,還能得到比資金更重要的附加價值,如進一步的風險投資和其他的海外資源。


    最終,馬雲等來了自己想要的投資者。1999年10月,在高盛的牽頭下,富達投資、investab等多家一流的基金公司參與,聯合向阿裏巴巴注入500萬美元的風險投資。至此,阿裏巴巴獲得了其曆史上的第一筆“天使基金”。


    在以後的經營中,馬雲對於那些目光短淺,隻追求眼前利益的小投資者的態度是一概拒絕,而對於那些追求長遠利益的策略投資者,則來者不拒。在一次采訪中,馬雲說:“對於風險投資,阿裏巴巴當初創業就耍了個‘陽謀’,隻找大型風險投資商,比如投資雅虎的孫正義,他們有本錢‘玩兒大的’。我不找那些小投資商,一個人隻有10元錢,你借走9元,他當然天天坐你家門口要賬了,但你向有100元錢的人借3元,那人當然會很有耐心等。”


    不論是李嘉誠的成功還是馬雲的成功,他們的例子都告訴我們,一個成功的企業家應該把目光放長遠一點兒,而不是隻注重眼前的利益。他應該明白投資是一種過程,長線投資所經曆的每一件事都是過程的一部分,而不是結果這個道理。明白了這個道理,他就一定會取得成功。那些熱衷於短線投資的人永遠隻能做個朝不保夕的投機者,而著眼於未來的人才是勝利的投資者。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李嘉誠:我一生的理念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李嘉誠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李嘉誠並收藏李嘉誠:我一生的理念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