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別人無助時幫一下,是最有益的
李嘉誠:我一生的理念 作者:李嘉誠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 李嘉誠案例
在一次演講中,李嘉誠動情地說道:“這麽多年下來,我和我的集團已經為慈善公益事業投資過百億了,其中很大一部分是放在醫療和教育上。我認為無論什麽國家,什麽政策,教育都是最重要的,能夠令社會進步。而醫療是一種關懷。這個社會如果有進步、有關懷,是好的。如果一個社會有進步、有關懷,社會就非常和諧,也會很理想,充滿關心和愛。人總有一天要離開這個世界,當你離開這個世界前的一段時間,如果能夠快快樂樂地回想起,這一生雖然人家為我服務很多,但我也為人家服務不少,那麽,你就會真真正正地快樂。”
幫助需要幫助的人,在李嘉誠看來是非常樂意做的事情。在2001年2月,李嘉誠到中國西部地區考察那裏的教育以及醫療情況。他在2月20日,來到了他8年前捐資修建的甘肅省殘疾人康複中心。在那裏,李嘉誠看到了很多正在積極康複的殘疾人。李嘉誠親切慰問了那些患者,還聽一些患者對他說真心話。整個過程中,李嘉誠都是笑容滿麵,非常耐心,沒有絲毫的不耐煩。
尤其是當他聽到幾個殘疾孩子的故事時,更加動容。其中一個叫田楠的孩子,從小就雙耳聽不見,正是因為李嘉誠資助的聾兒語訓項目幫助她學會了說話,讓她能夠和健康的孩子一起在普通學校學習,能夠過上正常孩子擁有的生活。現在,她已經是一名高一的學生了,成績也不錯。田楠在說到激動處時,忍不住哭起來,李嘉誠心裏酸楚,繞過半個會場走到田楠身邊安慰她:“我聽懂了,不要難過,忘掉不幸過去,未來會更美好!”
還有一個叫張靜的女孩子。她非常不幸,本來可以擁有和常人一樣的童年,但一場突如其來的車禍無情地奪去了她的左腿,從此之後,她隻能撐著拐杖走路。看到同學們背著書包蹦蹦跳跳地去上學,她心裏十分羨慕。在李嘉誠資助她裝上假肢後,她又能和從前一樣出門走路,去學校上學了。
還有一個6歲的小男孩兒,也是在一場事故中失去了一條腿。在李嘉誠的幫助下,他才裝上了假肢,重新燃起了生活的希望。這個小男孩兒仰著腦袋大聲說:“李爺爺給了我新腿,我要好好讀書,長大後掙好多好多錢,坐著大大的飛機去看您。”
……
看到這些孩子雖然經曆了挫折,但卻沒有被生活打倒,李嘉誠非常欣慰。臨走前,他向秘書要來了自己的名片,將名片逐一遞到了孩子的手上, 讓孩子們以後有什麽事情就去找他。回到香港後,李嘉誠給孩子們寫了一封信,在信中鼓勵他們好好學習,努力在學業上取得好成績,並且積極麵對自己的人生,將來一定能夠有大出息。
這就是李嘉誠,每天雖然有處理不完的公事,但對待需要幫助的人卻有著無窮的愛心和耐心。青海一位因為意外而雙目失明的老人,雖然一輩子沒有出過草原,但卻深知李嘉誠。他說:“草原很大,我走不了多遠,可聽很多從我家經過的人都提起李嘉誠。他沒來過我們這兒,可他讓草原上的許多盲人都睜開了眼,他有一顆金子般的心。”
李嘉誠對自己做的慈善事業並不認為是很了不起的事情。他平淡地說道:“人在無助的時候,幫一下,是最有益的。”
● 李嘉誠智慧
在1984年時,中國殘疾人福利基金會成立,李嘉誠為其捐款200萬港元。
在1991年中國殘疾人聯合會成立之後,李嘉誠為其捐款1.05億港元。1991年8月,時任中國殘疾人聯合會主席團主席的鄧樸方率中國殘疾人展能團和藝術團訪問香港時,華東遭遇了水災。李嘉誠得知後,率領港澳同胞紛紛為災民捐款,鄧樸方申明說這一次來香港不募捐籌款,但李嘉誠卻執意要捐款。他向受災的華東地區捐贈了5000萬港元,又給中國殘聯捐贈了500萬港元。
鄧樸方為此深受感動:“我們把你的捐款作為‘種子錢’,每用1元,帶動各方麵拿出7倍以上的配套資金,用到殘疾人最急需的項目上,必能取得很好的效果。”李嘉誠也為此深受感動,他稱讚道:“每一個銅板都是辛辛苦苦得來的,你們使用資金的效益這麽高,令人佩服!你們所做的,是一項高尚的事業。”
李嘉誠後來向鄧樸方要了有關殘疾人事業的資料回去看。看過之後,他對鄧樸方說:“我決定再捐1億元,也作為一顆種子。你們隻需爭取四五倍的配套經費,便可以幫助更多的殘疾人士。我捐錢,你們落實這個計劃,為殘疾人辦事。”
在李嘉誠看來,為人類付出的意義遠遠超越賺取的價值。他一生的事業有兩個:一個是不斷賺錢的生意,一個是不斷花錢的公益事業。先為人,再而為商,這是人生真正的、寶貴的意義。
李嘉誠在演講中提到:“我相信我已創立的一定能繼續發揚,我相信基金會的同仁及我的家人,定會把我的理念,通過知識教育改變命運或是以正確及高效率的方法,幫助正在深淵痛苦無助的人,把這心願延續下去。
“我希望財富的能力可有係統地發揮。我們要同心協力,積極、真心、決心,在這個世上撒播最好的種子,並肩建立一個較平等及富有同情心的社會,亦為經濟、教育及醫療做出貢獻;希望大家抱著慷慨寬容的胸懷,打造奉獻的文化,實現我們人生最有意義的目標,為我們心愛的民族和人類創造繁榮和幸福。”
不僅僅是商人要肩負起慈善事業這份社會責任,就是平凡的普通人也要力所能及地為社會進步貢獻自己的力量。在路口的一個小角落裏,長期蹲著一個衣衫襤褸的老婆婆。老婆婆麵前放著一個籃子,籃子裏麵有一些手工縫製的小玩意兒。過往的行人匆匆忙忙,很少會注意到老婆婆。有一個年輕人,他每天上下班的時候,都會買一個小玩意兒。
一天,天很晚了,老婆婆準備收拾東西回家去了,那個年輕人匆匆忙忙跑了過來,遞給老婆婆十元錢:“今天我還沒買東西呢!”
老婆婆說:“年輕人,我知道你是好心,但你不用每天都接濟我,買我的東西。”
年輕人笑著說:“我不過是在自己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做了一點舉手之勞的事情,何況,我用錢幣換取您的商品,這不是接濟,我們是在做生意。”
看著年輕人離去的身影,老婆婆眼眶濕潤。
年輕人首先將老婆婆看作是一個人,一個需要幫助的人,其次才是將老婆婆看作一個商人。他與老婆婆進行的交易,不過是這個年輕人進行的一種慈善事業。正如李嘉誠所言:“人生在世,能夠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時候,對社會有所貢獻,同時為無助的人尋求及建立較好的生活,我會感到很有意義,並視此為終生不渝的職誌。”
在一次演講中,李嘉誠動情地說道:“這麽多年下來,我和我的集團已經為慈善公益事業投資過百億了,其中很大一部分是放在醫療和教育上。我認為無論什麽國家,什麽政策,教育都是最重要的,能夠令社會進步。而醫療是一種關懷。這個社會如果有進步、有關懷,是好的。如果一個社會有進步、有關懷,社會就非常和諧,也會很理想,充滿關心和愛。人總有一天要離開這個世界,當你離開這個世界前的一段時間,如果能夠快快樂樂地回想起,這一生雖然人家為我服務很多,但我也為人家服務不少,那麽,你就會真真正正地快樂。”
幫助需要幫助的人,在李嘉誠看來是非常樂意做的事情。在2001年2月,李嘉誠到中國西部地區考察那裏的教育以及醫療情況。他在2月20日,來到了他8年前捐資修建的甘肅省殘疾人康複中心。在那裏,李嘉誠看到了很多正在積極康複的殘疾人。李嘉誠親切慰問了那些患者,還聽一些患者對他說真心話。整個過程中,李嘉誠都是笑容滿麵,非常耐心,沒有絲毫的不耐煩。
尤其是當他聽到幾個殘疾孩子的故事時,更加動容。其中一個叫田楠的孩子,從小就雙耳聽不見,正是因為李嘉誠資助的聾兒語訓項目幫助她學會了說話,讓她能夠和健康的孩子一起在普通學校學習,能夠過上正常孩子擁有的生活。現在,她已經是一名高一的學生了,成績也不錯。田楠在說到激動處時,忍不住哭起來,李嘉誠心裏酸楚,繞過半個會場走到田楠身邊安慰她:“我聽懂了,不要難過,忘掉不幸過去,未來會更美好!”
還有一個叫張靜的女孩子。她非常不幸,本來可以擁有和常人一樣的童年,但一場突如其來的車禍無情地奪去了她的左腿,從此之後,她隻能撐著拐杖走路。看到同學們背著書包蹦蹦跳跳地去上學,她心裏十分羨慕。在李嘉誠資助她裝上假肢後,她又能和從前一樣出門走路,去學校上學了。
還有一個6歲的小男孩兒,也是在一場事故中失去了一條腿。在李嘉誠的幫助下,他才裝上了假肢,重新燃起了生活的希望。這個小男孩兒仰著腦袋大聲說:“李爺爺給了我新腿,我要好好讀書,長大後掙好多好多錢,坐著大大的飛機去看您。”
……
看到這些孩子雖然經曆了挫折,但卻沒有被生活打倒,李嘉誠非常欣慰。臨走前,他向秘書要來了自己的名片,將名片逐一遞到了孩子的手上, 讓孩子們以後有什麽事情就去找他。回到香港後,李嘉誠給孩子們寫了一封信,在信中鼓勵他們好好學習,努力在學業上取得好成績,並且積極麵對自己的人生,將來一定能夠有大出息。
這就是李嘉誠,每天雖然有處理不完的公事,但對待需要幫助的人卻有著無窮的愛心和耐心。青海一位因為意外而雙目失明的老人,雖然一輩子沒有出過草原,但卻深知李嘉誠。他說:“草原很大,我走不了多遠,可聽很多從我家經過的人都提起李嘉誠。他沒來過我們這兒,可他讓草原上的許多盲人都睜開了眼,他有一顆金子般的心。”
李嘉誠對自己做的慈善事業並不認為是很了不起的事情。他平淡地說道:“人在無助的時候,幫一下,是最有益的。”
● 李嘉誠智慧
在1984年時,中國殘疾人福利基金會成立,李嘉誠為其捐款200萬港元。
在1991年中國殘疾人聯合會成立之後,李嘉誠為其捐款1.05億港元。1991年8月,時任中國殘疾人聯合會主席團主席的鄧樸方率中國殘疾人展能團和藝術團訪問香港時,華東遭遇了水災。李嘉誠得知後,率領港澳同胞紛紛為災民捐款,鄧樸方申明說這一次來香港不募捐籌款,但李嘉誠卻執意要捐款。他向受災的華東地區捐贈了5000萬港元,又給中國殘聯捐贈了500萬港元。
鄧樸方為此深受感動:“我們把你的捐款作為‘種子錢’,每用1元,帶動各方麵拿出7倍以上的配套資金,用到殘疾人最急需的項目上,必能取得很好的效果。”李嘉誠也為此深受感動,他稱讚道:“每一個銅板都是辛辛苦苦得來的,你們使用資金的效益這麽高,令人佩服!你們所做的,是一項高尚的事業。”
李嘉誠後來向鄧樸方要了有關殘疾人事業的資料回去看。看過之後,他對鄧樸方說:“我決定再捐1億元,也作為一顆種子。你們隻需爭取四五倍的配套經費,便可以幫助更多的殘疾人士。我捐錢,你們落實這個計劃,為殘疾人辦事。”
在李嘉誠看來,為人類付出的意義遠遠超越賺取的價值。他一生的事業有兩個:一個是不斷賺錢的生意,一個是不斷花錢的公益事業。先為人,再而為商,這是人生真正的、寶貴的意義。
李嘉誠在演講中提到:“我相信我已創立的一定能繼續發揚,我相信基金會的同仁及我的家人,定會把我的理念,通過知識教育改變命運或是以正確及高效率的方法,幫助正在深淵痛苦無助的人,把這心願延續下去。
“我希望財富的能力可有係統地發揮。我們要同心協力,積極、真心、決心,在這個世上撒播最好的種子,並肩建立一個較平等及富有同情心的社會,亦為經濟、教育及醫療做出貢獻;希望大家抱著慷慨寬容的胸懷,打造奉獻的文化,實現我們人生最有意義的目標,為我們心愛的民族和人類創造繁榮和幸福。”
不僅僅是商人要肩負起慈善事業這份社會責任,就是平凡的普通人也要力所能及地為社會進步貢獻自己的力量。在路口的一個小角落裏,長期蹲著一個衣衫襤褸的老婆婆。老婆婆麵前放著一個籃子,籃子裏麵有一些手工縫製的小玩意兒。過往的行人匆匆忙忙,很少會注意到老婆婆。有一個年輕人,他每天上下班的時候,都會買一個小玩意兒。
一天,天很晚了,老婆婆準備收拾東西回家去了,那個年輕人匆匆忙忙跑了過來,遞給老婆婆十元錢:“今天我還沒買東西呢!”
老婆婆說:“年輕人,我知道你是好心,但你不用每天都接濟我,買我的東西。”
年輕人笑著說:“我不過是在自己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做了一點舉手之勞的事情,何況,我用錢幣換取您的商品,這不是接濟,我們是在做生意。”
看著年輕人離去的身影,老婆婆眼眶濕潤。
年輕人首先將老婆婆看作是一個人,一個需要幫助的人,其次才是將老婆婆看作一個商人。他與老婆婆進行的交易,不過是這個年輕人進行的一種慈善事業。正如李嘉誠所言:“人生在世,能夠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時候,對社會有所貢獻,同時為無助的人尋求及建立較好的生活,我會感到很有意義,並視此為終生不渝的職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