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事業是一種投資,而不是代價
李嘉誠:我一生的理念 作者:李嘉誠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 李嘉誠案例
這個社會是不公平的,作為一個企業家,李嘉誠認為首要的社會責任就是減弱這種不公平。他長期資助和投入資源,竭力去改變當今社會對貧窮的冷漠,希望能夠喚醒全社會的愛心和關懷。李嘉誠投入的事情很多,肩上的公益事業有很多。李嘉誠並不認為這是一種負擔,反而希望能夠有越來越多的人像他一樣,思考如何去幫助、改變那些不幸的人的悲慘命運。
“我們每一個不同的人,都要思考自己不同的助己助人的辦法。”李嘉誠談到最初做生意取得成功,有了些財富之後的想法:“1957年到1958年,那時剛賺了些錢,覺得好快樂。但那時我就開始想,是不是人生有錢就真的快樂?我也有些迷惘,也不肯定。沒有錢會給人煩惱,但太有錢也會令人很迷惘,富足並非擁有,而是如何運用。”
生意越做越大的李嘉誠開始思考自己的身份。他認為自己的商人身份隻是其次,首要的身份是一個人。作為一個有血有肉的人,自己就應當做一些令世界美好,不讓人生虛度的事情。由此,李嘉誠開始了做公益慈善事業的道路。
慈善事業的完全公益性,令這份事業十分辛苦,投入很大,但收益卻全無。不過,李嘉誠不在乎金錢上的流失。在他看來,能夠幫助需要得到幫助的人,“為世界留下美好的種子,人生才不會白過。”
多年前,李嘉誠去中國西部貧困地區考察。在貴州省鎮寧布依族苗族自治縣石頭寨中心小學舉行的一個教育工程開幕式上宣布,他的基金會將捐資3億元,支持中國西部地區的教育和醫療事業的發展。
在開幕式上,李嘉誠對大家講述了自己的一個夢:“我昨天晚上做了一個好夢。在我們祖國的土地上,遼闊的沙漠有良好的道路,幹旱的地區有充足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地,各地的天然資源得到很大的發揮,人口密集的城市有舒適的生活環境,風和日麗,商業繁榮,來自不同民族的人一起和睦健康快樂地共處。”
李嘉誠一直在為自己的這個夢而不斷努力著,希望早日看到夢想成真的一天。像李嘉誠這樣的商人還有很多,美國鋼鐵大王卡耐基說:“在巨富中死去是一種恥辱。”卡耐基將自己全部財產幾乎都捐獻了出去,用於興辦學校、興建圖書館,還有的投入到了教育機構中。還有比爾?蓋茨,他也不斷捐獻出自己的巨額財富,而且還承諾在自己去世後,隻會留給自己孩子很少一部分財產,剩下的都會用於慈善事業。
● 李嘉誠智慧
“作為企業家,我們都知道尋找正確的資本投資的重要性,而社會資本像其他資產一樣是可以量化的。社會資本包括同理心、同濟心、信任與分享信念、社區參與、義務工作、社會網絡及公民精神,等等。這些全屬可量化和有效益的價值,是宏觀與微觀經濟層麵之間最重要的聯係。同濟心是人性最坦率及強而有力的內心表達,能建造、能強化、能增長及治療和消除痛楚,我們都應樂於參與投資。”李嘉誠樂於參與慈善事業,認為很多事情不是不能去做,而是看個人的內心深處,有沒有強烈的欲望去做。
對於慈善事業,李嘉誠是懷著虔誠、熱忱的心去做的。他說道:“最要緊的就是內心世界,你會感到世界上有很多不幸的人,那麽,你能力做得到的,這一生應該好好盡心盡力去做。你明明有多餘10倍、100倍都不止的錢時,為什麽不做這件事情?這使得一生有意義得多。我如果再有一生的話,我還是走這條路。社會要進步,離不開支持關懷。這方麵,你可以帶給很多的百姓幸福安樂。”
很多商人也同李嘉誠一樣熱心公益、熱心慈善,其中陳光標就算一位。這個隻有初中文化,卻掌管著一家年營業收入高達90億元人民幣的企業。陳光標靠收廢品起家,發家致富之後,沒有吝惜自己的財富,而是慷慨回贈社會。在汶川地震之後,他是第一個進入災區進行救援的企業家。他組織企業的工程機械兩小時內率先到達四川地震災區,並親身投入到災區的搶救工作中去。
迄今為止,陳光標捐贈給災區的物資已經超過了1億元。不隻為災區捐款,陳光標在很多慈善項目上都有投入。他與李嘉誠一同榮膺2008年“中華慈善獎”的最高獎項—特別貢獻獎。陳光標總是為慈善事業奮鬥。他說:“我不打算上市,這是我這些年來的一貫想法,我提倡有多大能力辦多大事。這也是放心捐贈的底氣所在。”
除了李嘉誠、陳光標這樣內心擁有大財富的企業家,還有許許多多的企業家也是如此熱心公益、積極投身慈善,但這並不妨礙他們在商海沉浮中揮斥方遒、攀登高峰。投身公益反倒能讓人們更加相信他們的誠信,願意與他們做生意,能夠獲得身心雙重的財富增值。
李嘉誠是一個真正富裕的人。他擁有的不光是身外財富,內心財富更加豐厚。李嘉誠從做生意起,就一心投身公益事業,慈善的意義對他來說非常重大。李嘉誠的一生追求的不僅僅是物質上的豐富,更是心靈上的滿足。
這個社會是不公平的,作為一個企業家,李嘉誠認為首要的社會責任就是減弱這種不公平。他長期資助和投入資源,竭力去改變當今社會對貧窮的冷漠,希望能夠喚醒全社會的愛心和關懷。李嘉誠投入的事情很多,肩上的公益事業有很多。李嘉誠並不認為這是一種負擔,反而希望能夠有越來越多的人像他一樣,思考如何去幫助、改變那些不幸的人的悲慘命運。
“我們每一個不同的人,都要思考自己不同的助己助人的辦法。”李嘉誠談到最初做生意取得成功,有了些財富之後的想法:“1957年到1958年,那時剛賺了些錢,覺得好快樂。但那時我就開始想,是不是人生有錢就真的快樂?我也有些迷惘,也不肯定。沒有錢會給人煩惱,但太有錢也會令人很迷惘,富足並非擁有,而是如何運用。”
生意越做越大的李嘉誠開始思考自己的身份。他認為自己的商人身份隻是其次,首要的身份是一個人。作為一個有血有肉的人,自己就應當做一些令世界美好,不讓人生虛度的事情。由此,李嘉誠開始了做公益慈善事業的道路。
慈善事業的完全公益性,令這份事業十分辛苦,投入很大,但收益卻全無。不過,李嘉誠不在乎金錢上的流失。在他看來,能夠幫助需要得到幫助的人,“為世界留下美好的種子,人生才不會白過。”
多年前,李嘉誠去中國西部貧困地區考察。在貴州省鎮寧布依族苗族自治縣石頭寨中心小學舉行的一個教育工程開幕式上宣布,他的基金會將捐資3億元,支持中國西部地區的教育和醫療事業的發展。
在開幕式上,李嘉誠對大家講述了自己的一個夢:“我昨天晚上做了一個好夢。在我們祖國的土地上,遼闊的沙漠有良好的道路,幹旱的地區有充足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地,各地的天然資源得到很大的發揮,人口密集的城市有舒適的生活環境,風和日麗,商業繁榮,來自不同民族的人一起和睦健康快樂地共處。”
李嘉誠一直在為自己的這個夢而不斷努力著,希望早日看到夢想成真的一天。像李嘉誠這樣的商人還有很多,美國鋼鐵大王卡耐基說:“在巨富中死去是一種恥辱。”卡耐基將自己全部財產幾乎都捐獻了出去,用於興辦學校、興建圖書館,還有的投入到了教育機構中。還有比爾?蓋茨,他也不斷捐獻出自己的巨額財富,而且還承諾在自己去世後,隻會留給自己孩子很少一部分財產,剩下的都會用於慈善事業。
● 李嘉誠智慧
“作為企業家,我們都知道尋找正確的資本投資的重要性,而社會資本像其他資產一樣是可以量化的。社會資本包括同理心、同濟心、信任與分享信念、社區參與、義務工作、社會網絡及公民精神,等等。這些全屬可量化和有效益的價值,是宏觀與微觀經濟層麵之間最重要的聯係。同濟心是人性最坦率及強而有力的內心表達,能建造、能強化、能增長及治療和消除痛楚,我們都應樂於參與投資。”李嘉誠樂於參與慈善事業,認為很多事情不是不能去做,而是看個人的內心深處,有沒有強烈的欲望去做。
對於慈善事業,李嘉誠是懷著虔誠、熱忱的心去做的。他說道:“最要緊的就是內心世界,你會感到世界上有很多不幸的人,那麽,你能力做得到的,這一生應該好好盡心盡力去做。你明明有多餘10倍、100倍都不止的錢時,為什麽不做這件事情?這使得一生有意義得多。我如果再有一生的話,我還是走這條路。社會要進步,離不開支持關懷。這方麵,你可以帶給很多的百姓幸福安樂。”
很多商人也同李嘉誠一樣熱心公益、熱心慈善,其中陳光標就算一位。這個隻有初中文化,卻掌管著一家年營業收入高達90億元人民幣的企業。陳光標靠收廢品起家,發家致富之後,沒有吝惜自己的財富,而是慷慨回贈社會。在汶川地震之後,他是第一個進入災區進行救援的企業家。他組織企業的工程機械兩小時內率先到達四川地震災區,並親身投入到災區的搶救工作中去。
迄今為止,陳光標捐贈給災區的物資已經超過了1億元。不隻為災區捐款,陳光標在很多慈善項目上都有投入。他與李嘉誠一同榮膺2008年“中華慈善獎”的最高獎項—特別貢獻獎。陳光標總是為慈善事業奮鬥。他說:“我不打算上市,這是我這些年來的一貫想法,我提倡有多大能力辦多大事。這也是放心捐贈的底氣所在。”
除了李嘉誠、陳光標這樣內心擁有大財富的企業家,還有許許多多的企業家也是如此熱心公益、積極投身慈善,但這並不妨礙他們在商海沉浮中揮斥方遒、攀登高峰。投身公益反倒能讓人們更加相信他們的誠信,願意與他們做生意,能夠獲得身心雙重的財富增值。
李嘉誠是一個真正富裕的人。他擁有的不光是身外財富,內心財富更加豐厚。李嘉誠從做生意起,就一心投身公益事業,慈善的意義對他來說非常重大。李嘉誠的一生追求的不僅僅是物質上的豐富,更是心靈上的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