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誠演講
李嘉誠:我一生的理念 作者:李嘉誠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人性的迷失能否複歸(汕頭大學開學典禮致辭)
尊敬的各位校董,各位校領導,各位嘉賓、老師們、同學們:小時候我的誌願是做醫生,也曾想過當大學教授而不是要做一個企業家。你們也許不知道,我曾想過多少次,如果像你們一樣有機會上大學,我的一生又會如何呢?所以我很羨慕你們,因為我的夢想就是你們的現實,我很高興汕頭大學今天把我們聯結在一起。
我們生活在一個充滿矛盾的時代,全球化到底代表些什麽?它是多元一體的世界,我們生活中的每一個範疇—經濟、社會、文化、科技等,都不斷加速改變,這高速快車卻像沒有終點站,車上的人誰也不知道往哪裏去。全球化如此大規模的商貿及金融活動,在一個董事會議室內,就可以為地球另一端的地方創造價值或為投資撇賬,一張資產負債表是否就能反映商貿的真正價值呢?今天全球化信息有爆炸性的力量,我們能傳遞信息,我們又能否傳遞意義呢?變化已經成為人類生命的本體,再沒有人能凝固於往昔的日子裏。在這場追求效率及效益最大化的混戰中,生命可以變得很無情,人性可以很迷失,我們每一天要快人一步,根本沒有時間停下來,好好思考到底需要一個什麽樣的新典範,來麵對經濟失衡、環境破壞、人性尊嚴及和平所受到的挑戰。
我們常說人為萬物之靈,人是一切發展的核心能源,我們兼具為善、為惡,有創造、有破壞的能力,我們為了追求進步,不斷提升自己的競爭力,這本來是對的,教育的本質是令我們積極向前。今天科技進步,通信、醫療、生命科學等都不斷有新突破。我們擁有更多知識,但未必更有智慧;我們能掌握事物的起因,但還不能預知未來。今天社會一切的困境不也是人類創造出來的嗎?所以我們必須反思人性的迷失能否複歸?我個人深信通過教育是做得到的。
教育目標是傳播知識、啟迪思維、追求智慧、完善人格。我們生活在社會中,要與社會互動,懂得如何與自己相處,以及如何與別人相處。大家要有同理心,能易地而處,張開心胸去體會來自世界各地不同文化、不同種族人們的所思所想,才可以超越種族、性別、年齡、文化及其他隔膜。我們不單要努力提升自己,更要致力建立社會共同的尊嚴,否則我們在全球化的過程中要能彼此和諧共處,隻是遙不可及的希望。
各位同學,也許你認為今天你對別人最珍貴的付出是你的情,將來,你會知道,你最珍貴的付出其實是你的承擔。汕頭大學是我超越生命的承諾,今天我想代表校董會向你們說,對每一位有誌貢獻於推動中國教育事業前進的工作者,汕頭大學歡迎你,對每一位立誌成為社會棟梁對社會有承擔的同學,汕頭大學歡迎你!
謝謝大家。
二〇〇三年九月十九日
現實的造夢者(李嘉誠2013年汕大演講)
尊敬的陳雲賢主席,徐冰教授,各位領導、老師們、同學們:今天是我們2599名同學畢業的大日子,很高興,大家一起分享這快樂時刻。
最近,我因為急性膽囊炎,進行了手術,我已完全康複,依然積極向前。
在醫院期間,我靜靜思考,世界改變的步伐不斷加快。雖然過往經驗是人生無價之寶,但傳統應對困難與挑戰的智慧和觀點,今天是否依然適用?古書古語,勸人苦心誌、勞筋骨、堅毅奮鬥,這些勵誌的話語,是否足夠提升我們的韌力?如何迎戰改變,是世界上每一個人要思考的問題。
很多道理,說者容易,聽者難。血肉之軀,在人生中波濤翻滾,個中的滋味,你能體會?你願意替代嚐嚐嗎?你關心社會上的困難境況嗎?你懂得體諒無助無奈者的歎息嗎?或者你是那些曲盡心思,有萬萬千千借口的人,隻會說“不公義與不公平是人生必然之理”或“對不起,我不能施以援手。何為富?何為貧?我自己也是受害者”。
也許,你們這一代,麵對最大的挑戰,是社會不平等的惡化。解決此問題的方案,將主導社會未來的改變。需要每個人和政府,積極、主動地克服這挑戰。每人有不同的能力和道德標準,惻隱足以為仁,但仁不止於惻隱。有能力的人,要主動積極推進社會的幸福、改善和進步,這是我們的任務。不僅是對社會的投資,幫助和激勵別人的同時也能豐富自己的人生。
政府要鼓舞民誌,要在發展企業精神、創造機會的大前提下,製定和推行明智知遠兼正當有效的政策。政府要鼓舞民智,要投放更多的資源,在教育範疇推動更大的改革。教育是防範社會出現持續不公平現象的可靠衛士。今天在逆境中奮鬥的人,不要讓內心的憤怒燃燒,而影響你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醫院期間,我非常感激醫生與護士們專業與悉心的照顧,手術的傷口沒有任何痛楚,淒楚的是心上的回憶。這個小指頭是我第一個疤痕。這疤痕是我14歲的時候憤怒的印記。那年,一個寒風透骨的冬天下午,我單獨在舞台外忙了一整天。要把堆得高高的皮帶切割,為明天生產工序做好準備。從窗框中,看見高層的他們,坐在暖暖的室內,悠閑地品茗。我默然感到很孤獨、很怨憤,我錯手割傷自己,深可見骨。我還記得血從傷口由紅變黑,當時心中隻有一個念頭—自己一定不再成為那可憐的人。
我知道,隻有怨憤而欠缺思維,隻會令你更軟弱、更惶恐,使你付出更大的代價和承受更大痛苦。我要把憤怒轉為對自己更高的要求和更專注解決問題的動力。隻有能麵對現實的人才可征服現實,隻有更加勤奮、更具觀察力和韌力的人,才可改變困境,創造機會和締造希望。
各位同學,在過去數十年,別人給我的昵稱是“華人首富”,這是一個很複雜的滋味。我的一生充滿了競爭與挑戰,曆程是好不容易的。常常要有智慧、要有遠見、要有創新,怎不令人身心勞累,四方風風雨雨中,我還是不斷在學習笑對人生,作為一個人、一個愛自己民族的中國人、一個企業家,我不斷在各種責任矛盾中,盡一切所能服務社會。
各位同學,你具備卓越的專業知識與才幹,可以迎接人生的各種挑戰。你們的前途成就可比我更光明,為社會締造明天,舍你其誰?你一生謹守正知、正行、正念,路漫漫其修遠,你對社會永遠的關懷和參與,這一份堅持,就是解決不公平問題的最實際方案。我知道今天的你以汕大為榮,明天汕大將會以你為榮。
再次祝賀大家!
在形與實之間(2006年於新加坡管理大學李嘉誠圖書館開幕典禮致辭)
內閣資政李光耀先生、胡賜道名譽校長、何光平主席、president hunter、各位嘉賓、各位老師、同學:讓我誠心誠意向你們表示祝賀,新加坡管理大學新校舍和圖書館落成。在新加坡欣欣向榮的國土上增添動力,祝願大學有更成功的未來。
對我來說,這時候有如走進時光隧道,腦海中展現一幕幕回憶。還記得在1967年,因為憂慮局勢會轉趨動蕩,我將我年少的家庭移到這裏尋找安寧,受到你們親切的歡迎,這份情意永遠長留在我心中。
我很高興見到現在我們這方的世界已有別於昔日,因為不同意識形態而掀起的鬥爭、導致的流血、令人民傷心的時代已成過去。整個亞洲都受惠於大規模的變革,大家對“改革與開放”一詞有更深層次的演繹和理解。這股進步巨浪的動力,不單令區內主要國家的人民感到樂觀和充滿希望,也影響全球。然而嚴峻的現實世界,是別人從來不以我們努力得來的理想成就來做評價,衡量算度的是我們日後如何持續進取。
我認為,今天我們麵對最主要的挑戰是如何培育有責任感的公民,怎樣在具備前瞻進取思維的年輕人心中,培植意誌與能力,來承傳每個民族未來真正的希望。男男女女均屹立不搖、博學多聞、具文明意識、能慎思明辨及理想崇高,不會隻向往個人成就,或滿足於被視為經驗豐富、懂得捕捉商機的工業家、企業家和專業人士的社會新地位;這些閃耀著獨立思維、創意及胸懷大誌的一顆顆年輕的心,對自身及世界應更具深層的責任感,珍惜個人及社會的共同尊嚴。
如果說政治結構的改革像靈丹妙藥,一劑便能解除貫透充斥我們民族曆史的痛苦及迷誤,那實在是頗為武斷及過分簡單的說法。我們需要建基於法治、可靠和公正的政治體製,但一個公民社會必須先植根於每一個國民的心中。人民要做出的承諾,是遠遠超越平等參與、個人權益及經濟機會的。大家要有對社會共同承擔責任的精神,正如雅典人對其城市的古老盟誓:“我們定將竭力把祖先留給我們的城市建設得更偉大、更輝煌、更美好,再傳給我們的後代。”如果我們想享有其他成功民主國家所有的多元自由和無窮的抉擇機會,必須更有效地掌握其持續的動力和靈活彈性的精華;隻著眼於研究提供公民權利的參與機製,那是不夠的。一個生機蓬勃的民主製度,要同步建立能共融人類智慧及靈性、責任及理性的文明生態環境。
我知道談及公民權利是時尚的話題,但說到個人責任,關乎社會秩序和公德,幾乎肯定會被大筆地抹黑。有些人甚至把稍一提及義務和責任的人視為反民主,這是非常錯誤的觀念。人與人之間真正的自由是一條要實踐的漫漫長路。自由和民主是普世認同的價值觀,我熱愛自由,也支持民主,然而自由和民主必須建基於法律和秩序,這是國家持續發展最重要的基石。民主是我們必需及重要的目標,怎能輕率地僅聚焦於建立機製便視為達致目標,要知道差不多的真相並不等同於真相。它依然是虛的;形態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事情的本質;結構也許是維係大家的機製,而本質才是我們持續推進及超越的亮光。正如這所新落成的圖書館大樓,在這浩瀚無涯的知識汪洋中,如果有更多人去探索真我是什麽,我們又是什麽,以及我們未來的路向,那大樓的軀殼便像有了美麗的靈魂。
各位來賓,經驗是人生無價之寶,尤其是從艱苦憂患中成長的一代,因為我們可以理所當然地反思過去,並且更能坦然表達自己對未來的冀望。雖然我並不肯定資政閣下是否同意我這說法,我認為憂患並不一定帶來智慧,但卻會擴大人的體驗,令我們審慎克誑。因為考驗式的經曆,令我們能超越既定觀念和偏見的束縛。特別是資政閣下,您在充滿困難及競爭挑戰的時代中,全心全意奮力成功地將國家推向一個又一個高峰,堅定不移通過先行打造具建設性的發展作為根基,成就、發展及見證真正及有秩序的自由、人道及正義的社會、公平及人人平等參與的權利。這些理想、這些價值觀也正是我們所期望及感到最珍貴的。
今天有機會在這裏與大家共同參與盛事,實在是非常榮幸和高興,謝謝大家。
裝備自己 挑戰未來(香港總商會140周年慶祝晚會發言)
董建成主席、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女士、薑恩柱主任、各位嘉賓、各位朋友:今晚非常榮幸能夠在香港總商會140周年慶祝晚會上與各位商界領袖和社會精英共聚一堂。總商會跨越3個世紀,領導工商界共同攜手取得非凡成就,謹致衷心賀意。和記黃埔屬下屈臣氏早於1915年成為會員,我們公司同人很高興能與大家一起參與發展和見證香港的奇跡。
在過去多年來,香港經濟經曆了3次結構轉型。第一次是由轉口港演變成以製造業為主導,第二次是房地產業的蓬勃發展,第三次是資訊科技及金融服務業的崛興。香港幾十年來都享有增長,主要基於我們代代人的努力及堅定不移的決心,西方經濟蓬勃及內地持續增長亦為我們增添動力。每次經曆危機或金融風暴,我們所得的最大裨益是信心的建造,但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壓力下,經濟架構及社會狀況出現實質改變,知識經濟令有些人的環境比其他大部分人優勝。很多人感到自己的生活、投資及職位越來越不受保障,貧富懸殊、社會分化、工作及生活素質轉變等問題亦令他們感到不安,在這種大轉變中若要定出正確的航道,需要在政治、社會、經濟及環境等方麵有創新、多層次、多角度的意念和方法。很多時候,也許要重新評估我們固有的觀念。我們所麵對的挑戰是如何正確引導各股改變的動力。不論是政府、立法部門或私營機構都要知道,無論我們決策的理念多麽崇高或具有理據,但如果罔顧決策的實際後果,都可能對別人帶來不堪設想及難以補救的影響。
今天,我們要迎接不同國家、不同地區的挑戰。與其他地方相比,香港實在占有優勢,百多年來的工商貿易活動為我們帶來較高的儲備。若能適當地善用,當能為我們爭取多一點兒的時間及資源,創造更多選擇機會。發展中的內地為我們提供無限的投資商機,使我們可就出口、生產及商貿方麵重新部署競爭優勢。我們對國際情況、法律及資訊掌握較佳,較完善的金融製度令我們集資條件更成為全亞洲之冠,有助我們與外國公司匹比。我們的傳統文化富有包容性,有為者可以得到回報和鼓勵,這一切都有助於推動我們社會邁向繁榮及維持穩定,但要時常保持及捍衛我們的各種優勢。我們對很多方麵要重視及有所考慮:第一,全球均十分重視教育的質素。我們的年輕人需要擴寬國際視野和加強高層次的思維技巧,也需要接受跨學科教育的培訓,以應付不斷轉變的社會需求。大家都知道香港勞力密集的工業早已北移,出現“有工無人做,有人無工作”的錯配現象。我們鄰近的日本,由於國民教育政策得宜,小學到高中畢業生質素都非常好,工人的水準很高,因此可能令貧富懸殊程度亦較世界很多國家為低。
第二,由於香港的生產成本高昂,國際競爭能力正受到嚴峻的挑戰。今天,我們的生產成本僅低於日本而高踞亞洲最前列。從數字顯示,近年雖然不斷有國際機構來港開設新辦事處,但亦有部分遷離香港,很多機構亦部署將後勤工序移往內地或海外運作。我們必須研究對策,以保持國際競爭優勢。中國即將加入世貿,大中華地區的理想投資環境,無疑是香港的一個大寶藏。與其他地區相比,我們更了解內地的運作和擁有敏銳的世界市場觸覺,加上香港優厚的融資能力及財務經驗,與內地可相互配合,各行各業均有無限商機。例如由我領導的企業,一直以香港為基地,10年前開始大力投資海外和國內,邁出非常重要的一大步,目前在內地多個省市及全球28個國家均有投資,為集團帶來非常豐厚的收入和可觀成就。
第三,我覺得港人需加強危機意識。雖然這個說法或許令人感到不安,不過若要向前邁進,必須具有危機感的態度,不能因為長期生活在比較富裕的情況下而形成自我膨脹的心態,忽視其他地方的潛力和優勢隻會僵化自己。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其實已於10多20年前開始,但可能香港由於需應付回歸的問題,未有就經濟的轉型做出相應及有效對策。近年內地一些大城市如上海、廣州、深圳等發展迅速,我們需要思變求變,懂得別些地區的潛力,化為自己的“東風”,得與競爭對手並駕齊驅。
第四,香港需要解決人才缺乏的問題。要知道由內地及海外引入優質專業人才,不一定打擊本地員工的士氣,經濟一進入良性循環,必然會帶動及製造更多就業機會。於1990年代初期,以色列在俄羅斯猶太移民大量湧入之前,原本隻擁有6萬名工程師,不夠應付高科技先進產業人才的殷切需求,隨著80萬俄羅斯移民進入,帶來了20萬名工程師,問題得以解決,並帶動經濟發展,值得香港借鑒。我們集團屬下企業,全球共有員工10萬名,超過一半是外籍雇員,集團在海外及本地的雇員數目均不斷大幅增加。我們奉行的宗旨是唯才是用,不同國籍的員工均合作無間,非常愉快,為企業創造無限的發展空間。
邁進21世紀,香港無可避免地踏入全球化經濟革命年代,我們一定要時刻反思,更新求變,以智慧客觀地認清香港的處境,以毅力堅決地衝破重重的障礙。盡管大家的意見常常不盡相同,但香港是我們生於斯、發展於斯的地方,我們對它有著深厚的感情,大家應共同努力,不斷有尊嚴地追求社會的進步及繁榮,同心共建這個我們整體700多萬人稱之為家的地方。謝謝大家。
創新求進 挑戰科技新世紀(2001年汕大師生會)
尊敬的李鴻忠主席、尊敬的黃業斌副秘書長、尊敬的鄭德濤廳長、尊敬的李統書書記、尊敬的李春洪市長、各位領導、各位校董、徐小虎校長、各位副校長、各位老師、各位同學:很高興與大家一同出席這個聚會,我首先向各位表示熱烈的歡迎和衷心的感謝。今天是汕頭大學一個非常重要的日子,我們在這裏歡迎廣東省李鴻忠副省長出任校董會主席。李副省長對教育富具熱忱和積極支持,深信汕大得到他的寶貴指導,定能竿頭更進,同時亦歡迎經驗豐富的李統書市委書記出任校董,希望省、市政府在政策及資源上繼續支持汕大。此外,亦恭賀徐小虎教授出任校長、李玉光教授出任副校長,他們兩位加上汕大原有校董會所有成員、顧問、列位副校長及各學科負責人將組成強大的領導層。相信大家一定會同心協力,為汕大發展做出貢獻。
汕大建校以來,一直得到同人付出努力,在此我要感謝過去4年出任校董會主席的盧鍾鶴主席。盧主席以其對教育之深厚認識及熱忱投入,任內為汕大盡心盡力,建樹良多。他在肩負廣東省教育重任之餘,還分出時間、精神,常為汕大思考未來的路向,我深表敬佩。承盧主席答允出任汕大顧問及校友會主席,繼續為大學的發展及校友的互利給予寶貴指導,凝聚畢業生的力量,為社會、為母校做出更大貢獻,我們表示萬分的歡迎和感謝。相信校友會將繼續壯大,不息地向前邁進。對於剛卸任的張湘偉校長,我借此機會感謝他在過去4年為汕大所付出的努力。我亦感謝現已改任汕大顧問的莊禮祥書記在校董任內對汕大的支持。
汕大創校20年,曆任的校長都是在到任後我才開始認識或共事,但今天徐小虎校長及李玉光副校長在汕大已經服務4年多,期間一直與我們共同工作,他們為人處事、學識、魄力和大公無私的工作精神,都是我們熟識和了解的。他們多年來為汕大醫學院及附屬醫院的發展努力,並力爭佳績。徐校長及各位副校長在今天的校董會議中,已提出未來5年務實的發展規劃藍圖,掌握汕大的定位和具體目標,本著唯才是用的宗旨,團結上下,為汕大開辟了配合國家、省、市發展的革新路向。希望日後大家與我一樣鼎力支持徐小虎校長和所有校領導發展汕大的工作。
大學是人類智慧薈萃、知識創造和積累的搖籃。通過教學研究,啟發廣闊的思維,推動社會文明進步。知識不單改變個人,同時亦改變國家的命運。21世紀以資訊、創新科技和知識經濟為主導,帶動全球經濟一體化,大學改革的要求和意義有著本質上的蛻變,汕頭大學和其他高等學府一樣,固有的發展模式受到挑戰。今天的教育,已不局限於技術的應用,有著更深、更廣的意義,是要能幫助發展學生的智慧及傳播知識。今天的社會競爭激烈,對人才需求非常殷切,國內外的大學均傾力為社會發展培養擁有多層次、多角度創新意念的人才。跨學科的教育模式,已成為培養綜合質素人才重要的一環。
很多人曾經問我,為何要花這麽多時間和心血在汕大的發展上?甚至在汕大建校初期,曾經有一位對教育有認識的領導向我說:“你對汕大是一個美麗的誤會。”意思是指如果我要辦教育,不如將資源投入北京的重點大學,所創出的成績會更顯而易見,這隻因他不明白我傾力發展汕大的原因。對我而言,建設汕大不僅是為家鄉之情,而是認為此地方確實需要一間(所)高等學府來栽培優秀人才,以配合整個廣東地區及國家的互動發展。汕大的成功,將對整個潮汕地區產生無可估計的長遠利益及巨大影響,亦對國家教育發展貢獻出一份力量。在這20年當中,可能因為製度的困難,令汕大發展常常遇到種種令人費解的人為障礙,令汕大事務往往事倍而功不及半,但我沒有因此而放棄,為的是汕大前途、國家教育、在座同學和素未謀麵而未來入讀的年輕人。如果隻求圓滑而不推動汕大更新求變,自問是一種罪過。過去多年來,我不斷與校領導重複地說,汕大要取得成功,並非單靠資源的投入,還要凝聚眾人力量,要靠在座各位及關心汕大的朋友熱忱投入時間及精神。兩年前我們更新了校董會,各位出任校董的同仁,均能以其在地方或專業上的知識,向汕大提供寶貴經驗和指導。我認為汕大最成功的發展,並不隻是要追及重點大學的水平,更重要的是發揮學生最大的潛能。汕大是我們共同的理想,如能凝聚我們所有人的智慧,汕大一定能夠成功。
我在社會工作了60年,目睹及參與了世界各種經濟的發展,曾經曆過不少事物,見證了許多人成功與失敗,自己也體驗過挫折和開心的日子,在社會上亦得到不少讚許和認同。在過去和今天,為汕大付出精神、時間、資源及深厚感情,但對個人而言實是一無所求。近年來許多世人夢寐以求的世界級榮譽或銜頭,幾乎全部為我婉卻,已接受的亦極力低調。如果時光可以倒流,要我選擇做一些人生最有意義的事,我還是以教育及醫療為終生不渝的事業。在人生旅途中,我深深體會到王安石所說“丹青難寫是精神”這一句話。作為中華民族的一分子,我會竭盡所能貢獻個人力量實現這個理想,不為名利,更亦不介懷別人的想法。
今天是我開心的日子,因為從我的經驗知道汕大經過這麽多人及這麽多年的努力後,我深深相信我們的發展已踏上一條光明的康莊大道。希望大家珍惜目前我們為汕大發展攜手努力的每一個時刻,發展汕大成為一所能使大家引以為榮的高等學府。謝謝各位。
全球化不承受之重壓(第十一屆國際潮團聯誼年會開幕儀式致辭)
尊敬的李瑞環主席、尊敬的中央各位領導、尊敬的大會執行主席蔡誠會長、尊敬的林文漪副市長、尊敬的各省市領導、尊敬的大會榮譽主席莊世平先生、各位嘉賓、各位鄉親、各位朋友:今天非常高興和榮幸,能夠參加我們潮人第一次在自己祖國首都舉行的大會,我們來自世界各角落潮邑鄉親才俊尤其是對潮汕有莫大貢獻和備受崇戴的莊世平長者,共有3000多人,能得到國家領導人的親切關懷和重視,實在是莫大的榮耀,本人謹向今天蒞臨的各位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當我們如此高興的共聚時,我們可能不曾想到,假如這世界全部隻是我們潮人,這可能不是一個最富有趣味的世界。大家請不要誤會,我作為潮州人,對潮汕地區的曆史、知情及我們獨有的性格都感到自豪。童年的我,在家鄉亦有很快樂的回憶。然而,文明社會的發展精髓在於多元匯聚,是建基於不同的傳統文化及信仰。曆代各國的交往,為世界發展帶來創意和動力,使世人更懂得、更珍惜平等的權利、義務和各種權益,或許這所有共同的進步,為的是要創造“更富知識的人類”,在其個別追尋更豐盛的人生中,可不斷發揮智慧與審慎精神,共同創造一個更人道、互相關懷及具效率與高生產力的世界。
在強大的創業精神驅使下,商貿逐漸變成一種革命。在絲綢之路上孤獨的駱駝隊伍,已演變成為全球每個角落的競爭。全球化對文明發展和進步有獨特貢獻,但有些人認為它像一個脫韁的社會,其不斷伸延、複雜常變及互相矛盾的性質,為懂得參與其中的人創造無限的商機及龐大的財富,也壓迫著更多的人,令他們生活更艱苦和絕望,令他們感到彷徨及激憤,因他們意識到自己生命和生計已經被一些超乎其掌握範疇的力量所支配。企業追求效率及盈利,盡量擴大自己的資產價值,其立場是正確及必要的。龐大的資金輕而易舉地流入可鑽營的市場,層出不窮,尋找最低成本、最佳人才及機會。商場每一天如嚴酷的戰爭,負責任的管理層天天筋疲力竭,為了捍衛企業和股東的利益,被迫永無止境地開源節流。科技及投資增長,卻未必能創造就業機會,市場競爭和社會責任每每兩難兼顧。然而,若不能增進福祉,經濟的作用又是為了什麽?漠視此問題,我們將付出高昂的代價。
全球化已是不可逆轉的現實。我們每天生活其中,但經濟的融合隻是其中一個層麵,全球化更重要的問題是人類如何消除歧見、和諧共進。社會最重要的動力是安定和信心,但如何達到,現今誰都沒有全部的答案。人與人彼此間的關係萌芽於自己的思想中,當我們認真開始思索這些問題時,始有改變的可能。也許全球有著各種博大精深的思想與信念,其中儒家的“仁義”、佛家的“慈悲”、道家的“濟世’、基督教的“博愛”以及伊斯蘭教的“淨潔”都各有真理。我們要進行思想的耕耨,對各種信念要有更深入的理解,兼容並蓄,凝聚共識,才可真正知道人與人之間雖然存在很大差別,但仍可和而不同、融洽共處。
各位鄉親,我們2000多萬海內外潮邑同胞無論在國內國外,多年代代地努力耕耘,創出成績,人才輩出,在不同領域中承擔著各種角色。在我個人經驗裏,我發覺恒心與關懷都是沒有年齡和區域限製的。今天的我,還是努力地去克服我麵對的困難和做到我想做的事,這是我們要時刻對自己保持的高度要求,不單是為了我們本身、為了我們的下一代、為了我們心愛的祖國大地,亦是為了我們彼此共存的世界做出貢獻和創造更光輝的未來。願與各位共勉。
尊敬的各位校董,各位校領導,各位嘉賓、老師們、同學們:小時候我的誌願是做醫生,也曾想過當大學教授而不是要做一個企業家。你們也許不知道,我曾想過多少次,如果像你們一樣有機會上大學,我的一生又會如何呢?所以我很羨慕你們,因為我的夢想就是你們的現實,我很高興汕頭大學今天把我們聯結在一起。
我們生活在一個充滿矛盾的時代,全球化到底代表些什麽?它是多元一體的世界,我們生活中的每一個範疇—經濟、社會、文化、科技等,都不斷加速改變,這高速快車卻像沒有終點站,車上的人誰也不知道往哪裏去。全球化如此大規模的商貿及金融活動,在一個董事會議室內,就可以為地球另一端的地方創造價值或為投資撇賬,一張資產負債表是否就能反映商貿的真正價值呢?今天全球化信息有爆炸性的力量,我們能傳遞信息,我們又能否傳遞意義呢?變化已經成為人類生命的本體,再沒有人能凝固於往昔的日子裏。在這場追求效率及效益最大化的混戰中,生命可以變得很無情,人性可以很迷失,我們每一天要快人一步,根本沒有時間停下來,好好思考到底需要一個什麽樣的新典範,來麵對經濟失衡、環境破壞、人性尊嚴及和平所受到的挑戰。
我們常說人為萬物之靈,人是一切發展的核心能源,我們兼具為善、為惡,有創造、有破壞的能力,我們為了追求進步,不斷提升自己的競爭力,這本來是對的,教育的本質是令我們積極向前。今天科技進步,通信、醫療、生命科學等都不斷有新突破。我們擁有更多知識,但未必更有智慧;我們能掌握事物的起因,但還不能預知未來。今天社會一切的困境不也是人類創造出來的嗎?所以我們必須反思人性的迷失能否複歸?我個人深信通過教育是做得到的。
教育目標是傳播知識、啟迪思維、追求智慧、完善人格。我們生活在社會中,要與社會互動,懂得如何與自己相處,以及如何與別人相處。大家要有同理心,能易地而處,張開心胸去體會來自世界各地不同文化、不同種族人們的所思所想,才可以超越種族、性別、年齡、文化及其他隔膜。我們不單要努力提升自己,更要致力建立社會共同的尊嚴,否則我們在全球化的過程中要能彼此和諧共處,隻是遙不可及的希望。
各位同學,也許你認為今天你對別人最珍貴的付出是你的情,將來,你會知道,你最珍貴的付出其實是你的承擔。汕頭大學是我超越生命的承諾,今天我想代表校董會向你們說,對每一位有誌貢獻於推動中國教育事業前進的工作者,汕頭大學歡迎你,對每一位立誌成為社會棟梁對社會有承擔的同學,汕頭大學歡迎你!
謝謝大家。
二〇〇三年九月十九日
現實的造夢者(李嘉誠2013年汕大演講)
尊敬的陳雲賢主席,徐冰教授,各位領導、老師們、同學們:今天是我們2599名同學畢業的大日子,很高興,大家一起分享這快樂時刻。
最近,我因為急性膽囊炎,進行了手術,我已完全康複,依然積極向前。
在醫院期間,我靜靜思考,世界改變的步伐不斷加快。雖然過往經驗是人生無價之寶,但傳統應對困難與挑戰的智慧和觀點,今天是否依然適用?古書古語,勸人苦心誌、勞筋骨、堅毅奮鬥,這些勵誌的話語,是否足夠提升我們的韌力?如何迎戰改變,是世界上每一個人要思考的問題。
很多道理,說者容易,聽者難。血肉之軀,在人生中波濤翻滾,個中的滋味,你能體會?你願意替代嚐嚐嗎?你關心社會上的困難境況嗎?你懂得體諒無助無奈者的歎息嗎?或者你是那些曲盡心思,有萬萬千千借口的人,隻會說“不公義與不公平是人生必然之理”或“對不起,我不能施以援手。何為富?何為貧?我自己也是受害者”。
也許,你們這一代,麵對最大的挑戰,是社會不平等的惡化。解決此問題的方案,將主導社會未來的改變。需要每個人和政府,積極、主動地克服這挑戰。每人有不同的能力和道德標準,惻隱足以為仁,但仁不止於惻隱。有能力的人,要主動積極推進社會的幸福、改善和進步,這是我們的任務。不僅是對社會的投資,幫助和激勵別人的同時也能豐富自己的人生。
政府要鼓舞民誌,要在發展企業精神、創造機會的大前提下,製定和推行明智知遠兼正當有效的政策。政府要鼓舞民智,要投放更多的資源,在教育範疇推動更大的改革。教育是防範社會出現持續不公平現象的可靠衛士。今天在逆境中奮鬥的人,不要讓內心的憤怒燃燒,而影響你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醫院期間,我非常感激醫生與護士們專業與悉心的照顧,手術的傷口沒有任何痛楚,淒楚的是心上的回憶。這個小指頭是我第一個疤痕。這疤痕是我14歲的時候憤怒的印記。那年,一個寒風透骨的冬天下午,我單獨在舞台外忙了一整天。要把堆得高高的皮帶切割,為明天生產工序做好準備。從窗框中,看見高層的他們,坐在暖暖的室內,悠閑地品茗。我默然感到很孤獨、很怨憤,我錯手割傷自己,深可見骨。我還記得血從傷口由紅變黑,當時心中隻有一個念頭—自己一定不再成為那可憐的人。
我知道,隻有怨憤而欠缺思維,隻會令你更軟弱、更惶恐,使你付出更大的代價和承受更大痛苦。我要把憤怒轉為對自己更高的要求和更專注解決問題的動力。隻有能麵對現實的人才可征服現實,隻有更加勤奮、更具觀察力和韌力的人,才可改變困境,創造機會和締造希望。
各位同學,在過去數十年,別人給我的昵稱是“華人首富”,這是一個很複雜的滋味。我的一生充滿了競爭與挑戰,曆程是好不容易的。常常要有智慧、要有遠見、要有創新,怎不令人身心勞累,四方風風雨雨中,我還是不斷在學習笑對人生,作為一個人、一個愛自己民族的中國人、一個企業家,我不斷在各種責任矛盾中,盡一切所能服務社會。
各位同學,你具備卓越的專業知識與才幹,可以迎接人生的各種挑戰。你們的前途成就可比我更光明,為社會締造明天,舍你其誰?你一生謹守正知、正行、正念,路漫漫其修遠,你對社會永遠的關懷和參與,這一份堅持,就是解決不公平問題的最實際方案。我知道今天的你以汕大為榮,明天汕大將會以你為榮。
再次祝賀大家!
在形與實之間(2006年於新加坡管理大學李嘉誠圖書館開幕典禮致辭)
內閣資政李光耀先生、胡賜道名譽校長、何光平主席、president hunter、各位嘉賓、各位老師、同學:讓我誠心誠意向你們表示祝賀,新加坡管理大學新校舍和圖書館落成。在新加坡欣欣向榮的國土上增添動力,祝願大學有更成功的未來。
對我來說,這時候有如走進時光隧道,腦海中展現一幕幕回憶。還記得在1967年,因為憂慮局勢會轉趨動蕩,我將我年少的家庭移到這裏尋找安寧,受到你們親切的歡迎,這份情意永遠長留在我心中。
我很高興見到現在我們這方的世界已有別於昔日,因為不同意識形態而掀起的鬥爭、導致的流血、令人民傷心的時代已成過去。整個亞洲都受惠於大規模的變革,大家對“改革與開放”一詞有更深層次的演繹和理解。這股進步巨浪的動力,不單令區內主要國家的人民感到樂觀和充滿希望,也影響全球。然而嚴峻的現實世界,是別人從來不以我們努力得來的理想成就來做評價,衡量算度的是我們日後如何持續進取。
我認為,今天我們麵對最主要的挑戰是如何培育有責任感的公民,怎樣在具備前瞻進取思維的年輕人心中,培植意誌與能力,來承傳每個民族未來真正的希望。男男女女均屹立不搖、博學多聞、具文明意識、能慎思明辨及理想崇高,不會隻向往個人成就,或滿足於被視為經驗豐富、懂得捕捉商機的工業家、企業家和專業人士的社會新地位;這些閃耀著獨立思維、創意及胸懷大誌的一顆顆年輕的心,對自身及世界應更具深層的責任感,珍惜個人及社會的共同尊嚴。
如果說政治結構的改革像靈丹妙藥,一劑便能解除貫透充斥我們民族曆史的痛苦及迷誤,那實在是頗為武斷及過分簡單的說法。我們需要建基於法治、可靠和公正的政治體製,但一個公民社會必須先植根於每一個國民的心中。人民要做出的承諾,是遠遠超越平等參與、個人權益及經濟機會的。大家要有對社會共同承擔責任的精神,正如雅典人對其城市的古老盟誓:“我們定將竭力把祖先留給我們的城市建設得更偉大、更輝煌、更美好,再傳給我們的後代。”如果我們想享有其他成功民主國家所有的多元自由和無窮的抉擇機會,必須更有效地掌握其持續的動力和靈活彈性的精華;隻著眼於研究提供公民權利的參與機製,那是不夠的。一個生機蓬勃的民主製度,要同步建立能共融人類智慧及靈性、責任及理性的文明生態環境。
我知道談及公民權利是時尚的話題,但說到個人責任,關乎社會秩序和公德,幾乎肯定會被大筆地抹黑。有些人甚至把稍一提及義務和責任的人視為反民主,這是非常錯誤的觀念。人與人之間真正的自由是一條要實踐的漫漫長路。自由和民主是普世認同的價值觀,我熱愛自由,也支持民主,然而自由和民主必須建基於法律和秩序,這是國家持續發展最重要的基石。民主是我們必需及重要的目標,怎能輕率地僅聚焦於建立機製便視為達致目標,要知道差不多的真相並不等同於真相。它依然是虛的;形態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事情的本質;結構也許是維係大家的機製,而本質才是我們持續推進及超越的亮光。正如這所新落成的圖書館大樓,在這浩瀚無涯的知識汪洋中,如果有更多人去探索真我是什麽,我們又是什麽,以及我們未來的路向,那大樓的軀殼便像有了美麗的靈魂。
各位來賓,經驗是人生無價之寶,尤其是從艱苦憂患中成長的一代,因為我們可以理所當然地反思過去,並且更能坦然表達自己對未來的冀望。雖然我並不肯定資政閣下是否同意我這說法,我認為憂患並不一定帶來智慧,但卻會擴大人的體驗,令我們審慎克誑。因為考驗式的經曆,令我們能超越既定觀念和偏見的束縛。特別是資政閣下,您在充滿困難及競爭挑戰的時代中,全心全意奮力成功地將國家推向一個又一個高峰,堅定不移通過先行打造具建設性的發展作為根基,成就、發展及見證真正及有秩序的自由、人道及正義的社會、公平及人人平等參與的權利。這些理想、這些價值觀也正是我們所期望及感到最珍貴的。
今天有機會在這裏與大家共同參與盛事,實在是非常榮幸和高興,謝謝大家。
裝備自己 挑戰未來(香港總商會140周年慶祝晚會發言)
董建成主席、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女士、薑恩柱主任、各位嘉賓、各位朋友:今晚非常榮幸能夠在香港總商會140周年慶祝晚會上與各位商界領袖和社會精英共聚一堂。總商會跨越3個世紀,領導工商界共同攜手取得非凡成就,謹致衷心賀意。和記黃埔屬下屈臣氏早於1915年成為會員,我們公司同人很高興能與大家一起參與發展和見證香港的奇跡。
在過去多年來,香港經濟經曆了3次結構轉型。第一次是由轉口港演變成以製造業為主導,第二次是房地產業的蓬勃發展,第三次是資訊科技及金融服務業的崛興。香港幾十年來都享有增長,主要基於我們代代人的努力及堅定不移的決心,西方經濟蓬勃及內地持續增長亦為我們增添動力。每次經曆危機或金融風暴,我們所得的最大裨益是信心的建造,但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壓力下,經濟架構及社會狀況出現實質改變,知識經濟令有些人的環境比其他大部分人優勝。很多人感到自己的生活、投資及職位越來越不受保障,貧富懸殊、社會分化、工作及生活素質轉變等問題亦令他們感到不安,在這種大轉變中若要定出正確的航道,需要在政治、社會、經濟及環境等方麵有創新、多層次、多角度的意念和方法。很多時候,也許要重新評估我們固有的觀念。我們所麵對的挑戰是如何正確引導各股改變的動力。不論是政府、立法部門或私營機構都要知道,無論我們決策的理念多麽崇高或具有理據,但如果罔顧決策的實際後果,都可能對別人帶來不堪設想及難以補救的影響。
今天,我們要迎接不同國家、不同地區的挑戰。與其他地方相比,香港實在占有優勢,百多年來的工商貿易活動為我們帶來較高的儲備。若能適當地善用,當能為我們爭取多一點兒的時間及資源,創造更多選擇機會。發展中的內地為我們提供無限的投資商機,使我們可就出口、生產及商貿方麵重新部署競爭優勢。我們對國際情況、法律及資訊掌握較佳,較完善的金融製度令我們集資條件更成為全亞洲之冠,有助我們與外國公司匹比。我們的傳統文化富有包容性,有為者可以得到回報和鼓勵,這一切都有助於推動我們社會邁向繁榮及維持穩定,但要時常保持及捍衛我們的各種優勢。我們對很多方麵要重視及有所考慮:第一,全球均十分重視教育的質素。我們的年輕人需要擴寬國際視野和加強高層次的思維技巧,也需要接受跨學科教育的培訓,以應付不斷轉變的社會需求。大家都知道香港勞力密集的工業早已北移,出現“有工無人做,有人無工作”的錯配現象。我們鄰近的日本,由於國民教育政策得宜,小學到高中畢業生質素都非常好,工人的水準很高,因此可能令貧富懸殊程度亦較世界很多國家為低。
第二,由於香港的生產成本高昂,國際競爭能力正受到嚴峻的挑戰。今天,我們的生產成本僅低於日本而高踞亞洲最前列。從數字顯示,近年雖然不斷有國際機構來港開設新辦事處,但亦有部分遷離香港,很多機構亦部署將後勤工序移往內地或海外運作。我們必須研究對策,以保持國際競爭優勢。中國即將加入世貿,大中華地區的理想投資環境,無疑是香港的一個大寶藏。與其他地區相比,我們更了解內地的運作和擁有敏銳的世界市場觸覺,加上香港優厚的融資能力及財務經驗,與內地可相互配合,各行各業均有無限商機。例如由我領導的企業,一直以香港為基地,10年前開始大力投資海外和國內,邁出非常重要的一大步,目前在內地多個省市及全球28個國家均有投資,為集團帶來非常豐厚的收入和可觀成就。
第三,我覺得港人需加強危機意識。雖然這個說法或許令人感到不安,不過若要向前邁進,必須具有危機感的態度,不能因為長期生活在比較富裕的情況下而形成自我膨脹的心態,忽視其他地方的潛力和優勢隻會僵化自己。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其實已於10多20年前開始,但可能香港由於需應付回歸的問題,未有就經濟的轉型做出相應及有效對策。近年內地一些大城市如上海、廣州、深圳等發展迅速,我們需要思變求變,懂得別些地區的潛力,化為自己的“東風”,得與競爭對手並駕齊驅。
第四,香港需要解決人才缺乏的問題。要知道由內地及海外引入優質專業人才,不一定打擊本地員工的士氣,經濟一進入良性循環,必然會帶動及製造更多就業機會。於1990年代初期,以色列在俄羅斯猶太移民大量湧入之前,原本隻擁有6萬名工程師,不夠應付高科技先進產業人才的殷切需求,隨著80萬俄羅斯移民進入,帶來了20萬名工程師,問題得以解決,並帶動經濟發展,值得香港借鑒。我們集團屬下企業,全球共有員工10萬名,超過一半是外籍雇員,集團在海外及本地的雇員數目均不斷大幅增加。我們奉行的宗旨是唯才是用,不同國籍的員工均合作無間,非常愉快,為企業創造無限的發展空間。
邁進21世紀,香港無可避免地踏入全球化經濟革命年代,我們一定要時刻反思,更新求變,以智慧客觀地認清香港的處境,以毅力堅決地衝破重重的障礙。盡管大家的意見常常不盡相同,但香港是我們生於斯、發展於斯的地方,我們對它有著深厚的感情,大家應共同努力,不斷有尊嚴地追求社會的進步及繁榮,同心共建這個我們整體700多萬人稱之為家的地方。謝謝大家。
創新求進 挑戰科技新世紀(2001年汕大師生會)
尊敬的李鴻忠主席、尊敬的黃業斌副秘書長、尊敬的鄭德濤廳長、尊敬的李統書書記、尊敬的李春洪市長、各位領導、各位校董、徐小虎校長、各位副校長、各位老師、各位同學:很高興與大家一同出席這個聚會,我首先向各位表示熱烈的歡迎和衷心的感謝。今天是汕頭大學一個非常重要的日子,我們在這裏歡迎廣東省李鴻忠副省長出任校董會主席。李副省長對教育富具熱忱和積極支持,深信汕大得到他的寶貴指導,定能竿頭更進,同時亦歡迎經驗豐富的李統書市委書記出任校董,希望省、市政府在政策及資源上繼續支持汕大。此外,亦恭賀徐小虎教授出任校長、李玉光教授出任副校長,他們兩位加上汕大原有校董會所有成員、顧問、列位副校長及各學科負責人將組成強大的領導層。相信大家一定會同心協力,為汕大發展做出貢獻。
汕大建校以來,一直得到同人付出努力,在此我要感謝過去4年出任校董會主席的盧鍾鶴主席。盧主席以其對教育之深厚認識及熱忱投入,任內為汕大盡心盡力,建樹良多。他在肩負廣東省教育重任之餘,還分出時間、精神,常為汕大思考未來的路向,我深表敬佩。承盧主席答允出任汕大顧問及校友會主席,繼續為大學的發展及校友的互利給予寶貴指導,凝聚畢業生的力量,為社會、為母校做出更大貢獻,我們表示萬分的歡迎和感謝。相信校友會將繼續壯大,不息地向前邁進。對於剛卸任的張湘偉校長,我借此機會感謝他在過去4年為汕大所付出的努力。我亦感謝現已改任汕大顧問的莊禮祥書記在校董任內對汕大的支持。
汕大創校20年,曆任的校長都是在到任後我才開始認識或共事,但今天徐小虎校長及李玉光副校長在汕大已經服務4年多,期間一直與我們共同工作,他們為人處事、學識、魄力和大公無私的工作精神,都是我們熟識和了解的。他們多年來為汕大醫學院及附屬醫院的發展努力,並力爭佳績。徐校長及各位副校長在今天的校董會議中,已提出未來5年務實的發展規劃藍圖,掌握汕大的定位和具體目標,本著唯才是用的宗旨,團結上下,為汕大開辟了配合國家、省、市發展的革新路向。希望日後大家與我一樣鼎力支持徐小虎校長和所有校領導發展汕大的工作。
大學是人類智慧薈萃、知識創造和積累的搖籃。通過教學研究,啟發廣闊的思維,推動社會文明進步。知識不單改變個人,同時亦改變國家的命運。21世紀以資訊、創新科技和知識經濟為主導,帶動全球經濟一體化,大學改革的要求和意義有著本質上的蛻變,汕頭大學和其他高等學府一樣,固有的發展模式受到挑戰。今天的教育,已不局限於技術的應用,有著更深、更廣的意義,是要能幫助發展學生的智慧及傳播知識。今天的社會競爭激烈,對人才需求非常殷切,國內外的大學均傾力為社會發展培養擁有多層次、多角度創新意念的人才。跨學科的教育模式,已成為培養綜合質素人才重要的一環。
很多人曾經問我,為何要花這麽多時間和心血在汕大的發展上?甚至在汕大建校初期,曾經有一位對教育有認識的領導向我說:“你對汕大是一個美麗的誤會。”意思是指如果我要辦教育,不如將資源投入北京的重點大學,所創出的成績會更顯而易見,這隻因他不明白我傾力發展汕大的原因。對我而言,建設汕大不僅是為家鄉之情,而是認為此地方確實需要一間(所)高等學府來栽培優秀人才,以配合整個廣東地區及國家的互動發展。汕大的成功,將對整個潮汕地區產生無可估計的長遠利益及巨大影響,亦對國家教育發展貢獻出一份力量。在這20年當中,可能因為製度的困難,令汕大發展常常遇到種種令人費解的人為障礙,令汕大事務往往事倍而功不及半,但我沒有因此而放棄,為的是汕大前途、國家教育、在座同學和素未謀麵而未來入讀的年輕人。如果隻求圓滑而不推動汕大更新求變,自問是一種罪過。過去多年來,我不斷與校領導重複地說,汕大要取得成功,並非單靠資源的投入,還要凝聚眾人力量,要靠在座各位及關心汕大的朋友熱忱投入時間及精神。兩年前我們更新了校董會,各位出任校董的同仁,均能以其在地方或專業上的知識,向汕大提供寶貴經驗和指導。我認為汕大最成功的發展,並不隻是要追及重點大學的水平,更重要的是發揮學生最大的潛能。汕大是我們共同的理想,如能凝聚我們所有人的智慧,汕大一定能夠成功。
我在社會工作了60年,目睹及參與了世界各種經濟的發展,曾經曆過不少事物,見證了許多人成功與失敗,自己也體驗過挫折和開心的日子,在社會上亦得到不少讚許和認同。在過去和今天,為汕大付出精神、時間、資源及深厚感情,但對個人而言實是一無所求。近年來許多世人夢寐以求的世界級榮譽或銜頭,幾乎全部為我婉卻,已接受的亦極力低調。如果時光可以倒流,要我選擇做一些人生最有意義的事,我還是以教育及醫療為終生不渝的事業。在人生旅途中,我深深體會到王安石所說“丹青難寫是精神”這一句話。作為中華民族的一分子,我會竭盡所能貢獻個人力量實現這個理想,不為名利,更亦不介懷別人的想法。
今天是我開心的日子,因為從我的經驗知道汕大經過這麽多人及這麽多年的努力後,我深深相信我們的發展已踏上一條光明的康莊大道。希望大家珍惜目前我們為汕大發展攜手努力的每一個時刻,發展汕大成為一所能使大家引以為榮的高等學府。謝謝各位。
全球化不承受之重壓(第十一屆國際潮團聯誼年會開幕儀式致辭)
尊敬的李瑞環主席、尊敬的中央各位領導、尊敬的大會執行主席蔡誠會長、尊敬的林文漪副市長、尊敬的各省市領導、尊敬的大會榮譽主席莊世平先生、各位嘉賓、各位鄉親、各位朋友:今天非常高興和榮幸,能夠參加我們潮人第一次在自己祖國首都舉行的大會,我們來自世界各角落潮邑鄉親才俊尤其是對潮汕有莫大貢獻和備受崇戴的莊世平長者,共有3000多人,能得到國家領導人的親切關懷和重視,實在是莫大的榮耀,本人謹向今天蒞臨的各位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當我們如此高興的共聚時,我們可能不曾想到,假如這世界全部隻是我們潮人,這可能不是一個最富有趣味的世界。大家請不要誤會,我作為潮州人,對潮汕地區的曆史、知情及我們獨有的性格都感到自豪。童年的我,在家鄉亦有很快樂的回憶。然而,文明社會的發展精髓在於多元匯聚,是建基於不同的傳統文化及信仰。曆代各國的交往,為世界發展帶來創意和動力,使世人更懂得、更珍惜平等的權利、義務和各種權益,或許這所有共同的進步,為的是要創造“更富知識的人類”,在其個別追尋更豐盛的人生中,可不斷發揮智慧與審慎精神,共同創造一個更人道、互相關懷及具效率與高生產力的世界。
在強大的創業精神驅使下,商貿逐漸變成一種革命。在絲綢之路上孤獨的駱駝隊伍,已演變成為全球每個角落的競爭。全球化對文明發展和進步有獨特貢獻,但有些人認為它像一個脫韁的社會,其不斷伸延、複雜常變及互相矛盾的性質,為懂得參與其中的人創造無限的商機及龐大的財富,也壓迫著更多的人,令他們生活更艱苦和絕望,令他們感到彷徨及激憤,因他們意識到自己生命和生計已經被一些超乎其掌握範疇的力量所支配。企業追求效率及盈利,盡量擴大自己的資產價值,其立場是正確及必要的。龐大的資金輕而易舉地流入可鑽營的市場,層出不窮,尋找最低成本、最佳人才及機會。商場每一天如嚴酷的戰爭,負責任的管理層天天筋疲力竭,為了捍衛企業和股東的利益,被迫永無止境地開源節流。科技及投資增長,卻未必能創造就業機會,市場競爭和社會責任每每兩難兼顧。然而,若不能增進福祉,經濟的作用又是為了什麽?漠視此問題,我們將付出高昂的代價。
全球化已是不可逆轉的現實。我們每天生活其中,但經濟的融合隻是其中一個層麵,全球化更重要的問題是人類如何消除歧見、和諧共進。社會最重要的動力是安定和信心,但如何達到,現今誰都沒有全部的答案。人與人彼此間的關係萌芽於自己的思想中,當我們認真開始思索這些問題時,始有改變的可能。也許全球有著各種博大精深的思想與信念,其中儒家的“仁義”、佛家的“慈悲”、道家的“濟世’、基督教的“博愛”以及伊斯蘭教的“淨潔”都各有真理。我們要進行思想的耕耨,對各種信念要有更深入的理解,兼容並蓄,凝聚共識,才可真正知道人與人之間雖然存在很大差別,但仍可和而不同、融洽共處。
各位鄉親,我們2000多萬海內外潮邑同胞無論在國內國外,多年代代地努力耕耘,創出成績,人才輩出,在不同領域中承擔著各種角色。在我個人經驗裏,我發覺恒心與關懷都是沒有年齡和區域限製的。今天的我,還是努力地去克服我麵對的困難和做到我想做的事,這是我們要時刻對自己保持的高度要求,不單是為了我們本身、為了我們的下一代、為了我們心愛的祖國大地,亦是為了我們彼此共存的世界做出貢獻和創造更光輝的未來。願與各位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