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誌,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誌無以成學。慆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複何及!”


    這是諸葛亮寫給兒子的書信。他教兒子如何做人,強調要實現遠大的目標,就必須注重道德修養、清心寡欲,才能集中精力做大事。


    清心,就是內心清靜而無雜念;寡欲,就是不要有過多的欲望。清心寡欲,保持思緒寧靜、神氣清靈是養生養神的重要途徑。


    但我們現在社會中,物欲橫流,要做到“清心寡欲”四字卻越發地不容易。老子說:“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但我們現在一出門,到處是“可欲”之事:我們身邊好多人就是喜歡攀比,一直不會滿足;我有25寸的彩電,人家是液晶的;我有彩屏的手機,人家是能攝像照相的,我有奇瑞qq車,人家是寶馬,總是覺得不滿意,總是想追最新潮的東西。


    老子說過“不貴難得之貨”,這些東西真的就那麽重要嗎?值得為這些東西付出你的青春,你的自由,你的愛情,你的熱血嗎?其實簡單的生活才能有更多的滋味:“清閑無事,坐臥隨心。雖粗衣淡飯,但覺一塵不染;憂患纏身繁擾奔忙,雖錦衣厚味,隻覺萬狀苦愁。”


    清心寡欲,說的是要做到內心清靜,節製嗜欲。頭腦裏沒有非分之欲、邪惡之欲、有悖於法律與道德之欲。古人講過:“寡欲者,其誌潔;多欲者,其心貪也。”寡欲之人,不僅對自己生活享受要求較少,清貧樸素,而且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崇尚精神上的富有。道德高尚是心理健康的基礎,精神富有是心理養生的重要因素。孔夫子說得好:“大德必得其壽。”誠然,我們所說的清心寡欲,並不是說腦子什麽都不想,什麽欲望都沒有,如金錢欲、權力欲應該少些再少些,而求知欲、工作欲還有對生命的熱愛,那是不可少的。


    心理學家研究認為:欲望愈高的人,愈容易自尋煩惱;奢望愈大的人,愈容易挫折纏身。物質上的清貧,可以擁有精神之樂;欲望上的清貧,可以舍去煩惱之苦。清心寡欲,是一種境界。因為欲望不高,容易產生滿足感和幸福感,無怨、無悔、無憂、無慮,自得其樂,自然有益身心健康。


    當我們能夠品味恬淡的滋味的時候,我們便會發覺,恬淡的滋味最有味。古代聖人以恬淡愉悅的心境為追求,以自樂自得的心態為有功,形體就不會敗壞,精神就不會耗散,當身心都處於最佳狀態時,我們又何愁幸福不會來敲門呢?


    現在應該放下那些阻礙自己前進的想法,清心寡欲,認真把眼前事做好。待時機成熟時,自然能夠龍出升天。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靜下來,才能看見自己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舒心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舒心並收藏靜下來,才能看見自己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