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者,很神秘,似乎也很詭異。這或許是人們對它的第一印象。的確,當代社會,人們已經很難在現實生活中直接感受到“忍者”的存在了。按照古老的傳統,忍者不能對外通婚,而內部又保持神秘色彩,其真實麵具始終難以窺探,人們也隻能通過那一幕幕精彩的電影畫麵來想象他們的生活。此刻,人們最想問的可能是——忍者現在到底還存在嗎?


    作為深受中華文明影響的國度,日本忍者也是自中土東渡而來。它最早的原型是中國古時的刺客。這些刺客都歸屬於一定的組織,受雇執行殺人任務。為了圓滿完成任務,刺客往往需要掌握各類技巧,包括使用暗器、攀爬竊聽、化裝易容等等。刺客在春秋戰國時期興起,因政治或其他原因替主家或某國國君除去心頭之患,在這一過程中也兼刺探情報,專諸、聶政、荊軻等在《史記·刺客列傳》中提及的這類人物便是典型代表。


    至秦朝,刺客逐漸發展成遊俠群體,除暴安良。漢武帝時,遊俠衰落,但刺客行業依舊存在。到南北朝亂世中,因朝廷鬥爭和對外戰爭的需要,刺客製造混亂以及收集情報的功能被強化,與此同時,刺客作為一種職業也得到完善。至唐朝,刺客由遣唐使引入日本。


    俗話說,入他鄉,隨其俗,傳入日本的“刺客”改名為“忍”,因其執行任務需意誌堅強且甘於寂寞、心性隱忍而得名。但這也隻就通常稱呼而言,在不同的地方其名稱也有不同。到了公元710年,“忍”被稱作“斥候”,戰國時代,叫法雖多,但以武田信玄命名的“亂波”最廣為流傳。“忍者”作為正式名稱固定下來是在德川家康建立幕府以後。江戶時代,戰亂平息,國家歸於一統,以刺探軍事情報以及對敵方首腦展開暗殺的忍者趨於沒落。


    要說忍者的黃金歲月,還當數戰國時代。忍者的等級製度、訓練內容、基本規範都確定於這一時期。日本戰國時代與中國的戰國時代一樣,到處充滿了陰謀與殺戮、殘酷與背叛。為了相互傾軋、爭權奪利,各大名們往往互派忍者進行監視與滲透。忍者所具有的特殊能力在這個時代有了廣闊的用武之地。


    在等級製度上,從戰國時代開始,忍者因其能力與實際作用的不同,被分為上忍、中忍、下忍。上忍專門負責對所執行任務的整體規劃,中忍則對實施步驟進行統籌與指揮,而下忍就是具體執行者。上忍、中忍、下忍之間等級分明,稍有不順,便會招來殺身之禍,這也間接強化了忍者“忍”的特性。


    各類影視作品中所呈現的忍者的特異武功,其實是對其能力的誇大,雖然忍者能自如地使用各類暗器,能去常人所不能去的所在,有的還能在水中屏息幾分鍾,但這些異於常人的本事都是靠平日的艱苦訓練得來的,這些特異武功被統稱為“忍術”。忍術的訓練主要包括四個部分:肢體平衡、形體靈敏、體能、攻擊技巧。


    肢體平衡是從走竹竿開始,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從竹竿轉至滾木上,要求不滑倒,還要上下行動自如,翻騰跳紮,如履平地。具備這樣的平衡能力後,才能在屋頂、牆頭及樹木上行走如飛。要訓練出靈敏的形體,需從小練起。最常使用的訓練方法就是在各類障礙物之間快速跑動,身法稍有不靈或反應略有不敏,就會被障礙物傷到。體能的訓練主要以長跑的形式進行,據說,達到上忍等級的忍者,每日可跑150多裏。忍者的進攻技巧除了純粹正麵進攻所需的劍術、箭術、馬術、柔術及投鏢之外,隱遁之術也是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隱遁之術也就是逃脫之術,在行動出現始料未及的情況下,忍者便依靠各種獨門秘術一縱即逝。


    在行動中,除了刀劍外,忍者最常使用的武器是各類飛鏢以及其他特製器物,如手裏劍、撒菱、手甲鉤、水蜘蛛、忍刀等。


    手裏劍即鐵蒺藜,是一種投擲武器,九米之內可以使人立刻斃命。其種類多樣,有八角形、六角形、十字形等。忍者在使用手裏劍時,事先會塗上毒汁,從而成為殺傷力極強的武器。撒菱,是忍者使用隱遁之術時撒在身後的一種菱形武器,使敵人難以近身,為自己順利脫身贏得時間。手甲鉤是忍者近距離搏鬥時除了刀劍外使用頻率最高的一種武器,其外形多變,可輕易致人於死地。水蜘蛛是一種水麵行走工具,能讓忍者在水麵上快速通過,從而減少暴露行蹤的幾率。忍刀比武士刀短得多,質量也較差,它的用處不在實戰,而在於其多用途的功能。將忍刀往地上一插,刀的護圈便可當作墊腳之物;把刀的護圈往高處一掛,雙手可安全地握住刀身攀緣上升。刀鞘可以在水中當作呼吸和竊聽工具。


    對於忍者來說,除了掌握高超的忍術外,對自我的嚴格要求也是其性情修養的重要一麵。所謂的嚴格要求也包括飲食方麵的控製。由於忍者行動中必須經常性地待在狹窄的空間裏,因此,忍者必須保持瘦小的體格,發胖對於忍者而言,是與被殺同樣可怕的事情。所以,忍者在飲食方麵極為慎重,有其特殊的食譜,被稱為“忍者食”。“忍者食”以稻米為主,配以清淡的蔬菜,而能快速增加體重、增強體味的食物則一律排除在外。


    忍者還有“攜帶食”一說,“攜帶食”就是行動中為能隨時補充能量而攜帶的食物,因為忍者一旦在某處執行任務,就不能隨意離開特定位置,以免暴露位置,這就需要隨時能充饑的食物。這些“攜帶食”主要有飯團、芋頭等。


    戰國時代,忍者發展迅猛,流派繁多,其中以伊賀與甲賀兩派最為強盛。伊賀與甲賀雖都地處群山地帶,但是立場各異,互相敵視。伊賀忍者起先並未依從任何一個戰國大名,但因其勢力發展過快,遭到了當時欲統一日本的織田信長的忌憚。1581年9月,織田信長發重兵對伊賀展開了大規模清剿,伊賀派創始人百地三太夫戰死沙場,伊賀派勢力遭到重創,後依附於德川家康,在其圖霸大業中立下汗馬功勞,成為德川氏的禦用忍者。


    相對於伊賀派最初的“自由之身”,甲賀派則非常自覺地尋找著自己的靠山,先是六角氏,後為細川氏,再後依從於織田信長。依托其勢力,甲賀派得以迅猛發展,本能寺之變後,甲賀派發生分裂,迅速衰落,至江戶時代中期,幾乎銷聲匿跡。


    伊賀與甲賀雖然門派不同,各有從屬,但是這兩大忍者流派為忍者基本規範的奠定都作出了巨大的貢獻。1676年,忍者藤林保武參照《六韜》和《孫子兵法》的內容,結合伊賀與甲賀的思想精髓,寫成了忍者書《萬川集海》。


    《萬川集海》共有十卷,分別從忍者的曆史、忍者的人格修養、忍者的組織形態、忍者的智慧、忍者的計謀、忍者的武器等諸多方麵對其理論基礎與技術能力加以係統闡釋,可以說是了解忍者世界的百科全書。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一本書讀懂日本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王光波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王光波並收藏一本書讀懂日本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