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話講“居安思危”,日本或許是這個世界上對這句成語最感同身受的國家了。地處地震多發帶,每年的自然災難如同螞蟻一樣多,這是命運的不幸,但同時也是人生的大幸。正是身處隨時遭遇突然災害的境地,這個島國和它的人民才能在忍受“驚慌”的同時,創造出一個又一個奇跡。這種強烈進取的國民性與其地理、自然環境有著密切的聯係。


    日本位於太平洋火山地震帶上,全球有十分之一的火山都在日本,其中最為著名的便是被稱為“聖嶽”的富士山;小於2.5級的小地震以及2.5~4.7級的有感地震差不多兩三個月就會發生一次,而嚴重的地震則每一個世紀就會發生幾次。如1923年發生的震級為7.9級的關東大地震,這次大地震共造成99331人死亡,43476人失蹤,103733人受傷,財產損失近300億美元。關東大地震給這個國家帶來巨大災難的同時,也給人們的心靈帶來了揮之不去的陰影,至今還對日本人的心理產生影響。這種影響因為阪神大地震的發生而愈發加重。


    1995年1月17日5時46分,阪神經濟圈的中心城市之一、兵庫縣首府神戶發生了7.3級地震,震中來自西南方23公裏的淡路島,屬於上下震動型的破壞性地震。


    神戶是日本也是世界著名的貿易港口城市,每年吞吐貨物量超過1.4億噸,是座背山麵海,自然環境優越,人口超過150萬的現代化城市。不過這個“現代化”是在地震重建後顯現出來的,在地震發生前,雖然在通往神戶的路上建造了許多隧道和高架橋,但是在神戶市內,大多數的建築還都是80年代以前的“老家夥”,有些地區的房屋幾乎全是木製。地震發生後,這些木房屋在地震引發的大火中付之一炬。而這些被燒毀的木房屋的殘骸又繼而堵塞了本就不寬闊的馬路,救援車輛極難通過,阻礙了救援活動的迅速開展,加之地震發生於清晨時分,絕大多數人尚在家中,使得人員傷亡慘重。據日本官方統計,在阪神大地震中,約有6500人死亡,26804人受傷,107610棟建築物遭破壞,有近33萬人無家可歸,經濟損失約1000億美元,總損失達當年國民生產總值的1.5%。


    阪神大地震是關東大地震後日本遭受的人員財產損失最為嚴重的一次,也是戰後50年來所遭遇的最大一場自然災難。


    這次地震之所以造成如此巨大的損失,日本政府的反應遲鈍也是原因之一。在地震發生時,村山富市首相還渾然不覺,躺在床上與周公會麵,直到40分鍾以後,他從床上起來,打開電視,看到各大電視台直播的有關地震現場的畫麵時,村山富市才意識到發生了巨災。當他打電話給秘術核實情況時,秘術竟然對此渾然不知,致使全國性的救災行動直到1月18日才展開。村山富市本人在地震後的第三天,才進入震區視察。政府的麻痹和遲鈍成了各大媒體抨擊的對象。


    正是政府層麵的遲緩,對地震造成的災難估計不足,致使許多國外救援隊到阪神地區救助的申請都被拒絕,就連日本的鐵杆盟友美國也是如此。一係列的不利影響最直接的體現在股市當中。就在地震發生的當天,日經225指數從近2萬點的高度直線滑落,從17日的19241點跌落至1月23日的17785點,下跌幅度為7.6%。其造成的連鎖反應如同地震本身一樣,給諸多行業帶來毀滅性打擊,首當其衝的是銀行業,其次是地產和機械製造業。


    為了重振阪神經濟圈,重建神戶,日本政府製定了為期10年的“兵庫鳳凰計劃”。此計劃的目的不僅要將神戶恢複到受災前的狀態,而且能應對即將到來的老齡化社會等各種社會問題。為實現這一計劃,日本政府投入了10萬億重建資金,這些資金有來自政府機構也有來自半官方的基金會,也有的來自民間團體的捐贈。


    10年的重建計劃以“四步走”的形式展開。第一步,地震發生後至年底,主要工作以救援和為重建做準備;第二步,從1995年初至1998年初,以全麵重建及對災區進行全國性的援助為重心;第三步,從1998年初至2000年,神戶恢複至災前水平,社會各層次得以自主運行;第四步,從2000年至2005年,以“現代化都會型城市”為發展目標,健全完善社會體係,大力發展對外經濟,以阪神經濟圈為依托,形成獨特的區域發展模式。


    阪神大地震對於日本有著比關東大地震更大的警示作用。在地震尚未發生之前,人們普遍認為,關西地區不會發生規模巨大的地震,因此,關西各城市在基礎設施的建設上,不太強調防震設計。地震以後,關西地區的防震抗災引起了日本政府的高度重視,從1996年開始,日本政府連續3次修改《建築基準法》,把各類建築的抗震基準提高到最高水準,要求商務寫字樓的抗震基準在8級,使用期限能夠超過100年。阪神大地震也使日本政府和國民增強了防災意識。日本政府將阪神大地震發生的1月17日定為全國“防災和誌願者日”,前後三天則為“防災周”。每年這個時候,日本各地都要舉行全民參與的救災防災演習,電視媒體也會不間斷地播放防災知識節目,並且不定期地發布地震預測報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一本書讀懂日本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王光波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王光波並收藏一本書讀懂日本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