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壇和戰場一樣,向來變幻莫測。人們雖然已經習慣了它的多變,但自1996年開始日本政壇的大動蕩,還是令世人吃驚不已。首相走馬燈似的換,對內對外的政策也隨之相應地不斷調整,整個日本政壇仿佛陷入了一個變動的怪圈之中。選舉、投票、成立新內閣,就在這樣的循環之中,日本度過了十幾年的時間。當混亂成為一種習慣,人們更多地將其視作了一出生活的喜劇,當作茶餘飯後的談資,一笑置之。


    2009年9月16日,日本民主黨代表62歲的鳩山由紀夫,在眾院全體會議上當選為日本第93代、第60位首相。緊接著,他立即著手組閣,當天夜裏在皇宮舉行了任命認證儀式後,民主、社民、國民新黨聯合執政的鳩山內閣將正式走馬上任。


    至此,又一次大選落下了帷幕。落敗的前任首相——自民黨的麻生太郎對此早有準備,因此在東京附近日本前首相鈴木貫太郎的紀念碑前的演講中,麻生太郎就引用了鈴木貫太郎送給麻生外祖父、日本前首相吉田茂的一句贈言:“一個人敗也要敗得有風度。”事實果然如預期的那樣,麻生太郎敗了。


    其實,對於日本國民而言,誰勝誰敗已經不是人們最關心的問題了。這種“經常性”的大選早已把大家弄得筋疲力盡了,人們目前最大的期望便是鳩山內閣能成為十幾年來動蕩的日本政壇的終結者,結束從橋生龍太郎以來政壇不斷上演的“鬧劇”。


    形象剛毅的橋本龍太郎始終秉持著父親“政治是為弱者服務”的理念,致力於日本的醫療保健、社會保障和國家福利建設。基於這一從政初衷,1996年1月,他獲得了極高的支持率,順利出任日本首相,在向來有一任政府完成一件大事的日本政壇,橋本龍太郎打破常規一上任就大刀闊斧地展開了行政、財政、經濟、金融、社會保障和教育等“六大結構改革”,決定將日本中央政府改革成一府十二省廳的框架。


    由於改革觸及到了政客、官僚集團和原有體製的既得利益者,注定要麵臨重重阻力。再加上1997年初,對具體政策洞若觀火、對整個大局卻缺乏把握能力的橋本錯誤判斷日本經濟好轉,決定提高消費稅兩個百分點,引得社會上怨聲載道。最終,這場改革隻得悲劇收場,並使得日本經濟再次跌回了穀底。1998年7月,自民黨在參議院的大選中慘敗,橋本龍太郎被迫引咎辭職。


    接任橋本龍太郎之職的,是橋本內閣時期的外務大臣小淵惠三。1998年7月,61歲的小淵惠三當選自民黨第18任總裁。7月30日,日本眾議院選舉小淵惠三為日本第84任首相。他性情溫和,遇事小心謹慎,具有較強的協調能力。然而,也正是因為這一性格特征,小淵惠三被日本政界評價為“完全缺乏個性魅力”。


    小淵對此也心知肚明,在他任職期間,當時日本政治、經濟和外交均麵臨許多棘手的問題。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小淵可謂費盡心血。但是,麵對如此沉重的壓力,身為“凡人”的小淵終於挺不住了,2000年4月2日中風入院。2000年4月4日,小淵內閣不得不宣布總辭職,以森喜朗為首相的新內閣執掌政權。


    臨危受命的森喜朗是日本政壇的一名老將,同時也是小淵十分信賴的“右手邊的人”,但是他的上台對日本而言,好像並不是一個明智之選。這位擅長辯論的首相,說起話來總是沒完沒了,甚至有人開玩笑地說:“聽森喜朗講演,來之前請務必準備好盒飯。”


    正所謂言多必失,森喜朗的“滔滔不絕”讓他在政治上栽了大跟頭:在日本與朝鮮關於“日本人被綁架”的問題上爭論不休時,他說朝鮮可以編造一個理由表明“這些日本人是在第三國發現的”,頓時引發了軒然大波;他批評大阪人“就知道存錢、存錢,完全沒有公共意識,也不關心選舉。說話還很尖刻,簡直是痰盂”,激怒了幾乎所有的大阪人;當日本學生駕駛的“愛媛號”實習船被美國“格林維爾”號核潛艇撞沉導致9人死亡時,打高爾夫球的森喜朗一個半小時後才回到官邸,又一次激起了民憤……一次次事件之後,森喜朗內閣的支持率降至了前所未有的最低值,於是,2001年4月,“最不受歡迎的首相”森喜朗被迫辭職。


    此時的日本經濟在經曆了連續十年的不景氣之後,又顯現出了衰退的跡象,政界醜聞不斷、外交毫無建樹,一連串的問題使日本國民的心中普遍出現了變革的要求。第三次參選的小泉純一郎激進的“改革”策略正合時宜,得到大部分民眾支持的小泉理所當然地成為了下一任的首相。


    在“改變日本”的口號下,小泉提出了明確的改革主張,改革涉及政治、經濟結構、外交等各個社會領域,顯然,他是真的想讓日本呈現一種全新的麵貌。但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小泉的勃勃雄心要變為現實絕非易事,再加上在外交問題上他所表現出的右翼言論,引起了包括中國在內的亞洲國家的警惕,他的改革變得愈發步履維艱,而他最初就任時的“超級人氣”也隨著時間的推移一點點地消退了。


    2006年,小泉內閣陷入了最嚴重的危機之中:韓國的反日浪潮一浪高過一浪,日本國內反對小泉的聲音由此開始傳出;“郵政改革議案”等改革的提出,使小泉的支持率急劇下降,國內倒閣的呼聲將其推上了風口浪尖;就連小泉自詡“曆史上最佳”的日美關係也遭遇了瓶頸,美國不斷向日本施加的壓力也令小泉內閣焦慮不已。來自各方的壓力,使小泉無法招架,明眼人都知道他撐不了多久了。


    2006年9月,身材高挑、風流倜儻的安倍晉三擊敗小泉純一郎,當選第90任日本首相,同時也是第一位戰後出生及日本戰後以來最年輕的首相。安倍是日本政壇中強硬的右翼人士,日本媒體稱其為“小泉的正統接班人”。但他同樣無法改變日本的現狀,而且新任內閣大臣醜聞不斷,也令安倍麵臨的壓力越來越大。


    2007年9月,安倍晉三以“健康原因”為由向自民黨國會對策委員長大島理森轉達了辭職意向。安倍的辭職,使日本政壇不得不又開始新一輪的大選。這次接任的是性格溫和的福田康夫,這位日本前首相福田赳夫的長子一開始就知道自己的任期是安倍晉三辭職後剩下的為期不長的時間,卻還是在上台伊始便提出了一係列解決日本問題的政策。然而,僅憑他一己之力根本無法解決長久以來累積下來的爛攤子,於是,2008年9月1日福田康夫召開記者招待會,宣布辭職。


    福田的這一決定,使執政黨、在野黨和民眾都感到震驚,但他的“不負責任”終須有人接手,這個人就是日本第92任日本內閣總理大臣麻生太郎。在曆史和外交問題上麻生以強硬著稱,並經常因“大嘴”引起周邊國家的強烈不滿。同時他的“大嘴”關於“單一民族”的講話也引起了日本國內的反彈。雖然他曾盡力挽回自己所犯的錯,卻終究無法改變失去民心的結局,被他人取代也就是預料中事了。


    從橋本到麻生,短短13年的時間,日本更換了7位首相、12任內閣,政局之混亂可見一斑。麵對如此動蕩的政壇,幾乎每一任首相都有心無力,各種改革的嚐試甚至將日本引入了更大的混亂之中,人們隻能寄望於下一任。於是,日本政壇不自覺地陷入了一種惡性循環之中,到底這樣的混亂何時才能結束呢?沒有人能做出肯定的回答。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一本書讀懂日本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王光波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王光波並收藏一本書讀懂日本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