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年的大寧著實不□□寧,前有嘉峪關被奪,後有黃河洪澇,快入冬時又發生一件震動朝綱的大事,皇後病逝。


    這事放在其他無論哪個帝王在世,除去皇後母家,對文武百官來說都是好事,天子即位,要在龍椅上坐到壽終正寢,而皇後之位卻花落誰家卻看運氣,運氣好了,蔭蔽家族二十年不是虛的,然而本朝卻不一樣。


    皇後的家世太過顯赫,新晉大將軍還在西北前線統禦十五萬大軍抵抗外族,於情於理,這皇後的位置都得空上幾年,以示榮寵。


    這是正常的邏輯,若大將軍仍舊是姬鎮,這麽想倒也沒錯,但現如今的大將軍是姬威,滿朝上下無人不知的瘋子,皇後死得太過蹊蹺,即便是他們這些外臣心裏都覺得和陛下脫不了幹係,更別提姬威了,事實上燕嬪寵冠六宮的名頭傳得很響,她那跑江湖賣唱為生的父兄甚至都入了朝拜官封爵,讓人不得不多想。


    江承萎靡了幾日,似乎也終於明白過來情況了,禦筆朱砂親自下書一封,傳至西北,且不提姬威聞聽噩耗作何反應,八百裏加急的快馬三日後便入了京城。


    呈至宮中的信函裏隻有一封呼延人上表的降書,這似乎是噩耗還沒傳至西北之前就已經發出的,等到姬威接到京城的噩耗,這降書已經到了江承的手裏。


    如此驚險,饒是江承也不由得鬆了一口氣,把降書反複看過,正要讓人去取天子金印,才想起前些日子已經讓長青拿去處理朝中事務了,這會兒他放下了心頭一塊大石,隻覺渾身鬆快,心裏也憊懶了些,索性把手裏的降書重新封口,讓人拿去給長青蓋印。


    這一夜燕嬪又換了身裝束,看慣她之前男裝俏麗的模樣,偶爾一次女子打扮,更顯出幾分風情,這是宮裏那些自小被規矩教養大的閨秀們比不得的,江承即便看不起燕嬪的奉承,心裏也喜歡著。


    芙蓉帳暖,春華繾綣,美人言笑晏晏,江承輕出一口氣,隻覺得這般荒唐,似乎能拂去姬婉在他心裏留下的影子了。


    這一年的京城秋日短,北風刮起那天,宮裏剛剛傳出喜訊,說是好幾位妃嬪同時查出有孕,宮裏高位的妃嬪不多,位分最高的除去孕有皇子的趙妃,就是周孝先的女兒周妃了,但趙妃畢竟身份上差些。因為這個,一連好幾天,周孝先走路的步子都帶風,內閣上下也都恭喜他幾分,畢竟看家世看品貌,周妃都是最有可能繼皇後的人選。


    然而內閣的好氣氛並沒有持續多久,自當初洪澇重災之地荊州起,突然大範圍地爆發了疫病,周遭四五個州府都被波及,許多難民逃過了黃河洪澇,卻沒逃過來勢洶洶的疫病,不知從哪裏傳來風聲,說是朝廷要把得了病的人都集中起來火化燒死,僅僅在疫病爆發的第五日,就有大批的難民向京城方向逃難。


    所謂大災之後必有疫病,其實就是大批受災難民長期聚集在一處,髒亂之下易生疫病,但不是絕對的,長青當初有提出過這一點,內閣也曾就此商議過再開國庫,增添人手,防治疫病。


    然而這方案提出沒多久,勳貴衙內被殺一事鬧得沸沸揚揚,好不容易等那陣風頭過去了,疫病沒個影,這費力不討好的事情也就沒人願意出頭去做了。


    這一回的疫病來勢洶洶,僅發現三日就已經死了人,初期看上去和正常沒多大區別,大批得了疫病的難民無法辨別,一旦被旁人發覺,就已經到了藥石無救的時候,更會傳染周遭和病人有過接觸的人,堪稱駭人。


    到了必須要內閣拿出個主意的時候了,周孝先權衡了一會兒,有些含糊地說道:“研製治療疫病的藥方需要時日,為今之計,應該先行調遣京畿巡防軍,把那些暴民趕離皇城。”


    這話無非厚非,皇城乃是一朝根本,天子與百官居所,別說是讓這些難民帶著疫病進來天子會有危險 ,就是他們這些做官的心裏都發慌,閻王爺可不管你姓江還是姓姬,這疫病不是鬧著玩的,誰知道這些難民被放進來之後,會傳染給哪些人?


    李平西冷笑一聲,看了眼長青道:“此事得派個穩妥的人去做,本官素聞督公大人同直隸總督宋大人交好,不如這事就交給督公大人去做吧,不知督公大人意下如何?”


    長青沒答話,目光落在孫朝遠的身上,孫朝遠瞥了李平西一眼,眼裏帶了些警告的意味,李平西臉上仍舊帶著一抹冷笑,他的獨子沒了,他自己也將近花甲之年,臨到頭隻能從族中抱養和他關係並不親近的孩子傳宗接代,若不是還剩一口氣撐著,他簡直恨不能撲上去把這個禍亂朝綱的閹狗咬死,哪兒還能站在這兒心平氣和地說話?


    誰都知道驅趕難民是件吃力不討好的差事,疫病的危害還是其次,這會兒疫病剛剛爆發沒多久,藥方的研製還在進行中,但凡遲上幾日,逃難過來的難民隻會更多,到時候,隻要一個行差踏錯,就會造成不可挽回的後果。


    烏選沉吟了一會兒,說道:“光是驅趕不成,都是難民,我看讓人在城外蓋幾個棚子,把得了病的和沒得病的分開,收容些時日,等著疫病方子出來,也是皇恩浩蕩了。”


    “這次的疫病不同往常,得病的人很難區分,”長青搖搖頭,輕聲說道:“疫病方子如果不盡早研製出來,不知道會死多少人。”


    李平西冷笑道:“哪怕死一千個,一萬個,都得把他們攔在城外,皇城出了事,誰擔待得起?”


    孫朝遠自然明白這個道理,而且他更明白,越是這種時候,越是沒人肯出去的,本就不是掙名利的好時機,還有可能丟了性命,即便是他,也要三思的。


    內閣裏氣氛一時凝滯,若要派人去驅趕難民,至少也得調遣得動京畿巡防守備軍的級別,然而到了這個級別,大多是上了年紀的老臣了,年紀越大,官位越高,越是怕死,孫朝遠環顧一圈,歎了一口氣,說道:“還是我……”


    “老夫去!”烏選拍桌子站起身,瞪了孫朝遠一眼,“老夫在這朝中幾十年了,頂得起這點罵名,你孫首輔還是留著這條老命抱重孫子去吧!”


    孫朝遠倒是一時不知道如何是好了,周孝先頓了頓,也道:“兩位大人年事已高,此事費心費力,還是讓我們這些做後輩的代勞,此事……”


    長青的目光從內閣眾人身上掠過,注意到周孝先在說了這話之後,立刻就有好幾個人的視線在他身上一掠而過,心下不由微歎,起身道:“李大人說得沒錯,晚輩同宋總督有幾分交情,對京畿巡防大營的情況也了解幾分,幾位大人不必再爭了,由我去吧。”


    這話一出,眾人都有些驚訝,最驚訝的是周孝先,其實他說這話確實是為了堵長青的話頭,好讓李平西接話,內閣和驅趕難民這事是萬萬不能扯上關係的,但是東廠可以,無論是前朝還是本朝,東廠的名聲都壞到不能再壞了,百姓的罵聲對他們這些官員來說不吝於當頭棍棒,然而東廠依附天子生存,這點罵名對他們來說算不了什麽。


    眾人反應過來,自然也明白了這個道理,這樣說來,長青主動站出來也不是什麽難以理解的事情了,李平西一聲冷笑,心下嗤了句裝模作樣,倒是孫朝遠和烏選兩個人對視一眼,看著長青的目光都有些複雜起來了。


    長青入朝這麽久,他們原先一直防備的東廠擅權之事從未發生過,之前賑災之事更是讓他背了一回鍋,至今罵名猶在,算起來不是東廠對不起內閣,而是他們內閣對不起東廠,因為宦官的名頭,他們本能地防備他,卻忘了他也才是個不到三十歲的年輕人。


    事情敲定,長青也就不再就此事發表意見了,隻是和眾人一起估算了一下這些日子城外難民的數目,精打細算地調遣了一批糧草和入冬衣物,確保城外的難民不會受凍受餓,能夠稍微緩解一下局勢。


    等到事情商議完,全都列出章程了,眾人才習以為常地整理出來上呈中宮,就連孫朝遠這個首輔都沒發覺,他們已經越來越習慣遇事自己拿主意,等到解決完了再不痛不癢上報給江承了。


    江承更沒發覺,入他眼的盡是處理好的事務,即便讓他自己來,也找不出更好的方案,省心又省力,隻是這回他看著上呈的奏本,看著上麵整整齊齊列出的章程條例,看著裏頭眾人自問自答般的解決方案,不知道怎麽的,心裏總有種怪異之感。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對食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若然晴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若然晴空並收藏對食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