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篦坊——
神祖居駿河時,某朝,庭現一物,形如小兒,或稱肉人者,有手無指,以無指之手示上而立。見者驚,懼為變化之物,欲收之而不得。庭中騷然,侍禦稟其事,問如何,命逐出人不見之處。旋逐城外小山。一人聞此,曰:『殊為可惜,因左右不學,君失得仙藥。此為白澤圖中名封之物。食此,神力武勇。』(後略)
——《一宵話》卷之二/秦鼎
文化七年(一八一〇)
1
我最後的記憶極度脫離現實。
那個時候,我和兩名男子身處廢墟屋舍的內廳。
其中一名是姓淵脇的年輕警官,另一名自稱堂島、年約五十多歲的男子,職業我不太清楚,記得他好像說是鄉土史家。
地點在伊豆(注:日本舊國名,為現今靜岡縣東部、伊豆半島及東京都伊豆諸島。亦稱豆州。)的韮山,位於人跡罕至的深山之中。日期——如果我的記憶正確——應該是六月十日。我確實在六月四日來到伊豆的,然後花了六天采訪,應該沒有算錯。
“這裏,簡直是……,簡直是異空間……”
我十分清楚地記得淵脇如此喃喃自語著。的確,我也覺得這裏有如異空間。我置身的狀況就是如此奇異。話雖如此,但我並非身在什麽莫名其妙、不可思議的地方,也並非受到荒唐無稽的不成文法則所支配。
即使如此……那個時候,我依然身陷異空間。
我找不到其他恰當的形容。
異空間……
我覺得異空間這個詞,是個非常模棱兩可的詞匯。照字麵來看,它應該意味著迥異的空間,不過是與什麽東西、怎麽樣地迥異,卻不甚明了。首先,空間這個詞就很難纏。最近,仿佛理所當然似的經常聽到這個字眼,但是它原本應該不是個會在日常對話中出現的單字才對。除了做為專門術語,在限定的狀況使用以外,它的語義是多層的,要怎麽解釋都成。在日本固有的詞匯(注:原文作「大和言葉」,這裏是指大陸文化傳入日本以前的日本固有語言,相對於漢語等外來語而言。「異空間」屬漢語。)當中,也找不到適當的對應說法。在「空間」上頭冠個「異」字,意思卻可以若無其事地通用,語言真是不可思議。
這個詞匯拋下嚴密的語義,隻有語感獨自橫行。其他類似的還有亞空間、異次元等詞匯。語言是生物,所以即使是擁有典故、來曆正統的詞匯,若是不符合民情,也會被廢棄不用;相反地,即使是缺乏曆史及學術整合性的新詞,隻要符合那個時代的需求,也能夠發揮十足的功能。
異空間和異次元,就語言來說是有效的吧。
這類語群之所以會固定下來,隻要原因之一,應該是荒誕玄學(注;日文作「空想科學」,為法國作家雅裏(alfrcdjarry,一八七三~一九〇七)所創新詞pataphysics之譯語。中文或譯為「超然科學」、「不通學」。)的言論在一般大眾之間的普及。
將學術用語挪用到學問以外的言論——以這個層麵來說,娛樂小說的影響力遠大於科學技術的進步與發展。不過,用語嚴密的定義與概念也會在傳播過程中喪失掉大半。
然而另一方麵,換個角度來看,正因為定義變得曖昧,才能夠留存至今吧。比方說,我們絕對不可能體會到狹義的異空間。恐怕永遠都不可能。
縱使理論上可能,現實上我們也不可能從我們所屬的空間踏入我們不可能存在的其他空間。
但是,正因為未被定義……
我們才能夠室長窺探到異空間的片鱗半爪。
當然,那並非特別不可思議的空間。
不必無謂地尋求奇景絕景,異空間隨時都會顯現在旅途中的平凡城鎮、或平時不會經過的小巷當中。不僅如此,即使在熟悉的房間角落、花瓶底下,都存在著異空間。隻需要一點差異,它就能夠顯現。
光的強弱、一抹幽香、一絲溫差……
不,甚至不需要這些東西。隻要觀點改變,世界就為之丕變。老掉牙地說,異空間就存在於自己當中。
所以,人才能夠足不出戶,就是個旅人。
那樣的話……,或許我其實是身處那個昏暗地窖般的小房間中,在自己的體內旅行也說不定。所以……
所以我……
無法斷定倒在那裏的是不是真的屍體。
話說……
開端,是五月下旬。
記得當時是溲疏花(注:溲疏花(deutziascabra),虎耳草科溲疏屬植物,五、六月開花。)開時節,一個令人不愉快的陰天。
大白天的,室內卻陰暗渾濁,模糊朦朧。即使開燈,也驅趕不走這些渾濁,反而泛黃了似的,更加令人不快。
那一天,不知是氣溫還是溫度影響,我比平日更爬不起床。
記得我起床之後,好一陣子都無法動彈,就算洗臉漱口,也全然不起效果。好了,著手工作吧——我煞有介事地抖擻精神,握住鋼筆,卻指尖弛緩,視野模糊,完全無法集中精神。
總而言之,那天的不適並非天候等外在因素所造成,一切應該都是我內在的問題。我的身體——特別是腦袋的狀況不佳。
這如果是上班族,無論情願與否,都得在一定的時間出門,隻要在都電
(注:正式名稱為東京都電車,為東京都經營的路麵電車,自一九〇三年由品川新橋線開始營運,全盛期有四十一條路線。一九七二年以後,隻留下荒川線繼續經營。)的人潮中推擠一番,精神也會振作起來吧。
即使振作不了,隻要移動,縱然不願意,心境也會轉換。就算不轉換,隻要待在職場,怎麽樣都得裝出應有的態度。
但是像我這種自由業者,鎮日醉生夢死,生活毫無高潮起伏,就沒辦法這樣了。自由成立於不自由之上。就像沒有拘束,就沒有解放一樣,既然不受他律的支配,若想獲得自由,就隻能把一切交給自律了。
這種情況下,加諸與己身的壓力是壓倒性的巨大。
所謂自由業,是空有其名。
對於自甘墮落的人而言,駕馭自己,要比跨上駿馬艱難得多了。
我深深地、長長地歎了一口氣。
即使徒然麵對書桌,也擠不出半個字。稿紙一直都是空白的,感覺那些數量龐大的空格永遠無法被填滿。
我把手肘撐在書桌上,下巴托在手背上,眺望窗外。
窗玻璃蒙上了一層灰塵,宛如霧麵玻璃一般。
窗戶外頭的鄰家庭院那一成不變的失焦景色,與自己朦朧地倒映在上麵的臉孔重疊在一起——我覺得我好像就這樣忘我了好長一段時間。
至於那個時候,我衰竭的腦袋慢條斯理地在想些什麽?自己為什麽會變成小說家?寫小說的意義何在?何謂小說?——我想的淨是這類乍見深奧,實非如此,而且得不到明快解答的問題。換言之,我能夠運作的唯一一小部分,全都浪費在無益的思考上了。
我正處於這樣的狀態中。
我聽見玄關門打開的聲音。
瞬間,我心中萌生出後悔。
光靠副職維持不了家計,妻子自春天起外出工作了。所以白天時,家裏隻有我一個人。
我後悔沒有鎖上玄關門,現在的我的狀態是不能見人的。
但是我沒有鎖門,而我人在屋子裏,事到如今也不能假裝不在,若是來人呼叫,我也不得不回應。
我思及至此,沒有多久,果然傳來了叫門聲:“有人在嗎?”
“老師,請問關口老師在麽?”闖入者的叫聲絲毫不客氣,也沒有歇止的
跡象。情非得已,我以應該是倦怠到異常的動作回頭,用緩慢得駭人的動作來到走廊。
走廊看起來比房間更加暗淡,感覺就像瞳孔貼上了一層膜。
是因為光量不足嗎?
“哦……?”
訪客是妹尾友典。
“……關口老師……,您剛起床嗎?”
妹尾把眼鏡底下略微下垂的一雙細眼眯得更細,笑了。然後他確認:“您剛才在睡覺吧?”
“沒有。”
我想聲明我沒在睡覺,卻舌頭打結,模糊不清得發出某種無法理解的不明語言。妹尾再次得意地笑,說:“原來關口老師是夜貓子啊。”誤會終究沒能解開,我放棄說明,帶妹尾進到屋裏。
妹尾難得來訪。
妹尾在隻有一名社長、兩名員工的小型出版社擔任糟粕雜誌(注:日本戰後一時蔚為風潮的三流雜誌類型。內容多以腥膻八卦的不實報道為主。由於雜誌社經營遭取締而倒閉。如同用糟粕釀造的劣酒般,幾杯下肚既倒,故而名之。)的編輯。我雖然算是靠寫小說維持生計,但是因為不僅寫得慢,銷路又不好,所以除了文藝雜誌之外,也到處寫些猥褻的實錄報道來糊口。我使用筆名,也提供稿子給妹尾所編輯的《實錄犯罪》。
“真是稀客……”我總算說出像日語的話來。
“……鳥口呢?”
名叫鳥口的青年是妹尾的部下,平素拜訪這裏的幾乎都是他。
“鳥口最近很忙。喏,就那個算命師啊。”
“哦……”
我不是很清楚,不過鳥口這幾個月以來,一直在追蹤采訪一個冒牌算命師。
“我記得是……”
我說出口的話極為簡短,不過似乎比滔滔不絕的空洞內容更容易懂。可能是對方會自己揣摩意思來回答我吧。妹尾點了幾下頭。
“沒錯沒錯,那件事愈來愈不得了,我們現在領先了其他出版社呢。誰也沒料到事情竟然會變成那樣,所以搶先采訪的隻有我們而已。”
“哦……這樣啊……”
我不明白妹尾說的那樣是哪樣。我既不看報,也不聽廣播。這幾天以來,我甚至沒有和妻子以外的人交談過。
“然後呢?”我問。
“然後……什麽?”
“呃,就……”
“然後呢”這樣曖昧的詢問,的確會讓人窮與回答吧。
“……你今天是……?”
“我是為了別的事來的。關口老師,你最近有沒有稿子我截稿或是要進行采訪……?”
“呃,這……”
“沒有,沒有是吧?那太好了。”
我覺得一點都不好。
“反正我總是很閑。妹尾先生才是,總編輯可以擅離職守外出嗎?會被社長責罵吧?”
“我就是來處理社長交代的事的。”妹尾愉快地說。
妹尾比我年長,如果不說話,他看起來也像是有了相當的年紀。不過實際一交談,印象隨即改觀,無論什麽話題,他都會像個孩子般高興地聆聽,而且十分健談。
光是閑話家常,有時隨便就可以聊上兩個小時。
“社長交代的事?那還真是個大任務呢。這跟我有什麽關係嗎?”
“這個嘛,我想你聽了就知道了……,啊,這理所當然嘛。”
“是理所當然啊。”
對話總像少了根筋。
妹尾也好,鳥口也罷,明明老是寫些令人鼻酸的淒慘事件報道,個性上卻都有些灑脫不羈之處。妹尾原本就大而化之,再配上天性魯鈍的我,使得對話完全失去了緊張感。
“那麽……”
原本有些駝背的妹尾略微挺起身子,從破爛的皮包裏取出大型文件袋,開口問道:“……關口老師,您記得津山三十人慘案(注:亦稱津山事件,一九三八年發生於日本岡山縣一個小村落。凶手都井睦雄於短時間內殺害了三十人後自殺,是日本犯罪史上前所未見的殺戮事件。)嗎?”
“呃,記得是記得……”
“我想也是。”妹尾說。“一般人都知道。”
“是嗎……,我記得好像是昭和十三年(一九三八)的事吧?”
“是啊,距今才十五年。”妹尾顯得格外神采奕奕。“當時我才二十三歲呢。”
“啥?”
當時我又是幾歲呢?
“因為我跟凶手都井年紀相同。”
“這又怎麽了嗎……?”
“津山事件在連續殺人事件當中,算是空前的大事件。在短時間內進行大屠殺這一點上,無人能出其右。凶手在短短一個小時之內,就奪走了三十條人命呢。”
“妹尾先生,這種事要是隨隨便便就有人能出其右就糟糕了。不過就算過程慘絕人寰,它的實情也與世人所認定的獵奇事件有些不同吧?”
“當然不同了……”
“而且據說凶手是個老實的讀書人。”
“是這樣沒錯。不過我所說的不同,並不是這種不同。雖然關口老師說‘世人所認定’,但是其實呢,世人根本已經不在乎了。”
“不在乎?……怎麽說?”
“已經忘了,年輕人已經不知道津山三十人慘案了。”
“哦……”
所以妹尾才會先問我知不知道吧。
“也難怪吧,不管怎麽說,中間都經曆過戰爭時期嘛。別說是三十人了,戰爭裏死了好幾萬人。該怎麽說,相形失色嗎……?”妹尾以奇妙的聲調說道,甚至露出奇怪的神情來。“那真是起大事件哪。可能是我的故鄉在關西,比東京更靠近那裏,所以才會記憶猶新吧。”
“說是大事件,的確是大事件,我想當時應該也轟動一時。不過,我接到還比不上阿部定事件。”(注:一九三八年五月,料亭女侍阿部定勒死男友,並切除其性器官。由於案情駭人聽聞,在民間造成轟動。)
妹尾拿著文件袋,雙臂交抱著,露出納悶的模樣,還垂下了兩邊嘴角,“唔唔”的低吟。
“就像關口老師說的,或許是因為戰爭的關係。可是那麽重大的事件,會遭到遺忘嗎……?”
“都已經是這種時代了,那種黑暗的記憶,大家毋寧是想要遺忘吧……”
這個國家的人民竭力避免注視黑暗,隻努力望向光明生活著。這也無可奈何吧。若非如此,也不可能在這麽短的時間內將一片焦土複興到這個地步。
我這麽說,妹尾便再一次露出納悶的模樣。
“可是,那麽為什麽敝社的雜誌這類犯罪雜誌,隻要出版,就有不錯的銷售成績?坊間充斥著獵奇變態犯罪讀物。我們的雜誌也是,隻是把內容寫得再聳動一些,還可以賣得更好。雖然那不合我的誌趣。”
“那是因為……”
我認為,即使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黑暗也不可能就此消失。
就算粉飾太平、以漂亮的詞句蒙混過去、用道理加以封印,存在的事物還是存在。隻要稍微出現一點點裂痕,黑暗就必定會衝破日常的表麵,傾巢而出。每個人都隱約知道這個道理。盡管依稀明白,卻佯裝不知道,如此罷了。所以至少想把世上的黑暗都當做身外之事、是虛構的事吧。
“……雜誌說穿了隻是杜撰出來的。”
“我們雜誌標榜的可是實錄。”妹尾依舊一臉無法信服的表情。
“姑且不論這個,妹尾先生,從剛才開始,你的話就一直不著邊際……”
我這麽一說,妹尾便說:“啊,這真是失禮,難道尊夫人要回來了嗎?”他伸長了脖子四下張望。他對於談話沒有進展似乎不以為意。
“不,
內子暫時還不會回來,她黃昏才會回來。不管這個,是不是差不多該進入正題了……?”
“正題?咦?剛才說的是正題的一部分啊。”
“咦?津山事件嗎?”
“不是。”妹尾有交環雙臂低音。“跟津山事件本身沒有關係。”
“妹尾先生,你講話怎麽這樣拐彎抹角的呢?”
“嗯……說的也是。那麽……”
妹尾猶豫一會兒,搖了一下頭,說:“那麽我開門見山,直接說結論了。”接著他說:“可以麻煩您……找個村子嗎?”
“找……找村子?什麽意思?”我一頭霧水。
別說是一頭霧水,因為太過唐突,我甚至不覺得妹尾是在捉弄我。
“您一頭霧水對吧?”妹尾笑得開懷。
“當然會一頭霧水啦。你說是社長交代的事,跟津山事件有關。然後突然要我找一個村子,這簡直是打禪語嘛。要是解得出來,那我就是個了不起的高僧了。”
“啊哈哈,說的沒錯。”妹尾撓著頭,鬆開跪坐的腳。“其實啊,我們社長——也就是赤井書房的老板赤井祿郎,我想您也知道,他的本業是販賣學習教材的。出版算是他的嗜好,所以賺不賺錢是其次,隻要我們盡心做好工作就好。”
“那不是很好嗎?”
“嗯,這是很好,但是相反的,就算破產了他也不痛不癢,所以我們做員工的總是提心吊膽的……,咦?話又離題了。”
“哦……”
因為搞不懂主題是什麽,就算離開了我也不可能發現。我與赤井社長有數麵之緣,印象中他就像個性溫和的青年實業家,沒有出版業者那種獨特的氣質。
“反正,我們老板赤井總是忙著修理、改造汽車,申請發明專利等等,興趣太多是他唯一美中不足之處……。總之,赤井的老朋友裏,有位叫光保的人。”
“光保?是名字嗎?”
“是姓,光保……我記得是叫公平吧。這個人頭發稀疏,身材微胖,是個麵色光滑紅潤的阿伯。這位光保先生以前是位警官。”
“警官……?”
“嗯,警官。以前好像在靜岡擔任巡查(注:日本的警察組織,階級由下往上依序分為巡查、巡查部長、警部輔、警部、警視正、警視長、警視監,最高階級為警視總監,為警視廳的本部長。),還是駐在所(注:駐在所功能與派出所相同,設於山區、離島或偏遠地帶,有警官常駐。相較於派出所為輪班製,駐在所多兼具官舍功能,派任警官與其家眷居住於此。)警官。這個人啊,他以前被分發駐守的村子,不見了。”
“這……”
令人不解。
“……你說的不見,是指廢村的意思嗎?或者是蓋水壩而沉入水中,還是和鄰村合並後改了名字……”
妹尾拜拜似的豎起單手,左右搖擺。
“不是。”
“不是嗎?”
“廢村……是廢村了沒錯——不對,真難解釋呢。真的是消失了。”
“妹尾先生,什麽消失……”
“隻能說是消失了。光保先生當時常駐的派出所——還是叫駐在所?這我不太清楚,而且警察機構和現在也不太一樣了。當時好像是內務省(注:內務省為二次大戰前日本中央機關之一,管轄警察及地方行政等一般內政。曾設造神宮使廳強化國家神道政策,並實行特別高等警察“特高”製度,利用治安維持法統治遊行、言論。設立於一八七三年,一九四七年廢止。)管轄的嗎?”
“什麽‘嗎’,妹尾先生,那是什麽時候的事啊?”
“哦,就跟津山事件同一年啊,十五年前。聽說他一直任職到昭和十三年的五月。”
“原來如此……”
關聯隻有如此。
三十人慘案似乎隻是用來交代時代背景的前言罷了。
“然後,聽說那是個小山村,麵積廣闊,但是戶數很少,總共隻有十八戶而已,人口頂多也隻有五十人左右。是個小村落。”
“村名叫什麽?”
“好像是hebito村。”
“怎麽寫?蛇和戶嗎(日文中,hebi可對應漢字“蛇”,to可對應漢字“戶”。)?”
“忘記了。”妹尾說。“我是從光保先生那裏聽來的,但忘記是什麽字了。應該有兩個戶字,克斯我不記得有蛇這個字……。是兩個字沒錯,我應該抄下來的。然後,聽說村子正中央有一戶宅第宏偉的人家,屋主好像是地主還是村長。那戶人家姓佐伯,這我倒記得。在這戶人家周圍,相隔甚遠的地方零星地坐落著人家和小屋。幾乎都是農家,也有販賣牲口的,而賣雜貨跟處理郵件的,就隻有村子入口處的那一戶。還有一戶是醫生,據說是佐伯家的親戚。”
“哦,真詳細呢。”
“哎,因為才十八戶嘛。在那裏當警察的話,全部都會記得的。實際上,光保先生也說他到現在都還記得。”
說的也是。
“隻是,聽說光保先生在那個村子連一年都沒有待滿。”
“因為調職嗎?”
“他出征了,因為出征而離開。是日華事變(注:既中日戰爭。日本亦稱為日中戰爭或支那事變,為一九三〇年至一九四五年中國對抗日本侵略的戰爭,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一部分。)吧,我記得《國家總動員法》(注:中日戰爭時,日本為了進行總體戰,製定此法,授權政府運用國家所有人力、物力資源。於一九三八年製定,隨著日本戰敗,於一九四六年廢止。)好像是在那一年施行的……”
說道這裏,妹尾抿起嘴巴,鼻子“唔嗯”了一聲。
“……然後,光保先生複員回來一看,村子竟然不見了。”
“所以說,妹尾先生……”我往前探出身體。“所謂不見是什麽意思?你剛才說隻能說是消失了,可是村子不可能像煙霧一樣憑空消失吧?”
“可是就是這樣。”
“什麽就是這樣,那存在原本所在的地方怎麽了?變成了一片荒野嗎?還是開了個大洞?”
“沒有洞。”
難懂到了極點,不曉得是說的人說不清楚還是聽的人理解力不夠,絲毫抓不到這番話的重點。
妹尾似乎也察覺到我還是聽不懂,他尋思了半餉後,逐加以說明。
“正確地說,光保先生回國,是太平洋戰爭結束以後:更正確地說,是昭和二十五年。才三年前的事而已。換句話說,光保先生長達十二年間都在大陸輾轉流離。雖說他最後到了馬來半島,我是不知道他做了些什麽。其實……光保先生去年造訪那座令人懷念的村子。現在有許多地名還有交通狀況什麽的不是都變了嗎?可是那地方卻沒有半點改善,現在依然沒有巴士通行,而且地處連鐵路都沒有的窮山僻壤,他憑著模糊的記憶到了那裏一看……,村子竟消失得一幹二淨。在十二年之間,hebito村消失得無影無蹤了。”
“變成……山了嗎?”
“那樣的話還可以理解。比方說……對了,位於村子入口處的雜貨店。”
“也處理郵件的那家?”
“對,那家雜貨店好像叫三木屋,它跑到了鄰村。”
“搬家了?”
“不是,地點好像沒變。說是好像,是因為光保先生的記憶也不是那麽明確。總之,光保先生姑且忠實地照著他模糊的記憶前進,而記憶中的建築物,幾乎都位在記憶中的位置上,所以他覺得應該沒有錯。然後……”
“然而?”
“他望向那些建築物的門牌……,村名竟然不一樣。上麵的地址在他的記憶中,應該是鄰村的。”
“這
種事常有的吧?和鄰近人口過少的村落合並,所以地址改了吧。”
“有可能,可是不止如此。那裏不是什麽雜貨店,住的是完全不同的人。”
“雜貨店一家人搬走了還是過世了,別的人住進來了吧。”
“也不是。那裏住了一對光保先生素未謀麵的老夫婦,說他們已經在那裏住了七十年。聽好了,七十年呢。”
“這……”
他們說謊,或者是光保先生……
“……搞錯了之類的,他弄錯路了。”
“是啊,你說的沒錯。或許是在恰好相似的地方、相似的地形上,有著相似的人家。於是,光保先生盡管有些混亂,但還是姑且朝著村子的中央地帶前進。也就是佐伯家所在的地方。結果……”
“結果?”
“路完全一樣。路邊的地藏石像和柿子樹等等,光保先生全都記得。”
這不就叫做似曾相似(déjàvu)嗎?
覺得看過不應該看過的景色,對不曾去過的地方感到懷念——這些大部分都是大腦在騙人。是記憶混淆了。
所謂現在,其實是最近的過去。
認知到的瞬間,那就已經是經過一段時間的過去了。所以若是以量來捕捉時間,無與有的接點正是“現在”。接點雖然存在,卻沒有質量。換言之,狹義中的“現在”,數量上等於零。過去無休無止地不斷增加,未來則當然是——無。我們總是站在源源不斷地增殖的過去這個隊伍的最前端,前方空無一物,所以未來也不可能預知。所謂似曾相似,隻是那鄰近的過去,不經意地與更遙遠的過去重疊在一起罷了。也就是所謂的——錯覺。
我這麽告訴妹尾。
編輯點了幾次頭。
“光保先生也認為就是您所說的錯覺。可是他愈是往前走,這個想法就愈動搖。記憶中的家家戶戶,完全位在他記憶中的位置。也有一些人家和雜貨店一樣,住著不同的人。大部分住的都是老人,一問之下,他們同樣告訴光保先生,說是從以前就住在這裏了。”
“從以前是指……?”
“哎,就是從前吧,他們都是老人了嘛。其中也有幾家成了空屋,光保先生忍不住進了屋裏。雖然外表符合記憶,屋子裏卻完全陌生。有些人家的家具還留著,他打開抽屜一看,裏麵放了幾張泛黃的照片,上麵的人從沒見過。”
這……
果然是錯覺。
若是強詞奪理,強加解釋,這番話可能會變成超常現象;若是聽個不留神,就會變成怪談。
即使如此,這還是錯覺吧。
如果再次比喻,時間就像湍流。湍流中的河水原本應該毫不止息地流動著,但是如果在何種築起水壩,擋住水流,即使隻是暫時,水壩還是會承受到相當大的負荷。不僅如此,水流隻要停止,就會變得渾濁,然後逐漸地溢滿,終究還是會流失。記憶這種東西,如同老舊梳子的梳齒般逐漸缺損。
但是,缺損的部位會以某些形式被填補起來。
記憶重複著缺損與補足,逐漸被篡改。
而且是符合期待地……
“這……所以說,人不可能每樣事情都完全記得吧?假設十件事情裏記得五件好了,而五件事當中恰巧有兩件符合,雖然有三件事不同,但是當事人也不知道忘掉的那五件事都不符合吧?結果明明隻有兩件事符合,卻會連同忘掉的五件事在內,認為一定有七處符合。所以說,妹尾先生,那是另一個的村子。”
“可是是吧。”妹尾幹脆地同意了。
原本預期對方的反駁,結果我的愚見就像撲了個空,煙消霧散了。
“那、那樣的話……”
“沒錯,是錯覺。那個叫光保的人是有些難以捉摸,不過還是具備一般的判斷能力,所以他好像本來也以為是自己走錯路,或者是記錯了。但他還是覺得‘就算是弄錯,這也太相似了’,邊往山路還是田間小徑走去。然而光保先生愈是接近,愈覺得情況不對。眼前沒有田地,雜草叢生,甚至長著樹。他分明是往村子中央前進,景色卻變得仿佛遠離村落,跟記憶中完全不像。”
“他果然還是搞錯了吧。”
“光保先生也這麽認為。然後,他總算來到村子中心相當於佐伯家一帶的地方。然而……”
“然……然而?”
“那裏是深山,或者說叢林……,好像完全沒有人跡。可是啊……”
“請不要吊人胃口呀。”
“我沒有在吊您胃口呀。即使如此,光保先生還是覺得,就算搞錯了,若隻看地形,光保先生仍然認為到過這裏,於是四處張望……”
妹尾說完,緩緩地轉動臉以及視線。“……結果,他突然感到害怕,落荒而逃了。”
“什麽?”
“因為佐伯家就在那裏。從大門到屋頂,與記憶中的建築物完全相同。不過看起來已經久無人居,成廢墟了。”
“這……”
“沒錯。這也是錯覺嗎?還是幻覺?又或者是非常形似的建築物?雖然不明白,但是光保先生說那一棟格外宏偉的建築物,與記憶的一模一樣。”
忽地,一陣惡寒。
“請、請等一下。你剛才說的,是村子消失的事件……嗎?”
妹尾點點頭。
“可是妹尾先生,如果是民間故事也就算了,現在可是昭和時代呢。怎麽可以隻憑這些就說村子消失了呢?雖然聽起來很不可思議,但那應該是偶然吧。應該是那個叫光保的人走錯路,去了另一個環境非常相似的村子罷了吧?”
“可是啊,關口老師,光是地形或建築物的話,還有可能是錯覺,但是鄰村的村名……與光保先生記得的一字不差呢。這一點說不過去吧?”
“唔,或許是如此,但也可能是他跑到了另一邊去呢。得先確認這點才行。不是有地圖嗎?”
“沒有。”
“沒有?”
“沒有,那座村子本來就沒有記載在地圖上。舊地圖的話,因為人口太少,隻畫了一座山而已。”
“可是,妹尾先生,參謀本部的陸地測量部——也就是現在的建設省吧?那個機關不是從明治時期開始,就持續在進行測量調查嗎?戰後聯合國應該也下令要盡快修複地誌、地圖等等。有些地圖的縮尺比例,甚至連每一戶人家都有記載。不可能那麽荒唐,會有村子沒畫在地圖上的。”
“哦……”妹尾蜷起了背。“聽說那個地方頗為混亂不清。最近的地圖當然是有,不過上麵好像隻有鄰村……”
鄰村確實存在。然而……卻又地圖上不存在的村子……,這種事可能在日本發生嗎?
“……說起來,什麽地圖修複、地誌調查、地形測量,也都是從都市地區開始進行吧?山區都被擺到後頭。而且不管再怎麽詳細調查,也沒有樹海(注:樹海指如大海般遠闊的樹林,日本最著名的樹海為青木原樹海,位於富士山西北麓。)的地圖,不是嗎?”
“應該……沒有,……可是……”
“不過那個村子好像沒有樹海那麽落後啦。”
“警……警方怎麽說?警方應該有記錄吧?既然當時都設有駐在所了。”
“這個啊,資料好像毀於戰火了。警方相關人員不是戰死就是退休,再加上警察法經過幾次修正,據說記得當時的事的,已經沒剩下幾個人了,而且都隻有零星的記憶。”
“那……,政府機關之類……對了,還有政府機關啊。不可能有政府機關不知道的地址吧?而且應該也有戶籍。要是沒有地址,就沒辦法征稅了。”
“沒錯,當然光保先生也調查過了。但是聽說政府機關
的記錄當中……也不存在這樣的村子。”
“不存在?”
怎麽可能?
“可是就是沒有。也問過郵局了,一樣沒有。不過關於這一點,倒是可以做出一些推理。我想那個hebito村隻是一個俗稱,實際上登記的土地資料是別的名稱。所以搞不好那塊土地的名稱原本和鄰村是一樣的。”
“居民的戶籍呢?光保先生應該記得居民的名字吧。”
不可能沒有戶籍。為了廣為征兵,政府連山村離島都不放過,仔仔細細地查遍了每一個國民的姓名、出生地、住址、親屬關係。日本不可能有人沒有戶籍,生活在這個國家的人一定都被登陸、加以管理。
“戶籍在戰爭時期好像也幾乎全遺失了。我還以為那一帶不像東京,遭受到的空襲應該不怎麽嚴重,這算是一種偏見嗎?當然,戶籍什麽的很快就補齊了,不過資料登記的全都是現在住在那裏的居民,沒有半個光保先生記得的名字。”
“姓佐伯的人呢?”
“沒有人姓佐伯。”
“沒有……?”
“與其說是沒有,應該說是不知道。別說是住址了,連是生是死——不,現在連那戶人家是否曾經存在都無法確定。”
妹尾說完,又發牢騷似地說:“人這麽多,就算是國家,也不可能每個都掌握得住吧。”
心情變得十分複雜。
我並非強烈主張,隻是隱隱認為,老早以前就對以國民的身份被國家登陸這件事感到抗拒。一方麵也是因為受到征兵,經曆苦難之故。更重要的是,我不願意被國家這種莫名其妙的東西給管理。可是……
那也教人不願意。
理由我明白。
如果社會是一片汪洋,個人便是漂浮其中的藻屑。如果曆史是沙漠,那麽人生就隻是一粒細沙。即使如此,對於人類而言,隻有自己的人生才是全世界。隻有透過自己的眼睛知曉的世界,才是唯一、絕對的世界。所以如果不將一粒細沙與沙漠、將藻屑與汪洋視為等價,人就活不下去。人無論如何都相信自己永遠是自己。對個人而言,否定個體就等於否定全世界。所以個人總是強調:我就是我。
然而,我真的就是我嗎?有時候我無法確信。我不曉得今後我是否一直都能夠是我。所以會想要證據,想要別人來保證“你就是你”。客觀的記述在這種時候特別有用。
藉由被記錄,個人能夠暫時獲得一種被曆史認知的錯覺,感到安心。
盡管是因為存在所以有記錄,而不是有記錄所以存在。
——本末倒置。
我歎了一口氣,還是不想認同。
“因……因為沒有戶籍,連存在都無法確定……,沒這種事的。戶籍這種東西,不過是短短幾行記述罷了。那種東西就算燒掉,也不代表那個人或那個人的過去消失了。在某個地方一定有人記得那個叫佐伯的人。”
“是的,光保先生就記得,隻是……那場戰爭裏……”妹尾說道,又大大地歎了一口氣。“失去了許多事物啊。”
的確,這個國家失去了許多事物。人命、財產、資源……但是……
難道說連過去都是去了嗎?
“這……妹尾先生……”
“總覺得教人厭倦哪,真的沒有任何人記得。佐伯一家自不用說,連hebito村也是。”
那樣的話……
“那麽,究竟該怎樣看待這件事才好?”
“是的。”妹尾恭敬地這麽應了一聲。“話題總算漸入佳境了。唔,一般的解決方法隻有一個。很簡單,那就是光保先生腦袋有問題——換句話說,叫hebito村的村子原本就不存在。hebito村史隻存在於光保先生腦中的村子——這麽說就通了。”
“哦……”
這是一個解法。
隻是這麽說的話,總覺得似乎太簡單了。
“光保先生腦袋有問題是嗎……?”
“就算不是整個有問題,也可能是搞錯了或記錯了,或是錯覺、幻覺,攪在一起的話,什麽事都有可能吧?”
“唔……是啊。”
也不能說沒這個可能。
“光保先生的腦子回溯時間,擴張空間,創造力架空的村子以及未曾體驗的過去。所以他記憶中的村落景象還有人名,一切都是虛構的——就是這樣的解釋。”
“可是,也有符合的部分吧?”
“那個村子原本就不存在於這個世上,那種瑣碎的記憶,事後要怎麽修正都行吧?關口老師不也說了嗎?這正是似曾相識的錯覺。”
妹尾說的沒錯,我不由得沉吟起來。
因為我發現,對於怪異現象應該是懷疑派的我,不知不覺間竟做出了肯定的發言。並非我願意承認怪異現象,隻是無法釋然而已。
“而且,也可以這麽想。”妹尾繼續說。“例如說,他——光保先生,其實是他說的村子的鄰村駐在所警官。”
“也就是說,光保先生創造的部分隻有村子和人名等屬性,其他像是風景和地理條件等舞台布置是真實的嗎……?”
“沒錯,所以他才會去到那裏。”
有道理,我幾乎就要接受了。但是……
“所以呢……請看這個。”
妹尾將手中一直把玩的文件袋放到榻榻米上,推到我麵前。我伸手拿起文件袋。“這是什麽?”我解開繩子,打開封口,裏麵裝了幾張褪色的舊報紙。
“請看,有一篇用紅筆做記號的報道。”
妹尾抬抬下巴,我望向報道。
視線掠過標題。
“靜岡縣山村疑似發生大屠殺”
“大屠殺?”
“是的。這是全國性報紙,上麵聲明了是未確認消息,對吧?地點是靜岡的山村。”
“大屠殺……”
“是大屠殺啊,整個村子全部。”
“怎、怎麽可能……”
【桐原記者,三島訊】靜岡縣某山村疑似發生村民全數失蹤的重大案件。盡管尚未獲得證實,但消息指出,極有可能是一起大屠殺事件。韮山等鄰近警察機關協商後,認為縱然是謠傳,亦可能造成民心不安,決定於近日展開調查。
“這是昭和十三年七月一日的報道,但沒有後續報道。可能是假消息,或有其他什麽理由,這就不知道了。所以我查了一下地方報紙等其他資料,結果找到了下一張……”
另一份報紙上也有紅筆圈起來的報道。
“這是六月三十日的地方報紙,上麵也刊登了類似的報道……,不過比較詳細。”
【韮山訊】縣內部分地區繪聲繪影地流傳著村民於一夜之間全數消失的詭異傳聞。傳聞中神秘消失的h村位於縣內中伊豆,是個擁有十八戶、五十一名村民的小村落。傳聞的來源是中伊豆地區的巡回磨刀師津村辰藏先生(四十二歲)。津村先生每半年會造訪一次h村,但是他於日前六月廿日造訪時,發現村中竟空無一人。據推測,由於h村平素與其他村落幾乎不相往來,所以延誤了發現時間。一說屋內濺滿了大量血跡,或屍體堆積如山,但消息真偽仍未經證實。由於津山事件甫發生不久,甚至傳出大屠殺等駭人聽聞的說法,還有集體潛逃、食物中毒、傳染病等臆測,流言蜚語甚囂塵上,盼有關當局能夠盡快查明,揭露真相。
“這個報道……”
令人難以置信。
我慌忙尋找後續報導,但是畫了紅圈的報導隻有這兩則。
“您有所懷疑對吧?這可不是造假。”
“我並沒有懷疑是造假。不過這種事還真是……”
前所未聞。
大屠殺事件過去可能發生過幾次,但是規模應該沒有如此龐大。在我的認知裏,就像妹尾說的,津山事件應該是最慘絕人寰的記錄。如果報導不假,不管怎麽樣,都不該無人知曉。就算不是命案,而是傳染病或漏夜潛逃,也是起重大事件。
妹尾得意地笑著,說:“怎麽樣?”
“什麽怎麽樣?”
“所以說,光保先生說的hebito村,正位在這兩篇報導所述的區域啊。”
“你的意思是……h村就是hebito村?”
妹尾笑得更燦爛了:“好像是。”
“可是妹尾先生,光靠這些,還不能斷定就是吧。”
上麵隻寫了h村,隻要是村名拚音開頭是h的村子,哪裏都有可能。
“不,不前那一帶並沒有符合條件的h音開頭的村子。”
“可是,hebito村是隻存在於那個叫光保的人腦中的村子吧?這……”
難道說捏造的記憶溢流出來,化為過去的事實了嗎?
“……這怎麽可能?”
妹尾相當平靜。“也不是完全不可能。光保先生頭腦有問題……這完全隻是個假設而已。他本人可是非常正常的。”
“可是,雖然對光保先生過意不去,不過除了接受這個假設以外,現實中想不出其他任何可能的結論啊,妹尾先生。”
“這樣嗎?我倒不這麽覺得呢。而且最奇妙的是,這則報導就此沒了下文,完全沒有後續消息。”
“因為隻是空穴來風吧。如果隻是謠傳,也就不會刊登後續報道了。‘大屠殺純屬虛構’……那個時代可沒有那麽悠閑,刊登這種愚蠢的報導。”
“是嗎?我總覺得哪裏不對勁。這要是真的大屠殺事件,津山事件可是完全沒得比。受害人有五十人以上呢。”
“沒有……那種事吧,完全沒聽說過這類傳聞,也沒有任何人知道。死了五十人的慘案,卻沒有任何人記得,這根本說不通。”
“所以啊……”
“所以什麽?”
“所以,津山事件不也一樣嗎?就連這個實際發生過、受到大肆報導、造成轟動的大事件,現在也逐漸淡化,被大多數的人遺忘了。要是沒有被報導出來的話……”
“沒有……被報導出來?為什麽?”
“天知道。”妹尾歪了一下頭,馬上又擺正。“例如,也有大本營發表(注:指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日本的軍事最高統帥機關大本營所做出的八百多次官方發表。其中誇大日軍的戰績,掩飾死傷狀況等,許多發表與實際戰況相去甚遠。)的例子。谘詢操作。”
“那是……因為當時是戰時啊。”
“這也是戰時發生的事啊,日華事變的時候。”
“可是……”
就算隱瞞這種事件,也不會為國家帶來任何好處:相反地,即使揭露,也不可能對戰況造成影響。
妹尾微笑。“總之……隻要沒被報導出來,不管再怎麽重大的事件,也幾乎不會有人知道。”
“可是當地人會知道吧?人說悠悠之口難杜,馬上就會傳開的。”
“報紙上寫著那裏與其他村子沒什麽往來。”
“就算是這樣,或多或少還是會有吧。總會有親戚朋友之類的吧?不可能有村落完全孤立。又不是交通完全斷絕的海上孤島。縱使他們自給自足,那種生活也不可能成立。”
“哎、唉。”妹尾伸手製止。“用不著這麽激動。我啊,又不是斷定就是怎麽樣。聽好了,關口老師,這裏有兩篇報導,報導上盡管暗示這是全村慘遭殺害的曆史性大慘案,卻就此沒了下文。我想知道事情的來龍去脈。另一方麵,有個人懷疑幾乎就在同一地區,有個村子消失了。而這個消失的村子的拚音首字母,與全村遭到殺害的村子相同……”
“共同點隻有這樣而已啊。”
“要寫成雜誌報導,這樣就綽綽有餘了……”
“哦……”
原來是來邀稿的。
妹尾笑嘻嘻地搔搔脖子。“所以就算不是也無妨。就算隻能證實那些報導是謠傳,也算是種收獲,對吧?而且光保先生能夠確定是自己搞錯的話,也能解除疑惑了。如果還能夠順便找到他原本待的村落,豈不是一石二鳥嗎?”
“你要我……寫這份稿子?”
“沒有其他人選了。鳥口在追的事件愈來愈棘手,可是雜誌不快點出刊就糟糕了,這可關乎《實錄犯罪》的存亡呀。采訪費用我會先預付給您,您不願意嗎?”
“呃……”
老實說,我困窘了。
連日來的不適,讓我整個人癱瘓了,這是事實。但我也覺得需要找個機會轉換一下心情。
而且就算光坐在書桌前瞪著稿紙,也隻是坐痛自己的屁股罷了。硬是要寫,也隻寫得出劣作,寫出來的稿子也未必能登上雜誌。上個月刊載的稿費早已拿去償還債務,家計現在已經是捉襟見肘,若不盡快想想辦法,危機已迫在眉睫。
“可是……”
這是個混沌模糊的任務。]
完全不曉得該從哪裏著手才好。這與其說是采訪,更想調查。我是個作家,不是偵探,完全不知道調查的竅門。我遲遲不作答,妹尾便說:“如果您答應,我會介紹光保先生給您認識。”
“就算這樣……”
“聽說光保先生每天都在懷疑自己是不是腦袋有問題,疑神疑鬼地過日子。如果去年自己去的地方是hebito村,為什麽會住著自己不認識的村民?為什麽村子的名字會不見?他說他無論如何都想知道。還有,如果其他地方真有hebito村存在,他怎麽樣都想去一趟。”
“為什麽?”
“他說有事要找佐伯家。”
“有事啊……”
這個時候,我忽地想起。
盡管我從容不迫地聽著妹尾的話,認為這是可以用道理理清的問題,但如果這是……
這世上沒有不可思議的事……
這是朋友經常掛在嘴邊的話。我有時候也這麽認為,但有時候卻無法這麽認為。又沒有可能這件事其實就是這麽離奇不可思議……?
我默默地望著肮髒的窗戶。
2
光保公平這個人有如一顆雞蛋般,難以捉摸。就像妹尾說的,他紅潤的肌膚充滿光澤彈性,額頭非常寬廣,上頭隻是敷衍似的長了幾根如羽毛般的頭發,顯然他已瀕臨禿頂危機。他的小眼睛如嬰兒般渾圓,還有小鼻子及小嘴巴,幾乎沒有眉毛。
“我這個人啊,很膽小的。”光保說道。他雖是笑著說,看起來卻像一臉苦惱,又像在生氣。總之,幾乎無法從他臉上的表情看出心情。
“我小的時候,每次走夜路,總覺得會有怪物從背後追上來。那個時候我很喜歡吃麥餅,所以總是一邊告訴自己:回到家就有麥餅吃嘍,回到家就有麥餅出嘍,一邊拚命地往前走。就像在馬的鼻子前麵吊紅蘿卜那樣。”
“哦……”
“不好意思!”光保突然大聲說。
“啊?”
“請問您……重聽嗎?”
“啥?”
“您重聽嗎?”光保再次詢問,指著自己的耳朵。看樣子是因為我的反應太少,被誤認為有聽覺障礙了。
“呃,這……不是的。”
“哎呀,失禮了。其實我因為遭到轟炸,右耳受創,有些不靈敏,以為關口先生也是這樣。真不好意思。”
“不會……”
“啊,我拜讀了您的大作。不過,耳朵聽不清楚,嗓門自然而然就會變大,實在不適合密談。”
光保放聲大笑。“也因為這樣,我算是個傷殘軍人……也加入了傷殘軍人的援助團體。”
“哦,這樣啊。”
我這個人在個性與人格上也有著重大缺陷,不過光是如此,應該無法指望得到光保的援助吧。
“這非常不容易。”
“什麽東西不容易?”
“援助活動。我自以為是誠心誠意地在幫助別人,但是有時候他們會覺得遭到歧視,覺得我是在同情。真的很難。他們會說:‘你傷得輕,我傷得重,所以你瞧不起我,同情我,幫助我,陶醉在優越感中。’我覺得很受傷。哎,說我是自我滿足,或許沒錯,可是我並沒有歧視別人的意思。”
“哦,我了解。”
光保雖然看起來有點神經質,不過似乎性情溫厚,與惡意完全沾不上邊。他應該真的是出於善意而提供援助吧。
不過心意這種東西,鮮少能夠真正傳達給對方。所以如果如實地傳給了對方,還是把它當成偶然比較好。
換句話說,能夠傳達的時候,什麽都不用做也能夠傳達;傳達不到的時候,無論怎麽做都傳達不了——就是這麽回事。
“哎,問題並不單純。確實,世上充滿了偏見與歧視。就算說話的人沒那個意思,也總是有種受到歧視的感覺。相反地,不管受到多麽嚴重的偏見與歧視,隻要承受的一方一無所覺的話,就等於沒有。”
“確實如此……”
“關口先生,身為一個作家,您怎麽想?”
“呃……”
大從一開始……就是我不拿手的話題。
苦思惡想之後,我發表了一段莫名其妙的意見。
不僅不明所以,有可能連語言本身都說不通。我吞吐又結巴,光保附和著認真聆聽,過了半晌後說:“不愧是鑽研文學的,講的話真是深奧難解哪。”他是太高估我,把我的話想得太深了吧。雖然覺得總比讓他目瞪口呆要來得好,卻也沒甚差別。
不管怎麽樣,光保是以認真的態度麵對這些問題,我這種愚蠢的意見自然不能成為參考。
結果,我默默低下頭去。
據說光保從事室內裝潢工作,他的事務所地板異常光潔。
遲遲無法進入正題。
我莫名地想抽煙,把手伸進內側口袋。忽然,一個念頭湧上心頭:或許光保討厭煙味。
我覺得如果光保討厭香煙,那麽即使我隻是出聲要求抽煙,就會遭到輕蔑,結果我硬是把抽煙的欲望按捺下來。
“不是有個叫野篦坊的妖怪嗎?”光保再次唐突地發生說道。
“什麽?”
“像這樣,光溜溜的。”
“那、那怎麽了嗎?”
“人家說我很像野篦坊,嗬嗬嗬嗬嗬……”光保笑道。
我不曉得該如何回答是好。
“我年輕的時候很瘦,不過從那時候起就常被人家這麽說了。我明明就有眼睛鼻子,卻長得跟野篦坊很像,非常像。我是不覺得討厭啦,還經常模仿落語(日本傳統表演藝術,類似中國的單口相聲。)還有……呃,模仿八雲的那個故事裏的:‘是長得像這樣嗎……’逗大家開心,這很受管用。”
八雲指的是小泉八雲(注:小泉八雲〈一八五〇~一九〇四〉,原名派崔克·拉夫卡迪歐·漢〈patricf〉,為出生於希臘的英國人。一八九〇年以特派記者身份渡日,與日本女性結婚,歸化為日本人,改名小泉八雲。著有《怪談》等與日本文化相關的作品。)——拉夫卡迪歐·漢,而那個故事,指的則是他寫下的怪談《貉》吧。
那是運用所謂“二度怪異”手法的短篇小說。
所謂二度怪異,指的是一種怪談故事的形式:遭遇怪異,第一次嚇得逃跑,放下心來,鬆了一口氣的時候,又遭遇到相同的怪異,再次受到驚嚇。
藉由反複怪異,達到嚇唬人的效果,大多數時候,會同時運用慢慢降低音量,在結尾的部分“哇”的大聲嚇人的手法。在這種情況下,觀眾的確會大吃一驚,這個花招可以多次使用,但是有個缺點,就是嚇過一次後,大致的手法就會曝光,驚嚇度也會隨之半減。所以講述怪異故事最有效果的次數是包括第一次在內的兩次,因此稱為二度怪異。
但是,如果能夠讓聽眾認為既然被嚇過一次,應該不會再有第二次的說故事功力,那麽第三次也能夠成功。隻要敘述者具有讓聽眾不斷卸下心防的說話技巧,那麽反覆四次、五次也有可能,隻是隨著次數增加,會產生出一種預期配合的心理。但是即便如此,還是能夠獲得極佳的演出效果,使“要來了要來了”的期待感,激發出相對的恐怖感——當然,這也視敘述者的技巧而定。
總而言之,二度怪異是將攪亂過一次的秩序恢複到原本的狀態後,再次加以推翻,是一種大逆轉的怪談。
“隻是,”光保繼續說。“我記得在那個故事裏,野篦坊是狸子變成的,狸子。”
是貉——我想糾正,卻打消了念頭。
因為光保的口氣聽起來很愉快,我不忍心為了這點小事澆他冷水。不管是狸子還是貉,反正都是一丘之貉。光保繼續說下去。
“可是在我的想法中,野篦坊一定不是像那個故事裏出現的那種妖怪。”
“不是嗎?”
“不是。”光保不知為何,滿足地點頭。“八雲的故事,嗯,是狸子的故事。主角在路邊被女人嚇到後,去到蕎麥麵店一看,沒想到店老板也變成同一張臉——是這樣的故事吧?”
“是啊。”
小泉八雲很正確地蹈襲了二度怪異的形式。《貉》的情節如下:
一名男子經過紀伊國坡途中,發現一名女子蹲在路邊,便出聲叫喚。女子狀似痛苦,遲遲不肯回頭露臉,男子想要攙扶她,於是女子回過頭來,手往臉上一抹。結果,那張臉上竟沒有眼睛,也沒有鼻子和嘴巴。
男子大驚,倉皇失措地逃離現場,不久後,他看見夜間營業的蕎麥麵店燈光,跑了進去。老板訝異地詢問他為何如此驚慌?男子便說出剛才發生的事。但是當他說明女子的長相時,老板卻伸手往臉上一抹,於是老板的眼睛、鼻子和嘴巴也跟著不見了……
燈光驀然熄滅。
故事突然終結。
光保用手往臉上一抹。
“這表示那個蕎麥麵店的老板也是野篦坊吧?”
“是啊。”
“就是這裏不對。”
“你的意思是……?”
我不懂他在說什麽。這個故事是小說,無所謂對或錯吧。
光保說:“這故事不是野篦坊變成賣蕎麥麵的老板在做生意吧?不是吧?”
“我想……應該不是吧。”
“當然了。這並不是野篦坊化身為人類,然後顯現出真麵目的故事。故事的最後,是以燈火突然熄滅作結吧?”
“是啊。”
“您覺得後來怎麽了?”
“後來……沒有後來吧?”
正因為在那裏唐突地結束,所以才會是怪談。我認為小泉八雲做為一個怪談作家,技巧十分高明。這篇故事一點都不像是外國人寫的,也不像原本是以外國語言書寫的文本。而且既然文本就到此為止,自然沒有下文。
我這麽說。
“那隻是他沒寫而已吧?因為這是故事,所以寫到那裏而已,一定還有後續。”
“這……呃……是這樣嗎?”
“關口先生,我是這麽想的:燈光‘啪’一聲熄滅,然後男子回過身來,發現又回到了最初的場景……”
“最初?……你是說紀伊國坡嗎?”
“對,就是
那個坡道。”光保說。“又回到最初發現女子,攙扶她的場所。換句話說,一切都是假的,時間也幾乎沒有流逝。或者是到了早晨,男子發現自己睡在那個坡道上。這個故事就是這樣。”
“是這樣嗎?”
“沒錯。所以呢,這是狸子的故事。因為不是常有這樣的故事嗎?主角救了姑娘,姑娘為了謝恩,招待主角到豪宅區,享用山珍海味,結果主角回過神來,發現自己吃的是馬糞,溫泉其實是堆肥……”
“或者是在同一個地方來來回回的打轉?”
“沒錯沒錯。以為是茶室,沒想到竟是把八張榻榻米大小的某某東西(日本民間傳說裏,狸子會張大陰囊罩住人作怪,使人以為置身豪宅,大小據說就有八張榻榻米大,一說則是由於狸皮延展性佳,以狸皮包裹金粒敲打,可製成八張榻榻米大的金箔,故有此說法。)……,有這種故事吧?就跟那個一樣吧?一樣的。”
確實,狸子可提供所有的幻覺場景。在幻覺中,連時間都可以任意延長縮短。無論是幾小時、幾天、有時候甚至是幾年,都能在一瞬間進行。就如同光保說的,《貉》的故事,也能夠視為大部分狸故事的一種變型。
不——應該這樣看待才對吧。因為小說的標題就叫做《貉》,既然特意以此為標題,應該有什麽含義才是。出於作品的性質,作者或許想要隱瞞怪異的種類,所以直接題為《野篦坊》會有諸多不便,但是話說回來,應該也沒有必要把怪異的真麵目拿來當做標題。像是《紀伊國坡之怪》,還是《蕎麥麵店老板的臉》,可以用的標題多的是。
不僅如此,作者不但把作品題為貉,甚至在開頭就聲明這是貉的故事。故事中也根本沒有揭露怪異真麵目的必要。我想這不隻是因為小泉八雲搜集到的傳說偶然是貉的故事,更是一種別有用心的技巧。記得有個說法認為,不是因為故事中有野篦坊出現,所以是恐怖小說,而是二度怪異這個形式本身就是恐怖小說。
我表示同意,光保便好似心滿意足,高興不已地說:“這樣的話,野篦坊就算換成一目小僧(注:日本一種通俗的妖怪,形象為小和尚,隻有一顆眼睛,會突然現身嚇人。)也可以吧?”我回答:“應該沒關係吧。”
當然,小泉八雲所采用的“沒有眼睛鼻子和嘴巴,有如雞蛋一般”的臉,就演出效果而言出類拔萃,不過若是優先考慮二度怪異的構造,就沒有一定非是野篦坊不可的必然性。事實上,民間傳說或故事中的二度怪異裏,是野篦坊的例子雖然不少,不過也未必一定如此。
光保繼續說道:“我是會津人,在當地也有類似的故事,主角是叫做‘朱盤’的妖怪。”
“朱盤?”
“對,紅色的,盤指的好像是圓盆之類的東西。臉像這樣,紅通通的,非常紅,一片火紅,然後巨大的眼睛炯炯發光。很可怕吧?太可怕了。小的時候,我曾經夢見過好幾次。”
“哦,這類股市有很多。據我朋友說——書名我忘記了——好像是中國的古籍裏就有這類故事的原型。那個故事好像是有人遇到一個一樣是穿著紅色衣服的女子,那就是野篦坊,不過在其他書籍的記述裏,就變成了單純的怪物,所以並不一定。”
“哦,這樣啊。”光保佩服地說。“您有熟悉這些事的朋友呀?”
“嗯,有一個。”
這些都是的字朋友中禪寺的牙慧,中禪寺這個人精通有關妖魔鬼怪的古書漢籍。對於妖怪,他知之甚詳。我這麽說明,光保便高興地說務必要介紹給他認識。
“我想知道那本中國古籍的名稱,非常想知道,我想看。”
“哦。那家夥跟我不一樣,什麽都記得,隻要問他,馬上就可以明白了。……可是光保先生,恕我失禮,您為什麽會想要知道呢……?”
他似乎對野篦坊相當執著。
光保搔搔頭,表情意外地和藹可親。
“哎,我想您也察覺到了,我因為有野篦坊這個綽號,所以開始對它產生興趣,因此特別留意,自然聽見、看見了許多事,人就是這樣吧。不知不覺,我對它也有一定的了解了。”
“哦,經常是如此。”
“就是吧?我想說的是,在我的想法裏。野篦坊並不是狸子。不是那種隻要嚇嚇人就高興的輕浮妖怪。單純嚇人的例子裏,根本就狸子幻化成人似的變成野篦坊罷了。”
“喔……”
有可能。
“不懂嗎?不好懂吧。”光保重複了好幾次。“這是我的……呃,一介室內裝潢師傅的意見,不是學者的高見,您可以嗤之以鼻無妨。例如說,狸子會幻化成許多東西吧?”
“對呀。”
“諸如一目小僧啦。”
“嗯,大入道(注:日本通俗妖怪之一,形象為巨大的僧人,但有時候隻是巨大而模糊的影子或巨人。)之類的。”
“對,還有轆轤首(注:日本妖怪之一,外表與人類相同,但脖子異常地長,可自由伸縮。傳說會伸入民宅舔燈油。)等等。可是,我想這並不代表一目小僧或大入道、轆轤首的真麵目就是狸子。狸子會化身成姑娘,但是姑娘並不是狸子。如果有人主張全世界的姑娘的真麵目都是狸子的話,那麽這個人腦袋一定有問題。”
“嗯,是謬論。”
“真正的姑娘另有其人,對吧?一目小僧或大入道、轆轤首也是一樣的。我調查後,才知道一目小僧可是大有來頭的。而且大入道也是那個……大太法師(注:日本傳說中的巨人,各地有許多窪地傳說皆是大太法師留下來的足跡。)嗎?那種東西從以前就有了。還有,因為我在大陸待了很久,也很清楚飛頭蠻(注:中國一種飛頭妖怪。)的故事,那很可怕。所以啊,這些都各有本尊。狸子隻是化身成那些東西而已。”
“哦,原來如此……”
“您了解了嗎?有和狸子無關的一目小僧,或是和狸子無關的大入道。啊,我的意思並不是它們真的存在,請不要誤會了,關口先生。”
“著我明白。”
“您明白啊。嗯,該說是存在,或說是傳說中存在呢?話說回來,關於野篦坊,這個就……”
“就……?”
“沒怎麽聽說了。所以我才會尋找不是狸子變成的野篦坊。啊,也不是真的走訪尋找,關於這部分……”
“我明白。”
“那我就放心了。剛才說的這些問題,雖然不是很明確,但我從約二十年前就在想了。當時我才是八九歲,還很年輕呢,是個毛頭小子。隻是……我的老家是賣魚的,因為家裏幹的是這一行,也沒法子念什麽書。而且我是次男,不能繼承家業,也沒有錢。總之,調查這類事情,是我的興趣。”
“這樣啊……”
調查研究野篦坊這種事,也不可能當成正職了來幹。
“然後,在我二十二歲的時候,得到了天啟。”
“天啟?”
“天啟。恰好就在我當上警官那一年,我偶然得到了一個古繪卷。是我愛好藝術的舅舅過世後,當做遺物跟給我的……”
光保略微坐直,轉過身去,望向房間右上角,像在確認什麽。我隨著他的視線望去,那裏祭祀者一個小神龕。光保站起來,來到神龕前拍手拜神,行禮後,把下麵的椅子當成踏腳台,從神龕裏取出了一樣東西。
“……就是這個卷軸。我沒有請人鑒定過,所以不曉得值不值錢,不過這一定是明治以前的東西。上麵寫著鳥羽僧正(注:鳥羽僧正〈一〇五三~一一四〇〉為平安時代後期的天台宗僧侶,法名覺猷,精於繪畫,據傳為《鳥獸戲畫》的作者。對密教圖畫的研究整理極有貢獻。)禦真筆。我也不曉得鳥羽僧正是
什麽樣的人物……”
“啊,那個……”
——我知道這個繪卷。
“……記得是……”
“您知道?不愧是小說家,真不愧是小說家。”光保絮叨說。“您知道鳥羽僧正?”
“嗯,鳥羽僧正我也知道……,重點是那份繪卷,呃……那是……”
“您知道這個?這是妖怪的畫呢。”
“果然……”
八成是從中禪寺那裏聽來的。我完全不記得是在何時、在什麽狀況下聽來的,但我記得曾經聽說過,據傳是鳥羽僧正所畫的妖怪繪卷在某處流傳。
不過我記得朋友好像也說,據傳是鳥羽僧正所畫這一點,應該是杜撰的。
“也不算是知道,隻是從我剛才提到的那個朋友那裏聽說罷了。”
光保的眉間擠出一條小皺紋。
“這樣啊。哎,世間廣闊,竟有如此博學多聞之人呢。不過我竟然能夠碰上連這種東西都通曉的人,這又讓人感覺世間狹小了。世界究竟是大還是笑呢?愈想愈不明白了。”
光保說著奇妙的道理,萬分謹慎地在桌上展開卷軸。
“您知道的話就好說了。這是題為《百鬼圖》的卷軸,上麵畫了好幾種妖怪。因為很可怕,我沒有仔細算過。喏,這畫很恐怖吧?東西十分古老,紙也破破爛爛了。這個怎麽讀呢?我看不懂這種像蚯蚓爬的字。這個是平假名,還讀得出來哪。”
光保抓起小型眼鏡的鏈子。
“欸,這個字是……休嗎?是咻啊。咻嘶卑……吧?這個是……嗚汪嗚汪,長得很恐怖呢。這個是天狗吧。哎呀,真是太奇形怪狀了。”
他的眼睛熠熠生輝。
光保早已忘了我的存在,埋首畫中。那有些脫離常軌的態度讓我有點畏縮,不過生性愛湊熱鬧的我,最後還是探出身體,望向古繪卷。
變色的紙上,橫行著一大群帶有異國風味形象的異形。盡管已經褪色,而且處處斑駁,有著豔毒鮮麗色彩的妖怪畫經過漫長的歲月,依然散發出十足的妖氣。
“喏,好厲害。關口先生,快看啊。真是惡心。這個是……呃,姑獲鳥。旁邊有寫假名的讀音。這個是……唔,歐多羅歐多羅嗎?感覺好像會被抓去吃掉似的。這個不會念呢……是塗嗎?塗……佛嗎?”
我朦朧地會想出來。
朋友向我說明過,雖然不知道真偽,不過傳說這些畫室狩野派(注:日本自室町時代中期至明治時代畫壇最大的流派,以狩野正信〈一四三四~一五三〇〉為始祖。江戶時代,此派畫家探幽寺一門為幕府的禦用畫師。)一個叫什麽的畫師的作品,被弟子一一臨摹而流傳下來。記得當時聊到它也是中禪寺所收藏的《畫圖百鬼夜行》這本江戶時代的妖怪大全的底本。《畫圖百鬼夜行》我倒是在中禪寺那裏看過好幾次,記得它的線條相當流暢,畫工精巧,稱得上是畫的好的一類。
若比照這個記憶,現在攤在桌上的《百鬼圖》中的妖怪,上頭描繪的異形形態確實相似,但是每種妖怪的畫法都顯得樸拙俗氣。就連外行人也看得出來。
但是正因為不洗練,我覺得《百鬼圖》的畫更令人毛骨悚然。
“這個,就是這個。”光保說。“喏,野篦坊。關口先生,讀得出來吧?這是野,然後這是篦。請看……”
我的視線落向光保浮腫的指尖。
是一團東西,肥胖柔軟的東西。
是灰褐色的肉塊,或者形容為腐肉比較恰當?
鼓脹鬆弛,浮腫皺起。
但是仔細一看,肉塊上有著像是手腳的東西。
肉塊長著如象腿般的雙足。
上頭那醜陋、鬆弛的皺紋,看起來也像是一張臉。
表情像是在笑,也像是悲傷。
巨大的臉上……長著手腳。
這實在不像是這個世上的生物,是個醜怪的肉塊,畸形極了。
“這就是……野篦坊……嗎?”
“是野篦坊啊。所謂野篦坊,並不是沒有臉的妖怪。它不僅有臉,而且這豈不是一張大臉嗎?所以和有沒有臉沒有關係,這種平滑的質感才是重點。所謂野篦坊,是沒有凹凸、無法捉摸的平滑妖怪。所以這樣就對了。”
“你說它……指的不是沒有臉的妖怪?”
“因為它有臉啊,根本是隻有臉吧?”
光保說的沒錯。
“我沒看過哪一張古畫的野篦坊長得像人的。”光保說。“但我並沒有積極地調查,所以或許有吧。不過妖怪歌留多(注:歌留多為一種遊戲用的紙牌,上麵印有各種圖樣花紋或詩句。)之類的也沒有野篦坊吧?”
“呃,我沒見過你說的妖怪紙牌……”
光保這麽一說,我也覺得確實如此。小泉八雲的小說裏出現的妖怪——也就是無臉人的畫,的確並不常見。關於這一點,我亟欲知道喜愛妖怪的朋友的意見。
“那麽……光保先生,你的意思是,野篦坊這個名字用來指稱人形的無臉妖怪,是後世的事嗎?”
“沒錯,我想要讀讀您說的中國古籍的理由就在這裏。那本中國的書裏,不是有無臉女子登場嗎?可是不叫做野篦坊吧?”
“這……因為是中國的書籍……”
中國話裏有相當於野篦坊(nopperabo,意為平滑)的字匯嗎?在我詢問之前,光保開口了:“我在中國呆了很久,也學會了當地的話。可是,我想並沒有意為無臉人的單字。日本也是吧?先有nopperi或nuppri(注:意思皆為平滑、平坦。)這類單字。然後,先是畫在這裏的肉塊妖怪被這麽稱呼,之後無臉的妖怪也跟著被這麽叫……”
“哦……”
“……野篦坊這個字啊,與其說是妖怪的名字,更應該說是形容詞。是形容平滑沒有凹凸的模樣。例如:這家夥就像個野篦坊一樣。也有愚鈍的意思,我們也說noppperapon(呆板的人)呢。像是norarikurari(左右閃躲)、nurakura(滑溜溜),還有nupperi(光滑)也是。而這些詞變成了妖怪的名字。調查方言的話,還有nuppeppo、nopperapo、nuhhehho等等。”
“哦……”
大同小異。
“關口先生,聽好了……”光保似乎很興奮。“……野篦坊的坊並不是指和尚的坊喔(注:日文中的“坊”字,原指僧侶的住居,後世沿用來稱呼僧侶。)。如果是和尚的坊,音就不應該會變成ho或po。”
“哦,或許是吧。”
光保薄薄小小的嘴角滿是泡沫。“我們不會稱和尚(お坊さん,obosan)為oposan或ohosan吧。坊主(bozu,僧侶)也不說pozu或hozu吧。”
“是不會這麽說。”
“就是吧。然後,也有叫做zunberabo或zuberaho的妖怪。這些名字好像是來自於鬆散無力的zubora(懶散)或zubera(吊兒郎當)。”
“哦,難怪……”
“所以,所謂zunberabo,就是zumbera的bo。我認為所謂野篦坊(noppera-bo),同樣指的也就是noppera的bo……”
“bo?”
完全不曉得他在講什麽。
“什麽叫bo?”
光保不曉得從哪裏拿出手巾來,擦了擦額頭和嘴巴。然後語氣極為冷淡地說:“總算要進入正題了。我認為,那個字原本應該是ho。”
“ho……?”
“沒錯。坊主(和尚)的坊(bo)字再怎麽
神祖居駿河時,某朝,庭現一物,形如小兒,或稱肉人者,有手無指,以無指之手示上而立。見者驚,懼為變化之物,欲收之而不得。庭中騷然,侍禦稟其事,問如何,命逐出人不見之處。旋逐城外小山。一人聞此,曰:『殊為可惜,因左右不學,君失得仙藥。此為白澤圖中名封之物。食此,神力武勇。』(後略)
——《一宵話》卷之二/秦鼎
文化七年(一八一〇)
1
我最後的記憶極度脫離現實。
那個時候,我和兩名男子身處廢墟屋舍的內廳。
其中一名是姓淵脇的年輕警官,另一名自稱堂島、年約五十多歲的男子,職業我不太清楚,記得他好像說是鄉土史家。
地點在伊豆(注:日本舊國名,為現今靜岡縣東部、伊豆半島及東京都伊豆諸島。亦稱豆州。)的韮山,位於人跡罕至的深山之中。日期——如果我的記憶正確——應該是六月十日。我確實在六月四日來到伊豆的,然後花了六天采訪,應該沒有算錯。
“這裏,簡直是……,簡直是異空間……”
我十分清楚地記得淵脇如此喃喃自語著。的確,我也覺得這裏有如異空間。我置身的狀況就是如此奇異。話雖如此,但我並非身在什麽莫名其妙、不可思議的地方,也並非受到荒唐無稽的不成文法則所支配。
即使如此……那個時候,我依然身陷異空間。
我找不到其他恰當的形容。
異空間……
我覺得異空間這個詞,是個非常模棱兩可的詞匯。照字麵來看,它應該意味著迥異的空間,不過是與什麽東西、怎麽樣地迥異,卻不甚明了。首先,空間這個詞就很難纏。最近,仿佛理所當然似的經常聽到這個字眼,但是它原本應該不是個會在日常對話中出現的單字才對。除了做為專門術語,在限定的狀況使用以外,它的語義是多層的,要怎麽解釋都成。在日本固有的詞匯(注:原文作「大和言葉」,這裏是指大陸文化傳入日本以前的日本固有語言,相對於漢語等外來語而言。「異空間」屬漢語。)當中,也找不到適當的對應說法。在「空間」上頭冠個「異」字,意思卻可以若無其事地通用,語言真是不可思議。
這個詞匯拋下嚴密的語義,隻有語感獨自橫行。其他類似的還有亞空間、異次元等詞匯。語言是生物,所以即使是擁有典故、來曆正統的詞匯,若是不符合民情,也會被廢棄不用;相反地,即使是缺乏曆史及學術整合性的新詞,隻要符合那個時代的需求,也能夠發揮十足的功能。
異空間和異次元,就語言來說是有效的吧。
這類語群之所以會固定下來,隻要原因之一,應該是荒誕玄學(注;日文作「空想科學」,為法國作家雅裏(alfrcdjarry,一八七三~一九〇七)所創新詞pataphysics之譯語。中文或譯為「超然科學」、「不通學」。)的言論在一般大眾之間的普及。
將學術用語挪用到學問以外的言論——以這個層麵來說,娛樂小說的影響力遠大於科學技術的進步與發展。不過,用語嚴密的定義與概念也會在傳播過程中喪失掉大半。
然而另一方麵,換個角度來看,正因為定義變得曖昧,才能夠留存至今吧。比方說,我們絕對不可能體會到狹義的異空間。恐怕永遠都不可能。
縱使理論上可能,現實上我們也不可能從我們所屬的空間踏入我們不可能存在的其他空間。
但是,正因為未被定義……
我們才能夠室長窺探到異空間的片鱗半爪。
當然,那並非特別不可思議的空間。
不必無謂地尋求奇景絕景,異空間隨時都會顯現在旅途中的平凡城鎮、或平時不會經過的小巷當中。不僅如此,即使在熟悉的房間角落、花瓶底下,都存在著異空間。隻需要一點差異,它就能夠顯現。
光的強弱、一抹幽香、一絲溫差……
不,甚至不需要這些東西。隻要觀點改變,世界就為之丕變。老掉牙地說,異空間就存在於自己當中。
所以,人才能夠足不出戶,就是個旅人。
那樣的話……,或許我其實是身處那個昏暗地窖般的小房間中,在自己的體內旅行也說不定。所以……
所以我……
無法斷定倒在那裏的是不是真的屍體。
話說……
開端,是五月下旬。
記得當時是溲疏花(注:溲疏花(deutziascabra),虎耳草科溲疏屬植物,五、六月開花。)開時節,一個令人不愉快的陰天。
大白天的,室內卻陰暗渾濁,模糊朦朧。即使開燈,也驅趕不走這些渾濁,反而泛黃了似的,更加令人不快。
那一天,不知是氣溫還是溫度影響,我比平日更爬不起床。
記得我起床之後,好一陣子都無法動彈,就算洗臉漱口,也全然不起效果。好了,著手工作吧——我煞有介事地抖擻精神,握住鋼筆,卻指尖弛緩,視野模糊,完全無法集中精神。
總而言之,那天的不適並非天候等外在因素所造成,一切應該都是我內在的問題。我的身體——特別是腦袋的狀況不佳。
這如果是上班族,無論情願與否,都得在一定的時間出門,隻要在都電
(注:正式名稱為東京都電車,為東京都經營的路麵電車,自一九〇三年由品川新橋線開始營運,全盛期有四十一條路線。一九七二年以後,隻留下荒川線繼續經營。)的人潮中推擠一番,精神也會振作起來吧。
即使振作不了,隻要移動,縱然不願意,心境也會轉換。就算不轉換,隻要待在職場,怎麽樣都得裝出應有的態度。
但是像我這種自由業者,鎮日醉生夢死,生活毫無高潮起伏,就沒辦法這樣了。自由成立於不自由之上。就像沒有拘束,就沒有解放一樣,既然不受他律的支配,若想獲得自由,就隻能把一切交給自律了。
這種情況下,加諸與己身的壓力是壓倒性的巨大。
所謂自由業,是空有其名。
對於自甘墮落的人而言,駕馭自己,要比跨上駿馬艱難得多了。
我深深地、長長地歎了一口氣。
即使徒然麵對書桌,也擠不出半個字。稿紙一直都是空白的,感覺那些數量龐大的空格永遠無法被填滿。
我把手肘撐在書桌上,下巴托在手背上,眺望窗外。
窗玻璃蒙上了一層灰塵,宛如霧麵玻璃一般。
窗戶外頭的鄰家庭院那一成不變的失焦景色,與自己朦朧地倒映在上麵的臉孔重疊在一起——我覺得我好像就這樣忘我了好長一段時間。
至於那個時候,我衰竭的腦袋慢條斯理地在想些什麽?自己為什麽會變成小說家?寫小說的意義何在?何謂小說?——我想的淨是這類乍見深奧,實非如此,而且得不到明快解答的問題。換言之,我能夠運作的唯一一小部分,全都浪費在無益的思考上了。
我正處於這樣的狀態中。
我聽見玄關門打開的聲音。
瞬間,我心中萌生出後悔。
光靠副職維持不了家計,妻子自春天起外出工作了。所以白天時,家裏隻有我一個人。
我後悔沒有鎖上玄關門,現在的我的狀態是不能見人的。
但是我沒有鎖門,而我人在屋子裏,事到如今也不能假裝不在,若是來人呼叫,我也不得不回應。
我思及至此,沒有多久,果然傳來了叫門聲:“有人在嗎?”
“老師,請問關口老師在麽?”闖入者的叫聲絲毫不客氣,也沒有歇止的
跡象。情非得已,我以應該是倦怠到異常的動作回頭,用緩慢得駭人的動作來到走廊。
走廊看起來比房間更加暗淡,感覺就像瞳孔貼上了一層膜。
是因為光量不足嗎?
“哦……?”
訪客是妹尾友典。
“……關口老師……,您剛起床嗎?”
妹尾把眼鏡底下略微下垂的一雙細眼眯得更細,笑了。然後他確認:“您剛才在睡覺吧?”
“沒有。”
我想聲明我沒在睡覺,卻舌頭打結,模糊不清得發出某種無法理解的不明語言。妹尾再次得意地笑,說:“原來關口老師是夜貓子啊。”誤會終究沒能解開,我放棄說明,帶妹尾進到屋裏。
妹尾難得來訪。
妹尾在隻有一名社長、兩名員工的小型出版社擔任糟粕雜誌(注:日本戰後一時蔚為風潮的三流雜誌類型。內容多以腥膻八卦的不實報道為主。由於雜誌社經營遭取締而倒閉。如同用糟粕釀造的劣酒般,幾杯下肚既倒,故而名之。)的編輯。我雖然算是靠寫小說維持生計,但是因為不僅寫得慢,銷路又不好,所以除了文藝雜誌之外,也到處寫些猥褻的實錄報道來糊口。我使用筆名,也提供稿子給妹尾所編輯的《實錄犯罪》。
“真是稀客……”我總算說出像日語的話來。
“……鳥口呢?”
名叫鳥口的青年是妹尾的部下,平素拜訪這裏的幾乎都是他。
“鳥口最近很忙。喏,就那個算命師啊。”
“哦……”
我不是很清楚,不過鳥口這幾個月以來,一直在追蹤采訪一個冒牌算命師。
“我記得是……”
我說出口的話極為簡短,不過似乎比滔滔不絕的空洞內容更容易懂。可能是對方會自己揣摩意思來回答我吧。妹尾點了幾下頭。
“沒錯沒錯,那件事愈來愈不得了,我們現在領先了其他出版社呢。誰也沒料到事情竟然會變成那樣,所以搶先采訪的隻有我們而已。”
“哦……這樣啊……”
我不明白妹尾說的那樣是哪樣。我既不看報,也不聽廣播。這幾天以來,我甚至沒有和妻子以外的人交談過。
“然後呢?”我問。
“然後……什麽?”
“呃,就……”
“然後呢”這樣曖昧的詢問,的確會讓人窮與回答吧。
“……你今天是……?”
“我是為了別的事來的。關口老師,你最近有沒有稿子我截稿或是要進行采訪……?”
“呃,這……”
“沒有,沒有是吧?那太好了。”
我覺得一點都不好。
“反正我總是很閑。妹尾先生才是,總編輯可以擅離職守外出嗎?會被社長責罵吧?”
“我就是來處理社長交代的事的。”妹尾愉快地說。
妹尾比我年長,如果不說話,他看起來也像是有了相當的年紀。不過實際一交談,印象隨即改觀,無論什麽話題,他都會像個孩子般高興地聆聽,而且十分健談。
光是閑話家常,有時隨便就可以聊上兩個小時。
“社長交代的事?那還真是個大任務呢。這跟我有什麽關係嗎?”
“這個嘛,我想你聽了就知道了……,啊,這理所當然嘛。”
“是理所當然啊。”
對話總像少了根筋。
妹尾也好,鳥口也罷,明明老是寫些令人鼻酸的淒慘事件報道,個性上卻都有些灑脫不羈之處。妹尾原本就大而化之,再配上天性魯鈍的我,使得對話完全失去了緊張感。
“那麽……”
原本有些駝背的妹尾略微挺起身子,從破爛的皮包裏取出大型文件袋,開口問道:“……關口老師,您記得津山三十人慘案(注:亦稱津山事件,一九三八年發生於日本岡山縣一個小村落。凶手都井睦雄於短時間內殺害了三十人後自殺,是日本犯罪史上前所未見的殺戮事件。)嗎?”
“呃,記得是記得……”
“我想也是。”妹尾說。“一般人都知道。”
“是嗎……,我記得好像是昭和十三年(一九三八)的事吧?”
“是啊,距今才十五年。”妹尾顯得格外神采奕奕。“當時我才二十三歲呢。”
“啥?”
當時我又是幾歲呢?
“因為我跟凶手都井年紀相同。”
“這又怎麽了嗎……?”
“津山事件在連續殺人事件當中,算是空前的大事件。在短時間內進行大屠殺這一點上,無人能出其右。凶手在短短一個小時之內,就奪走了三十條人命呢。”
“妹尾先生,這種事要是隨隨便便就有人能出其右就糟糕了。不過就算過程慘絕人寰,它的實情也與世人所認定的獵奇事件有些不同吧?”
“當然不同了……”
“而且據說凶手是個老實的讀書人。”
“是這樣沒錯。不過我所說的不同,並不是這種不同。雖然關口老師說‘世人所認定’,但是其實呢,世人根本已經不在乎了。”
“不在乎?……怎麽說?”
“已經忘了,年輕人已經不知道津山三十人慘案了。”
“哦……”
所以妹尾才會先問我知不知道吧。
“也難怪吧,不管怎麽說,中間都經曆過戰爭時期嘛。別說是三十人了,戰爭裏死了好幾萬人。該怎麽說,相形失色嗎……?”妹尾以奇妙的聲調說道,甚至露出奇怪的神情來。“那真是起大事件哪。可能是我的故鄉在關西,比東京更靠近那裏,所以才會記憶猶新吧。”
“說是大事件,的確是大事件,我想當時應該也轟動一時。不過,我接到還比不上阿部定事件。”(注:一九三八年五月,料亭女侍阿部定勒死男友,並切除其性器官。由於案情駭人聽聞,在民間造成轟動。)
妹尾拿著文件袋,雙臂交抱著,露出納悶的模樣,還垂下了兩邊嘴角,“唔唔”的低吟。
“就像關口老師說的,或許是因為戰爭的關係。可是那麽重大的事件,會遭到遺忘嗎……?”
“都已經是這種時代了,那種黑暗的記憶,大家毋寧是想要遺忘吧……”
這個國家的人民竭力避免注視黑暗,隻努力望向光明生活著。這也無可奈何吧。若非如此,也不可能在這麽短的時間內將一片焦土複興到這個地步。
我這麽說,妹尾便再一次露出納悶的模樣。
“可是,那麽為什麽敝社的雜誌這類犯罪雜誌,隻要出版,就有不錯的銷售成績?坊間充斥著獵奇變態犯罪讀物。我們的雜誌也是,隻是把內容寫得再聳動一些,還可以賣得更好。雖然那不合我的誌趣。”
“那是因為……”
我認為,即使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黑暗也不可能就此消失。
就算粉飾太平、以漂亮的詞句蒙混過去、用道理加以封印,存在的事物還是存在。隻要稍微出現一點點裂痕,黑暗就必定會衝破日常的表麵,傾巢而出。每個人都隱約知道這個道理。盡管依稀明白,卻佯裝不知道,如此罷了。所以至少想把世上的黑暗都當做身外之事、是虛構的事吧。
“……雜誌說穿了隻是杜撰出來的。”
“我們雜誌標榜的可是實錄。”妹尾依舊一臉無法信服的表情。
“姑且不論這個,妹尾先生,從剛才開始,你的話就一直不著邊際……”
我這麽一說,妹尾便說:“啊,這真是失禮,難道尊夫人要回來了嗎?”他伸長了脖子四下張望。他對於談話沒有進展似乎不以為意。
“不,
內子暫時還不會回來,她黃昏才會回來。不管這個,是不是差不多該進入正題了……?”
“正題?咦?剛才說的是正題的一部分啊。”
“咦?津山事件嗎?”
“不是。”妹尾有交環雙臂低音。“跟津山事件本身沒有關係。”
“妹尾先生,你講話怎麽這樣拐彎抹角的呢?”
“嗯……說的也是。那麽……”
妹尾猶豫一會兒,搖了一下頭,說:“那麽我開門見山,直接說結論了。”接著他說:“可以麻煩您……找個村子嗎?”
“找……找村子?什麽意思?”我一頭霧水。
別說是一頭霧水,因為太過唐突,我甚至不覺得妹尾是在捉弄我。
“您一頭霧水對吧?”妹尾笑得開懷。
“當然會一頭霧水啦。你說是社長交代的事,跟津山事件有關。然後突然要我找一個村子,這簡直是打禪語嘛。要是解得出來,那我就是個了不起的高僧了。”
“啊哈哈,說的沒錯。”妹尾撓著頭,鬆開跪坐的腳。“其實啊,我們社長——也就是赤井書房的老板赤井祿郎,我想您也知道,他的本業是販賣學習教材的。出版算是他的嗜好,所以賺不賺錢是其次,隻要我們盡心做好工作就好。”
“那不是很好嗎?”
“嗯,這是很好,但是相反的,就算破產了他也不痛不癢,所以我們做員工的總是提心吊膽的……,咦?話又離題了。”
“哦……”
因為搞不懂主題是什麽,就算離開了我也不可能發現。我與赤井社長有數麵之緣,印象中他就像個性溫和的青年實業家,沒有出版業者那種獨特的氣質。
“反正,我們老板赤井總是忙著修理、改造汽車,申請發明專利等等,興趣太多是他唯一美中不足之處……。總之,赤井的老朋友裏,有位叫光保的人。”
“光保?是名字嗎?”
“是姓,光保……我記得是叫公平吧。這個人頭發稀疏,身材微胖,是個麵色光滑紅潤的阿伯。這位光保先生以前是位警官。”
“警官……?”
“嗯,警官。以前好像在靜岡擔任巡查(注:日本的警察組織,階級由下往上依序分為巡查、巡查部長、警部輔、警部、警視正、警視長、警視監,最高階級為警視總監,為警視廳的本部長。),還是駐在所(注:駐在所功能與派出所相同,設於山區、離島或偏遠地帶,有警官常駐。相較於派出所為輪班製,駐在所多兼具官舍功能,派任警官與其家眷居住於此。)警官。這個人啊,他以前被分發駐守的村子,不見了。”
“這……”
令人不解。
“……你說的不見,是指廢村的意思嗎?或者是蓋水壩而沉入水中,還是和鄰村合並後改了名字……”
妹尾拜拜似的豎起單手,左右搖擺。
“不是。”
“不是嗎?”
“廢村……是廢村了沒錯——不對,真難解釋呢。真的是消失了。”
“妹尾先生,什麽消失……”
“隻能說是消失了。光保先生當時常駐的派出所——還是叫駐在所?這我不太清楚,而且警察機構和現在也不太一樣了。當時好像是內務省(注:內務省為二次大戰前日本中央機關之一,管轄警察及地方行政等一般內政。曾設造神宮使廳強化國家神道政策,並實行特別高等警察“特高”製度,利用治安維持法統治遊行、言論。設立於一八七三年,一九四七年廢止。)管轄的嗎?”
“什麽‘嗎’,妹尾先生,那是什麽時候的事啊?”
“哦,就跟津山事件同一年啊,十五年前。聽說他一直任職到昭和十三年的五月。”
“原來如此……”
關聯隻有如此。
三十人慘案似乎隻是用來交代時代背景的前言罷了。
“然後,聽說那是個小山村,麵積廣闊,但是戶數很少,總共隻有十八戶而已,人口頂多也隻有五十人左右。是個小村落。”
“村名叫什麽?”
“好像是hebito村。”
“怎麽寫?蛇和戶嗎(日文中,hebi可對應漢字“蛇”,to可對應漢字“戶”。)?”
“忘記了。”妹尾說。“我是從光保先生那裏聽來的,但忘記是什麽字了。應該有兩個戶字,克斯我不記得有蛇這個字……。是兩個字沒錯,我應該抄下來的。然後,聽說村子正中央有一戶宅第宏偉的人家,屋主好像是地主還是村長。那戶人家姓佐伯,這我倒記得。在這戶人家周圍,相隔甚遠的地方零星地坐落著人家和小屋。幾乎都是農家,也有販賣牲口的,而賣雜貨跟處理郵件的,就隻有村子入口處的那一戶。還有一戶是醫生,據說是佐伯家的親戚。”
“哦,真詳細呢。”
“哎,因為才十八戶嘛。在那裏當警察的話,全部都會記得的。實際上,光保先生也說他到現在都還記得。”
說的也是。
“隻是,聽說光保先生在那個村子連一年都沒有待滿。”
“因為調職嗎?”
“他出征了,因為出征而離開。是日華事變(注:既中日戰爭。日本亦稱為日中戰爭或支那事變,為一九三〇年至一九四五年中國對抗日本侵略的戰爭,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一部分。)吧,我記得《國家總動員法》(注:中日戰爭時,日本為了進行總體戰,製定此法,授權政府運用國家所有人力、物力資源。於一九三八年製定,隨著日本戰敗,於一九四六年廢止。)好像是在那一年施行的……”
說道這裏,妹尾抿起嘴巴,鼻子“唔嗯”了一聲。
“……然後,光保先生複員回來一看,村子竟然不見了。”
“所以說,妹尾先生……”我往前探出身體。“所謂不見是什麽意思?你剛才說隻能說是消失了,可是村子不可能像煙霧一樣憑空消失吧?”
“可是就是這樣。”
“什麽就是這樣,那存在原本所在的地方怎麽了?變成了一片荒野嗎?還是開了個大洞?”
“沒有洞。”
難懂到了極點,不曉得是說的人說不清楚還是聽的人理解力不夠,絲毫抓不到這番話的重點。
妹尾似乎也察覺到我還是聽不懂,他尋思了半餉後,逐加以說明。
“正確地說,光保先生回國,是太平洋戰爭結束以後:更正確地說,是昭和二十五年。才三年前的事而已。換句話說,光保先生長達十二年間都在大陸輾轉流離。雖說他最後到了馬來半島,我是不知道他做了些什麽。其實……光保先生去年造訪那座令人懷念的村子。現在有許多地名還有交通狀況什麽的不是都變了嗎?可是那地方卻沒有半點改善,現在依然沒有巴士通行,而且地處連鐵路都沒有的窮山僻壤,他憑著模糊的記憶到了那裏一看……,村子竟消失得一幹二淨。在十二年之間,hebito村消失得無影無蹤了。”
“變成……山了嗎?”
“那樣的話還可以理解。比方說……對了,位於村子入口處的雜貨店。”
“也處理郵件的那家?”
“對,那家雜貨店好像叫三木屋,它跑到了鄰村。”
“搬家了?”
“不是,地點好像沒變。說是好像,是因為光保先生的記憶也不是那麽明確。總之,光保先生姑且忠實地照著他模糊的記憶前進,而記憶中的建築物,幾乎都位在記憶中的位置上,所以他覺得應該沒有錯。然後……”
“然而?”
“他望向那些建築物的門牌……,村名竟然不一樣。上麵的地址在他的記憶中,應該是鄰村的。”
“這
種事常有的吧?和鄰近人口過少的村落合並,所以地址改了吧。”
“有可能,可是不止如此。那裏不是什麽雜貨店,住的是完全不同的人。”
“雜貨店一家人搬走了還是過世了,別的人住進來了吧。”
“也不是。那裏住了一對光保先生素未謀麵的老夫婦,說他們已經在那裏住了七十年。聽好了,七十年呢。”
“這……”
他們說謊,或者是光保先生……
“……搞錯了之類的,他弄錯路了。”
“是啊,你說的沒錯。或許是在恰好相似的地方、相似的地形上,有著相似的人家。於是,光保先生盡管有些混亂,但還是姑且朝著村子的中央地帶前進。也就是佐伯家所在的地方。結果……”
“結果?”
“路完全一樣。路邊的地藏石像和柿子樹等等,光保先生全都記得。”
這不就叫做似曾相似(déjàvu)嗎?
覺得看過不應該看過的景色,對不曾去過的地方感到懷念——這些大部分都是大腦在騙人。是記憶混淆了。
所謂現在,其實是最近的過去。
認知到的瞬間,那就已經是經過一段時間的過去了。所以若是以量來捕捉時間,無與有的接點正是“現在”。接點雖然存在,卻沒有質量。換言之,狹義中的“現在”,數量上等於零。過去無休無止地不斷增加,未來則當然是——無。我們總是站在源源不斷地增殖的過去這個隊伍的最前端,前方空無一物,所以未來也不可能預知。所謂似曾相似,隻是那鄰近的過去,不經意地與更遙遠的過去重疊在一起罷了。也就是所謂的——錯覺。
我這麽告訴妹尾。
編輯點了幾次頭。
“光保先生也認為就是您所說的錯覺。可是他愈是往前走,這個想法就愈動搖。記憶中的家家戶戶,完全位在他記憶中的位置。也有一些人家和雜貨店一樣,住著不同的人。大部分住的都是老人,一問之下,他們同樣告訴光保先生,說是從以前就住在這裏了。”
“從以前是指……?”
“哎,就是從前吧,他們都是老人了嘛。其中也有幾家成了空屋,光保先生忍不住進了屋裏。雖然外表符合記憶,屋子裏卻完全陌生。有些人家的家具還留著,他打開抽屜一看,裏麵放了幾張泛黃的照片,上麵的人從沒見過。”
這……
果然是錯覺。
若是強詞奪理,強加解釋,這番話可能會變成超常現象;若是聽個不留神,就會變成怪談。
即使如此,這還是錯覺吧。
如果再次比喻,時間就像湍流。湍流中的河水原本應該毫不止息地流動著,但是如果在何種築起水壩,擋住水流,即使隻是暫時,水壩還是會承受到相當大的負荷。不僅如此,水流隻要停止,就會變得渾濁,然後逐漸地溢滿,終究還是會流失。記憶這種東西,如同老舊梳子的梳齒般逐漸缺損。
但是,缺損的部位會以某些形式被填補起來。
記憶重複著缺損與補足,逐漸被篡改。
而且是符合期待地……
“這……所以說,人不可能每樣事情都完全記得吧?假設十件事情裏記得五件好了,而五件事當中恰巧有兩件符合,雖然有三件事不同,但是當事人也不知道忘掉的那五件事都不符合吧?結果明明隻有兩件事符合,卻會連同忘掉的五件事在內,認為一定有七處符合。所以說,妹尾先生,那是另一個的村子。”
“可是是吧。”妹尾幹脆地同意了。
原本預期對方的反駁,結果我的愚見就像撲了個空,煙消霧散了。
“那、那樣的話……”
“沒錯,是錯覺。那個叫光保的人是有些難以捉摸,不過還是具備一般的判斷能力,所以他好像本來也以為是自己走錯路,或者是記錯了。但他還是覺得‘就算是弄錯,這也太相似了’,邊往山路還是田間小徑走去。然而光保先生愈是接近,愈覺得情況不對。眼前沒有田地,雜草叢生,甚至長著樹。他分明是往村子中央前進,景色卻變得仿佛遠離村落,跟記憶中完全不像。”
“他果然還是搞錯了吧。”
“光保先生也這麽認為。然後,他總算來到村子中心相當於佐伯家一帶的地方。然而……”
“然……然而?”
“那裏是深山,或者說叢林……,好像完全沒有人跡。可是啊……”
“請不要吊人胃口呀。”
“我沒有在吊您胃口呀。即使如此,光保先生還是覺得,就算搞錯了,若隻看地形,光保先生仍然認為到過這裏,於是四處張望……”
妹尾說完,緩緩地轉動臉以及視線。“……結果,他突然感到害怕,落荒而逃了。”
“什麽?”
“因為佐伯家就在那裏。從大門到屋頂,與記憶中的建築物完全相同。不過看起來已經久無人居,成廢墟了。”
“這……”
“沒錯。這也是錯覺嗎?還是幻覺?又或者是非常形似的建築物?雖然不明白,但是光保先生說那一棟格外宏偉的建築物,與記憶的一模一樣。”
忽地,一陣惡寒。
“請、請等一下。你剛才說的,是村子消失的事件……嗎?”
妹尾點點頭。
“可是妹尾先生,如果是民間故事也就算了,現在可是昭和時代呢。怎麽可以隻憑這些就說村子消失了呢?雖然聽起來很不可思議,但那應該是偶然吧。應該是那個叫光保的人走錯路,去了另一個環境非常相似的村子罷了吧?”
“可是啊,關口老師,光是地形或建築物的話,還有可能是錯覺,但是鄰村的村名……與光保先生記得的一字不差呢。這一點說不過去吧?”
“唔,或許是如此,但也可能是他跑到了另一邊去呢。得先確認這點才行。不是有地圖嗎?”
“沒有。”
“沒有?”
“沒有,那座村子本來就沒有記載在地圖上。舊地圖的話,因為人口太少,隻畫了一座山而已。”
“可是,妹尾先生,參謀本部的陸地測量部——也就是現在的建設省吧?那個機關不是從明治時期開始,就持續在進行測量調查嗎?戰後聯合國應該也下令要盡快修複地誌、地圖等等。有些地圖的縮尺比例,甚至連每一戶人家都有記載。不可能那麽荒唐,會有村子沒畫在地圖上的。”
“哦……”妹尾蜷起了背。“聽說那個地方頗為混亂不清。最近的地圖當然是有,不過上麵好像隻有鄰村……”
鄰村確實存在。然而……卻又地圖上不存在的村子……,這種事可能在日本發生嗎?
“……說起來,什麽地圖修複、地誌調查、地形測量,也都是從都市地區開始進行吧?山區都被擺到後頭。而且不管再怎麽詳細調查,也沒有樹海(注:樹海指如大海般遠闊的樹林,日本最著名的樹海為青木原樹海,位於富士山西北麓。)的地圖,不是嗎?”
“應該……沒有,……可是……”
“不過那個村子好像沒有樹海那麽落後啦。”
“警……警方怎麽說?警方應該有記錄吧?既然當時都設有駐在所了。”
“這個啊,資料好像毀於戰火了。警方相關人員不是戰死就是退休,再加上警察法經過幾次修正,據說記得當時的事的,已經沒剩下幾個人了,而且都隻有零星的記憶。”
“那……,政府機關之類……對了,還有政府機關啊。不可能有政府機關不知道的地址吧?而且應該也有戶籍。要是沒有地址,就沒辦法征稅了。”
“沒錯,當然光保先生也調查過了。但是聽說政府機關
的記錄當中……也不存在這樣的村子。”
“不存在?”
怎麽可能?
“可是就是沒有。也問過郵局了,一樣沒有。不過關於這一點,倒是可以做出一些推理。我想那個hebito村隻是一個俗稱,實際上登記的土地資料是別的名稱。所以搞不好那塊土地的名稱原本和鄰村是一樣的。”
“居民的戶籍呢?光保先生應該記得居民的名字吧。”
不可能沒有戶籍。為了廣為征兵,政府連山村離島都不放過,仔仔細細地查遍了每一個國民的姓名、出生地、住址、親屬關係。日本不可能有人沒有戶籍,生活在這個國家的人一定都被登陸、加以管理。
“戶籍在戰爭時期好像也幾乎全遺失了。我還以為那一帶不像東京,遭受到的空襲應該不怎麽嚴重,這算是一種偏見嗎?當然,戶籍什麽的很快就補齊了,不過資料登記的全都是現在住在那裏的居民,沒有半個光保先生記得的名字。”
“姓佐伯的人呢?”
“沒有人姓佐伯。”
“沒有……?”
“與其說是沒有,應該說是不知道。別說是住址了,連是生是死——不,現在連那戶人家是否曾經存在都無法確定。”
妹尾說完,又發牢騷似地說:“人這麽多,就算是國家,也不可能每個都掌握得住吧。”
心情變得十分複雜。
我並非強烈主張,隻是隱隱認為,老早以前就對以國民的身份被國家登陸這件事感到抗拒。一方麵也是因為受到征兵,經曆苦難之故。更重要的是,我不願意被國家這種莫名其妙的東西給管理。可是……
那也教人不願意。
理由我明白。
如果社會是一片汪洋,個人便是漂浮其中的藻屑。如果曆史是沙漠,那麽人生就隻是一粒細沙。即使如此,對於人類而言,隻有自己的人生才是全世界。隻有透過自己的眼睛知曉的世界,才是唯一、絕對的世界。所以如果不將一粒細沙與沙漠、將藻屑與汪洋視為等價,人就活不下去。人無論如何都相信自己永遠是自己。對個人而言,否定個體就等於否定全世界。所以個人總是強調:我就是我。
然而,我真的就是我嗎?有時候我無法確信。我不曉得今後我是否一直都能夠是我。所以會想要證據,想要別人來保證“你就是你”。客觀的記述在這種時候特別有用。
藉由被記錄,個人能夠暫時獲得一種被曆史認知的錯覺,感到安心。
盡管是因為存在所以有記錄,而不是有記錄所以存在。
——本末倒置。
我歎了一口氣,還是不想認同。
“因……因為沒有戶籍,連存在都無法確定……,沒這種事的。戶籍這種東西,不過是短短幾行記述罷了。那種東西就算燒掉,也不代表那個人或那個人的過去消失了。在某個地方一定有人記得那個叫佐伯的人。”
“是的,光保先生就記得,隻是……那場戰爭裏……”妹尾說道,又大大地歎了一口氣。“失去了許多事物啊。”
的確,這個國家失去了許多事物。人命、財產、資源……但是……
難道說連過去都是去了嗎?
“這……妹尾先生……”
“總覺得教人厭倦哪,真的沒有任何人記得。佐伯一家自不用說,連hebito村也是。”
那樣的話……
“那麽,究竟該怎樣看待這件事才好?”
“是的。”妹尾恭敬地這麽應了一聲。“話題總算漸入佳境了。唔,一般的解決方法隻有一個。很簡單,那就是光保先生腦袋有問題——換句話說,叫hebito村的村子原本就不存在。hebito村史隻存在於光保先生腦中的村子——這麽說就通了。”
“哦……”
這是一個解法。
隻是這麽說的話,總覺得似乎太簡單了。
“光保先生腦袋有問題是嗎……?”
“就算不是整個有問題,也可能是搞錯了或記錯了,或是錯覺、幻覺,攪在一起的話,什麽事都有可能吧?”
“唔……是啊。”
也不能說沒這個可能。
“光保先生的腦子回溯時間,擴張空間,創造力架空的村子以及未曾體驗的過去。所以他記憶中的村落景象還有人名,一切都是虛構的——就是這樣的解釋。”
“可是,也有符合的部分吧?”
“那個村子原本就不存在於這個世上,那種瑣碎的記憶,事後要怎麽修正都行吧?關口老師不也說了嗎?這正是似曾相識的錯覺。”
妹尾說的沒錯,我不由得沉吟起來。
因為我發現,對於怪異現象應該是懷疑派的我,不知不覺間竟做出了肯定的發言。並非我願意承認怪異現象,隻是無法釋然而已。
“而且,也可以這麽想。”妹尾繼續說。“例如說,他——光保先生,其實是他說的村子的鄰村駐在所警官。”
“也就是說,光保先生創造的部分隻有村子和人名等屬性,其他像是風景和地理條件等舞台布置是真實的嗎……?”
“沒錯,所以他才會去到那裏。”
有道理,我幾乎就要接受了。但是……
“所以呢……請看這個。”
妹尾將手中一直把玩的文件袋放到榻榻米上,推到我麵前。我伸手拿起文件袋。“這是什麽?”我解開繩子,打開封口,裏麵裝了幾張褪色的舊報紙。
“請看,有一篇用紅筆做記號的報道。”
妹尾抬抬下巴,我望向報道。
視線掠過標題。
“靜岡縣山村疑似發生大屠殺”
“大屠殺?”
“是的。這是全國性報紙,上麵聲明了是未確認消息,對吧?地點是靜岡的山村。”
“大屠殺……”
“是大屠殺啊,整個村子全部。”
“怎、怎麽可能……”
【桐原記者,三島訊】靜岡縣某山村疑似發生村民全數失蹤的重大案件。盡管尚未獲得證實,但消息指出,極有可能是一起大屠殺事件。韮山等鄰近警察機關協商後,認為縱然是謠傳,亦可能造成民心不安,決定於近日展開調查。
“這是昭和十三年七月一日的報道,但沒有後續報道。可能是假消息,或有其他什麽理由,這就不知道了。所以我查了一下地方報紙等其他資料,結果找到了下一張……”
另一份報紙上也有紅筆圈起來的報道。
“這是六月三十日的地方報紙,上麵也刊登了類似的報道……,不過比較詳細。”
【韮山訊】縣內部分地區繪聲繪影地流傳著村民於一夜之間全數消失的詭異傳聞。傳聞中神秘消失的h村位於縣內中伊豆,是個擁有十八戶、五十一名村民的小村落。傳聞的來源是中伊豆地區的巡回磨刀師津村辰藏先生(四十二歲)。津村先生每半年會造訪一次h村,但是他於日前六月廿日造訪時,發現村中竟空無一人。據推測,由於h村平素與其他村落幾乎不相往來,所以延誤了發現時間。一說屋內濺滿了大量血跡,或屍體堆積如山,但消息真偽仍未經證實。由於津山事件甫發生不久,甚至傳出大屠殺等駭人聽聞的說法,還有集體潛逃、食物中毒、傳染病等臆測,流言蜚語甚囂塵上,盼有關當局能夠盡快查明,揭露真相。
“這個報道……”
令人難以置信。
我慌忙尋找後續報導,但是畫了紅圈的報導隻有這兩則。
“您有所懷疑對吧?這可不是造假。”
“我並沒有懷疑是造假。不過這種事還真是……”
前所未聞。
大屠殺事件過去可能發生過幾次,但是規模應該沒有如此龐大。在我的認知裏,就像妹尾說的,津山事件應該是最慘絕人寰的記錄。如果報導不假,不管怎麽樣,都不該無人知曉。就算不是命案,而是傳染病或漏夜潛逃,也是起重大事件。
妹尾得意地笑著,說:“怎麽樣?”
“什麽怎麽樣?”
“所以說,光保先生說的hebito村,正位在這兩篇報導所述的區域啊。”
“你的意思是……h村就是hebito村?”
妹尾笑得更燦爛了:“好像是。”
“可是妹尾先生,光靠這些,還不能斷定就是吧。”
上麵隻寫了h村,隻要是村名拚音開頭是h的村子,哪裏都有可能。
“不,不前那一帶並沒有符合條件的h音開頭的村子。”
“可是,hebito村是隻存在於那個叫光保的人腦中的村子吧?這……”
難道說捏造的記憶溢流出來,化為過去的事實了嗎?
“……這怎麽可能?”
妹尾相當平靜。“也不是完全不可能。光保先生頭腦有問題……這完全隻是個假設而已。他本人可是非常正常的。”
“可是,雖然對光保先生過意不去,不過除了接受這個假設以外,現實中想不出其他任何可能的結論啊,妹尾先生。”
“這樣嗎?我倒不這麽覺得呢。而且最奇妙的是,這則報導就此沒了下文,完全沒有後續消息。”
“因為隻是空穴來風吧。如果隻是謠傳,也就不會刊登後續報道了。‘大屠殺純屬虛構’……那個時代可沒有那麽悠閑,刊登這種愚蠢的報導。”
“是嗎?我總覺得哪裏不對勁。這要是真的大屠殺事件,津山事件可是完全沒得比。受害人有五十人以上呢。”
“沒有……那種事吧,完全沒聽說過這類傳聞,也沒有任何人知道。死了五十人的慘案,卻沒有任何人記得,這根本說不通。”
“所以啊……”
“所以什麽?”
“所以,津山事件不也一樣嗎?就連這個實際發生過、受到大肆報導、造成轟動的大事件,現在也逐漸淡化,被大多數的人遺忘了。要是沒有被報導出來的話……”
“沒有……被報導出來?為什麽?”
“天知道。”妹尾歪了一下頭,馬上又擺正。“例如,也有大本營發表(注:指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日本的軍事最高統帥機關大本營所做出的八百多次官方發表。其中誇大日軍的戰績,掩飾死傷狀況等,許多發表與實際戰況相去甚遠。)的例子。谘詢操作。”
“那是……因為當時是戰時啊。”
“這也是戰時發生的事啊,日華事變的時候。”
“可是……”
就算隱瞞這種事件,也不會為國家帶來任何好處:相反地,即使揭露,也不可能對戰況造成影響。
妹尾微笑。“總之……隻要沒被報導出來,不管再怎麽重大的事件,也幾乎不會有人知道。”
“可是當地人會知道吧?人說悠悠之口難杜,馬上就會傳開的。”
“報紙上寫著那裏與其他村子沒什麽往來。”
“就算是這樣,或多或少還是會有吧。總會有親戚朋友之類的吧?不可能有村落完全孤立。又不是交通完全斷絕的海上孤島。縱使他們自給自足,那種生活也不可能成立。”
“哎、唉。”妹尾伸手製止。“用不著這麽激動。我啊,又不是斷定就是怎麽樣。聽好了,關口老師,這裏有兩篇報導,報導上盡管暗示這是全村慘遭殺害的曆史性大慘案,卻就此沒了下文。我想知道事情的來龍去脈。另一方麵,有個人懷疑幾乎就在同一地區,有個村子消失了。而這個消失的村子的拚音首字母,與全村遭到殺害的村子相同……”
“共同點隻有這樣而已啊。”
“要寫成雜誌報導,這樣就綽綽有餘了……”
“哦……”
原來是來邀稿的。
妹尾笑嘻嘻地搔搔脖子。“所以就算不是也無妨。就算隻能證實那些報導是謠傳,也算是種收獲,對吧?而且光保先生能夠確定是自己搞錯的話,也能解除疑惑了。如果還能夠順便找到他原本待的村落,豈不是一石二鳥嗎?”
“你要我……寫這份稿子?”
“沒有其他人選了。鳥口在追的事件愈來愈棘手,可是雜誌不快點出刊就糟糕了,這可關乎《實錄犯罪》的存亡呀。采訪費用我會先預付給您,您不願意嗎?”
“呃……”
老實說,我困窘了。
連日來的不適,讓我整個人癱瘓了,這是事實。但我也覺得需要找個機會轉換一下心情。
而且就算光坐在書桌前瞪著稿紙,也隻是坐痛自己的屁股罷了。硬是要寫,也隻寫得出劣作,寫出來的稿子也未必能登上雜誌。上個月刊載的稿費早已拿去償還債務,家計現在已經是捉襟見肘,若不盡快想想辦法,危機已迫在眉睫。
“可是……”
這是個混沌模糊的任務。]
完全不曉得該從哪裏著手才好。這與其說是采訪,更想調查。我是個作家,不是偵探,完全不知道調查的竅門。我遲遲不作答,妹尾便說:“如果您答應,我會介紹光保先生給您認識。”
“就算這樣……”
“聽說光保先生每天都在懷疑自己是不是腦袋有問題,疑神疑鬼地過日子。如果去年自己去的地方是hebito村,為什麽會住著自己不認識的村民?為什麽村子的名字會不見?他說他無論如何都想知道。還有,如果其他地方真有hebito村存在,他怎麽樣都想去一趟。”
“為什麽?”
“他說有事要找佐伯家。”
“有事啊……”
這個時候,我忽地想起。
盡管我從容不迫地聽著妹尾的話,認為這是可以用道理理清的問題,但如果這是……
這世上沒有不可思議的事……
這是朋友經常掛在嘴邊的話。我有時候也這麽認為,但有時候卻無法這麽認為。又沒有可能這件事其實就是這麽離奇不可思議……?
我默默地望著肮髒的窗戶。
2
光保公平這個人有如一顆雞蛋般,難以捉摸。就像妹尾說的,他紅潤的肌膚充滿光澤彈性,額頭非常寬廣,上頭隻是敷衍似的長了幾根如羽毛般的頭發,顯然他已瀕臨禿頂危機。他的小眼睛如嬰兒般渾圓,還有小鼻子及小嘴巴,幾乎沒有眉毛。
“我這個人啊,很膽小的。”光保說道。他雖是笑著說,看起來卻像一臉苦惱,又像在生氣。總之,幾乎無法從他臉上的表情看出心情。
“我小的時候,每次走夜路,總覺得會有怪物從背後追上來。那個時候我很喜歡吃麥餅,所以總是一邊告訴自己:回到家就有麥餅吃嘍,回到家就有麥餅出嘍,一邊拚命地往前走。就像在馬的鼻子前麵吊紅蘿卜那樣。”
“哦……”
“不好意思!”光保突然大聲說。
“啊?”
“請問您……重聽嗎?”
“啥?”
“您重聽嗎?”光保再次詢問,指著自己的耳朵。看樣子是因為我的反應太少,被誤認為有聽覺障礙了。
“呃,這……不是的。”
“哎呀,失禮了。其實我因為遭到轟炸,右耳受創,有些不靈敏,以為關口先生也是這樣。真不好意思。”
“不會……”
“啊,我拜讀了您的大作。不過,耳朵聽不清楚,嗓門自然而然就會變大,實在不適合密談。”
光保放聲大笑。“也因為這樣,我算是個傷殘軍人……也加入了傷殘軍人的援助團體。”
“哦,這樣啊。”
我這個人在個性與人格上也有著重大缺陷,不過光是如此,應該無法指望得到光保的援助吧。
“這非常不容易。”
“什麽東西不容易?”
“援助活動。我自以為是誠心誠意地在幫助別人,但是有時候他們會覺得遭到歧視,覺得我是在同情。真的很難。他們會說:‘你傷得輕,我傷得重,所以你瞧不起我,同情我,幫助我,陶醉在優越感中。’我覺得很受傷。哎,說我是自我滿足,或許沒錯,可是我並沒有歧視別人的意思。”
“哦,我了解。”
光保雖然看起來有點神經質,不過似乎性情溫厚,與惡意完全沾不上邊。他應該真的是出於善意而提供援助吧。
不過心意這種東西,鮮少能夠真正傳達給對方。所以如果如實地傳給了對方,還是把它當成偶然比較好。
換句話說,能夠傳達的時候,什麽都不用做也能夠傳達;傳達不到的時候,無論怎麽做都傳達不了——就是這麽回事。
“哎,問題並不單純。確實,世上充滿了偏見與歧視。就算說話的人沒那個意思,也總是有種受到歧視的感覺。相反地,不管受到多麽嚴重的偏見與歧視,隻要承受的一方一無所覺的話,就等於沒有。”
“確實如此……”
“關口先生,身為一個作家,您怎麽想?”
“呃……”
大從一開始……就是我不拿手的話題。
苦思惡想之後,我發表了一段莫名其妙的意見。
不僅不明所以,有可能連語言本身都說不通。我吞吐又結巴,光保附和著認真聆聽,過了半晌後說:“不愧是鑽研文學的,講的話真是深奧難解哪。”他是太高估我,把我的話想得太深了吧。雖然覺得總比讓他目瞪口呆要來得好,卻也沒甚差別。
不管怎麽樣,光保是以認真的態度麵對這些問題,我這種愚蠢的意見自然不能成為參考。
結果,我默默低下頭去。
據說光保從事室內裝潢工作,他的事務所地板異常光潔。
遲遲無法進入正題。
我莫名地想抽煙,把手伸進內側口袋。忽然,一個念頭湧上心頭:或許光保討厭煙味。
我覺得如果光保討厭香煙,那麽即使我隻是出聲要求抽煙,就會遭到輕蔑,結果我硬是把抽煙的欲望按捺下來。
“不是有個叫野篦坊的妖怪嗎?”光保再次唐突地發生說道。
“什麽?”
“像這樣,光溜溜的。”
“那、那怎麽了嗎?”
“人家說我很像野篦坊,嗬嗬嗬嗬嗬……”光保笑道。
我不曉得該如何回答是好。
“我年輕的時候很瘦,不過從那時候起就常被人家這麽說了。我明明就有眼睛鼻子,卻長得跟野篦坊很像,非常像。我是不覺得討厭啦,還經常模仿落語(日本傳統表演藝術,類似中國的單口相聲。)還有……呃,模仿八雲的那個故事裏的:‘是長得像這樣嗎……’逗大家開心,這很受管用。”
八雲指的是小泉八雲(注:小泉八雲〈一八五〇~一九〇四〉,原名派崔克·拉夫卡迪歐·漢〈patricf〉,為出生於希臘的英國人。一八九〇年以特派記者身份渡日,與日本女性結婚,歸化為日本人,改名小泉八雲。著有《怪談》等與日本文化相關的作品。)——拉夫卡迪歐·漢,而那個故事,指的則是他寫下的怪談《貉》吧。
那是運用所謂“二度怪異”手法的短篇小說。
所謂二度怪異,指的是一種怪談故事的形式:遭遇怪異,第一次嚇得逃跑,放下心來,鬆了一口氣的時候,又遭遇到相同的怪異,再次受到驚嚇。
藉由反複怪異,達到嚇唬人的效果,大多數時候,會同時運用慢慢降低音量,在結尾的部分“哇”的大聲嚇人的手法。在這種情況下,觀眾的確會大吃一驚,這個花招可以多次使用,但是有個缺點,就是嚇過一次後,大致的手法就會曝光,驚嚇度也會隨之半減。所以講述怪異故事最有效果的次數是包括第一次在內的兩次,因此稱為二度怪異。
但是,如果能夠讓聽眾認為既然被嚇過一次,應該不會再有第二次的說故事功力,那麽第三次也能夠成功。隻要敘述者具有讓聽眾不斷卸下心防的說話技巧,那麽反覆四次、五次也有可能,隻是隨著次數增加,會產生出一種預期配合的心理。但是即便如此,還是能夠獲得極佳的演出效果,使“要來了要來了”的期待感,激發出相對的恐怖感——當然,這也視敘述者的技巧而定。
總而言之,二度怪異是將攪亂過一次的秩序恢複到原本的狀態後,再次加以推翻,是一種大逆轉的怪談。
“隻是,”光保繼續說。“我記得在那個故事裏,野篦坊是狸子變成的,狸子。”
是貉——我想糾正,卻打消了念頭。
因為光保的口氣聽起來很愉快,我不忍心為了這點小事澆他冷水。不管是狸子還是貉,反正都是一丘之貉。光保繼續說下去。
“可是在我的想法中,野篦坊一定不是像那個故事裏出現的那種妖怪。”
“不是嗎?”
“不是。”光保不知為何,滿足地點頭。“八雲的故事,嗯,是狸子的故事。主角在路邊被女人嚇到後,去到蕎麥麵店一看,沒想到店老板也變成同一張臉——是這樣的故事吧?”
“是啊。”
小泉八雲很正確地蹈襲了二度怪異的形式。《貉》的情節如下:
一名男子經過紀伊國坡途中,發現一名女子蹲在路邊,便出聲叫喚。女子狀似痛苦,遲遲不肯回頭露臉,男子想要攙扶她,於是女子回過頭來,手往臉上一抹。結果,那張臉上竟沒有眼睛,也沒有鼻子和嘴巴。
男子大驚,倉皇失措地逃離現場,不久後,他看見夜間營業的蕎麥麵店燈光,跑了進去。老板訝異地詢問他為何如此驚慌?男子便說出剛才發生的事。但是當他說明女子的長相時,老板卻伸手往臉上一抹,於是老板的眼睛、鼻子和嘴巴也跟著不見了……
燈光驀然熄滅。
故事突然終結。
光保用手往臉上一抹。
“這表示那個蕎麥麵店的老板也是野篦坊吧?”
“是啊。”
“就是這裏不對。”
“你的意思是……?”
我不懂他在說什麽。這個故事是小說,無所謂對或錯吧。
光保說:“這故事不是野篦坊變成賣蕎麥麵的老板在做生意吧?不是吧?”
“我想……應該不是吧。”
“當然了。這並不是野篦坊化身為人類,然後顯現出真麵目的故事。故事的最後,是以燈火突然熄滅作結吧?”
“是啊。”
“您覺得後來怎麽了?”
“後來……沒有後來吧?”
正因為在那裏唐突地結束,所以才會是怪談。我認為小泉八雲做為一個怪談作家,技巧十分高明。這篇故事一點都不像是外國人寫的,也不像原本是以外國語言書寫的文本。而且既然文本就到此為止,自然沒有下文。
我這麽說。
“那隻是他沒寫而已吧?因為這是故事,所以寫到那裏而已,一定還有後續。”
“這……呃……是這樣嗎?”
“關口先生,我是這麽想的:燈光‘啪’一聲熄滅,然後男子回過身來,發現又回到了最初的場景……”
“最初?……你是說紀伊國坡嗎?”
“對,就是
那個坡道。”光保說。“又回到最初發現女子,攙扶她的場所。換句話說,一切都是假的,時間也幾乎沒有流逝。或者是到了早晨,男子發現自己睡在那個坡道上。這個故事就是這樣。”
“是這樣嗎?”
“沒錯。所以呢,這是狸子的故事。因為不是常有這樣的故事嗎?主角救了姑娘,姑娘為了謝恩,招待主角到豪宅區,享用山珍海味,結果主角回過神來,發現自己吃的是馬糞,溫泉其實是堆肥……”
“或者是在同一個地方來來回回的打轉?”
“沒錯沒錯。以為是茶室,沒想到竟是把八張榻榻米大小的某某東西(日本民間傳說裏,狸子會張大陰囊罩住人作怪,使人以為置身豪宅,大小據說就有八張榻榻米大,一說則是由於狸皮延展性佳,以狸皮包裹金粒敲打,可製成八張榻榻米大的金箔,故有此說法。)……,有這種故事吧?就跟那個一樣吧?一樣的。”
確實,狸子可提供所有的幻覺場景。在幻覺中,連時間都可以任意延長縮短。無論是幾小時、幾天、有時候甚至是幾年,都能在一瞬間進行。就如同光保說的,《貉》的故事,也能夠視為大部分狸故事的一種變型。
不——應該這樣看待才對吧。因為小說的標題就叫做《貉》,既然特意以此為標題,應該有什麽含義才是。出於作品的性質,作者或許想要隱瞞怪異的種類,所以直接題為《野篦坊》會有諸多不便,但是話說回來,應該也沒有必要把怪異的真麵目拿來當做標題。像是《紀伊國坡之怪》,還是《蕎麥麵店老板的臉》,可以用的標題多的是。
不僅如此,作者不但把作品題為貉,甚至在開頭就聲明這是貉的故事。故事中也根本沒有揭露怪異真麵目的必要。我想這不隻是因為小泉八雲搜集到的傳說偶然是貉的故事,更是一種別有用心的技巧。記得有個說法認為,不是因為故事中有野篦坊出現,所以是恐怖小說,而是二度怪異這個形式本身就是恐怖小說。
我表示同意,光保便好似心滿意足,高興不已地說:“這樣的話,野篦坊就算換成一目小僧(注:日本一種通俗的妖怪,形象為小和尚,隻有一顆眼睛,會突然現身嚇人。)也可以吧?”我回答:“應該沒關係吧。”
當然,小泉八雲所采用的“沒有眼睛鼻子和嘴巴,有如雞蛋一般”的臉,就演出效果而言出類拔萃,不過若是優先考慮二度怪異的構造,就沒有一定非是野篦坊不可的必然性。事實上,民間傳說或故事中的二度怪異裏,是野篦坊的例子雖然不少,不過也未必一定如此。
光保繼續說道:“我是會津人,在當地也有類似的故事,主角是叫做‘朱盤’的妖怪。”
“朱盤?”
“對,紅色的,盤指的好像是圓盆之類的東西。臉像這樣,紅通通的,非常紅,一片火紅,然後巨大的眼睛炯炯發光。很可怕吧?太可怕了。小的時候,我曾經夢見過好幾次。”
“哦,這類股市有很多。據我朋友說——書名我忘記了——好像是中國的古籍裏就有這類故事的原型。那個故事好像是有人遇到一個一樣是穿著紅色衣服的女子,那就是野篦坊,不過在其他書籍的記述裏,就變成了單純的怪物,所以並不一定。”
“哦,這樣啊。”光保佩服地說。“您有熟悉這些事的朋友呀?”
“嗯,有一個。”
這些都是的字朋友中禪寺的牙慧,中禪寺這個人精通有關妖魔鬼怪的古書漢籍。對於妖怪,他知之甚詳。我這麽說明,光保便高興地說務必要介紹給他認識。
“我想知道那本中國古籍的名稱,非常想知道,我想看。”
“哦。那家夥跟我不一樣,什麽都記得,隻要問他,馬上就可以明白了。……可是光保先生,恕我失禮,您為什麽會想要知道呢……?”
他似乎對野篦坊相當執著。
光保搔搔頭,表情意外地和藹可親。
“哎,我想您也察覺到了,我因為有野篦坊這個綽號,所以開始對它產生興趣,因此特別留意,自然聽見、看見了許多事,人就是這樣吧。不知不覺,我對它也有一定的了解了。”
“哦,經常是如此。”
“就是吧?我想說的是,在我的想法裏。野篦坊並不是狸子。不是那種隻要嚇嚇人就高興的輕浮妖怪。單純嚇人的例子裏,根本就狸子幻化成人似的變成野篦坊罷了。”
“喔……”
有可能。
“不懂嗎?不好懂吧。”光保重複了好幾次。“這是我的……呃,一介室內裝潢師傅的意見,不是學者的高見,您可以嗤之以鼻無妨。例如說,狸子會幻化成許多東西吧?”
“對呀。”
“諸如一目小僧啦。”
“嗯,大入道(注:日本通俗妖怪之一,形象為巨大的僧人,但有時候隻是巨大而模糊的影子或巨人。)之類的。”
“對,還有轆轤首(注:日本妖怪之一,外表與人類相同,但脖子異常地長,可自由伸縮。傳說會伸入民宅舔燈油。)等等。可是,我想這並不代表一目小僧或大入道、轆轤首的真麵目就是狸子。狸子會化身成姑娘,但是姑娘並不是狸子。如果有人主張全世界的姑娘的真麵目都是狸子的話,那麽這個人腦袋一定有問題。”
“嗯,是謬論。”
“真正的姑娘另有其人,對吧?一目小僧或大入道、轆轤首也是一樣的。我調查後,才知道一目小僧可是大有來頭的。而且大入道也是那個……大太法師(注:日本傳說中的巨人,各地有許多窪地傳說皆是大太法師留下來的足跡。)嗎?那種東西從以前就有了。還有,因為我在大陸待了很久,也很清楚飛頭蠻(注:中國一種飛頭妖怪。)的故事,那很可怕。所以啊,這些都各有本尊。狸子隻是化身成那些東西而已。”
“哦,原來如此……”
“您了解了嗎?有和狸子無關的一目小僧,或是和狸子無關的大入道。啊,我的意思並不是它們真的存在,請不要誤會了,關口先生。”
“著我明白。”
“您明白啊。嗯,該說是存在,或說是傳說中存在呢?話說回來,關於野篦坊,這個就……”
“就……?”
“沒怎麽聽說了。所以我才會尋找不是狸子變成的野篦坊。啊,也不是真的走訪尋找,關於這部分……”
“我明白。”
“那我就放心了。剛才說的這些問題,雖然不是很明確,但我從約二十年前就在想了。當時我才是八九歲,還很年輕呢,是個毛頭小子。隻是……我的老家是賣魚的,因為家裏幹的是這一行,也沒法子念什麽書。而且我是次男,不能繼承家業,也沒有錢。總之,調查這類事情,是我的興趣。”
“這樣啊……”
調查研究野篦坊這種事,也不可能當成正職了來幹。
“然後,在我二十二歲的時候,得到了天啟。”
“天啟?”
“天啟。恰好就在我當上警官那一年,我偶然得到了一個古繪卷。是我愛好藝術的舅舅過世後,當做遺物跟給我的……”
光保略微坐直,轉過身去,望向房間右上角,像在確認什麽。我隨著他的視線望去,那裏祭祀者一個小神龕。光保站起來,來到神龕前拍手拜神,行禮後,把下麵的椅子當成踏腳台,從神龕裏取出了一樣東西。
“……就是這個卷軸。我沒有請人鑒定過,所以不曉得值不值錢,不過這一定是明治以前的東西。上麵寫著鳥羽僧正(注:鳥羽僧正〈一〇五三~一一四〇〉為平安時代後期的天台宗僧侶,法名覺猷,精於繪畫,據傳為《鳥獸戲畫》的作者。對密教圖畫的研究整理極有貢獻。)禦真筆。我也不曉得鳥羽僧正是
什麽樣的人物……”
“啊,那個……”
——我知道這個繪卷。
“……記得是……”
“您知道?不愧是小說家,真不愧是小說家。”光保絮叨說。“您知道鳥羽僧正?”
“嗯,鳥羽僧正我也知道……,重點是那份繪卷,呃……那是……”
“您知道這個?這是妖怪的畫呢。”
“果然……”
八成是從中禪寺那裏聽來的。我完全不記得是在何時、在什麽狀況下聽來的,但我記得曾經聽說過,據傳是鳥羽僧正所畫的妖怪繪卷在某處流傳。
不過我記得朋友好像也說,據傳是鳥羽僧正所畫這一點,應該是杜撰的。
“也不算是知道,隻是從我剛才提到的那個朋友那裏聽說罷了。”
光保的眉間擠出一條小皺紋。
“這樣啊。哎,世間廣闊,竟有如此博學多聞之人呢。不過我竟然能夠碰上連這種東西都通曉的人,這又讓人感覺世間狹小了。世界究竟是大還是笑呢?愈想愈不明白了。”
光保說著奇妙的道理,萬分謹慎地在桌上展開卷軸。
“您知道的話就好說了。這是題為《百鬼圖》的卷軸,上麵畫了好幾種妖怪。因為很可怕,我沒有仔細算過。喏,這畫很恐怖吧?東西十分古老,紙也破破爛爛了。這個怎麽讀呢?我看不懂這種像蚯蚓爬的字。這個是平假名,還讀得出來哪。”
光保抓起小型眼鏡的鏈子。
“欸,這個字是……休嗎?是咻啊。咻嘶卑……吧?這個是……嗚汪嗚汪,長得很恐怖呢。這個是天狗吧。哎呀,真是太奇形怪狀了。”
他的眼睛熠熠生輝。
光保早已忘了我的存在,埋首畫中。那有些脫離常軌的態度讓我有點畏縮,不過生性愛湊熱鬧的我,最後還是探出身體,望向古繪卷。
變色的紙上,橫行著一大群帶有異國風味形象的異形。盡管已經褪色,而且處處斑駁,有著豔毒鮮麗色彩的妖怪畫經過漫長的歲月,依然散發出十足的妖氣。
“喏,好厲害。關口先生,快看啊。真是惡心。這個是……呃,姑獲鳥。旁邊有寫假名的讀音。這個是……唔,歐多羅歐多羅嗎?感覺好像會被抓去吃掉似的。這個不會念呢……是塗嗎?塗……佛嗎?”
我朦朧地會想出來。
朋友向我說明過,雖然不知道真偽,不過傳說這些畫室狩野派(注:日本自室町時代中期至明治時代畫壇最大的流派,以狩野正信〈一四三四~一五三〇〉為始祖。江戶時代,此派畫家探幽寺一門為幕府的禦用畫師。)一個叫什麽的畫師的作品,被弟子一一臨摹而流傳下來。記得當時聊到它也是中禪寺所收藏的《畫圖百鬼夜行》這本江戶時代的妖怪大全的底本。《畫圖百鬼夜行》我倒是在中禪寺那裏看過好幾次,記得它的線條相當流暢,畫工精巧,稱得上是畫的好的一類。
若比照這個記憶,現在攤在桌上的《百鬼圖》中的妖怪,上頭描繪的異形形態確實相似,但是每種妖怪的畫法都顯得樸拙俗氣。就連外行人也看得出來。
但是正因為不洗練,我覺得《百鬼圖》的畫更令人毛骨悚然。
“這個,就是這個。”光保說。“喏,野篦坊。關口先生,讀得出來吧?這是野,然後這是篦。請看……”
我的視線落向光保浮腫的指尖。
是一團東西,肥胖柔軟的東西。
是灰褐色的肉塊,或者形容為腐肉比較恰當?
鼓脹鬆弛,浮腫皺起。
但是仔細一看,肉塊上有著像是手腳的東西。
肉塊長著如象腿般的雙足。
上頭那醜陋、鬆弛的皺紋,看起來也像是一張臉。
表情像是在笑,也像是悲傷。
巨大的臉上……長著手腳。
這實在不像是這個世上的生物,是個醜怪的肉塊,畸形極了。
“這就是……野篦坊……嗎?”
“是野篦坊啊。所謂野篦坊,並不是沒有臉的妖怪。它不僅有臉,而且這豈不是一張大臉嗎?所以和有沒有臉沒有關係,這種平滑的質感才是重點。所謂野篦坊,是沒有凹凸、無法捉摸的平滑妖怪。所以這樣就對了。”
“你說它……指的不是沒有臉的妖怪?”
“因為它有臉啊,根本是隻有臉吧?”
光保說的沒錯。
“我沒看過哪一張古畫的野篦坊長得像人的。”光保說。“但我並沒有積極地調查,所以或許有吧。不過妖怪歌留多(注:歌留多為一種遊戲用的紙牌,上麵印有各種圖樣花紋或詩句。)之類的也沒有野篦坊吧?”
“呃,我沒見過你說的妖怪紙牌……”
光保這麽一說,我也覺得確實如此。小泉八雲的小說裏出現的妖怪——也就是無臉人的畫,的確並不常見。關於這一點,我亟欲知道喜愛妖怪的朋友的意見。
“那麽……光保先生,你的意思是,野篦坊這個名字用來指稱人形的無臉妖怪,是後世的事嗎?”
“沒錯,我想要讀讀您說的中國古籍的理由就在這裏。那本中國的書裏,不是有無臉女子登場嗎?可是不叫做野篦坊吧?”
“這……因為是中國的書籍……”
中國話裏有相當於野篦坊(nopperabo,意為平滑)的字匯嗎?在我詢問之前,光保開口了:“我在中國呆了很久,也學會了當地的話。可是,我想並沒有意為無臉人的單字。日本也是吧?先有nopperi或nuppri(注:意思皆為平滑、平坦。)這類單字。然後,先是畫在這裏的肉塊妖怪被這麽稱呼,之後無臉的妖怪也跟著被這麽叫……”
“哦……”
“……野篦坊這個字啊,與其說是妖怪的名字,更應該說是形容詞。是形容平滑沒有凹凸的模樣。例如:這家夥就像個野篦坊一樣。也有愚鈍的意思,我們也說noppperapon(呆板的人)呢。像是norarikurari(左右閃躲)、nurakura(滑溜溜),還有nupperi(光滑)也是。而這些詞變成了妖怪的名字。調查方言的話,還有nuppeppo、nopperapo、nuhhehho等等。”
“哦……”
大同小異。
“關口先生,聽好了……”光保似乎很興奮。“……野篦坊的坊並不是指和尚的坊喔(注:日文中的“坊”字,原指僧侶的住居,後世沿用來稱呼僧侶。)。如果是和尚的坊,音就不應該會變成ho或po。”
“哦,或許是吧。”
光保薄薄小小的嘴角滿是泡沫。“我們不會稱和尚(お坊さん,obosan)為oposan或ohosan吧。坊主(bozu,僧侶)也不說pozu或hozu吧。”
“是不會這麽說。”
“就是吧。然後,也有叫做zunberabo或zuberaho的妖怪。這些名字好像是來自於鬆散無力的zubora(懶散)或zubera(吊兒郎當)。”
“哦,難怪……”
“所以,所謂zunberabo,就是zumbera的bo。我認為所謂野篦坊(noppera-bo),同樣指的也就是noppera的bo……”
“bo?”
完全不曉得他在講什麽。
“什麽叫bo?”
光保不曉得從哪裏拿出手巾來,擦了擦額頭和嘴巴。然後語氣極為冷淡地說:“總算要進入正題了。我認為,那個字原本應該是ho。”
“ho……?”
“沒錯。坊主(和尚)的坊(bo)字再怎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