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宗憲是那種泰山崩於前而麵不改色的人。此刻聽了賀六的話他卻急了眼。
“把髒銀送到京城,再等皇上批折子從京城運回江南?老六,一趟運河是一月行程。一來一回就是兩個月!戚繼光、俞大猷軍中,已然連三五天都等不了了!軍餉可以拖一拖,他們手下的弟兄都是忠義之士,能夠體諒朝廷的難處。可斷了軍需糧草,弟兄們就得空著肚子跟倭寇血戰!那是要出大事的!”
賀六知道胡宗憲這個浙直總督是千難萬難。他問胡宗憲:“胡部堂,你的意思是?”
胡宗憲道:“髒銀暫緩二十天啟運。你先從髒銀裏,劃撥給我七十萬兩——要現銀。同時我給皇上寫奏折,求皇上恩準,從髒銀裏劃撥七十萬兩給戚家軍、俞家軍。皇上是古往今來第一聖明的君主,一定會恩準的。到時候,你再將剩下的二百一十萬兩銀子運往京城。”
老胡在旁邊插了一句:“胡部堂,屬下有一言不知當講不當講。”
胡宗憲道:“請說。”
老胡道:“這樣一來,我們賀大人就要提部堂您擔天大的風險!無論皇上準不準您的奏折,我們賀大人都會犯錦衣衛的家規——沒有將髒銀及時啟運京城。如果皇上駁回了您的奏折,賀大人沒有旨意便給了你七十萬兩銀子,他就成了欺君大罪!是要問斬的!”
胡宗憲歎了口氣:“是啊。老六如果替我辦這事,的確要擔上天大的風險。可戚家軍、俞家軍的兩萬兒郎正在血水裏打滾。我現在隻有這一個辦法救他們的命!換句話說,戚、俞兩軍兩萬兒郎的命,全係於你賀六賀百戶一念之間!”
胡宗憲走到賀六麵前,又道:“老六,我代戚家軍、俞家軍的兩萬兒郎,跪下求你了!”
胡宗憲總督浙江、南直隸兩省軍務、民務,是威震一方的封疆大吏。錦衣衛地位再顯赫,賀六也隻是個六品百戶。他怎麽受得起胡宗憲的如此大禮?更何況,胡宗憲不是什麽貪官墨吏,他是朝野上下公認的國之柱石!
賀六連忙攙起胡宗憲:“胡部堂快快請起。東南抗倭是軍國大事。為了戚家軍、俞家軍的那些同袍弟兄,我願意冒風險!跟抗倭的大事相比,我個人的榮辱得失又算得了什麽呢?錦衣衛當中,多是粗人。我們這些粗人常說一句話:腦袋大了,不過碗大的疤。若是我賀六的腦袋能換得戚將軍、俞將軍在前方高奏凱歌,也是值了!”
胡宗憲凝視著賀六:“老六,想不到你是如此深明大義的忠義之士!”
賀六道:“這樣,您立即派總督府的親兵,到吳府去搬七十萬兩現銀。同時您趕緊上奏折,請求皇上恩準,拿出吳良庸的部分髒銀購買軍需糧草。”
胡宗憲道:“事不宜遲,那我馬上去辦。”
胡宗憲風風火火的走了。
ku看"o正y,版{章/節上r
老胡歎了口氣:“唉,胡部堂幾句漂亮話,你賀六脖子上的腦袋便懸了!”
賀六道:“胡宗憲是好官,我該幫他。我總不能像個守財奴一般,守著近三百萬兩銀子,眼睜睜看著戚家軍、俞家軍的兩萬兒郎在前線挨餓受凍。”
老胡道:“延期二十天啟運,你想好理由搪塞陸指揮使了麽?”
賀六道:“我出京是接了欽命的。我既是錦衣衛的百戶,又是欽差。我現在得給內閣上一封折子,再給陸指揮使一封信。給內閣的折子裏,就說天寒地凍,運河揚州段結冰,需等二十天。給陸指揮使的信,則不必隱瞞,實話實說就是。我了解陸指揮使的為人。他亦佩服那些為了朝廷拚死亡命打仗的前方將士。他會體諒的。”
老胡笑道:“運河揚州段結冰。。。老六,你這理由啊,怕是連鬼都糊弄不過去。如今京城裏雖是隆冬時節,可江南卻是四季如春的地方——唉,隻盼著內閣的嚴閣老、小閣老他們別找你的碴兒!”
########五天後,京城,裕王府。
裕王、徐階、高拱正圍爐而坐,講經論道。
張居正興衝衝的走了進來:“王爺,有好消息!”
裕王苦笑一聲:“如今的朝局,倒是鮮有什麽好消息。說吧,什麽事?”
張居正道:“錦衣衛的賀六真是個能幹的人!到江南,花了九天時間便將前任兩淮鹽運使吳良庸的髒銀全都給挖了出來!”
高拱道:“抄家用了九天麽?那賀六不是能幹,而是飯桶。抄個宅子竟用了九天。”
張居正道:“高部堂,你知道賀六花了九天時間,抄出了多少髒銀?”
高拱問:“至多幾十萬兩吧。他吳良庸一個正四品官,再能刮又能刮多少?刮來十兩,還要拿出五兩孝敬嚴嵩父子,拿出一兩、二兩去堵他屬下官員的嘴。。。。。”
張居正笑了笑:“幾十萬兩?高部堂,幾十萬兩隻是個零頭!賀六一共抄出了二百八十萬兩髒銀!”
徐階和高拱俱是眼前一亮。高拱道:“查抄丁旺的那一千多萬兩銀子全部進了內承運庫。想讓皇上拿出來是不可能了。現在戚繼光、俞大猷正在東南跟倭寇血戰,軍需糧草接濟不上。北直隸的災民又嗷嗷待哺。。。。到處都要用銀子,國庫又是空的——隻能從吳良庸的二百八十萬兩髒銀裏打主意了!”
徐階接話:“皇上派鄢懋卿南下巡鹽。鄢懋卿一到江南,便召集江南鹽商們給北直隸的災民捐銀子。已經籌措到了六十萬兩,送到了北直隸。北直的燃眉之急已解。若是這二百八十萬兩銀子上繳到國庫,肅卿(高拱),你這個戶部尚書倒能過上一兩個月不犯愁的日子!”
高拱冷笑一聲:“鄢懋卿籌措了六十萬兩銀子賑濟災民?嗬,我聽說,鄢懋卿這個南下巡鹽的欽差一共在江南派出了三艘運銀子的銀船。一條船去了北直隸,一條船去了嚴閣老的老家江西分宜,另一條船,去了他鄢懋卿的老家江西豐城!”
裕王擺擺手:“肅卿,這些沒有實證的話,以後還是不要亂說。”
張居正道:“王爺,浙直總督給皇上遞了奏折,請求從吳良庸的髒銀中截留七十萬兩,用作戚家軍、俞家軍的軍需。”
“把髒銀送到京城,再等皇上批折子從京城運回江南?老六,一趟運河是一月行程。一來一回就是兩個月!戚繼光、俞大猷軍中,已然連三五天都等不了了!軍餉可以拖一拖,他們手下的弟兄都是忠義之士,能夠體諒朝廷的難處。可斷了軍需糧草,弟兄們就得空著肚子跟倭寇血戰!那是要出大事的!”
賀六知道胡宗憲這個浙直總督是千難萬難。他問胡宗憲:“胡部堂,你的意思是?”
胡宗憲道:“髒銀暫緩二十天啟運。你先從髒銀裏,劃撥給我七十萬兩——要現銀。同時我給皇上寫奏折,求皇上恩準,從髒銀裏劃撥七十萬兩給戚家軍、俞家軍。皇上是古往今來第一聖明的君主,一定會恩準的。到時候,你再將剩下的二百一十萬兩銀子運往京城。”
老胡在旁邊插了一句:“胡部堂,屬下有一言不知當講不當講。”
胡宗憲道:“請說。”
老胡道:“這樣一來,我們賀大人就要提部堂您擔天大的風險!無論皇上準不準您的奏折,我們賀大人都會犯錦衣衛的家規——沒有將髒銀及時啟運京城。如果皇上駁回了您的奏折,賀大人沒有旨意便給了你七十萬兩銀子,他就成了欺君大罪!是要問斬的!”
胡宗憲歎了口氣:“是啊。老六如果替我辦這事,的確要擔上天大的風險。可戚家軍、俞家軍的兩萬兒郎正在血水裏打滾。我現在隻有這一個辦法救他們的命!換句話說,戚、俞兩軍兩萬兒郎的命,全係於你賀六賀百戶一念之間!”
胡宗憲走到賀六麵前,又道:“老六,我代戚家軍、俞家軍的兩萬兒郎,跪下求你了!”
胡宗憲總督浙江、南直隸兩省軍務、民務,是威震一方的封疆大吏。錦衣衛地位再顯赫,賀六也隻是個六品百戶。他怎麽受得起胡宗憲的如此大禮?更何況,胡宗憲不是什麽貪官墨吏,他是朝野上下公認的國之柱石!
賀六連忙攙起胡宗憲:“胡部堂快快請起。東南抗倭是軍國大事。為了戚家軍、俞家軍的那些同袍弟兄,我願意冒風險!跟抗倭的大事相比,我個人的榮辱得失又算得了什麽呢?錦衣衛當中,多是粗人。我們這些粗人常說一句話:腦袋大了,不過碗大的疤。若是我賀六的腦袋能換得戚將軍、俞將軍在前方高奏凱歌,也是值了!”
胡宗憲凝視著賀六:“老六,想不到你是如此深明大義的忠義之士!”
賀六道:“這樣,您立即派總督府的親兵,到吳府去搬七十萬兩現銀。同時您趕緊上奏折,請求皇上恩準,拿出吳良庸的部分髒銀購買軍需糧草。”
胡宗憲道:“事不宜遲,那我馬上去辦。”
胡宗憲風風火火的走了。
ku看"o正y,版{章/節上r
老胡歎了口氣:“唉,胡部堂幾句漂亮話,你賀六脖子上的腦袋便懸了!”
賀六道:“胡宗憲是好官,我該幫他。我總不能像個守財奴一般,守著近三百萬兩銀子,眼睜睜看著戚家軍、俞家軍的兩萬兒郎在前線挨餓受凍。”
老胡道:“延期二十天啟運,你想好理由搪塞陸指揮使了麽?”
賀六道:“我出京是接了欽命的。我既是錦衣衛的百戶,又是欽差。我現在得給內閣上一封折子,再給陸指揮使一封信。給內閣的折子裏,就說天寒地凍,運河揚州段結冰,需等二十天。給陸指揮使的信,則不必隱瞞,實話實說就是。我了解陸指揮使的為人。他亦佩服那些為了朝廷拚死亡命打仗的前方將士。他會體諒的。”
老胡笑道:“運河揚州段結冰。。。老六,你這理由啊,怕是連鬼都糊弄不過去。如今京城裏雖是隆冬時節,可江南卻是四季如春的地方——唉,隻盼著內閣的嚴閣老、小閣老他們別找你的碴兒!”
########五天後,京城,裕王府。
裕王、徐階、高拱正圍爐而坐,講經論道。
張居正興衝衝的走了進來:“王爺,有好消息!”
裕王苦笑一聲:“如今的朝局,倒是鮮有什麽好消息。說吧,什麽事?”
張居正道:“錦衣衛的賀六真是個能幹的人!到江南,花了九天時間便將前任兩淮鹽運使吳良庸的髒銀全都給挖了出來!”
高拱道:“抄家用了九天麽?那賀六不是能幹,而是飯桶。抄個宅子竟用了九天。”
張居正道:“高部堂,你知道賀六花了九天時間,抄出了多少髒銀?”
高拱問:“至多幾十萬兩吧。他吳良庸一個正四品官,再能刮又能刮多少?刮來十兩,還要拿出五兩孝敬嚴嵩父子,拿出一兩、二兩去堵他屬下官員的嘴。。。。。”
張居正笑了笑:“幾十萬兩?高部堂,幾十萬兩隻是個零頭!賀六一共抄出了二百八十萬兩髒銀!”
徐階和高拱俱是眼前一亮。高拱道:“查抄丁旺的那一千多萬兩銀子全部進了內承運庫。想讓皇上拿出來是不可能了。現在戚繼光、俞大猷正在東南跟倭寇血戰,軍需糧草接濟不上。北直隸的災民又嗷嗷待哺。。。。到處都要用銀子,國庫又是空的——隻能從吳良庸的二百八十萬兩髒銀裏打主意了!”
徐階接話:“皇上派鄢懋卿南下巡鹽。鄢懋卿一到江南,便召集江南鹽商們給北直隸的災民捐銀子。已經籌措到了六十萬兩,送到了北直隸。北直的燃眉之急已解。若是這二百八十萬兩銀子上繳到國庫,肅卿(高拱),你這個戶部尚書倒能過上一兩個月不犯愁的日子!”
高拱冷笑一聲:“鄢懋卿籌措了六十萬兩銀子賑濟災民?嗬,我聽說,鄢懋卿這個南下巡鹽的欽差一共在江南派出了三艘運銀子的銀船。一條船去了北直隸,一條船去了嚴閣老的老家江西分宜,另一條船,去了他鄢懋卿的老家江西豐城!”
裕王擺擺手:“肅卿,這些沒有實證的話,以後還是不要亂說。”
張居正道:“王爺,浙直總督給皇上遞了奏折,請求從吳良庸的髒銀中截留七十萬兩,用作戚家軍、俞家軍的軍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