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人事即政治。
老胡的告老折子遞了上去。永壽宮大殿,隆慶帝召見賀六、老胡、朱希孝三人。
隆慶帝開口道:“胡三,你為錦衣衛效力了四十多年,是錦衣衛中最為德高望重之人。家有一老,如有一寶,錦衣衛中亦是如此。你要告老,朕還真有些舍不得。”
老胡情真意切的說道:“啟稟皇上,臣昨日夜讀韓昌黎的《祭十二郎文》,頗有感觸。文中所言‘吾自今年來,蒼蒼者或化而為白矣,動搖者或脫而落矣,毛血日益衰,誌氣日益微,幾何不從汝而死也!’好像說的就是臣呢!在其位,便要謀其政、擔其責、盡其職、成其事。臣老了,總不能空占著位子不幹事。故而臣請求告老。”
隆慶帝歎了聲:“唉,話既說到了這個份兒上,朕也不能強留你。你在錦衣衛效力一生,勞苦功高。朕會先賜你一個右軍都督府都督僉事銜,而後讓你保留都督僉事銜告老。”
老胡叩首:“臣謝皇上隆恩!”
隆慶帝又道:“賀六,兩個月後的恩科,你這個巡考官一定要上心!科考乃是國之重器,關乎國本。先皇時,十幾次會試、幾次恩科,竟然生出了五場舞弊案!總有些不學無術之人,想要走旁門左道晉身兩榜。對於這種人,一經查實,你一定要嚴懲不貸!”
賀六連忙道:“臣定然不辜負皇上的期望。”
朱希孝忽然開口道:“啟稟皇上。胡三告老後,指揮左僉事出缺,還請皇上明示,由誰繼任?”
隆慶帝問:“你這個左都督可有什麽合適的人選?”
朱希孝道:“臣以為,北鎮撫司千戶崔廣誌可擔任此職。”
賀六在心裏將朱希孝的祖宗八代問候了個遍:崔廣誌是個什麽東西?連官家的幾斤茶葉都要順手牽羊往家裏偷的貨色。他也配做指揮左僉事麽?
隆慶帝點點頭,又問道:“賀六,你有人選麽?”
賀六道:“李黑九乃是忠義之人。臣以為,李黑九可以晉職左僉事。陸四可接任右僉事。李子翩可接任千戶。”
隆慶帝搖頭:“晉一個人的職,倒要給三個人調位子。太麻煩了。這樣吧,都說是父職子繼。老胡沒有子嗣,李高是他的徒弟,情同父子。朕看就讓武清伯世子李高繼任指揮左僉事一職吧!”
朱希孝傻眼了。
賀六心中卻是一陣暗喜:李高雖然是個傻世子,可他的本性並不壞。又對老胡言聽計從。李高做了左僉事,老胡即便是退居幕後,亦能通過徒弟李高,對錦衣衛內的事施加影響。
朱希孝心忖:一定是坤寧宮的那個女人給皇上吹了枕頭風,舉薦她的弟弟做指揮左僉事。
隆慶帝道:“李高年紀輕,沒有辦案的經驗。不過經驗都是曆練出來的。朱希孝、賀六,今後你們要好好曆練他!”
二人連忙叩首:“臣遵旨!”
隆慶帝道:“好了,胡三,你留一下,朕還有幾句話問你。朱希孝、賀六,你們兩個先下去吧。”
朱希孝和賀六走後,隆慶帝問老胡:“胡三,你在錦衣衛任職四十七年,是錦衣衛的活檔案。你可聽說過傳國玉璽的事?”
老胡愣了!皇上怎麽問起傳國玉璽的事情來了?
傳國玉璽,相傳為秦朝丞相李斯奉秦始皇之命,用和氏璧雕刻而成。上書“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個大字。印信,權柄也。傳國玉璽是華夏曆代皇帝正統的憑證。
宋靖康之恥,金兵破汴梁,傳國玉璽不知所蹤。
自洪武爺登基後,大明曆代皇帝都暗命錦衣衛、東廠查找傳國玉璽的下落。
老胡拱手道:“啟稟皇上,據說,正德朝寧王叛亂,曾傳出消息,亂臣賊子朱宸濠得到了傳國玉璽。新建伯王陽明在平定叛亂之後,曾在南昌府廣為查找傳國玉璽的下落。不過最後卻是不了了之。臣效力錦衣衛四十多年,從未聽說過錦衣衛得到任何關於傳國玉璽的可靠線索。”
隆慶帝點點頭:“哦。你的另一個徒弟劉大,幾個月前說得到了關於傳國玉璽下落的線索。他正在南昌替朕尋找玉璽呢。”
老胡恍然大悟:怪不得這幾個月劉大不見蹤影呢。原來是去南昌找傳國玉璽去了。
隆慶帝道:“罷了。胡三,你勞苦一生,也該頤養天年了!你下去吧。”
老胡出得永壽宮,跟賀六回了家。
一回家,老胡就將劉大南下查找傳國玉璽的事告訴了賀六。
賀六狐疑的說道:“傳國玉璽早就是件虛無縹緲的事兒了!陸老指揮使在任的時候,甚至暗中命令錦衣衛停止對傳國玉璽下落的調查。因為查那勞什子不過是空耗精力罷了。怎麽劉大這廝會找到線索呢?”
老胡道:“是啊。劉大若真找到傳國玉璽,算為皇上立下了天大的功勞。”
賀六猛然一拍腦瓜:“我明白了!劉大欺君!你想想,曆代皇上都對傳國玉璽趨之若鶩。因為‘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個大字,代表著華夏皇帝的正統!劉大隻要說自己有傳國玉璽的線索,皇上就不會輕易罷黜他東廠督公的差事。橫豎這東西虛無縹緲,找得到是大功一件,找不到也屬正常,皇上不會怪罪於他。”
賀六的話啟發了老胡。老胡道:“沒錯!劉大一定是欺君!他去南昌查找傳國玉璽,可能還有另外的意圖。那就是,他察覺到了朝廷內的高、張黨爭;錦衣衛內的朱、賀之爭!他想找個由頭出京,遠遠的躲開是非,坐山觀虎鬥。等到高、張;你跟朱希孝鬥得兩敗俱傷之時,他再回來,坐收漁人之利!”
賀六罵道:“這劉大還真是生了一顆七竅玲瓏心!真是耍得好手段!想出了這麽個主意躲開是非,跑到南昌去穩坐釣魚台,坐山觀虎鬥!”
老胡道:“他不在京城裏渾水摸魚,倒也是好事。今天皇上命李高接了我的差事,對咱們來說十分有利。唉,我有預感,看著吧,今秋的恩科,絕對要出大事兒。”
老胡的告老折子遞了上去。永壽宮大殿,隆慶帝召見賀六、老胡、朱希孝三人。
隆慶帝開口道:“胡三,你為錦衣衛效力了四十多年,是錦衣衛中最為德高望重之人。家有一老,如有一寶,錦衣衛中亦是如此。你要告老,朕還真有些舍不得。”
老胡情真意切的說道:“啟稟皇上,臣昨日夜讀韓昌黎的《祭十二郎文》,頗有感觸。文中所言‘吾自今年來,蒼蒼者或化而為白矣,動搖者或脫而落矣,毛血日益衰,誌氣日益微,幾何不從汝而死也!’好像說的就是臣呢!在其位,便要謀其政、擔其責、盡其職、成其事。臣老了,總不能空占著位子不幹事。故而臣請求告老。”
隆慶帝歎了聲:“唉,話既說到了這個份兒上,朕也不能強留你。你在錦衣衛效力一生,勞苦功高。朕會先賜你一個右軍都督府都督僉事銜,而後讓你保留都督僉事銜告老。”
老胡叩首:“臣謝皇上隆恩!”
隆慶帝又道:“賀六,兩個月後的恩科,你這個巡考官一定要上心!科考乃是國之重器,關乎國本。先皇時,十幾次會試、幾次恩科,竟然生出了五場舞弊案!總有些不學無術之人,想要走旁門左道晉身兩榜。對於這種人,一經查實,你一定要嚴懲不貸!”
賀六連忙道:“臣定然不辜負皇上的期望。”
朱希孝忽然開口道:“啟稟皇上。胡三告老後,指揮左僉事出缺,還請皇上明示,由誰繼任?”
隆慶帝問:“你這個左都督可有什麽合適的人選?”
朱希孝道:“臣以為,北鎮撫司千戶崔廣誌可擔任此職。”
賀六在心裏將朱希孝的祖宗八代問候了個遍:崔廣誌是個什麽東西?連官家的幾斤茶葉都要順手牽羊往家裏偷的貨色。他也配做指揮左僉事麽?
隆慶帝點點頭,又問道:“賀六,你有人選麽?”
賀六道:“李黑九乃是忠義之人。臣以為,李黑九可以晉職左僉事。陸四可接任右僉事。李子翩可接任千戶。”
隆慶帝搖頭:“晉一個人的職,倒要給三個人調位子。太麻煩了。這樣吧,都說是父職子繼。老胡沒有子嗣,李高是他的徒弟,情同父子。朕看就讓武清伯世子李高繼任指揮左僉事一職吧!”
朱希孝傻眼了。
賀六心中卻是一陣暗喜:李高雖然是個傻世子,可他的本性並不壞。又對老胡言聽計從。李高做了左僉事,老胡即便是退居幕後,亦能通過徒弟李高,對錦衣衛內的事施加影響。
朱希孝心忖:一定是坤寧宮的那個女人給皇上吹了枕頭風,舉薦她的弟弟做指揮左僉事。
隆慶帝道:“李高年紀輕,沒有辦案的經驗。不過經驗都是曆練出來的。朱希孝、賀六,今後你們要好好曆練他!”
二人連忙叩首:“臣遵旨!”
隆慶帝道:“好了,胡三,你留一下,朕還有幾句話問你。朱希孝、賀六,你們兩個先下去吧。”
朱希孝和賀六走後,隆慶帝問老胡:“胡三,你在錦衣衛任職四十七年,是錦衣衛的活檔案。你可聽說過傳國玉璽的事?”
老胡愣了!皇上怎麽問起傳國玉璽的事情來了?
傳國玉璽,相傳為秦朝丞相李斯奉秦始皇之命,用和氏璧雕刻而成。上書“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個大字。印信,權柄也。傳國玉璽是華夏曆代皇帝正統的憑證。
宋靖康之恥,金兵破汴梁,傳國玉璽不知所蹤。
自洪武爺登基後,大明曆代皇帝都暗命錦衣衛、東廠查找傳國玉璽的下落。
老胡拱手道:“啟稟皇上,據說,正德朝寧王叛亂,曾傳出消息,亂臣賊子朱宸濠得到了傳國玉璽。新建伯王陽明在平定叛亂之後,曾在南昌府廣為查找傳國玉璽的下落。不過最後卻是不了了之。臣效力錦衣衛四十多年,從未聽說過錦衣衛得到任何關於傳國玉璽的可靠線索。”
隆慶帝點點頭:“哦。你的另一個徒弟劉大,幾個月前說得到了關於傳國玉璽下落的線索。他正在南昌替朕尋找玉璽呢。”
老胡恍然大悟:怪不得這幾個月劉大不見蹤影呢。原來是去南昌找傳國玉璽去了。
隆慶帝道:“罷了。胡三,你勞苦一生,也該頤養天年了!你下去吧。”
老胡出得永壽宮,跟賀六回了家。
一回家,老胡就將劉大南下查找傳國玉璽的事告訴了賀六。
賀六狐疑的說道:“傳國玉璽早就是件虛無縹緲的事兒了!陸老指揮使在任的時候,甚至暗中命令錦衣衛停止對傳國玉璽下落的調查。因為查那勞什子不過是空耗精力罷了。怎麽劉大這廝會找到線索呢?”
老胡道:“是啊。劉大若真找到傳國玉璽,算為皇上立下了天大的功勞。”
賀六猛然一拍腦瓜:“我明白了!劉大欺君!你想想,曆代皇上都對傳國玉璽趨之若鶩。因為‘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個大字,代表著華夏皇帝的正統!劉大隻要說自己有傳國玉璽的線索,皇上就不會輕易罷黜他東廠督公的差事。橫豎這東西虛無縹緲,找得到是大功一件,找不到也屬正常,皇上不會怪罪於他。”
賀六的話啟發了老胡。老胡道:“沒錯!劉大一定是欺君!他去南昌查找傳國玉璽,可能還有另外的意圖。那就是,他察覺到了朝廷內的高、張黨爭;錦衣衛內的朱、賀之爭!他想找個由頭出京,遠遠的躲開是非,坐山觀虎鬥。等到高、張;你跟朱希孝鬥得兩敗俱傷之時,他再回來,坐收漁人之利!”
賀六罵道:“這劉大還真是生了一顆七竅玲瓏心!真是耍得好手段!想出了這麽個主意躲開是非,跑到南昌去穩坐釣魚台,坐山觀虎鬥!”
老胡道:“他不在京城裏渾水摸魚,倒也是好事。今天皇上命李高接了我的差事,對咱們來說十分有利。唉,我有預感,看著吧,今秋的恩科,絕對要出大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