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居正侃侃而談:“古語有運:在其位,便要謀其政。可我敢說,大明朝有一多半兒的官員,都是在其位,不謀其政!占著茅坑不拉屎。白吃朝廷的餉銀不說,心思全放在了盤剝百姓上!”
賀六點點頭:“張先生說的是實話!真正為朝廷、百姓辦事的官員,實在是鳳毛麟角。”
張居正道:“考成法,說白了就是記賬!譬如說,吏部給你錦衣衛北鎮撫使列出今年要幹的十件事情,記在帳冊上。到了年末,吏部會考察這十件事情,你是否幹完。十件全幹完,卓異!明年吏部會優先提拔你;幹成了九件,優等!朝廷會在邸報上讚揚你;幹成了八件,良等!朝廷起碼不會降你的職;幹成了六件,勉等!朝廷會申斥你;要是隻幹了五件,不好意思,劣等!交官印,脫官服,你回家抱孩子去吧!”
賀六道:“這考成法,類似於京察。不知區別在何處?”
張居正道:“京察隻查京官。考成法卻要考察從正九品小吏,到一品大員,全天下所有官員。京察沒有固定的評價標準,考成法則是有記賬可循。”
賀六笑道:“考成法一出。官員們定會怨聲載道,問候張先生你的祖宗八代!”
張居正歎了聲:“要是朝廷的官員們各司其職,人人勤勉。別說他們問候我祖宗八代,就算把我祖宗八代的祖墳都扒了又如何?”
馮保看著張居正麵前的兩個酒杯,掰著指頭道:“稅製、官製,接下來,張先生該說說田製了吧?”
張居正苦笑一聲:“是啊!改革田製,才是最重要的一件事。恐怕,我做了這件事,就要成為全天下皇族、士族的公敵!”
賀六道:“田製跟稅製是息息相關的。我曾聽徐階老首輔說過田製的弊端。”
馮保給賀六倒上一杯酒:“六哥,你說說,現在的田製有何弊端?”
賀六侃侃而談:“大明有製,皇親國戚、軍功爵爺、有功名的讀書人手裏的田,皆不納稅。天下可耕之田,共約兩萬萬畝。其中,卻有一萬萬畝都在他們手中。也就是說,天下可耕之田,倒有一半兒是不需要納稅的。”
張居正接話:“沒錯!小民百姓可耕之田,不足天下之半,卻要納天下之稅。”
馮保搖頭:“這我就不懂了。皇親、爵爺、讀書人,始終是少數。他們怎麽可能占據大明一半兒的土地?”
張居正道:“馮公公說到了點子上。這就牽扯出了另一件事,土地兼並!譬如說,一個舉人,手裏有一百畝地。這一百畝地是不交稅的。老百姓一看,我平日要繳納兩成的皇糧國稅。不如將我的田,掛在舉人名下。我把兩成收成中的一成,交給舉人。我自己不就可以白得一成的糧食了麽?於是乎,百姓爭先恐後將自己的土地,寄掛在舉人名下。舉人手中的一百畝,會變成一千畝,一萬畝。”
馮保道:“這樣一來,朝廷是吃了虧。可百姓卻會得益啊!”
張居正搖頭:“你記住,不識字的窮人,永遠鬥不過讀過書的富人。那個舉人會想,既然你們的土地已經寄掛在我名下了。我何不將你們的土地兼並?一畝地本來值三兩銀子,我給你一兩,你賣不賣?不賣?好辦,咱們去衙門打官司啊。反正這些地,名義上就是我的!官府會向著我!到時候,你們一兩銀子都拿不到。小民百姓沒有辦法,隻得賤價將土地賣給舉人。”
賀六補充道:“又譬如災荒時節。地裏歉收,老百姓快餓死了。那些皇親、士族,會拿出區區幾擔穀子,換窮苦百姓的十畝、二十畝的土地。百姓為了活命,隻能乖乖把土地拱手讓出。這亦是兼並!”
張居正道:“老六,馮公公,為了製止皇族、士族兼並百姓的土地,我準備丈量天下天畝!譬如說,一個舉人現在手裏有一百畝地。朝廷派人丈量完畢,在戶部登記造冊了。那麽好,你的免稅土地,永遠都是一百畝。今後你要是兼並了一千畝地,隻有一百畝免稅。其餘九百畝,一律交稅!這樣一來,皇族、士族無利可圖,就會刹住土地兼並之風。這是我改革田製的第一步!等到第一步完成,我將進行第二步:士紳一體納稅!也就是說,皇族、士族,以後不再免稅!要跟窮苦百姓一樣,繳稅給朝廷!”
張居正不會想到,直到他死,也隻不過實行了田製改革的第一步,丈量天下田畝,阻止土地兼並。
能做完第一步,已經是不易了!這是張居正走的一小步,卻是華夏曆史的邁出的一大步。
直到兩百年後,清朝的雍正皇帝才幫他實行了第二步:士紳一體納稅。
又過了兩百多年,五星出東方,利中國。執政者免除了華夏曆代王朝延續數千年的皇糧國稅。
施仁政者,才能治天下。這不是一句空話。
當然,這些都是幾百年以後的事情了。
張居正將麵前的三個酒盅,齊齊扣在桌上。他動情的說道:“假如我有生之年,能夠辦好這三大新政。即便是死,我也能瞑目了!”
賀六舉起酒杯:“為了張先生的這三大新政,我賀六願肝腦塗地!”
馮保亦舉起了酒杯:“我馮保亦會唯張先生馬首是瞻!”
張居正笑了聲:“二位!謝了!”
酒宴散盡,賀六送走馮保、張居正,回到臥房,他心潮澎湃。
張居正果然有魄力。他的三大新政,會讓數以千萬計的窮苦百姓受益。同時,他也會成為天下皇族、士族的公敵。
橫眉冷對千夫指。這樣的勇氣,賀六沒有,馮保亦沒有。普天之下,隻有張居正一人有!
賀六決定了,當務之急,是先幫張居正抓緊了朝廷之中的大權。
張居正臨走之時,給了他一份名單。這份名單上,是四十八名高黨官員的名字。這四十八個人,都是空談誤國的言官。沒有什麽治國的真本事,隻會天天罵這個,參那個。
張居正的意思不言自明。高拱已經回鄉,接下來,該收拾高黨之中那些耍嘴皮子的官員了。這四十八個人,你錦衣衛要幫我除掉!
賀六看了一遍名單,自言道:“四十八位老兄啊,別怪我賀六手黑!路要一步一步走,飯要一口一口吃。要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我賀六要做的第一步,就是除掉你們!”
賀六點點頭:“張先生說的是實話!真正為朝廷、百姓辦事的官員,實在是鳳毛麟角。”
張居正道:“考成法,說白了就是記賬!譬如說,吏部給你錦衣衛北鎮撫使列出今年要幹的十件事情,記在帳冊上。到了年末,吏部會考察這十件事情,你是否幹完。十件全幹完,卓異!明年吏部會優先提拔你;幹成了九件,優等!朝廷會在邸報上讚揚你;幹成了八件,良等!朝廷起碼不會降你的職;幹成了六件,勉等!朝廷會申斥你;要是隻幹了五件,不好意思,劣等!交官印,脫官服,你回家抱孩子去吧!”
賀六道:“這考成法,類似於京察。不知區別在何處?”
張居正道:“京察隻查京官。考成法卻要考察從正九品小吏,到一品大員,全天下所有官員。京察沒有固定的評價標準,考成法則是有記賬可循。”
賀六笑道:“考成法一出。官員們定會怨聲載道,問候張先生你的祖宗八代!”
張居正歎了聲:“要是朝廷的官員們各司其職,人人勤勉。別說他們問候我祖宗八代,就算把我祖宗八代的祖墳都扒了又如何?”
馮保看著張居正麵前的兩個酒杯,掰著指頭道:“稅製、官製,接下來,張先生該說說田製了吧?”
張居正苦笑一聲:“是啊!改革田製,才是最重要的一件事。恐怕,我做了這件事,就要成為全天下皇族、士族的公敵!”
賀六道:“田製跟稅製是息息相關的。我曾聽徐階老首輔說過田製的弊端。”
馮保給賀六倒上一杯酒:“六哥,你說說,現在的田製有何弊端?”
賀六侃侃而談:“大明有製,皇親國戚、軍功爵爺、有功名的讀書人手裏的田,皆不納稅。天下可耕之田,共約兩萬萬畝。其中,卻有一萬萬畝都在他們手中。也就是說,天下可耕之田,倒有一半兒是不需要納稅的。”
張居正接話:“沒錯!小民百姓可耕之田,不足天下之半,卻要納天下之稅。”
馮保搖頭:“這我就不懂了。皇親、爵爺、讀書人,始終是少數。他們怎麽可能占據大明一半兒的土地?”
張居正道:“馮公公說到了點子上。這就牽扯出了另一件事,土地兼並!譬如說,一個舉人,手裏有一百畝地。這一百畝地是不交稅的。老百姓一看,我平日要繳納兩成的皇糧國稅。不如將我的田,掛在舉人名下。我把兩成收成中的一成,交給舉人。我自己不就可以白得一成的糧食了麽?於是乎,百姓爭先恐後將自己的土地,寄掛在舉人名下。舉人手中的一百畝,會變成一千畝,一萬畝。”
馮保道:“這樣一來,朝廷是吃了虧。可百姓卻會得益啊!”
張居正搖頭:“你記住,不識字的窮人,永遠鬥不過讀過書的富人。那個舉人會想,既然你們的土地已經寄掛在我名下了。我何不將你們的土地兼並?一畝地本來值三兩銀子,我給你一兩,你賣不賣?不賣?好辦,咱們去衙門打官司啊。反正這些地,名義上就是我的!官府會向著我!到時候,你們一兩銀子都拿不到。小民百姓沒有辦法,隻得賤價將土地賣給舉人。”
賀六補充道:“又譬如災荒時節。地裏歉收,老百姓快餓死了。那些皇親、士族,會拿出區區幾擔穀子,換窮苦百姓的十畝、二十畝的土地。百姓為了活命,隻能乖乖把土地拱手讓出。這亦是兼並!”
張居正道:“老六,馮公公,為了製止皇族、士族兼並百姓的土地,我準備丈量天下天畝!譬如說,一個舉人現在手裏有一百畝地。朝廷派人丈量完畢,在戶部登記造冊了。那麽好,你的免稅土地,永遠都是一百畝。今後你要是兼並了一千畝地,隻有一百畝免稅。其餘九百畝,一律交稅!這樣一來,皇族、士族無利可圖,就會刹住土地兼並之風。這是我改革田製的第一步!等到第一步完成,我將進行第二步:士紳一體納稅!也就是說,皇族、士族,以後不再免稅!要跟窮苦百姓一樣,繳稅給朝廷!”
張居正不會想到,直到他死,也隻不過實行了田製改革的第一步,丈量天下田畝,阻止土地兼並。
能做完第一步,已經是不易了!這是張居正走的一小步,卻是華夏曆史的邁出的一大步。
直到兩百年後,清朝的雍正皇帝才幫他實行了第二步:士紳一體納稅。
又過了兩百多年,五星出東方,利中國。執政者免除了華夏曆代王朝延續數千年的皇糧國稅。
施仁政者,才能治天下。這不是一句空話。
當然,這些都是幾百年以後的事情了。
張居正將麵前的三個酒盅,齊齊扣在桌上。他動情的說道:“假如我有生之年,能夠辦好這三大新政。即便是死,我也能瞑目了!”
賀六舉起酒杯:“為了張先生的這三大新政,我賀六願肝腦塗地!”
馮保亦舉起了酒杯:“我馮保亦會唯張先生馬首是瞻!”
張居正笑了聲:“二位!謝了!”
酒宴散盡,賀六送走馮保、張居正,回到臥房,他心潮澎湃。
張居正果然有魄力。他的三大新政,會讓數以千萬計的窮苦百姓受益。同時,他也會成為天下皇族、士族的公敵。
橫眉冷對千夫指。這樣的勇氣,賀六沒有,馮保亦沒有。普天之下,隻有張居正一人有!
賀六決定了,當務之急,是先幫張居正抓緊了朝廷之中的大權。
張居正臨走之時,給了他一份名單。這份名單上,是四十八名高黨官員的名字。這四十八個人,都是空談誤國的言官。沒有什麽治國的真本事,隻會天天罵這個,參那個。
張居正的意思不言自明。高拱已經回鄉,接下來,該收拾高黨之中那些耍嘴皮子的官員了。這四十八個人,你錦衣衛要幫我除掉!
賀六看了一遍名單,自言道:“四十八位老兄啊,別怪我賀六手黑!路要一步一步走,飯要一口一口吃。要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我賀六要做的第一步,就是除掉你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