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居正有個習慣。別人都是一犯愁,就睡不著。張居正是一犯愁,就犯困。
在兩難的抉擇中,他進入了夢鄉。
張居正做了一個怪夢。他夢見了一個死去的人和一個活著的人。
死去的人,是權奸嚴嵩。活著的人,是他的老師徐階。
三人在一座山的山頂上席地而坐,清談聊天。
嚴嵩問張居正:“太嶽,你現在已是內閣首輔。皇帝是你的學生,太後是你的知己。東廠和錦衣衛的頭子是你的盟友。天下在你手中。即便我權勢最盛之時,也趕不上你。你為什麽還要瞎折騰?”
張居正反問:“敢問嚴首輔,為國為民,奔走效勞,在你看來是瞎折騰?”
嚴嵩冷笑一聲:“嗬,不是瞎折騰是什麽?以你現在的權勢,完全可以培植黨羽,搜刮財富。隻要你不瞎折騰,沒人會找你的麻煩。偏偏你要搞什麽考成法,弄的全天下的官吏沒法偷奸耍滑;偏偏你要搞什麽一條鞭法,弄的官員們沒法上下其手,榨老百姓的油;偏偏你要搞什麽清丈田畝法,讓皇族、士族沒法兼並老百姓的土地。”
張居正怒視著嚴嵩:“照你的意思,我應該坐視普天下的老百姓挨凍受苦?讓皇族、士族吃老百姓的肉,喝老百姓的血?”
嚴嵩一本正經的說道:“老百姓?老百姓隻是一個可多可少的數字而已!太嶽,我勸你一句。我也曾是個一腔熱血的青年。愛民如子,精忠報國這八個字,我鑽研了一輩子,鑽研出了一個結果,這個結果,也是八個字。”
張居正說:“倒要請教,是哪八個字?”
嚴嵩笑道:“人不為己,天誅地滅!太嶽,你已經一把年紀了。不要再學那些二十郎當歲的新科進士,動不動就把救國救民掛在嘴邊!什麽都是虛的,隻有權力和銀子是實的。你推行新政,把全天下的官員都得罪幹淨了。你的權力還能穩固麽?有權而不去生財,反而為一群螻蟻一般的窮老百姓謀什麽福祉,你這不是吃飽了撐的麽?”
張居正道:“那你說說,我現在該怎麽辦?”
嚴嵩連忙道:“那還用問?自然是放棄新政,放棄與天下皇族、士族為敵。老老實實回家丁憂!兩年半之後,你依舊是大明的首輔!隻要你放棄新政,天下,無人會去為難你!世間的財富、名聲、女人將隨你取用!”
張居正猛然站起,怒斥嚴嵩:“嚴嵩。我知道,你年輕時也是個有理想的官員。正德朝時,奸臣江彬、錢寧掌權。你不屑於為他們效力,不惜隱退十年!楊廷和老首輔寫信讓你出仕。你斬釘截鐵的告訴他:奸臣當道,在下不堪與之為伍!可惜呀可惜。宦海沉浮數十年,你忘記了自己的報效國家、拯救天下黎民於水火的初心!”
嚴嵩插話道:“人嘛,年輕的時候都是幼稚的!那時候我太幼稚了。自盤古開天地以來,老百姓就是草芥!隻不過是生著兩隻腳的羊罷了!救他們?天下的受苦人多了去了,我救得過來麽?後來我想通了。相比於自己手中的權力和財富。那些兩腳羊一文不值!”
張居正斬釘截鐵的說道:“嚴嵩。你記住,我與你不同!為官數十年,我從未忘記自己的初心!我始終相信,窮人也是人,也有活下去的權力;我始終相信,天地有正氣,朝代可以更迭,浩然正氣始終長存於世間;我始終相信,人世間有比財富和權力更重要的東西。那就是自己的良心!”
嚴嵩轟然大笑:“良心?幼稚啊!時候差不多了,我要走了。走之前,我給你一個忠告。如果你選擇奪情,留在京城繼續推行你的什麽勞什子新政。全天下的官員們,都會跳出來罵你!他們會罵你忤逆不孝、貪戀權柄、禽獸不如!”
說完,嚴嵩化作了一陣白煙,消失不見。
張居正轉頭,凝視著自己的老師徐階。他問道:“老師,丁憂還是奪情。我該如何選擇?”
徐階笑道:“選擇?你剛才已經做出了自己的選擇啊。何須再來問我?”
張居正愕然,沉默良久。
徐階道:“太嶽,誠然,你選擇奪情,會毀掉自己的名聲!可與天下蒼生的福祉相比,名聲算什麽?與開天辟地的萬曆新政相比,名聲算什麽?與大明的太平盛世相比,名聲算什麽?我支持你的選擇!去幹吧,我的學生!我的理想,將由你替我去實現!”
說完,徐階亦化作一陣白煙,消失不見。
張居正猛然驚醒!
他已經做出了自己的選擇!
萬曆五年十月初三。張居正上折,請求回鄉丁憂。這是一個態度,一個表明自己是個孝子的態度。
萬曆帝複旨:“請張先生節哀順變。朝中大事,一日不可無張先生。”
萬曆五年十月初五。張居正上了第二道請求回鄉丁憂的折子。
萬曆帝依舊複旨:“請張先生節哀順變。朕身邊,一日不可無張先生。”
有一有二沒有三。張居正不再上折子請求回鄉。
在內閣值房,他向自己的四位閣僚,呂調陽、潘季馴、王國光、張四維宣布了自己忍痛奪情的決定。
呂調陽等四人聞言後,一言不發,保持了沉默。
兩日後,朝廷之中,痛罵張居正不孝的奏折,堆成了山!
按理說,以張居正此時的權勢。沒人敢單獨於他為敵。可事情就壞在,法不責眾!滿朝文武,除了區區幾個人外,都在罵張居正不孝!張居正總不能懲治所有人!
本來就因考成法而對張居正心存不滿的官員們,全都跳了出來。
這還不算,原本支持張居正,支持新政的官員們,亦跳了出來反對張居正奪情!
像翰林院掌院學士王錫爵、吏部右侍郎申時行,這些人,都是張居正一手提拔的。他們竟然也給萬曆帝上折子,請求萬曆帝收回奪情的聖旨,讓張居正回鄉丁憂。
王錫爵、申時行這些人上這樣的折子。倒不是為了反對新政。他們是怕張居正因奪情之事,毀掉自己的名聲。
十月十二。又有兩道反對張居正奪情的奏折送到了永壽宮。寫這兩份折子的人,是兩個芝麻官。一個是翰林院七品編修吳中行,一個是翰林院檢討趙永賢。
這兩個人,都是不值一提的小角色。然而,他們倆的折子,比六部尚書的折子分量都要重!
因為,這兩個人,是張居正的學生!
在兩難的抉擇中,他進入了夢鄉。
張居正做了一個怪夢。他夢見了一個死去的人和一個活著的人。
死去的人,是權奸嚴嵩。活著的人,是他的老師徐階。
三人在一座山的山頂上席地而坐,清談聊天。
嚴嵩問張居正:“太嶽,你現在已是內閣首輔。皇帝是你的學生,太後是你的知己。東廠和錦衣衛的頭子是你的盟友。天下在你手中。即便我權勢最盛之時,也趕不上你。你為什麽還要瞎折騰?”
張居正反問:“敢問嚴首輔,為國為民,奔走效勞,在你看來是瞎折騰?”
嚴嵩冷笑一聲:“嗬,不是瞎折騰是什麽?以你現在的權勢,完全可以培植黨羽,搜刮財富。隻要你不瞎折騰,沒人會找你的麻煩。偏偏你要搞什麽考成法,弄的全天下的官吏沒法偷奸耍滑;偏偏你要搞什麽一條鞭法,弄的官員們沒法上下其手,榨老百姓的油;偏偏你要搞什麽清丈田畝法,讓皇族、士族沒法兼並老百姓的土地。”
張居正怒視著嚴嵩:“照你的意思,我應該坐視普天下的老百姓挨凍受苦?讓皇族、士族吃老百姓的肉,喝老百姓的血?”
嚴嵩一本正經的說道:“老百姓?老百姓隻是一個可多可少的數字而已!太嶽,我勸你一句。我也曾是個一腔熱血的青年。愛民如子,精忠報國這八個字,我鑽研了一輩子,鑽研出了一個結果,這個結果,也是八個字。”
張居正說:“倒要請教,是哪八個字?”
嚴嵩笑道:“人不為己,天誅地滅!太嶽,你已經一把年紀了。不要再學那些二十郎當歲的新科進士,動不動就把救國救民掛在嘴邊!什麽都是虛的,隻有權力和銀子是實的。你推行新政,把全天下的官員都得罪幹淨了。你的權力還能穩固麽?有權而不去生財,反而為一群螻蟻一般的窮老百姓謀什麽福祉,你這不是吃飽了撐的麽?”
張居正道:“那你說說,我現在該怎麽辦?”
嚴嵩連忙道:“那還用問?自然是放棄新政,放棄與天下皇族、士族為敵。老老實實回家丁憂!兩年半之後,你依舊是大明的首輔!隻要你放棄新政,天下,無人會去為難你!世間的財富、名聲、女人將隨你取用!”
張居正猛然站起,怒斥嚴嵩:“嚴嵩。我知道,你年輕時也是個有理想的官員。正德朝時,奸臣江彬、錢寧掌權。你不屑於為他們效力,不惜隱退十年!楊廷和老首輔寫信讓你出仕。你斬釘截鐵的告訴他:奸臣當道,在下不堪與之為伍!可惜呀可惜。宦海沉浮數十年,你忘記了自己的報效國家、拯救天下黎民於水火的初心!”
嚴嵩插話道:“人嘛,年輕的時候都是幼稚的!那時候我太幼稚了。自盤古開天地以來,老百姓就是草芥!隻不過是生著兩隻腳的羊罷了!救他們?天下的受苦人多了去了,我救得過來麽?後來我想通了。相比於自己手中的權力和財富。那些兩腳羊一文不值!”
張居正斬釘截鐵的說道:“嚴嵩。你記住,我與你不同!為官數十年,我從未忘記自己的初心!我始終相信,窮人也是人,也有活下去的權力;我始終相信,天地有正氣,朝代可以更迭,浩然正氣始終長存於世間;我始終相信,人世間有比財富和權力更重要的東西。那就是自己的良心!”
嚴嵩轟然大笑:“良心?幼稚啊!時候差不多了,我要走了。走之前,我給你一個忠告。如果你選擇奪情,留在京城繼續推行你的什麽勞什子新政。全天下的官員們,都會跳出來罵你!他們會罵你忤逆不孝、貪戀權柄、禽獸不如!”
說完,嚴嵩化作了一陣白煙,消失不見。
張居正轉頭,凝視著自己的老師徐階。他問道:“老師,丁憂還是奪情。我該如何選擇?”
徐階笑道:“選擇?你剛才已經做出了自己的選擇啊。何須再來問我?”
張居正愕然,沉默良久。
徐階道:“太嶽,誠然,你選擇奪情,會毀掉自己的名聲!可與天下蒼生的福祉相比,名聲算什麽?與開天辟地的萬曆新政相比,名聲算什麽?與大明的太平盛世相比,名聲算什麽?我支持你的選擇!去幹吧,我的學生!我的理想,將由你替我去實現!”
說完,徐階亦化作一陣白煙,消失不見。
張居正猛然驚醒!
他已經做出了自己的選擇!
萬曆五年十月初三。張居正上折,請求回鄉丁憂。這是一個態度,一個表明自己是個孝子的態度。
萬曆帝複旨:“請張先生節哀順變。朝中大事,一日不可無張先生。”
萬曆五年十月初五。張居正上了第二道請求回鄉丁憂的折子。
萬曆帝依舊複旨:“請張先生節哀順變。朕身邊,一日不可無張先生。”
有一有二沒有三。張居正不再上折子請求回鄉。
在內閣值房,他向自己的四位閣僚,呂調陽、潘季馴、王國光、張四維宣布了自己忍痛奪情的決定。
呂調陽等四人聞言後,一言不發,保持了沉默。
兩日後,朝廷之中,痛罵張居正不孝的奏折,堆成了山!
按理說,以張居正此時的權勢。沒人敢單獨於他為敵。可事情就壞在,法不責眾!滿朝文武,除了區區幾個人外,都在罵張居正不孝!張居正總不能懲治所有人!
本來就因考成法而對張居正心存不滿的官員們,全都跳了出來。
這還不算,原本支持張居正,支持新政的官員們,亦跳了出來反對張居正奪情!
像翰林院掌院學士王錫爵、吏部右侍郎申時行,這些人,都是張居正一手提拔的。他們竟然也給萬曆帝上折子,請求萬曆帝收回奪情的聖旨,讓張居正回鄉丁憂。
王錫爵、申時行這些人上這樣的折子。倒不是為了反對新政。他們是怕張居正因奪情之事,毀掉自己的名聲。
十月十二。又有兩道反對張居正奪情的奏折送到了永壽宮。寫這兩份折子的人,是兩個芝麻官。一個是翰林院七品編修吳中行,一個是翰林院檢討趙永賢。
這兩個人,都是不值一提的小角色。然而,他們倆的折子,比六部尚書的折子分量都要重!
因為,這兩個人,是張居正的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