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洪武開國以來,清流言官們在朝堂上罵人就成了家常便飯。今日你罵我,明日我罵他。後日我和他搭夥一起罵你。從內閣首輔,到六部主事,誰要是沒挨過幾次罵,那倒成了新鮮事。
遇上海瑞那樣不要命的直臣,連皇帝都一樣罵。
然而,這一回,吳中行和趙用賢破了一個兩百多年的罵人禁忌:罵自己的老師!
{.
師門在官場之中等同於派係。學生想升官,就要走老師的門路。要是連自己的老師都罵,就等於是扔了自己的飯碗!沒人會那麽傻,拿自己的前途開玩笑。
另一方麵,一日為師,終身為父。隻有老師做下了天大的錯事,學生實在看不下去,才會向老師發炮。
天下人,人人都可以痛罵張居正貪戀權柄、忤逆不孝。唯獨吳中行和趙用賢不能罵!那樣會告訴世人:張居正壞的連自己的學生都看不下去了!
這兩位仁兄,都是自詡清流,頭腦簡單的蠢直之人。張居正提拔了那麽多人,卻依舊隻讓他們做七品芝麻官兒,就是因為看出了他們頭腦太簡單,幹不了什麽大事。
本來吳、趙二人就因自己沒得到老師的提拔心懷不滿。一些背地裏反對新政的官員們一挑唆這兩位仁兄,兩位仁兄竟然屁顛屁顛的上了罵老師的折子。
這兩份折子,一份題為《劾內閣首輔貪戀權柄折》。一份題為《劾內閣首輔忤逆不孝折》。
永壽宮大殿。
李太後將這兩份折子摔在地上。
張居正、馮保、賀六三人見太後動了真怒,連忙伏地叩首:“太後息怒。”
萬曆帝亦在一旁勸慰自己的母後:“母後,千萬不要因為這兩個蠢貨氣壞了身子!”
李太後道:“真是聳人聽聞!兩個學生,竟然上折子罵自己的老師!那些高拱餘黨,借著奪情之事為難張先生,反對新政。他們都該被千刀萬剮!”
李太後對高拱的成見太深。在她眼裏,朝臣隻分兩類人。一類是支持高拱的,一類是支持張居正的。
高拱已經失勢五年了。李太後還是動不動就把事情往高拱身上扯。
在李太後看來,誰跳出來反對張居正,誰就是高拱的餘黨!
張居正言道:“太後,其實,那些上折子的人,大部分都跟高拱沒甚關係。”
馮保亦道:“稟太後,張先生所言極是。東廠已經查過了。大部分上折子的人,都跟高拱沒有瓜葛。”
李太後轉頭問賀六:“賀六,你在錦衣衛當了三十七年的差,經曆過朝廷中無數的大風大浪。你說,這些人上這樣的折子,是何居心?”
賀六答道:“他們反對張先生奪情是假,反對新政才是真!因為新政有利於朝廷,有利於百姓,唯獨損害了官員們的利益。他們早就對新政心懷不滿。這一回,隻是借題發揮罷了!”
李太後點點頭:“此言有理!你們三個,覺得此事該如何收場?”
馮保惡狠狠的說道:“太後,奴婢以為,對反對張先生奪情的人,該殺一儆百!可以拿趙用賢和吳中行開刀!對他們施以庭杖,讓百官旁觀!”
賀六心中暗道:我這個義弟還真是凶狠毒辣!要是庭杖趙用賢和吳中行,就等於告訴世人,反對張居正,就算是他的學生也照打不誤!
李太後道:“此法甚好。張先生,你覺得呢?”
張居正是當事者,他自然不能說:這法子好得很,趕緊把我那倆腦子缺根筋的傻學生打死吧!
張居正伏地痛哭流涕:“太後,請求您饒過吳中興和趙用賢。千錯萬錯,都是臣一個人的錯!不如臣明日就將首輔印信移交給呂調陽,回鄉丁憂守製。”
張居正說的不是心裏話。他這是在故意激怒李太後。
李太後果然上了套。她大怒道:“這大明朝是皇上的天下,是朱家的天下!不是那些亂嚼舌根的清流言官們的天下!張先生不能走。你一走,新政就會前功盡棄!”
萬曆帝在一旁道:“母後說的是。朝廷離不開張先生,朕也離不開張先生。”
張居正邊擦著眼淚,邊道:“啟稟皇上、太後,事情牽扯到了臣的兩個學生。臣請求回避。”
李太後歎道:“唉,張先生真是至善之人。罷了,你先退下吧。”
張居正走後,李太後問賀六:“賀六,你覺得馮保的提議如何?”
賀六思索片刻,答道:“啟稟太後,臣以為,馮公公所言極是。應該庭杖吳中行、趙用賢以儆效尤。”
李太後道:“好!賀六,哀家命你們錦衣衛,立即逮捕吳中行、趙用賢二人。後日午時,在東華門外庭杖他們,命朝廷文武百官一律到場旁觀!”
賀六連忙道:“臣遵太後懿旨。”
賀六出得永壽宮,立即回錦衣衛點了三百力士,趕到吳、趙二人府上,將二人抓進了詔獄。
賀六心忖:橫豎掌刑的是錦衣衛。後日,讓掌刑力士們下手輕一點,給這二人一點教訓,讓其他反對張居正奪情的官員們知難而退也就罷了。畢竟,吳中行、趙用賢不是什麽大奸大惡之人。他們隻是太蠢直了些,被人當作了槍使罷了。
入夜,賀六來到了首輔府,找到了張居正。
張居正問:“老六,我那兩個學生,已經被抓進詔獄了麽?”
賀六點點頭:“已經抓了。”
張居正叮囑賀六道:“庭杖之時,還請你們錦衣衛的人手下留情。”
賀六道:“張先生放心,我心中有數。”
就在此時,張府家人通稟:“翰林院掌院學士王錫爵、吏部右侍郎申時行求見!”
張居正道:“讓他們進來吧。”
王錫爵、申時行一前一後,走進了張府大廳。
張居正道:“你們深夜來訪,有什麽事?”
申時行看了看賀六,沒有答話。申時行對賀六這樣的皇帝家奴,一向沒有什麽好感。
王錫爵跟賀六卻是熟人。萬曆元年冬,他們曾一起前往宛平監督賑災。從那時起,二人便有了交情。這五年來,賀六竭盡全力為新政保駕護航,一切的一切,王錫爵都看在了眼裏。王錫爵知道,賀六是個心懷家國的好人。
王錫爵道:“申侍郎,六爺是自己人。咱們有什麽話要對張先生說,都不必避諱六爺。”
申時行道:“首輔,下晌司禮監傳旨。說後日午時,將在東華門外庭杖吳中行、趙用賢。讓京城文武百官,一律到東華門外圍觀。我想問問,這是首輔你的意思麽?”
張居正搖頭:“那是皇上的意思,不是我的意思。虎毒尚且不食子。我怎麽會拿自己的兩個學生開刀呢?”
申時行苦勸張居正:“首輔。對於咱們讀書人來說,忤逆不孝是天大的罪名!我還是那句話,希望您能遵從祖製,回鄉丁憂。您不在的這兩年半裏,我們這些人,一定會維護好新政!”
說完,申時行不等張居正端茶送客,直接扭頭大步走出了大廳。
遇上海瑞那樣不要命的直臣,連皇帝都一樣罵。
然而,這一回,吳中行和趙用賢破了一個兩百多年的罵人禁忌:罵自己的老師!
{.
師門在官場之中等同於派係。學生想升官,就要走老師的門路。要是連自己的老師都罵,就等於是扔了自己的飯碗!沒人會那麽傻,拿自己的前途開玩笑。
另一方麵,一日為師,終身為父。隻有老師做下了天大的錯事,學生實在看不下去,才會向老師發炮。
天下人,人人都可以痛罵張居正貪戀權柄、忤逆不孝。唯獨吳中行和趙用賢不能罵!那樣會告訴世人:張居正壞的連自己的學生都看不下去了!
這兩位仁兄,都是自詡清流,頭腦簡單的蠢直之人。張居正提拔了那麽多人,卻依舊隻讓他們做七品芝麻官兒,就是因為看出了他們頭腦太簡單,幹不了什麽大事。
本來吳、趙二人就因自己沒得到老師的提拔心懷不滿。一些背地裏反對新政的官員們一挑唆這兩位仁兄,兩位仁兄竟然屁顛屁顛的上了罵老師的折子。
這兩份折子,一份題為《劾內閣首輔貪戀權柄折》。一份題為《劾內閣首輔忤逆不孝折》。
永壽宮大殿。
李太後將這兩份折子摔在地上。
張居正、馮保、賀六三人見太後動了真怒,連忙伏地叩首:“太後息怒。”
萬曆帝亦在一旁勸慰自己的母後:“母後,千萬不要因為這兩個蠢貨氣壞了身子!”
李太後道:“真是聳人聽聞!兩個學生,竟然上折子罵自己的老師!那些高拱餘黨,借著奪情之事為難張先生,反對新政。他們都該被千刀萬剮!”
李太後對高拱的成見太深。在她眼裏,朝臣隻分兩類人。一類是支持高拱的,一類是支持張居正的。
高拱已經失勢五年了。李太後還是動不動就把事情往高拱身上扯。
在李太後看來,誰跳出來反對張居正,誰就是高拱的餘黨!
張居正言道:“太後,其實,那些上折子的人,大部分都跟高拱沒甚關係。”
馮保亦道:“稟太後,張先生所言極是。東廠已經查過了。大部分上折子的人,都跟高拱沒有瓜葛。”
李太後轉頭問賀六:“賀六,你在錦衣衛當了三十七年的差,經曆過朝廷中無數的大風大浪。你說,這些人上這樣的折子,是何居心?”
賀六答道:“他們反對張先生奪情是假,反對新政才是真!因為新政有利於朝廷,有利於百姓,唯獨損害了官員們的利益。他們早就對新政心懷不滿。這一回,隻是借題發揮罷了!”
李太後點點頭:“此言有理!你們三個,覺得此事該如何收場?”
馮保惡狠狠的說道:“太後,奴婢以為,對反對張先生奪情的人,該殺一儆百!可以拿趙用賢和吳中行開刀!對他們施以庭杖,讓百官旁觀!”
賀六心中暗道:我這個義弟還真是凶狠毒辣!要是庭杖趙用賢和吳中行,就等於告訴世人,反對張居正,就算是他的學生也照打不誤!
李太後道:“此法甚好。張先生,你覺得呢?”
張居正是當事者,他自然不能說:這法子好得很,趕緊把我那倆腦子缺根筋的傻學生打死吧!
張居正伏地痛哭流涕:“太後,請求您饒過吳中興和趙用賢。千錯萬錯,都是臣一個人的錯!不如臣明日就將首輔印信移交給呂調陽,回鄉丁憂守製。”
張居正說的不是心裏話。他這是在故意激怒李太後。
李太後果然上了套。她大怒道:“這大明朝是皇上的天下,是朱家的天下!不是那些亂嚼舌根的清流言官們的天下!張先生不能走。你一走,新政就會前功盡棄!”
萬曆帝在一旁道:“母後說的是。朝廷離不開張先生,朕也離不開張先生。”
張居正邊擦著眼淚,邊道:“啟稟皇上、太後,事情牽扯到了臣的兩個學生。臣請求回避。”
李太後歎道:“唉,張先生真是至善之人。罷了,你先退下吧。”
張居正走後,李太後問賀六:“賀六,你覺得馮保的提議如何?”
賀六思索片刻,答道:“啟稟太後,臣以為,馮公公所言極是。應該庭杖吳中行、趙用賢以儆效尤。”
李太後道:“好!賀六,哀家命你們錦衣衛,立即逮捕吳中行、趙用賢二人。後日午時,在東華門外庭杖他們,命朝廷文武百官一律到場旁觀!”
賀六連忙道:“臣遵太後懿旨。”
賀六出得永壽宮,立即回錦衣衛點了三百力士,趕到吳、趙二人府上,將二人抓進了詔獄。
賀六心忖:橫豎掌刑的是錦衣衛。後日,讓掌刑力士們下手輕一點,給這二人一點教訓,讓其他反對張居正奪情的官員們知難而退也就罷了。畢竟,吳中行、趙用賢不是什麽大奸大惡之人。他們隻是太蠢直了些,被人當作了槍使罷了。
入夜,賀六來到了首輔府,找到了張居正。
張居正問:“老六,我那兩個學生,已經被抓進詔獄了麽?”
賀六點點頭:“已經抓了。”
張居正叮囑賀六道:“庭杖之時,還請你們錦衣衛的人手下留情。”
賀六道:“張先生放心,我心中有數。”
就在此時,張府家人通稟:“翰林院掌院學士王錫爵、吏部右侍郎申時行求見!”
張居正道:“讓他們進來吧。”
王錫爵、申時行一前一後,走進了張府大廳。
張居正道:“你們深夜來訪,有什麽事?”
申時行看了看賀六,沒有答話。申時行對賀六這樣的皇帝家奴,一向沒有什麽好感。
王錫爵跟賀六卻是熟人。萬曆元年冬,他們曾一起前往宛平監督賑災。從那時起,二人便有了交情。這五年來,賀六竭盡全力為新政保駕護航,一切的一切,王錫爵都看在了眼裏。王錫爵知道,賀六是個心懷家國的好人。
王錫爵道:“申侍郎,六爺是自己人。咱們有什麽話要對張先生說,都不必避諱六爺。”
申時行道:“首輔,下晌司禮監傳旨。說後日午時,將在東華門外庭杖吳中行、趙用賢。讓京城文武百官,一律到東華門外圍觀。我想問問,這是首輔你的意思麽?”
張居正搖頭:“那是皇上的意思,不是我的意思。虎毒尚且不食子。我怎麽會拿自己的兩個學生開刀呢?”
申時行苦勸張居正:“首輔。對於咱們讀書人來說,忤逆不孝是天大的罪名!我還是那句話,希望您能遵從祖製,回鄉丁憂。您不在的這兩年半裏,我們這些人,一定會維護好新政!”
說完,申時行不等張居正端茶送客,直接扭頭大步走出了大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