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拱府上逗留了半日。張居正跟高拱依依惜別:“肅卿兄,今日一別,不知何日才能相見。還是那句老話,拋開政見之爭,我們永遠都是朋友!”
賀六亦拱手道:“高老首輔,您多保重。”
高拱笑道:“放心,我會好好活著。我會好好看著咱大明,在你張首輔的治理下呈現太平盛世!”
出得高府,張居正對賀六感歎道:“其實,高拱不算一個壞人。”
賀六“哦”了一聲。
張居正又道:“也不算一個好人。”
離開開封,又趕了半月的路,一行人終於來到了荊州地麵。
萬曆元年時,賀六受命查金壽生被殺案,曾來過荊州一趟。這回,算是故地重遊了。
首輔衣錦還鄉,整個荊州城都轟動了。
以前的荊州知府魏尚勳是個好官。現在的荊州知府呂桅,卻是個隻會拍馬屁的庸官。
這位呂知府,竟然命令全城百姓一律著素縞,為張家老太爺守喪。
呂知府的馬屁,拍到了馬屁股上!
張居正進了荊州城,見滿城之人盡著素縞。他指了指老百姓的衣服,問呂桅:“這怎麽回事?”
呂桅道:“稟首輔,張老太爺仙去,全城百姓聞之,無不悲痛萬分。下官索性下令,讓他們盡著素縞,悼念張老太爺。”
張居正大怒:“呂桅!難道你想讓全城的百姓都戳我張家的脊梁骨麽?”
賀六見張居正動了真怒,連忙嗬斥呂桅:“呂知府,你還不趕快出張告示,讓老百姓都換下素縞?”
呂桅慌忙命令手下的府同知去寫告示。
張居正又道:“呂桅,我記得,你連續兩年考成都得了勉等。吏部前些日子剛剛發了公文斥責你辦差不利。你的心思,是不是都用在溜須拍馬上了?”
呂桅磕頭如搗蒜:“下官無能,下官該死。”
張居正冷冷的說道:“你是無能,我倒也不會讓你去死。來啊,摘去呂桅的烏紗,由荊州府丞代理知府之職。另派人通知吏部,讓他們抓緊派一個精明強幹的人來荊州做知府!”
張居正果然雷厲風行。一個不順眼,就免了一個知府。
呂桅哭的心都有了。這馬屁拍的也太虧了!直接虧掉了自己苦巴巴熬了十幾年資格得來的正四品官職。
張居正和賀六回到張府。
張老太爺的棺材,正停在大廳之呢。為防屍體腐爛發臭,棺材內外,放著不少的冰塊。
張居正一進家門,就撲倒在棺材旁,痛哭流涕。他整整哭了半個時辰。哭完之後,他因悲痛而麵色煞白,狂吐不已。直把黃膽水都給吐出來了。
賀六暗道:張居正還真是個孝子。若不是為了新政,想必他會毫不猶豫的在家丁憂二十七個月。
哭完之後,張居正帶著長子張敬修、次子張懋修、幼子張允修給張老太爺出了殯。
在家呆了七天,頭七已過。張居正要踏上回京的旅程了。
啟程前一天,張居正找到了賀六。他問道:“老六,五年前,你把金壽生的屍體埋在哪裏了?”
賀六道:“我把他埋在了荊州城外的蒼雲嶺。那是塊風水寶地,站在嶺上,可以俯瞰整個荊州城。”
張居正點點頭:“你前麵引路,帶我去金壽生的墳上看看。”
賀六領著張居正,來到蒼雲嶺。蒼雲嶺的東麵,有一座墳。墳前立著一塊碑。上麵大書“隆慶五年殿試榜眼,進士及第,戶部湖廣清吏司主事,金壽生之墓。”
張居正撫摸著墓碑,悲傷萬分。他自言道:“壽生,老師來看你了。”
賀六幫張居正在墓碑前擺上一應祭品。張居正親自給金壽生燒了一串紙錢。
祭拜完金壽生。二人坐在蒼雲嶺的一塊大石頭上,俯瞰著荊州城。
張居正道:“老六,當初金壽生來荊州,你曾提議派錦衣衛的力士保護他,你可知道我為何拒絕了?”
賀六歎了聲:“在死人墳邊我不能說假話。我猜測,張先生是棄卒殺帥。那個老帥,是遼王。而金壽生,則是那枚被舍棄的小卒。”
張居正道:“你說的沒錯。派金壽生來荊州之前,我預測遼王會對他不利。我當時甚至盼著遼王會對他不利。到那時,我就有了懲治遼王的理由。唉,要做大事,就必須要學會取舍。為了新政,我隻能忍痛舍棄我的這個學生。”
賀六道:“張先生為什麽一定要舍棄自己的愛徒?拿其他的戶部主事做棄子不好麽?”
張居正道:“因為他是我的愛徒!遼王愛屋及烏,恨屋亦會及烏。遼王恨我,就會像恨我一樣去恨我的學生。可惜,最終向金壽生下手的,不是遼王,而是荊州府同知穆盛。好在,你老六識大體,顧大局。將謀害金壽生的罪名,扣在了遼王頭上。”
賀六歎道:“唉,栽贓陷害,是錦衣衛的本行。張先生,我這一生,做了太多栽贓陷害的事。不過,我敢保證,我栽贓的,都是惡人,陷害的,都是貪官。我是問心無愧的。”
張居正拍了拍賀六的肩膀:“老六,做人啊,凡事但求問心無愧這四個字。為了拿到朝廷中至高的權柄去推行新政,我又何嚐沒行過詭道呢?你以為我這趟南行,隻是為了給父親奔喪?我是想借著這個機會,到外省走一走,看一看,巡查一番。看看我耗盡畢生精力所推行的新政,是否真真切切給老百姓謀了福。”
賀六道:“張先生,我不是想學呂知府一樣拍你的馬屁。徐老首輔十一年前對我說過一句話。他說,革除積弊,推行新政,天下唯有張居正一人能夠辦到!他說的沒錯!”
張居正道:“知我者,徐師也!”
賀六建議:“對了,回京之時,咱們要不要繞道鬆江府,看看徐老首輔?”
張居正搖頭:“算了吧。朝廷裏有很多事等著我回去處置。繞道鬆江,會耽擱近一個月的行程。我與徐師傅即便相隔千裏,亦是師徒相知。不在乎見這一麵。我在朝廷裏好好的為百姓謀福,比見徐師傅百次、千次更能讓他老人家感到欣慰。”
張居正跟賀六下了蒼雲嶺,回到荊州城。第二天,他們踏上了回京的路。
出荊州城的時候,張居正隨口吟誦起賀知章的詩:“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我為官大半生。對於家鄉來說,我隻算個過客。或許,下次回鄉時,我已經變成了一具僵硬的屍體。。。”
賀六道:“張先生不必傷感。我想,大明真正顯現太平盛世之時,皇上會賜您告老,到那時,您就可以風風光光的衣錦還鄉,終老家鄉了。”
賀六亦拱手道:“高老首輔,您多保重。”
高拱笑道:“放心,我會好好活著。我會好好看著咱大明,在你張首輔的治理下呈現太平盛世!”
出得高府,張居正對賀六感歎道:“其實,高拱不算一個壞人。”
賀六“哦”了一聲。
張居正又道:“也不算一個好人。”
離開開封,又趕了半月的路,一行人終於來到了荊州地麵。
萬曆元年時,賀六受命查金壽生被殺案,曾來過荊州一趟。這回,算是故地重遊了。
首輔衣錦還鄉,整個荊州城都轟動了。
以前的荊州知府魏尚勳是個好官。現在的荊州知府呂桅,卻是個隻會拍馬屁的庸官。
這位呂知府,竟然命令全城百姓一律著素縞,為張家老太爺守喪。
呂知府的馬屁,拍到了馬屁股上!
張居正進了荊州城,見滿城之人盡著素縞。他指了指老百姓的衣服,問呂桅:“這怎麽回事?”
呂桅道:“稟首輔,張老太爺仙去,全城百姓聞之,無不悲痛萬分。下官索性下令,讓他們盡著素縞,悼念張老太爺。”
張居正大怒:“呂桅!難道你想讓全城的百姓都戳我張家的脊梁骨麽?”
賀六見張居正動了真怒,連忙嗬斥呂桅:“呂知府,你還不趕快出張告示,讓老百姓都換下素縞?”
呂桅慌忙命令手下的府同知去寫告示。
張居正又道:“呂桅,我記得,你連續兩年考成都得了勉等。吏部前些日子剛剛發了公文斥責你辦差不利。你的心思,是不是都用在溜須拍馬上了?”
呂桅磕頭如搗蒜:“下官無能,下官該死。”
張居正冷冷的說道:“你是無能,我倒也不會讓你去死。來啊,摘去呂桅的烏紗,由荊州府丞代理知府之職。另派人通知吏部,讓他們抓緊派一個精明強幹的人來荊州做知府!”
張居正果然雷厲風行。一個不順眼,就免了一個知府。
呂桅哭的心都有了。這馬屁拍的也太虧了!直接虧掉了自己苦巴巴熬了十幾年資格得來的正四品官職。
張居正和賀六回到張府。
張老太爺的棺材,正停在大廳之呢。為防屍體腐爛發臭,棺材內外,放著不少的冰塊。
張居正一進家門,就撲倒在棺材旁,痛哭流涕。他整整哭了半個時辰。哭完之後,他因悲痛而麵色煞白,狂吐不已。直把黃膽水都給吐出來了。
賀六暗道:張居正還真是個孝子。若不是為了新政,想必他會毫不猶豫的在家丁憂二十七個月。
哭完之後,張居正帶著長子張敬修、次子張懋修、幼子張允修給張老太爺出了殯。
在家呆了七天,頭七已過。張居正要踏上回京的旅程了。
啟程前一天,張居正找到了賀六。他問道:“老六,五年前,你把金壽生的屍體埋在哪裏了?”
賀六道:“我把他埋在了荊州城外的蒼雲嶺。那是塊風水寶地,站在嶺上,可以俯瞰整個荊州城。”
張居正點點頭:“你前麵引路,帶我去金壽生的墳上看看。”
賀六領著張居正,來到蒼雲嶺。蒼雲嶺的東麵,有一座墳。墳前立著一塊碑。上麵大書“隆慶五年殿試榜眼,進士及第,戶部湖廣清吏司主事,金壽生之墓。”
張居正撫摸著墓碑,悲傷萬分。他自言道:“壽生,老師來看你了。”
賀六幫張居正在墓碑前擺上一應祭品。張居正親自給金壽生燒了一串紙錢。
祭拜完金壽生。二人坐在蒼雲嶺的一塊大石頭上,俯瞰著荊州城。
張居正道:“老六,當初金壽生來荊州,你曾提議派錦衣衛的力士保護他,你可知道我為何拒絕了?”
賀六歎了聲:“在死人墳邊我不能說假話。我猜測,張先生是棄卒殺帥。那個老帥,是遼王。而金壽生,則是那枚被舍棄的小卒。”
張居正道:“你說的沒錯。派金壽生來荊州之前,我預測遼王會對他不利。我當時甚至盼著遼王會對他不利。到那時,我就有了懲治遼王的理由。唉,要做大事,就必須要學會取舍。為了新政,我隻能忍痛舍棄我的這個學生。”
賀六道:“張先生為什麽一定要舍棄自己的愛徒?拿其他的戶部主事做棄子不好麽?”
張居正道:“因為他是我的愛徒!遼王愛屋及烏,恨屋亦會及烏。遼王恨我,就會像恨我一樣去恨我的學生。可惜,最終向金壽生下手的,不是遼王,而是荊州府同知穆盛。好在,你老六識大體,顧大局。將謀害金壽生的罪名,扣在了遼王頭上。”
賀六歎道:“唉,栽贓陷害,是錦衣衛的本行。張先生,我這一生,做了太多栽贓陷害的事。不過,我敢保證,我栽贓的,都是惡人,陷害的,都是貪官。我是問心無愧的。”
張居正拍了拍賀六的肩膀:“老六,做人啊,凡事但求問心無愧這四個字。為了拿到朝廷中至高的權柄去推行新政,我又何嚐沒行過詭道呢?你以為我這趟南行,隻是為了給父親奔喪?我是想借著這個機會,到外省走一走,看一看,巡查一番。看看我耗盡畢生精力所推行的新政,是否真真切切給老百姓謀了福。”
賀六道:“張先生,我不是想學呂知府一樣拍你的馬屁。徐老首輔十一年前對我說過一句話。他說,革除積弊,推行新政,天下唯有張居正一人能夠辦到!他說的沒錯!”
張居正道:“知我者,徐師也!”
賀六建議:“對了,回京之時,咱們要不要繞道鬆江府,看看徐老首輔?”
張居正搖頭:“算了吧。朝廷裏有很多事等著我回去處置。繞道鬆江,會耽擱近一個月的行程。我與徐師傅即便相隔千裏,亦是師徒相知。不在乎見這一麵。我在朝廷裏好好的為百姓謀福,比見徐師傅百次、千次更能讓他老人家感到欣慰。”
張居正跟賀六下了蒼雲嶺,回到荊州城。第二天,他們踏上了回京的路。
出荊州城的時候,張居正隨口吟誦起賀知章的詩:“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我為官大半生。對於家鄉來說,我隻算個過客。或許,下次回鄉時,我已經變成了一具僵硬的屍體。。。”
賀六道:“張先生不必傷感。我想,大明真正顯現太平盛世之時,皇上會賜您告老,到那時,您就可以風風光光的衣錦還鄉,終老家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