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書說到,梁山大軍離開汴京城,行了六十裏,便到了傍晚,安營紮寨準備歇息。卻有蔡京遣來的一眾軍漢,運來幾十車錢糧送來。一是拉攏梁山大軍,也為離間梁山和蔡攸、王黼的關係。彭毅誠卻不理會,大笑著全部笑納了。
……
卻說從第二日起,梁山大軍兵分兩路,水軍自去黃河岸邊,自水路去往遼國。
陸路大軍每日兵行六十裏,便紮營下寨。
所過州縣,秋毫無犯。
沿路無事,彭毅誠便啟動那時間調節器,往前跳轉了半月有餘。
這一日黃昏時分,大軍來到了遼國邊境上,他才將調節器停了。
待大軍安營紮寨之後,彭毅誠便教人請來軍師吳用商議道:“昨日探馬來報,這幾日遼兵四路侵犯我朝,在那後山九州縣城作亂。我梁山大軍如今是分兵前去征討遼兵?還是進入遼境攻打他們的城池?”
吳用搖搖手中的羽毛扇,也不知道他是真熱還是假熱,淡淡笑道:
“此次遼國出兵二十萬,前來侵擾大宋。我梁山軍馬,隻有十萬餘人,即便有將軍按仙法練成的1萬精兵,也很難戰勝遼兵。且北國地廣人稀,我們大軍分兵後,必首尾不能相顧,一旦出事,各部也來不及救應。不如我們大軍聚在一處,先攻下遼國幾座城池,行那圍魏救趙之計,到時遼國大兵自然退兵來救,我們再以逸待勞,再破遼兵不遲。”
彭毅誠想想,笑道:“軍師此計甚妙!但如需攻城,我們還需去那九宮嶺一行。”
吳用奇道:“前段時間,將軍將我等家眷,一應送去這九宮嶺。我就知將軍必有用處。卻不知此時前去,是何用意?”
彭毅誠笑而不答,教人喚來楊林、石勇,吩咐道:“你二人和段景負責販馬,對遼國道路甚熟,現差你二人引領軍馬前進。帶我大軍先去那九宮嶺,和家人相聚!”
楊林、石勇聽了彭毅誠將令,俱都歡喜,稟道:“此處離那九宮嶺不遠,大軍但行一二日,便能到了。”
隨即兩人都下去準備,第二日,各領了2千人馬在前先行,引著梁山水陸大軍,不過兩日便到了九宮嶺附近。
待大軍到了山前,隻見一條狹長小道上,竟立了一座城牆連接兩側懸崖,牆後還有四座箭垛,垛上站滿了弓兵,好不凶險。
在這山中小道上,有這高牆、箭垛攔阻,當真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牆上軍士遠遠看有大軍前來,當即擂鼓告警。
不過半刻,就有一員將領上了牆來,卻不是段景又是誰。
那段景見城下大軍,俱身著大宋官家甲胄,還有些驚疑不定。
等他看清城下大軍前,那名將軍胯下的白馬,可不是正是“照夜玉獅子馬”嘛!
這馬還是他當年從遼國買的,他一眼便認了出來。
坐在馬上的將軍,想必就是宋公明哥哥。
而眼前這支“官軍”,必然就是已經接受朝廷招安的梁山兵馬。
當下,他大聲喝問:“可是梁山大軍當麵!?”
彭毅誠在城下,看到這城牆高聳,守住了如山要道。兩邊山高林密,軍隊來了插翅難過,當真是個易守難攻的好地方。
聽了段景喝問,他笑著催馬往前走了幾步。
“段賢弟,你且看我是誰?”
段景細細一看,不是宋公明還有誰?!他立馬“哇呀呀!”喊了一聲,火速教人看了城門,自己當先出了城來,趕到彭毅誠馬前,跪拜道:“哥哥在上,受小弟一拜。這幾月來,小弟時時掛念哥哥和梁山眾兄弟,此時見了方才歡喜!”
彭毅誠跳下馬來,扶起段景笑道:“多虧賢弟幾月在這駐守,保我山上眾人的家眷,在這裏安居。賢弟居功至偉啊!”
段景笑道:“小弟可不敢誇功。我等近十萬親眷,能如此快便在這九宮嶺安居,還多賴哥哥管教出來的那些‘農民’。他們對這開山劈石、營造耕種,竟皆是一等一的好手。短短不過3月,這山穀中,便已建起木屋2萬座,開墾良田十萬畝,還建了這座城牆和那後麵的箭垛。”
彭毅誠笑著點頭,道:“這裏不是說話的地方,先教我等大軍進穀,再敘詳情!”
段景點點頭,讓軍士們大開城門,放了梁山十萬軍馬入穀。
待彭毅誠帶領大軍,自山中小道往裏行了十數裏,眼前突然見一片天開雲闊的景象,這山穀中竟還別有洞天。
隻見這穀中,竟有不下萬頃平地,平地中間,一道小河綿延幾十裏,不見斷絕。
山穀兩側,山高林密,草長鶯飛、猿嘯鶯啼。
當真是那世外桃源之處,避世安居之所。
彭毅誠又帶著大軍往裏走了七八裏,便見河岸邊有一大片木屋林立,木屋周圍還用磚土壘了個兩人高的圍牆,專為防那山中野獸傷人。
這片木屋後麵,又有數不盡的綠色麥田,看得彭毅誠心中大喜。
他教吳用帥大軍,在圍牆外各尋空地,安營紮寨。
隨後,又帶著盧俊義、關勝、呼延灼、徐寧、李逵等人,先進了這圍牆之內。
牆內一大片木屋中,那些被轉化成農民的青壯農戶,全在田間勞作,此時隻剩一些老幼婦孺在家。
他們見了彭毅誠來到,便知道自己的親人大概也來了,紛紛呼朋喚友,走出屋舍,來給彭毅誠行禮問安。
彭毅誠知道他們心意,笑著讓他們各自散了,去外麵營寨,自去找自家的親人。
他則帶著幾個心腹兄弟,來到木屋中心,果然在這裏找到了一座城鎮中心。
這兩座屋子皆用青磚、條石、瓦片蓋成,很有些氣勢。
來這裏的農民,在他的授意下,剛進了九宮嶺,便建了兩座‘城鎮中心’。
一座就在這居民區中心,還有一座應該在那十萬畝農田中心。
隻要有了這種建築,方圓百裏,隻要無人攻擊,便都能算作他的領地。
而在他的領地中,農民所開農田上,種植糧食的成熟速度和收cd有30%的加成。
要知道在北宋,一畝麥田一年最多也就產350斤-400斤,這還需是水足、土肥的上田,經過熟練的農戶精耕細作才能有的產量。
但因為戰略模板的原因,彭毅誠下屬的華夏農民,都是最恐怖的糧食種植外掛。
他們能保證在領地裏種植的小麥,無論是何種土地如何,隻要灌溉、施肥等能夠跟上,就能每畝一次出產455斤-500斤小麥。
更變態的是,原本這九宮嶺一代,天氣還不算苦寒,如種植春小麥,成熟也需110天左右。
而這些農民種植的小麥,成熟期卻可以縮短到77天。
這也就意味著,如果加快播種和收割的時間,原本一年隻能一熟的北方小麥,便可以一年兩熟。
南方之所以被稱為魚米之鄉,就在於南方種稻,大部分都能做到一年兩熟,甚至有些地方能一年三熟。
如今在這九宮嶺,種小麥也能做到一年兩熟。
也就是說,原本一年一畝地最多隻能收400斤小麥,但在九宮嶺一年一畝地卻能收900-1000斤小麥。
這可比北宋最高的小麥產量,翻了一倍還多。
要知道,北宋一畝地一年所產的小麥,連一個成年人都養不活。
但這九宮嶺的土地所產的小麥,卻能養活兩個成年人。
有了這種產量,彭毅誠可以用北宋不到一半的耕地,養活比北宋還多的人。
其中能夠解約下來的人力、物力,幾乎是個天文數字。
這也是《地球帝國》戰略模板,為什麽能夠被評為:終極戰略模板的關鍵原因之一。
看完這座空蕩蕩的城鎮中心,彭毅誠又帶著眾人來到田間地頭。
這下,他身邊幾個心腹,全都看出不同了。
這些田中長的小麥,不但比平日見的要粗壯許多,這才不過5月,竟然就已見到田中,抽出了許許多多飽滿的麥穗。
按這樣算,豈不是能一年兩熟。
但這幾乎不可能發生的事情,如今卻就出現在他們麵前。
如果這九宮嶺中,全都是這樣的麥田,那僅僅這十萬畝土地,不但能養活6萬多家眷,還能養活梁山十萬大軍。
梁山根本不用靠朝廷供給,自己就能養活自己的軍隊,這意味著什麽,所有人都知道。
彭毅誠看身後幾人,除了那李逵憨直,還不明白厲害,其餘幾人都看出端倪。
他今天帶的這幾人,不是從官軍那裏叛降過來,就是曾經家大業大做過一方豪強的。
因此,這幾個也是最想梁山歸降朝廷的。
如今梁山雖然名義上歸了朝廷,但既然如今到了遼國境內,那便是“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了。
所以,彭毅誠必須向這些可能心向朝廷的人,知道他的手段和底氣,才不敢生出貳心。
想到這,彭毅誠便對著身邊幾人笑道:“眾兄弟,你們看我這按仙法種植的小麥,一年產量幾何啊?”
幾人麵麵相覷,回道:“我等不熟農事,卻不敢妄加猜測!”
彭毅誠點點頭,教隨身親兵,拉來一個在附近耕作的農民,問他道:“這幾位是我梁山頭領:盧俊義、關勝、呼延灼、徐寧、李逵等人,你且給他們說說,這一畝地裏,一年能產多少小麥。”
那漢子也是梁山的老人了,和幾個頭領拱了拱手,也不拘謹,擦擦汗,笑道:“報幾位頭領知曉,小人負責看管的這百畝地上,一畝一年最少可得950斤小麥。這一百畝一年便是收上10萬斤小麥,也非難事!”
盧俊義、關勝、呼延灼、徐寧、李逵等人聽了,都心驚不已,要是天下都能又這般畝產,那還有會有百姓凍餓而死啊。
一時間,幾人都誠心對著彭毅誠下拜,喊道:“天佑將軍,天佑我梁山!”
……
……
卻說從第二日起,梁山大軍兵分兩路,水軍自去黃河岸邊,自水路去往遼國。
陸路大軍每日兵行六十裏,便紮營下寨。
所過州縣,秋毫無犯。
沿路無事,彭毅誠便啟動那時間調節器,往前跳轉了半月有餘。
這一日黃昏時分,大軍來到了遼國邊境上,他才將調節器停了。
待大軍安營紮寨之後,彭毅誠便教人請來軍師吳用商議道:“昨日探馬來報,這幾日遼兵四路侵犯我朝,在那後山九州縣城作亂。我梁山大軍如今是分兵前去征討遼兵?還是進入遼境攻打他們的城池?”
吳用搖搖手中的羽毛扇,也不知道他是真熱還是假熱,淡淡笑道:
“此次遼國出兵二十萬,前來侵擾大宋。我梁山軍馬,隻有十萬餘人,即便有將軍按仙法練成的1萬精兵,也很難戰勝遼兵。且北國地廣人稀,我們大軍分兵後,必首尾不能相顧,一旦出事,各部也來不及救應。不如我們大軍聚在一處,先攻下遼國幾座城池,行那圍魏救趙之計,到時遼國大兵自然退兵來救,我們再以逸待勞,再破遼兵不遲。”
彭毅誠想想,笑道:“軍師此計甚妙!但如需攻城,我們還需去那九宮嶺一行。”
吳用奇道:“前段時間,將軍將我等家眷,一應送去這九宮嶺。我就知將軍必有用處。卻不知此時前去,是何用意?”
彭毅誠笑而不答,教人喚來楊林、石勇,吩咐道:“你二人和段景負責販馬,對遼國道路甚熟,現差你二人引領軍馬前進。帶我大軍先去那九宮嶺,和家人相聚!”
楊林、石勇聽了彭毅誠將令,俱都歡喜,稟道:“此處離那九宮嶺不遠,大軍但行一二日,便能到了。”
隨即兩人都下去準備,第二日,各領了2千人馬在前先行,引著梁山水陸大軍,不過兩日便到了九宮嶺附近。
待大軍到了山前,隻見一條狹長小道上,竟立了一座城牆連接兩側懸崖,牆後還有四座箭垛,垛上站滿了弓兵,好不凶險。
在這山中小道上,有這高牆、箭垛攔阻,當真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牆上軍士遠遠看有大軍前來,當即擂鼓告警。
不過半刻,就有一員將領上了牆來,卻不是段景又是誰。
那段景見城下大軍,俱身著大宋官家甲胄,還有些驚疑不定。
等他看清城下大軍前,那名將軍胯下的白馬,可不是正是“照夜玉獅子馬”嘛!
這馬還是他當年從遼國買的,他一眼便認了出來。
坐在馬上的將軍,想必就是宋公明哥哥。
而眼前這支“官軍”,必然就是已經接受朝廷招安的梁山兵馬。
當下,他大聲喝問:“可是梁山大軍當麵!?”
彭毅誠在城下,看到這城牆高聳,守住了如山要道。兩邊山高林密,軍隊來了插翅難過,當真是個易守難攻的好地方。
聽了段景喝問,他笑著催馬往前走了幾步。
“段賢弟,你且看我是誰?”
段景細細一看,不是宋公明還有誰?!他立馬“哇呀呀!”喊了一聲,火速教人看了城門,自己當先出了城來,趕到彭毅誠馬前,跪拜道:“哥哥在上,受小弟一拜。這幾月來,小弟時時掛念哥哥和梁山眾兄弟,此時見了方才歡喜!”
彭毅誠跳下馬來,扶起段景笑道:“多虧賢弟幾月在這駐守,保我山上眾人的家眷,在這裏安居。賢弟居功至偉啊!”
段景笑道:“小弟可不敢誇功。我等近十萬親眷,能如此快便在這九宮嶺安居,還多賴哥哥管教出來的那些‘農民’。他們對這開山劈石、營造耕種,竟皆是一等一的好手。短短不過3月,這山穀中,便已建起木屋2萬座,開墾良田十萬畝,還建了這座城牆和那後麵的箭垛。”
彭毅誠笑著點頭,道:“這裏不是說話的地方,先教我等大軍進穀,再敘詳情!”
段景點點頭,讓軍士們大開城門,放了梁山十萬軍馬入穀。
待彭毅誠帶領大軍,自山中小道往裏行了十數裏,眼前突然見一片天開雲闊的景象,這山穀中竟還別有洞天。
隻見這穀中,竟有不下萬頃平地,平地中間,一道小河綿延幾十裏,不見斷絕。
山穀兩側,山高林密,草長鶯飛、猿嘯鶯啼。
當真是那世外桃源之處,避世安居之所。
彭毅誠又帶著大軍往裏走了七八裏,便見河岸邊有一大片木屋林立,木屋周圍還用磚土壘了個兩人高的圍牆,專為防那山中野獸傷人。
這片木屋後麵,又有數不盡的綠色麥田,看得彭毅誠心中大喜。
他教吳用帥大軍,在圍牆外各尋空地,安營紮寨。
隨後,又帶著盧俊義、關勝、呼延灼、徐寧、李逵等人,先進了這圍牆之內。
牆內一大片木屋中,那些被轉化成農民的青壯農戶,全在田間勞作,此時隻剩一些老幼婦孺在家。
他們見了彭毅誠來到,便知道自己的親人大概也來了,紛紛呼朋喚友,走出屋舍,來給彭毅誠行禮問安。
彭毅誠知道他們心意,笑著讓他們各自散了,去外麵營寨,自去找自家的親人。
他則帶著幾個心腹兄弟,來到木屋中心,果然在這裏找到了一座城鎮中心。
這兩座屋子皆用青磚、條石、瓦片蓋成,很有些氣勢。
來這裏的農民,在他的授意下,剛進了九宮嶺,便建了兩座‘城鎮中心’。
一座就在這居民區中心,還有一座應該在那十萬畝農田中心。
隻要有了這種建築,方圓百裏,隻要無人攻擊,便都能算作他的領地。
而在他的領地中,農民所開農田上,種植糧食的成熟速度和收cd有30%的加成。
要知道在北宋,一畝麥田一年最多也就產350斤-400斤,這還需是水足、土肥的上田,經過熟練的農戶精耕細作才能有的產量。
但因為戰略模板的原因,彭毅誠下屬的華夏農民,都是最恐怖的糧食種植外掛。
他們能保證在領地裏種植的小麥,無論是何種土地如何,隻要灌溉、施肥等能夠跟上,就能每畝一次出產455斤-500斤小麥。
更變態的是,原本這九宮嶺一代,天氣還不算苦寒,如種植春小麥,成熟也需110天左右。
而這些農民種植的小麥,成熟期卻可以縮短到77天。
這也就意味著,如果加快播種和收割的時間,原本一年隻能一熟的北方小麥,便可以一年兩熟。
南方之所以被稱為魚米之鄉,就在於南方種稻,大部分都能做到一年兩熟,甚至有些地方能一年三熟。
如今在這九宮嶺,種小麥也能做到一年兩熟。
也就是說,原本一年一畝地最多隻能收400斤小麥,但在九宮嶺一年一畝地卻能收900-1000斤小麥。
這可比北宋最高的小麥產量,翻了一倍還多。
要知道,北宋一畝地一年所產的小麥,連一個成年人都養不活。
但這九宮嶺的土地所產的小麥,卻能養活兩個成年人。
有了這種產量,彭毅誠可以用北宋不到一半的耕地,養活比北宋還多的人。
其中能夠解約下來的人力、物力,幾乎是個天文數字。
這也是《地球帝國》戰略模板,為什麽能夠被評為:終極戰略模板的關鍵原因之一。
看完這座空蕩蕩的城鎮中心,彭毅誠又帶著眾人來到田間地頭。
這下,他身邊幾個心腹,全都看出不同了。
這些田中長的小麥,不但比平日見的要粗壯許多,這才不過5月,竟然就已見到田中,抽出了許許多多飽滿的麥穗。
按這樣算,豈不是能一年兩熟。
但這幾乎不可能發生的事情,如今卻就出現在他們麵前。
如果這九宮嶺中,全都是這樣的麥田,那僅僅這十萬畝土地,不但能養活6萬多家眷,還能養活梁山十萬大軍。
梁山根本不用靠朝廷供給,自己就能養活自己的軍隊,這意味著什麽,所有人都知道。
彭毅誠看身後幾人,除了那李逵憨直,還不明白厲害,其餘幾人都看出端倪。
他今天帶的這幾人,不是從官軍那裏叛降過來,就是曾經家大業大做過一方豪強的。
因此,這幾個也是最想梁山歸降朝廷的。
如今梁山雖然名義上歸了朝廷,但既然如今到了遼國境內,那便是“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了。
所以,彭毅誠必須向這些可能心向朝廷的人,知道他的手段和底氣,才不敢生出貳心。
想到這,彭毅誠便對著身邊幾人笑道:“眾兄弟,你們看我這按仙法種植的小麥,一年產量幾何啊?”
幾人麵麵相覷,回道:“我等不熟農事,卻不敢妄加猜測!”
彭毅誠點點頭,教隨身親兵,拉來一個在附近耕作的農民,問他道:“這幾位是我梁山頭領:盧俊義、關勝、呼延灼、徐寧、李逵等人,你且給他們說說,這一畝地裏,一年能產多少小麥。”
那漢子也是梁山的老人了,和幾個頭領拱了拱手,也不拘謹,擦擦汗,笑道:“報幾位頭領知曉,小人負責看管的這百畝地上,一畝一年最少可得950斤小麥。這一百畝一年便是收上10萬斤小麥,也非難事!”
盧俊義、關勝、呼延灼、徐寧、李逵等人聽了,都心驚不已,要是天下都能又這般畝產,那還有會有百姓凍餓而死啊。
一時間,幾人都誠心對著彭毅誠下拜,喊道:“天佑將軍,天佑我梁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