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怎麽樣,你決定學佛的理由並不充分,我相信,你也是在碰運氣。但是拿著自己的職業和未來家庭的方向來試,風險還是大了點。”
我不想說,他所依據的那個算命軟件是我搞的。我也猜出來,他太像我在原來網上互相聊天的那個it男。
從職業到思維到經曆,都非常相似。要說這類it男,他們在學習上,在職業上,在收入上,已經基本超越了原來的階層,但他們身上,卻留下了太多過去的東西。
其實,我有兩個最好的朋友,都算是廣義上的it男,李茅和小蘇,他們都出身於農村,他們都經曆過巨大的努力與轉換,而今已經完全進入了資產者的行業。而年齡差不多的小黃,以及那個網友,居然在這個中產行業裏,麵臨這麽多的煩惱。
我想起了一個詞,“降維打擊”。
跟官場的人混久了,尤其是賀部長的經曆,讓我知道,要想在官場解決好上下級關係,你必須跟你上級的上級取得某種聯係。朝中有人,你就可以做好一個地方官。工整的格式是這樣。如果你想當好一個縣長,要想市長不為難你,甚至處處照顧你,那你僅僅跟市長搞好關係是不夠的。必須跟一個省領導拉好關係,通過省領導的力量,讓市長被迫或者是主動地關照你。
在官場地位上,這是降維打擊。
就好比兩個人打架,即便你是搏擊冠軍,麵對亞軍的挑戰,你要贏,也得要付出很大的代價,偶爾的挨打是不可避免的。要想贏得輕鬆,你可以帶一把刀,對付空手的他。
對付貧窮,不僅僅掙來滿足生活的錢就夠了。如果你拿出全部的精力和時間來掙出你需要的錢,你會因為掙錢而被迫忽略生活中許多重要的事情,新的問題,因你的忽略而不斷產生。
小黃拚盡自己的知識和時間,解決了錢的問題。但生活新冒出的各種問題,他卻沒有精力解決。當你有了一定的錢過後,發現,許多問題是錢不太好直接解決的。
其實,並不是錢的作用不大。在如今這個市場發達的環境裏麵,日常的大部分問題,是錢可以解決的。問題在於,他的錢不夠多。用勞動來換取金錢,耗費的是生命的精力和時間。這隻能作為資本原始積累的開端,如此工作,隻是謀生的手段,不算是獲取自由的方式。
最終,他差一個步驟,就是財務自由。換句話說,就是錢不夠多。當你的資本收益足以解決日常金錢需要時,你才能夠獲得財務自由。比如我現在,僅用投資所得的錢,就足夠對付正常開銷。可以不工作地生活,雖然對我來說,有些無聊,但對絕大部分中國人來說,這簡直就是一生的夢想。
但是,以小黃的能力,他為什麽不能取得李茅或者小蘇那樣的成績呢?如果按能力說,李茅估計是小黃能力的上限,但他的專業水平,應該是超過小蘇的,小蘇的成績,應該是他的下限。
但今天,他的成績,卻遠遠比不上小蘇的情況。
原因就在於,機遇。每個城市的機遇是不一樣的,北京是個巨大的舞台,你總能找到才智發揮最大化的機會。比如,他在北京,就碰上了李茅和我,這就為他今後的發展,提供了機會。
而小黃,在重慶,他本人在專業上,已經很難遇上高一維度的朋友了。城市產業的天花板,決定了他發展的高度,被限製在這個水平。
我問到:“你產生這多麽問題,找到原因或者解決辦法了嗎?”
其實不用問,他從大學到工作,都一直在四川和重慶混,他根本不太清楚,在北京上海或者深圳,有多少與他專業水平一樣的人,正奔跑在成功的路上。
“暫時不太確定,反正,在重慶,我發現,自己麵臨的問題越來越多。最開始,我還嘲笑過班上那幾個到美國的,生活不適應,公司不適應,學習不適應,估計,照這樣下去,過不了兩年,他們該嘲笑我了。”
“那你準備怎麽辦呢?”
“按直覺,關機重啟,才是辦法。我們搞計算機的,當程序出現混亂,又找不到解決辦法時,隻好強行關機,重新啟動。利用機器本身的基礎架構或者恢複出廠設置,重新啟動。”
電腦我還是懂一點的,起碼我跟高手做過朋友。我問到:“那過去存的數據,豈不是有可能丟失?”
“保利保留嗎?我在重慶,也沒什麽社會關係,也沒什麽值得驕傲的業績,我的曆史數據,簡直都不敢跟同學說,太垃圾了。與其這樣,我不如離開這個行當一段時間,清空自己的內存,尋找自己最初的觸發點,重新啟動。”
“這是你學佛的原因?”
“是一個嚐試吧。你知道,我也是看過幾本佛學書籍的,估計你也看得出來。我起碼要嚐試一下,判斷真偽,再出發。”
“那你判斷真偽的標準是什麽呢?”
“很簡單,自己深入進去一段時間過後,看修行能否讓我頭腦清楚,命運改變。這當然是往大的地方說,開智慧,得福報。但往小的地方說,起碼要讓我在這困惑中走出來,得到輕鬆和快樂吧。如果心理上的東西都解決不了,我就及時判定,它對我沒用,我就換頻道。”
這個邏輯有點問題,我接著問到:“按我對佛教的理解,這是一個出世法,是解決世界觀和人生觀問題的,甚至解決生從何來死從何去的問題的宗教,與世間的享受和榮華沒多大直接聯係,你好像有點歪。”
他對我舉了舉杯子,我們是用杯子喝,加上泡沫,一次幹杯也隻有半杯啤酒,所以,我們喝酒的時間就會非常長。年輕人,不喝到半醉,是不可能散場的。
“莊哥,你的理解太大,我說說我的理解。佛祖當年出家,為的是什麽?是解決煩惱問題吧?”
我被迫點頭:“對,離苦得樂。”
“如果不能夠得到快樂,那就背離了當時的初衷。不管那種快樂是以何種形式表現出來,但他自己肯定知道。他不可能沉醉在痛苦中宣揚佛法。況且,他說的法門,是解脫之道,對於解脫,我了解不深,但至少是輕鬆自由吧?如果不能讓人感受到輕鬆自由,那就沒有解脫。”
不得不說,他的話從原則上講,我還駁不了他。但是,總感覺有哪裏不對,好像有點享樂主義色彩。
而隨著精致的菜肴一個個端上來時,我發現,他的問題不在概念推理上,而在定義上。
他所說的快樂與煩惱,是如何定義的。
佛所說的人生煩惱,是指生老病死,他所說的快樂,是洞察人生真相的法喜,法喜是沒有缺憾的圓滿的快樂。
而我總覺得,小黃所謂的煩惱,隻是生活中的情感煩惱,而他所說的快樂,隻是心理和感觀上的快樂。
我問到:“也許你追求的方向,表麵上跟佛一致,但我總覺得,你們對快樂的定義不同。人家說的是大概念,關於整個世界,整個時間和空間。關於人生或者說,是全部的有情眾生,對不對?”
“我果然沒看錯你,莊哥,你是高手,對佛法不是一般的了解。”
其實,我自認為我是小學生,或者說是學前班水平,起碼基本的佛經,我不能懂,就是有前輩教導,我對《證道歌》也無法建立理解的框架。在實踐上,我連妍子都不如。我的水平,就像一個沒學過拚音的人,根本看不了文章。就像不會拿筆的人,根本寫不了字。
一個人,不管他多麽聰明,如果沒進入這個專業,是不具備評價別人的能力的,更無法評價自己。小黃高看我,其實原因是他高看他自己。他自己剛會說話,就稱讚我這個會兩首兒歌的人。在別人眼裏,我們如同不認字的兒童。
不是你會看書,就有知識,你沒經過的地方,不要憑幾句文字來評價風景。
“莊哥,老實說,我如果在工作和生活上不關機,根本遇不到你這樣的人。我好久沒跟別人爭論這些形而上的東西了,包括哲學宗教,今天碰到你這樣的知音,太過癮了。這種感覺,也隻有過去在大學宿舍裏的夜談會,才有過的。”
我理解他的繁忙和孤獨。在大學時,因為未來充滿了無限的可能性,並且大家知識水平相似,所以爭論起來很有意思。可以說,當一個人,能夠跟你長期爭論一些純理論問題時,差不多,你們就有相似的水平。而找到相同水平的人,在大學裏,概率最高。
“坦率地講,你指出的概念問題,我知道存在。我說的是小概念,你說的是大概念。但是,它們總是方向一致的,對不對?古人說: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恰似覓兔角。許多大師都說過,佛法不離世間法。做人都不成功,做佛也不能。對不對?”
我不得不點頭,他所說的有點道理。但是,從內心講,我相當不喜歡他開關用的那個詞:“坦率地講”。這是大學文科老師最喜歡用的一個詞,每當聽到這個詞時,我回憶中的感覺就是,講話的人,不坦率。
爭論有時會感情用事,體現著某種立場上的真實。我不得不說到:“你所追求的所謂煩惱與快樂,其實不用佛法,也可以暫時得到解決。”
“什麽意思?”他放下剛舉到嘴邊的酒杯,向我探頭靠近,盡管我們隔著一個桌子,依然能夠感受到他眼神裏的火光。
“你隻是錢不夠多,兄弟,當你真正實現財務自由時,你所麵臨的問題,大多是可以解決的。”
“但是,我比起這重慶的大部分公務員,或者國企的職工,收入還是要高的。為什麽,我麵臨的問題,他們很少麵臨呢?”
這是反證法,想證明錢不是造成他煩惱的主要原因。從這個角度上講,他是辯論的好手,久經戰場的。
我不想把這個話題導入尖銳的爭論之中,我更喜歡討論,在輕鬆的氛圍中。我玩笑到:“你與他們的比較上,你窮得隻剩下錢了。”
“你在否定你自己,莊哥,按你的意思,這又說明錢沒有多少用。而前麵,又說錢能夠解決問題。”
看樣子,他爭論的熱情上來,還一下子舒緩不下去。我必須把話說得嚴謹:“我的意思是,你的錢不夠多,如果你隻有錢,要用它來解決大部分問題,就必須有足夠多。與那些公務員來比,你錢的數量上比他們多,但你付出的代價太大,以至於這些代價造成了你的煩惱。”
“好像有點道理,說說看?”
我不想說,他所依據的那個算命軟件是我搞的。我也猜出來,他太像我在原來網上互相聊天的那個it男。
從職業到思維到經曆,都非常相似。要說這類it男,他們在學習上,在職業上,在收入上,已經基本超越了原來的階層,但他們身上,卻留下了太多過去的東西。
其實,我有兩個最好的朋友,都算是廣義上的it男,李茅和小蘇,他們都出身於農村,他們都經曆過巨大的努力與轉換,而今已經完全進入了資產者的行業。而年齡差不多的小黃,以及那個網友,居然在這個中產行業裏,麵臨這麽多的煩惱。
我想起了一個詞,“降維打擊”。
跟官場的人混久了,尤其是賀部長的經曆,讓我知道,要想在官場解決好上下級關係,你必須跟你上級的上級取得某種聯係。朝中有人,你就可以做好一個地方官。工整的格式是這樣。如果你想當好一個縣長,要想市長不為難你,甚至處處照顧你,那你僅僅跟市長搞好關係是不夠的。必須跟一個省領導拉好關係,通過省領導的力量,讓市長被迫或者是主動地關照你。
在官場地位上,這是降維打擊。
就好比兩個人打架,即便你是搏擊冠軍,麵對亞軍的挑戰,你要贏,也得要付出很大的代價,偶爾的挨打是不可避免的。要想贏得輕鬆,你可以帶一把刀,對付空手的他。
對付貧窮,不僅僅掙來滿足生活的錢就夠了。如果你拿出全部的精力和時間來掙出你需要的錢,你會因為掙錢而被迫忽略生活中許多重要的事情,新的問題,因你的忽略而不斷產生。
小黃拚盡自己的知識和時間,解決了錢的問題。但生活新冒出的各種問題,他卻沒有精力解決。當你有了一定的錢過後,發現,許多問題是錢不太好直接解決的。
其實,並不是錢的作用不大。在如今這個市場發達的環境裏麵,日常的大部分問題,是錢可以解決的。問題在於,他的錢不夠多。用勞動來換取金錢,耗費的是生命的精力和時間。這隻能作為資本原始積累的開端,如此工作,隻是謀生的手段,不算是獲取自由的方式。
最終,他差一個步驟,就是財務自由。換句話說,就是錢不夠多。當你的資本收益足以解決日常金錢需要時,你才能夠獲得財務自由。比如我現在,僅用投資所得的錢,就足夠對付正常開銷。可以不工作地生活,雖然對我來說,有些無聊,但對絕大部分中國人來說,這簡直就是一生的夢想。
但是,以小黃的能力,他為什麽不能取得李茅或者小蘇那樣的成績呢?如果按能力說,李茅估計是小黃能力的上限,但他的專業水平,應該是超過小蘇的,小蘇的成績,應該是他的下限。
但今天,他的成績,卻遠遠比不上小蘇的情況。
原因就在於,機遇。每個城市的機遇是不一樣的,北京是個巨大的舞台,你總能找到才智發揮最大化的機會。比如,他在北京,就碰上了李茅和我,這就為他今後的發展,提供了機會。
而小黃,在重慶,他本人在專業上,已經很難遇上高一維度的朋友了。城市產業的天花板,決定了他發展的高度,被限製在這個水平。
我問到:“你產生這多麽問題,找到原因或者解決辦法了嗎?”
其實不用問,他從大學到工作,都一直在四川和重慶混,他根本不太清楚,在北京上海或者深圳,有多少與他專業水平一樣的人,正奔跑在成功的路上。
“暫時不太確定,反正,在重慶,我發現,自己麵臨的問題越來越多。最開始,我還嘲笑過班上那幾個到美國的,生活不適應,公司不適應,學習不適應,估計,照這樣下去,過不了兩年,他們該嘲笑我了。”
“那你準備怎麽辦呢?”
“按直覺,關機重啟,才是辦法。我們搞計算機的,當程序出現混亂,又找不到解決辦法時,隻好強行關機,重新啟動。利用機器本身的基礎架構或者恢複出廠設置,重新啟動。”
電腦我還是懂一點的,起碼我跟高手做過朋友。我問到:“那過去存的數據,豈不是有可能丟失?”
“保利保留嗎?我在重慶,也沒什麽社會關係,也沒什麽值得驕傲的業績,我的曆史數據,簡直都不敢跟同學說,太垃圾了。與其這樣,我不如離開這個行當一段時間,清空自己的內存,尋找自己最初的觸發點,重新啟動。”
“這是你學佛的原因?”
“是一個嚐試吧。你知道,我也是看過幾本佛學書籍的,估計你也看得出來。我起碼要嚐試一下,判斷真偽,再出發。”
“那你判斷真偽的標準是什麽呢?”
“很簡單,自己深入進去一段時間過後,看修行能否讓我頭腦清楚,命運改變。這當然是往大的地方說,開智慧,得福報。但往小的地方說,起碼要讓我在這困惑中走出來,得到輕鬆和快樂吧。如果心理上的東西都解決不了,我就及時判定,它對我沒用,我就換頻道。”
這個邏輯有點問題,我接著問到:“按我對佛教的理解,這是一個出世法,是解決世界觀和人生觀問題的,甚至解決生從何來死從何去的問題的宗教,與世間的享受和榮華沒多大直接聯係,你好像有點歪。”
他對我舉了舉杯子,我們是用杯子喝,加上泡沫,一次幹杯也隻有半杯啤酒,所以,我們喝酒的時間就會非常長。年輕人,不喝到半醉,是不可能散場的。
“莊哥,你的理解太大,我說說我的理解。佛祖當年出家,為的是什麽?是解決煩惱問題吧?”
我被迫點頭:“對,離苦得樂。”
“如果不能夠得到快樂,那就背離了當時的初衷。不管那種快樂是以何種形式表現出來,但他自己肯定知道。他不可能沉醉在痛苦中宣揚佛法。況且,他說的法門,是解脫之道,對於解脫,我了解不深,但至少是輕鬆自由吧?如果不能讓人感受到輕鬆自由,那就沒有解脫。”
不得不說,他的話從原則上講,我還駁不了他。但是,總感覺有哪裏不對,好像有點享樂主義色彩。
而隨著精致的菜肴一個個端上來時,我發現,他的問題不在概念推理上,而在定義上。
他所說的快樂與煩惱,是如何定義的。
佛所說的人生煩惱,是指生老病死,他所說的快樂,是洞察人生真相的法喜,法喜是沒有缺憾的圓滿的快樂。
而我總覺得,小黃所謂的煩惱,隻是生活中的情感煩惱,而他所說的快樂,隻是心理和感觀上的快樂。
我問到:“也許你追求的方向,表麵上跟佛一致,但我總覺得,你們對快樂的定義不同。人家說的是大概念,關於整個世界,整個時間和空間。關於人生或者說,是全部的有情眾生,對不對?”
“我果然沒看錯你,莊哥,你是高手,對佛法不是一般的了解。”
其實,我自認為我是小學生,或者說是學前班水平,起碼基本的佛經,我不能懂,就是有前輩教導,我對《證道歌》也無法建立理解的框架。在實踐上,我連妍子都不如。我的水平,就像一個沒學過拚音的人,根本看不了文章。就像不會拿筆的人,根本寫不了字。
一個人,不管他多麽聰明,如果沒進入這個專業,是不具備評價別人的能力的,更無法評價自己。小黃高看我,其實原因是他高看他自己。他自己剛會說話,就稱讚我這個會兩首兒歌的人。在別人眼裏,我們如同不認字的兒童。
不是你會看書,就有知識,你沒經過的地方,不要憑幾句文字來評價風景。
“莊哥,老實說,我如果在工作和生活上不關機,根本遇不到你這樣的人。我好久沒跟別人爭論這些形而上的東西了,包括哲學宗教,今天碰到你這樣的知音,太過癮了。這種感覺,也隻有過去在大學宿舍裏的夜談會,才有過的。”
我理解他的繁忙和孤獨。在大學時,因為未來充滿了無限的可能性,並且大家知識水平相似,所以爭論起來很有意思。可以說,當一個人,能夠跟你長期爭論一些純理論問題時,差不多,你們就有相似的水平。而找到相同水平的人,在大學裏,概率最高。
“坦率地講,你指出的概念問題,我知道存在。我說的是小概念,你說的是大概念。但是,它們總是方向一致的,對不對?古人說: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恰似覓兔角。許多大師都說過,佛法不離世間法。做人都不成功,做佛也不能。對不對?”
我不得不點頭,他所說的有點道理。但是,從內心講,我相當不喜歡他開關用的那個詞:“坦率地講”。這是大學文科老師最喜歡用的一個詞,每當聽到這個詞時,我回憶中的感覺就是,講話的人,不坦率。
爭論有時會感情用事,體現著某種立場上的真實。我不得不說到:“你所追求的所謂煩惱與快樂,其實不用佛法,也可以暫時得到解決。”
“什麽意思?”他放下剛舉到嘴邊的酒杯,向我探頭靠近,盡管我們隔著一個桌子,依然能夠感受到他眼神裏的火光。
“你隻是錢不夠多,兄弟,當你真正實現財務自由時,你所麵臨的問題,大多是可以解決的。”
“但是,我比起這重慶的大部分公務員,或者國企的職工,收入還是要高的。為什麽,我麵臨的問題,他們很少麵臨呢?”
這是反證法,想證明錢不是造成他煩惱的主要原因。從這個角度上講,他是辯論的好手,久經戰場的。
我不想把這個話題導入尖銳的爭論之中,我更喜歡討論,在輕鬆的氛圍中。我玩笑到:“你與他們的比較上,你窮得隻剩下錢了。”
“你在否定你自己,莊哥,按你的意思,這又說明錢沒有多少用。而前麵,又說錢能夠解決問題。”
看樣子,他爭論的熱情上來,還一下子舒緩不下去。我必須把話說得嚴謹:“我的意思是,你的錢不夠多,如果你隻有錢,要用它來解決大部分問題,就必須有足夠多。與那些公務員來比,你錢的數量上比他們多,但你付出的代價太大,以至於這些代價造成了你的煩惱。”
“好像有點道理,說說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