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把這個成績,給妍子報告了一下,她顯得特別開心。本來,她對這件事,隻是起著讚助的作用。她本人也是以積累功德而辦的,並沒有我這麽深的感情因素。


    當看到,自己的努力,居然在這麽多孩子身上起作用,突然感受到自身的價值,所以就比較高興。


    “哥,那邊忙完了,就回來吧,回來過年。”


    回去怎麽麵對呢?如果以夫妻方式麵對她,她不好處。如果以兄妹的方式麵對她,我做不到。我覺得,自己身上還有重要的事情沒有完成,必須抵禦這種誘惑或者矛盾。


    況且,這麽長時間了,我又重新習慣了孤獨。


    “沒事,我就不回去了,妍子,我給爸媽買了些東西,就是雲南這邊的特產,已經寄出去了,估計過幾天,你就會收到。”


    “回來吧,你一個人在外麵,我們不忍心,何況,爸媽也想你了。”


    “妍子,最近我跟著劉大哥練功,很有成效,我得把這個成績繼續下去,爭取有一些突破。妍子,如果在這方麵,我找到一條路子,一定在第一時間,回來告訴你,好不好?”


    “哥”妍子估計有點動感情,說不出話來了。


    “就這樣吧,妍子,我終究會回來的。”我說這句話的時候,總覺得,自己的像動畫片裏的灰太狼。


    當我把想學佛的打算,再一次向劉大哥和文大姐提出時,他們剛開始還是比較詫異的。畢竟,在他們眼中,我與妍子,過著幸福的夫妻生活。


    我隻是告訴他們,妍子已經開始學佛,而我,按她念佛的路子,走不下去。那條路,也就是淨土法門,估計不適合我,所以,我要出來,找一條新路。


    此時,文大姐以過來人的身份,關切地問到。“你是想逃避什麽?還是想尋找什麽?”


    “也許我是想逃避什麽,大姐,或許這個世界如此短暫,死亡和變故隨時發生,如何逃避出這個不確定性,我不知道佛法中有沒有這條路。也許我是想尋找什麽,或許我想尋找終極真理,或許我想尋找通天大道。反正,我是個愛思考的人,也學過不少東西,而最讓我著迷的,是佛法。因為它的理論是如此高妙,並且有實踐的效果,我想,是不是在這裏麵,有我需要的東西呢?”


    關於尋找這個話題,就扯到這幾天跟劉大哥一起學習的效果了。劉大哥也簡要說了,我目前的狀況。


    文大姐說到:“小莊,從世俗角度上來說,你已經擁有了別人看來最好的生活了。但你不滿足於這,你總想求得更多,這就是貪,你懂嗎?”


    她這明顯的批評,並沒有讓我沮喪,因為我可以坦然地麵對她。“大姐,也許我這就是貪,畢竟,大部分人一生奮鬥的終點,也就是我今天的生活了。”


    “其實,這種貪,也不是不好”大姐一笑,大出我的意外。佛家的說法很奇怪呢,是非不分。貪明明是個貶義詞,說得好像還很高尚似的。


    “佛祖出家求道,也算是一種貪。他貪這個大道,這個不生不死的真理。但是,這個貪卻是最為偉大的。因為,他是為眾生,為全社會。而你,隻要把貪,轉化為對眾生負責,為眾生實踐解脫之道,就崇高了。”


    這種說法,我第一次親口聽人麵對麵說起,以前隻是在書上看到類似的觀點。當一位可親可敬的大姐,和藹地跟你說偉大崇高什麽的詞匯時,你會覺得,這世界真有一種不可思議的力量。


    “那你願意這樣拋棄世間的享樂,去追求那無上的大道,你除了幫助妍子以外,還有什麽觸發的原因嗎?”


    “我不知道是哪些原因,是我生活中始終存在的短暫性?還是我人生家庭的漂泊感?是我找不到我生活為什麽是今天這個樣子的原因?還是發現人生無論如何努力,終歸有缺憾?老實說,文大姐,劉大哥,我真不知道,哪個原因是主要的。”


    劉大哥笑了:“你大姐的問題,沒說清楚,你也沒聽明白。你們說的是兩回事。你所說的原因,都不是她所問的。你說的這些,其實在每一個人身上,都有這些疑問,這是世界和人生的普遍現象,一個聰明的愛思考的人,都會有這些問題。但這些問題產生了,大部分人會根據自己的經驗和學識,自己尋找一些答案。但你不一樣,你確定要學佛,肯定有個人的特殊因緣。”


    我想了想,問到:“難道,妍子的原因,不是我特殊的因緣嗎?”


    “不算,妍子不是你。你自己內在的衝動和發心,才是你學佛的因緣。用哲學的話說: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內因才是變化的根據。”


    我發現,這種問答,簡直太有意思了。步步緊逼的思想交鋒,把我的腦細胞都激活了。如同一個勇敢的戰士,聽到衝鋒號,按捺不住內心的激動。年輕的好勝心和試驗精神,在我身上,再次體現。


    “或許我獨特的身世?我父母又亡的家庭?感覺人生短暫的逼迫?要知道,以我這樣年輕的人,無論如何努力,都沒有父母為我驕傲了。或者說,我原來以為缺錢是生活中最大問題,但當這個問題解決了。才發現,許多問題是錢不能解決的。生活中的問題怎麽這麽多呢?有沒有徹底的解決辦法呢?這算是我自身的原因嗎?”


    文大姐倒了一杯茶,並沒自己喝,也沒遞給任何人,隻是把它放到我們中間。


    “小莊,你看這杯茶,你前一次的說法,隻說到了杯子。這一次的說法,隻說到了茶葉。但我需要你說的,是這茶水裏麵的主要成分,以及倒水這個人。”


    這不簡單,“杯子裏主要成分是水,倒水的人是你。”


    “好的,那麽,你說了半天茶葉,什麽普洱什麽綠茶花茶之類的,卻忽視了最主要的成分,水。”


    她又倒了一


    杯白開水,與那杯茶並排放在一起。說到:“小莊,我們通常把這杯叫茶,其實它的主要成分也是水,與這邊雖然顏色不同,但主要成分是相同的。你隻要找到了水的真實,就找到了最普遍的真理。不管它是用來泡茶還是泡糖還是用來泡咖啡,主要的水的成分就是一樣的。你學佛的普遍原因,不管是你生活上的,還是思想上的,都如同這白水,與古來聖賢最開始的疑問,毫無二致,這就是普遍性原因。而我問的特殊原因,關係到佛教的一個根本原理。”


    “什麽原理?”


    “因緣合和原理。所有事情的出現,都是因緣俱足的結果。比如這杯子與水的結合,缺少不了那個倒水的人。佛不度無緣之人,這話你應當熟悉。按佛教的說法,凡是今生能夠聽聞佛法的,都是累世以來,積累過功德,與佛有緣的人。而你不僅聽聞,還開始實踐,說明你跟佛的緣分,已經很深了。”


    難道不深嗎?自己的老婆都已經學佛了。


    此時我突然蹦出一個念頭,那個中年女人!麵對文大姐親切的目光,我覺得這件事,也算是我的緣分吧。


    我把從終南山到崇聖寺到雞鳴山,三次遇見那個神秘女性的事,講給了他們。


    他們並沒有打斷我的話,示意我繼續。我再把自己的思考講了一下。我發現,促使我出家的最初動機,都與女性有關。當然,下麵的隻是我心理活動,我並沒有講出來。比如母親的去世,讓我感覺人生苦短。妍子的離家,讓我感受到崇高與信仰。與喬姐的狂歡,讓我感受到享樂的罪惡。與小池的交鋒,讓我進入了哲學的不能自洽。


    而讓我在世俗安於現狀或者追求享樂的,都與男人有關。比如班長,比如王班長,比如小蘇等。


    我說到:“也許,女性,是促使我追尋佛道的性別特征。”


    劉大哥笑了笑:“你跟我一樣,你文大姐,主導著我的追求。”


    我知道,他所說的追求,不僅僅是指愛情上的。更是指,信仰和實踐上的。


    文大姐說到:“你所說的那個神秘的女性,你可以假定,那就是觀音菩薩來點化你的。你所說的路線,其實現在機緣已經成熟了,看來,小莊,你或許會有收獲的。如果你按大乘的路線,為眾生尋找路徑,那不僅不是貪,而且是高尚的。”


    什麽意思?這麽高大上?還觀音菩薩?還因緣成熟?


    大姐回答了我的疑問:“恰好,明天起,崇聖寺有個法會,專門對社會信眾開一個培訓班,主講觀音法門,看樣子,這個班,是為你開的。”


    什麽?這麽巧嗎?當時,我在重慶時,正規佛學院不收我,差點投了一個假的騙錢的寺廟,到處追尋的佛法,就在眼前?


    “或許,是你在大理積累的功德,讓這個因緣成熟了吧。”文大姐說到:“你與妍子資助學生,雖然僅是感情目的,確是符合佛法的,這可是學佛最重要的東西。”


    “你所說的最重要的東西,是說我們資助的錢嗎?”我有點不太理解,如果錢能夠買來佛法,那麽佛法就不是究竟的東西。


    “你別亂想。”文大姐仿佛已經猜透了我的心思。“對眾生天然的悲憫,是觀音菩薩的特點。在《愣嚴經》中,觀音菩薩說自己:下與眾生,同一悲仰,就是這個意思。”


    我讀過那一段,對那句話記憶非常深刻。當時我的感受,就是,依據這一段話,我們內地人把觀音的形象比喻為母親,是有道理的。母親的心與孩子,始終是連在一起的,這種血濃於水的感情,正是觀音受人崇拜的原因。


    “你資助這些學生,出於自己感情的本能。那麽,你與妍子做生意賺錢,就不是貪了。因為目的和發心不同,結果就不同。所謂求道,最重要的是發心。從這一點上來說,你已經有基礎了。妍子,也有基礎。”


    “那你說觀音菩薩點化是什麽意思?難道,我看見的,就是觀音菩薩本人?”


    劉大哥笑到:“觀音菩薩是人嗎?是神嗎?是一種意識上的存在嗎?都是,都不是。她有百千萬化身,這你應該聽說過吧?”


    我點點頭,這個常識,我還是知道的。


    “她是一種精神,可以有各種表現形式。你喜歡哲學,我就這樣描述吧。”文大姐居然對我喜歡哲學的事,這麽了解。“按你的說法,果然是很神奇。那精神出現了事相上的展示,就是緣分的提醒。並且,這條道路的路線,基本都幫你劃出來了。當然,以後的事,我說不清楚,因為我也沒有得道。但是,你到崇聖寺學法的事,目前看來,是最自然的了。你知道,自然而然,意味著什麽嗎?”


    這是個大問題啊。作為道家思想的學習者,周易預測的實踐者,我當然知道這個命題的重要性。所有事情,隻有自然而然地發展,才是最順利最成功的。道法自然,基本原理決定了的。


    自然而然,在另一方麵,也意味著,所有準備條件都已經具備了,隻欠你順其自然地作為。


    曆史上所有成功者,都是自然而然的產物。當曆史把一個重任擺過來時,你隻要順應這個規律和趨勢,你就順利地成為英雄。孫中山說:曆史潮流,浩浩蕩蕩,順之者昌,逆之者亡。就是這個意思。


    “文大姐,多謝你的點撥,要不然,我要在黑暗中摸索好久。”


    “我們還得謝謝你呢,小莊。”大姐這一客氣,我反倒不太理解了。


    “我與你劉大哥學佛這麽多年,從自我修煉的角度上講,也盡了不少努力。但是,因緣總是不俱足,為什麽呢?六度因緣中,我們最缺乏的,是布施。布施是最大的度,也是到真理彼岸最大的船。法布施,我們沒有傳法的資格,但有引人向法的一點能力。而對佛法引導,最有可能有效的,


    是你了。我們暫時作了一回你佛法的引導者,實際上,是你在成就我們法布施的因緣。”


    老師教我,居然老師還要感謝我。佛法的邏輯,真是奇特啊。


    “給予者比受予者有福,這是佛法的原理。”文大姐說到:“無畏布施,我們沒能夠做到。而你在部隊工作過,與邪惡罪犯作過鬥爭,這也算是無畏布施的一種形態。我們財布施,本身錢也不多,隻能做一點小事情。但是,你與小高卻給了我們這麽好的一個平台。你要知道,能夠在這麽多人命運改變的道路上,我們起一些作用,這是多麽好的功德啊。所以,你們把這個平台的操作交給我們,這是給了我們擴大功德的機會,我們當然要感謝你們。”


    感謝我們的話,我算是理解了。但我又有一個問題:“大姐,六度中,什麽忍辱、禪定、精進等,還有很多,布施我覺得是最初級的,它的功德很大嗎?”


    “特別大,甚至是最大的。為什麽?你想想,大乘與小乘的區別在哪裏?在布施。這是從功用上講的。”


    這個我知道,從結果上看,小乘佛教,也叫自了漢,最高境界就是羅漢。而要成為菩薩,必須走大乘路線。把自己給出去,才能夠收獲整個世界。當然,這個理論也是我從書上看來的,自己並沒什麽體會。


    “功用上我不好講,因為我還沒入門,但書上是這樣說的。我對佛法的了解,也隻是從幾本經典上來。如果講原理,我倒更好理解些。”


    劉大哥發話了:“原理上我不太精通,但基礎的東西,我隻告訴你一點。佛初轉法輪時,所說,觀法無我。怎麽無我?如何做到?就是布施。用布施來培養無我的精神。而無我的精神,也可以用布施來體驗。可以這樣說,布施是所有佛法的開始,也是最後成就的功德。貫穿著整個法報化三身,從這個意義上講,你不會覺得,它是初級的吧?”


    原來是這樣偉大的意義。無我,這個詞說說容易,但實現起來卻非常難。而布施,在很多瞬間,的確是沒有我的心態的。


    我們在社會中,經常會體驗到無我的狀態。但這種無我,多數表現在走神。沒有表現在布施上的無我,不是真的無我。走神,在佛法上,多是指無明。也是愚癡的表現。


    我們看戲看電影時,把屏幕上的主角代入自己的情緒,為主人公的喜怒而喜怒,為他的悲歡而悲歡,那也是一種無我。一個畫家,專心作畫時。一個工程師,專心設計時。都有一種無我,但這種無我,隻能算是歸於一。歸於一,如果不擴充於作用眾生,這種無我,與佛法無關。


    所以,無眾生,無佛法。


    他們終於說服了我,讓我更加自信。目前,有條件有線索,我是否可以走上這條路呢?


    “按你現在的條件,完全可以先參加他們的講習班。小莊,你對佛法,應該有了初步的嚐試和一些理論了解,但不係統。這幾天,剛好,法露師來開講座,麵對廣大信眾的。況且,還可以參加實際的體驗活動,我覺得,這機會適合你,要不,你去試試?”


    “我該怎麽報名呢?人家不收我怎麽辦?”


    我被重慶的那次遭遇,搞得有點不太自信了。


    “放心吧,小莊,我送你去。”文大姐說到,那崇聖寺的常住,跟我也算非常熟悉了,我送你去,沒問題。雖然人家講法是公開的,每天早晚講法麵對當地所有信眾。但要入住寺廟,還是有條件的。畢竟一個集體,還是要有準入門檻。但我覺得,你的條件,已經具備了。別人也用不著那複雜的程序,我跟人家說,人家會收你的。”


    “要交多少錢呢?”


    劉大哥哈哈大笑起來,搞得我有點尷尬。“錢能解決的問題,你不早就解決了嗎?”他繼續說到:“放心,不收錢。真正修道的人,是要解決錢無法解決的問題的。”


    不收錢,這讓我對這個寺廟,有了新的認識。


    第二天,我收拾好我那個大包,上了文大姐的車,就出發了。早餐,是劉大哥專門為我做的。他頭天晚上就問我,早餐是犖還是素。他還專門給了我一個選擇:“如果你考慮,到了廟子後,隻能吃素,那麽明天早餐,作為最後紀念,吃犖,也是有道理的。如果你考慮,要適應今後的寺廟生活,從明天早餐起,習慣吃素,也有道理,對不對?”


    這種反說正說都有理的說法,讓我深刻體會到,人世間所謂思考、所謂辯論、所謂是非,本身就沒道理可言。


    我幹脆地說到:“吃素!”


    今天的早餐,全是簡單的素菜,甚至除了植物油和鹽,基本沒有其它的作料,真是清淡。我到沒感到什麽不適應,因為心裏的興奮點,已經跑到崇聖寺裏去了。


    文大姐開著車,跟我交代了一些這寺廟的常識。包括當年虛雲老和尚,是如何振興它的,包括它的曆史和演變,以及,現在的住持及風格,我都一一記下。


    到了寺廟,果然看到很多人。這不是旅遊的旺季,很多人都是聽法而來。除了大理的本地人,還有很多,是外省趕來的。幸虧這個廟子麵積很大,要不然,這麽多人,要組織起來,場地都會很擁擠。


    文大姐先帶我拜了那三個塔,也問我,上次在這裏見到那個中年女性,是什麽情景,在什麽地方。然後,他就帶我到一個偏殿,見了一個和尚。


    這個和尚法名見性,當文大姐向他嗑頭頂禮時,我也有樣學樣。她簡單介紹了我的情況,見性師看了看我,仔細聽了文大姐的介紹。


    這個過程,如同家長帶孩子去見老師一樣。當文大姐介紹我時,我突然有一種錯覺。她就是觀音菩薩,因為,此時的她,很像我精神上的引路人。


    而見性師問我的第一句話,讓我大吃一驚。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一名隱士的前半生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洪山詩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洪山詩人並收藏一名隱士的前半生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