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吳餘這誓言一出,拿銀子辦事的王秀才明顯落於下風,年景也不給他喘息的機會,質問道:“金氏女賣身契畫押的指印淺淡,且形是反向,簽字的字跡模糊潦草,和本人字跡相去甚遠,我要求請金家家主出麵辨別真偽。”


    金如蘭和吳餘皆一愣,賣身契和年景所言的並不符,但是他的語氣卻像是他說的就是事實。


    王秀才也是一驚,怎麽和周氏說的不一樣,“這是……”


    過堂不願出麵的周氏突然從後麵出來,她伸手指著年景道:“你休得胡言,那簽字是民婦看著相公親自簽的,豈能作假?”


    年景等的就是她出來,語氣平淡地道:“那就請他過來問一問,可是心甘情願簽下的賣身契。”


    周氏的臉色一變再變:“你……相公本就不良於行,昨兒更是已經無法開口說話,怎好還讓他過堂受罪。”


    她的話剛說完,王秀才便意識到年景說那些話的意圖,正準備製止周氏再說下去,便聽年景又道:“敢問,金家家主是因為什麽致使不良於行的?”


    周氏其實很悚年景,每每看著他冰冷的麵容,總能讓她想起很多年前,他提說的那件事,像是什麽都知曉一般,讓她無所遁形。


    她思量許久才回道:“相公他是是……墜馬所致。”


    王秀才自認周氏的回答無甚問題,便沒插口。


    年景麵無表情地道:“想來你不知曉,人之所以會失聲,源於喉嚨損壞,以及腦裏有異物壓迫,墜馬是無法致使口不能言的。”


    周氏麵色一白,還沒來及狡辯改口,便看見衙役抬著金老爺進來,緊跟其後的還有被她賣去戲班賣唱的前夫之女……


    所有罪責直指而來,縱使王秀才有顛倒是非的本事,也救不下後路已經被年景堵死的周氏,最終周氏因受不住刑法逼供,認下謀殺親夫的罪行,鑒於情節太過嚴重,被判處秋後斬立決。


    此事由劉雲飛呈報州府,又被州府送入京城審批,刑部直接下達判決,處惡婦周氏淩遲,以儆效尤。


    此事過後,年景圈地重修年氏墓基,期間謝家找來幾次,都被年二公子懟回去,他也不多說廢話,讓幾個身材魁梧的隨侍往墓地一站,謝家那些慫人就沒一個敢硬來的。


    年二公子打發了謝家那些人,進去就看見年景在親手給年氏修墓基,動作不是很嫻熟,卻也有模有樣。


    “我倒不知你還有這手藝……”年二公子感覺很新奇,也挽起袖子過去試了試,弄的整個基層都扭扭歪歪,年景隻好全部拆掉重修。


    他冷著臉趕人:“走開,別搗亂。”


    年二公子看年景又要重修,心裏過意不去,沒敢再搗亂,他指指年氏墓地旁邊的空地問道:“你將這裏空出這麽多做甚?”


    年景拿著泥瓦的手微微頓,他沒有說話。


    年二公子卻突然會意,他想了想才道:“爹和大哥幾年前托人打聽過,那邊編製裏早已經沒有他的名字……”


    沒有名字,也無亡兵冊送回青山縣,年景甚至自損三年陽壽強行用光腦刷出父子關聯,然而至天子親征準噶爾後,謝華的名字在他光腦裏便是一片空白。


    “我知道。”年景背過身,靜靜地修著年氏的墓基。


    他拒絕給謝華立衣冠塚,卻在年氏墓地旁邊留了一席之地。


    不論謝華是生還是死,年景都希望在他有生之年謝華能夠回到年氏的身邊……讓她不至於那麽遺憾。


    回武昌府之前,年景去劉府和劉雲飛辭行,回來路上遇見早早等候在那裏的金如蘭。


    “想見你一麵不容易。”金如蘭給年景遞過好幾次拜帖,都被送了回去,謝禮也都是原數退回,親自上門更是連麵都見不到。


    她琢磨著年景回武昌府之前肯定要去見劉雲飛,便事先等在劉府的外麵。


    年景輕輕撇了一眼不遠處翹首企盼的吳餘,冷著臉道:“你該知曉,我很不喜和謝家有關的人,何必自討沒趣。”


    就是因為知曉,她才沒讓吳餘跟著過來,怕適得其反,“你和謝家的事,吳餘其實並不知曉,他娘嫁去吳家便和謝家斷絕來往,隻到三年前謝老太爺為替謝元寶湊罰銀找到吳家村,他才知曉外祖父家還有人……”


    金如蘭頓了頓,也沒扭捏,直言來意:“若是他日你們再遇見,可否請你對他手下留情?”


    醉鄉樓那件事,吳餘覺不出問題,她卻是一聽便明白。


    “你管好他那一家,我便沒必要再對他下手。”吳餘沒有功名,其他人也就翻不了天,今後隻要不是牽連九族之事,他都不準備再插手。


    金如蘭連忙拱手道謝:“多謝。”


    年景見她毫不猶豫,提醒道:“你可要想好,那謝氏並不是好相與的。”


    吳餘為金如蘭丟了功名,她嫁進吳家,謝春肯定不會給她好日子過。


    金如蘭嘴角微微一揚,眨眨眼道:“那些所謂的惡婆婆為難兒媳婦,不是婆婆多可怖,而是男人的女人不夠厲害。”


    她很自信,年景覺得值得期待,“你可知一生威風八麵百戰百勝的關羽關二爺,為何卻在最後一戰失敗被殺?”


    關羽過五關斬六將後,奉承的人多起來,他一驕傲便有些大意,導致兵敗被殺。


    金如蘭何等聰慧之人,一點便會意。


    阿諛奉承或許是小人行徑,可對潑皮無賴之人,卻是不錯的良策。


    感謝的話金如蘭沒有說,年景走後,她出銀子在老虎山旁修了女神廟,許了年氏享受百年香火供奉。


    年景帶著年畫從青山縣回武昌府不久,便收到京城望月樓的講學帖,發帖人乃圓明先生。


    蓋的還不是圓明先生的私印,而是……四貝勒的印章。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在清朝考科舉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金主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金主並收藏在清朝考科舉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