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間歇是最難做到的了,就是聖人那麽偉大純正也從不停止進取。”——倭仁每個想做成點事情的人都應該全神貫注,有頭有尾,有始有終,坐著這山想那山。沒有積極的態度和持之以恒的精神是不可取的,會有很大的危害。


    一個人能否有所成就,關鍵在於他是否能夠做到“恒久”。曾國藩認為隻要能不斷努力,積極進取,就可以實現自己的目標。他曾經引用理學大師倭仁的話說:“沒有間歇是最難做到的了,就是聖人那麽偉大純正也從不停止進取。顏回三個月沒違師命,這一點很不容易學。像日月那麽至高至潔,也並非所有聖賢都能企及的。”


    曾國藩的救世人生哲學觀非常突出,這也是他“苟能立誌,何事不可為”的思想的核心。曾國藩一生以“敬德修業”四個字來不斷勉勵自己,督促自己去積極地思考,積極地做事,以求取每一次進步。


    曾國藩從“湘軍首領”到“中興之臣”,可以說是成就了自己一生的大業,這與他不斷進取有很大的關係。在曾國藩身上,特別體現出一種自我修養的力量,正如他自己所說:“吾人隻有敬德、修業兩事靠得住。敬德,則孝悌仁義是也,修業,則詩文作字是也。此二者由我做主,得尺則我之尺也,得寸則我之寸也。今日進一分德,便算積了一升穀;明日修一分業,又算餘了一文錢;德業並增,則家私日起。至於功名富貴,悉由命定,絲毫不能做主。”他還這樣講道:“遇逆境,須有誌有恒,乃有成就,遇逆境,正可困心橫意,大加臥薪嚐膽之功,切不可固憤廢學。”他把學習作為提高個人修養的基本要求,並且要求子孫後代不可拋棄積極進取的精神,要有誌、有恒。


    曾國藩非常注重自己的“敬德修業”,並且把“敬德修業”看作是每日有所進步的必要基礎,這也是一種積極進取的表現。他希望“德業並增”,這是他人生之所以進取的重要原因。他認為,要實現“敬德修業”的遠大抱負,就必須付出艱辛的勞動。因此,他主張:“聖賢之所以為聖賢,所爭皆在大難磨折之日。”


    他在日記中這樣寫道:“與子序言聖人之道,亦由學問,閱曆漸推漸廣,漸習漸熟,以致以四達不悖。因戲稱日:鄉人有終年賭博而破家者,語人日:‘吾賭則輸矣,而賭之道精矣。’從古聖賢未有不由勉強以幾自然,由閱曆悔悟以幾成熟者也。程子解《孟子》‘苦勞餓乏,拂亂動忍’等,語日‘若要熟也,須從這裏過’。”


    曾國藩認為,若想成為成功者,就要積極進取。沒有百折不撓、堅忍不拔的精神是難以成就一番大事業的。人生的進取,是從一個人的內心開始的,隻要能夠堅持下去,閱曆就會逐漸增多,就可以獲得成功。


    積極進取是一種耐力與意誌力的體現,一個人無論如何偉大,相對於奔騰不息的曆史而言,總是渺小的。一個人不可能一生都是一帆風順,出現逆境在所難免。對待逆境,不要逃避現實,既不要做以卵擊石般的無謂犧牲,又要有堅忍不拔的意誌,懂得積極進取。積極進取是一種提升自我的動力,是人生修養中應該具備的一項基本要求,曾國藩就是在這樣一種奮發進取的思想基礎上,不斷完善自我,所以他終生都以全力為實現這個“敬德修業”的遠大抱負和人生目標而銳意奮鬥。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曾國藩修身十二法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張仲超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張仲超並收藏曾國藩修身十二法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