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作者的寵愛不夠哦, 請增加訂閱比例寵愛作者吧


    相比於前世, 林清現在的學習條件算的上是萬分艱苦了。每天天還沒亮,林清就得起床, 然後獨自一人步行一個多時辰到張家村的私塾上學。林三牛一開始並不放心林清獨自一人走這麽長的路, 但是林清怎麽敢讓林三牛還犧牲早上的時間送他上學,就算他答應, 家裏其他人也會有意見的。


    終於好說歹說讓家人放心之後,並且保證不抄小路,林三牛和張氏送了幾回後才放心讓他一個人去上學。


    林清在同齡人中算是矮小的, 這一來一回就是兩個多時辰的路,對林清來講委實不輕鬆。剛開始的一個月, 林清腳底都走出了血泡,晚上張氏拿著細針挑血泡時,總是讓他疼的齜牙咧嘴,但是第二天依舊咬牙堅持上學。


    光這交通的不便利就已經讓林清吃足了苦頭,但是等摸清楚現在的教學模式之後, 林清才是真正的叫苦不迭。


    荀夫子開的私塾是專門給鄉裏學生開蒙的,現在用的課本也是市麵上流行的《三字經》,《千字文》, 《百家姓》這幾本。這三本教材流傳甚廣, 算是最基礎的啟蒙讀物,利於學童能快速掌握常用文字, 冗雜一些小故事小常識, 教化學童。


    林清從小就是老師眼中的學霸, 什麽知識都是一點就透。若說稍有缺點,就是有些偏科。理科成績遠遠好於文科成績。但是因為理科能拉分,往往一百分的卷子,林清能拿99。而像語文這樣的科目,林清也有兼顧,縱然算不上好,但是也不算差。所以綜合成績比下來,也是名列前茅了。再加上高中分科後一直到碩士畢業,林清的學業重心就一直在數理化這幾門科目上,語文的很多知識點都已經遺忘了。


    現在和一群真正的小孩坐在一起學習“三百千”,林清畢竟是成人思維,記憶力也是過人,所以往往荀夫子布置下來的背誦作業都很快就能完成,識字認字一日千裏,一下子引起了荀夫子的注意。


    自發現林清的與眾不同之後,荀夫子就格外關照林清,一個學堂有二十三名學子,往往叫林清回答的次數最多。讓學童自己溫習之前的學習內容時,也會將林清叫喚到自己身邊問他一些學習上的問題,考校他的功課。


    當林清很快將蒙學教材背的滾瓜爛熟之後,荀夫子開始不按常理出牌了,其他學童還在學習《三字經》,林清已經被壓著背《論語》了。


    《論語》林清前世也學過,但是隻是語文課本中的一些經典對答的節選。類似於: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或者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這些。但是其實整本論語並不止這些,現在荀夫子對他的要求是整本《論語》書都要背誦下來。


    背誦對於林清而言不是難事,難的是其中一些佶屈聱牙的字句。例如: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孔子謂季氏: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這些穿插著典故,比較難懂的字句,林清實在無法理解,隻能做到死記硬背。


    當林清詢問荀夫子有些字句的含義時,荀夫子也會認真作答。但是有可能荀夫子做老師也是生活無奈之舉,所以在教書育人上並不如意,往往一句話還沒開始解釋又開始掉書袋子,將林清直講的是雲裏霧裏。無奈隻能遵從荀夫子的“讀書百遍其義自見”,一遍一遍得重複之前所學。


    更可怕的是,林清發現自己在書法一道的悟性實在很差。荀夫子將自己用過的毛筆贈給林清,讓他每日蘸水在桌上書寫,但是寫了一個月仍舊無甚進步,使得荀夫子在這一點上總是連連搖頭。


    上一世的林清寫字就不好看,被很多看過林清字的人笑稱狗爬。但是因為後來大家多用電腦打字,字寫得難看也不再是什麽見不得人的事情,所以林清很多前世的壞習慣都帶了過來,提筆姿勢教了幾次都不準確,現代人坐姿不端的老毛病也屢屢出現,氣的荀夫子有幾次狠狠拍了林清的背部,示意他挺直腰身。


    “林清!抬頭挺胸,身要正,氣要凝,心要專!”說著手中的戒尺就在林清背上拍了一下。


    林清聽畢,立即將身體挺直,將全幅心神都放在手中的筆上。


    等荀夫子走出了一段,鄰桌的張立學用手肘碰了碰林清,朝他努努嘴,示意荀夫子已經走遠,然後湊到林清耳邊小聲說道:“荀夫子對你可真嚴格,咱又不考科舉,用得著這樣嗎?”


    張立學今年十歲,是張家村裏正的孫子,家中算是張家村最為富裕的人家了,良田有五十多畝,房子也是村裏唯一的紅磚綠瓦,在這個學堂中張立學的家境也算是頭一份的了。


    鄉間不成文的習俗,裏正都是一代代傳下去的,但是作為一村之長也必須要識文斷字,所以張裏正將孫兒中最聰明的一個送到荀夫子的私塾裏來讀書。


    可惜張立學根本定不下心來學習,剛剛坐在課桌邊就開始左右扭動屁股,一到放學的點就和要飛出籠子的小鳥一樣,跑的飛快。荀夫子布置的作業往往隻能完成一半,好幾次被荀夫子的戒尺打的哭雞尿嚎,可是一旦過了一天就依然故我。


    林清目不斜視,小聲回道:“雖然不考科舉,但是知識是自己的,多學一點總歸沒錯。”


    來這個私塾的學生大多在農家也是家境還算過的去的,隻有少數幾個和林清一般需要全家人勒緊褲腰帶才能上學。這裏的學習氛圍不算濃厚,一幫子六到十一二歲的男孩,正是最活潑好動的時候,況且家裏人送他們來這裏讀書的本意也隻是學一些通用字,基本常識,並不指望他們能走科舉之道,一朝金榜題名。


    張立學已經在這個私塾三年了,基礎的東西都已經學的差不多了,等再過兩個月就課業結束,準備先去鎮上小叔的店鋪裏做個兩年夥計,所以聽了林清的話也是滿不在意:“林清,咱下課後就去後山吧!後山有顆山楂樹,現在正是結果的時候,咱去那邊打棗子吃!對了,上次我和李興還看到了一個白蘿卜,到時候咱埋在土裏烤了吃了!”張立學邊說邊饞的口水都要流出來了,急切地提議道。


    林清耳尖微微一動,白蘿卜?這裏的地界因為氣候的緣故,蘿卜得在深冬才會收獲,現在不過初秋,怎麽會在這個時候長在後山?


    難道是......


    林清心中有了一個猜測,原本不準備去後山的,最終也答應了下來。


    剛剛還沉浸在十兩巨款中的林三牛,轉瞬間就被這“二十兩”給震得雙眼發花,過了老半天才平息了心情,很是鄭重得對林清道:“狗子,今天爹會將這十兩銀子交給爺奶,以後你讀書也有了個花銷。至於這剩下的人參,咱自個兒留著,誰也別告訴,知道嗎?今天也不賣了,咱走吧。”


    林清不去評判林三牛對於這人參的處置,既然給了他了就讓他去分配。他不知道林三牛的心思已經考慮到了以後林清娶親生子了。有了這株人參,到時候林清要是看中哪家閨女,也能出得起彩禮錢。更何況,林三牛始終對林清的身體健康很不自信,留著這株人參,萬一將來有大用呢?現在賣了換錢容易,以後想買回來可不一定有了。


    不得不說,林清還是沒辦法和林三牛一樣用他們的思維去思考,底層人物也總有底層人物掙紮求生的經驗。


    林三牛沒有忘記張氏的囑托,帶著他去書鋪花了一兩銀子買了一塊硯台,一塊墨條,幾刀練字用的紙。之前就想著給林清備上一套筆墨紙硯,但是當時一直沒機會到鎮上,再加上荀夫子後來贈送了林清一支毛筆,這事情就一直拖著了。


    最近看著兒子老是用毛筆蘸著清水練字,就算林三牛再沒文化,也知道這清水是寫不出字的,心裏早就想著給兒子買上一套了。如今得償所願,雖然買的也是成色最下等的硯台,墨條和紙,但是卻比林清這個受益人還要心裏樂嗬。


    林清在林三牛結賬期間,在書鋪裏到處轉了轉,倒是看到了不少想要看的書,有前人編纂的曆史概況,地理遊記,也有今人所作的民情實錄,山水雜記,這些書都能幫助林清快速地拓寬眼界,了解所處的朝代。可惜問過書鋪的夥計,知道這些都是手抄本,最便宜的一本也要一兩銀子,當即也就沒了買書的心思。


    仗著人小,林清直接拿起一本名叫《明始皇傳》的書,快速地閱讀起來。


    買不起,那就蹭蹭書看吧,能看一頁是一頁。


    林清急需了解現在所處環境的一切,否則他的心就一直七上八下的,安穩不了。尤其是知道自己所處的朝代是從有了趙明光這個人才有了轉折後,迫切的就想了解一下那段曆史。可惜荀夫子日常對他的教導一直是一些這時代教科書上的一些東西,很少能給他做一些拓展,所以至今也是懵懵懂懂,茫然無知的狀態。


    林三牛結了帳過來找林清,就發現自家兒子正捧著一本書看的及其專心,立馬就不做打擾了,扭頭就樂嗬嗬地和小夥計嘮嗑了起來。


    書鋪夥計本來見林清的架勢就是隻看不買心裏有些不舒服,正要趕人,卻見林三牛朝他手裏塞了一把蜜餞,並且和他嘮了起來,想想今天掌櫃的不在現在也沒啥生意,倒也罷了。


    這一看就是一個時辰,林清直到被林三牛推了一下,才緩過神來,雙眼有些迷瞪得看著林三牛,不知道發生了什麽事情。


    “狗子,時間不早了,你寶成叔還在集市口等我們呢!該走了。”說完又看了一眼林清手中的書,小小聲道:“咱下回再過來看,啊。”


    林清這才恍然大悟,將看了一半的書又好好地放了回去,被林三牛牽著往外走。


    回林家村的路上,林清也沒了心思聊天或者看風景,心思還沉浸在剛剛那本書裏。


    《明始皇傳》應該是這個朝代的官方普及讀物,所以通篇下來都是對趙明光的各種讚揚,什麽未出生前就被預言“真龍附身”,出生時霞光萬裏,各種異象叢生。一直到後來兩浙地區發生農民起義,趙明光揭竿而起,帶領著部下一路收複城池,攻城略地,很快就推翻了當時南宋的統治,之後便是陷入了與與蒙古對峙,不斷平息內部叛亂,長達近十年的“元明之亂”。


    林清讀到這裏的時候,都覺得這才是真正開了掛的某點穿越文範本,能在宋末那麽混亂的局麵下殺出一條血路,攘外安內,擴張版圖,簡直就是能人所不能!


    雖然《明始皇傳》略有誇張,但是若是這些功績都是真的,那麽這位趙明光還真是一個了不得的帝王!


    林清隻看到了這位傳奇帝王剛剛掃蕩了內憂外患,建立起穩固政權,開始慢慢收複北宋的失地,就不得不離開書鋪了,心中像撓癢癢一般,特別想知道後麵到底發生了什麽事情。


    心中也有一種希望從蛛絲馬跡中得到印證,這人,到底是不是穿越前輩?


    可惜時間有限,隻能等到下次到了書鋪再去探索了。


    一直到林寶成放他們下了驢車,林清才從這本書的思索中清醒過來。


    看著林寶成駕著驢車遠去,林清突然有了個想法:“爹,這驢車得多少錢一輛啊?”


    林三牛隻以為林清好奇,心中估摸了一下價格道:“驢子得三、四銀子,套上車廂我估摸著得六兩多。”


    倒也不是很貴,林清心中默默點頭,遂建議道:“爹,要不我們將今天得的銀子去買一輛驢車吧?你看寶成叔有了驢車後就方便多了,可以載貨去鎮上賣貨。咱也可以把自己家地裏的出產賣給鎮上,這樣應該能多賺一點吧?咱地裏的不夠賣,還能收一些其他人家家裏富餘的農產品,鎮上要比咱鄉間的東西貴上一兩成,咱就費個人的力氣,這一兩成利就是咱們的了。況且,就算最差咱不賣東西,有了這驢車咱帶人去鎮上還能掙個一人兩個銅板的車費哩,坐十人一來一回就是四十文!”


    一天掙四十文,可比在農家幹活要掙得多多了!


    當然林清覺得可能沒那麽多人每天需要到鎮上來回,主要是用這個牛車倒買倒賣現實一點,但是不給一個具體的數字誘惑一下,可能林三牛不一定能心動。這十兩銀子單單放在家裏,可是不會增值的,總要想想辦法給這個家裏增加點營收才是。


    林三牛覺得這兒子自從讀書之後,說的話越來越有條理了,腦瓜子也轉的賊快,他今天坐了驢車也就坐了,什麽都沒往深處想,兒子卻是說出了這麽一個好主意!


    這讀書和不讀書,真的是天差地別啊!


    林三牛狠狠揉了一下林清的頭發:“行,我這就找你爺商量去!”說罷便急匆匆得去找林老漢了。


    不管世事怎麽變化,這精貴的東西是永遠進不了百姓家的,所以很多人可能聽過人參,但是卻沒有親眼見過。林三牛還是因為林清少時體弱,在遊方郎中那裏詢問的時候,才知道有人參這東西可以用來入藥,滋補身體。當時那遊方郎中心情好,還細細畫了人參的樣子給林三牛看,林三牛雖然沒錢,卻狠狠記住了。


    “這是我和同窗張立學在張家村後山發現的,一共有兩株,隻不過另一株張立學拔的時候把須子給弄壞了。”林清盡量將表情顯得無辜一些,推說給張立學的原因也是不希望林三牛追究他怎麽知道人參這個事情。


    其實這倒是林清亂擔憂了,林三牛一點都沒懷疑林清為何知道人參,畢竟他兒子可是讀書一日千裏的小神童,興許荀夫子講課時候提到過,這娃就記住了。


    這就是讀書給林清帶來的第一個好處——不會因為年幼,說的話都被無視,就算有心幫一把家裏,也不會有人聽從他的意見。然而讀了書就不同了,鄉人一向對讀書人的敬仰會讓他們不知不覺間對讀過書的人講的話更加慎重對待一些。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科舉官途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參果寶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參果寶並收藏科舉官途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