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開始撰寫這個故事時,我突然很想再次將那座島上的風景烙印在眼裏。於是我丟下剛動筆的原稿,發了一封道歉信同時寄給各家編輯,拎起一隻小型登山包便出發前往成田機場。
乘船在海上漂蕩的時間遠比搭飛機的時間長,這種感覺實在有點奇妙。不過那裏畢竟是座地圖上找不到的小島,就算前往的過程仿佛在開金庫的密碼鎖——往來於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四次之後再環繞地球一圈才終於抵達——其實都沒什麽好奇怪的。
然而,小船卻隻是拖著長長的白色泡沫筆直向前。直到太陽西下的時刻,地平線彼端便出現一道灰色的皺紋,那座沒有名字的小島就在前方。
在日照和海風的侵蝕下,水泥碼頭早已變得像起司派一樣鬆鬆軟軟。我走下碼頭,往陸地方向邁步前進,隻覺得海風的濕氣和滲透土壤的燠熱仿佛以我的身體為界線開始融合。椰子樹下的黃槿迎著晚風搖曳,幾個曬成咖啡豆色的漁夫拖著漁網趕過我,之後又停在小徑入口向我招手,而我也向他們揮手致意。感覺每個人的臉孔看起來都有點眼熟。
時間在這座島上是靜止的,或許也意味著離開這座島時必須拋下所有關於這裏的記憶。看了那艘破舊的船大概就能明白——因為從這裏帶走的回憶太重,需要耗費許多油錢才能承載吧?
沒想到旅館老板還真的記得我。
您這次單獨前來嗎?
是啊,我是來搜集資料的。
兩位一起來的時候不是已經搜集了很多資料嗎?
不,這次我打算寫關於失敗者的故事,所以一個人來就夠了。
雖然天色已暗,但我一點也不想待在悶熱的旅館房間,更不想躺在滿是臭蟲的床舖上休息。於是我放下行李,隻帶著水壺和帽子往教堂方向出發。火紅的太陽早已隱沒在島的另一側了。
走在海邊碎石遍布的道路上,我回想起和妻子之間的對話。
為什麽想寫這樣的故事呢?
因為編輯找我寫啊。而且去年文庫係列創刊時(※此指2009年曰本mediaworks文庫創刊),我也拜托過編輯讓我寫點新的東西……
不是啦,我是問你為什麽想寫這個主題。
為什麽想寫關於愛的故事?
對。
因為,任何人都會為愛情所困吧?
但我的妻子似乎並非如此。事實上,我自己也並非如此。這隻是一個前提罷了。就像鳥兒身為一隻鳥就必須踐踏某處的枝頭,不過如此而已。撰寫小說是一種相當類似符號邏輯學的行為,故事開始的地點就是推論的前提,所以即使故事開始的地點隻是虛幻的海市蜃樓,故事中的人物也不得不踏上那塊土地。小說隻重視軌跡之美,於是錯誤的前提也能導出所有結論。
建立在虛假前提上的命題必定為真——在我成為小說家之前,這個理論一時之間曾令我難以接受。舉例來說,就是這樣的句子:
「若1+1等於3,則2+2等於5。」
若論這句話的真假,所有邏輯學教科書上都會說這是真的,也是正確的。然而究竟有多少人真能接受這個結論呢?至少從前的我就完全無法接受。後來之所以能夠接受這個論調,關鍵就在於和妻子結婚前的一段對話——
這個嘛……如果我們之間有愛情,那就結婚吧!
這句話你說幾年了?騙人!
我沒有騙你。因為我們之間沒有愛情。
這就是重點所在。因為沒有愛情,以「有愛情」為前提的「結婚」就並非謊言,有愛情卻不結婚才是謊言。既然不是謊言,那就是真實。
再舉一個大家比較能實際體會的例子。欠債還錢時的約定也是如此:「有錢的時候就會還錢。」這句話在沒錢的時候說出口也不算謊言,換句話說,就是真實。在我多年前任職的麻將館中,一天至少會聽見二十幾個人吐露如此閃耀的真相。現在恐怕仍是如此吧?
若非謊言則為真實——符號邏輯學的二元化,恐怕正是令我們對這個問題感到偏離日常的主因吧?因為我們的內心某處都希望相信一件事,相信這世上的確有既非真實也非謊言的存在。
也因此,那個以偽命題為前提、基於偽命題而成立的真命題,我也為它取了一個不同於「真實」的名字。
那就是「故事」。
我存在於其中,卻也不存在其中。所有的故事都出自這個矛盾的前提。於是我和她轉搭符號邏輯學上的飛機和船舶,橫渡符號邏輯學的海洋,造訪了這座島嶼。
而第二次的航行就隻有我一個人。
嗆人的草腥味被黃昏一點一點吸收殆盡,我踏上山路,目送係著鈴鐺的山羊,前進火焰樹的叢林,尋訪他們的足跡。潮濕的氣息宛如熱帶風暴的餘味,直透進我的耳內深處。
行至斷崖將樹林截斷之處,天空已是一片幽暗的深藍色。自懸崖下方延伸而出的森林彼端隱約透著白色的朦朧火光。
教堂就在那裏。
我在懸崖邊緣坐下,雙腳伸向虛空之中。即使側耳傾聽也聽不見任何聲音,更沒有什麽歌聲和音樂。或許那裏不是為我而準備的地方吧?
盡管如此,我還是選擇那個地方做為這個故事的起點。或許翻過近兩百頁再回到這裏,就會明白我們曆經過什麽樣的路程,我也由衷期望各位能夠明白。發自不存在任何一處的港灣,就能航抵任何一個地方——包括這座不存在的島嶼。因為除了浪跡描繪出的軌道之外,我沒有任何更有價值的東西足以獻給各位了。
本作中關於教義的敘述,大多引用自博士散落在島上各處的著作,除了在此致上最深的感謝之意,也誠心祈禱博士能安然長眠。他所在的教堂雖然燈火既熄,詩歌已歇,聖經也埋沒在青苔之中,但唯有他留下的話語,如今在我的故事中生生不息。
二〇〇九年十月 杉井 光
剛開始撰寫這個故事時,我突然很想再次將那座島上的風景烙印在眼裏。於是我丟下剛動筆的原稿,發了一封道歉信同時寄給各家編輯,拎起一隻小型登山包便出發前往成田機場。
乘船在海上漂蕩的時間遠比搭飛機的時間長,這種感覺實在有點奇妙。不過那裏畢竟是座地圖上找不到的小島,就算前往的過程仿佛在開金庫的密碼鎖——往來於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四次之後再環繞地球一圈才終於抵達——其實都沒什麽好奇怪的。
然而,小船卻隻是拖著長長的白色泡沫筆直向前。直到太陽西下的時刻,地平線彼端便出現一道灰色的皺紋,那座沒有名字的小島就在前方。
在日照和海風的侵蝕下,水泥碼頭早已變得像起司派一樣鬆鬆軟軟。我走下碼頭,往陸地方向邁步前進,隻覺得海風的濕氣和滲透土壤的燠熱仿佛以我的身體為界線開始融合。椰子樹下的黃槿迎著晚風搖曳,幾個曬成咖啡豆色的漁夫拖著漁網趕過我,之後又停在小徑入口向我招手,而我也向他們揮手致意。感覺每個人的臉孔看起來都有點眼熟。
時間在這座島上是靜止的,或許也意味著離開這座島時必須拋下所有關於這裏的記憶。看了那艘破舊的船大概就能明白——因為從這裏帶走的回憶太重,需要耗費許多油錢才能承載吧?
沒想到旅館老板還真的記得我。
您這次單獨前來嗎?
是啊,我是來搜集資料的。
兩位一起來的時候不是已經搜集了很多資料嗎?
不,這次我打算寫關於失敗者的故事,所以一個人來就夠了。
雖然天色已暗,但我一點也不想待在悶熱的旅館房間,更不想躺在滿是臭蟲的床舖上休息。於是我放下行李,隻帶著水壺和帽子往教堂方向出發。火紅的太陽早已隱沒在島的另一側了。
走在海邊碎石遍布的道路上,我回想起和妻子之間的對話。
為什麽想寫這樣的故事呢?
因為編輯找我寫啊。而且去年文庫係列創刊時(※此指2009年曰本mediaworks文庫創刊),我也拜托過編輯讓我寫點新的東西……
不是啦,我是問你為什麽想寫這個主題。
為什麽想寫關於愛的故事?
對。
因為,任何人都會為愛情所困吧?
但我的妻子似乎並非如此。事實上,我自己也並非如此。這隻是一個前提罷了。就像鳥兒身為一隻鳥就必須踐踏某處的枝頭,不過如此而已。撰寫小說是一種相當類似符號邏輯學的行為,故事開始的地點就是推論的前提,所以即使故事開始的地點隻是虛幻的海市蜃樓,故事中的人物也不得不踏上那塊土地。小說隻重視軌跡之美,於是錯誤的前提也能導出所有結論。
建立在虛假前提上的命題必定為真——在我成為小說家之前,這個理論一時之間曾令我難以接受。舉例來說,就是這樣的句子:
「若1+1等於3,則2+2等於5。」
若論這句話的真假,所有邏輯學教科書上都會說這是真的,也是正確的。然而究竟有多少人真能接受這個結論呢?至少從前的我就完全無法接受。後來之所以能夠接受這個論調,關鍵就在於和妻子結婚前的一段對話——
這個嘛……如果我們之間有愛情,那就結婚吧!
這句話你說幾年了?騙人!
我沒有騙你。因為我們之間沒有愛情。
這就是重點所在。因為沒有愛情,以「有愛情」為前提的「結婚」就並非謊言,有愛情卻不結婚才是謊言。既然不是謊言,那就是真實。
再舉一個大家比較能實際體會的例子。欠債還錢時的約定也是如此:「有錢的時候就會還錢。」這句話在沒錢的時候說出口也不算謊言,換句話說,就是真實。在我多年前任職的麻將館中,一天至少會聽見二十幾個人吐露如此閃耀的真相。現在恐怕仍是如此吧?
若非謊言則為真實——符號邏輯學的二元化,恐怕正是令我們對這個問題感到偏離日常的主因吧?因為我們的內心某處都希望相信一件事,相信這世上的確有既非真實也非謊言的存在。
也因此,那個以偽命題為前提、基於偽命題而成立的真命題,我也為它取了一個不同於「真實」的名字。
那就是「故事」。
我存在於其中,卻也不存在其中。所有的故事都出自這個矛盾的前提。於是我和她轉搭符號邏輯學上的飛機和船舶,橫渡符號邏輯學的海洋,造訪了這座島嶼。
而第二次的航行就隻有我一個人。
嗆人的草腥味被黃昏一點一點吸收殆盡,我踏上山路,目送係著鈴鐺的山羊,前進火焰樹的叢林,尋訪他們的足跡。潮濕的氣息宛如熱帶風暴的餘味,直透進我的耳內深處。
行至斷崖將樹林截斷之處,天空已是一片幽暗的深藍色。自懸崖下方延伸而出的森林彼端隱約透著白色的朦朧火光。
教堂就在那裏。
我在懸崖邊緣坐下,雙腳伸向虛空之中。即使側耳傾聽也聽不見任何聲音,更沒有什麽歌聲和音樂。或許那裏不是為我而準備的地方吧?
盡管如此,我還是選擇那個地方做為這個故事的起點。或許翻過近兩百頁再回到這裏,就會明白我們曆經過什麽樣的路程,我也由衷期望各位能夠明白。發自不存在任何一處的港灣,就能航抵任何一個地方——包括這座不存在的島嶼。因為除了浪跡描繪出的軌道之外,我沒有任何更有價值的東西足以獻給各位了。
本作中關於教義的敘述,大多引用自博士散落在島上各處的著作,除了在此致上最深的感謝之意,也誠心祈禱博士能安然長眠。他所在的教堂雖然燈火既熄,詩歌已歇,聖經也埋沒在青苔之中,但唯有他留下的話語,如今在我的故事中生生不息。
二〇〇九年十月 杉井 光
剛開始撰寫這個故事時,我突然很想再次將那座島上的風景烙印在眼裏。於是我丟下剛動筆的原稿,發了一封道歉信同時寄給各家編輯,拎起一隻小型登山包便出發前往成田機場。
乘船在海上漂蕩的時間遠比搭飛機的時間長,這種感覺實在有點奇妙。不過那裏畢竟是座地圖上找不到的小島,就算前往的過程仿佛在開金庫的密碼鎖——往來於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四次之後再環繞地球一圈才終於抵達——其實都沒什麽好奇怪的。
然而,小船卻隻是拖著長長的白色泡沫筆直向前。直到太陽西下的時刻,地平線彼端便出現一道灰色的皺紋,那座沒有名字的小島就在前方。
在日照和海風的侵蝕下,水泥碼頭早已變得像起司派一樣鬆鬆軟軟。我走下碼頭,往陸地方向邁步前進,隻覺得海風的濕氣和滲透土壤的燠熱仿佛以我的身體為界線開始融合。椰子樹下的黃槿迎著晚風搖曳,幾個曬成咖啡豆色的漁夫拖著漁網趕過我,之後又停在小徑入口向我招手,而我也向他們揮手致意。感覺每個人的臉孔看起來都有點眼熟。
時間在這座島上是靜止的,或許也意味著離開這座島時必須拋下所有關於這裏的記憶。看了那艘破舊的船大概就能明白——因為從這裏帶走的回憶太重,需要耗費許多油錢才能承載吧?
沒想到旅館老板還真的記得我。
您這次單獨前來嗎?
是啊,我是來搜集資料的。
兩位一起來的時候不是已經搜集了很多資料嗎?
不,這次我打算寫關於失敗者的故事,所以一個人來就夠了。
雖然天色已暗,但我一點也不想待在悶熱的旅館房間,更不想躺在滿是臭蟲的床舖上休息。於是我放下行李,隻帶著水壺和帽子往教堂方向出發。火紅的太陽早已隱沒在島的另一側了。
走在海邊碎石遍布的道路上,我回想起和妻子之間的對話。
為什麽想寫這樣的故事呢?
因為編輯找我寫啊。而且去年文庫係列創刊時(※此指2009年曰本mediaworks文庫創刊),我也拜托過編輯讓我寫點新的東西……
不是啦,我是問你為什麽想寫這個主題。
為什麽想寫關於愛的故事?
對。
因為,任何人都會為愛情所困吧?
但我的妻子似乎並非如此。事實上,我自己也並非如此。這隻是一個前提罷了。就像鳥兒身為一隻鳥就必須踐踏某處的枝頭,不過如此而已。撰寫小說是一種相當類似符號邏輯學的行為,故事開始的地點就是推論的前提,所以即使故事開始的地點隻是虛幻的海市蜃樓,故事中的人物也不得不踏上那塊土地。小說隻重視軌跡之美,於是錯誤的前提也能導出所有結論。
建立在虛假前提上的命題必定為真——在我成為小說家之前,這個理論一時之間曾令我難以接受。舉例來說,就是這樣的句子:
「若1+1等於3,則2+2等於5。」
若論這句話的真假,所有邏輯學教科書上都會說這是真的,也是正確的。然而究竟有多少人真能接受這個結論呢?至少從前的我就完全無法接受。後來之所以能夠接受這個論調,關鍵就在於和妻子結婚前的一段對話——
這個嘛……如果我們之間有愛情,那就結婚吧!
這句話你說幾年了?騙人!
我沒有騙你。因為我們之間沒有愛情。
這就是重點所在。因為沒有愛情,以「有愛情」為前提的「結婚」就並非謊言,有愛情卻不結婚才是謊言。既然不是謊言,那就是真實。
再舉一個大家比較能實際體會的例子。欠債還錢時的約定也是如此:「有錢的時候就會還錢。」這句話在沒錢的時候說出口也不算謊言,換句話說,就是真實。在我多年前任職的麻將館中,一天至少會聽見二十幾個人吐露如此閃耀的真相。現在恐怕仍是如此吧?
若非謊言則為真實——符號邏輯學的二元化,恐怕正是令我們對這個問題感到偏離日常的主因吧?因為我們的內心某處都希望相信一件事,相信這世上的確有既非真實也非謊言的存在。
也因此,那個以偽命題為前提、基於偽命題而成立的真命題,我也為它取了一個不同於「真實」的名字。
那就是「故事」。
我存在於其中,卻也不存在其中。所有的故事都出自這個矛盾的前提。於是我和她轉搭符號邏輯學上的飛機和船舶,橫渡符號邏輯學的海洋,造訪了這座島嶼。
而第二次的航行就隻有我一個人。
嗆人的草腥味被黃昏一點一點吸收殆盡,我踏上山路,目送係著鈴鐺的山羊,前進火焰樹的叢林,尋訪他們的足跡。潮濕的氣息宛如熱帶風暴的餘味,直透進我的耳內深處。
行至斷崖將樹林截斷之處,天空已是一片幽暗的深藍色。自懸崖下方延伸而出的森林彼端隱約透著白色的朦朧火光。
教堂就在那裏。
我在懸崖邊緣坐下,雙腳伸向虛空之中。即使側耳傾聽也聽不見任何聲音,更沒有什麽歌聲和音樂。或許那裏不是為我而準備的地方吧?
盡管如此,我還是選擇那個地方做為這個故事的起點。或許翻過近兩百頁再回到這裏,就會明白我們曆經過什麽樣的路程,我也由衷期望各位能夠明白。發自不存在任何一處的港灣,就能航抵任何一個地方——包括這座不存在的島嶼。因為除了浪跡描繪出的軌道之外,我沒有任何更有價值的東西足以獻給各位了。
本作中關於教義的敘述,大多引用自博士散落在島上各處的著作,除了在此致上最深的感謝之意,也誠心祈禱博士能安然長眠。他所在的教堂雖然燈火既熄,詩歌已歇,聖經也埋沒在青苔之中,但唯有他留下的話語,如今在我的故事中生生不息。
二〇〇九年十月 杉井 光
剛開始撰寫這個故事時,我突然很想再次將那座島上的風景烙印在眼裏。於是我丟下剛動筆的原稿,發了一封道歉信同時寄給各家編輯,拎起一隻小型登山包便出發前往成田機場。
乘船在海上漂蕩的時間遠比搭飛機的時間長,這種感覺實在有點奇妙。不過那裏畢竟是座地圖上找不到的小島,就算前往的過程仿佛在開金庫的密碼鎖——往來於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四次之後再環繞地球一圈才終於抵達——其實都沒什麽好奇怪的。
然而,小船卻隻是拖著長長的白色泡沫筆直向前。直到太陽西下的時刻,地平線彼端便出現一道灰色的皺紋,那座沒有名字的小島就在前方。
在日照和海風的侵蝕下,水泥碼頭早已變得像起司派一樣鬆鬆軟軟。我走下碼頭,往陸地方向邁步前進,隻覺得海風的濕氣和滲透土壤的燠熱仿佛以我的身體為界線開始融合。椰子樹下的黃槿迎著晚風搖曳,幾個曬成咖啡豆色的漁夫拖著漁網趕過我,之後又停在小徑入口向我招手,而我也向他們揮手致意。感覺每個人的臉孔看起來都有點眼熟。
時間在這座島上是靜止的,或許也意味著離開這座島時必須拋下所有關於這裏的記憶。看了那艘破舊的船大概就能明白——因為從這裏帶走的回憶太重,需要耗費許多油錢才能承載吧?
沒想到旅館老板還真的記得我。
您這次單獨前來嗎?
是啊,我是來搜集資料的。
兩位一起來的時候不是已經搜集了很多資料嗎?
不,這次我打算寫關於失敗者的故事,所以一個人來就夠了。
雖然天色已暗,但我一點也不想待在悶熱的旅館房間,更不想躺在滿是臭蟲的床舖上休息。於是我放下行李,隻帶著水壺和帽子往教堂方向出發。火紅的太陽早已隱沒在島的另一側了。
走在海邊碎石遍布的道路上,我回想起和妻子之間的對話。
為什麽想寫這樣的故事呢?
因為編輯找我寫啊。而且去年文庫係列創刊時(※此指2009年曰本mediaworks文庫創刊),我也拜托過編輯讓我寫點新的東西……
不是啦,我是問你為什麽想寫這個主題。
為什麽想寫關於愛的故事?
對。
因為,任何人都會為愛情所困吧?
但我的妻子似乎並非如此。事實上,我自己也並非如此。這隻是一個前提罷了。就像鳥兒身為一隻鳥就必須踐踏某處的枝頭,不過如此而已。撰寫小說是一種相當類似符號邏輯學的行為,故事開始的地點就是推論的前提,所以即使故事開始的地點隻是虛幻的海市蜃樓,故事中的人物也不得不踏上那塊土地。小說隻重視軌跡之美,於是錯誤的前提也能導出所有結論。
建立在虛假前提上的命題必定為真——在我成為小說家之前,這個理論一時之間曾令我難以接受。舉例來說,就是這樣的句子:
「若1+1等於3,則2+2等於5。」
若論這句話的真假,所有邏輯學教科書上都會說這是真的,也是正確的。然而究竟有多少人真能接受這個結論呢?至少從前的我就完全無法接受。後來之所以能夠接受這個論調,關鍵就在於和妻子結婚前的一段對話——
這個嘛……如果我們之間有愛情,那就結婚吧!
這句話你說幾年了?騙人!
我沒有騙你。因為我們之間沒有愛情。
這就是重點所在。因為沒有愛情,以「有愛情」為前提的「結婚」就並非謊言,有愛情卻不結婚才是謊言。既然不是謊言,那就是真實。
再舉一個大家比較能實際體會的例子。欠債還錢時的約定也是如此:「有錢的時候就會還錢。」這句話在沒錢的時候說出口也不算謊言,換句話說,就是真實。在我多年前任職的麻將館中,一天至少會聽見二十幾個人吐露如此閃耀的真相。現在恐怕仍是如此吧?
若非謊言則為真實——符號邏輯學的二元化,恐怕正是令我們對這個問題感到偏離日常的主因吧?因為我們的內心某處都希望相信一件事,相信這世上的確有既非真實也非謊言的存在。
也因此,那個以偽命題為前提、基於偽命題而成立的真命題,我也為它取了一個不同於「真實」的名字。
那就是「故事」。
我存在於其中,卻也不存在其中。所有的故事都出自這個矛盾的前提。於是我和她轉搭符號邏輯學上的飛機和船舶,橫渡符號邏輯學的海洋,造訪了這座島嶼。
而第二次的航行就隻有我一個人。
嗆人的草腥味被黃昏一點一點吸收殆盡,我踏上山路,目送係著鈴鐺的山羊,前進火焰樹的叢林,尋訪他們的足跡。潮濕的氣息宛如熱帶風暴的餘味,直透進我的耳內深處。
行至斷崖將樹林截斷之處,天空已是一片幽暗的深藍色。自懸崖下方延伸而出的森林彼端隱約透著白色的朦朧火光。
教堂就在那裏。
我在懸崖邊緣坐下,雙腳伸向虛空之中。即使側耳傾聽也聽不見任何聲音,更沒有什麽歌聲和音樂。或許那裏不是為我而準備的地方吧?
盡管如此,我還是選擇那個地方做為這個故事的起點。或許翻過近兩百頁再回到這裏,就會明白我們曆經過什麽樣的路程,我也由衷期望各位能夠明白。發自不存在任何一處的港灣,就能航抵任何一個地方——包括這座不存在的島嶼。因為除了浪跡描繪出的軌道之外,我沒有任何更有價值的東西足以獻給各位了。
本作中關於教義的敘述,大多引用自博士散落在島上各處的著作,除了在此致上最深的感謝之意,也誠心祈禱博士能安然長眠。他所在的教堂雖然燈火既熄,詩歌已歇,聖經也埋沒在青苔之中,但唯有他留下的話語,如今在我的故事中生生不息。
二〇〇九年十月 杉井 光
剛開始撰寫這個故事時,我突然很想再次將那座島上的風景烙印在眼裏。於是我丟下剛動筆的原稿,發了一封道歉信同時寄給各家編輯,拎起一隻小型登山包便出發前往成田機場。
乘船在海上漂蕩的時間遠比搭飛機的時間長,這種感覺實在有點奇妙。不過那裏畢竟是座地圖上找不到的小島,就算前往的過程仿佛在開金庫的密碼鎖——往來於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四次之後再環繞地球一圈才終於抵達——其實都沒什麽好奇怪的。
然而,小船卻隻是拖著長長的白色泡沫筆直向前。直到太陽西下的時刻,地平線彼端便出現一道灰色的皺紋,那座沒有名字的小島就在前方。
在日照和海風的侵蝕下,水泥碼頭早已變得像起司派一樣鬆鬆軟軟。我走下碼頭,往陸地方向邁步前進,隻覺得海風的濕氣和滲透土壤的燠熱仿佛以我的身體為界線開始融合。椰子樹下的黃槿迎著晚風搖曳,幾個曬成咖啡豆色的漁夫拖著漁網趕過我,之後又停在小徑入口向我招手,而我也向他們揮手致意。感覺每個人的臉孔看起來都有點眼熟。
時間在這座島上是靜止的,或許也意味著離開這座島時必須拋下所有關於這裏的記憶。看了那艘破舊的船大概就能明白——因為從這裏帶走的回憶太重,需要耗費許多油錢才能承載吧?
沒想到旅館老板還真的記得我。
您這次單獨前來嗎?
是啊,我是來搜集資料的。
兩位一起來的時候不是已經搜集了很多資料嗎?
不,這次我打算寫關於失敗者的故事,所以一個人來就夠了。
雖然天色已暗,但我一點也不想待在悶熱的旅館房間,更不想躺在滿是臭蟲的床舖上休息。於是我放下行李,隻帶著水壺和帽子往教堂方向出發。火紅的太陽早已隱沒在島的另一側了。
走在海邊碎石遍布的道路上,我回想起和妻子之間的對話。
為什麽想寫這樣的故事呢?
因為編輯找我寫啊。而且去年文庫係列創刊時(※此指2009年曰本mediaworks文庫創刊),我也拜托過編輯讓我寫點新的東西……
不是啦,我是問你為什麽想寫這個主題。
為什麽想寫關於愛的故事?
對。
因為,任何人都會為愛情所困吧?
但我的妻子似乎並非如此。事實上,我自己也並非如此。這隻是一個前提罷了。就像鳥兒身為一隻鳥就必須踐踏某處的枝頭,不過如此而已。撰寫小說是一種相當類似符號邏輯學的行為,故事開始的地點就是推論的前提,所以即使故事開始的地點隻是虛幻的海市蜃樓,故事中的人物也不得不踏上那塊土地。小說隻重視軌跡之美,於是錯誤的前提也能導出所有結論。
建立在虛假前提上的命題必定為真——在我成為小說家之前,這個理論一時之間曾令我難以接受。舉例來說,就是這樣的句子:
「若1+1等於3,則2+2等於5。」
若論這句話的真假,所有邏輯學教科書上都會說這是真的,也是正確的。然而究竟有多少人真能接受這個結論呢?至少從前的我就完全無法接受。後來之所以能夠接受這個論調,關鍵就在於和妻子結婚前的一段對話——
這個嘛……如果我們之間有愛情,那就結婚吧!
這句話你說幾年了?騙人!
我沒有騙你。因為我們之間沒有愛情。
這就是重點所在。因為沒有愛情,以「有愛情」為前提的「結婚」就並非謊言,有愛情卻不結婚才是謊言。既然不是謊言,那就是真實。
再舉一個大家比較能實際體會的例子。欠債還錢時的約定也是如此:「有錢的時候就會還錢。」這句話在沒錢的時候說出口也不算謊言,換句話說,就是真實。在我多年前任職的麻將館中,一天至少會聽見二十幾個人吐露如此閃耀的真相。現在恐怕仍是如此吧?
若非謊言則為真實——符號邏輯學的二元化,恐怕正是令我們對這個問題感到偏離日常的主因吧?因為我們的內心某處都希望相信一件事,相信這世上的確有既非真實也非謊言的存在。
也因此,那個以偽命題為前提、基於偽命題而成立的真命題,我也為它取了一個不同於「真實」的名字。
那就是「故事」。
我存在於其中,卻也不存在其中。所有的故事都出自這個矛盾的前提。於是我和她轉搭符號邏輯學上的飛機和船舶,橫渡符號邏輯學的海洋,造訪了這座島嶼。
而第二次的航行就隻有我一個人。
嗆人的草腥味被黃昏一點一點吸收殆盡,我踏上山路,目送係著鈴鐺的山羊,前進火焰樹的叢林,尋訪他們的足跡。潮濕的氣息宛如熱帶風暴的餘味,直透進我的耳內深處。
行至斷崖將樹林截斷之處,天空已是一片幽暗的深藍色。自懸崖下方延伸而出的森林彼端隱約透著白色的朦朧火光。
教堂就在那裏。
我在懸崖邊緣坐下,雙腳伸向虛空之中。即使側耳傾聽也聽不見任何聲音,更沒有什麽歌聲和音樂。或許那裏不是為我而準備的地方吧?
盡管如此,我還是選擇那個地方做為這個故事的起點。或許翻過近兩百頁再回到這裏,就會明白我們曆經過什麽樣的路程,我也由衷期望各位能夠明白。發自不存在任何一處的港灣,就能航抵任何一個地方——包括這座不存在的島嶼。因為除了浪跡描繪出的軌道之外,我沒有任何更有價值的東西足以獻給各位了。
本作中關於教義的敘述,大多引用自博士散落在島上各處的著作,除了在此致上最深的感謝之意,也誠心祈禱博士能安然長眠。他所在的教堂雖然燈火既熄,詩歌已歇,聖經也埋沒在青苔之中,但唯有他留下的話語,如今在我的故事中生生不息。
二〇〇九年十月 杉井 光
剛開始撰寫這個故事時,我突然很想再次將那座島上的風景烙印在眼裏。於是我丟下剛動筆的原稿,發了一封道歉信同時寄給各家編輯,拎起一隻小型登山包便出發前往成田機場。
乘船在海上漂蕩的時間遠比搭飛機的時間長,這種感覺實在有點奇妙。不過那裏畢竟是座地圖上找不到的小島,就算前往的過程仿佛在開金庫的密碼鎖——往來於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四次之後再環繞地球一圈才終於抵達——其實都沒什麽好奇怪的。
然而,小船卻隻是拖著長長的白色泡沫筆直向前。直到太陽西下的時刻,地平線彼端便出現一道灰色的皺紋,那座沒有名字的小島就在前方。
在日照和海風的侵蝕下,水泥碼頭早已變得像起司派一樣鬆鬆軟軟。我走下碼頭,往陸地方向邁步前進,隻覺得海風的濕氣和滲透土壤的燠熱仿佛以我的身體為界線開始融合。椰子樹下的黃槿迎著晚風搖曳,幾個曬成咖啡豆色的漁夫拖著漁網趕過我,之後又停在小徑入口向我招手,而我也向他們揮手致意。感覺每個人的臉孔看起來都有點眼熟。
時間在這座島上是靜止的,或許也意味著離開這座島時必須拋下所有關於這裏的記憶。看了那艘破舊的船大概就能明白——因為從這裏帶走的回憶太重,需要耗費許多油錢才能承載吧?
沒想到旅館老板還真的記得我。
您這次單獨前來嗎?
是啊,我是來搜集資料的。
兩位一起來的時候不是已經搜集了很多資料嗎?
不,這次我打算寫關於失敗者的故事,所以一個人來就夠了。
雖然天色已暗,但我一點也不想待在悶熱的旅館房間,更不想躺在滿是臭蟲的床舖上休息。於是我放下行李,隻帶著水壺和帽子往教堂方向出發。火紅的太陽早已隱沒在島的另一側了。
走在海邊碎石遍布的道路上,我回想起和妻子之間的對話。
為什麽想寫這樣的故事呢?
因為編輯找我寫啊。而且去年文庫係列創刊時(※此指2009年曰本mediaworks文庫創刊),我也拜托過編輯讓我寫點新的東西……
不是啦,我是問你為什麽想寫這個主題。
為什麽想寫關於愛的故事?
對。
因為,任何人都會為愛情所困吧?
但我的妻子似乎並非如此。事實上,我自己也並非如此。這隻是一個前提罷了。就像鳥兒身為一隻鳥就必須踐踏某處的枝頭,不過如此而已。撰寫小說是一種相當類似符號邏輯學的行為,故事開始的地點就是推論的前提,所以即使故事開始的地點隻是虛幻的海市蜃樓,故事中的人物也不得不踏上那塊土地。小說隻重視軌跡之美,於是錯誤的前提也能導出所有結論。
建立在虛假前提上的命題必定為真——在我成為小說家之前,這個理論一時之間曾令我難以接受。舉例來說,就是這樣的句子:
「若1+1等於3,則2+2等於5。」
若論這句話的真假,所有邏輯學教科書上都會說這是真的,也是正確的。然而究竟有多少人真能接受這個結論呢?至少從前的我就完全無法接受。後來之所以能夠接受這個論調,關鍵就在於和妻子結婚前的一段對話——
這個嘛……如果我們之間有愛情,那就結婚吧!
這句話你說幾年了?騙人!
我沒有騙你。因為我們之間沒有愛情。
這就是重點所在。因為沒有愛情,以「有愛情」為前提的「結婚」就並非謊言,有愛情卻不結婚才是謊言。既然不是謊言,那就是真實。
再舉一個大家比較能實際體會的例子。欠債還錢時的約定也是如此:「有錢的時候就會還錢。」這句話在沒錢的時候說出口也不算謊言,換句話說,就是真實。在我多年前任職的麻將館中,一天至少會聽見二十幾個人吐露如此閃耀的真相。現在恐怕仍是如此吧?
若非謊言則為真實——符號邏輯學的二元化,恐怕正是令我們對這個問題感到偏離日常的主因吧?因為我們的內心某處都希望相信一件事,相信這世上的確有既非真實也非謊言的存在。
也因此,那個以偽命題為前提、基於偽命題而成立的真命題,我也為它取了一個不同於「真實」的名字。
那就是「故事」。
我存在於其中,卻也不存在其中。所有的故事都出自這個矛盾的前提。於是我和她轉搭符號邏輯學上的飛機和船舶,橫渡符號邏輯學的海洋,造訪了這座島嶼。
而第二次的航行就隻有我一個人。
嗆人的草腥味被黃昏一點一點吸收殆盡,我踏上山路,目送係著鈴鐺的山羊,前進火焰樹的叢林,尋訪他們的足跡。潮濕的氣息宛如熱帶風暴的餘味,直透進我的耳內深處。
行至斷崖將樹林截斷之處,天空已是一片幽暗的深藍色。自懸崖下方延伸而出的森林彼端隱約透著白色的朦朧火光。
教堂就在那裏。
我在懸崖邊緣坐下,雙腳伸向虛空之中。即使側耳傾聽也聽不見任何聲音,更沒有什麽歌聲和音樂。或許那裏不是為我而準備的地方吧?
盡管如此,我還是選擇那個地方做為這個故事的起點。或許翻過近兩百頁再回到這裏,就會明白我們曆經過什麽樣的路程,我也由衷期望各位能夠明白。發自不存在任何一處的港灣,就能航抵任何一個地方——包括這座不存在的島嶼。因為除了浪跡描繪出的軌道之外,我沒有任何更有價值的東西足以獻給各位了。
本作中關於教義的敘述,大多引用自博士散落在島上各處的著作,除了在此致上最深的感謝之意,也誠心祈禱博士能安然長眠。他所在的教堂雖然燈火既熄,詩歌已歇,聖經也埋沒在青苔之中,但唯有他留下的話語,如今在我的故事中生生不息。
二〇〇九年十月 杉井 光
剛開始撰寫這個故事時,我突然很想再次將那座島上的風景烙印在眼裏。於是我丟下剛動筆的原稿,發了一封道歉信同時寄給各家編輯,拎起一隻小型登山包便出發前往成田機場。
乘船在海上漂蕩的時間遠比搭飛機的時間長,這種感覺實在有點奇妙。不過那裏畢竟是座地圖上找不到的小島,就算前往的過程仿佛在開金庫的密碼鎖——往來於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四次之後再環繞地球一圈才終於抵達——其實都沒什麽好奇怪的。
然而,小船卻隻是拖著長長的白色泡沫筆直向前。直到太陽西下的時刻,地平線彼端便出現一道灰色的皺紋,那座沒有名字的小島就在前方。
在日照和海風的侵蝕下,水泥碼頭早已變得像起司派一樣鬆鬆軟軟。我走下碼頭,往陸地方向邁步前進,隻覺得海風的濕氣和滲透土壤的燠熱仿佛以我的身體為界線開始融合。椰子樹下的黃槿迎著晚風搖曳,幾個曬成咖啡豆色的漁夫拖著漁網趕過我,之後又停在小徑入口向我招手,而我也向他們揮手致意。感覺每個人的臉孔看起來都有點眼熟。
時間在這座島上是靜止的,或許也意味著離開這座島時必須拋下所有關於這裏的記憶。看了那艘破舊的船大概就能明白——因為從這裏帶走的回憶太重,需要耗費許多油錢才能承載吧?
沒想到旅館老板還真的記得我。
您這次單獨前來嗎?
是啊,我是來搜集資料的。
兩位一起來的時候不是已經搜集了很多資料嗎?
不,這次我打算寫關於失敗者的故事,所以一個人來就夠了。
雖然天色已暗,但我一點也不想待在悶熱的旅館房間,更不想躺在滿是臭蟲的床舖上休息。於是我放下行李,隻帶著水壺和帽子往教堂方向出發。火紅的太陽早已隱沒在島的另一側了。
走在海邊碎石遍布的道路上,我回想起和妻子之間的對話。
為什麽想寫這樣的故事呢?
因為編輯找我寫啊。而且去年文庫係列創刊時(※此指2009年曰本mediaworks文庫創刊),我也拜托過編輯讓我寫點新的東西……
不是啦,我是問你為什麽想寫這個主題。
為什麽想寫關於愛的故事?
對。
因為,任何人都會為愛情所困吧?
但我的妻子似乎並非如此。事實上,我自己也並非如此。這隻是一個前提罷了。就像鳥兒身為一隻鳥就必須踐踏某處的枝頭,不過如此而已。撰寫小說是一種相當類似符號邏輯學的行為,故事開始的地點就是推論的前提,所以即使故事開始的地點隻是虛幻的海市蜃樓,故事中的人物也不得不踏上那塊土地。小說隻重視軌跡之美,於是錯誤的前提也能導出所有結論。
建立在虛假前提上的命題必定為真——在我成為小說家之前,這個理論一時之間曾令我難以接受。舉例來說,就是這樣的句子:
「若1+1等於3,則2+2等於5。」
若論這句話的真假,所有邏輯學教科書上都會說這是真的,也是正確的。然而究竟有多少人真能接受這個結論呢?至少從前的我就完全無法接受。後來之所以能夠接受這個論調,關鍵就在於和妻子結婚前的一段對話——
這個嘛……如果我們之間有愛情,那就結婚吧!
這句話你說幾年了?騙人!
我沒有騙你。因為我們之間沒有愛情。
這就是重點所在。因為沒有愛情,以「有愛情」為前提的「結婚」就並非謊言,有愛情卻不結婚才是謊言。既然不是謊言,那就是真實。
再舉一個大家比較能實際體會的例子。欠債還錢時的約定也是如此:「有錢的時候就會還錢。」這句話在沒錢的時候說出口也不算謊言,換句話說,就是真實。在我多年前任職的麻將館中,一天至少會聽見二十幾個人吐露如此閃耀的真相。現在恐怕仍是如此吧?
若非謊言則為真實——符號邏輯學的二元化,恐怕正是令我們對這個問題感到偏離日常的主因吧?因為我們的內心某處都希望相信一件事,相信這世上的確有既非真實也非謊言的存在。
也因此,那個以偽命題為前提、基於偽命題而成立的真命題,我也為它取了一個不同於「真實」的名字。
那就是「故事」。
我存在於其中,卻也不存在其中。所有的故事都出自這個矛盾的前提。於是我和她轉搭符號邏輯學上的飛機和船舶,橫渡符號邏輯學的海洋,造訪了這座島嶼。
而第二次的航行就隻有我一個人。
嗆人的草腥味被黃昏一點一點吸收殆盡,我踏上山路,目送係著鈴鐺的山羊,前進火焰樹的叢林,尋訪他們的足跡。潮濕的氣息宛如熱帶風暴的餘味,直透進我的耳內深處。
行至斷崖將樹林截斷之處,天空已是一片幽暗的深藍色。自懸崖下方延伸而出的森林彼端隱約透著白色的朦朧火光。
教堂就在那裏。
我在懸崖邊緣坐下,雙腳伸向虛空之中。即使側耳傾聽也聽不見任何聲音,更沒有什麽歌聲和音樂。或許那裏不是為我而準備的地方吧?
盡管如此,我還是選擇那個地方做為這個故事的起點。或許翻過近兩百頁再回到這裏,就會明白我們曆經過什麽樣的路程,我也由衷期望各位能夠明白。發自不存在任何一處的港灣,就能航抵任何一個地方——包括這座不存在的島嶼。因為除了浪跡描繪出的軌道之外,我沒有任何更有價值的東西足以獻給各位了。
本作中關於教義的敘述,大多引用自博士散落在島上各處的著作,除了在此致上最深的感謝之意,也誠心祈禱博士能安然長眠。他所在的教堂雖然燈火既熄,詩歌已歇,聖經也埋沒在青苔之中,但唯有他留下的話語,如今在我的故事中生生不息。
二〇〇九年十月 杉井 光
剛開始撰寫這個故事時,我突然很想再次將那座島上的風景烙印在眼裏。於是我丟下剛動筆的原稿,發了一封道歉信同時寄給各家編輯,拎起一隻小型登山包便出發前往成田機場。
乘船在海上漂蕩的時間遠比搭飛機的時間長,這種感覺實在有點奇妙。不過那裏畢竟是座地圖上找不到的小島,就算前往的過程仿佛在開金庫的密碼鎖——往來於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四次之後再環繞地球一圈才終於抵達——其實都沒什麽好奇怪的。
然而,小船卻隻是拖著長長的白色泡沫筆直向前。直到太陽西下的時刻,地平線彼端便出現一道灰色的皺紋,那座沒有名字的小島就在前方。
在日照和海風的侵蝕下,水泥碼頭早已變得像起司派一樣鬆鬆軟軟。我走下碼頭,往陸地方向邁步前進,隻覺得海風的濕氣和滲透土壤的燠熱仿佛以我的身體為界線開始融合。椰子樹下的黃槿迎著晚風搖曳,幾個曬成咖啡豆色的漁夫拖著漁網趕過我,之後又停在小徑入口向我招手,而我也向他們揮手致意。感覺每個人的臉孔看起來都有點眼熟。
時間在這座島上是靜止的,或許也意味著離開這座島時必須拋下所有關於這裏的記憶。看了那艘破舊的船大概就能明白——因為從這裏帶走的回憶太重,需要耗費許多油錢才能承載吧?
沒想到旅館老板還真的記得我。
您這次單獨前來嗎?
是啊,我是來搜集資料的。
兩位一起來的時候不是已經搜集了很多資料嗎?
不,這次我打算寫關於失敗者的故事,所以一個人來就夠了。
雖然天色已暗,但我一點也不想待在悶熱的旅館房間,更不想躺在滿是臭蟲的床舖上休息。於是我放下行李,隻帶著水壺和帽子往教堂方向出發。火紅的太陽早已隱沒在島的另一側了。
走在海邊碎石遍布的道路上,我回想起和妻子之間的對話。
為什麽想寫這樣的故事呢?
因為編輯找我寫啊。而且去年文庫係列創刊時(※此指2009年曰本mediaworks文庫創刊),我也拜托過編輯讓我寫點新的東西……
不是啦,我是問你為什麽想寫這個主題。
為什麽想寫關於愛的故事?
對。
因為,任何人都會為愛情所困吧?
但我的妻子似乎並非如此。事實上,我自己也並非如此。這隻是一個前提罷了。就像鳥兒身為一隻鳥就必須踐踏某處的枝頭,不過如此而已。撰寫小說是一種相當類似符號邏輯學的行為,故事開始的地點就是推論的前提,所以即使故事開始的地點隻是虛幻的海市蜃樓,故事中的人物也不得不踏上那塊土地。小說隻重視軌跡之美,於是錯誤的前提也能導出所有結論。
建立在虛假前提上的命題必定為真——在我成為小說家之前,這個理論一時之間曾令我難以接受。舉例來說,就是這樣的句子:
「若1+1等於3,則2+2等於5。」
若論這句話的真假,所有邏輯學教科書上都會說這是真的,也是正確的。然而究竟有多少人真能接受這個結論呢?至少從前的我就完全無法接受。後來之所以能夠接受這個論調,關鍵就在於和妻子結婚前的一段對話——
這個嘛……如果我們之間有愛情,那就結婚吧!
這句話你說幾年了?騙人!
我沒有騙你。因為我們之間沒有愛情。
這就是重點所在。因為沒有愛情,以「有愛情」為前提的「結婚」就並非謊言,有愛情卻不結婚才是謊言。既然不是謊言,那就是真實。
再舉一個大家比較能實際體會的例子。欠債還錢時的約定也是如此:「有錢的時候就會還錢。」這句話在沒錢的時候說出口也不算謊言,換句話說,就是真實。在我多年前任職的麻將館中,一天至少會聽見二十幾個人吐露如此閃耀的真相。現在恐怕仍是如此吧?
若非謊言則為真實——符號邏輯學的二元化,恐怕正是令我們對這個問題感到偏離日常的主因吧?因為我們的內心某處都希望相信一件事,相信這世上的確有既非真實也非謊言的存在。
也因此,那個以偽命題為前提、基於偽命題而成立的真命題,我也為它取了一個不同於「真實」的名字。
那就是「故事」。
我存在於其中,卻也不存在其中。所有的故事都出自這個矛盾的前提。於是我和她轉搭符號邏輯學上的飛機和船舶,橫渡符號邏輯學的海洋,造訪了這座島嶼。
而第二次的航行就隻有我一個人。
嗆人的草腥味被黃昏一點一點吸收殆盡,我踏上山路,目送係著鈴鐺的山羊,前進火焰樹的叢林,尋訪他們的足跡。潮濕的氣息宛如熱帶風暴的餘味,直透進我的耳內深處。
行至斷崖將樹林截斷之處,天空已是一片幽暗的深藍色。自懸崖下方延伸而出的森林彼端隱約透著白色的朦朧火光。
教堂就在那裏。
我在懸崖邊緣坐下,雙腳伸向虛空之中。即使側耳傾聽也聽不見任何聲音,更沒有什麽歌聲和音樂。或許那裏不是為我而準備的地方吧?
盡管如此,我還是選擇那個地方做為這個故事的起點。或許翻過近兩百頁再回到這裏,就會明白我們曆經過什麽樣的路程,我也由衷期望各位能夠明白。發自不存在任何一處的港灣,就能航抵任何一個地方——包括這座不存在的島嶼。因為除了浪跡描繪出的軌道之外,我沒有任何更有價值的東西足以獻給各位了。
本作中關於教義的敘述,大多引用自博士散落在島上各處的著作,除了在此致上最深的感謝之意,也誠心祈禱博士能安然長眠。他所在的教堂雖然燈火既熄,詩歌已歇,聖經也埋沒在青苔之中,但唯有他留下的話語,如今在我的故事中生生不息。
二〇〇九年十月 杉井 光
剛開始撰寫這個故事時,我突然很想再次將那座島上的風景烙印在眼裏。於是我丟下剛動筆的原稿,發了一封道歉信同時寄給各家編輯,拎起一隻小型登山包便出發前往成田機場。
乘船在海上漂蕩的時間遠比搭飛機的時間長,這種感覺實在有點奇妙。不過那裏畢竟是座地圖上找不到的小島,就算前往的過程仿佛在開金庫的密碼鎖——往來於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四次之後再環繞地球一圈才終於抵達——其實都沒什麽好奇怪的。
然而,小船卻隻是拖著長長的白色泡沫筆直向前。直到太陽西下的時刻,地平線彼端便出現一道灰色的皺紋,那座沒有名字的小島就在前方。
在日照和海風的侵蝕下,水泥碼頭早已變得像起司派一樣鬆鬆軟軟。我走下碼頭,往陸地方向邁步前進,隻覺得海風的濕氣和滲透土壤的燠熱仿佛以我的身體為界線開始融合。椰子樹下的黃槿迎著晚風搖曳,幾個曬成咖啡豆色的漁夫拖著漁網趕過我,之後又停在小徑入口向我招手,而我也向他們揮手致意。感覺每個人的臉孔看起來都有點眼熟。
時間在這座島上是靜止的,或許也意味著離開這座島時必須拋下所有關於這裏的記憶。看了那艘破舊的船大概就能明白——因為從這裏帶走的回憶太重,需要耗費許多油錢才能承載吧?
沒想到旅館老板還真的記得我。
您這次單獨前來嗎?
是啊,我是來搜集資料的。
兩位一起來的時候不是已經搜集了很多資料嗎?
不,這次我打算寫關於失敗者的故事,所以一個人來就夠了。
雖然天色已暗,但我一點也不想待在悶熱的旅館房間,更不想躺在滿是臭蟲的床舖上休息。於是我放下行李,隻帶著水壺和帽子往教堂方向出發。火紅的太陽早已隱沒在島的另一側了。
走在海邊碎石遍布的道路上,我回想起和妻子之間的對話。
為什麽想寫這樣的故事呢?
因為編輯找我寫啊。而且去年文庫係列創刊時(※此指2009年曰本mediaworks文庫創刊),我也拜托過編輯讓我寫點新的東西……
不是啦,我是問你為什麽想寫這個主題。
為什麽想寫關於愛的故事?
對。
因為,任何人都會為愛情所困吧?
但我的妻子似乎並非如此。事實上,我自己也並非如此。這隻是一個前提罷了。就像鳥兒身為一隻鳥就必須踐踏某處的枝頭,不過如此而已。撰寫小說是一種相當類似符號邏輯學的行為,故事開始的地點就是推論的前提,所以即使故事開始的地點隻是虛幻的海市蜃樓,故事中的人物也不得不踏上那塊土地。小說隻重視軌跡之美,於是錯誤的前提也能導出所有結論。
建立在虛假前提上的命題必定為真——在我成為小說家之前,這個理論一時之間曾令我難以接受。舉例來說,就是這樣的句子:
「若1+1等於3,則2+2等於5。」
若論這句話的真假,所有邏輯學教科書上都會說這是真的,也是正確的。然而究竟有多少人真能接受這個結論呢?至少從前的我就完全無法接受。後來之所以能夠接受這個論調,關鍵就在於和妻子結婚前的一段對話——
這個嘛……如果我們之間有愛情,那就結婚吧!
這句話你說幾年了?騙人!
我沒有騙你。因為我們之間沒有愛情。
這就是重點所在。因為沒有愛情,以「有愛情」為前提的「結婚」就並非謊言,有愛情卻不結婚才是謊言。既然不是謊言,那就是真實。
再舉一個大家比較能實際體會的例子。欠債還錢時的約定也是如此:「有錢的時候就會還錢。」這句話在沒錢的時候說出口也不算謊言,換句話說,就是真實。在我多年前任職的麻將館中,一天至少會聽見二十幾個人吐露如此閃耀的真相。現在恐怕仍是如此吧?
若非謊言則為真實——符號邏輯學的二元化,恐怕正是令我們對這個問題感到偏離日常的主因吧?因為我們的內心某處都希望相信一件事,相信這世上的確有既非真實也非謊言的存在。
也因此,那個以偽命題為前提、基於偽命題而成立的真命題,我也為它取了一個不同於「真實」的名字。
那就是「故事」。
我存在於其中,卻也不存在其中。所有的故事都出自這個矛盾的前提。於是我和她轉搭符號邏輯學上的飛機和船舶,橫渡符號邏輯學的海洋,造訪了這座島嶼。
而第二次的航行就隻有我一個人。
嗆人的草腥味被黃昏一點一點吸收殆盡,我踏上山路,目送係著鈴鐺的山羊,前進火焰樹的叢林,尋訪他們的足跡。潮濕的氣息宛如熱帶風暴的餘味,直透進我的耳內深處。
行至斷崖將樹林截斷之處,天空已是一片幽暗的深藍色。自懸崖下方延伸而出的森林彼端隱約透著白色的朦朧火光。
教堂就在那裏。
我在懸崖邊緣坐下,雙腳伸向虛空之中。即使側耳傾聽也聽不見任何聲音,更沒有什麽歌聲和音樂。或許那裏不是為我而準備的地方吧?
盡管如此,我還是選擇那個地方做為這個故事的起點。或許翻過近兩百頁再回到這裏,就會明白我們曆經過什麽樣的路程,我也由衷期望各位能夠明白。發自不存在任何一處的港灣,就能航抵任何一個地方——包括這座不存在的島嶼。因為除了浪跡描繪出的軌道之外,我沒有任何更有價值的東西足以獻給各位了。
本作中關於教義的敘述,大多引用自博士散落在島上各處的著作,除了在此致上最深的感謝之意,也誠心祈禱博士能安然長眠。他所在的教堂雖然燈火既熄,詩歌已歇,聖經也埋沒在青苔之中,但唯有他留下的話語,如今在我的故事中生生不息。
二〇〇九年十月 杉井 光
乘船在海上漂蕩的時間遠比搭飛機的時間長,這種感覺實在有點奇妙。不過那裏畢竟是座地圖上找不到的小島,就算前往的過程仿佛在開金庫的密碼鎖——往來於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四次之後再環繞地球一圈才終於抵達——其實都沒什麽好奇怪的。
然而,小船卻隻是拖著長長的白色泡沫筆直向前。直到太陽西下的時刻,地平線彼端便出現一道灰色的皺紋,那座沒有名字的小島就在前方。
在日照和海風的侵蝕下,水泥碼頭早已變得像起司派一樣鬆鬆軟軟。我走下碼頭,往陸地方向邁步前進,隻覺得海風的濕氣和滲透土壤的燠熱仿佛以我的身體為界線開始融合。椰子樹下的黃槿迎著晚風搖曳,幾個曬成咖啡豆色的漁夫拖著漁網趕過我,之後又停在小徑入口向我招手,而我也向他們揮手致意。感覺每個人的臉孔看起來都有點眼熟。
時間在這座島上是靜止的,或許也意味著離開這座島時必須拋下所有關於這裏的記憶。看了那艘破舊的船大概就能明白——因為從這裏帶走的回憶太重,需要耗費許多油錢才能承載吧?
沒想到旅館老板還真的記得我。
您這次單獨前來嗎?
是啊,我是來搜集資料的。
兩位一起來的時候不是已經搜集了很多資料嗎?
不,這次我打算寫關於失敗者的故事,所以一個人來就夠了。
雖然天色已暗,但我一點也不想待在悶熱的旅館房間,更不想躺在滿是臭蟲的床舖上休息。於是我放下行李,隻帶著水壺和帽子往教堂方向出發。火紅的太陽早已隱沒在島的另一側了。
走在海邊碎石遍布的道路上,我回想起和妻子之間的對話。
為什麽想寫這樣的故事呢?
因為編輯找我寫啊。而且去年文庫係列創刊時(※此指2009年曰本mediaworks文庫創刊),我也拜托過編輯讓我寫點新的東西……
不是啦,我是問你為什麽想寫這個主題。
為什麽想寫關於愛的故事?
對。
因為,任何人都會為愛情所困吧?
但我的妻子似乎並非如此。事實上,我自己也並非如此。這隻是一個前提罷了。就像鳥兒身為一隻鳥就必須踐踏某處的枝頭,不過如此而已。撰寫小說是一種相當類似符號邏輯學的行為,故事開始的地點就是推論的前提,所以即使故事開始的地點隻是虛幻的海市蜃樓,故事中的人物也不得不踏上那塊土地。小說隻重視軌跡之美,於是錯誤的前提也能導出所有結論。
建立在虛假前提上的命題必定為真——在我成為小說家之前,這個理論一時之間曾令我難以接受。舉例來說,就是這樣的句子:
「若1+1等於3,則2+2等於5。」
若論這句話的真假,所有邏輯學教科書上都會說這是真的,也是正確的。然而究竟有多少人真能接受這個結論呢?至少從前的我就完全無法接受。後來之所以能夠接受這個論調,關鍵就在於和妻子結婚前的一段對話——
這個嘛……如果我們之間有愛情,那就結婚吧!
這句話你說幾年了?騙人!
我沒有騙你。因為我們之間沒有愛情。
這就是重點所在。因為沒有愛情,以「有愛情」為前提的「結婚」就並非謊言,有愛情卻不結婚才是謊言。既然不是謊言,那就是真實。
再舉一個大家比較能實際體會的例子。欠債還錢時的約定也是如此:「有錢的時候就會還錢。」這句話在沒錢的時候說出口也不算謊言,換句話說,就是真實。在我多年前任職的麻將館中,一天至少會聽見二十幾個人吐露如此閃耀的真相。現在恐怕仍是如此吧?
若非謊言則為真實——符號邏輯學的二元化,恐怕正是令我們對這個問題感到偏離日常的主因吧?因為我們的內心某處都希望相信一件事,相信這世上的確有既非真實也非謊言的存在。
也因此,那個以偽命題為前提、基於偽命題而成立的真命題,我也為它取了一個不同於「真實」的名字。
那就是「故事」。
我存在於其中,卻也不存在其中。所有的故事都出自這個矛盾的前提。於是我和她轉搭符號邏輯學上的飛機和船舶,橫渡符號邏輯學的海洋,造訪了這座島嶼。
而第二次的航行就隻有我一個人。
嗆人的草腥味被黃昏一點一點吸收殆盡,我踏上山路,目送係著鈴鐺的山羊,前進火焰樹的叢林,尋訪他們的足跡。潮濕的氣息宛如熱帶風暴的餘味,直透進我的耳內深處。
行至斷崖將樹林截斷之處,天空已是一片幽暗的深藍色。自懸崖下方延伸而出的森林彼端隱約透著白色的朦朧火光。
教堂就在那裏。
我在懸崖邊緣坐下,雙腳伸向虛空之中。即使側耳傾聽也聽不見任何聲音,更沒有什麽歌聲和音樂。或許那裏不是為我而準備的地方吧?
盡管如此,我還是選擇那個地方做為這個故事的起點。或許翻過近兩百頁再回到這裏,就會明白我們曆經過什麽樣的路程,我也由衷期望各位能夠明白。發自不存在任何一處的港灣,就能航抵任何一個地方——包括這座不存在的島嶼。因為除了浪跡描繪出的軌道之外,我沒有任何更有價值的東西足以獻給各位了。
本作中關於教義的敘述,大多引用自博士散落在島上各處的著作,除了在此致上最深的感謝之意,也誠心祈禱博士能安然長眠。他所在的教堂雖然燈火既熄,詩歌已歇,聖經也埋沒在青苔之中,但唯有他留下的話語,如今在我的故事中生生不息。
二〇〇九年十月 杉井 光
剛開始撰寫這個故事時,我突然很想再次將那座島上的風景烙印在眼裏。於是我丟下剛動筆的原稿,發了一封道歉信同時寄給各家編輯,拎起一隻小型登山包便出發前往成田機場。
乘船在海上漂蕩的時間遠比搭飛機的時間長,這種感覺實在有點奇妙。不過那裏畢竟是座地圖上找不到的小島,就算前往的過程仿佛在開金庫的密碼鎖——往來於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四次之後再環繞地球一圈才終於抵達——其實都沒什麽好奇怪的。
然而,小船卻隻是拖著長長的白色泡沫筆直向前。直到太陽西下的時刻,地平線彼端便出現一道灰色的皺紋,那座沒有名字的小島就在前方。
在日照和海風的侵蝕下,水泥碼頭早已變得像起司派一樣鬆鬆軟軟。我走下碼頭,往陸地方向邁步前進,隻覺得海風的濕氣和滲透土壤的燠熱仿佛以我的身體為界線開始融合。椰子樹下的黃槿迎著晚風搖曳,幾個曬成咖啡豆色的漁夫拖著漁網趕過我,之後又停在小徑入口向我招手,而我也向他們揮手致意。感覺每個人的臉孔看起來都有點眼熟。
時間在這座島上是靜止的,或許也意味著離開這座島時必須拋下所有關於這裏的記憶。看了那艘破舊的船大概就能明白——因為從這裏帶走的回憶太重,需要耗費許多油錢才能承載吧?
沒想到旅館老板還真的記得我。
您這次單獨前來嗎?
是啊,我是來搜集資料的。
兩位一起來的時候不是已經搜集了很多資料嗎?
不,這次我打算寫關於失敗者的故事,所以一個人來就夠了。
雖然天色已暗,但我一點也不想待在悶熱的旅館房間,更不想躺在滿是臭蟲的床舖上休息。於是我放下行李,隻帶著水壺和帽子往教堂方向出發。火紅的太陽早已隱沒在島的另一側了。
走在海邊碎石遍布的道路上,我回想起和妻子之間的對話。
為什麽想寫這樣的故事呢?
因為編輯找我寫啊。而且去年文庫係列創刊時(※此指2009年曰本mediaworks文庫創刊),我也拜托過編輯讓我寫點新的東西……
不是啦,我是問你為什麽想寫這個主題。
為什麽想寫關於愛的故事?
對。
因為,任何人都會為愛情所困吧?
但我的妻子似乎並非如此。事實上,我自己也並非如此。這隻是一個前提罷了。就像鳥兒身為一隻鳥就必須踐踏某處的枝頭,不過如此而已。撰寫小說是一種相當類似符號邏輯學的行為,故事開始的地點就是推論的前提,所以即使故事開始的地點隻是虛幻的海市蜃樓,故事中的人物也不得不踏上那塊土地。小說隻重視軌跡之美,於是錯誤的前提也能導出所有結論。
建立在虛假前提上的命題必定為真——在我成為小說家之前,這個理論一時之間曾令我難以接受。舉例來說,就是這樣的句子:
「若1+1等於3,則2+2等於5。」
若論這句話的真假,所有邏輯學教科書上都會說這是真的,也是正確的。然而究竟有多少人真能接受這個結論呢?至少從前的我就完全無法接受。後來之所以能夠接受這個論調,關鍵就在於和妻子結婚前的一段對話——
這個嘛……如果我們之間有愛情,那就結婚吧!
這句話你說幾年了?騙人!
我沒有騙你。因為我們之間沒有愛情。
這就是重點所在。因為沒有愛情,以「有愛情」為前提的「結婚」就並非謊言,有愛情卻不結婚才是謊言。既然不是謊言,那就是真實。
再舉一個大家比較能實際體會的例子。欠債還錢時的約定也是如此:「有錢的時候就會還錢。」這句話在沒錢的時候說出口也不算謊言,換句話說,就是真實。在我多年前任職的麻將館中,一天至少會聽見二十幾個人吐露如此閃耀的真相。現在恐怕仍是如此吧?
若非謊言則為真實——符號邏輯學的二元化,恐怕正是令我們對這個問題感到偏離日常的主因吧?因為我們的內心某處都希望相信一件事,相信這世上的確有既非真實也非謊言的存在。
也因此,那個以偽命題為前提、基於偽命題而成立的真命題,我也為它取了一個不同於「真實」的名字。
那就是「故事」。
我存在於其中,卻也不存在其中。所有的故事都出自這個矛盾的前提。於是我和她轉搭符號邏輯學上的飛機和船舶,橫渡符號邏輯學的海洋,造訪了這座島嶼。
而第二次的航行就隻有我一個人。
嗆人的草腥味被黃昏一點一點吸收殆盡,我踏上山路,目送係著鈴鐺的山羊,前進火焰樹的叢林,尋訪他們的足跡。潮濕的氣息宛如熱帶風暴的餘味,直透進我的耳內深處。
行至斷崖將樹林截斷之處,天空已是一片幽暗的深藍色。自懸崖下方延伸而出的森林彼端隱約透著白色的朦朧火光。
教堂就在那裏。
我在懸崖邊緣坐下,雙腳伸向虛空之中。即使側耳傾聽也聽不見任何聲音,更沒有什麽歌聲和音樂。或許那裏不是為我而準備的地方吧?
盡管如此,我還是選擇那個地方做為這個故事的起點。或許翻過近兩百頁再回到這裏,就會明白我們曆經過什麽樣的路程,我也由衷期望各位能夠明白。發自不存在任何一處的港灣,就能航抵任何一個地方——包括這座不存在的島嶼。因為除了浪跡描繪出的軌道之外,我沒有任何更有價值的東西足以獻給各位了。
本作中關於教義的敘述,大多引用自博士散落在島上各處的著作,除了在此致上最深的感謝之意,也誠心祈禱博士能安然長眠。他所在的教堂雖然燈火既熄,詩歌已歇,聖經也埋沒在青苔之中,但唯有他留下的話語,如今在我的故事中生生不息。
二〇〇九年十月 杉井 光
剛開始撰寫這個故事時,我突然很想再次將那座島上的風景烙印在眼裏。於是我丟下剛動筆的原稿,發了一封道歉信同時寄給各家編輯,拎起一隻小型登山包便出發前往成田機場。
乘船在海上漂蕩的時間遠比搭飛機的時間長,這種感覺實在有點奇妙。不過那裏畢竟是座地圖上找不到的小島,就算前往的過程仿佛在開金庫的密碼鎖——往來於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四次之後再環繞地球一圈才終於抵達——其實都沒什麽好奇怪的。
然而,小船卻隻是拖著長長的白色泡沫筆直向前。直到太陽西下的時刻,地平線彼端便出現一道灰色的皺紋,那座沒有名字的小島就在前方。
在日照和海風的侵蝕下,水泥碼頭早已變得像起司派一樣鬆鬆軟軟。我走下碼頭,往陸地方向邁步前進,隻覺得海風的濕氣和滲透土壤的燠熱仿佛以我的身體為界線開始融合。椰子樹下的黃槿迎著晚風搖曳,幾個曬成咖啡豆色的漁夫拖著漁網趕過我,之後又停在小徑入口向我招手,而我也向他們揮手致意。感覺每個人的臉孔看起來都有點眼熟。
時間在這座島上是靜止的,或許也意味著離開這座島時必須拋下所有關於這裏的記憶。看了那艘破舊的船大概就能明白——因為從這裏帶走的回憶太重,需要耗費許多油錢才能承載吧?
沒想到旅館老板還真的記得我。
您這次單獨前來嗎?
是啊,我是來搜集資料的。
兩位一起來的時候不是已經搜集了很多資料嗎?
不,這次我打算寫關於失敗者的故事,所以一個人來就夠了。
雖然天色已暗,但我一點也不想待在悶熱的旅館房間,更不想躺在滿是臭蟲的床舖上休息。於是我放下行李,隻帶著水壺和帽子往教堂方向出發。火紅的太陽早已隱沒在島的另一側了。
走在海邊碎石遍布的道路上,我回想起和妻子之間的對話。
為什麽想寫這樣的故事呢?
因為編輯找我寫啊。而且去年文庫係列創刊時(※此指2009年曰本mediaworks文庫創刊),我也拜托過編輯讓我寫點新的東西……
不是啦,我是問你為什麽想寫這個主題。
為什麽想寫關於愛的故事?
對。
因為,任何人都會為愛情所困吧?
但我的妻子似乎並非如此。事實上,我自己也並非如此。這隻是一個前提罷了。就像鳥兒身為一隻鳥就必須踐踏某處的枝頭,不過如此而已。撰寫小說是一種相當類似符號邏輯學的行為,故事開始的地點就是推論的前提,所以即使故事開始的地點隻是虛幻的海市蜃樓,故事中的人物也不得不踏上那塊土地。小說隻重視軌跡之美,於是錯誤的前提也能導出所有結論。
建立在虛假前提上的命題必定為真——在我成為小說家之前,這個理論一時之間曾令我難以接受。舉例來說,就是這樣的句子:
「若1+1等於3,則2+2等於5。」
若論這句話的真假,所有邏輯學教科書上都會說這是真的,也是正確的。然而究竟有多少人真能接受這個結論呢?至少從前的我就完全無法接受。後來之所以能夠接受這個論調,關鍵就在於和妻子結婚前的一段對話——
這個嘛……如果我們之間有愛情,那就結婚吧!
這句話你說幾年了?騙人!
我沒有騙你。因為我們之間沒有愛情。
這就是重點所在。因為沒有愛情,以「有愛情」為前提的「結婚」就並非謊言,有愛情卻不結婚才是謊言。既然不是謊言,那就是真實。
再舉一個大家比較能實際體會的例子。欠債還錢時的約定也是如此:「有錢的時候就會還錢。」這句話在沒錢的時候說出口也不算謊言,換句話說,就是真實。在我多年前任職的麻將館中,一天至少會聽見二十幾個人吐露如此閃耀的真相。現在恐怕仍是如此吧?
若非謊言則為真實——符號邏輯學的二元化,恐怕正是令我們對這個問題感到偏離日常的主因吧?因為我們的內心某處都希望相信一件事,相信這世上的確有既非真實也非謊言的存在。
也因此,那個以偽命題為前提、基於偽命題而成立的真命題,我也為它取了一個不同於「真實」的名字。
那就是「故事」。
我存在於其中,卻也不存在其中。所有的故事都出自這個矛盾的前提。於是我和她轉搭符號邏輯學上的飛機和船舶,橫渡符號邏輯學的海洋,造訪了這座島嶼。
而第二次的航行就隻有我一個人。
嗆人的草腥味被黃昏一點一點吸收殆盡,我踏上山路,目送係著鈴鐺的山羊,前進火焰樹的叢林,尋訪他們的足跡。潮濕的氣息宛如熱帶風暴的餘味,直透進我的耳內深處。
行至斷崖將樹林截斷之處,天空已是一片幽暗的深藍色。自懸崖下方延伸而出的森林彼端隱約透著白色的朦朧火光。
教堂就在那裏。
我在懸崖邊緣坐下,雙腳伸向虛空之中。即使側耳傾聽也聽不見任何聲音,更沒有什麽歌聲和音樂。或許那裏不是為我而準備的地方吧?
盡管如此,我還是選擇那個地方做為這個故事的起點。或許翻過近兩百頁再回到這裏,就會明白我們曆經過什麽樣的路程,我也由衷期望各位能夠明白。發自不存在任何一處的港灣,就能航抵任何一個地方——包括這座不存在的島嶼。因為除了浪跡描繪出的軌道之外,我沒有任何更有價值的東西足以獻給各位了。
本作中關於教義的敘述,大多引用自博士散落在島上各處的著作,除了在此致上最深的感謝之意,也誠心祈禱博士能安然長眠。他所在的教堂雖然燈火既熄,詩歌已歇,聖經也埋沒在青苔之中,但唯有他留下的話語,如今在我的故事中生生不息。
二〇〇九年十月 杉井 光
剛開始撰寫這個故事時,我突然很想再次將那座島上的風景烙印在眼裏。於是我丟下剛動筆的原稿,發了一封道歉信同時寄給各家編輯,拎起一隻小型登山包便出發前往成田機場。
乘船在海上漂蕩的時間遠比搭飛機的時間長,這種感覺實在有點奇妙。不過那裏畢竟是座地圖上找不到的小島,就算前往的過程仿佛在開金庫的密碼鎖——往來於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四次之後再環繞地球一圈才終於抵達——其實都沒什麽好奇怪的。
然而,小船卻隻是拖著長長的白色泡沫筆直向前。直到太陽西下的時刻,地平線彼端便出現一道灰色的皺紋,那座沒有名字的小島就在前方。
在日照和海風的侵蝕下,水泥碼頭早已變得像起司派一樣鬆鬆軟軟。我走下碼頭,往陸地方向邁步前進,隻覺得海風的濕氣和滲透土壤的燠熱仿佛以我的身體為界線開始融合。椰子樹下的黃槿迎著晚風搖曳,幾個曬成咖啡豆色的漁夫拖著漁網趕過我,之後又停在小徑入口向我招手,而我也向他們揮手致意。感覺每個人的臉孔看起來都有點眼熟。
時間在這座島上是靜止的,或許也意味著離開這座島時必須拋下所有關於這裏的記憶。看了那艘破舊的船大概就能明白——因為從這裏帶走的回憶太重,需要耗費許多油錢才能承載吧?
沒想到旅館老板還真的記得我。
您這次單獨前來嗎?
是啊,我是來搜集資料的。
兩位一起來的時候不是已經搜集了很多資料嗎?
不,這次我打算寫關於失敗者的故事,所以一個人來就夠了。
雖然天色已暗,但我一點也不想待在悶熱的旅館房間,更不想躺在滿是臭蟲的床舖上休息。於是我放下行李,隻帶著水壺和帽子往教堂方向出發。火紅的太陽早已隱沒在島的另一側了。
走在海邊碎石遍布的道路上,我回想起和妻子之間的對話。
為什麽想寫這樣的故事呢?
因為編輯找我寫啊。而且去年文庫係列創刊時(※此指2009年曰本mediaworks文庫創刊),我也拜托過編輯讓我寫點新的東西……
不是啦,我是問你為什麽想寫這個主題。
為什麽想寫關於愛的故事?
對。
因為,任何人都會為愛情所困吧?
但我的妻子似乎並非如此。事實上,我自己也並非如此。這隻是一個前提罷了。就像鳥兒身為一隻鳥就必須踐踏某處的枝頭,不過如此而已。撰寫小說是一種相當類似符號邏輯學的行為,故事開始的地點就是推論的前提,所以即使故事開始的地點隻是虛幻的海市蜃樓,故事中的人物也不得不踏上那塊土地。小說隻重視軌跡之美,於是錯誤的前提也能導出所有結論。
建立在虛假前提上的命題必定為真——在我成為小說家之前,這個理論一時之間曾令我難以接受。舉例來說,就是這樣的句子:
「若1+1等於3,則2+2等於5。」
若論這句話的真假,所有邏輯學教科書上都會說這是真的,也是正確的。然而究竟有多少人真能接受這個結論呢?至少從前的我就完全無法接受。後來之所以能夠接受這個論調,關鍵就在於和妻子結婚前的一段對話——
這個嘛……如果我們之間有愛情,那就結婚吧!
這句話你說幾年了?騙人!
我沒有騙你。因為我們之間沒有愛情。
這就是重點所在。因為沒有愛情,以「有愛情」為前提的「結婚」就並非謊言,有愛情卻不結婚才是謊言。既然不是謊言,那就是真實。
再舉一個大家比較能實際體會的例子。欠債還錢時的約定也是如此:「有錢的時候就會還錢。」這句話在沒錢的時候說出口也不算謊言,換句話說,就是真實。在我多年前任職的麻將館中,一天至少會聽見二十幾個人吐露如此閃耀的真相。現在恐怕仍是如此吧?
若非謊言則為真實——符號邏輯學的二元化,恐怕正是令我們對這個問題感到偏離日常的主因吧?因為我們的內心某處都希望相信一件事,相信這世上的確有既非真實也非謊言的存在。
也因此,那個以偽命題為前提、基於偽命題而成立的真命題,我也為它取了一個不同於「真實」的名字。
那就是「故事」。
我存在於其中,卻也不存在其中。所有的故事都出自這個矛盾的前提。於是我和她轉搭符號邏輯學上的飛機和船舶,橫渡符號邏輯學的海洋,造訪了這座島嶼。
而第二次的航行就隻有我一個人。
嗆人的草腥味被黃昏一點一點吸收殆盡,我踏上山路,目送係著鈴鐺的山羊,前進火焰樹的叢林,尋訪他們的足跡。潮濕的氣息宛如熱帶風暴的餘味,直透進我的耳內深處。
行至斷崖將樹林截斷之處,天空已是一片幽暗的深藍色。自懸崖下方延伸而出的森林彼端隱約透著白色的朦朧火光。
教堂就在那裏。
我在懸崖邊緣坐下,雙腳伸向虛空之中。即使側耳傾聽也聽不見任何聲音,更沒有什麽歌聲和音樂。或許那裏不是為我而準備的地方吧?
盡管如此,我還是選擇那個地方做為這個故事的起點。或許翻過近兩百頁再回到這裏,就會明白我們曆經過什麽樣的路程,我也由衷期望各位能夠明白。發自不存在任何一處的港灣,就能航抵任何一個地方——包括這座不存在的島嶼。因為除了浪跡描繪出的軌道之外,我沒有任何更有價值的東西足以獻給各位了。
本作中關於教義的敘述,大多引用自博士散落在島上各處的著作,除了在此致上最深的感謝之意,也誠心祈禱博士能安然長眠。他所在的教堂雖然燈火既熄,詩歌已歇,聖經也埋沒在青苔之中,但唯有他留下的話語,如今在我的故事中生生不息。
二〇〇九年十月 杉井 光
剛開始撰寫這個故事時,我突然很想再次將那座島上的風景烙印在眼裏。於是我丟下剛動筆的原稿,發了一封道歉信同時寄給各家編輯,拎起一隻小型登山包便出發前往成田機場。
乘船在海上漂蕩的時間遠比搭飛機的時間長,這種感覺實在有點奇妙。不過那裏畢竟是座地圖上找不到的小島,就算前往的過程仿佛在開金庫的密碼鎖——往來於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四次之後再環繞地球一圈才終於抵達——其實都沒什麽好奇怪的。
然而,小船卻隻是拖著長長的白色泡沫筆直向前。直到太陽西下的時刻,地平線彼端便出現一道灰色的皺紋,那座沒有名字的小島就在前方。
在日照和海風的侵蝕下,水泥碼頭早已變得像起司派一樣鬆鬆軟軟。我走下碼頭,往陸地方向邁步前進,隻覺得海風的濕氣和滲透土壤的燠熱仿佛以我的身體為界線開始融合。椰子樹下的黃槿迎著晚風搖曳,幾個曬成咖啡豆色的漁夫拖著漁網趕過我,之後又停在小徑入口向我招手,而我也向他們揮手致意。感覺每個人的臉孔看起來都有點眼熟。
時間在這座島上是靜止的,或許也意味著離開這座島時必須拋下所有關於這裏的記憶。看了那艘破舊的船大概就能明白——因為從這裏帶走的回憶太重,需要耗費許多油錢才能承載吧?
沒想到旅館老板還真的記得我。
您這次單獨前來嗎?
是啊,我是來搜集資料的。
兩位一起來的時候不是已經搜集了很多資料嗎?
不,這次我打算寫關於失敗者的故事,所以一個人來就夠了。
雖然天色已暗,但我一點也不想待在悶熱的旅館房間,更不想躺在滿是臭蟲的床舖上休息。於是我放下行李,隻帶著水壺和帽子往教堂方向出發。火紅的太陽早已隱沒在島的另一側了。
走在海邊碎石遍布的道路上,我回想起和妻子之間的對話。
為什麽想寫這樣的故事呢?
因為編輯找我寫啊。而且去年文庫係列創刊時(※此指2009年曰本mediaworks文庫創刊),我也拜托過編輯讓我寫點新的東西……
不是啦,我是問你為什麽想寫這個主題。
為什麽想寫關於愛的故事?
對。
因為,任何人都會為愛情所困吧?
但我的妻子似乎並非如此。事實上,我自己也並非如此。這隻是一個前提罷了。就像鳥兒身為一隻鳥就必須踐踏某處的枝頭,不過如此而已。撰寫小說是一種相當類似符號邏輯學的行為,故事開始的地點就是推論的前提,所以即使故事開始的地點隻是虛幻的海市蜃樓,故事中的人物也不得不踏上那塊土地。小說隻重視軌跡之美,於是錯誤的前提也能導出所有結論。
建立在虛假前提上的命題必定為真——在我成為小說家之前,這個理論一時之間曾令我難以接受。舉例來說,就是這樣的句子:
「若1+1等於3,則2+2等於5。」
若論這句話的真假,所有邏輯學教科書上都會說這是真的,也是正確的。然而究竟有多少人真能接受這個結論呢?至少從前的我就完全無法接受。後來之所以能夠接受這個論調,關鍵就在於和妻子結婚前的一段對話——
這個嘛……如果我們之間有愛情,那就結婚吧!
這句話你說幾年了?騙人!
我沒有騙你。因為我們之間沒有愛情。
這就是重點所在。因為沒有愛情,以「有愛情」為前提的「結婚」就並非謊言,有愛情卻不結婚才是謊言。既然不是謊言,那就是真實。
再舉一個大家比較能實際體會的例子。欠債還錢時的約定也是如此:「有錢的時候就會還錢。」這句話在沒錢的時候說出口也不算謊言,換句話說,就是真實。在我多年前任職的麻將館中,一天至少會聽見二十幾個人吐露如此閃耀的真相。現在恐怕仍是如此吧?
若非謊言則為真實——符號邏輯學的二元化,恐怕正是令我們對這個問題感到偏離日常的主因吧?因為我們的內心某處都希望相信一件事,相信這世上的確有既非真實也非謊言的存在。
也因此,那個以偽命題為前提、基於偽命題而成立的真命題,我也為它取了一個不同於「真實」的名字。
那就是「故事」。
我存在於其中,卻也不存在其中。所有的故事都出自這個矛盾的前提。於是我和她轉搭符號邏輯學上的飛機和船舶,橫渡符號邏輯學的海洋,造訪了這座島嶼。
而第二次的航行就隻有我一個人。
嗆人的草腥味被黃昏一點一點吸收殆盡,我踏上山路,目送係著鈴鐺的山羊,前進火焰樹的叢林,尋訪他們的足跡。潮濕的氣息宛如熱帶風暴的餘味,直透進我的耳內深處。
行至斷崖將樹林截斷之處,天空已是一片幽暗的深藍色。自懸崖下方延伸而出的森林彼端隱約透著白色的朦朧火光。
教堂就在那裏。
我在懸崖邊緣坐下,雙腳伸向虛空之中。即使側耳傾聽也聽不見任何聲音,更沒有什麽歌聲和音樂。或許那裏不是為我而準備的地方吧?
盡管如此,我還是選擇那個地方做為這個故事的起點。或許翻過近兩百頁再回到這裏,就會明白我們曆經過什麽樣的路程,我也由衷期望各位能夠明白。發自不存在任何一處的港灣,就能航抵任何一個地方——包括這座不存在的島嶼。因為除了浪跡描繪出的軌道之外,我沒有任何更有價值的東西足以獻給各位了。
本作中關於教義的敘述,大多引用自博士散落在島上各處的著作,除了在此致上最深的感謝之意,也誠心祈禱博士能安然長眠。他所在的教堂雖然燈火既熄,詩歌已歇,聖經也埋沒在青苔之中,但唯有他留下的話語,如今在我的故事中生生不息。
二〇〇九年十月 杉井 光
剛開始撰寫這個故事時,我突然很想再次將那座島上的風景烙印在眼裏。於是我丟下剛動筆的原稿,發了一封道歉信同時寄給各家編輯,拎起一隻小型登山包便出發前往成田機場。
乘船在海上漂蕩的時間遠比搭飛機的時間長,這種感覺實在有點奇妙。不過那裏畢竟是座地圖上找不到的小島,就算前往的過程仿佛在開金庫的密碼鎖——往來於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四次之後再環繞地球一圈才終於抵達——其實都沒什麽好奇怪的。
然而,小船卻隻是拖著長長的白色泡沫筆直向前。直到太陽西下的時刻,地平線彼端便出現一道灰色的皺紋,那座沒有名字的小島就在前方。
在日照和海風的侵蝕下,水泥碼頭早已變得像起司派一樣鬆鬆軟軟。我走下碼頭,往陸地方向邁步前進,隻覺得海風的濕氣和滲透土壤的燠熱仿佛以我的身體為界線開始融合。椰子樹下的黃槿迎著晚風搖曳,幾個曬成咖啡豆色的漁夫拖著漁網趕過我,之後又停在小徑入口向我招手,而我也向他們揮手致意。感覺每個人的臉孔看起來都有點眼熟。
時間在這座島上是靜止的,或許也意味著離開這座島時必須拋下所有關於這裏的記憶。看了那艘破舊的船大概就能明白——因為從這裏帶走的回憶太重,需要耗費許多油錢才能承載吧?
沒想到旅館老板還真的記得我。
您這次單獨前來嗎?
是啊,我是來搜集資料的。
兩位一起來的時候不是已經搜集了很多資料嗎?
不,這次我打算寫關於失敗者的故事,所以一個人來就夠了。
雖然天色已暗,但我一點也不想待在悶熱的旅館房間,更不想躺在滿是臭蟲的床舖上休息。於是我放下行李,隻帶著水壺和帽子往教堂方向出發。火紅的太陽早已隱沒在島的另一側了。
走在海邊碎石遍布的道路上,我回想起和妻子之間的對話。
為什麽想寫這樣的故事呢?
因為編輯找我寫啊。而且去年文庫係列創刊時(※此指2009年曰本mediaworks文庫創刊),我也拜托過編輯讓我寫點新的東西……
不是啦,我是問你為什麽想寫這個主題。
為什麽想寫關於愛的故事?
對。
因為,任何人都會為愛情所困吧?
但我的妻子似乎並非如此。事實上,我自己也並非如此。這隻是一個前提罷了。就像鳥兒身為一隻鳥就必須踐踏某處的枝頭,不過如此而已。撰寫小說是一種相當類似符號邏輯學的行為,故事開始的地點就是推論的前提,所以即使故事開始的地點隻是虛幻的海市蜃樓,故事中的人物也不得不踏上那塊土地。小說隻重視軌跡之美,於是錯誤的前提也能導出所有結論。
建立在虛假前提上的命題必定為真——在我成為小說家之前,這個理論一時之間曾令我難以接受。舉例來說,就是這樣的句子:
「若1+1等於3,則2+2等於5。」
若論這句話的真假,所有邏輯學教科書上都會說這是真的,也是正確的。然而究竟有多少人真能接受這個結論呢?至少從前的我就完全無法接受。後來之所以能夠接受這個論調,關鍵就在於和妻子結婚前的一段對話——
這個嘛……如果我們之間有愛情,那就結婚吧!
這句話你說幾年了?騙人!
我沒有騙你。因為我們之間沒有愛情。
這就是重點所在。因為沒有愛情,以「有愛情」為前提的「結婚」就並非謊言,有愛情卻不結婚才是謊言。既然不是謊言,那就是真實。
再舉一個大家比較能實際體會的例子。欠債還錢時的約定也是如此:「有錢的時候就會還錢。」這句話在沒錢的時候說出口也不算謊言,換句話說,就是真實。在我多年前任職的麻將館中,一天至少會聽見二十幾個人吐露如此閃耀的真相。現在恐怕仍是如此吧?
若非謊言則為真實——符號邏輯學的二元化,恐怕正是令我們對這個問題感到偏離日常的主因吧?因為我們的內心某處都希望相信一件事,相信這世上的確有既非真實也非謊言的存在。
也因此,那個以偽命題為前提、基於偽命題而成立的真命題,我也為它取了一個不同於「真實」的名字。
那就是「故事」。
我存在於其中,卻也不存在其中。所有的故事都出自這個矛盾的前提。於是我和她轉搭符號邏輯學上的飛機和船舶,橫渡符號邏輯學的海洋,造訪了這座島嶼。
而第二次的航行就隻有我一個人。
嗆人的草腥味被黃昏一點一點吸收殆盡,我踏上山路,目送係著鈴鐺的山羊,前進火焰樹的叢林,尋訪他們的足跡。潮濕的氣息宛如熱帶風暴的餘味,直透進我的耳內深處。
行至斷崖將樹林截斷之處,天空已是一片幽暗的深藍色。自懸崖下方延伸而出的森林彼端隱約透著白色的朦朧火光。
教堂就在那裏。
我在懸崖邊緣坐下,雙腳伸向虛空之中。即使側耳傾聽也聽不見任何聲音,更沒有什麽歌聲和音樂。或許那裏不是為我而準備的地方吧?
盡管如此,我還是選擇那個地方做為這個故事的起點。或許翻過近兩百頁再回到這裏,就會明白我們曆經過什麽樣的路程,我也由衷期望各位能夠明白。發自不存在任何一處的港灣,就能航抵任何一個地方——包括這座不存在的島嶼。因為除了浪跡描繪出的軌道之外,我沒有任何更有價值的東西足以獻給各位了。
本作中關於教義的敘述,大多引用自博士散落在島上各處的著作,除了在此致上最深的感謝之意,也誠心祈禱博士能安然長眠。他所在的教堂雖然燈火既熄,詩歌已歇,聖經也埋沒在青苔之中,但唯有他留下的話語,如今在我的故事中生生不息。
二〇〇九年十月 杉井 光
剛開始撰寫這個故事時,我突然很想再次將那座島上的風景烙印在眼裏。於是我丟下剛動筆的原稿,發了一封道歉信同時寄給各家編輯,拎起一隻小型登山包便出發前往成田機場。
乘船在海上漂蕩的時間遠比搭飛機的時間長,這種感覺實在有點奇妙。不過那裏畢竟是座地圖上找不到的小島,就算前往的過程仿佛在開金庫的密碼鎖——往來於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四次之後再環繞地球一圈才終於抵達——其實都沒什麽好奇怪的。
然而,小船卻隻是拖著長長的白色泡沫筆直向前。直到太陽西下的時刻,地平線彼端便出現一道灰色的皺紋,那座沒有名字的小島就在前方。
在日照和海風的侵蝕下,水泥碼頭早已變得像起司派一樣鬆鬆軟軟。我走下碼頭,往陸地方向邁步前進,隻覺得海風的濕氣和滲透土壤的燠熱仿佛以我的身體為界線開始融合。椰子樹下的黃槿迎著晚風搖曳,幾個曬成咖啡豆色的漁夫拖著漁網趕過我,之後又停在小徑入口向我招手,而我也向他們揮手致意。感覺每個人的臉孔看起來都有點眼熟。
時間在這座島上是靜止的,或許也意味著離開這座島時必須拋下所有關於這裏的記憶。看了那艘破舊的船大概就能明白——因為從這裏帶走的回憶太重,需要耗費許多油錢才能承載吧?
沒想到旅館老板還真的記得我。
您這次單獨前來嗎?
是啊,我是來搜集資料的。
兩位一起來的時候不是已經搜集了很多資料嗎?
不,這次我打算寫關於失敗者的故事,所以一個人來就夠了。
雖然天色已暗,但我一點也不想待在悶熱的旅館房間,更不想躺在滿是臭蟲的床舖上休息。於是我放下行李,隻帶著水壺和帽子往教堂方向出發。火紅的太陽早已隱沒在島的另一側了。
走在海邊碎石遍布的道路上,我回想起和妻子之間的對話。
為什麽想寫這樣的故事呢?
因為編輯找我寫啊。而且去年文庫係列創刊時(※此指2009年曰本mediaworks文庫創刊),我也拜托過編輯讓我寫點新的東西……
不是啦,我是問你為什麽想寫這個主題。
為什麽想寫關於愛的故事?
對。
因為,任何人都會為愛情所困吧?
但我的妻子似乎並非如此。事實上,我自己也並非如此。這隻是一個前提罷了。就像鳥兒身為一隻鳥就必須踐踏某處的枝頭,不過如此而已。撰寫小說是一種相當類似符號邏輯學的行為,故事開始的地點就是推論的前提,所以即使故事開始的地點隻是虛幻的海市蜃樓,故事中的人物也不得不踏上那塊土地。小說隻重視軌跡之美,於是錯誤的前提也能導出所有結論。
建立在虛假前提上的命題必定為真——在我成為小說家之前,這個理論一時之間曾令我難以接受。舉例來說,就是這樣的句子:
「若1+1等於3,則2+2等於5。」
若論這句話的真假,所有邏輯學教科書上都會說這是真的,也是正確的。然而究竟有多少人真能接受這個結論呢?至少從前的我就完全無法接受。後來之所以能夠接受這個論調,關鍵就在於和妻子結婚前的一段對話——
這個嘛……如果我們之間有愛情,那就結婚吧!
這句話你說幾年了?騙人!
我沒有騙你。因為我們之間沒有愛情。
這就是重點所在。因為沒有愛情,以「有愛情」為前提的「結婚」就並非謊言,有愛情卻不結婚才是謊言。既然不是謊言,那就是真實。
再舉一個大家比較能實際體會的例子。欠債還錢時的約定也是如此:「有錢的時候就會還錢。」這句話在沒錢的時候說出口也不算謊言,換句話說,就是真實。在我多年前任職的麻將館中,一天至少會聽見二十幾個人吐露如此閃耀的真相。現在恐怕仍是如此吧?
若非謊言則為真實——符號邏輯學的二元化,恐怕正是令我們對這個問題感到偏離日常的主因吧?因為我們的內心某處都希望相信一件事,相信這世上的確有既非真實也非謊言的存在。
也因此,那個以偽命題為前提、基於偽命題而成立的真命題,我也為它取了一個不同於「真實」的名字。
那就是「故事」。
我存在於其中,卻也不存在其中。所有的故事都出自這個矛盾的前提。於是我和她轉搭符號邏輯學上的飛機和船舶,橫渡符號邏輯學的海洋,造訪了這座島嶼。
而第二次的航行就隻有我一個人。
嗆人的草腥味被黃昏一點一點吸收殆盡,我踏上山路,目送係著鈴鐺的山羊,前進火焰樹的叢林,尋訪他們的足跡。潮濕的氣息宛如熱帶風暴的餘味,直透進我的耳內深處。
行至斷崖將樹林截斷之處,天空已是一片幽暗的深藍色。自懸崖下方延伸而出的森林彼端隱約透著白色的朦朧火光。
教堂就在那裏。
我在懸崖邊緣坐下,雙腳伸向虛空之中。即使側耳傾聽也聽不見任何聲音,更沒有什麽歌聲和音樂。或許那裏不是為我而準備的地方吧?
盡管如此,我還是選擇那個地方做為這個故事的起點。或許翻過近兩百頁再回到這裏,就會明白我們曆經過什麽樣的路程,我也由衷期望各位能夠明白。發自不存在任何一處的港灣,就能航抵任何一個地方——包括這座不存在的島嶼。因為除了浪跡描繪出的軌道之外,我沒有任何更有價值的東西足以獻給各位了。
本作中關於教義的敘述,大多引用自博士散落在島上各處的著作,除了在此致上最深的感謝之意,也誠心祈禱博士能安然長眠。他所在的教堂雖然燈火既熄,詩歌已歇,聖經也埋沒在青苔之中,但唯有他留下的話語,如今在我的故事中生生不息。
二〇〇九年十月 杉井 光
剛開始撰寫這個故事時,我突然很想再次將那座島上的風景烙印在眼裏。於是我丟下剛動筆的原稿,發了一封道歉信同時寄給各家編輯,拎起一隻小型登山包便出發前往成田機場。
乘船在海上漂蕩的時間遠比搭飛機的時間長,這種感覺實在有點奇妙。不過那裏畢竟是座地圖上找不到的小島,就算前往的過程仿佛在開金庫的密碼鎖——往來於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四次之後再環繞地球一圈才終於抵達——其實都沒什麽好奇怪的。
然而,小船卻隻是拖著長長的白色泡沫筆直向前。直到太陽西下的時刻,地平線彼端便出現一道灰色的皺紋,那座沒有名字的小島就在前方。
在日照和海風的侵蝕下,水泥碼頭早已變得像起司派一樣鬆鬆軟軟。我走下碼頭,往陸地方向邁步前進,隻覺得海風的濕氣和滲透土壤的燠熱仿佛以我的身體為界線開始融合。椰子樹下的黃槿迎著晚風搖曳,幾個曬成咖啡豆色的漁夫拖著漁網趕過我,之後又停在小徑入口向我招手,而我也向他們揮手致意。感覺每個人的臉孔看起來都有點眼熟。
時間在這座島上是靜止的,或許也意味著離開這座島時必須拋下所有關於這裏的記憶。看了那艘破舊的船大概就能明白——因為從這裏帶走的回憶太重,需要耗費許多油錢才能承載吧?
沒想到旅館老板還真的記得我。
您這次單獨前來嗎?
是啊,我是來搜集資料的。
兩位一起來的時候不是已經搜集了很多資料嗎?
不,這次我打算寫關於失敗者的故事,所以一個人來就夠了。
雖然天色已暗,但我一點也不想待在悶熱的旅館房間,更不想躺在滿是臭蟲的床舖上休息。於是我放下行李,隻帶著水壺和帽子往教堂方向出發。火紅的太陽早已隱沒在島的另一側了。
走在海邊碎石遍布的道路上,我回想起和妻子之間的對話。
為什麽想寫這樣的故事呢?
因為編輯找我寫啊。而且去年文庫係列創刊時(※此指2009年曰本mediaworks文庫創刊),我也拜托過編輯讓我寫點新的東西……
不是啦,我是問你為什麽想寫這個主題。
為什麽想寫關於愛的故事?
對。
因為,任何人都會為愛情所困吧?
但我的妻子似乎並非如此。事實上,我自己也並非如此。這隻是一個前提罷了。就像鳥兒身為一隻鳥就必須踐踏某處的枝頭,不過如此而已。撰寫小說是一種相當類似符號邏輯學的行為,故事開始的地點就是推論的前提,所以即使故事開始的地點隻是虛幻的海市蜃樓,故事中的人物也不得不踏上那塊土地。小說隻重視軌跡之美,於是錯誤的前提也能導出所有結論。
建立在虛假前提上的命題必定為真——在我成為小說家之前,這個理論一時之間曾令我難以接受。舉例來說,就是這樣的句子:
「若1+1等於3,則2+2等於5。」
若論這句話的真假,所有邏輯學教科書上都會說這是真的,也是正確的。然而究竟有多少人真能接受這個結論呢?至少從前的我就完全無法接受。後來之所以能夠接受這個論調,關鍵就在於和妻子結婚前的一段對話——
這個嘛……如果我們之間有愛情,那就結婚吧!
這句話你說幾年了?騙人!
我沒有騙你。因為我們之間沒有愛情。
這就是重點所在。因為沒有愛情,以「有愛情」為前提的「結婚」就並非謊言,有愛情卻不結婚才是謊言。既然不是謊言,那就是真實。
再舉一個大家比較能實際體會的例子。欠債還錢時的約定也是如此:「有錢的時候就會還錢。」這句話在沒錢的時候說出口也不算謊言,換句話說,就是真實。在我多年前任職的麻將館中,一天至少會聽見二十幾個人吐露如此閃耀的真相。現在恐怕仍是如此吧?
若非謊言則為真實——符號邏輯學的二元化,恐怕正是令我們對這個問題感到偏離日常的主因吧?因為我們的內心某處都希望相信一件事,相信這世上的確有既非真實也非謊言的存在。
也因此,那個以偽命題為前提、基於偽命題而成立的真命題,我也為它取了一個不同於「真實」的名字。
那就是「故事」。
我存在於其中,卻也不存在其中。所有的故事都出自這個矛盾的前提。於是我和她轉搭符號邏輯學上的飛機和船舶,橫渡符號邏輯學的海洋,造訪了這座島嶼。
而第二次的航行就隻有我一個人。
嗆人的草腥味被黃昏一點一點吸收殆盡,我踏上山路,目送係著鈴鐺的山羊,前進火焰樹的叢林,尋訪他們的足跡。潮濕的氣息宛如熱帶風暴的餘味,直透進我的耳內深處。
行至斷崖將樹林截斷之處,天空已是一片幽暗的深藍色。自懸崖下方延伸而出的森林彼端隱約透著白色的朦朧火光。
教堂就在那裏。
我在懸崖邊緣坐下,雙腳伸向虛空之中。即使側耳傾聽也聽不見任何聲音,更沒有什麽歌聲和音樂。或許那裏不是為我而準備的地方吧?
盡管如此,我還是選擇那個地方做為這個故事的起點。或許翻過近兩百頁再回到這裏,就會明白我們曆經過什麽樣的路程,我也由衷期望各位能夠明白。發自不存在任何一處的港灣,就能航抵任何一個地方——包括這座不存在的島嶼。因為除了浪跡描繪出的軌道之外,我沒有任何更有價值的東西足以獻給各位了。
本作中關於教義的敘述,大多引用自博士散落在島上各處的著作,除了在此致上最深的感謝之意,也誠心祈禱博士能安然長眠。他所在的教堂雖然燈火既熄,詩歌已歇,聖經也埋沒在青苔之中,但唯有他留下的話語,如今在我的故事中生生不息。
二〇〇九年十月 杉井 光
剛開始撰寫這個故事時,我突然很想再次將那座島上的風景烙印在眼裏。於是我丟下剛動筆的原稿,發了一封道歉信同時寄給各家編輯,拎起一隻小型登山包便出發前往成田機場。
乘船在海上漂蕩的時間遠比搭飛機的時間長,這種感覺實在有點奇妙。不過那裏畢竟是座地圖上找不到的小島,就算前往的過程仿佛在開金庫的密碼鎖——往來於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四次之後再環繞地球一圈才終於抵達——其實都沒什麽好奇怪的。
然而,小船卻隻是拖著長長的白色泡沫筆直向前。直到太陽西下的時刻,地平線彼端便出現一道灰色的皺紋,那座沒有名字的小島就在前方。
在日照和海風的侵蝕下,水泥碼頭早已變得像起司派一樣鬆鬆軟軟。我走下碼頭,往陸地方向邁步前進,隻覺得海風的濕氣和滲透土壤的燠熱仿佛以我的身體為界線開始融合。椰子樹下的黃槿迎著晚風搖曳,幾個曬成咖啡豆色的漁夫拖著漁網趕過我,之後又停在小徑入口向我招手,而我也向他們揮手致意。感覺每個人的臉孔看起來都有點眼熟。
時間在這座島上是靜止的,或許也意味著離開這座島時必須拋下所有關於這裏的記憶。看了那艘破舊的船大概就能明白——因為從這裏帶走的回憶太重,需要耗費許多油錢才能承載吧?
沒想到旅館老板還真的記得我。
您這次單獨前來嗎?
是啊,我是來搜集資料的。
兩位一起來的時候不是已經搜集了很多資料嗎?
不,這次我打算寫關於失敗者的故事,所以一個人來就夠了。
雖然天色已暗,但我一點也不想待在悶熱的旅館房間,更不想躺在滿是臭蟲的床舖上休息。於是我放下行李,隻帶著水壺和帽子往教堂方向出發。火紅的太陽早已隱沒在島的另一側了。
走在海邊碎石遍布的道路上,我回想起和妻子之間的對話。
為什麽想寫這樣的故事呢?
因為編輯找我寫啊。而且去年文庫係列創刊時(※此指2009年曰本mediaworks文庫創刊),我也拜托過編輯讓我寫點新的東西……
不是啦,我是問你為什麽想寫這個主題。
為什麽想寫關於愛的故事?
對。
因為,任何人都會為愛情所困吧?
但我的妻子似乎並非如此。事實上,我自己也並非如此。這隻是一個前提罷了。就像鳥兒身為一隻鳥就必須踐踏某處的枝頭,不過如此而已。撰寫小說是一種相當類似符號邏輯學的行為,故事開始的地點就是推論的前提,所以即使故事開始的地點隻是虛幻的海市蜃樓,故事中的人物也不得不踏上那塊土地。小說隻重視軌跡之美,於是錯誤的前提也能導出所有結論。
建立在虛假前提上的命題必定為真——在我成為小說家之前,這個理論一時之間曾令我難以接受。舉例來說,就是這樣的句子:
「若1+1等於3,則2+2等於5。」
若論這句話的真假,所有邏輯學教科書上都會說這是真的,也是正確的。然而究竟有多少人真能接受這個結論呢?至少從前的我就完全無法接受。後來之所以能夠接受這個論調,關鍵就在於和妻子結婚前的一段對話——
這個嘛……如果我們之間有愛情,那就結婚吧!
這句話你說幾年了?騙人!
我沒有騙你。因為我們之間沒有愛情。
這就是重點所在。因為沒有愛情,以「有愛情」為前提的「結婚」就並非謊言,有愛情卻不結婚才是謊言。既然不是謊言,那就是真實。
再舉一個大家比較能實際體會的例子。欠債還錢時的約定也是如此:「有錢的時候就會還錢。」這句話在沒錢的時候說出口也不算謊言,換句話說,就是真實。在我多年前任職的麻將館中,一天至少會聽見二十幾個人吐露如此閃耀的真相。現在恐怕仍是如此吧?
若非謊言則為真實——符號邏輯學的二元化,恐怕正是令我們對這個問題感到偏離日常的主因吧?因為我們的內心某處都希望相信一件事,相信這世上的確有既非真實也非謊言的存在。
也因此,那個以偽命題為前提、基於偽命題而成立的真命題,我也為它取了一個不同於「真實」的名字。
那就是「故事」。
我存在於其中,卻也不存在其中。所有的故事都出自這個矛盾的前提。於是我和她轉搭符號邏輯學上的飛機和船舶,橫渡符號邏輯學的海洋,造訪了這座島嶼。
而第二次的航行就隻有我一個人。
嗆人的草腥味被黃昏一點一點吸收殆盡,我踏上山路,目送係著鈴鐺的山羊,前進火焰樹的叢林,尋訪他們的足跡。潮濕的氣息宛如熱帶風暴的餘味,直透進我的耳內深處。
行至斷崖將樹林截斷之處,天空已是一片幽暗的深藍色。自懸崖下方延伸而出的森林彼端隱約透著白色的朦朧火光。
教堂就在那裏。
我在懸崖邊緣坐下,雙腳伸向虛空之中。即使側耳傾聽也聽不見任何聲音,更沒有什麽歌聲和音樂。或許那裏不是為我而準備的地方吧?
盡管如此,我還是選擇那個地方做為這個故事的起點。或許翻過近兩百頁再回到這裏,就會明白我們曆經過什麽樣的路程,我也由衷期望各位能夠明白。發自不存在任何一處的港灣,就能航抵任何一個地方——包括這座不存在的島嶼。因為除了浪跡描繪出的軌道之外,我沒有任何更有價值的東西足以獻給各位了。
本作中關於教義的敘述,大多引用自博士散落在島上各處的著作,除了在此致上最深的感謝之意,也誠心祈禱博士能安然長眠。他所在的教堂雖然燈火既熄,詩歌已歇,聖經也埋沒在青苔之中,但唯有他留下的話語,如今在我的故事中生生不息。
二〇〇九年十月 杉井 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