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在官渡戰勝北方之雄袁紹後,曹操把軍隊帶回老家譙進行休整,同時撫慰將士。


    曹操回到故裏,最高興的是卞氏夫人和她撫養的孩子們。這時曹操又納女人杜氏、尹氏、環氏等。跟隨曹操征戰的長子曹丕、次子曹彰、三子曹植也隨父親還鄉,曹丕那年十六歲、曹彰十四歲、曹植十二歲。守在家中的長女清河、正在童年的曹衝等都齊聚一堂。這樣的相聚對戎馬生活的曹操全家人來說,那是十分難得的。曹操利用空閑教子、訓妻,戰爭生活培養了曹丕兄弟的文韜武略。


    這次隨曹操征戰的三個兒子,曹操對其都十分喜愛,也很重視培養。曹丕五歲便開始學騎射,八歲便能騎馬射箭了,曹操經常帶他到前沿陣地熟悉陣戰。因而曹操征張繡時,張繡降而複叛,曹操被流矢擊中,大兒子曹昂為救父喪命。而當時年僅十歲的曹丕竟能在混戰中乘馬衝出重圍,使曹操十分驚訝。次子曹彰少善射,臂力過人,手格猛獸,不避險阻,多次隨父出征。曹植與曹丕一樣,“生乎亂、長乎軍”,自幼學習文功武略,這次是隨父初征,不過曹植在文學造詣上略高一籌。一日,曹操將兒子們叫到麵前,考試他們官渡之戰中的表現,對曹丕謂之:“丕兒,你首曰。”


    曹丕昂了昂頭,沉思片刻,隨之作詩四句:“千騎隨風靡,萬騎正龍驤,金鼓震上下,幹戚分縱橫。”曹操拍掌大笑。因曹丕寫的是曹操誘敵深入,駐營白馬山下反擊袁紹部將文醜、劉備大敗的情景,曹操誇獎曹丕曰:“寫得逼真,頗有氣勢。”


    曹操視曹彰,謂之曰:“彰兒,你何誌向?”十四歲的曹彰答曰:“好為將。”曹操曰:“為將奈何?”


    曹彰對曰:“被堅執銳,臨難不顧,為士卒先,賞必行,罰必信。”


    曹操抑之曰:“汝不讀書幕聖道,而好乘汗馬擊劍,此一夫之勇,何足貴也!”


    曹彰謂左右曰:“丈夫一為衛、霍(從小他說要做衛青、霍去病,衛、霍乃西漢名將,官至大將軍,皆封侯。)將十萬騎馳沙漠、駐戎狄,立功建號耳。”曹操大笑。


    曹操視曹植嚐視其文,謂曰:“植兒讀什麽書?”


    曹植跪曰:“誦讀詩、論及辭賦數十萬言。”曹操曰:“汝倩人(倩乃男子美稱)邪?”


    曹植曰:“言出為論,下筆成章,顧當麵試,奈何倩人?”


    曹操見曹植口氣之大,就讓曹植以官渡之戰,也為賦一首。


    曹植手握狼毫,援筆立成,真謂可觀。


    詩曰:“克紹官渡,由白馬。僵屍流血,被原野。賊眾如犬羊,王師尚寡。沙塠旁,風飛揚。轉戰不利,士卒傷。今日不勝,後何望。土山地道,不可擋。卒勝大捷,震冀方。屠城破邑,神武隨彰。”曹植遂將詩冠名為“克官渡”。曹植年少即聰**悟,寫得具體形象,針砭了敵人,表彰了統帥曹操。曹操讀罷,喜出望外,想不到小小年紀竟寫出如此逼真詞賦,果真比起兄長曹丕略高一籌,特見寵愛。後此賦收入《魏鼓吹曲辭》中。


    這時隻有五六歲的曹衝也擠進來湊熱鬧,曹衝乃環夫人所生,字倉舒。“少聰察歧嶷(歧嶷,峻茂之狀,常用比喻年少聰明,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當時曹操為控製孫權反叛,曾書權送子於都放,實做為人質,而孫權拒絕,便送給曹操一頭大象。曹操“欲知象斤重,訪之群下,鹹莫能出其理。”而僅有五六歲的曹衝對父說:“置象於大船之上,刻其水痕所至,稱物以載之,則校可知矣!”曹操聽後,十分驚訝,立即用曹衝的辦法,知道了大象的重量。曹衝“稱象”的故事,立即傳開了。曹操在群臣麵前經常稱讚曹衝的才能,曾把曹衝作為欲傳的兒子,不幸曹衝十三歲得病早亡。


    曹操勉勵諸兒曰:“兒雖小見愛,而長大能善,必用之。吾非有二言也,不但不私臣吏,兒子亦不欲有所私。”這就是曹操著名的《諸兒令》,如此一斑,已見曹操對子女從幼時即嚴加管教。


    曹操始有丁夫人,是他的嫡妻。又娶劉氏,生子曹昂,字子修。劉氏早終,丁氏撫養子修,子修二十歲時為保護父親,戰死於宛(今南陽)。丁氏極為痛苦,常言:“將我兒殺之,都不複忍!”哭泣無聲。曹操勸之不止,憤之遂遣歸家。丁夫人廢後,曹操遂以卞氏繼為夫人。諸子女無母者,皆由卞氏夫人撫養。曹操時常說卞氏夫人怒不變容,喜不失節。當初,丁夫人為嫡時,加撫養子修,丁氏對卞氏母子時常冷落,擺正室的架子。卞氏繼室後,不念舊惡,其後丁氏亡故,卞氏夫人請曹殯葬,操許之遂安葬於許都南郊,曹操讚卞氏夫人有母儀之容。(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建安風骨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李景榮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李景榮並收藏建安風骨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