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詩”是曹丕詩作的一種,這裏選其兩首作為代表,也可能原先有題目,後來丟失了。不過漢魏時期一些古詩,沒有明確表示詩意的題目,一般都以“雜詩”為題。唐人李善曰:“雜者,不拘流例,遇物即言,故雲雜也。”其意義和“雜文”、“雜感”差不多。曹丕這兩首詩都是屬於遊子詩,用遊子漂泊不定的生活,以及對人生憂愁憂思,來抒發自己的人生感情。


    雜詩一:“漫漫秋夜長,烈烈北風涼。展轉不能寐,披衣起彷徨。彷徨忽已久,白露沾我裳。俯視清水波,仰看明月光。天漢回西流,三五正縱橫。草蟲鳴何悲,孤雁獨南翔。鬱鬱多悲思,綿綿思故鄉。願飛安得翼,欲濟何無梁。向風長歎息,斷絕我中腸。”


    “長夜之漫漫兮”、“冬日烈烈,飄風發發。”一句是出自《楚辭九章》;一句是出自《詩經小雅》。在這秋風天涼的長夜裏,翻來覆去的臥不安,隻好披衣在門外徘徊。“天漢”指銀河,在秋夜由西南指向,隨夜深朝正西方向轉移。“三五”,指小星,言其稀。此句暗指曹丕當時勢單力微,心中憂鬱,充滿了悲傷惆悵。想要高飛啊,身上沒有翅膀,想要渡河啊,水麵上沒有橋梁,隻有悲哀“長歎”痛苦“斷絕”我的肝腸。


    雜詩二:“西北有浮雲,亭亭如車蓋。惜哉時不遇,適與飄風會。吹我東南行,行行至無會。吳會非吾鄉,安能久留滯。棄置勿複陳,客子常畏人。”“吳會”,吳秦時為會稽郡,後漢時分為吳和會稽兩郡,這裏“吳會”即指漢時建製。前六句描寫遊子離鄉境遇,後四句揭示他不安心情,兩詩意境基本相同。(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建安風骨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李景榮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李景榮並收藏建安風骨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