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1年間,曹操進爵為魏王後,曹丕被正式確立為魏太子,魏王令負責製造兵器的官員,百辟寶刀五枚,送兒子曹丕、曹植、曹林各一枚,自用二枚,曹植得刀後,遂作此賦以紀此事,抒己喜悅,讚美父王之情。


    《寶刀賦》並序如下:


    序曰:“建安中,家父魏王,乃命有司造寶刀五枚,三年乃就,以龍、虎、熊、馬、雀為識。太子得一,餘及餘弟饒陽侯各得一焉。其餘二枚,家王自杖之。


    賦曰:“有皇漢之明後,思明述而玄通。飛文藻以博致,揚武備以禦凶。乃熾火炎爐,鑠鐵挺英。烏獲奮椎,歐冶是營。扇景風以激氣,飛光鑒於天庭。爰告祠於太一,乃感夢而通靈。然後礪以五方之石,鑿以中黃之壤;規員景以定環,擄神思而造像。垂華紛之葳蕤,流翠采之晃養。


    故其利陸斬犀革,水斷龍角;輕擊浮截,刃不瀸削。逾南越之巨闕,超西楚之太阿。實真人之攸禦,永天祿而是荷。”


    建安1年二月(公元16年)曹操由漢中還鄴城,夏五月,漢獻帝進曹為魏王。“有司”指負責製造兵器的官員。“枚”即把,造寶刀五把,“為識”即標記。以五種兵器為記。“太子”指曹丕,丕於建安年冬10月以五官中郎將正式命名為魏太子。太子一把曹植與饒陽候各得一把,另兩把魏王自用。


    賦文中“皇漢”指大漢帝國,聖明之王注重“武備”建設,以禦敵保衛國家。


    賦的第三段“炎爐”是說爐火燃燒之旺。“挺英”是說從融化的鐵礦石中,提煉出來的精華。《吳越春秋》中有曰:“幹將作劍,采五山之鐵精,六合之精英。”取其提煉出來的精華部分與其它金屬熔合,形成合金,以增強武器的硬度,“飛光”是說火光衝天,照亮了“天庭”。天庭星名,即太微垣,《禮證·月令》“……太微為天庭中有五帝座”在此鬥星之南。“太乙”星名在紫微宮門外天一星南。後麵的幾句,是讚頌寶刀發揮了神妙的想象力,如花紋的燦爛,標識圖象的奇異,寶刀上藍光浮現,光彩浮動精微之極。


    賦的結尾段,即第三段。“故其利”三句,《淮南子·修務》篇(淮南子為西漢淮南王劉長及其門客等人所著,分內外兩篇,內篇論道,外篇雜記。書以道家思想為主,揉含了仁、法、陰陽、五行。從唯物主義觀點提出了關於道、氣的學說,也包含了不少自然科學史料)修務篇中曰:“水斷龍角,陸斬犀角”。形容寶刀十分鋒利,可以斬割陸地上犀牛之皮,斬斷水中蛟龍之角。“泰阿”寶劍之名,相傳春秋時,楚王命鑄龍淵、泰阿,工布三劍,楚王持泰阿率兵擊破敵軍。“真人”本道家認為是修真得道的人,此處指曹操。“永天祿”是說天賜的福祿,的確值得父王使用,佩它將永保王位。


    曹植此賦實乃為其父歌功頌德,語含極為欽佩之情,通過寶刀製作的精製,設計的奇異不凡,多方位表述了對曹操的祿頌。建安時期的曹植,因還有曹操健在和庇護,因而仍顯出樂觀向上的情緒。(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建安風骨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李景榮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李景榮並收藏建安風骨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