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首《遊仙》詩的題材主旨基本上與上一回《升天行》屬於一類。他是采用幻想的手段來表述對現實的不滿,托言神仙飛翔九天,以發瀉作者心中的憂憤。


    原詩詩文如下:


    “人生不滿百,歲歲少歡娛,意欲奮六翮,排霧陵紫虛,蟬蛻同鬆喬,翻跡登鼎湖,翱翔九天上,馳轡遠行遊,東觀扶桑曜,西臨弱水流,北極玄天渚,南翔陟丹丘。”


    此詩是受屈原《遠遊》影響而作。屈原受人排擠,對自己政治理想不能實現的一種哀傷,屈原托配仙人與俱遊戲,周曆天地,無所不至,以外界景物的渲染烘托,以瀉作者的憂憤,尋求精神上的慰藉。


    曹植詩的前兩句,是說人生難過一百年,年年多愁少歡娛,《古詩19首》中有“人生不滿白,常懷千歲憂”之句,一種對人生坎坷的感慨。“意欲”是想展開羽翅飛翔。“排霧”撥開雲霧上青天。本篇和“升天行”有意模仿屈原的詩。都是有託而言遊於天上。“鬆喬”傳說中的古代先人,是說能像他們那樣。“鼎湖”而自由的飛翔九天之上。“馳轡”,縱馬的鞍,奔馳在遠方。曜指日光也,“弱水”水的名字,《山海經》中說“昆侖之丘,其下有弱水之川環也”環繞其中。“玄天”指最北方,如同現代稱北極,“渚”乃指水中的小洲,“陟”當登字用,如登山陟空,“丹丘”,傳說中的地名,說此地不分晝夜而像白日一樣明亮。


    曹植的這篇遊仙詩,與古詩“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有相似之處,字裏行間充滿了真摯的感情,想象豐富,它是采用幻想的手段來對抗現實,托言自由飛翔上青天,以尋求精神上的解脫,聊以**孤藉淒涼的心情,讀來使人有回腸蕩氣之感。


    詩的意境寬闊,氣勢宏偉,特別是最後四句,從東西北南的四邊方位敘寫遊行,顯得更加大氣磅礴,縱橫姿肆。《三家詩》曾有評末四句,說“日東西南北,同(木蘭辭)”以此作結,更覺有力。《三家詩》指曹詩,韓詩,齊詩的合稱。《木蘭辭》中曰:“木蘭無長兄,從此替爺征,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jiān),南市買轡(pèi)頭,北市買長鞭。”此詩從東西北南方位,排宕的句式縱橫遊


    ,渲染烘托一種壯觀暢快,灑脫,宏放的氣象,更加反襯出作者對現實的不滿和藐視。(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建安風骨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李景榮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李景榮並收藏建安風骨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