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以魏代漢稱帝後,黃初二年,劉備在成都稱帝,起兵幾十萬要為他死去的盟兄關羽報仇,孫權急忙派使者表示向曹丕稱臣。這時,侍中劉曄提議說:“應乘勢大軍,渡江擊吳,孫權滅亡了,則蜀國勢單力孤,勢難久存。這是天賜良機,不可錯過。”曹丕卻大不以為然地說:“別人投降稱臣,我們卻趁機翻臉,恐怕會陰寒天下英雄歸降之心,何況蜀吳之戰兩敗俱傷,於我有得。”
不久吳軍就在夷陵大敗蜀軍,孫權很快複叛曹丕,曹丕怒不可遏。
於是想趁吳蜀大戰結束不久,吳軍疲倦之機,出兵伐吳。劉曄則認為:“現在孫權剛剛獲得勝利,上下一心,而且有江河湖泊相距,不可能倉促將吳製服。”曹丕聽不進去意見,仍堅持派遣大軍南征。並下詔書曰:“孫權殘害民物,朕以寇不可長,故分命猛將三路並征。今征東諸軍與權水軍戰,大司馬曹仁守濡須口,中軍征南攻圍江陵,準備舳艫直渡,擊其南渚。”
曹丕大軍十月抵達江陵,其氣勢不亞於曹操的赤壁之戰。江岸上魏軍10餘萬,旌旗招展,十分壯觀。曹丕急於南征,因為稱帝後與吳蜀爭雄中,沒創造什麽成績,唯恐民心不順,急於在軍事上打幾個勝仗,讓天下人臣服。是歲,雖大寒,他仍禦駕親征,並於馬上為詩一首,題目為《至廣陵於馬上作》詩曰:“觀兵臨江水,水流何湯湯。戈矛成山林,玄甲耀日光。猛將懷暴怒,膽氣正縱橫。誰雲江水廣,一葦可以航。不戰屈敵虜,戢兵稱賢良。古公宅岐邑,實始剪殷商。孟獻營虎牢,鄭人懼稽顙。充國務耕殖,先零自破亡。興農淮泗間,築室都徐方。量宜運權略,六軍鹹悅康。豈如東山詩,悠悠多憂傷。”後人亦稱此詩為《廣陵觀兵》。
“廣陵”秦代古縣名,西漢廣陵國,治所在廣陵(今揚州市)。東漢光武帝改為郡。“湯湯”江水急流的樣子。“玄甲”即鐵製的鎧甲,被耀日照射閃閃發光。接著輕藐地說:誰流江水寬,一葉蘆葦就可以過去。《詩經·衛風》有“誰謂河廣,一葦杭(航)之”句,丕詩由此句而來。
“不戰屈敵……”兩句,《孫子兵法·謀攻》篇有“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也。”曹操在《孫子注》中亦有“來戰而敵自屈服。”而曹丕卻沒有那麽幸運,他交手的強敵東吳,乃戒備森嚴,無隙可擊。
“古公”即周太王,古代周族的領袖。亦稱古公稟父,乃周文王的祖父。因戎狄族威逼,由幽(今陝西甸邑)遷到歧山下,建築城廓家室,設立官吏,開墾荒地,發展農業生產,使周族逐漸強盛起來。“剪殷商”古公的重孫姬發(即周武王)討伐商紂,最終滅了商殷朝建立了周朝。
“孟獻”即孟獻子魯國大夫,作為魯國將領參戰。建議在虎牢營造城池,以威逼鄭國,意見被采納,最終使鄭君降服。“虎牢”春秋時為鄭國傳邑,在今河南滎陽記水鎮。“稽顙”一種屈膝下跪,以額觸地的拜見禮。而後用於請罪,投降惶恐服罪。
“興農淮泗”指我在淮泗屯田(實係曹操在世時建設的)。至徐州一帶築起銅牆鐵壁,吹噓自己運用權謀策略,“六軍”使全軍將士快樂安康。“東山”詩,指《詩經》中的詩,描寫出征將士戰爭結束後,回鄉途中感觸的詩。曹操在《苦寒行》中亦有:“悲彼東山詩,悠悠令我哀。”之句。
實際上曹丕這次出征東吳,並不像他詩中寫的那麽好。適逢天氣寒冷,水道冰封,船艦不能入江,曹丕不得不下令班師。在曹軍歸途中,還遭到吳軍突襲曹丕的禦營,使其受到一次驚嚇,這也是曹丕最後的一次征伐。(未完待續)
不久吳軍就在夷陵大敗蜀軍,孫權很快複叛曹丕,曹丕怒不可遏。
於是想趁吳蜀大戰結束不久,吳軍疲倦之機,出兵伐吳。劉曄則認為:“現在孫權剛剛獲得勝利,上下一心,而且有江河湖泊相距,不可能倉促將吳製服。”曹丕聽不進去意見,仍堅持派遣大軍南征。並下詔書曰:“孫權殘害民物,朕以寇不可長,故分命猛將三路並征。今征東諸軍與權水軍戰,大司馬曹仁守濡須口,中軍征南攻圍江陵,準備舳艫直渡,擊其南渚。”
曹丕大軍十月抵達江陵,其氣勢不亞於曹操的赤壁之戰。江岸上魏軍10餘萬,旌旗招展,十分壯觀。曹丕急於南征,因為稱帝後與吳蜀爭雄中,沒創造什麽成績,唯恐民心不順,急於在軍事上打幾個勝仗,讓天下人臣服。是歲,雖大寒,他仍禦駕親征,並於馬上為詩一首,題目為《至廣陵於馬上作》詩曰:“觀兵臨江水,水流何湯湯。戈矛成山林,玄甲耀日光。猛將懷暴怒,膽氣正縱橫。誰雲江水廣,一葦可以航。不戰屈敵虜,戢兵稱賢良。古公宅岐邑,實始剪殷商。孟獻營虎牢,鄭人懼稽顙。充國務耕殖,先零自破亡。興農淮泗間,築室都徐方。量宜運權略,六軍鹹悅康。豈如東山詩,悠悠多憂傷。”後人亦稱此詩為《廣陵觀兵》。
“廣陵”秦代古縣名,西漢廣陵國,治所在廣陵(今揚州市)。東漢光武帝改為郡。“湯湯”江水急流的樣子。“玄甲”即鐵製的鎧甲,被耀日照射閃閃發光。接著輕藐地說:誰流江水寬,一葉蘆葦就可以過去。《詩經·衛風》有“誰謂河廣,一葦杭(航)之”句,丕詩由此句而來。
“不戰屈敵……”兩句,《孫子兵法·謀攻》篇有“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也。”曹操在《孫子注》中亦有“來戰而敵自屈服。”而曹丕卻沒有那麽幸運,他交手的強敵東吳,乃戒備森嚴,無隙可擊。
“古公”即周太王,古代周族的領袖。亦稱古公稟父,乃周文王的祖父。因戎狄族威逼,由幽(今陝西甸邑)遷到歧山下,建築城廓家室,設立官吏,開墾荒地,發展農業生產,使周族逐漸強盛起來。“剪殷商”古公的重孫姬發(即周武王)討伐商紂,最終滅了商殷朝建立了周朝。
“孟獻”即孟獻子魯國大夫,作為魯國將領參戰。建議在虎牢營造城池,以威逼鄭國,意見被采納,最終使鄭君降服。“虎牢”春秋時為鄭國傳邑,在今河南滎陽記水鎮。“稽顙”一種屈膝下跪,以額觸地的拜見禮。而後用於請罪,投降惶恐服罪。
“興農淮泗”指我在淮泗屯田(實係曹操在世時建設的)。至徐州一帶築起銅牆鐵壁,吹噓自己運用權謀策略,“六軍”使全軍將士快樂安康。“東山”詩,指《詩經》中的詩,描寫出征將士戰爭結束後,回鄉途中感觸的詩。曹操在《苦寒行》中亦有:“悲彼東山詩,悠悠令我哀。”之句。
實際上曹丕這次出征東吳,並不像他詩中寫的那麽好。適逢天氣寒冷,水道冰封,船艦不能入江,曹丕不得不下令班師。在曹軍歸途中,還遭到吳軍突襲曹丕的禦營,使其受到一次驚嚇,這也是曹丕最後的一次征伐。(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