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繼位後,曹植十分惶恐,要求先去祭告先王再走。曹丕聽了不批準,曹植隻得悲切切地離開京城,因為曹植與曹丕有過爭為世子一段經曆,曹丕做了皇帝後仍對他心懷猜疑,橫加指責與迫害,並將做過侍郎的丁儀、丁翼兄弟做為曹植羽翼殺之。
曹植回到封地臨淄心情十分鬱悶,於是終日借灑澆愁,醉後言行自然疏狂,監國將消息傳到京都,曹丕不禁大怒,命速派兵到臨淄把曹植捉來,欲治曹植的罪。曹丕的母親皇太後卞氏急忙出來阻止,皇太後哭著對曹丕說:“你兄弟曹植平時就嗜酒疏狂,他自恃胸中有才,行為放縱,但念及你們是同胞兄弟,你就留他一條命吧。”卞氏見曹丕低頭不言,於是氣憤地罵道:“你已經殺了我的任城王,不許再殺我的東阿王。你若寬恕了他的罪過,我死後也就閉目了。”也許是太後的話起了作用,曹丕回母親的話說:“我也深愛曹植的才華,隻是想懲戒一下他的疏狂脾性,並不殺他。”
曹丕下令將曹植壓來,曹植聽了後惶恐萬分,見到曹丕立即伏拜於地,口稱:“萬歲、萬萬歲,罪臣自抱歸封,追思罪戾,伏唯陛下,德象天地,恩隆父母,則違了古賢‘夕改’之勸。”連連向曹丕請罪。
此一時也彼一時。此時的曹丕趾高氣揚,厲聲地訓斥曹植說:“我和你雖然是兄弟,可是在朝中卻居於君臣,你怎麽敢蔑視禮法,嗜酒狂疏?”曹植一個勁地叩頭說:“臣罪該萬死,罪該萬死!”
曹丕諷刺地說:“以前先王在時,你常常向別人誇耀顯示你的文才,什麽出口成章,我懷疑你是靠楊修、丁儀等捉筆代寫的。我現在限你七步之內吟詠出一首詩來,假如你真的能七步成詩,朕即免你一死,如果你不能,決不要怪朕無情,我定要治你的罪,決不寬恕!”
曹植站起來後說:“請聖上出題目。”
曹丕說:“我和你是兄弟,就以此為題,但又不許涉及‘兄弟’的字眼。”
曹植邊思邊慢慢地走動,不到七步,詩已脫口而出,曰:“煮豆持作羹,漉豉以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曹丕聽罷,動了骨肉之情,禁不住兩眼濕潤,落下淚來。曹植明明是把他比做豆萁,把自己比做豆子,他要燃豆萁來煮豆子,這不就是表明了曹丕要殺害曹植嘛!就在此時,一直躲在宮裏內室的卞太後,走出來痛不欲生哭著說:“你做為兄長,對弟弟為什麽如此相逼呢?”曹丕見皇太後至,慌忙解釋:植,朕的同母弟,朕於天下無所不容,而況植乎?骨肉之親,舍而不誅。我們雖是兄弟,但國法不可廢,於是,改封曹植為安鄉侯,其詔曰:“植,朕之同母弟,朕於天下無所不容,而況植乎?骨肉之親,舍而不誅。其改封植。”意思是,看在植骨肉之親的關係上,赦免他的死罪,但國法不可廢,於是改將他的王爵貶為侯。
曹植這首膾炙人口的著名的《七步詩》,原詩為幾句,值得研究關注。此詩最早見於劉
義的《世說新語》,劉
義乃南朝宋文學家,宋宗室,襲封臨川王。據該書記載:魏文帝曹丕想害死其弟曹植,令他在七步內作成詩,做不成則行大法。曹植應聲而成“七步詩”,吟出“煮豆持作羹”六句,使得文帝深有慚愧之色。而後的《文選》則有的是四句,如明嘉靖刻本為:“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三國演義》用的也是此四句。現在普遍流傳的此詩四句,當源之此類書。而此類書引錄詩文,節略原文為通例,故作四句者,並非曹植“七步詩”的全貌。台灣新譯曹子建集則用的是五句。而今人楊子才編著的《曆代詠史詩鈔》、《七步詩》,則用的是劉
義的六句。楊子才原係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書記處書記、副主席、第八屆全國人大代表,對古今詞鈔、曆代詠史頗有研究,並有很深的造詣。
此詩中的“羹”,用蒸煮等方法做的糊狀食物,此謂豆羹。豆豉濾過作豆汁,豆莖燒於鍋底下,豆在鍋裏哭“泣”,你我本是同根生的,為何“相煎”急成這個樣子。曹植七步成詩,能夠救下自己一條性命,就在於他的詩巧妙地寓理於事,又融事於理。他以豆莖、豆子在鍋灶之間相互煎熬的情事,比喻同胞兄長曹丕殘害諸弟,以這種饒有風味的擬人化手法,告訴曹丕一個道理,你如果殺了我,就如同用豆莖做出燃料,煮熟豆子,既表現了曹植內心的悲鬱,又諷刺了曹丕的殘忍不容。詩人這種設喻淺近而貼切,使詩在平易之中顯出奇工,從而揭露了統治階級內部宗室之間的矛盾和爭權奪利互相殘害的事實。
1914年,周恩來同誌曾化用“相煎何太急”一句,用來揭露國民黨反動派製造“皖南事變”,破壞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卑劣行為。他寫道:“千古奇冤,江南一葉(指當時新四軍軍長葉挺同誌),同室操戈,相煎何急!”(刊1941年1月17日重慶《新華日報》)。可見“七步詩”的意義非凡。(未完待續)
曹植回到封地臨淄心情十分鬱悶,於是終日借灑澆愁,醉後言行自然疏狂,監國將消息傳到京都,曹丕不禁大怒,命速派兵到臨淄把曹植捉來,欲治曹植的罪。曹丕的母親皇太後卞氏急忙出來阻止,皇太後哭著對曹丕說:“你兄弟曹植平時就嗜酒疏狂,他自恃胸中有才,行為放縱,但念及你們是同胞兄弟,你就留他一條命吧。”卞氏見曹丕低頭不言,於是氣憤地罵道:“你已經殺了我的任城王,不許再殺我的東阿王。你若寬恕了他的罪過,我死後也就閉目了。”也許是太後的話起了作用,曹丕回母親的話說:“我也深愛曹植的才華,隻是想懲戒一下他的疏狂脾性,並不殺他。”
曹丕下令將曹植壓來,曹植聽了後惶恐萬分,見到曹丕立即伏拜於地,口稱:“萬歲、萬萬歲,罪臣自抱歸封,追思罪戾,伏唯陛下,德象天地,恩隆父母,則違了古賢‘夕改’之勸。”連連向曹丕請罪。
此一時也彼一時。此時的曹丕趾高氣揚,厲聲地訓斥曹植說:“我和你雖然是兄弟,可是在朝中卻居於君臣,你怎麽敢蔑視禮法,嗜酒狂疏?”曹植一個勁地叩頭說:“臣罪該萬死,罪該萬死!”
曹丕諷刺地說:“以前先王在時,你常常向別人誇耀顯示你的文才,什麽出口成章,我懷疑你是靠楊修、丁儀等捉筆代寫的。我現在限你七步之內吟詠出一首詩來,假如你真的能七步成詩,朕即免你一死,如果你不能,決不要怪朕無情,我定要治你的罪,決不寬恕!”
曹植站起來後說:“請聖上出題目。”
曹丕說:“我和你是兄弟,就以此為題,但又不許涉及‘兄弟’的字眼。”
曹植邊思邊慢慢地走動,不到七步,詩已脫口而出,曰:“煮豆持作羹,漉豉以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曹丕聽罷,動了骨肉之情,禁不住兩眼濕潤,落下淚來。曹植明明是把他比做豆萁,把自己比做豆子,他要燃豆萁來煮豆子,這不就是表明了曹丕要殺害曹植嘛!就在此時,一直躲在宮裏內室的卞太後,走出來痛不欲生哭著說:“你做為兄長,對弟弟為什麽如此相逼呢?”曹丕見皇太後至,慌忙解釋:植,朕的同母弟,朕於天下無所不容,而況植乎?骨肉之親,舍而不誅。我們雖是兄弟,但國法不可廢,於是,改封曹植為安鄉侯,其詔曰:“植,朕之同母弟,朕於天下無所不容,而況植乎?骨肉之親,舍而不誅。其改封植。”意思是,看在植骨肉之親的關係上,赦免他的死罪,但國法不可廢,於是改將他的王爵貶為侯。
曹植這首膾炙人口的著名的《七步詩》,原詩為幾句,值得研究關注。此詩最早見於劉
義的《世說新語》,劉
義乃南朝宋文學家,宋宗室,襲封臨川王。據該書記載:魏文帝曹丕想害死其弟曹植,令他在七步內作成詩,做不成則行大法。曹植應聲而成“七步詩”,吟出“煮豆持作羹”六句,使得文帝深有慚愧之色。而後的《文選》則有的是四句,如明嘉靖刻本為:“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三國演義》用的也是此四句。現在普遍流傳的此詩四句,當源之此類書。而此類書引錄詩文,節略原文為通例,故作四句者,並非曹植“七步詩”的全貌。台灣新譯曹子建集則用的是五句。而今人楊子才編著的《曆代詠史詩鈔》、《七步詩》,則用的是劉
義的六句。楊子才原係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書記處書記、副主席、第八屆全國人大代表,對古今詞鈔、曆代詠史頗有研究,並有很深的造詣。
此詩中的“羹”,用蒸煮等方法做的糊狀食物,此謂豆羹。豆豉濾過作豆汁,豆莖燒於鍋底下,豆在鍋裏哭“泣”,你我本是同根生的,為何“相煎”急成這個樣子。曹植七步成詩,能夠救下自己一條性命,就在於他的詩巧妙地寓理於事,又融事於理。他以豆莖、豆子在鍋灶之間相互煎熬的情事,比喻同胞兄長曹丕殘害諸弟,以這種饒有風味的擬人化手法,告訴曹丕一個道理,你如果殺了我,就如同用豆莖做出燃料,煮熟豆子,既表現了曹植內心的悲鬱,又諷刺了曹丕的殘忍不容。詩人這種設喻淺近而貼切,使詩在平易之中顯出奇工,從而揭露了統治階級內部宗室之間的矛盾和爭權奪利互相殘害的事實。
1914年,周恩來同誌曾化用“相煎何太急”一句,用來揭露國民黨反動派製造“皖南事變”,破壞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卑劣行為。他寫道:“千古奇冤,江南一葉(指當時新四軍軍長葉挺同誌),同室操戈,相煎何急!”(刊1941年1月17日重慶《新華日報》)。可見“七步詩”的意義非凡。(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