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郎,這是你死去的第二天。


    在這個世界上想殺你的人很多。但真正能殺死你的人,恐怕隻有我了吧。你永遠也不會想到會死於我手,因為你知道,這世上隻有我才是最愛你的人。但你又不知道,這世上最恨你的人,也是我。


    是啊,我那麽愛你,因為你是人人敬仰又人人畏懼的劍魔。


    我又那麽恨你,因為你這個多情郎,竟又愛上了我的親妹妹巫翎翎。


    我恨你,蕭玉郎。你該死。”


    看到這,陳化及心中暗忖:“這劍魔蕭玉郎與石室主人巫曉曉之間竟有如此一段情仇。隻是因愛生恨,因恨生殺,卻不應該。”


    繼續翻到第三頁。


    “玉郎,第三天了。


    我以為我會一直這樣恨下去,可是麵對你的屍骨,到如今我竟一絲恨意都提不起來了……


    畢竟,你死了。


    畢竟,我也要隨你而去了。”


    陳化及長歎一聲:“唉……看來名叫巫曉曉的女子竟自盡而亡……”


    第四頁。


    “玉郎,書完這封信,我就要去尋你了。


    我本想將一把大火將你我與這些身外之物悉數焚毀,畢竟,你的劍和我的《巫祝玄經》已經沾染了太多的鮮血。焚了,那些劍下之魂和術下之鬼也就隨風而去了。


    但我又心有不甘,不甘心我們花費了半生心血得來的寶物就這樣付之一炬。劍魔雖亡,但這把劍終歸還是有人要用的。巫門雖滅,但這祝由秘法卻不該變成泥灰。


    我把你的屍骨連同寶物一同放入密室,這卷信寫完,我也會進入密室自刎在你身旁。


    如天不亡我巫門,必會派有緣人到此。我便將你的遺物與巫門至寶共同托付與他。


    巫曉曉。”


    至此,絹書已經翻至最後一頁。陳化及看完,心中五味雜陳。對江湖事全然不了解的他從來沒有聽說過劍魔蕭玉郎和巫曉曉的名字,但從書中,陳化及對此二人油然而生了一種莫名的惋惜和哀傷之情。


    他合上書本,恭敬一拜,正要將書放入石龕,突然發現放置書本的石龕內有一個小小的機關。陳化及伸手移動,果然,一陣“喀喇喀喇”聲後,石龕後麵的牆壁裂開了一個三尺寬的縫隙!


    一股陳年的黴味兒自縫隙中撲麵而來。陳化及擎起石桌上的夜明珠,小心翼翼進入密室探查。剛邁進第一腳就看見一副巨大的石棺擺在屋子正中央。石棺腳下整齊擺放三個長方形石匣。再向前方看,正對門縫的牆壁上,雕刻著一個巨大的八卦圖。


    石棺無蓋。棺中果然見兩具早已朽化的骸骨。其中一具骸骨手中仍握著一把閃著寒光的匕首,而那匕首直插自身胸骨之間。陳化及精通醫理,看骸骨的朽化程度,最少也有三五十載之久了。


    想必這就是絹書中所說劍魔蕭玉郎和巫曉曉了。陳化及望著二人骨骸,深深一揖道:“二位前輩,晚輩陳化及受惡人迫害,無奈擅闖此處叨擾前輩清淨,望請恕罪……”然後恭敬退下,走到石匣前,微運氣力,打開了第一個石匣的頂蓋。


    竟然是一把在劍柄處鑲滿了翡翠玉石的七尺長劍!夜明珠的映照下,寶石的光芒混著劍鋒的寒光分外奪目!石匣頂蓋刻著幾行小字:斬金斷玉是尋常,此寶可黯日月光,蕩滌九州妖鬼客,玉郎手中一青霜!


    “原來這把寶劍叫‘青霜’,巫曉曉前輩對它不吝溢美之詞,看來確實是一把絕世好劍!”陳化及心中暗想著,打開了第二個石匣。


    石匣內還是一把劍。與上一把不同的是,這把劍長約三尺,通體暗紅,非銅非鐵又看不出是何材料鍛造而成。再打量石匣頂蓋刻字,上麵寫:木劍含光,輕若無物,運無所觸,泯然無際,經物而物不覺,取玄木,浸龍血,火山熔岩七七四十九天煉化。


    “這樣的木劍倒也少見,前一把寶劍光芒四射,這把短劍黯然無光,難怪叫前輩叫它‘含光’。隻是說它是浸了龍血,又在熔岩內煉了七七四十九天我卻不信。且不論有沒有龍,單是木頭見了火就登時化為灰燼。想必是巫曉曉前輩太愛劍魔前輩而對他的物件太過讚美,言過其實罷了。”陳化及轉身走到第三個石匣前。


    裏麵是一本紙張薄如蟬翼的古書,書麵上四個大字:巫祝玄經。


    “這就是巫曉曉前輩在絹書中所記的巫門至寶《巫祝玄經》?”陳化及翻轉匣蓋,蓋上同樣刻著幾行小字:若要重見天日,需入我巫門,學此玄經,再持劍魔所留之劍插入八卦圖中,依經中所授之術破我陣法,便能逃出生天,隻是切記,劍魔寶劍,二選其一,莫起貪念,功成後,劍送有緣人,善加利用為盼。


    陳化及抬頭細看壁上八卦圖,果然發現陰陽魚交接的正中心,有一兩指長的狹窄縫隙,正好可容劍刃插入。接著又心思一沉,暗道:“看來這密室果然通往外界,隻是前輩說得清楚,若要學此玄經必須先入巫門,我已有了師父,怎可再拜他師?不行!”


    又轉念一想:“師父一生豪邁不羈,雖是道家人,但卻無門無派,逍遙一散人。我如學此玄經,並非師授也未拜新師,而是自經書自學,也算不得犯忌。況且前輩在絹書中說‘巫門已滅’,既然世間已沒有巫門存在,那我就算學這祝由秘法,自然也無門派可入了。”


    心意既定,當下雙手恭敬取出《巫祝玄經》,細細研讀起來。


    祝由術,溯其根源,乃道家上古真人所創,其中分禁法、咒法、祝法和符法等。《說文巫部》有記載:“巫,祝也。”《禮記曾子問》說:“祝,接神者也。”


    祝通鬼神!


    故自上古以來,道門便有“巫祝”之稱。巫祝者,上古通天者也。巫祝曉天文、通地理、知人事、法鬼神。民間所傳《祝由十三科》,僅僅是上古巫祝之術流傳於民間的旁枝末節,主要用來醫人。所以《黃帝內經》對祝由科的醫術大加推崇,隻因它有活人之功。


    而真正有通天徹地之能的祝由秘術,卻早已失傳於世。


    陳化及手中翻閱的這本《巫祝玄經》,正是天下術士求之不得的無上神通至寶!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祝由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宗鏡先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宗鏡先生並收藏大祝由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