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苯教這個藏區較為隱秘的宗教,此章便普及一下這方麵的知識。有興趣的讀者可以看一看,如果興趣不大,關於苯教的章節可以跳過,不影響情節。


    苯教又稱本教、缽教,因教徒頭裹黑巾,故又俗稱黑教。在佛教傳入西藏之前,苯教是流行於西藏的巫教,崇拜的對象包括天地日月、雷電冰雹、山石草獸等各種自然物以及自然界的神靈和鬼魂。苯教是幸饒彌沃如來所傳的教法,也被稱為古象雄佛法。其曆史距今約一萬八千年。曆史上因修行苯教而成就虹化身從無間斷的大成就者就有二十四位,而其他有間斷的虹化身成就者則更是無記其數。


    在古藏文的記載中,“本”為“頌咒”“詠讚”之義,這在原始信仰的各種儀式中是個極其重要的部分。以念頌各種咒文為主要儀式的各種原始的信仰被稱之為“原始本教”;另有由辛繞彌沃佛所創立的“雍仲本教”。


    本教不僅僅涉及到宗教,還涵蓋了民風民俗、天文、曆算、藏醫、哲學、因明學(邏輯)、辯論學、美術、舞蹈、音樂等方方麵麵,是西藏及其周邊地區人們重要的精神信仰,至今仍對西藏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發揮著不可缺少的作用。本教的經書文獻資料多達幾千部之多,僅大藏經《甘珠爾》就有一百七十八部(包括《律》74部,《經》70部,《續》26部,《庫》8部。內容涉及佛學、哲學、邏輯、、藝術、星相、醫學、科學、工程等領域,是總匯藏民族本土文化知識的百科全書),丹珠爾有三百九十多部,這是青藏高原本土宗教文獻和經典的總結,相當於古象雄時期藏地的全景式百科全書,至今仍對西藏人民的生活、文化習俗、心理素質、思維方式、行為規範等各個方麵有著深遠的影響。


    由於曆史的種種原因,雍仲本教似乎成了被遺忘的一角,甚至被人誤解,但它和藏傳佛教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特別是本教和寧瑪派都擁有大圓滿教法以及伏藏法,他們的關係更是微妙。(“大圓滿”在象雄語裏稱為“勒造”,在藏語裏稱為“佐巴欽波”,意為至高無上的極瑜伽,是雍仲本教教法的核心),而今天藏民的習俗和生活方式,有許多也是象雄時代留傳下來的。藏民的婚喪嫁娶、藏醫,在某種程度上仍沿襲著本教的傳統,藏民還有許多獨特的祈福方式:比如轉神山、拜神湖、插風馬旗、插五彩經幡、刻石頭經文、放置瑪尼堆(本教傳統是刻有光明八字真言:“嗡瑪這麽也薩雷德”的石堆)、打卦、供奉朵瑪盤、酥油花甚至使用轉經筒,都是本教的遺俗。


    傳說苯教的創始人是辛饒彌沃(shenrabmivo)本教徒稱他為東巴辛饒(譯為辛饒導師)被認為曾是象雄的王子(另說是達瑟的王子,達瑟泛指西亞廣大地區),他在改革原始本教的基礎上創立雍仲本教。辛饒出生於沃摩隆仁(volmolungring)。“沃摩隆仁”含意是沃摩地方的深穀,按照本教典籍《賽米》(gzermig)中解釋:“沃是沒有輪回;摩是如願以償;隆是辛饒的授記;仁是永恒的慈悲。關於沃摩隆仁的地理位置有三種說法:


    第一種:中國境內的岡底斯山及瑪旁雍措湖附近被認為是傳說中的沃摩隆仁;


    第二種:沃摩隆仁是西亞地區達瑟的某地名。


    第三種:沃摩隆仁是傳說中的香巴拉刹土(又譯:香格裏拉)。


    關於辛饒彌沃的出生年代說法不一:外國學術界以及本教的典籍認為辛饒出生於公元前16017年,即距今一萬八千多年前;國內學術界的學者們認為辛饒生於距今4000年前左右。


    原始本教是一種多神信仰,沒有明確的教主;後來發展到辛饒彌沃創立的雍仲本教時期,本教變得係統化並有了一套明確的教規和理論:本教的大圓滿教主是普賢王如來(本古根都絨布),本教語教主是辛饒彌沃,意教主是古象雄的本教高僧枕巴南喀。


    至於本教建塔的風俗在藏地從什麽時候開始,很難考證,但可以肯定的是佛教還沒有傳入藏區之前就已有了建塔的習俗,這在古老的雍仲本教經典中有明確的記載。本教始祖幸饒彌沃的傳記《無垢經》中就有關於佛塔的種類、結構、尺寸和功用等較係統的描述。本教的教派源流中也有關於公元7世紀以前古象雄的瓊隆銀城為中心的八方18大城和其外圍360小城以及周邊1008座佛塔等疆域格局的詳細描述。與象雄同一時間段的前後藏也有為數眾多的土塔或石塔,其中五大寶塔最為著名,每座寶塔的設計者和出資者以及具體建造地在史書中均有明確的記載,佛塔作為“身、語、意三所依”中“意”的物象,其構造、尺寸有嚴格的經典依據和深奧的理論支撐。本教的佛塔,它的每一個部位均有實際的象征意義。世界本身就是一尊如意俱生的自然之塔。塔的基座象征永固不變的雍仲九大中心,塔座的四色台階依次象征風、火、水、土宇宙四要素和“無法守護的四種誓言”(沒有取舍,沒有自他,不動自然,全部清淨),須彌山象征“五身”,第一層象征“十善”,第二層象征“四念住”,第三層象征“四神足”,第四層象征“十智”,瓶座象征“八十二禪定”,寶瓶象征“十八大空”,白法螺(瓶口上方形的珍寶)象征“等持四本性”,華蓋象征“辛饒四道”(潔白沒有習氣之道,長久相續安住之道,正直沒有輪轉之道,中道已到達最高之道),中柱象征“八解脫道”(從六道三惡趣中解脫,從痛苦,從錯亂,從習氣,從集諦和分別執中,從八無暇,從無明,從嗔恨中解脫),十三層法.輪象征“十三大無畏”,雨簷象征“四大悲”(相續不斷如水流,沒有窮盡如地基,普照均衡如太陽,無邊無際如虛空)-,飄帶象征全知的智慧,塔尖的兩隻大鵬角象征悲智雙運,尖頂象征法身大樂,寶劍象征無上大圓滿。另外,佛塔的每一個部位也象征佛身的每個部位,正如經中所講“塔即身,身及塔”。本教佛塔與藏傳佛教其它宗派所講的佛塔,除結構功用大抵相同,但塔頂和每個部位的象征意義有很大的差別,因此很難斷定佛塔建築是否是隨印度佛教傳入藏地的,這一點很值得學術界的同仁去進一步研究考證。


    本教大體上可分兩種:


    原始本教


    原始本教


    “本教”並非和辛饒彌沃的教理同時產生,大概在石器時代,辛饒出生之前,中亞地區就已經盛行著各種各樣的原始信仰,那就是被統稱為原始本教的多神崇拜,這個時期被藏地學者稱為“多本時期”或“篤本時期”。有:“龍本”、“讚本”、“祭本”、“占卜本”、“招財本”、“魔本”、“沐浴本”等三十多種原始本教,原始本教的巫師們為民眾禳解災禍,祛除病邪,擁有眾多的信徒。這證明“本教”一詞其含義涵蓋範圍非常廣,原始本教和流傳於中亞、東北亞、美洲印第安部落的“薩滿教”以及雲南地區納西族所信奉的“東巴教”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東巴教應該屬於一種原始本教,但東巴教以辛饒彌沃為祖師,可能其後期受到了雍仲本教的“因四乘”教法的影響)。


    雍仲本教


    雍仲本教辛饒彌沃在改革原始本教的基礎上融入了自己的教法並創建了新的宗教,使本教得以統一。這個新的宗教叫做“雍仲本教”而有別於原始本教,一般學術上把辛繞彌沃創立的雍仲本教也稱作本教,雍仲本教的教法又分兩種:


    古本:源自於辛饒彌沃古老的傳承,它嚴格保持著純正的雍仲傳統,有其獨特的大圓滿傳承體係。歐美某些學者認為:古本是一種罕為人知的中亞古老佛教的存在形式。當然,這種說法不被藏地一些擁有正統思想的學者認同。


    新本:是雍仲本教後期和印度佛教(主要是和寧瑪派)互相影響和交融而形成的新派傳統,新本的塑像風格和修行方法融入了一些印度佛教的元素。


    某些藏地學者將新本稱為“白本”或“覺本”,將古本稱為“黑本”或“恰本”,其實這是在西藏特殊政治和宗教背.景中形成的一種歧視的稱呼。現存本教主要的家族傳承或寺係傳承如:辛、祝、敘、美烏、芭、瓊等,有的雖然也融合了一些新本教法,但他們著重傳承的還是純淨的古本教法。當然,也有一些本教寺院是把新本和古本混在一起修持的。


    辛饒彌沃創立的雍仲本教與原始的本教的區別還在於:當辛饒彌沃從象雄來蕃地傳教時,他已經有係統的理論和相應的教規,而這時原始本教還不是一個成熟的宗教。辛饒彌沃並沒有直接廢除原始本教,而是善巧地吸收原始本教並對其進行大量改革。比如原始本教中包括藏醫、天文、曆算、地理、占卦、超度、夢兆、招財、招福、石碑銘文、雕刻以及沐浴等儀軌,直到現在仍然被藏地的一些村民以防止來自人和動物的疾病,或者用於帶來日常生活中的利益。以上世間法被雍仲本教列為“因四乘”(又稱斯巴本),辛饒還融入了他自己創立的教法“果四乘”和“無上乘”共為“九乘次第”。另外,原始本教中殺牲血祭等劣習遭到了辛饒彌沃的反對,他采用糌粑和酥油捏成各種彩線花盤的形式來代替原始本教中要殺生祭祀的動物並取得了成功:叫做“堆”(mdos)或“耶”(yas)。本教徒認為這就朵瑪(gtorma)和酥油花(buttersculpture)的起源。朵瑪和酥油花不僅被本教徒而且被佛教徒廣泛用來做供品並成為藏傳佛教的一大特色。雖然殺生祭祀的劣習至今在藏區及其周邊還存在,但這並非辛饒的教理所允許的。因此,辛饒的改革不僅減少了當時藏地大量殺生祭祀的劣習,還對西藏後期的文化產生了深遠和有益的影響。


    現存本教主要的家族傳承或寺係傳承如:辛、祝、敘、美烏、芭、瓊等,有的雖然也融合了一些新本教法,但他們著重傳承的還是純淨的古本教法。當然,也有一些本教寺院是把新本和古本混在一起修持的。


    雍仲本教發源於象雄文明[2],由於西藏古代政治、曆史、宗教等原因,許多西藏人並不知道象雄文明。他們認為印度對西藏文化的形成有著巨大的貢獻,並認為所有來自印度的文化都具有偉大價值,同時也認定西藏本土宗教以及印度文明以外的東西對西藏文化的形成沒什麽貢獻和價值。就連很多藏人也認為在佛教傳入西藏之前,西藏沒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文化非常愚昧落後等等。這種荒謬的說法被一些正統的狂熱者宣揚了數個世紀,正是這種狀況的長期延續,導致了西藏真實曆史和本土文化的遺失,同時也限製了學者們對象雄文明和本教研究的興趣,此狀況一直到近些年才有所改變。


    藏人們隻熟悉西藏正史裏記載的引入佛教的鬆讚幹布(公元617~650),而對公元七世紀之前的曆史和文明幾乎一點也不了解。根據國外一些史學家的考證,在鬆讚幹布以前至少有三十位藏王,或者三十二位。據史料記載,吐蕃第一位讚普聶赤讚普就是由本教的僧團認證並加冕的。即使這一點有所分歧,但毫無疑問的是,鬆讚幹布並非第一位藏王。西藏的文明也不是在一位君主的統治下形成的,七世紀之前的西藏曆史並不是一片空白:在西藏海拔最高、氣候最惡劣的阿裏地區,人們發現了很多千年以前的灌溉的痕跡,包括農田、水渠等等。藏民世代以遊牧為生,種種跡象表明,這裏早期存在過農耕文明,曾經有先民生活在這裏並過著農耕的生活,隻不過後來由於氣候變得惡劣,農耕方式消失,遊牧的生產方式才占據了主導。在阿裏“穹窿銀城”城堡遺址,考古學者發現了120多組古代建築遺跡,出土的大量陶器、石器、鐵器、骨雕,昭示著這裏曾是一個繁榮和發達的聚落、這裏還發現了大片的土葬古墓群,這和西藏崇尚天葬的喪葬習俗迥然不同,在這裏的出土的青銅雙麵的本尊雕像,其風格也與現代藏傳佛教的造像完全不同……這一切都說明,在佛教傳入之前,在所謂西藏正史之前,青藏高原早就存在著一個輝煌的文明,這個文明就是象雄文明,象雄屬於古羌的一支。


    古象雄在中國曆史上曾被稱為羊同、楊童。“象雄”一詞裏的“象”在藏語稱為“架”,漢語稱為“鳥”;“雄”在藏語稱為“瓊”,漢語稱為“鵬”,“象雄”即為大鵬鳥所居之地。根據古象雄人以大鵬鳥為圖騰的情況來看,上述解釋是合理的。象雄國是公元前五世紀以前,就產生過極高的遠古文明,並創製了象雄文(象雄文至今在印度和尼泊爾等國的一些部落仍然被某些古老的民族所使用著。)紅鵬金翅鳥是日巴(明覺)的憤怒化現,是本教的不共本尊,紅色的大鵬金翅鳥代表了火焰的能量,保護並且遣除外在,內在以及秘密的障礙,轉化五毒,從痛苦中解脫眾生。據說修習紅色大鵬金翅鳥對於醫治人身體以及精神上的疾病是非常的奏效的。


    當今國內外一些藏學家竭力研究象雄史,並出版了一些文章專門研究象雄文明,如象雄的語言文字:僅象雄人名和地名而言,象雄在十世紀以前的眾多王臣名、象雄境內的六十個地名均為象雄語,阿裏地區至今還沿用著古象雄時代的地名,這些象雄的詞匯讓藏文水平再高的人來研究,也難以理解。依本教史書記載,古羌人在達瑟文的基礎上創製了象雄文。象雄文字也叫“瑪爾文”,它類似漢族的甲骨文。在那時,“瑪爾文”主要用於本教經書典籍的書寫,象雄文字的使用至少延續了上千年。值得一提的是:在多方的幫助下印度和尼泊爾的一些本教寺院已經可以把象雄文翻譯成英語和藏文並出版了相應的對照本。但總的來說,人們對象雄文明的了解還十分有限。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永生陰陽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長生黎九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長生黎九並收藏永生陰陽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