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取禍之道
親政大典結束,劉肇興衝衝的來見李郃,直接一揖到地。李郃忙扶起了他道:“陛下不可如此,豈不折煞小人了。”
“先生,若無先生的高議,劉肇也不會這麽快就執掌天下,實是先生之功。朕明日便下旨封先生官職。”劉肇心懷感激,真誠的說。
李郃嗬嗬笑道:“陛下,此議以後再說,現在竇氏一黨在朝中黨羽眾多,朝廷上下多有附臣與親信。我還是想多留幾天我這顆腦袋吃飯呢!”
劉肇的神色隨即暗淡了下來:“先生的意思,我雖親政,朝政卻還是在竇憲的掌握之中?”
李郃背著手在屋中轉了一圈,指著門外道:“陛下,你的心在天空,身子卻還是塵世。可徐徐而來。方今天下亂政如麻,陛下初學治國,能力雖有,但是竇氏一族虎視眈眈,狼子野心,昭然若揭,如此局勢,你該學一個求全之道。千萬不可急近求功,最後前功盡棄。”
李郃雖在劉慶府中,卻於朝中大局,了然於胸,他明白皇帝的心思,初生之牛,又剛得以掌權,自然心思活泛,想一舉成功,自己一定要把握好節奏,不急不徐,步步為營,才是治亂之上策。
劉肇陰沉了臉色,低頭不語。許久才道:“我還是一個沒用的皇帝!”
李郃目光一閃,如一把利劍般刺破了劉肇的肌膚,讓他不寒而栗。隻聽他冷笑道:“陛下,天命攸關,陛下有疑慮,這是人之常情。什麽是天命,陛下你就是天命,竇氏這棵大樹,雖是樹,陛下卻是鋸子,是火,早晚會鋸斷它,燒毀它。我李郃雖不才,卻於觀星象,打八卦,看命理,猜字都略通一二。陛下登基之初,便現天下太平之象,朝政雖亂,民間卻風調雨順,邊關卻屢戰屢勝,這就是天象,這就是天命。陛下,你就該是這得天下之主,掌天下之人,隻是目前尚有阻障,前路卻是清晰無比,何憂之有?”
劉慶這時推門而入道:“陛下,先生說的是,你不可太急!”
劉肇看了一眼劉慶,笑了笑,“是我太急了?隻是接下來之事,先生如何看?”
李郃接過劉慶拿過來的茶水,喝了一口,讚道:“王爺,此茶清香,實是可口。”
劉慶一笑道:“這是甘英前幾日出門辦事帶回來的,飲茶一道,我卻是不通,要不是陛下來了,我還不拿出來呢!”
李郃大笑道:“我還是借陛下得來的口福。”
劉肇也笑道:“如此甚好,我也來喝些解渴。”他喝了一口,隻覺清香入口,十分受用,便問道:“甘英是誰?”
“甘英是小人的徒弟,自小和我習武,聰明幹練,我卻讓他跟著王爺,比跟著我這世外之人要好得多。”李郃解釋過,卻看向劉肇。
劉肇早聽得明白,想了想道:“過幾天竇憲回來,班固必會跟回,聽說他正在招募與他一起前往西域的勇士,朕可以推薦甘英效力於他。”
李郃點頭謝道:“多謝陛下成全,小人一生就這一個徒弟,陛下讓他跟著班固,我也就放心了,以後的功過與否,就看他自己的能力了。”
劉肇看著李郃,又把話題拉了回來,“先生,竇憲即將到京,到時朕該如何呢?”
李郃用手指蘸了一點茶水,在案上寫了一個字,“縱”。
劉肇如墮五裏霧中,完全不明白李郃寫出這個字是何意,問道:“此字何解?”
李郃沉著道:“縱,便是縱容之意。任何人,任何事,都會在縱容中露出馬腳。陛下可試等等看,竇憲現在隻是位重權大,卻沒有任何謀逆之罪,陛下若是處理,太後必會阻攔,母子同處宮中,於陛下實在難為。不如讓他更加驕橫跋扈起來,陛下再稍稍露點怯,到時候,我們想要的一切,自會到掌中來。”
劉慶笑道:“不錯,到時候,太後便是說情,隻怕,也隻得咽回去了吧!”
窗外簷角的風鈴叮叮做響,藍天下幾隻雁兒飛過,劉肇心中一片清爽,又喝了一口茶水,讓那清香的味道在口中慢慢地變淡,變淡。
五月二十日清晨,一輛馬車自城外而入,幾名帶甲武士騎自高頭大馬護在車旁,馬蹄敲打在石子路上的清脆聲音,在空蕩的街頭回響。幾個欲開門經商的商戶,探出頭,看了這個陣勢,便縮了回去,心中暗暗嘀咕,不知道又要發生什麽事了。
馬車穿過中東門往西,穿過南宮與北宮之間,轉入一條巷道,停在了竇憲的府門前。一名武士下馬敲打銅製的門環,良久,中門大開。
竇家的管家竇成,因劉暢一案被處斬首之刑,現在新換了管家竇庫,此人尖嘴猴腮,一臉的詭詐。他見馬車到了門口,便招呼了一聲,從院內快跑衝出了十幾名女婢仆婦來到了車旁。放好了腳凳,兩名仆婦上了車子,打開了車簾。
一隻纖纖玉手,自車中伸出,隨即一名女子從車中被牽出。她穿著匈奴人的服色,圓圓的臉上,雙目顧盼間流露出靈動之色,眉角略高,顯得嫵媚而淩厲。體態纖穠合度,粉麵紅唇,係一條粉霞錦綬藕絲緞裙,繡了繁密的花紋,衣襟上皆鑲真珠翠領,外罩金邊小襖,整個人恰如一枝笑迎春風的豔豔碧桃,十分嬌豔。迎春髻上一支金絲八形容詞攢珠釵閃耀奪目,另點綴珠翠無數,一團珠光寶氣。
她約十七八歲的年紀,隻是膚色略黑,雖如明珠一般皎潔,卻總少了一些書卷的清氣。
女子傲然的四下觀看,才在眾仆婦的攙扶下進了府門。她是北匈奴送給竇憲的一份大禮,北匈奴王的弟弟右穀蠡王於除的女兒,錦思郡主。
錦思並不在乎竇憲是多大年紀,到底有多少姬妾,她在乎的是竇憲是否擁有至高的權勢。當她聽說竇憲的一切之後,她答應了父親的請求,由使者護送著來到了東都洛陽。
竇憲得到消息後十分高興,他早聽說錦思是草原上的第一美人,而此時他也在趕往洛陽與錦思相會的途中,隻是這時有一件事耽誤了他的行程。
竇憲收到的禮物數不勝數,而收禮了自然要辦事,作為回報,那些巴結他的人得到了高官厚祿。然而當劉肇一舉處理了四十幾名官員之後,消息自然如風一般傳到了竇憲的耳中,那些送了禮卻竹籃打水一場空的人,當然要來找他。這讓竇憲十分為難起來,小皇帝的所作所為,也讓竇憲十分怨恨。
他當然不敢直接針對皇上,而袁安、任隗等人又行為高尚,沒有任何可以讓他抓到把柄的地方,因此,他就將怒火發泄到了一些地位聲望不高的官員頭上。
尚書樂恢將河南尹、洛陽令為非作歹的事上奏了皇上,而此二人正是竇憲的好友,於是當竇憲到達河南境內之時,就把矛頭指向了樂恢。
樂恢,字伯奇,京兆長陵人。小時候,他的父親做縣吏的時候不知道做了什麽事情得罪了縣令,縣令一怒之下竟然要殺他。
樂恢得到這個消息,悲傷至極,立刻跑到衙門麵前,放聲大哭,哀慟至極,嘴裏念念有詞:“青天大老爺,放過我的父親吧!青天大老爺,放過我的父親吧!”
縣令一開始也是不當回事,但是樂恢越哭越悲傷,圍觀的人也越來越多。縣令急了,這又不是哭喪,你為什麽哭得如此悲傷,卻是為什麽?
結果問清情況後,也隻得放過了他的父親。
後來他就學於焦永之下學習經學。焦永做河東太守的時候被查考,他的其他學生們都替他打通關節,當時正是明帝執政時期,上麵查得很嚴,很快,焦永的學生們都被抓,隻有樂恢清白,沒有被捕。
陰就聽說樂恢的名氣,便多次送禮邀請他。樂恢對這位皇帝國戚一點也不感興趣,他多次拒絕了邀請,連答複也沒有。
後來,樂恢回到本郡。當地太守犯法被殺,他的親朋好友沒有一個人去看望死者家人,隻有樂恢身穿喪服,表示哀悼之情。
以後做功曹的時候,他公正不阿,那些想賄賂他的人都被他一一拒絕。同郡有個叫楊政的人多次當中詆毀樂恢,搞得樂恢下不了台,但是樂恢還是因為才能舉薦了楊政的兒子做孝廉。
樂恢孝順而且為官公正,很快就得到了提拔。建初年間,樂恢被提升到司空府當官,但是司空變成了第五倫。第五倫和樂恢是同鄉,按說樂恢可以在第五倫手下混個好前程。但是樂恢知道第五倫買官賣官之後,對他下分不屑,齒於與此人為伍,堅決不肯留任,推薦了穎川的杜安之後就離開了司空府。
回到家鄉之後,朝廷的官員幾次征召樂恢,都被他婉拒了。
後來在袁安和任隗兩人的舉薦下,樂恢又重新做官,最後做到了尚書仆射。
按說在官場上混跡了這麽多年,他應該變得圓滑通達了,但是正直的樂恢並沒有,他多次上奏彈劾竇憲和他的同黨,終於,竇憲忍無可忍,決定拿樂恢來開刀了。
親政大典結束,劉肇興衝衝的來見李郃,直接一揖到地。李郃忙扶起了他道:“陛下不可如此,豈不折煞小人了。”
“先生,若無先生的高議,劉肇也不會這麽快就執掌天下,實是先生之功。朕明日便下旨封先生官職。”劉肇心懷感激,真誠的說。
李郃嗬嗬笑道:“陛下,此議以後再說,現在竇氏一黨在朝中黨羽眾多,朝廷上下多有附臣與親信。我還是想多留幾天我這顆腦袋吃飯呢!”
劉肇的神色隨即暗淡了下來:“先生的意思,我雖親政,朝政卻還是在竇憲的掌握之中?”
李郃背著手在屋中轉了一圈,指著門外道:“陛下,你的心在天空,身子卻還是塵世。可徐徐而來。方今天下亂政如麻,陛下初學治國,能力雖有,但是竇氏一族虎視眈眈,狼子野心,昭然若揭,如此局勢,你該學一個求全之道。千萬不可急近求功,最後前功盡棄。”
李郃雖在劉慶府中,卻於朝中大局,了然於胸,他明白皇帝的心思,初生之牛,又剛得以掌權,自然心思活泛,想一舉成功,自己一定要把握好節奏,不急不徐,步步為營,才是治亂之上策。
劉肇陰沉了臉色,低頭不語。許久才道:“我還是一個沒用的皇帝!”
李郃目光一閃,如一把利劍般刺破了劉肇的肌膚,讓他不寒而栗。隻聽他冷笑道:“陛下,天命攸關,陛下有疑慮,這是人之常情。什麽是天命,陛下你就是天命,竇氏這棵大樹,雖是樹,陛下卻是鋸子,是火,早晚會鋸斷它,燒毀它。我李郃雖不才,卻於觀星象,打八卦,看命理,猜字都略通一二。陛下登基之初,便現天下太平之象,朝政雖亂,民間卻風調雨順,邊關卻屢戰屢勝,這就是天象,這就是天命。陛下,你就該是這得天下之主,掌天下之人,隻是目前尚有阻障,前路卻是清晰無比,何憂之有?”
劉慶這時推門而入道:“陛下,先生說的是,你不可太急!”
劉肇看了一眼劉慶,笑了笑,“是我太急了?隻是接下來之事,先生如何看?”
李郃接過劉慶拿過來的茶水,喝了一口,讚道:“王爺,此茶清香,實是可口。”
劉慶一笑道:“這是甘英前幾日出門辦事帶回來的,飲茶一道,我卻是不通,要不是陛下來了,我還不拿出來呢!”
李郃大笑道:“我還是借陛下得來的口福。”
劉肇也笑道:“如此甚好,我也來喝些解渴。”他喝了一口,隻覺清香入口,十分受用,便問道:“甘英是誰?”
“甘英是小人的徒弟,自小和我習武,聰明幹練,我卻讓他跟著王爺,比跟著我這世外之人要好得多。”李郃解釋過,卻看向劉肇。
劉肇早聽得明白,想了想道:“過幾天竇憲回來,班固必會跟回,聽說他正在招募與他一起前往西域的勇士,朕可以推薦甘英效力於他。”
李郃點頭謝道:“多謝陛下成全,小人一生就這一個徒弟,陛下讓他跟著班固,我也就放心了,以後的功過與否,就看他自己的能力了。”
劉肇看著李郃,又把話題拉了回來,“先生,竇憲即將到京,到時朕該如何呢?”
李郃用手指蘸了一點茶水,在案上寫了一個字,“縱”。
劉肇如墮五裏霧中,完全不明白李郃寫出這個字是何意,問道:“此字何解?”
李郃沉著道:“縱,便是縱容之意。任何人,任何事,都會在縱容中露出馬腳。陛下可試等等看,竇憲現在隻是位重權大,卻沒有任何謀逆之罪,陛下若是處理,太後必會阻攔,母子同處宮中,於陛下實在難為。不如讓他更加驕橫跋扈起來,陛下再稍稍露點怯,到時候,我們想要的一切,自會到掌中來。”
劉慶笑道:“不錯,到時候,太後便是說情,隻怕,也隻得咽回去了吧!”
窗外簷角的風鈴叮叮做響,藍天下幾隻雁兒飛過,劉肇心中一片清爽,又喝了一口茶水,讓那清香的味道在口中慢慢地變淡,變淡。
五月二十日清晨,一輛馬車自城外而入,幾名帶甲武士騎自高頭大馬護在車旁,馬蹄敲打在石子路上的清脆聲音,在空蕩的街頭回響。幾個欲開門經商的商戶,探出頭,看了這個陣勢,便縮了回去,心中暗暗嘀咕,不知道又要發生什麽事了。
馬車穿過中東門往西,穿過南宮與北宮之間,轉入一條巷道,停在了竇憲的府門前。一名武士下馬敲打銅製的門環,良久,中門大開。
竇家的管家竇成,因劉暢一案被處斬首之刑,現在新換了管家竇庫,此人尖嘴猴腮,一臉的詭詐。他見馬車到了門口,便招呼了一聲,從院內快跑衝出了十幾名女婢仆婦來到了車旁。放好了腳凳,兩名仆婦上了車子,打開了車簾。
一隻纖纖玉手,自車中伸出,隨即一名女子從車中被牽出。她穿著匈奴人的服色,圓圓的臉上,雙目顧盼間流露出靈動之色,眉角略高,顯得嫵媚而淩厲。體態纖穠合度,粉麵紅唇,係一條粉霞錦綬藕絲緞裙,繡了繁密的花紋,衣襟上皆鑲真珠翠領,外罩金邊小襖,整個人恰如一枝笑迎春風的豔豔碧桃,十分嬌豔。迎春髻上一支金絲八形容詞攢珠釵閃耀奪目,另點綴珠翠無數,一團珠光寶氣。
她約十七八歲的年紀,隻是膚色略黑,雖如明珠一般皎潔,卻總少了一些書卷的清氣。
女子傲然的四下觀看,才在眾仆婦的攙扶下進了府門。她是北匈奴送給竇憲的一份大禮,北匈奴王的弟弟右穀蠡王於除的女兒,錦思郡主。
錦思並不在乎竇憲是多大年紀,到底有多少姬妾,她在乎的是竇憲是否擁有至高的權勢。當她聽說竇憲的一切之後,她答應了父親的請求,由使者護送著來到了東都洛陽。
竇憲得到消息後十分高興,他早聽說錦思是草原上的第一美人,而此時他也在趕往洛陽與錦思相會的途中,隻是這時有一件事耽誤了他的行程。
竇憲收到的禮物數不勝數,而收禮了自然要辦事,作為回報,那些巴結他的人得到了高官厚祿。然而當劉肇一舉處理了四十幾名官員之後,消息自然如風一般傳到了竇憲的耳中,那些送了禮卻竹籃打水一場空的人,當然要來找他。這讓竇憲十分為難起來,小皇帝的所作所為,也讓竇憲十分怨恨。
他當然不敢直接針對皇上,而袁安、任隗等人又行為高尚,沒有任何可以讓他抓到把柄的地方,因此,他就將怒火發泄到了一些地位聲望不高的官員頭上。
尚書樂恢將河南尹、洛陽令為非作歹的事上奏了皇上,而此二人正是竇憲的好友,於是當竇憲到達河南境內之時,就把矛頭指向了樂恢。
樂恢,字伯奇,京兆長陵人。小時候,他的父親做縣吏的時候不知道做了什麽事情得罪了縣令,縣令一怒之下竟然要殺他。
樂恢得到這個消息,悲傷至極,立刻跑到衙門麵前,放聲大哭,哀慟至極,嘴裏念念有詞:“青天大老爺,放過我的父親吧!青天大老爺,放過我的父親吧!”
縣令一開始也是不當回事,但是樂恢越哭越悲傷,圍觀的人也越來越多。縣令急了,這又不是哭喪,你為什麽哭得如此悲傷,卻是為什麽?
結果問清情況後,也隻得放過了他的父親。
後來他就學於焦永之下學習經學。焦永做河東太守的時候被查考,他的其他學生們都替他打通關節,當時正是明帝執政時期,上麵查得很嚴,很快,焦永的學生們都被抓,隻有樂恢清白,沒有被捕。
陰就聽說樂恢的名氣,便多次送禮邀請他。樂恢對這位皇帝國戚一點也不感興趣,他多次拒絕了邀請,連答複也沒有。
後來,樂恢回到本郡。當地太守犯法被殺,他的親朋好友沒有一個人去看望死者家人,隻有樂恢身穿喪服,表示哀悼之情。
以後做功曹的時候,他公正不阿,那些想賄賂他的人都被他一一拒絕。同郡有個叫楊政的人多次當中詆毀樂恢,搞得樂恢下不了台,但是樂恢還是因為才能舉薦了楊政的兒子做孝廉。
樂恢孝順而且為官公正,很快就得到了提拔。建初年間,樂恢被提升到司空府當官,但是司空變成了第五倫。第五倫和樂恢是同鄉,按說樂恢可以在第五倫手下混個好前程。但是樂恢知道第五倫買官賣官之後,對他下分不屑,齒於與此人為伍,堅決不肯留任,推薦了穎川的杜安之後就離開了司空府。
回到家鄉之後,朝廷的官員幾次征召樂恢,都被他婉拒了。
後來在袁安和任隗兩人的舉薦下,樂恢又重新做官,最後做到了尚書仆射。
按說在官場上混跡了這麽多年,他應該變得圓滑通達了,但是正直的樂恢並沒有,他多次上奏彈劾竇憲和他的同黨,終於,竇憲忍無可忍,決定拿樂恢來開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