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如果有人提起當年的曹新民,綢嶺人未必有幾個人能知道,就是上了年歲的老一輩人也未必都記得。但是在民國之初,曹新民確實是曹村人中的精英,作為曹村第一個走出去的生意人,並在外埠站穩腳跟,打拚出自己一片天地,確實是篳路藍縷、以啟山林。


    曹新民出生在綢嶺南麓秋浦河上遊的曹村,祖輩世代為農,以開墾荒地種糧為生,間或采摘製作山野茶葉、中草藥材等,用來換取布匹等其他生活必需品。綢嶺因為地勢險要,解放前出山通道主要就靠秋浦河水路和徽商茶馬古道。往來商賈多有不便。因此,綢嶺地區一年裏能對外易貨或對外貿易的機會非常有限。即使是解放後一直到上世紀70年代,靠人力挑運行商的貨郎擔也依舊是綢嶺地區鄉村民眾對外貿易和商品消費的重要形式。


    曹新民曾祖父曾經是當地有名的仵作,祖父和父親雖然沒有繼續這個營生,但農閑時光保留了一門相關的技能——紮花圈。這是為死去的人做悼念的一種鄉野習俗。無論是仵作還是紮花圈的在官方看來都是一種卑微的職業,但在山野村民眼裏,卻是有本事的土能人!因為這個,曹家在曹村還是有一定知名度和影響力的。到了曹新民這一代,形式開始發生了變化。


    曹新民父親不想讓孩子繼續學這門不太吉利的手藝,但又請不起教書先生,在勉強讓孩子讀了幾年私塾後,作出了一個重要決定,讓曹新民跟著綢嶺口上汪村的能人汪四海去外邊闖闖!汪四海所在的汪村是當地有名的徽商聚集地。汪四海早在同治六年就跟隨著名徽商汪海洋走過秋浦水路到達江寧和蘇州,後來自立門戶,在蕪湖、江寧、蘇杭等地置有多處房產和店鋪,主要經營木材、茶葉、中草藥和山菌等。曹新民13歲就到汪四海在江寧的茶莊作學徒。因為頭腦靈活,勤奮好學,深得掌櫃喜愛,15歲就被正式錄用為夥計,18歲提拔為店麵副理,21歲調任蕪湖店掌櫃,不到10年時間,從一個一開始端茶送水的學徒快速成長為汪四海手下最年輕的掌櫃,獨當一麵。汪四海有心將女兒秀容許配給他,從而讓曹新民徹底為汪家所用。


    誰料,曹新民人窮誌不短,竟然婉拒了這門親事,從而也徹底得罪了秀容。汪四海後來因病患藏身,將東家的位置交給了女兒秀容。秀容遂處處擠對曹新民,迫使曹新民一怒之下,離開汪家,隻身來到蕪湖,與人合夥創辦了碧雲天茶莊。


    由於曹新民為人誠信、善於經營,很快碧雲茶莊就在蕪湖站住了腳,與汪家的四海茶莊、許家的金誠茶莊、胡家的慶餘茶莊並稱為蕪湖四大茶莊。


    曹新民23歲時,娶蕪湖四豐米行的掌櫃劉同江小女兒劉蘇馨為妻,夫妻二人夫唱婦隨,協力同心、共同操持,生意越做越火。到曹新民五十大壽時,生意已經拓展至安慶、九江、揚州、蘇州等商業重鎮,總店麵數達到六家。曹新民成為江南茶莊行業的商界名流。


    然而,讓曹新民耿耿於懷的是還有兩個最重要的城市沒有拿下。一個是自己曾經的東家四海茶莊的總部所在地江寧,一個是清朝末年興起的中國最大通商口岸上海。江寧沒有開店,是因為他當年離開汪家時有過承諾,即不在江寧與四海作同業之競爭;而上海沒有開店,是因為他還沒有務色到合適的能做洋莊茶生意的人才。


    曹新民在等待一個合適的機會。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綢嶺之北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形在江海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形在江海並收藏綢嶺之北最新章節